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娑菩喻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伊娑菩喻言
作者:伊索
1856年
譯者:Robert Thom

伊娑菩喻言叙

[编辑]

余作是書,非以筆墨取長,盖吾大英及諸外國欲習漢文者,苦於不得其門而入,即如先儒馬禮遜所作《英華字典》,固屬最要之書,然亦僅通字義而已;至於詞章句讀,並無可考之書,故凡文字到手,多屬疑難,安可望其執筆成文哉!余故特為此者,俾學者預先知其情節,然後持此細心玩索,漸次可通,猶勝傳師當前過耳之學,終不能心領而神會焉。學者以此常置案頭不時玩習,未有不了然而自得者,誠為漢道之梯航也。勿以淺陋見棄為望。

知名不具

小引

[编辑]

伊娑菩者,二千五百年前記厘士國一奴僕也,背佗而貌醜,惟具天資。國人憐其聰敏,為之贖身,舉為大臣。故設此譬喻以治其國,國人日近理性,尊之為聖。後奉命至他國,他國之人妬其才,推墜危崖而死。其書傳於後世,如英吉利、俄儸㒋、佛蘭西、呂宋、西洋諸國,莫不譯以國語,用以啟𫎇,要其易明而易記也。

豺烹羊

[编辑]

盤古初,鳥獸皆能言。一日豺與羊同澗飲水,豺欲烹其羊,自念無以措辭,乃强責之曰:「汝混濁此水,使老夫不能飲,該殺。」羊對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雖濁無礙。」豺復責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於我,亦該殺。」羊曰:「大王悞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則變羞為怒,責之曰:「汝之父母得罪於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諺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此之謂耳。

鷄公珍珠

[编辑]

昔有雄鷄於亂草中尋食,忽𫉬明珠數顆,光芒燦目,嘆曰:「惜哉!如此寶物,委於泥中。人或見之,不知貴重何似;今我得之,一無所用,反不如一栗之為美也。」俗云:「何以為寶?合用則貴。」是也。

獅熊爭食

[编辑]

《山海經》載:獅子與人熊同爭一小羊。二物皆猛獸,各逞其雄,勁敵終日,卒之彼此皆受重傷,甚至各不能起。適來一餓狐,見二獸皆憊,順手而得之,曰:「多費二公之力。」揚揚而去。二獸眼睜睜無以為法,任其取去,悔之曰:「何不割而分之,强如受此欺侮之氣。」俗云:「鶻蚌相纒,漁人得利。」是也。

鵞生金蛋

[编辑]

愚民家養得一鵝,日生一蛋,騐之乃金蛋也,喜不自勝,忖曰:「吾視其腹便便,其中不知何許。宰而取之,當得大富。」遂殺之,剖其腹,一無所有。正所謂:「貪心不足,本利俱失。」是也。

犬影

[编辑]

昔有犬過橋,其口咬有肉一塊,忽見橋下有狗口咬肉,不知其為影也,遂捨口之肉而奔奪之,幾乎淹死,其真肉已隨流水去矣。欲貪其假,反失其真,世人多有類此。

獅驢同獵

[编辑]

大禹時獅子與笨驢同獵,得一羊,論理則當平分。惟獅貪心䪺起,遂曰:「吾乃獸中之王,理應多分一股。」驢不敢駁,獅猶不𫞜意,又曰:「所得之羊,皆吾之力也,又應多分一股。」驢知勢不可爭,亦强從之曰:「請即分之。」獅心乃不足,憤然起曰:「分則不分,力大者得之。」於是全得,驢則逡廵退讓,悔曰:「强弱不可同事,此我之悞也。」俗云「世事讓三分,莫道人强我弱」之謂也。

二鼠

[编辑]

村落中有二鼠,本屬親誼。一在京師過活,忽一日來村探𦾔,村鼠留而欵之,所出之食粗臭不堪,京鼠曰:「汝居無華屋,食無美味,何不隨我到京一見世面?」村鼠欣然同往。及到京,果然日用皆異。一日二鼠同酌,驀來一雄犬,幾將村鼠攖去。村鼠大駭,問曰:「此處常有此害乎?」曰:「然。」村鼠辭曰:「非我之福也。與其㥬惶而甘㫖,孰若安靜而糟糠。」俗云:「𡨴食開眉粥,勿食愁眉飯。」即此之謂也。

農夫救蛇

[编辑]

曠野外有氷僵𡸁危之蛇,卧於草中。適農夫過而動憐,𢚩取而懷之。其蛇得煖復元,即就其胸中咬之。農悔曰:「救得彼命,失却己命,何其愚哉!」原毒物之不當救也。曾聞養虎為患,其不然乎?誠哉,江山易改,禀性難移,非妄言也。

獅驢爭氣

[编辑]

獅為獸中最惡,驢為獸中最馴。一日彼此爭氣,其獅自忖曰:「吾乃獸中之王,與此區區者較長短乎?勝之亦不足貴。」遂舍之。俗云「大人不怪小人」之謂也。

獅蚊比藝

[编辑]

