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軍鏡
六軍鏡 作者:李靖 唐 |
六軍鏡卷上
[编辑]政理第一
[编辑]夫三皇無言而化流天下,故天下太和,而功無所歸。其後五帝體天則地,著其言令,而天下太平,故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但擊壤而作歌曰:帝力有何於我哉!王制民以道,威民以刑,雖有甲兵之備,而無戰鬥之患。天下太平,君臣不相疑。若伊尹於太甲,周公相成王,國安主定,臣以義退也。霸主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大道既衰,以權譎爲教也。
夫明君之御民也,察盛衰,揆德業而爲之制。若其時安,則修以禮讓爲用,武以權變爲功。二柄之道雖殊,而不可越於道德者也。
夫道者上應天,德者下順地。君能上下不失,而紀綱成焉。及其薄也,仁義行焉,權謀作焉。仁以愛民成務,義以行事立功,權以就利去厄,謀正傾定業。若不體道而行之,未有不危亡者也。此四德者,循之則理,廢之則亂。故成湯伐傑而夏民悦,武王誅紂而殷民喜。其何故哉?爲君失其道,民咨肯怨,自取喪亡。悲夫國之利器,不可以示民,可示臣下者,法令也;不可以示臣下者,國勢也。無令,國有疑議,生則廢立,起,則權臣檀命,權臣檀命,則强臣篡逆矣。故本宗不可以弱,本宗弱則異姓强;異姓强則害。本族不可不親,不親則骨肉叛,則萬民離,萬民離則天下亂矣。
夫臣與君同軌者昌,君與臣同道者亡。主勝於臣,則法令行;臣强於主,則恩澤竭。恩澤竭則民怨,法令行則君安。傳曰:善爲國者不師,善爲師者不陣,善爲陣者不戰,善爲戰者不死,善爲死者不亡。謂三皇之時無師而理五帝之代有師。不用。及成湯伐桀,武王伐紂,雖陣而不戰也。晉以皮革蒙車輪,而敗楚師,是戰而不死也。楚昭王以申包胥獲救於秦,以走吳師,是死而不亡也。又善爲國者不師,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善爲師者不陣,爲帥衆素嚴,不須曜軍列陣也。善爲陣者不戰,爲軍陣嚴整,敵人望而畏之,莫敢戰也。善爲陣者不死,爲救軍勝地,故無死也。善爲者不亡,爲人盡用其命,無奔北散亡者也。
夫釋己而教人者違,正己而令人者從。從者易行,違者難制。難制則亂,易行則禮。釋近謀遠者,勞而無功;釋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怨民。故務廣地者田荒,務廣德者民能强。故能扶天下之危者,必勝;據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必能當不能天下之樂;能去天下之禍者,必能獲天下之福。故澤天下者,則賢歸之;德及昆虫者,則聖人歸之。故賢所歸者國强,聖所歸者六合。致賢以德,致聖以道,賢去則危,聖去則國亡。賢者之政降,以體,聖人政和,人以心體降,可以圖始,心可保終。
所爲樂者,非金石絲竹也,謂民樂其家,安其業也;謂民樂其身,親其職也。謂民樂其政令,從其風教也。故有德者縱,有義者横,縱成者王,横成者霸。王兵法天,霸兵法地。天者德之不可度,地者威之不可量,參之以鬼神,决之以人事,則勝於代矣。智士不爲庸君謀,義士不爲凡君死。人主者不可無恩德,無恩德則臣叛,昔微子、殷子胥背楚是也。又不可無威則國危,謂權臣擅命也。故身與衆同好者,無不成。與衆同惡者,無不傾也。夫將者不可無德,亦不可無威。昔廉頗在趙,而秦帥懾,樂毅在燕而齊國衰,威亦不可至太,威大則蹙。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可爲事先機動而隨之。柔而制剛,弱而制强。柔者,德也,剛者,賊也。柔者,民之所助,剛者,怨之所攻;弱者,民之所扶,强者,民之所仰。
柔者有所設,剛者有所施,弱者有所用,强者有所加。兼此四者而節其宜,端本末,見而莫能知。舒之彌四海,卷之不盈懷。君子不以室蘆,守之,不以城廓,藏之於心胃,而敵國自服焉。故柔而能剛,其國彌長;弱而能强,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强,其國必亡。
凡將必不可使比周居勢,枝葉大郡吏朋黨,各進所親,抑挫仁賢,自居勢位,强宗聚奸,無位而尊,卑而凌貴,久而益大,上下公知,不忍除廢,此敗軍之將也。夫將不可挾私,忽而致叛,戰,懷私怨而行誅,以喜而賞賜,士卒不知其意,此乃取販之道也。夫國以民爲本,君以將爲主,民不和於國,軍不協於將,不可以行軍;將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陣。士不選練,卒不素習,起居不利,動静不齊,趨利不返,避難不逮,前擊後解,與旗鼓相失,此不習之過,百不當。夫兵克在和,不在衆,貴盡情竭忠。然和衆之要,莫若謙讓卑恭,下士以禮待物,施舍無絶,存恤必周。故孔子曰:如有周公之不之美,使驕且各,其餘不足觀也矣。是以漢高以天下之財,與士卒嘔食飼民,解衣衣民,所以得天下。
項羽多猜忌,有死士范曾而不能用,攻城略地,得之不與有。功者不肯賞,刻印在乎快快,不肯賜民,以自取滅也。夫有文無忠,不可以委腹心;有武無義,不可以任爪牙。君子小人,其情各異,君子銘禮,小人荷悦,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依義,小人依利。是以明將委任,必得其人,使上有序,少長有禮,心忠於國,情義於主,如此用兵,盡其勢力可當十,百可當千,縱拒强敵,無不敵也。夫功敵之法,如坐漏舡之中,伏似燒屋之下,使智不及慮。故日用兵之害,獨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疑也。
凡軍之財,則士不來,謂何以聚人曰財。軍無賞,士不徃,謂有功者不報,故士不徃也。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故禮者士之所歸,謂禮以玉帛貨財成之,故士歸焉。賞者,士之所死,昔義士争挑而死,况玉帛焉。故禮而後悔者,則士不可止;賞而後悔者,則士不可使。禮賞不倦,則士争死矣。夫興帥之國,務先降恩,攻取之國先養士。以寡勝衆者,恩也;以弱勝强者,仁也。故良將養士也,與身無别,故能使三軍如一心,其勝敵必矣。夫賞有功,誅隳敗。有功,謂修禮樂,興風俗,邑里,備城堭,修府倉,繕功具也。誅隳敗者,謂廢樂易風俗,敗府庫,壞城郭,無攻具之虞,虧守禦之備也。
徴將第二
[编辑]夫興兵動衆,有所征伐,國之大事,安危成敗矣。是以明王使將,簡賢任能,必得其人。國有難,君昇正殿,召將而命之日:寡人不能修德以正四方,今天下有事,罪在寡人。今以寡人之罪,委於將軍。於是清齋三日,俱入廟堂,鑽龜卜吉日,以受旗鼓。君入廟,西向而立,將入廟門而趨,至堂下,北面而立。大史進斧鉞於君,君持斧鉞以授於將,將執其柄,而君命之曰:從此之後,上至於天,將軍制之。君以操斧刃,將曰:從此後,下至干地,將軍圖之。勿以三軍爲貴而輕敵,勿以援命爲重,義在必死。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必取存軍濟衆,黎甿獲安。將軍授辭而行,乃剪爪設明衣,𮢶凶門,而乘將軍車,建旗,杖斧鉞。君送,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既辭而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戰不顧命,必死無二心。
是故無夫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進不求名,退不辭位,唯名是保。勿以己貴而賤民,勿以獨見而違衆,勿以辯説爲必然,勿以身勇而輕敵,勿以大而蔑小。觀其虚則進,觀其實則止,機權逢而易夫善警戒之士,未坐勿坐,未食勿食,寒暑同知。如此,則士衆必死,盡力擊敵矣。
