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九
卷十 
本作品收錄於:《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九

   建置志上城池 公署

 關中建置之盛自周官三百各樹厥宅而後下訖漢唐陛

 㦸百重周廬千列所謂各有典司星羅碁布者大半已成

 故蹟不可復問矣兹卷特志其現理者城池所以衞民公

 署所以臨民故先之次之以關鎭次之以郵傳皆建置所

 有事也至軍政雖非太守所職然駐劄分防皆其所轄之

 地與所治之人故附載焉仿漢志例分上中下卷

  西安府

 城池府城通志卽隋唐京城隋文帝厭長安制小納蘇威

 諫召高頻等剏建新都其地在漢故城東南南直終南子

 午谷北抵龍首山以據渭水東臨㶚滻唐永徽五年築羅

 城天祐元年匡國軍節度使韓建改築約其制謂之新城

 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初都督沭英增修門四東曰長樂

 西曰安定南曰永寧北曰安遠四隅角樓四敵樓九十八

 座嘉靖五年廵撫王藎重修城樓隆慶二年廵撫張祉甃

 以磚崇禎末廵撫孫傳庭築四郭城闖㓂入關焚東門樓

 及南月城樓

本朝順治十三年廵撫陳極新修葺如制康熙元年雨圮總

 督白如梅廵撫賈漢復重修長安咸寧二縣附郭

  按西安省城通志云周四十里高三丈以今尺度之周

  遭計長四千三百二丈實二十三里九分外甎内土均

    高三丈四尺底厚六丈頂厚三丈八尺於乾隆二十八

    年中丞鄂公

   奏修計動

   帑費一萬八千九十四兩有竒至今完固至周城河共長

    四千五百丈舊深二丈廣八尺今中丞畢公以此濠與

    龍首永濟二渠實相資輔於三十九年議加開濬加深

    四尺面寛六丈底寛三丈逾年畢工計動工費銀八千

    兩有奇

   鐘鼓二樓通志在城內東西相距半里許明洪武十七年

   建正統五年

  夲朝康熙三十八年復修

   滿城通志在府城東西界鐘樓

  本朝順治六年卽故明秦府基改築以居八旗官軍門五東

   仍長樂西南因鐘樓西北曰新城南曰端禮西曰西華一

   綂志周九里

   公署總督部院署通志在府治西南舊駐固原鎭順治初

   移西安總督孟喬芳剏建康熙元年總督白如梅復因正

   學書院舊址拓修二十三年以漢中爲川陝適中地移建

   制府以便兼轄後仍還原署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

賜總督博濟署額曰保𨤲秦隴

    按陝甘總督舊駐西安後以西陲辦理軍務移駐肅州

    以便調遣大功吿成後于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初六日

    奉

  上諭肅州距西安㑹城較遠于腹地屬員案牘控馭轉多隔

   礙著將蘭州廵撫衙門改爲督署令該督移駐並兼管廵

   撫事毋庸更設巡撫所有原設撫標卽攺爲督標其舊設

   西安督標改爲提標卽令固原提督囘駐西安管轄欽此

    時總督移駐蘭州府所有西安府城院署仍復時加修

    爲制軍行臺焉

   廵撫部院署通志在府治北明宣德七年建嘉靖二十一

   年廵撫趙廷瑞增修復導通濟渠由西垣入東垣岀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廵撫鄂愷重修資政錄四十一年