獅子與蚊蟲一大一小,相去天淵。一日蚊謂獅曰:「聞大王力大無窮,天下無敵,以吾觀之,究係鈍物,非吾之對手也。」獅素勇猛,從未聞有欺他者,今聞蚊言,大笑不已。蚊曰:「如不信,請即試之。」獅曰:「速來,無得後悔。」於是張口舞爪,左支右盤,不能取勝。殊蚊忽然鑽入其耳,復攻其𮮱。獅覺難受,搖頭搔耳,終不可解,甚不耐煩,乃輸服曰:「今而後吾知闘不在力,在於得法而已。」如兵法不論多寡,若無行伍,雖千萬人,不足畏也。

狼受犬騙

[编辑]

羅浮山下,蘭若幽棲,小犬守於門外。適來一狼,攫而欲啖之。犬跪而請曰:「念犬年輕瘠瘦,即奉大王烹之,亦不敷一飱之飽,何不俟我肥壯,然後食之,豈不善哉?」狼信而釋之。越年餘,狼尋此犬,見犬躱於主人之內室。狼以手招之,犬曰:「我知之矣,不必等候。此後大王若遇別犬求赦,切不可信。吾乃驚弓之鳥、訝釣之魚,一之為甚,豈可再乎?無勞盻望。」狼悔曰:「十賒不如一現,即此之謂焉。」

驢穿獅皮

[编辑]

驢穿獅子皮,衆獸見則畏懼而奔避之。驢則自已為能,目無忌憚。一日歡呼大呌,聲入各獸之耳,始知其為驢也,所避之獸群起而殺之。一旦粉身碎骨,是驢之不慎故也。使驢若能知機,終身不呌,則驢身獅勢,豈不快哉?甚矣,假威風之不能長久也。俗云:「狐假虎威」。其驢露出馬脚來,而㺯巧反拙矣。

鴉揷假毛

[编辑]

鴉拾各鳥翎毛,自揷其身,居然一彩鵲也,凡鳥見之必恭敬而禮焉。其鴉自以為樂,不覺歡鳴,其呱呱之聲,衆鳥怪異,於是莫不知其為鴉也,遂羣啄之,通身之毛不分真假,盡被𢬌去。如世人每有借光之事,多從言語中敗露者豈鮮哉!

鷹見

[编辑]

龜見鷹高飛萬仞,甚為希奇。一日懇其鷹曰:「先生翱翔雲漢,亦當憐我高不𫞜寸、身不離地,肯教我飛乎?」鷹辭曰:「飛禽走獸,各有所長,非汝所能也。」無如龜懇再三,鷹則啣其頸而提飛之,飛至半空曰:「我放汝速當試之,果能飛否?」遂放口,其龜自半空中跌下,身破骨碎矣。可見物各有其品格,人各有其身分,如事不量力,宜不受害乎?俗云:「飛不高,跌不傷。」是也。

龜兔

[编辑]

禹疏九河之時,凡鳥獸魚鱉紛紛逃匿。適兔與龜同行,其兎常罵龜曰:「吾見行之迤𨓦者,真如汝也。何不如我之爽快麻利,豈不便㨗乎?」龜曰:「汝謂我遲遲吾行者,何不與汝相賭乎?」遂指一處曰:「看你與我誰先到,比則勝之。」兎乃忻然共賭。兎思龜行如是之慢,殊不介意,行至半途,不覺昏然睡去。及醒,其龜已先到矣。悔之曰:「𡨴可耐而成事,莫恃㨗而悞功也。」驕兵必敗,其是之謂乎?

闘鷄

[编辑]

無稽村外,有兩雄雞相闘,卒分勝負,其勝者立於高處,揚揚自啼。適有鷹飛過而聞雞聲,遂攖而去之;其負者反得安然。可知兩雄不並立,世事豈能預料?朝暮宜自慎,榮辱不足憂。所謂「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後」。得意須防失意時,即此之謂也。

黑白狗乸

[编辑]

黑狗將欲誕子,苦無地方,乃求其白狗曰:「汝有空房,借我誕育,則感德無既矣。」白狗許之。於是育得諸兒,漸次長成,嗷嘈聒耳。白不耐煩,即對其黑曰:「汝已養大諸兒,可以去矣。」黑者曰:「汝能驅逐諸兒,汝當自便,猶𢙢反為諸兒所逐也。慎之。」白嘆曰:「受恩不報非君子,况惡報乎?」俗云:「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是也。

狐指罵蒲提

[编辑]

狐經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高大,跳踴而摘之不得,遂悵悵然指罵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無味。」抑知酸正可以生津而止渴,不過因其不得而反罵之耳。俗云:「皆因自己無能,反說他人無用。」世間無日不如是也。

孩子打蛤

[编辑]

水塘有小蛤頑跳,適有小童一隊遊玩至此,見而取石擲之。老蛤出而勸曰:「衆小官懇勿擲石,此係汝等頑意,倒係我等性命矣。」俗云:「無心放砲,玉石俱焚。」又云:「萬物傷殘,祗供一笑。」是也。

蛤乸水牛

[编辑]

蛤仔在田玩耍,見水牛來羨曰:「大牛來矣。」其乸好高自大,聞羨水牛,頗不稱意,乃鼓其氣,以為大似水牛,問其子曰:「汝說大水牛,比我如何?」子曰:「差得逺也。」又鼓其氣,再問曰:「何如?」曰:「仍未及也。」於是鼓之不歇,卒之身破殞命。俗云:「妄自尊大,取死之道也。」又云:「自𫞜自悞。」其不然乎?蜋知雙斧分量,奚知是也。