夫能巨時濟難之將,必須先明盛衰之道,通於成敗之迹,審於理亂之基,達於用捨之要,然後臨機而不或,見疑而能决。
有道德、仁、義、禮、智、信七者,然後可以爲將。此七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人不失其所也。德者,人之所得,使人各得其所欲也。仁者,人之。所親,使民有慈悲惻隱之心。義者,人之宜,使民賞善罰惡,不失其宜也。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君臣之序也。智者,人之所知,以定得失是非之情也。信者,人之所恃,進退用捨,民之所無疑也。爲將之本,不可無此。夫有人備此四者,德足以懷遠,信足以無二,識足以鑒古,才足以觀今,此則人之英也。義足以成教,化足以訓人,仁足以懷衆,明足以率下,此則人之隽也。身足以爲儀表,智足以决嫌疑,操足以勵貪鄙,名足懷殊俗,此則人之豪也。守節而不撓,處義而不回,見危不苟免,見利不苟得,此則人之傑也。
若然者,雖在布衣畝畝,可以極人臣之伍;其不邇,雖居爵禄,無異凡庶焉。夫草之情秀者爲英,獸之出群者爲雄。故人之文武茂異者,取名於此。文以英爲名,武以雄爲號。聰明秀出謂之英,瞻力過人者謂之雄。故英可以爲相,雄可以爲將。若一人兼有英雄,則能折衝壓難也。
觀試第三
[编辑]凡徵召將相之道,必須觀試,驗其可否,然後任焉。觀試者,謂之:富貴之人,觀其禮施否;貧賤之人,觀其有德行否;寵任之人,觀其驕奢否;疏廢之人,觀其有背越否;榮顯之人,觀其有矜誇否;隱陋之人,觀其有憂怨否。少者觀其恭敬,壯者觀其廉潔,不老者觀其强慮,仁者觀其兼濟。父母之間,觀其慈孝,兄弟之間,觀其友恭,君臣之間,觀其忠惠,鄉黨之間,觀其信義,省其否泰,觀其服食,省其哀戚,觀其至性,省其出入,觀其交遊,省其志行。設之以謀,𮗚其智,示之以難,觀其勇,煩之以事,觀其理,臨之利,觀其廉,娛之以樂,觀其儉,醉之以酒,觀其態,喜之以觀其輕,怒之以觀其不怨,悦之以觀其不媱,慢之以觀其不墮,遠之以觀其不二,昵之以觀其不狎,儉之以觀其能,縱之以觀其無變。
復其微言,以觀其曲直,審其行事,以觀其周備。若思而驗,謂之觀試。
訓將第四
[编辑]凡將出征,必須明頒朝令,行其仁惠,則僚清肅,士卒用命,上下既而温恭,貴賤無順序,如彼水草得和氣以滋榮,應春陽而簇出,則吮癰挾纊之類是也。夫爲將者,必須六行、五才、四義、三禮、二操守,如此備足,然後可爲大將,委以重任。六行者,仁義、禮、敬、忠信。五才者,智不可略,明不可蔽,神不可謀,勇不可具,廉不可賂。四義者,受命忘家,出門忘親,當危忘賞,臨敵忘身。三禮者,冬不衣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二操者,謂險道之所,以,泥塗之中,將必下步,進軍在先,退在後也。守者,心於國,不慕名賞,有此備行,謂之良將。
凡將出,有三戒、五懼。戒者,一戒得驕矜,二戒喜怒失節,三戒復狠任意。五懼者,賞罰失中,一懼舉動遲柔,二懼、違時犯晦,三懼、聽受不明,四懼,任私曲交五懼。
夫將者必須三術、四義、五行、十守。三術者,上知天文,下達地理,中察人情;四義者,爲國不營家,爲主不顧命,臨難不畏死,决疑不避罪。伍行者,柔不可卷,剛不可折,仁不可犯,信不可欺,勇不可誘。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濁,謀遠而不可擾,操國而不可遷,智明不可蔽,不貪於貨,不淫於色,不濫於辯,不推於名,不可喜也,不可怒也,是爲至平。夫良將之統軍也,怒己而理人,推恩而施惠,則力士日新,戰如風發,言挺迅而無所避也。攻濡也。故其衆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勝,以身先人,則其兵爲天下雄也。夫爲將者,須備十能:一曰能清静,謂廉財,静謂不擾;二曰能平整,清故能平,平得自整。三曰能受諫,謂受忠言,不避逆耳;四曰能聽訟,謂决獄平,無阿曲也。
五曰能納人,謂齊納甯戚,越收范蠡之類是也。六曰能採言,謂詢問於蒭説,不以賤而廢言也。七曰能知國俗,謂知彼國之善惡,悉敵好上。八曰能圖山川,謂委敵境,知軍行之利便;九曰能表艱險阻,結摽幟以表之。十曰能體君攘,謂受君之言,達其權變。故曰:仁賢之智,聖明之慮,負薪之言,廊廟之語,興衰之事,將之所宜聞也。
夫將謀欲密,士衆欲攻,敵欲疾,將謀密則奸心閉,士衆一則軍心結,攻敵疾則詐不及。設有此三者,則計不可奪也。謂密也、一也、疾也。夫用兵之道,在於宗禮而重禄,禮崇則儒士至,禄重則義士輕其死。故禄賢不愛財,賞功不踰時,則群下力弃而敵國削矣。夫良將者,如山如泉,人不知戚,亦不知歡。發如雷擊,辟如霧,收,閉如瓶,開如散星,住之如山,進之如川。夫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也。六己於九地,六甲於九天。善出奇攻者,無窮如天地,無竭如江河,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也。凡先處戰地而待敵也,逸也;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也。凡夜戰多火鼓,晝多旌旗,所以然者,變人耳目也。凡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兵勿逆,佯北勿從,餌卒勿攻,歸帥勿遏,圍帥勿闕,示其生路也。
凡軍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凡處軍相敵,絶山依谷,無逆流水,恐水溉我。我若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衆樹。凡軍之所處,喜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處實也。夫軍傍翳薈者,必有伏奸;衆樹動者,必有敵來也。鳥越不泊者,下有伏兵也。塵者,車馬也。鳥集者,下虚也;夜呼者,人恐也。火發於上風,無攻於下風,將軍須知五火之變也。孫子曰:凡火攻者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遂。夫兵形如水,避實而就虚,虚雖遠必通,實雖近塞,通塞成敗。觀乎此者,凡所謂利兵者,非謂吳楚之鋌,干將之劍也。言道德爲城,以仁義爲郭,而敵莫之敢攻,莫之敢入者,文王是也。以道德爲甲胄,以仁義爲刀劍,莫之敢當,莫之敢禦者,湯、武是也。
今不建不可攻之城,不立不可當之兵,而欲任疋夫之後,而行三尺之刃者,亦已細矣。
夫用兵,無敵堂堂之陣,無攻整整之旗,無恃彼之不來,當恃我能待之;無恃敵不攻我,當恃我之不可攻。朝氣鋭,晝氣盛,暮氣衰,一鼓衰,三鼓竭,以逸待勞,以盛待衰,以静待煩,以飽待飢也。
夫善用兵者,必静而整,柔而剛,建其謀,使衆不識,行其令,使衆不惻。入民之地,如昇高去梯;驅之於險,如發其弓弩。
若分軍數處,旌旗會合,士衆攻戰,必須先明賞罰。戰曰克時,馳檄書以誓其諸將吏,先至者增爵禄,益賞賜,後至者斬之以徇諸軍。如此,遠近雲集,無不用命矣。
誡將第五
[编辑]夫行兵者,乘機變化,不可預謀。其庸將知足食足兵,堅甲利刀,將此可以成軍也。若不達天時言兇人心逆順,但知瞋目攘袂,躍焉横矛,勵色叱咤,如此乃夫之勇,非良將之明,用心必爲敵所擒虜也。
凡兵多糧足,城高壘深,甲堅利刃,馬壯士勇,此軍器用,非將之所能。其爲將之上務者,在於明察而衆和,謀深而慮遠,審乎天時,稽乎人理,然後可以言良將。若不料其所能,不達其權變,及臨機對敵,方始趑趄,左顧右眄,無所出,信其愚説,一彼一此,進退狐疑,部五狼藉,何異驅蒼生赴湯鑊,投犬羊以啖狼虎,故致身死,坐見殃敗,君亡國滅,可不哀哉!