聖祖仁皇帝賜撫臣鄂海召棠郇雨額百二山河歌保障三千禮

   樂輔經綸聯四十二年

翠華西幸

賜撫臣鄂海永綏秦壤額衣冠累世王公冑柱石三朝社稷臣聯

   又

賜撫臣鄂海爲政寛恕額三秦地濶榮開府二華峯高比重臣聯

   恭懸署內

    按撫標中軍叅將署通志在咸寧所二坊城守營叅將

    署在長安所一坊其餘武職公署不具載

   將軍署通志在滿城吉茂巷康熙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

賜將軍臣博濟列雅著贊額長爲士心思鼓舞肯因國事惜勤勞

   聯

   副都綂署通志在滿城東北按滿城各職官公署不具載

   會府通志在滿城西南

   陝西提督署陝甘資政錄在府治西南

    按陝西提督舊稱固原提督駐固原州乾隆二十九年

    奉

  旨移駐西安所有官署卽督標中軍副將署阯改建者

   布政使司署通志在府治東相傳爲秦穆公故府唐爲尙

   書省一云爲于志寧郭汾陽宅基金卽其地爲行署元爲

   行省延祐間修明洪武七年改爲司署設僚屬廨舍十七

   年增修正綂八年左布政使郭堅嘉靖二十九年左布政

   使葛守禮繼修

  夲朝順治五年左布政使劉宏遇康熈四年布政使顏敏重

   修廣積庫在大堂旁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

賜布政使臣鄂洛淸愼勤雲峯二額

    按經歴司理問所廣積庫大使廨通志倶在布政司大

    門內東偏

   按察司署通志在府治西明洪武初因元御史臺爲治在

   布政司東後并入秦府移建今署正綂十年按察使鄧棨

   成化十年按察使王朝遠十三年按察使劉福拓修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

賜按察使臣何嘏淸愼勤額獄在署内西偏雍正七年按察使碩

   色葺

    按經歴司司獄廨通志俱在按察司署內

   糧鹽道署通志在布政司署左舊爲左叅政署康熙四十

   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

賜叅議臣黃明淸愼勤額五十四年叅議祖允焜葺東園於署左

   後攺道署

    按大使廨在倉內

   驛傳道署通志在府治西北先是道署在按察司內明成

   化十三年攺建

  夲朝康熙二十一年裁缺署廢三十一年復設副使張霖徙

   今治重建

    按今治本廵按署順治十八年裁缺署廢後改今治

   西安府署通志在布政司西元奉元路址明洪武二年建

   永樂間葺正統四年知府鄧晟天順四年知府余子俊拓

   修八年重建宏治十五年知府馬炳然嘉靖十三年知府

   夏雷二十四年知府吳孟祺二十六年知府胡汝輔修陝

   甘資政錄

  本朝乾隆八年知府朱閑聖三十二年知府克爾圖四十年

 知府周廷俊四十一年知府田錫莘繼修獄在堂西南

  按經歴司署通志在府堂西照磨所在經歴司南知事

  㕔在府堂西北司獄司在府署中門西偏皆明嘉靖十

  三年知府夏雷易西隅民房改建二十四年知府吳孟

  祺復分建廨舍丞處其東倅處其西

 理事同知署陝甘資政錄在府治西爲舊裁分守道署乾

 隆三十八年同知海尙阿修

 淸軍同知署陝甘資政錄舊在府署內東偏乾隆三十二

 年改爲庫㕔署今移府治東南舊裁都司署乾隆三十八

 年同知田高修

  長安縣

 公署縣署通志在府治西唐天祐間韓建築西郭小城爲