鷹猫猪同居

[编辑]

摩星嶺上有古樹,其頂則為鷹巢,其根則野猪盤踞,猫則居其中焉。一日鷹下種子,咿吱之聲頻入猫耳,繼而猪又下栽子,於是上下交鳴,均屬可口之物。猫則𡸁涎久之,思極計生,先說其鷹曰:「猪乸不懷好意,汝須防之。」鷹曰:「何以見得?」猫曰:「吾見其終日扒挖樹根,欲傾其樹而覆其巢以取汝子。」鷹曰:「果如是乎,留心窺之,果非謬妄。」猫又轉說其猪乸曰:「鷹心懷不軌,每每窺探足下出行,即欲啖汝之子,必湏看守為要。」猪初未信,及見鷹常窺視,遂信為真。於是各守栽子,一步不行,以致忍饑得病,迨不能起。其猫則上下得而取之,始知中猫之計,無如饑不能興。俗云:「好話不背人,背人無好話。」又云:「鶻蚌相持,漁人得利。」是也。

馬思報鹿仇

[编辑]

靈䑓上馬鹿同遊,其馬每受鹿欺,積怨於心無以報復,自思必湏人力,方可雪恨,乃求一武夫曰:「馬受鹿欺久矣,此恨難消,求壯士為我報仇,馬當終身以報。」武夫曰:「汝欲伸寃,必湏言聽計從,任我驅使乃可。」馬曰:「得君相帮,水火不避,無不應承。」武夫遂置鞍蹬繫其身上,又以鐵環啣其口,從此騎而鞭之,報仇之約絶不提及。馬悔曰:「前受鹿欺,尚不能忍;今受人騎,終身僕僕。」悔無及矣。甚矣,人力之不可藉也。

𧊵針人熊

[编辑]

虞舜間,天下太平。春間花木茂盛,人熊遊於郊外,忽被𧊵針一口,痛甚,怒不可解,遂尋其巢壘而傾覆之。衆𧊵擁出,團而針之,掃除不迭,乃悔曰:「欲洩一針之恨,反受萬針之害。」《論語》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其言然矣。

獵戶逐兎

[编辑]

峨嵋山中有故園,中有花匠種植樹木、調理花草,甚屬整齊,惟恨野兎常來踐踏嫩蕋,無法禁止,遂請獵戶到園驅逐其兎。獵者昂然披掛上馬,懸弓揷箭,隨帶獵犬一隊,威風入園。羣犬紛紛搜捕,犬肆奔逐,所有花木為之踐踏一空。匠悔曰:「兎之為害一年,不若獵者一刻。」悔無及矣。俗云:「因避𧊵針,反被虎咬。」是也。

四肢反叛

[编辑]

一日四肢會盟曰:「吾等四肢,日逐辛苦,所得之食,盡歸肚腹,氣甚難平;而且肚腹並非有事,專待我輩之力。此後我等誓不為他出力,看他如何。」於是足蹺手歛,寂然經旬,漸覺㿑弱,甚至不能起動,而不知四肢之所以運用者,非心腹主之不行也。心腹未傷,而手足已先死矣。如世人不服官府者此也。《書》云:「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即此之謂耳。又云:「禍起蕭墻。」豈不惜哉?

鴉狐

[编辑]

鴉本不善鳴。一日口啣食物穩棲樹上,適有餓狐見之,欲奪其食,無以為法,乃生一計,曰:「聞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來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見却。」鴉信為然,喜不自勝,遂開聲張口,其食物已脫落矣。狐則拾之,謂鴉曰:「將來有羨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湏防是餌。」此也。

裁縫戱法

[编辑]

裁縫匠與變戱法者評論世事。匠曰:「我只會裁縫,別無所長,難以自䕶,何如足下多才多藝,定自不妨。」戱者曰:「汝勿憂,吾當授汝方法。」遂將一二易學者教之。忽遇年𡻕饑荒,人民困苦,其戱法者經旬不發市;而裁縫匠究係世所必需,尚能糊口,於是戱法者反求於匠人。俗云:「百藝無如一藝精。」是也。

洗染布各業

[编辑]

洗布與染衣各不同道。一日,洗者與染者商議曰:「何不你我同事,豈不更為親宻?」洗者曰:「你我不同道不相為謀。原我洗布之後雪白無暇、一塵不染;豈知一經汝手,竟無一毫原色矣。吾已恨入骨髓,尚欲同事耶?」孟子云:「矢人惟𢙢不傷人,函人惟𢙢傷人。」又何怪乎?