夫兵將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則百福所歸,兇則千禍所集。務善業者,無惡事,無近憂。天同好相得,同情相愛,同惡相黨,同憂相救,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此數之所至也。夫將之所慎者有五:一曰治衆而理寡,二曰備出門如見敵,三曰果近敵,四曰、不懷生,五曰誡雖克如始戰。又曰:約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辭而不言。夫將不達軍事而同軍政者,軍事或矣;不知軍權而同軍任者,則軍疑矣。知彼知彼,百戰百敗。故善戰者,先爲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而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夫軍將不知戰地而不知戰,曰,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况遠者乎?凡迂其途而諸之以利,後人發先民至,卷甲趍利,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争利。
夫統軍持勢者,將也,制勝破敵者,衆也。故亂將不可以使保軍,乖衆不可使罰敵,以其守則不固,以其戰則乖背,爲其將有亂政,故兵懷散情也。夫將無威,則士卒輕兵,士卒輕兵則軍失任,軍失任則士卒逃,士卒逃則敵國乘其利,則軍必敗喪也。
夫將軍者,有七禍者,不可任也。一爲拒諫不從,謀士離散,一禍也;二謂賞罰不明,勤怠不察,功臣懷怨,二禍也;專已自任,不與下謀,兵衆推過於將,三禍也。每自伐善,動云己力,下民無復立功,四禍也。陰信讒言,懷疑士衆,人生叛心,五禍也。貪財多欲,奸盗不禁,六禍也。内顧妻妾,軍士竟慕,七禍也。軍將有四,則殃及其國,况有七乎?
夫軍有三敗,軍必亡。謂將謀洩則軍無勢,敵人知,故無敵,一敗也。以外窺内,則禍不及制;爲謀於外,則見内情,知己之虚實,故禍不可制,二敗也。外財入營則衆奸會,謂營中容外人,財貨來入,則奸謀會集於其中,三敗也。夫將軍無四道,則危也。一謂將無慮則謀士去,謂己無防慮,又不能用人謀,故謀士去也。二謂將無勇,則吏士恐,謂怯能弱下,無所恃,故恐也。三者將妄動則敵人勇,謂不達利害,動多喪失,故敵人勇也。四謂將遷怒則軍懼,謂刑罰不正,則一軍懼。夫慮也、勇也,將之所重,動也、怒也。將之謂慮以防患,勇以静難,動以擒敵,怒正亂。此四者,將之明誡也。慮不防患,爲昏;不静難爲賊;動不擒敵爲怒,怒不止,爲斆。故將者不可不留心於此四道者也。
夫將絶欲弃色者,所以除慕;抽非損惡者所攘過;遠疑避嫌者,所以設也。博學好問者。所以廣智;高行徵言者,所以循身;恭遜謙讓者,所以守全,遠怨篤行者,所以止亂。推古考今者,所以不或先,揆規度者,所以應卒。設變致權者,所以解結,括囊從禽者,所以無晷。
夫整兵建績之術,莫長於博謀,莫安於少欲,莫先於修德,莫樂於好善,莫神於至誠,莫明於體物,莫結於慎獨,莫善於知足,莫善於多願,莫悲於情散,莫病於無常,莫短於苟得,莫幽於貪鄙,莫孤於自在,莫危於任疑,莫敗於多私。夫以萌而示下者,淺也;有過不能自智者,弊也;迷而不知返者,陷也。以言取怨者,禍也;與心乖者,廢也;慢其所敬者,凶也。後合謬前者,毁也;好衆辱人者,殃也;皃合心離者,孤也。親佞遠忠者,亡也;信讒弃賢者,昏也。私人以官者,浮也;久謁公行者,亂也;凌下取勝者,侵也;多不勝實者,耗也。自厚薄人者,弃也。以過弃功者,削也。行賞柔嗇者,阻也;多許少與者,怨也;既迎而短者,乖也。薄施厚望者,不報也。貴而忘賤者,不久也。念舊怨,忘親功者,亡也。用民不得正者,殆也;陰謀外洩者,敗也。厚斂薄施者,彫也;賄貨公行者,昧也。戰士頻,遊士富者,衰也。用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也。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也。聽讒如美,聞諫如仇者,亡也。賞加如功,罰加無罪者,酷也。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過不捨,則大怨生。怨在不捨小過,患在不務定謀也。夫危國無賢臣,亂政無治民,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民。愛民者,求賢急也;樂得士者,養民厚也。上無常操,下多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安在得民,危在失士。畏危者安,畏亡者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柱弱者則屋壞,輔弱者則國傾。地薄者不生大物,水淺者不遊大魚;樹机者鳥不栖,草疏者獸速去。夫仁義之衆,一合不可卒離,威權之具與,不可卒去。故旋師罷軍之日,無謀臣者,非謂無其人也,所謂弱其位,奪其威,散其攘也。
故曰:高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非亡其身,謂沉之於淵也。夫將帥輕去就者,不可使鎮邊,爲其情不定也。使仁德守之,則安。仁德之人,無私欲,不擾民,民不擾則大小安,大小安則中外信矣。