 縣治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四年移建今治明末圮

本朝康熙元年知縣梁禹甸改建陝甘資政錄乾隆三十一

 年知縣潘時選三十七年知縣錢人龍繼修庫在堂西獄

 在西南復有小倉以覊輕犯皆梁禹甸建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丞廨南

  按長安舊無主簿乾隆三十八年中丞畢公

 奏請增置駐斗門鎭

 迎賓館通志在西闗外

 養濟院通志在西關外陝甘資政錄乾隆二十九年知縣

 潘時選修

  咸寧縣

 公署縣暑通志在府治東南三里許唐天祐間韓建築東

 郭小城爲縣治宋金因之元泰定至正間縣尹唐兀王義

 修明洪武初因拓城移建今治嘉靖二十三年知縣馬佩

 萬歴十二年知縣李生芳三十四年知縣滿朝薦崇禎五

 年知縣閻思學繼修土地祠在儀門右

本朝康熙三年知縣黃家鼎以獄分輕重度獄東南𨻶地建

 倉一所陝甘資政錄乾隆二十八年知縣龔元朱三十六

 年知縣楊嗣衍復修庫在堂西獄在儀門內西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右典史廨在丞廨南

 迎賓館通志凡三所二在東關外一在北關外

 養濟院通志在城內西北陝甘資政錄乾隆二十九年知

 縣龔元朱修

  咸陽縣

 城池縣城通志舊在杜郵西明洪武四年縣丞孔文郁遷

 今治築城浚濠以南臨渭水衝崩爲患景泰三年知縣王

 瑾修正德十三年知縣底藴復修河岸制椿板沿隄覆翼

 嘉靖九年廵撫劉天和復修二十六年廵撫謝蘭拓東西

 北三隅門九東曰朝陽西曰望賢南曰渭陽北曰五陵學

 道門曰文明上各建樓又有西北小北小南及新城門萬

 歴丁亥隄圮水浸及城知縣樊鎔修築崇禎中知縣張名

 世重築

  按咸陽縣城土築周遭共長一千四百二十二丈三尺

  計七里九分城身均高二丈四尺頂厚一丈一尺底厚

  二丈乾隆十四年知縣臧應桐修葺動項一萬九千三

  百二十八兩有竒池深一丈五尺又城南渭河毎虞汕

  刷乾隆七年知縣姚世道請于南門外東築䕶城石隄

  一道長一百三十丈高九尺五寸寛三尺五寸又南門

  外西築石隄一道長五十丈高九尺汔今完固每値河

  水漲溢不爲城患

 公署縣署通志舊在城西北今在城中明洪武四年縣丞

 文郁建

本朝順治中知縣江山秀修陝甘資政錄乾隆三十五年知

 縣舒其紳三十九年知縣孫景燧繼修庫在堂東獄在西

 南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縣堂西

 養濟院通志在縣治北門外

  興平縣

 城池縣城通志隋大業九年建明成化十三年知縣王琮

 修築嘉靖三十一年知縣劉賢引泉漑土築之完固陪昔

 三十五年知縣朱文環堞築臺起舍建四門樓三十八年

 知縣章評改建譙樓于東南城上四門東曰喜雨西曰喜

 豐南曰喜晴北曰喜雪

本朝順治中知縣徐開熙重修

  按興平縣城土築共長一千六十五丈七尺計五里九

  分有奇城身均高三丈三尺頂厚一丈八尺底厚三丈

  乾隆十七年知縣劉琪詳修動項一萬五千四百七十

  五兩有奇池深一丈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內東南元至正十二年建明洪武十

 二年知縣沈訥修成化中知縣王琮嘉靖中知縣郭孔完

 增修乙卯歲地震傾圮知縣朱文修章評拓修陝甘資政錄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知縣張錫齡三十六年知縣姜興周相