𭺛鉄缸同行

[编辑]

昔大禹治水,泗淮騰湧,被水衝出𭺛鉄二缸,飄流無主。其鉄缸謂𭺛缸曰:「汝體不牢,何不與我一並同行,彼此相依?庶幾勿失。」𭺛缸辭曰:「足下雖然好意,但剛柔不可並立,恐猛流一來,竟如以卵擊石,我身必當破矣。」俗云:「軟硬難以並肩,强弱不可同事。」即此之謂也。

狐與山羊

[编辑]

狐過山邉古井,見其水甚清,渴欲飲之,遂聳身落井。飲畢,不能上,正在忙亂,忽有山羊經過,狐遂大聲羨曰:「真好水,甘而且凉,足下快來一試。」羊又聳跳入井,飲後亦不能上。狐曰:「足下有兩角,易於扳援,請伏於井旁以身首作梯,使吾先上,然後援汝可也。」羊信而從之,狐則先上,羊曰:「快來援我。」狐曰:「汝之鬚甚長,何其智之短也?若得智如鬚一半之長,何難出此井乎?既無出井之法,不應遽自入井,請罷請罷。」可見經一事長一智是也。俗云:「未𥮅入,先筭出。」又云:「未𥮅買,先筭賣。」不其然乎?

牛狗同羣

[编辑]

大荒山外,狗坐青草中,見牛來欲嚙其草,其狗守而吠之,至有欲咬之狀。其牛嘆曰:「汝非要食此草,何不讓我食之?若遇兩湏要食之物,豈肯讓哉!」如世之守財奴,不利於己,無益於人,甚可鄙也。

眇鹿失計

[编辑]

靈囿中有眇鹿,逃出荒郊過活,惟恨自眇一目,不能左右闗顧,勢必遭於獵人之手;於是日夜尋思,忽得計,曰:「吾必向水邉尋食,將眇目臨於水邉,留此明目以觀動靜,庶免兩邉受敵。」迨後但凡尋食必由水濱,自以為高全之策矣。一日獵者偶乘小舟過而見之,彎弓搭箭,應弦而倒,鹿悔曰:「平日所慮之處,反得無患;不慮之處,患反生之。」如世人每每被害皆出於自恃無妨,不可不慎也。

齊人妻妾

[编辑]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妻老而妾少。齊人在老少之間,其髮黑白間雜,而妻則常𢬌其黑髮以存白髮,意謂與己同儔;妾則常𢬌其白髮以留黑髮,以為良人尚壯,與己相配。未幾,竟成秃子,齊人自悔曰:「順得妻時失妾意,若順妾時妻又憎,使我左右兩難,奈何奈何,終當自已受𧇊而已。可勸世人切不可如我處境,恐悔之晚矣。」

狼計不行

[编辑]

昔有猪乸生下猪仔一群,撫育惟𢙢不足。適來一狼乸向猪乸稱賀曰:「恭喜嫂子育得多兒,未免忙碌,猶𢙢爾乳不足,妾將助爾分喂諸兒,豈不美乎?」猪乸察其來意,言甜如𮔉,其心不良,乃辭之曰:「諸小兒那有此福,不敢有勞尊嫂,請離此處,愈逺愈佳。」狼知其計不行,遂去。如世人或遇口甜舌滑、格外美意者,必有別故,不可墮其術中,慎之慎之。

老蠏訓子

[编辑]

小蟛蠏遊於岸畔,成群逐隊,左右橫行。老蠏見而罵之曰:「汝這小子,不行正道,俱屬橫行,𡨴無懼乎?」衆小蠏覆曰:「吾等所為,悉遵父母行儀,休得見怪。」老蠏被駁,尋思自省,果皆橫行,由是不敢出聲。俗云:「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此之謂也。如今之官府往往出示,誡人為善;而彼之身恐亦未嘗為善也。一笑。

鴈鶴同網

[编辑]

昔有獵者張網於林外,特為網鴈鵝而設。一日網得鴈鵞一羣,其中有一白鶴,獵者不分雁鶴,皆欲宰之。鶴求曰:「壯土本欲鴈鵝,我乃白鶴,豈可玉石俱焚?倘邀見赦,自當感德矣。」獵者曰:「汝雖不同道,而已入其隊中,安可免罪?」於是悉宰之。如世人必湏自行檢㸃,若與惡人同事,則難免於罪戾耳,慎之慎之。

鴉効鷹能

[编辑]

飛禽中惟雄鷹最强,鮮有不被其害者。一日於羊隊中攖去羊羔一口,適有烏鴉見之自思曰:「鷹亦不過善飛,竟能擒一小羊;而我獨不能飛乎?」於是効鷹所為,即於羊隊中伸開兩爪,向母羊身上爪去,却被羊毛將爪纒住不能脫。適牧童來,見而執之,剪其兩翼與小童豢之作戱,曰:「在鴉自視如鷹,而不知究屬一笨鴉而已。」嗟乎!世人不自量力,而困其身如鴉者,可勝道哉!

束木譬喻

[编辑]

昔有為父者臥病在床。將絶,衆子環聽吩咐,其父曰:「吾有一物,汝等試之。」遂擲木條一束,令其子折之,試能斷否。衆子如命折之,不能斷。父誨之曰:「汝且逐條抽出,次第分折,試能斷否。」於是莫不隨手而斷。父曰:「我死之後,汝等不宜分離,合則不受人欺,分則易於折斷,此木足以為証矣。」俗語云:「唇齒相依,連則萬無一失;若分之,唇亡則齒寒,無有不失也。」慎之。如以一國而論,各據一方者鮮有不敗,反不如合力相連之為美也。

大山懷孕

[编辑]

郊外大山高百丈,週圍數百里。一日,轟烈之聲驚駭逺邇,俱以為怪,各自爭往觀之。環繞山外,卒無大異,惟一鼠走出。衆皆鬨然散去,笑曰:「高興來時歸步懶。」俗云「虎頭蛇尾」,正此之謂也,如世人每以大話為頭,使人常有大望,而不料歸根竟如毫髮,則了其事矣。