六軍鏡卷中
[编辑]候望第六
[编辑]候望第六凡興軍征伐,初立牙旗,將軍之旗,吉兇之形候也。善相之,必有驗。
徴軍初發日,士氣來應,旗幟隨風而舉,終日暉暉不還,繞竿調和,無有變動,軍鼓清鳴,士馬逸躍,主將勇猛,法令齊整,塵埃紛紛,前鋭後高,此堂堂之陣,不可擊戰,必有功也。
凡兵初發日,天地清静,日月光明,不風不寒,其軍有節度也。若初發日,兇氣來應,則風激傍勃,牙旗摧折,旗旛絶裂,或暴風甚雨,人驚馬奔,金鐸之聲下而竭,鞞鼓之音温而休,此將士怯弱,必敗之徵也。
凡軍初出,天無雲而雨霑衣,此天泣軍没不還之應,不可不審候也。
夫兵者兇器,俄而休屍蔽野,人殘國滅。曉法術者,神明祐之,須明五行相尅,氣有盛衰。理術者,如水之滅火,敵人雖象,可制狀也。爲將不可不明兵法也。
凡軍初出,征伐,必須定良時,及舉百事,多取魁罡藏没時,大吉。良將取時,不可失候,必須審尅漏取其時也。凡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四孟月,平旦後,日出前,禺中後,日中前,晡時後,日入前,人定後,夜半前,此時藏没也。若四仲月,雞鳴後,平曉前,食後,禺中前,日映後,補時前,黄昏後,人定前,此時藏没也。若季月,日出後,食時前,禺中後,日中前,日映後,晡時前,月後,黄昏前,夜半後,雞鳴前比,亦藏没時也。若兵發日,雲氣陰沉,風急寒厲,其軍必戰也。若清净温和,風塵不動,如此,不見賊也。凡占法,太白出可出,軍入便退。太白不出,勿出也。太白者,金精也,主兵事,本位在西方,若失。所在朱南方,金入火,軍必敗,城亦没也。
凡將出,太白爲候,不失一,明察之。
太白始出未高,有賊來入境,可擊必勝,去勿追,雖有利,後有害也。
太白、辰星俱出西方,有兵起,東方之國必敗;若俱出東方,東方之國亦敗;若俱出西方,西方之國亦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者吉,淺者兇;出位用兵,淺者吉,深者兇。太白行疾,用兵速者吉,行遲者凶。
太白辰出東方,平旦見於辰巳之間,賊入境,必勝,勿與戰,亦勿退也。太白暮出西方,昏見於未申,聞敵來深入,勝,勿擊之,亦勿道。水白始出,小,後轉,大而高,先舉兵戰者兇,不敢戰者吉。太白入西方,未出東方,南方之國已起兵,雖勝,得地,後還,其主大敗也。太白入東方,在月南,中國勝;在月北,外國勝。凡歲所在,其國有福,不可攻伐。凡歲星與太白鬥,有太兵。凡鎮星所在,其國有德,不可攻也。夫用兵必占太白爲,辰星爲候,熒惑爲邀。凡太白所在,其國兵强。若太白與辰各出一方,爲格,有兵不戰。太白出,辰星伏,有客無主,盛兵不戰,客兇。若辰星出,太白休,有主無客,亦不戰,主兇。若辰星守太白不去,主將死。若太白光盛芒長,行速者,利以攻伐,敢戰者勝,當隨其芒所指,不敢戰者敗。
太白出東方,用兵,左之迎,迎者勝,右之背,背者兇。若出西方,則返此也。兩軍相當,以月生及未盡伺之。若太白與月南北并,其間客一指,入月八日。若太白與月南北併,主人敗,城拔;容二指,入月十九日,主人敗,城拔,亡地容三指,入月二十一日,主人敗,軍破。容四指,入月二。十八日,客主俱敗,容五指,不戰,無地。若太白與熒或鬥,大兵亂。
太白始出東方,而在月北,始出西方而在南,皆失行。若太白與四星犯天戰,太白犯守列聖,各以其宿言兇。房、心、計、畢尤兇。太白在月中而没者,客敗;月爲之昏者,主死。
太白晝見經天,國必易政。各以所在言其分野。
凡兩軍相當,有流星亦先入後軍者,擊之必勝。若入我營,避之吉。若白霧四面繞城,必有兵到下,不出百日也。若霧非霧,衣冠不濡,不出三日,放甲而趍。天雨赤土,四方赤者,功士懸,欲有反,以宜速施惠德。若有白虹若赤虹見城中上者,其下大戰,血流。若天陰三日已上,十日夜不見星,有陰謀者或之。若天大霧,連日不解,臣下塞將軍之令,小將用事。虹蜺直指者,先從之擊,大勝。又如日月之暈者,必有大敗,軍將必死。天無雲而雨,是爲雨血,當揚兵講武以應之,可消宊也。
攻城圍壘,過旬不雨不雪者,城中有大輔,難攻也。軍中多雷者,軍人敗。若有大喪,軍至日若有變怪,將軍循德撫軍,恤士衆吉。
凡兩軍相當,而日暈、珥周匝,厚薄等,軍勢等均,視其前滅方面,其軍先敗。若暈有厚薄之處者敗。暈别有直者爲珥,隨其所在方面軍勝。邊别有曲向者爲抱,所在方面勝。暈邊别曲背者,隨偏所在方面軍敗。此二種若在暈内亦然。暈邊若有一抱,從抱擊之,勝。暈不匝者,視空面軍敗。暈中有一直,外青中赤者,自立成;中有内青外赤者,自立不成。暈中有冠、珥及纓者,軍解和。在上曲覆日爲冠,在下曲承日爲纓。若偕傍者,兇。暈須臾有雲從傍入,從雲擊之,大月暈,此亦然。日暈,從中制外者,中人勝;從外制中者,外人勝。有氣見日月傍去,疾,無功;若停半日半夜勝,竟日夜大勝。若日月眩,從而擊之,破軍殺將。假令在東,從兩擊之。
凡兩軍相當,未戰時,天爲之見吾色氣。有星有風,暈,知勝負;星知逆從,風知緩急。將軍帳幕忽動揺,敵人罷散;牙旗竿無故摧折,軍敗;牛馬忽舞戲,軍罷散還鄉。軍中草木忽死者,軍并屬他人。軍中屢有奔星,敗亡之微。軍中地忽拆裂,急移避之,不去,軍敗將死。地忽陷,將被黜;軍中地忽震動,兵交戰不出。月欲有謀返將,軍中地忽黄色,將當得。軍中地生五榖,吉,得賞賜。軍中地忽生暴長,將方貴。得土。軍中忽生石,牢動,可久居,養士卒。軍中忽生反,將,軍且病,急去之。軍中地𢘰生血,若諸赤色,敵且來攻,急去之,不去,將戮。