 繼增修庫在堂左獄在儀門内東偏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縣堂西

 養濟院通志在縣西街

  臨潼縣

 城池縣城通志在驪山之陰湯泉𢌞繞西北唐天寶六載

 建明洪武初增築門四東北曰集鳳西曰永豐南曰華淸

 北曰臨渭萬歴十一年改建北門于西北隅城樓五

本朝順治十年塞北門康熙中知縣趙于京建臨渭亭于城

 上子方

  按臨潼縣城土築周圍共長七百八十丈計四里三分

  有奇城身均高二丈七尺頂厚一丈六尺底厚二丈八

  尺乾隆八年知縣劉士夫詳修動項三千五百二十一

  兩有奇池深一丈五尺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內中街之東明洪武二年建宏治癸

 亥修嘉靖甲辰知縣李裔芳增修

本朝康熙二年知縣孟長人三十七年知縣趙于京乾隆三

 十五年知縣尤近思繼修庫在堂左獄在儀門內西偏

 縣丞典史廨通志俱在縣堂西

 飬濟院通志凡二所一在城隍廟左側一在縣東南抵城

 下

  高陵縣

 城池縣城通志隋大業七年建周二里百二十步今曰土

 城爲儒學射圃北垣明景泰元年知縣張錦增築門四東

 曰距河西曰迎翠南曰接蜀北曰通遠東南二門知縣楊

 淸甃以甎天順中僉事張紳築敵臺嘉靖中知縣鄧興仁

 闢水門一甃以甎石

  按高陵縣城土築周遭共長八百三十丈計四里六分

  有奇城身均高三丈頂厚七尺底厚一丈七尺乾隆十

  八年知縣蕭大中詳修動項二千七百七十三兩有竒

  池深二丈五尺

 譙樓通志在東門內轉南城下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中宋政和間知縣李文開建元延祐

 元年知縣盧佐修明正綂十四年知縣張錦重建景泰三

 年楊淸增建成化十年知縣張傑宏治初知縣劉安正德

 十四年知縣翟淸嘉靖四年知縣鄧興仁修乙卯地震傾

 圮知縣李翰重葺

本朝順治初知縣胡昌期康熙三十四年知縣王綦溥繼修

 庫在堂東西獄在儀門外

 典史廨通志在縣堂西

 養濟院通志在縣東門内迤南城下

  鄠縣

 城池縣城通志舊在縣南二里陳大業十年徙置城中金

 大定二十三年縣令劉某修門四東曰宜春西曰通濟南

 曰仁智北曰望威舊俱有樓明崇禎九年知縣張宗孟重

 修建樓兩層䜿四隅敵樓懸樓四十二座

本朝康熙二十年知縣康如璉繼修

  按鄠縣城土築周遭計長七百七十四丈計四里三分

  城身均高三丈頂厚八尺底厚一丈五尺乾隆十一年

  知縣李文漢率邑人捐修計用銀四百三十七兩有奇

  池深一丈五尺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東明洪武八年知縣許訢建正綂中

 知縣徐純修

夲朝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康如璉繼修陝甘資政錄乾隆三

 十六年知縣李本想復修庫在堂東西獄在西南

 典史廨通志在縣署西南

 千總署通志在縣治東

 寅賓館通志明洪武八年知縣許訢建關內周咨錄庭有

 雙槐宋程明道先生手植

 養濟院縣志在縣東門

  藍田縣

 城池縣城通志本名嶢柳城亦名靑泥城舊城門二明嘉

 靖二年知縣王科拓修門四東曰繡嶺囘春西曰白鹿呈

 祥南曰㶚水環淸北曰玉山映翠二十年知縣吕好古闢

 水門于西南隅三十二年知縣楊紹先易女墻以甎萬歴

 中知縣王邦才增築北門甕城建門樓西向甃以甎崇禎

 中知縣雷鳴時甃北城以甎

本朝順治七年知縣楊行健十六年知縣郭顯賢繼修

  按藍田縣城土築周遭共長八百六十五丈一尺計四

  里八分有奇城身均高二丈五尺頂厚一丈二尺底厚

  二丈乾隆十七年知縣鄭琦詳修動項八千五百九十

  八兩有奇池深二丈濶一丈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中明洪武四年知縣徐誠建嘉靖二

 年知縣王科二十二年知縣趙思道增建二十七年知縣

 呂好古鼎新之萬歴十四年知縣沈國華重修陝甘資政

 錄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知縣舒元烺修庫在堂東西獄在儀門

 外

 典史廨通志在縣堂東南

  按昌𥠖集有藍田縣丞㕔壁記考故縣在今縣西三十

  里有謂今典史廨卽當日丞廨者非也

 寅賓館通志在縣署前明萬歴初知縣何思建

 養濟院通志在南關街西

  涇陽縣

 城池縣城通志秦苻堅剏建元至正二十七年張思道令