獵主責犬

[编辑]

曾有獵狗常隨主人圍塲打獵,百發百中,主人甚愛之,出於羣犬之上。因其獵勤,以致牙枯嘴滑,一日於塲上捕得一鹿,被其掙脫。主人責以無用,鞭之。犬不服氣,乃對主人曰:「犬非故意賣放,犬之所恃者牙也,皆因隨獵多年,所捕不可勝數,今已老矣,豈能如常?吾為主人用力,以致牙枯,主人不念其勞而反責罵,犬實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請恕之。」如世人每以老僕頹邁,猶責其年少所為,是不諒情者也。

戰馬欺驢

[编辑]

昔有戰馬,威風自若,揚揚而來,見驢背負重物,䠏蹶而行,遂以後脚踢之。驢則勸之曰:「足下英勇雖非驢之所及,但各有前程,何必相欺?你能保永有今日之英雄乎?」說畢,其馬嘲笑而去。馬後因戰陣既傷其目,又害其足,不能復上戰塲,主人賣與商賈為客䭾行李。一日過驢,乃自悔曰:「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鹿照水

[编辑]

昔者有鹿飲於溪邉,自照水影,見其兩角崢嶸,甚為自樂,惟恨四足輕小,頗不相稱,甚不𫞜意。正嘆恨間,忽聞獵者帶犬自逺而來,其鹿𢚩為奔避,幸得四足輕㨗,獵犬追至,鹿則逃入竹林,奈被兩角阻撓竹上,欲進不能,卒之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誇其角長,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䘮吾命者角也。」如世人每速於所害,而捨其利者多耳。

鷄抱蛇蛋

[编辑]

昔有鷄母於蛇窩上抱其蛇,將近成功,適有燕子過此,見而勸之曰:「雞嫂你勿徒勞,此非善裔,你若為之,他日自當受害。」雞因捨之。如世人所說「養虎為患」是也。世上安得有如燕子喚醒痴人?而從勸有如鷄母者亦未之見也。

鼓子辯理

[编辑]

兩軍對壘,聞鼓聲則進兵,鑼聲則収兵,此戰陣之法也。一日其軍大敗,鼓手被擒,將臨刑,鼓手乞命曰:「我非持械殺人者,不過在塲擊鼓而已。殺人之罪,非我所當。」敵人曰:「你既膽小,不敢勇往向敵,而又催速他人冐死入陣,更當殺。」於是殺之。如世人欲籌謀一事,先以危險自慮,不敢親身力為,又反聳動他人試其利害,自己倒得觀望,如鼓手之殺人,該得非刑無赦也。

驢犬妬寵

[编辑]

凡外國風俗,無論男女,喜以小犬玩意,常置膝上摸弄,寵同兒女。一日驢見而妬之,自思曰:「犬與我同為獸類,彼得獻媚於主,而我獨不能乎?」於是前蹄壓於主母身上,欲作撒嬌之狀。主人嗔怪,即叱馬夫鞭之。是驢之不自量故也。如世人果𠋣勢位可恃者,雖有小過,亦可作為玩意;若下賤之輩犯之罪,無可辭耳。為人自量可也。

毒蛇咬銼

[编辑]

昔有𤯟蛇沿入鐵舖,遇物即咬,適有利銼在前,蛇則纒而咬之,口觸銼齒,血滳可見,以為咬傷此銼,復再咬之,銼曰:「汝心太𤯟,不能害人,反害自己。」如世有狼心者,常在暗裹以言語䛼人,而不知實自䛼也。慎之。

羊與狼盟

[编辑]

自古狼羊結仇久矣,羊之所以不受其害,牧者乃常以獵犬䕶之。狼知犬勇,自忖非其敵手,而又以此羊不得𭀚腹為恨,於是媚于羊曰:「我等本來相好,父交子往,皆因狂犬使我輩如仇。今我等雖受其氣,而足下亦未嘗不受其制也。何不告知主人,令去之,我等相好如初,豈不善哉?」羊信之,以後不與犬同處,狼則一鼓擒之,羊悔無及。如世人每怨官府管束,不知一無官府,即為賊人所制,更有甚焉。

斧頭求柄

[编辑]

昔有斧頭雖銳而無用,自思必得一柄,方可見用於世,乃乞其樹曰:「先生賜我一木,不過僅為一柄足矣。他日自當圖報。」其樹自顧枝柯繁盛,何惜一柄,慨然與之。斧得其柄,所有樹林盡被伐去。何其樹之愚哉!如世人所謂「助虎添翼」,又云「遞刀乞命」是也。凡人必湏各守其分,切勿尺寸與人,誠恐有如斧柄,則悔之晚矣。

鹿求牛救

[编辑]

昔有鹿被逐於獵戶,四逃命,悞投窮巷,逼得奔入牛欄,哀懇衆牛曰:「先生救命!」牛許之。鹿曰:「獵戶逐我。」牛曰:「獵戶不到此處,汝且放心;惟是主人來則不能保。」鹿則再求䕶法。牛曰:「汝且藏於隊中。」正言間,牧童來飼,止將糧食放下,回身便去,鹿遂得免。牛曰:「主人未來,汝勿喜。吾恐主人來時,汝必不能脫也。」少頃,主人果至,先數其牛,後騐其遍身,無一不週,於是見有一鹿,扯出宰之。如世間之事,主人未有不最闗切者也。