占日月蝕,從中央始者,戰法從所蝕,再蝕,將還,其國小勝。月當不望,攻入人地,太吉。月暈黄色,將益稃,得位。月五六曰暈,爲有兵,外大戰,師出而月蝕,當其國之野,大敗,將死。月半蝕,必有死將在其野。月蝕,暈再重者,有圍城必陷。辰星入,戰不勝,亡地,不宜先。彗星入月中,必有敗軍死將。月入天卯,將死,不宜先。月暈,太白當其野,之國受兵,戰不勝,將死。
伺風第七
[编辑]凡占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旌,以羽繫其端,立於營中以相之。
凡軍在外,營陣既成,旗鼓既張,無故有暴風辛起,菴慔傾斜,幡旗頓倒,此風不祥,主將失位,兵士叛散。明將察風氣,知吉兇之怪,逢順則吉,逢鬼則兇。順者,引軍從後吹之,旗旛扇扇前指,此則必勝之徵也。鬼風者,軍引千人過去,蹤跡從滅,此名鬼風也。吹滅如此,舉軍不還。疾風從敵所向來者,急引兵迴,取上風,而勿逆戰。若出軍伐敵,以出門占。幡旗還繞竿者,將兇也。若有風從後來者,是謂天之助戰,必勝。聞敵將至,風從北來,敵勢勝,已將敗。風從西來,急自固守。風從西南來,勿登時應争。若風從北來多者,客勝;從東多者,主勝。若風從正東來,敵敗,急擊之。風從西南來,勿登時應少。自從後來發,大勝。從西北來,宜先征伐之。勝云固守,從東南來勝,勿先動。
風從正南來,主勝,宜擊應之。若遇戰,風雨從敵上來,急兵固守而勿戰。軍營中卒有暴風惡來,飛沙𩘲土,旗竿偃折者,取四上土作泥人,長三尺,帶桃劍,持桃弓蘆箭,披髮向風所起從來處,咒曰:天有四狗,以守四境。吾亦有四狗,臨守四隅,以成爲山,以地爲河,寇賊不得過,來者不得進,去者不得逸,况宜弃四達之道,灾殃解者。若守城,風從西南來至城,勿先動。先動,先勝後負。
風從正西來,客勝;風從西北來,客勝,主急固守,勿動也。
軍始行,有颺風起前直行者,軍戰勝,必獲敵人糧。夫出軍欲合戰,風從後來,順者,殺敵大勝;直上指天者,殺敵將,急擊之。若風逆來。吹我軍急者,我軍敗,殺將。軍。始出營,風雨從前逆人,不霑衣者,名泣帥,衆大敗,可更擇日,不得苟進。忽有暴風從東南來,不出六日;若六十日,東南賊必至,從東來北來八日;若八十日東北賊來至,從北來十日,北方賊至。軍始出營,風雨從後來,霑衣裳者,大吉。凡出營絶無風,草木不動,不可得。凡風來相衝激,一起一止者,半道有突兵也。若逈風驟雨擊軍者,軍中欲有謀返也。風從敵上來,連連引日不絶者,有斷。軍雖去,後來對敵,都無風者,兩解不戰。凡啇日大發屋折木,從寅丑上來,比三日至七日爲法,軍各自解去,不交戰。
凡兩軍相當而風雨天下行氣相逢迎者必戰。已戰合而風恕起,後來者,急擊之,賊必敗。若從前來轉取上風戰,若不可,必退守計,不可逆風戰。
凡卯日寅時,從卯上來,一日轉從申、未,日無精光,寒氣尅勵者,賊有反間在我軍中,欲謀返,宜防備之。從左則左,從右則右。商日加宫,風從角上來,至於陰賊,太寒迅急者,軍中有内返。親近者,欲殺其將,將勿妄信右也。卯日陰賊日時加甲子,風從甲子上來,大者,賊必夜來掩何知之?木刑於内,水刑於外,夜半風從子上來,故知之。凡風逆行爲災,謂初從午上來,轉巳辰、卯爲逆,支尅干亦爲逆,支尅干亦爲逆,甲申之類者是也。逆行者,必有伏兵起。凡風從者,不爲灾,從午來,轉未申酉左行,爲從也。凡風刑來,即日發。假令今日甲子,子刑卯,風從卯上來,是丑刑戌,風從戌上來者,此名發灾,在刑凡。追盜賊得失:風止,陰賊、奸邪、貪狼、寬大者不得止,公正、廉貞者得之,之王相來,得之,因死上來者,不可得也。
甲字爲貪狼,己酉爲寬大,戌丑爲公正,寅午爲廉貞,辰未爲奸邪,亥卯爲陰賊。
凡兩敵相對戰,欲知誰先破走。風從四維來,軍近墓上者,先走。
凡客主之戰,風從吾後來者,必大勝,急追兵,賊必走。若逆行者,必詐走,有伏兵。王相上來,客有伏兵,善候之。申子辰刑在東,殺在未,墓在辰;亥卯未刑在北,殺在戌,墓在未;寅午戌刑在南,殺在丑,墓在戌;己酉丑刑在西,殺在辰,墓在丑。
夫兩軍相當對,常從風爲龍,雲爲虎,交者必戰,不交者不戰。龍東來,虎西來,龍爲客,虎爲主,龍勢迅急,虎勢寬緩,客先進兵,大勝也。虎勢急,龍勢緩,主宜先進,大勝。遲疾差等者,以王相决勝負。八方他皆放此。龍虎俱從吾軍,大勝。若龍起,虎見其龍則伏,而虎來吾軍上者,賊欲降。虎來迅急,其色黄,降以義。若有青白黑者,通迫來,不可信也。龍起從敵軍上來,須臾還故處,敵指期當至。所然者,迎虎故也。凡龍虎從吾軍上來,急轉前後左右來,須臾從賊軍上來,賊有救兵至。龍疾急,救兵遲。風從離坎上來,須臾月殺上來,爲軍兵一旦敗設。又云:風從歲殺上來,大敗;月殺上來,小敗。風從六窮上來,賊可得;風從六甲上來,賊不可得。六窮者,六癸是也。
又六窮之日,風卒於午,止於亥,左右,軍中必有謀反者,宜備之。
占聞賊來何時至。
風從陰賊奸邪上來,風疾者,主至;風遲者,遲至。
王相來發疾,囚死來發遲。王相來兵强,囚死來弱月。德上來,兵弱盛。歲月、刑殺上來,兵弱。王相是八卦王相也。
凡風從貪狼、陰賊、奸邪上來,與破、危合,賊必來,建除、執閉合不來,風卒起敵上來,零急者,敵欲來攻,出其不意,風卒起營,若外從刑上來,若從孤虚上來,皆有害。奸邪陰賊,時弥兇,當有奸人反間者,切戒之。
風從四維上來,返覆轉迴者,營中有反叛。
風從四維上來,乍高乍下,寒急卒者,敵發,山林有伏兵。
推八卦王相法
[编辑]立春:艮王 震相 巽胎 離没 坤死
兑因 乾廢 坎休
春分:震主 巽相 離胎 坤没 兑死
乾囚 坎廢 艮休
立夏:巽王 離相 坤胎 兑没 乾死
坎囚 艮廢 震休
夏至:離王 坤相 兑胎 乾没 坎死