 右丞魏文佐守禦修築明景泰元年知縣曾玉重建東西

 二門東曰宣文西曰寜武成化間廵撫余子俊增闢南北

 二門南曰臨川北曰拱辰嘉靖二十六年增置東西郭崇

 禎四年城圮知縣梁士淳重修八年知縣王珵增修北門

 甕城

本朝順治九年知縣王際有繼修

  按涇陽縣城土築周遭計長九百七十三丈三尺計五

  里四分有竒城身均高二丈八尺頂厚一丈一尺底厚

  一丈九尺五寸乾隆二十八年知縣羅崇德詳修動項

  九千五十兩有奇池深七尺

 鼓樓通志在縣治前鐘樓在聖果寺前

 公署縣署通志在縣城南門迤東剏建無考元大德間集

 賢學士蕭𣂏葺明宏治間知縣宋鑑修萬歴初知縣傅好

 禮復新之陝甘資政錄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知縣孟政四十年知縣方承保繼修庫

 在堂東獄在東南

 水利通判署通志在縣北五十里王橋鎭雍正七年改西

 安府糧㕔爲水利通判移駐於北街署建自乾隆元年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縣署南

 養濟院通志在城隍廟西

  三原縣

 城池縣城縣志本舊龍橋鎭元至元二十四年徙縣治于

 此門四東曰賓暘西曰西達甘凉南曰高山遠翠北曰凝

 瑞東北隅有月城白渠流堯城中水門二其北臨淸河深

 十丈岸易崩圮明崇禎七年知縣張縉彥添築磚垜邑人

 劉曰俊修馬墻高八尺

本朝乾隆十一年邑人李道生胡瑛捐修城東隅二十六年

 邑人王楠等修城東西南三面其西郭城通志明初築周

 一里六分爲邑右翼門二西曰翼挹仲山西南曰遥迎太

 白城池高深與縣城等又北郭城明嘉靖三十六年廵撫

 謝蘭築周四里四分高三丈池深如之萬歴間少保温純

 重修建石梁南與縣城相連門四東曰永泰西曰永安南

 曰永淸北曰永寧又東郭城明崇禎八年貢生趙希獻等

 捐築周三里三分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五尺門二東曰

 朝陽東南曰迎巽又南郭城縣志無增建年月本東西通

 衢市㕓稠宻西抵縣城亦邑南面之屛障也

本朝順治初知縣李溥修

  按三原縣城土築北臨淸河東西南三面周遭計長六

  百一丈四尺計三里三分有奇城身均高三丈頂厚一

  丈底厚二丈五尺白渠繞城中東西南三面有池深三

  丈濶五丈餘四郭並詳舊志乾隆十一年紳士捐修用

  銀一千八百餘兩

 鐘樓縣志在縣治北歸仁坊元至正二十六年縣尉張祖

 建眀洪武十八年知縣林洪博修

本朝雍正三年知縣呂瑚乾隆三十三年知縣張𧰼魏繼修

 公署提督學院署通志在縣治北大街西舊爲關內道行

 署明洪武二年縣丞仰山建十年知縣吳自當天順六年

 知縣莫謙修縣志督學明爲提學道署在按察司東偏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改爲督學院未有公署以西安關中書

 院爲之六十一年總督年羮堯

題請移駐三原乾隆二十年知縣蔡維勤修試院在署西諸

 生坐號舊係席舍明萬歷四十五年知縣雷起龍始建瓦

 房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縣李瀛修乾隆十九年知縣金世綍

 重修易諸生坐號土塹以木

 縣署通志在縣城南門内東街元至元二十四年縣尹郭

 貞建明洪熙元年知縣宋麟修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縣李瀛拓修陝甘資政錄乾隆三十

 八年知縣顧華修庫在堂東獄在儀門東偏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丞廨東

 養濟院陝甘資政錄乾隆三十四年建

  盩厔縣

 城池縣城通志本隋唐舊阯東西長南北狹𧰼魚形四面

 皆重門東曰迓曦西曰萃金南曰迎熏北曰拱極明嘉靖

 中知縣李春芳于内外東門及西内南外各建樓北内樓

 則知縣𥠖元續成之

本朝康熙元年知縣駱鍾麟修十八年知縣章泰濬壕甃甕

 城以甎改建城樓復新城北女墻

  按盩厔縣城土築周遭計長九百五十四丈計五里三

  分城身高二丈五六尺不等頂厚一丈二三尺不等底

  厚二丈五六尺不等舊引廣濟渠由隍西南東西兩面

  夾流南深一丈廣三丈五尺東西較狹而深乾隆二十

  六年知縣傅治倡率捐修計費四千二百九兩有奇

 譙樓通志在縣治前雍正二年知縣董霑修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內東北卽宋元舊治明洪武二年修

