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中醫整合研究小組版/卷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醫整合研究小組版
共33條

本文所引述到的长度、容量、重量为东汉度量衡制。请参阅维基百科之中国度量衡条目。

辨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编辑]

  1. 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始見。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後見者。各隨其證。依法治之。
  2. 百合病。見於發汗之後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百合知母湯方】百合七枚 知母三兩
    上二味,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另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後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3. 百合病。見於下之後者。百合滑石代赭湯主之。
    【百合滑石代赭湯方】百合七枚 滑石三兩 代赭石如彈丸大碎棉裹
    上三味,以水先洗,煮百合如前法,別以泉水二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4. 百合病。見於吐之後者。百合雞子黃湯主之。
    【百合雞子黃湯方】百合七枚 雞子黃一枚
    上二味,先洗煮百合如前法,去滓,納雞子黃,攪勻,頓服之。
  5. 百合病。不經發汗。吐下。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地黃湯方】百合七枚 地黃汁一升
    上二味,先洗煮百合如上法,去滓,納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6. 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不差。栝蔞牡蠣散主之。
    【百合洗方】百合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
    【栝蔞牡蠣散方】栝蔞根 牡蠣熬各等分
    上二味,搗爲散,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7. 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百合一兩炙 滑石二兩
    上二味,爲散,飲服方寸匙,日三服。當微利,熱除則止後服。
  8. 百合病。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爲逆。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爲逆。
  9. 狐惑之爲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爲惑。蝕於陰爲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蝕於肛者。雄黃薰之。
    【甘草瀉心湯方】甘草四兩炙 黃芩三兩 乾薑三兩 半夏半升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苦參湯方】苦參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薰洗,日三次。
    【雄黃散方】雄黃一兩
    上一味,爲末,筒瓦二枚合之,納藥於中,以火燒烟,向肛薰之。
  10.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歸散主之。
    【赤豆當歸散方】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 當歸十兩
    上二味,杵爲散,漿水服方寸匙,日三服。
  11. 陽毒之爲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升麻鱉甲湯方】升麻二兩 蜀椒一兩炒去汗 雄黃五錢研 當歸一兩 甘草二兩 鱉甲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不差再服,取汗。
  12. 陰毒之爲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方】升麻二兩 當歸一兩 甘草二兩 鱉甲一片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不差再服。

辨瘧病脈證並治[编辑]

  1. 師曰。瘧病。其脈弦數者。熱多寒少。其脈弦遲者。寒多熱少。脈弦而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温之。弦緊者。可汗之。針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當於少陽中求之。
  2. 問曰。瘧病以月一發者。當以十五日愈。甚者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爲癥瘕。必有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方】鱉甲 柴胡 黃芩 大黃 牡丹 [庶/虫虫](䗪)蟲 阿膠
    上七味,各等分,搗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飲者,白飲亦可。
  3.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悗。手足熱而欲嘔。此名疸瘧。白虎加桂枝人參湯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參湯方】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 甘草二兩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兩 人參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4. 瘧病。其病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作嘔。此名温瘧。宜白虎加桂枝湯。
    【白虎加桂枝湯方】即前方去人參一味
  5. 瘧病。多寒。或但寒不熱者。此名牡瘧。蜀漆散主之。柴胡桂薑湯亦主之。
    【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 雲母燒二日夜 龍骨 各等分
    上三味,杵爲散,未發前以漿水和服半錢匙。
    【柴胡桂薑湯方】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 乾薑二兩 栝蔞根四兩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炙 牡蠣二兩熬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再服汗出便愈。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编辑]

  1. 問曰。血痹之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之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寸口微濇。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2. 血痹。陰陽俱微。或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3. 男子平人。脈大爲勞。極虛亦爲勞。
  4.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5.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爲勞使之然。
  6. 勞之爲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差。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7. 男子脈浮弱濇。爲無子。精氣清冷。
  8. 失精家。少陰脈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者。爲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者。男子則失精。女子則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桂枝龍骨牡蠣湯方】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龍骨三兩 牡蠣三兩 生薑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天雄三兩炮 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爲散,酒服半錢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爲度。
  9.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
  10. 人年五六十。其脈大者。病痹。挾背行。若腸鳴。馬刀挾癭者。皆爲勞得之也。其脈小沉遲者。病脫氣。疾行則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勞之爲病也。
  11.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者。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12. 虛勞裏急。諸不足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黃耆建中湯方】
    即前方小建中加黃耆一兩半。氣短胸滿者,加生薑一兩;腹滿者,去大棗,加茯苓一兩半;大便秘結者,去大棗,加枳實一兩半;肺氣虛損者,加半夏三兩。
  13.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腎氣丸主之。
    【腎氣丸方】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牡丹皮三兩 茯苓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搗篩,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飲者,白飲下之。
  14.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酸棗仁湯方】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芎藭一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5.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庶/虫虫](䗪)蟲丸主之。
    【大黃[庶/虫虫](䗪)蟲丸方】大黃十兩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藥四兩 地黃十兩 乾漆一兩 蝱蟲一升 水蛭百枚 蠐螬一升 [庶/虫虫](䗪)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16. 女勞。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其腹脹如水狀。大便溏而黑。胸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硝石礬石散方】硝石熬黃 礬石燒各等分
    上二味,爲散,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大便黑,小便黃,是其候也。


卷十三終

古異體字外部連結[编辑]

  • 原刊字[庶/虫虫],正字「䗪」,亦作「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