艮囚 震廢 巽休
立秋:坤王 兑相 乾后 坎没 艮死
震囚 巽廢 離休
秋分:兑王 乾相 坎胎 艮没 震死
巽囚 離廢 坤休
立冬:乾王 坎相 艮胎 震没 巽死
離囚 坤廢 兑休
冬至:坎至 艮相 震胎 巽没 離死
坤囚 兑廢 乾休
凡迴風入營,先寒後温者,憂疾病,爲從吉。敵城中有迴風,宜進兵攻之。若風從敵軍出入,吾軍便止者,有降人來。若日不及辰,有奸邪者,詐降也。凡迴風近繞人取地草,謂戒忌人,宜避之吉。
風從刑上來,兵必發,不疑。刑上來發疾,德上來發遲。假令日子刑卯,風從子上來,爲刑上來;風從卯上來,爲刑下來,刑上來利客,刑下來利主大,學者光明此意。
角日:風從刑下來,將軍病死,王相爲客,囚死爲主,加王相鄉爲將軍,加休廢囚死鄉,爲士卒。
天云:角日風從刑上來,王相有將軍,主病,士卒疾病;從刑下來,死亡兇事,休廢爲疾病之事。
凡風從三刑來,坐者急起,行者急走,夭賊方至,主人當敗。月刑不出月,日刑不出日,直從日刑上來,九十急賊,必夜攻人。凡向三刑上戰,其將必死。假令太歲在子,十月建子,今日甲子,卯爲三刑下,子爲三刑上,時加卯之,爲三刑下。風從子來,主人軍必敗。
凡風從歲刑上來,必大軍人馬死。不出於歲,軍始出而然,有大將軍必有死者,王相客休廢,主死。
太歲在寅巳上,風來是也。
凡從月刑上來。其賊必來,不出九日。四月建巳申上風來是也。
凡風從刑上來,不出三日,主人軍必走。時加巳申上來是也。
凡風從歲月刑上來,先明爲兵喪,金刑爲兵,木刑爲喪,火刑爲火,水刑爲水,土刑爲中宫,人君之位,無有刑也。假令太歲辛卯也,亥卯未水之位,刑在此方,風從子上來,當有喪也。太歲丙寅,寅午戌火之位,刑在南方,從午上來,當有火也。太歲丙子,申子辰水之位,刑在東方,風從卯上來,當有水。太歲辛己巳酉刃金之位,刑在酒,風從酉上來,當有兵也。假令今日辛巳,風從申來來,亦爲兵。今日丑若戌刑在丑,月建丑,風從戌上來者,皆爲兵也。太歲癸酉,月建酉,今日癸酉,風從酉上來,皆爲兵,他倣也。凡刑殺最不可觸,假令今日申,殺在未,刑在寅,風從未上來,必破滅,不可西南戰,爲觸殺,必敗。兩風從卯巳、午申上來,飛沙走石,敵敗走也。兩軍相對,風從丑未上來,客勝;寅上來,主勝;風從寅左行訖未,主勝;從午右行訖未,有客勝也。
諸商日,大風起,從午未上來,日無光,主人軍自敗,期九日、三十日。
諸月日,風從申子來,𡨋霧者,水中有賊,欲絶橋梁,五日十日。宫羽日,風從宫羽來,乍南乍北,四面分散,去復還者,敵欲詐降,因而退,期七日。
諸寬大日時,風從寬大來,己酉爲之期,敵自解。寬大日,清明,風和者,敵亦自解,期四日。奸邪日,風從申子來,賊方自散,可待。
陰商日,從陽商若辰上來,有大鬥,流血,七日十日。内商日,風從寅丑來,折木拔屋,比三日五、七日畢。軍各解不戰。卯日寅時,風從卯上來,一日轉從申來,寒克日,無光,賊有反間在吾軍,軍中中謀反者,戒之。陽角日時加子午,若辰戌,風從陽角來,賊欲來攻圍,期九日,遠三十日。羽日,大風從商來,折木,大兵圍城,日中夜半,風益猛者,攻不可得,敵退九日、五十日,對賊敵而風從歲上來轉者,將死;若從太歲前五辰來者,必勝,有攻。申酉日酉時,風從丑起,若戌上來,而賊欲降;若從午來而高者,敵敗。丑日若啇風從丑若寅來,折木,三日巳上,七日温明者,爲將軍當觧。若寒克日無光者,爲敵敗。商、角、羽日,大風折木,從申子亥上來,以日中夜半,風益急者,五日七日,大賊將至。
丑戌時,風從亥卯上來,至於辰未,客軍必大敗。若亥卯日受羽,大風霧從子卯上來,大寒,賊以大攻敗。對敵而風四轉五腹者,軍之敗;近墓及殺者,敗,主爲風從角起,一日周,四角復起也。
春丙子,夏戊巳,秋壬癸,冬甲乙,以此有暴風疾雨寒克者,賊軍方來入界。若風書止而夜起,此三日者,賊方來圍城。
春丙申、丁酉大風西來,夏戊申己亥,大風北東,秋壬午癸巳,大風南來。
冬。占八卦知勝之法:離火風名人弱,風從南來,主人勝。坤土風名諫風,從西南來,主人勝。兑金風名衝風,從西來,客勝。乾金風名折風,從西北來,我將死,客勝。坎水風名大罡風,從北來,客勝。艮土風名小罡風,從東北來,客勝。巽木風名小弱風,從東南來,主人勝。夫風有王相刑墓,假令刑上來,與三刑合者,行者急走,坐者急起,賊可立待,主人必敗。凡風從月刑上來。不出月日刑來,不出日,當明候之。
推月刑法
[编辑]春三月在午 夏三月在辰 秋三月在子 冬三月在戌
推日刑法
[编辑]子日在卯 丑日在申 寅日在己 卯日在寅
未日在丑 亥日自刑 戌日在未 辰日自刑
申日在寅 巳日刑申 酉日自刑 午日自刑
觀雲章第八
[编辑]凡占雲:甲乙平旦伺,有白雲,不可攻也。丙子、丁日伺,有黑雲,不可攻伐。戊巳日伺,有青雲,不可攻伐也。庚辛日伺,有赤雲,不可攻伐。壬癸日伺〈有黄雲,不可攻伐。城中有黑雲如星而出,名日。〉軍精,急解圍,去,有突兵出,客死。
兩軍相對,望雲赤如布,廣長數十丈,若日下,色或白,下有背生之臣,昏見在主。
敵軍上有雲如車蓋,不可擊。若有雲如雙青蛇,疾徃擊之,大勝;雲散去,可擊,大勝。遥望彼軍上有雲如鬥鷄,赤白相隨,此得天心,不可擊。敵上有雲,分爲兩彗狀,攻不可得也。伏兵之氣如杵,在雲中,亦知憧節,在黑雲中,亦節上來,輔高,兵鋭,不可擊。營上有雲如衆人頭,赤色,不多死,氣喪流血者,可屠破也。