 宏治時知縣蕭選嘉靖中知縣李春芳知縣何起鳴萬歴

 中知縣梁克從增修

本朝康熙元年知縣駱鍾麟鼎新之十九年知縣章泰重修

 陝甘資政錄乾隆三十一年知縣夏秉𢖍三十七年知縣

 左𢑱朂繼修庫在堂西獄在西南

  按柳宗元盩厔縣新食堂記貞元十八年五月新作食

  堂于縣內之右始會食也馬志今遺址不存

 縣丞廨通志在縣署西典史廨在丞廨西

 守備署通志在城內

 養濟院通志在大淸觀西菴内

  渭南縣

 城池縣城通志隋大業九年建元至正二十一年元帥擴

 廓將商暠修明洪武初縣丞吳雲拓修門四東西各有樓

 嘉靖中知縣梁沂建北門樓乙卯地震傾圮知縣李希雒

 重築東南北三面又加拓焉議塞南門甃睥睨敵臺會被

 徵中止隆慶初知縣崔廷試復闢南門增飛樓二年知縣

 梁許增角樓四敵樓十二並甎甃萬歴初知縣褚順起門

 闍與城顛齊甃睥睨水道以甎易門額曰引華襟湭帶渭

 抱豐萬歴末知縣徐吉重修

夲朝順治間知縣尙九遷康熙間知縣孫焙黃培繼修雍正

 七年知縣岳冠華重築北城十二丈睥睨俱甃以甎東西

 門重建弔橋

  按渭南縣城土築周遭共長一千三百十四丈計七里

  三分城身高一丈九尺至三丈一尺不等頂厚一丈五

  尺至七尺不等底厚二丈五尺至三丈不等乾隆十四

  年知縣柳廷基捐修計費四百九十六兩有奇池深一

  丈五尺

 譙樓通志在縣治前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中明洪武二年縣丞吳雲建成化中

 知縣周寧修正德中知縣王鑑復新之嘉靖乙卯地震傾

 圮知縣李希雒重葺知縣趙雲程知縣劉翾隆慶中知縣

 帥祥萬歴中知縣崔邦亮繼修庫在堂東獄在儀門西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縣堂西

 寅賓館通志在署前明隆慶中知縣帥祥建

 養濟院通志凡二所一在東關北巷一在東門外神川原

 北

  富平縣

 城池縣城通志本名窑橋頭元末張良弼移縣治于此明

 正綂初知縣高應舉始築土爲城門三宏治中知縣陳濶

 闢西門嘉靖中廵撫謝蘭增築城外敵臺知縣胡志䕫易

 雉堞以甎乙卯地震城圮知縣趙桐繕之知縣崔舉葺四

 門知縣史燦竟工門四東曰華翔西曰荆踞南曰石盤北

 曰金屛萬歷間知縣劉兌始創東郭

本朝康熙元年知縣鄭崑修

  按富平縣城土築周遭共長五百五十二丈六尺計三

  里一分城身高三四尺至二丈不等頂厚七尺底厚一

  丈至一丈三四尺不等乾隆十八年知縣李世垣詳修

  動項三千九百四十二兩有奇繞城濠爲明萬歴間知

  縣劉兌引玉帶渠水南入隍中深一丈

 譙樓通志在縣治東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中明洪武三年主簿陳忠信建天順

 中知縣王傑新之成化十八年知縣郭鎔知縣張本增建

 嘉靖乙卯地震傾圮知縣張桐復建隆慶中知縣史燦萬

 歴中知縣楊守川修陝甘資政錄

夲朝乾隆三十六年知縣蘇燕三十九年知縣崔龍見繼修

 庫在堂西獄在堂西南

 縣丞廨通志在縣堂東典史廨在丞廨東

 守備署通志在縣治北東察院康熙十五年修建

 養濟院通志在縣治東南

  醴泉縣

 城池縣城通志卽古仲橋城元行樞宻院副也先速迭兒

 增築土城明成化四年知縣撒俊增築東西南三面外城

 北則修舊城阻小河之水險萬歴四年知縣姚燭建城樓

 敵臺五門東曰陽和西内曰西城外曰永安南內曰南熏

 外曰迎恩北曰永定西北内曰遠馭外曰永平崇禎中知

 縣韓景芳重修

  按醴泉縣城土築周遭計長一千六百七十四丈計九

  里三分有奇城身均高二丈五尺頂厚一丈二尺底厚

  一丈五尺乾隆十四年知縣宫耀亮詳修動項一萬三

  千一百九十五兩有奇池深二丈濶倍之

 公署縣署通志本在舊城元延祐六年縣尹嚴承直修眀

 洪武二年縣丞楚玘徙于今城内近南正綂四年知縣胡

 璉重建萬歴四年知縣姚燭拓修陝甘資政錄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知縣金兆琦復修庫在堂東西獄在儀