鹿入獅穴

[编辑]

鹿因武士追廹,𢚩不能脫,適見面前一穴,疾忙投入,詎料其中有獅在焉。獅心甚喜,不勞而得之。鹿臨死悔之曰:「前有獅子食我,後有武士追我,命該如此。倘武士得之,或不殺而養之,猶未可料也;今被獅食之,悔何及焉。」如因窮困而悞為犯法,以致身繫獄中,而不知更甚於窮困也。

日風相賭

[编辑]

日與風互爭强弱,兩不相讓,甚欲一較高下,忽見路上行人穿着外套忙奔而來,日曰:「妙哉妙哉,你我各自稱大,未能分別,今來人身穿外套,你我各施法術,能使行人脫衣者為勝。」於是相賭。其風則先行作法,大颶突起,幾將行人外套吹落,行人以手䕶持得免。風法既無可施,及至日作法,雲淨天空,照耀猛烈,行人汗流兩頰,熱氣難當,只得脫下外套,是以日為勝耳。如世人徒恃血氣之勇,多致有失;反不如温柔量力,始得無虞。

農夫遺訓

[编辑]

昔有一農夫將死,衆子環跪乞言,農曰:「余一生耕種,藏有金窖於田畝之中。我死後你等湏速往挖,勿為他人所得可也。餘無別囑。」少項歸世。衆子爭往,各各動手,將所有之田盡行掘過找尋,殊無金窖;而不知其力已見功於田間矣,稼穡茂盛,又何異於金窖哉!農夫之意已得解矣。如我皇封禁諸金銀山,正使民母怠惰自逸以成無用之人也,其意善且深矣。俗云:「𡨴可自食其力,不可坐食其金。」食力無已時,食金當有盡。

狐鶴相交

[编辑]

曾有狐狸與白鶴相交甚密,一日狐設席相請,鶴則欣然赴席,所陳皆淺碟,碎饌稀湯,鶴因嘴尖,不利於啄,而狐則用舐法,瞬息間餚核既盡,杯盤狼藉。鶴則告辭而返,深恨狐之薄待己也。翌日酬席,盡以玻璃罐貯酒食,鶴則甚適其嘴,而狐則抱罐舐之,終無一物到肚。榮辱之報,是狐自取之也。故勸世人不可自存欺人之心,猶恐反被人欺,何可說哉。俗云:「惡人自有惡人磨。」此之謂也。

義犬吠盜

[编辑]

某富翁家畜一犬。一夜羣盜入室,竊取細軟,其犬聞而嗾之,羣盜慌忙即擲餌以飼之,冀其顧食而不顧吠也。殊犬辭之曰:「犬有監守之責,不敢圖哺啜也。如此所為,是賣主矣,非有益於我也。誠恐主人一失,則我獨何靠哉?斷不忍為此也。」如世人有賄令其僕背主者,切不可信。先壞其主,後及其身,理當然也。仍不可將我一生之聲望,委諸飲食之間為要。

鳥悞靠魚

[编辑]

大禹未治水之先,飛禽走獸兩不相和,闘無虛日,惟飛禽百戰百敗,絶無取勝之法,日夜焦噪。忽一日,老鴉獻策曰:「吾聞魚受獸欺,蓄怨於心久矣,何不遣一能言之士說其結盟,彼此協力同心,則破獸必矣。」飛禽從其言,於是咨會魚王。王因積恨於心,每念獨力難支,今見咨文,欣然應𠃔約期舉事,彼此遂興大師。兩軍相會,忽見魚兵蟲沿蟻步,既不能飛,又不能走,竟是蠢物,安能與猛歡對敵乎?只得背盟而散。吾見世人謀事,每每不計其帮手能否,妄為可靠,及至臨事毫不能為,可觀魚兵為戒。

驢馬同途

[编辑]

賈人路上用驢馬䭾負包袱,日行千里。一日其驢背負過重,難以速行,求其馬曰:「足下輕身取路,亦當憐我背負沉重,肯為我分力乎?」馬本小視於驢,每有輕賤之意,遂叱之曰:「䭾負重物是爾之本分,休得妄想。」驢故憤恨,又為負重所苦,遂死於半途。賈者剥其皮,並驢所負之包袱,一概繫馬身上,鞭之使行。馬悔曰:「早知如此,不如與其分任,不至今日之苦也。」如世人每每吝力,不肯為人帮助,及至己身,悔之晚矣。

馴犬野狼

[编辑]

一日䭾犬遊行郊外,適遇野狼,乃故友也,於是先叙寒暄,次談景况。狼稱曰:「足下一定納福,較前肥胖許多,而且春風𫞜面。可憐弟瘠瘦毛長,自形盖澁。足下究用何法調養至此?」犬曰:「我主人常有肥甘飼我,自然較胖於前。汝若肯同我來,自當豐衣足食,與我無異。」狼則欣然從之曰:「我到彼處,諸事生疎,求兄指㸃。」於是面行靣說,忽見馴犬頸上露出疤痕,狼急問故,犬曰:「我本性急,曾被主人鎖鑰,故此留有疤痕。」狼遂辭曰:「若如此,吾亦不敢從爾往也,𡨴可自甘淡薄,强如受制於人。」豈不聞乎?能為雞口,母為牛後。正此謂也。