凡天久陰不雨,必有下人謀上者,城營上見,有雲如雄雌,城必降。邊城有雲如蛟龍,所見處,軍轉失魄。敵上有雲長如引索,如陣,前鋭後鋭,或一或四,黑色,有陰謀;青色有兵,赤色有反;黄色急去。敵上有雲如牽牛,未可擊。有雲如坐人,赤色,所臨城色,有率兵來至,雖驚恐,須臾而去。有雲如日月暈,赤色,其國兇;青白色,有大水。有雲如胡人列陣,天下兵起。有雲如豹,四五狀相聚,其國兵强。有雲如一疋布竟天,天下兵大起;四方清净,獨有赤雲氣者,所見之處大兵起。壬子日,候四方無雲,獨見赤雲如旌旗,遂遍四方者,天下盡兵起。若四方無雲,獨見黑雲極天,下大兵起;半天者,半兵起。若三日内有雨奕則解。天無雲而雷,君命不行,國兇,宜修兵備,武事應之。
有雲如龍行,國,大水,流亡。有雲赤黄色,四塞,終日見,夜照地。赤黄者,大臣縱恣。有雲昧濁,賢人去,小人在位。四始之日,四方有黑雲氣如陣,厚重者,多大雨水。
周雲如車輪 鄭雲如鼠 韓雲如山 魏雲如困
衛雲如犬 魯雲如馬 齊雲如縫衣 宋雲如車
秦雲如人 楚雲如帛 越雲如龍 趙雲如牛
占氣第九
[编辑]凡占雲氣與敵相當,明將當察訪軍中善相氣者,厚寵之。當令清旦若日中,察彼軍及我軍上氣,皆紙筆疏記,上將軍察之。若我軍上氣不善,警備鎮守,勿妄動戰。凡敵在東,日出候之,敵在南,日中候之;敵在西,日入候之,敵在北,夜半候之。每庚子日及辰、戌、午未、亥日,登五丈高臺,去十里占之,百人便有氣也。又甲子日察氣大妙,常使三五人登高,若從下日候之,分明,記將軍進退候之。舉目而望之,三百里,平望千里,赤輪二千里,登高高望而下屬地者,乃三千里。氣高五丈,期五日。以此率之,氣來卑循車道者,五六里,三四日至,高七八丈者,去之十里,餘五六且至,高二丈者去之五十六里,期十日至。
凡軍氣上小下大者,士卒日增益;上大下小者,軍士日减削。其下大上小與天連者,中有賢將也。彼軍上有五色氣與天連,此天應之,不可擊也。
有赤氣、黄氣于天,亦不可擊。氣如埃塵,前卑後高者,將士精鋭,不可擊也。赤氣如擣杵,從城中出,向外者,内兵災,出勝也。氣如煙火狀,赫然,將勇急,不可擊。氣如堤如坂,前後摩地,避之,勿擊。彼軍上氣如山、如堤,若林木者,將士驍勇,不可擊。其軍上氣黄白光澤,不可擊之。望彼軍氣如埃塵紛紼,其黄白如旗幡,暉暉,無風而颺,將士勇猛,不可擊也。我軍如此,亦不可用戰也。戰氣如囤倉,見日踰明,不可擊。對敵有雲氣來甚畀下如蔭覆人,上下掩𢬵蓋道者,大賊必至,食不及飽,急起發備。雲氣從王相者,吉,囚死者。凶有勝無負:實勝虚,高勝下,澤勝枯,長勝短,厚勝薄。我軍在西,賊軍在東,西高東下,西厚東薄,西澤東枯,西長東短,則我軍勝也。
凡兩陣相當,有白氣出似旗幡,在我軍上,其軍勝;赤則凶。營壘上有白氣,赤邊者,下有精鋭兵,不可當也。氣在我軍上,須臾復還,敵軍上動摇不安者,且堅營,勿先動也。兩軍相對,還望賊軍上有氣分勃,如塵如煙,賊凶敗也。
有黑氣如牛馬,下入其軍者,名曰天狗,下倉人血,其軍必敗。軍上下日無氣者,其軍必敗。若我軍氣,將循德,撫恤士衆,存問寒暑,警戒固守也。有赤氣如火,從天下入軍,軍亂將死。有黑氣如牛緒者,及解之氣,軍大敗也。
有白氣如瓜蔓連結,部隊相逐,須臾罷而復出,及至八九來而不斷者,賊兵卒至,嚴固守也。
有白氣如群羊,徘徊陣來者,必有他國人相圖,不可應去,視所向追擊之,必獲。其氣乍見乍不見,將如霧起,乍聚乍散,此衰氣,擊之必勝。城上無雲氣,士卒必散。若兩家圍城,有入處者,外兵當攻入之也。若有出處者,内兵當突出也。凡氣安則軍安;氣揺動則軍不安;氣四散去軍則破敗。其氣半出而絶,軍敗;一絶一敗,三絶三敗。其氣如群者,擊之必尅。
兩軍相當,有氣如飛鳥,徘徊在其上,或來而高者,兵鋭,不可擊。其軍上有五色氣雜沓,東西南北不定,其軍必大敗。其氣如火,夜燭人,去,軍士敵亂。若入營,將死。兩軍相去十里以内,三里以外,彼軍上無氣,擊之大勝。兩軍當戰,或長相守,彼軍上有白氣紛沸如樓椓,以赤色者,其軍必有藏。兵萬人不可擊也。兩軍相望,前有黑氣,中有赤氣,必有伏兵,不可擊也。兩軍欲戰,視彼軍氣氛氲如焚生草之煙者,雖鋭小,軍行之氣散走,可擊必勝。其氣黑如山,帶黄,是謝氣,敵人求降。兩軍相當,其上氣赤炎結天加軍上,是横海之氣,將死士亂也。敗軍之氣如群鳥亂飛,疾去徃伐之,大勝。飛如人指者,軍敗也。有氣從城外入,欲有盗攻城也。城上氣如死灰色,及上赤而下土色者,城可攻也。
降人之氣如人,十十五五,皆義手低頭,亦如人義手向日也。氣能明乍暗,皆有詐謀之事。黑圓而長,中有赤者,此是伏兵之氣也。
攻城圍邑,其上氣出如灰,城可圖;其氣出而北,城可剋;其氣出南,城欲逃亡;其氣出而東,城可攻;其氣出而西,城欲降;其氣覆其軍上,士必病也。其氣出而高,無所止,用日長久。其氣出復入者,中人欲逃背,過旬不散,城有大輔,疾去之,勿攻也。城壘上氣出於外,如火烟者,當欲出戰;其氣若極者,不可攻。甲乙日青龍在東,丙丁日赤氣在南,戊巳日黄氣在西南,庚辛日白氣在西,壬癸日黑氣在北。
夫明將戰鬥,當背此氣者吉,向此氣者敗。即欲南伐,黑從北來,疾徃擊之,必勝;氣若南來,勿擊之,必敗。赤氣亦須固守也。
即欲北伐,黄氣從南來,疾徃擊之,大勝。黑氣從北來,勿擊之,固守吉。敵降來,知可信否。氣還繞其身者,不可信。氣在頭上,高尺許,及肩上沸沸者,皆是奸誑人也。
即欲東伐,白氣從西來,徃擊之,大勝。有青氣從東來,急固守,勿擊,即。欲西伐,青氣從東來,疾徃擊之,必勝。白氣從西來,勿擊,固守之。有氣似錦文者,軍欲遣文書。敵上氣如雙蛇,如飛鳥,如决垣,如壞屋,如人相指,無頭,驚鹿相逐,如鷄相向,皆爲軍殺將之氣。
敵上氣如國倉,正白,見日益明者,猛鋭,不可擊也。若黄白而澤者,將有威德,不可擊。氣前白如卑,後青如高,將弱士勇,前大後小,將怯弱不明。
敵上氣如月蛇,赤氣隨其後,必大戰,殺將。