 門內西偏

 典史廨通志在縣堂西

 養濟院通志在縣治東北

  同官縣

 城池縣城通志周武帝建德四年建明景泰元年知縣樊

 榮始爲築濬知縣傅鼐成化十九年知縣顏順始續成之

 宏治元年漆水衝崩知縣王恭易以石基嘉靖三十二年

 知縣亢慶鴻增修萬歴元年知縣吳洸修麗譙甃雉以甎

 門四東曰望函西曰控羌南曰文明北曰迎恩又東鑿二

 水門十八年水崩北門知縣屠以欽改置正北題曰鎭遠

 二十一年知縣馬鐸以北門直突築北甕城建宣威門東

 門圯于水久塞四十一年知縣梁善士復闢之題曰啓元

 崇禎末移居山塞城圯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雷之采裁舊城之半建築新城

  按同官縣城土築周遭長四百六十四丈三尺計二里

  五分八釐城身均高一丈八尺頂厚八尺底厚一丈五

  尺乾隆十八年知縣曹世鑑詳修動項一千五百兩有

  奇池深一丈

 公署縣署通志在城内西北隅明洪武二年建宣德三年

 修景泰初知縣樊榮知縣馬鐸重建萬歴三十年知縣董

 廷範四十五年知縣劉澤遠增建陝甘資政錄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知縣王錫朋修庫在堂東西獄在西南

 隅

典史廨通志在縣堂西南

 耀州

城池州城通志本華原縣元末兵燹城圯明景泰初重建

四門成化時漆水嚙東面頽其半嘉靖二十五年知州周

廷傑作東城石堤三十三年知州李廷寶增修作南門樓

三十七年知州江從春增修高厚倍三之一創東西北三

門上各建樓甎甃水溝女墻門四東曰豐門西曰遠門南

曰雍門北曰壽門

 按耀州城土築周遭共長一千九十丈計六里五分有

 奇城身均高三丈二尺頂厚一丈三尺底厚二丈五尺

 乾隆三十三年知州楊東臨請修動項二萬五千五百

 七十兩有奇池深八尺䕶城有石隄州志明崇禎三年

 關內道翟時雍修築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沮水潰其西乾隆十四年漆水潰其

 東署州事鍾一元議開河以洩水築 以䕶隄十五年

 知州田邦基繼修工未畢旋被異漲先後動捐項四百

 十兩十六年夏霪雨河淤 决隄刷去數丈議于河水

 東流西岸别開引河計八十五丈口寛二十丈中四之一尾半之深一丈直趨南

 下並疏十四年新開之河動項九百四十餘兩十八年

 工竣二十六年河水又溢知州汪灝修築如故隄通計

 長二百六十丈高一丈三尺寛二尺乾隆三十一年補

 砌十五丈至今完固又䕶城石 共十四道

  又按耀州一城漆沮二水環抱合流自明正統己巳築

  城三百年來屢嚙屢崩築堤修 終難免于衝激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水冲 斷刷去石隄城根崩䧟十餘

  丈經知縣汪灝捐貲將亂石築壩一道權爲保護旋經

  廵撫鄂弼

 奏請于沮水分流之處堵築石隄再于城之西北舊有石

  岸處添築滾 三道城之西南亦砌築石隄東城之北

  築石滾 三座東門以南補築長隄一道石滾 二座

  石隄滾 俱用溪中亂石砌築逐處防䕶城根堵禦河

  流俟數年之後河身漸徙漸遠城基日淤日高三十一

  二年共加修築隄 十四道計長三百七十丈有餘寛

  二尺至三丈不等高四尺至一丈二尺不等迄今完善

  城身亦得鞏固無虞

 譙樓通志在州治前明宏治五年知州任奎創修

 公署州署通志舊在城中元末兵燬寄治州南二十里之

 漁池明洪武二年知州侯必興重建嘉靖十八年知州温

 秀三十二年知州李廷寶

本朝康熙中知州李銓修陝甘資政録乾隆三十五年知州

 王汝恂繼修庫在堂東西獄在儀門內右側

 吏目廨通志舊在州署西南後移堂西州判舊廨

 守備署通志舊在金鎻關今移駐州城内守道舊署

 養濟院通志在城隍廟東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