狼斷羊案

[编辑]

古有兇犬具禀於狼,謂羊負伊穀糧數斛,總不肯還,求狼作主。狼則出差將羊挐𫉬,訊曰:「爾欠某犬穀糧日久不還,是何道理?」羊曰:「並無此事,乃狂犬誣告也。」狼問犬曰:「羊不肯招,爾有憑據否?」犬曰:「鷹鶻皆可作證。」狼即傳來鷹鶻,面靣相質,鷹鶻稱:「真事,羊欠犬糧,我等目擊,並非誣告,乞恩將羊按律治罪。」狼對羊曰:「現有鉄証,爾尚頼乎?」遂殺之。於是原告之犬與審事之狼官,並干證之鷹鶻蛇蝎一窩,共分其羊。如世人若有貲財,每招橫禍,又遇貪狼之官、原告如犬、干證如鷹鶻,則不必望其秉公斷事矣。諺云:「象有齒,焚其身。」豈不然乎?

雞鴣同飼

[编辑]

曾有主人家畜雄鷄日久,復買一鷓鴣,同盂飼食。鷄性獨剛,凡見鷓鴣來食則喙逐之。鴣因受欺為甚,每不輸服。一日見其兩雄雞相闘盂外,乃自觧曰:「彼之同類尚且不饒,而况於我乎?」自此不甚懷恨。如世上兄弟尚然爭競不了,而外人𡨴可望其厚待耶?

縱子自害

[编辑]

「棒頭出孝子,嬌奢忤逆兒。憐兒多與棒,憎兒多與食。」此古語也。一家人生下兒子,從小怙縱,每事將就,不肯略施鞭撻。及長,無所不為,甚至時犯重法,執之按律問絞罪。臨死時,乞絞手請其母來一別。母至,子曰:「吾有一要言相告。」母即側耳就聽,殊其子忽然將母耳咬去,觀者譁然曰:「這還了得,實為罕聞。」子曰:「衆勿譁,皆因吾母自小未曾約束,以致今日罹此大禍。使當時有過必懲,吾亦不至於此也。」為父母者,不可不慎。

指頭露奸

[编辑]

曾聞獵士逐一狐狸,沿山越嶺,其勢甚危,廹得竄入村庄,跪乞其庄主曰:「萬望暫容片刻,倘得免禍,自當重報。」獵士隨後亦至,狐則潛入草堆,見獵士問其庄主曰:「吾逐一狐狸過此,汝曾見否?」答曰:「狐狸已往東方去矣。」然其手仍在西方草堆指之,口雖為狐方便,手則為狐請綁。幸而獵士失覺,奔往東方逐去,狐始從草堆走出曰:「請了,請了。」不謝而去。庄主執其手曰:「吾救爾之性命,何以畧不稱謝,就此而去,有是理乎?」狐曰:「汝之指若早與口相符,吾當重重報謝。因爾之指狡獪異常,非我之忘恩也。」凡人之好說謊話,不獨口中惟然也。

鴉欺羊善

[编辑]

烏鴉飛落,尋地而棲,見有馴羊在前,遂騎而戱之。羊曰:「老兄何以將我之身上為汝戱塲,不過欺我純善。假使我是雄犬,汝尚敢戱我乎?」鴉曰:「原知爾性柔弱,是以乃敢所為。使爾苟有剛氣,吾亦不如是矣。」俗云:「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𮪍。」而况於羊乎?如世云,難則饒讓為高,然有時遇係霸道之輩,亦不可一味讓他,誠𢙢讓無了日,不如及早較論之為上也。

業主貪心

[编辑]

曾有佃戶承耕業主之地,中有老樹一株,每年所出之菓,佃丁擇其善者先送業主,然後發賣。一日業主嘗其果格外甘美,遂起貪心,以為本係自己之物,不防取歸,於是挖起移歸園內。其樹易地而栽,根枯葉萎,業主乃悔之曰:「是我之過也,我若不移在此,每年尚得果嘗。今而後不可復得矣。」俗云:「貪心不一,連本俱失。」正此謂耳。

杉葦剛柔

[编辑]

夾岸相映,一邉杉樹参天,一邉蘆葦㸃水,杉葦朝夕相見。一日其杉譏誚其葦曰:「看爾體如柔𮈔,性如流水,每每隨風而舞,風東則東,風西則西,毫無剛氣,何如我之正直不屈,豈不快哉?」葦曰:「剛柔各有所長。吾雖懦弱,究可免禍;汝雖剛强,猶𢙢安身不牢。」一日颶風驟起,其蘆葦左右掀翻,終無大害;而杉樹早已連根𢬌起矣。諺云:「温柔終益己,强暴每招災。」即此謂耳。

荒唐受駁

[编辑]

