提存法 (民國25年立法26年公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提存法
立法於民國25年12月25日(非現行條文)
1936年12月25日
1937年1月7日
公布於民國26年1月7日
提存法 (民國62年)

中華民國 25 年 12 月 25 日 制定19條
中華民國 26 年 1 月 7 日公布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19 條
中華民國 62 年 8 月 24 日 修正全文24條
中華民國 62 年 9 月 3 日公布總統(62)台統(一)義字第 4030 號令修正公布全文 24 條
中華民國 69 年 6 月 20 日 修正第23條
中華民國 69 年 7 月 4 日公布總統(69)台統(一)義字第 585 號令修正公布第 23 條條文
中華民國 96 年 11 月 27 日 修正全文32條
中華民國 96 年 12 月 12 日公布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168241號令修正公布全文 32 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第一條

  左列之物,應向提存所提存之:
  一、依法令提存之金錢、有價證券或其他物品。
  二、訴訟保證金及擔保物品。

第二條

  提存所附設於地方法院,其事務之監督,準用關於司法行政監督之規定。
  提存物由高等法院命為提存者,應發交其所在地地方法院之提存所保管之。

第三條

  提存所視事務之繁簡,酌置事務員,得以地方法院職員兼充之。
  前項事務員,承地方法院院長之指揮監督,處理一切事務。

第四條

  高等法院得令地方法院。指定適當之銀行、信託局、商會、倉庫營業人或其他適當之處所,處理提存物之保管事務,並呈報司法行政部備案。
  地方法院所在地有代理國庫之銀行時,提存之金錢、有價證券或貴重物品、應交由該銀行保管之。

第五條

  欲為提存者,應依司法行政部所定之程式,作成提存書二份連同提存物一併提交,如係清償提存,並應附具提存通知書。

第六條

  提存書應記載左列事項:
  一、提存人之姓名、住所。
  二、提存金額或有價證券之種類、標記、號數、張數、券面額及繳款額、物品之名稱、種類或數量。
  三、提存之原因。
  前項提存書為清償提存時,並應記載指定之提存物受取人,或不能確知受取人之事由,其受取提存物如應為對待給付,或須有一定條件時,並應記載其對待給付之標的或其條件。
  第一項提存書為保證提存時,並應記載法院或其他官署之名稱及案由。

第七條

  提存所於收受提存書後,認為應予提存者,應將提存書一份留存,一份載明提存物已經收受之旨,交還提存人,如係清償提存,並應將提存通知書送交債權人。
  前項送交,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送達之規定。

第八條

  提存金應給付利息,以實收之利息照付。

第九條

  提存物為有價證券者,其償還金、利息、或紅利,提存所因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應代為受取,以代替提存物或連同保管之。但作為保證金者,提存人得請求其利息或紅利之交付。

第十條

  提存物除為金錢或有價證券外,提存所對於有領取提存物權利之人,得請求交付保管費用。
  前項費用,不得超過通常因保管所應收取之額數。

第十一條

  提存人將提存物提存後,若證明其提存係出於錯誤,或提存之原因已消滅時,得取回提存物。

第十二條

  領取提存物之人,如應為對待給付時,非有提存人之書面裁判書,公證書或其他文件,證明其已經給付或已提出相當擔保者,不得受取提存物。

第十三條

  提存人所指定受取提存物之人,如係無權受取者,其提存為無效。

第十四條

  利害關係人對於提存所之處分,得向該管法院為抗告。

第十五條

  接受抗告之法院,應將關於抗告之文件送交提存所,徵詢其意見。

第十六條

  提存所如認抗告有理由時,應變更其處分,將該意旨通知法院及抗告人,如認抗告無理由時,應附具意見於接受文件送達之日起五日內送達法院。

第十七條

  法院如認抗告有理由時,應命提存所為相當之處分,如認抗告無理由時,應駁回之。駁回抗告或命為處分之裁判,應以附具理由之裁定為之,並送達於提存所及抗告人。

第十八條

  抗告,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抗告之規定。

第十九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作品來自中華民國法律非現行條文,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