余友人自小出外,曾經各國地方,也曾見過許多世面。及歸,盡述所見,多屬罕聞。一日諸人在座,聽其所述漸涉荒唐,但不敢面斥其非,因之愈述愈狂,曾說「我於某處一躍過河」等語。座中有歷練老者,見其荒唐太甚,遂駁之曰:「此處亦有一河,汝果能一躍而過,方可往下說及;若不能,請即駐口。」說者自知失言,不敢則聲。俗云:「說話少得實,說話多𢙢虛。」世間好說話者,當慎之勿忽。

伊娑菩勸世

[编辑]

加拉巴三千年前,國人未明道理,專好異端,而國法禁之最嚴,術士被挐者,騐有憑據,即殺之。一日挐𫉬多人,正在繫縛手足,伊娑菩過而問之曰:「此何為者?」衆答曰:「此乃術士,今將試之。將彼溺於池中,浮水者則為術士,當焚之於火;沉者則為良民,即捨之以歸。法之善,莫過於此。」伊娑菩曰:「惡是何法哉!夫如是,所𫉬者無一生命矣。浮者,死於火;沉者,死於水。均一死也,不如莫騐。」如世上暴虐之官,往往不審虛實,動以刑法求招,甚至傷殘肢體。招者則死於律,不招則死於刑。苟不致斃命而傷肢體,能為之復原乎?不可不慎也。

野猪自䕶

[编辑]

野猪常在樹下,磨有兩齒,以備不虞。狼見而問曰:「汝常在此磨牙,當此太平盛世,欲何為哉?」猪曰:「汝何不智若此?吾想獵狗來時,倉皇之下,尚能磨牙應敵乎?不如早為之所也。」

㺅君狐臣

[编辑]

一日各獸羣聚一處,各道所長以爭王位。獅則自稱力大,象則自認多謀,狐則久稱慧智,馬則恃其功高,於是各有所長,不相上下。末後來一獼㺅,跳舞怪異,靈變百出,對答如流,于是各獸推之為王;惟狐頗不輸服,以為㺅子小技,何足以當至尊,於是詭賺之曰:「大王在上,小臣有話啟奏。現在某處有一金窖,必得大王親徃,方可取也。」㺅以為然,即從狐往,見有生果貯於籠內,㺅不能忍,伸手取之,殊被鉄龍脫闗,將手壓住。㺅罵曰:「狐乃奸臣,必湏見罪。」狐曰:「我非奸臣,汝乃昏君。一手尚不能保,能為各獸王乎?」諺云:「位高者危」,是也。

牧童說謊

[编辑]

牧童受主人囑咐,看守羊群,以防狼至。牧童常呼「狼至」以為頑意,主人奔出,却是牧童說謊。如是数次後,果有狼至,牧童呌救,主人又疑其說謊,是以不出,羊則為狼盡食。勸世人不可說謊,有真事則當誤矣。

鼠防貓害

[编辑]

鼠受害於貓久矣。一日羣鼠聚議曰:「吾輩足智多能,深謀逺慮,日藏夜出,亦可謂知機者矣,無如終難免貓之害,必湏設一善法,永得保全,庶可安生矣。」於是紛紛獻策,多所不便。乃後一鼠獻曰:「必湏用响鈴繫於貓頸,彼若來,吾等聞聲,儘可奔避,豈不善哉?」衆鼠拍手呌妙曰:「真善策也!」于是莫不忻然,各以為得計。其中有不言者,衆問之曰:「汝不言,𡨴謂此法不善乎?」曰:「善則善矣,而不知持鈴以繫其頭者誰也,請速定之。」由是衆鼠面靣相覷,竟無言可答。如世人多有自以為得計者,及其臨事終不能行,吾多見矣。

星者自悞

[编辑]

余於市鎮之上,見有賣江口之星相,論人前後事,了如指掌,於是引誘多人,聽其斷論。內有智者,知其盡屬虛浮,故意驚賺曰:「先生尚在此處說法乎?汝家被刼,㥬惶尋爾。」星者聽之,盡棄所帶什物,空身跑回,一老者止之而執其手曰:「勿忙勿忙,吾且問爾。爾既能知人過去未來,又知人之禍福,何不自知若此?」星者始覺人之賺己也。如世人每每不顧前後,混說無稽可觀星者為試。

報恩鼠

[编辑]

獅子熟睡於郊外,小鼠在旁玩跳,驚醒而戱之,獅隨以爪覆之,鼠不能脫,哀鳴爪下。獅念小鼠區區之體,殺之無益,不如捨之。鼠得免後,遇獅子悞投獵者之網,勢不能脫,鼠念爪下之恩,遂將綱嚙破,獅子始得脫身。如世所謂「十二条梁,唔知邉條得力」。又云:「得放手時湏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切勿輕視人小,誠𢙢今日之小人,是將來之恩人,亦未可定也。

豺求白鶴

[编辑]

神農間,有豺食物,骨骾在喉不能出,無可以救,自思必湏鶴嘴方可,乃懇其鶴曰:「先生其嘴甚長,弟受骨骾之患,求先生貴嘴向喉一𢬌,自當重報。」鶴則如其所請,即𢬌救之,曰:「謝我之物安在?」豺曰:「汝得脫身,已屬萬幸,猶欲謝乎?若再多言,是欲為我喉中之物也。」俗云:「過橋抽板,得命思財。」正此之謂也。

 本译文与其原文有分别的版权许可。译文版权状况仅适用于本版本。

原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译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