敵上氣黑,中有赤氣在前,精捍,不可當也。
敵上有氣如雲,不如零,中天而至,及軍上恒氣不變者,堅固難攻也。
敵上氣囚廢枯散,或如馬汗,或如死灰,或類偃魚,皆爲將敗也。敵上氣亂而不起,或如敗車,或如人,無手足,或如擊牛,皆兇也。敵上氣如揚灰,懸衣者,急擊之。敵上氣青而高,漸黑者,將欲死。敵上氣如轉蓬,擊之即破也。
天有白色,廣六丈,東西竟天者,兵起;有青氣,大喪也。
凡天子雲氣如石倉,如高樓,如城門,如華蓋也。猛將氣如張弓,如龍虎,如火煙,倚駿氣如正倉,黑,長數百丈。遊兵氣如彗雲,掃除,或百丈,元根本。伏兵之氣如旌幢節,在黑氣中,如人,十十五五,千千萬萬在其中。大戰氣如人,無頭,如人死,卧也。
四方有氣如赤鳥,在黑氣中,如黑人,在赤氣中,如赤杵,在黑氣中。或四赤氣有圓如長氣,兵立其中。暴兵氣如旌旗,如虎,如人,持刀楯,敗軍氣如壞屋,如破車,如走鹿,如人,無足,無手臂。喜雲氣上黄下白,恕雲氣一上一下。夏雲氣無上下垂。曠野雲氣象宫闕,海傍蜃氣成樓。臺自華以南,氣下黑上赤。嵩、三河之郊,氣正赤;恒山之之北,氣下黑上青。渤、碣、岱之間氣正黑,江、淮之間氣正白。河、漢水氣如引布,江水氣勁如杵,海、濟水氣黑如豘,渭水之氣如狼尾,白,淮南氣皆白。少室山氣如白衆,青尾,恒山氣如黑牛,青尾,東夷氣如樹,西夷氣如屋舍,南夷氣如堵臺,或類舟船旗幡,北夷氣如牛羊,群畜穹廬之也。
占鳥獸第十
[编辑]凡有群鳥當彼軍鳴者,彼軍欲退,或潜伏爲詐,可分輕騎爲左右部伍,佯追躡之,爲詐則知。
若有豺狼向彼軍鳴者,及犴入軍中,此爲敗軍之狀,伐之必勝。若入我軍者,當自警戒,安撫士卒,喻時可戰。將兵出境,忽有飛鳥千萬爲群,從彼國來,逆人過者,我軍雖進,後必退也。
無故有蜂虫、蛺蝶來迎軍者,或在左右,或在前後,必有伏兵,宜警備避之。軍行道逢蛇必戰,吏兵鬥死。忽有鳥人軍,軍中人皆不知名字者,此名曰熒惑入軍,軍必敗,宜備之。
軍行忽見狼虎前後入軍中,不出五日,當戰,宜先起行。軍中見獐鹿、野猪走入軍中,出三日,當將降人,敵營必空。
軍行卒見大蛇在軍中及前後入軍中者,當急住,賊有伏兵,宜備之。
軍行見博勞鳥,軍中前後上者,當住。軍猛設備,結部伍,如法置行陣,敵賊必來圍我軍也。
凡卒見鳥鳴,軍上一鳴者,有喜,戰得將;三鳴者,其日當驚,戰而不合;五鳴不戰,大勝。翠鳥、鷹、鷄在軍前後,不出三日,戰當得將。
凡有虎豹、熊羆、野獸入軍營中,害人之獸,皆爲大兵欲至而害我也。軍中地忽生蛇虫,將罷,忽生蟹,急去之,士卒當欲敗散。軍中忽生螻蛄,有謀反者。忽生龜,急移不去,軍敗。
軍中忽生異中馬、猪、狗及能言者,爲兇怪也。忽有狼狐及雖人者,皆者,急去人。若惡鳥繞軍而鳴者,軍敗。忽有集旌旗上,將軍增帙;若集鼓上,將軍病死。衆鳥忽迴翔上鳴喚者,暴兵至,不出三日,䲻鳥尤甚。若集聚軍,宜賞勞士卒以殺之。凡軍野獸鳴,軍中有大劫。狐貉向軍嗥,周流走者,軍走,宜祠救之。鷄夜鳴軍中者,軍方所攻。軍中忽有童謡言,皆依其言占雨,軍相當。鶉聚壁上,十五日,破六軍。
六軍鏡卷下
[编辑]閑習章第十一
[编辑]太古淳朴,民心無欲,浮澆争起,而戰萌生。爲神農氏作,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後蚩尤强暴,始習攻戰,銷金爲刃,割革爲甲,而兵遂矣。故皇帝戰於涿鹿,顓頊争於不周,堯戰于周水,舜征于有苖,夏討于有扈,殷攻葛伯,周伐崇侯。大兵者,兇器,財用之蠹,而人之殘也,而五帝三王不能弭者,所以禁暴而討亂,非欲耗財而害人也,然衆聚則財蔽,鋒接則人殘,征伐使之然也。故兵賞伐謀不重,交刃百戰,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勝,善之善也。故王者之兵,正修道勝而伏之也。霸者之兵,奇,譎變而取勝。
夫將者,國之安危,民之司命,不可不重也。故命於廟堂,授之以斧鉞。受命既已,則設明衣,鑿兇而出。臨陣之則日忘其親,授桴鼓之時,則忘其身。用能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以全國爲重,以智謀爲先。
故明者必明天時,辨地勢,練人謀。明天文,察七緯之情,洞五行之趣;聽八風之動,鍳五雲之候;明地者,識七舍之刑,辯九地之勢;明人者,柁五德之儀,握二柄之要。五德,智、信、仁、勇、嚴也。二柄者,賞罰也。智者能謀,信以結衆,仁以衆愛人,勇以陵敵,嚴以鎮物,賞以勸功,罰以懲過。故智變通人之源,運奇之府也。
兵者,詭道而行,以奇制勝也。是以萬弩齊觳,孫臏之奇也;千牛俱奔,田單之策也。嚢土蹈水,韓信之權也;曳柴揚塵,欒枝之譎也。舒車承突,君之術也。雲梯烟浮,魯生之巧也。用奇出於不意,少可以挫,多弱以折。况夫用衆擊寡,以明攻昧乎?
夫兵形如水,水之行,避高而就下;兵之勢,避實而擊虚,强而攻弱,避理而取亂,避鋭而擊衰。故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敵而制勝,則兵無城勢,水無定形。觀形而運奇,隨勢而應變,反拙以爲巧,無形以成妙。故風雨有形,可以惟幕捍;寒暑無形,可以關鑰遏也。
是以善政者,敵不可所守,如畏雷電,擊無常處;善守者,敵不知所攻,如尋鐶中,不見其際。故視無之謀,無畏敵堅;視吾之堅,無懼敵謀。以此而言,齊力爲先。
是以列宿天不及朧月者,刑不積也。虎而多力,而受制於人,以心不一,力不齊也。以謀爲本,以人爲源。謀以制敵,仁以得人。故謀能制敵者,將也;力能勝敵者,卒也。將以權譎爲本,卒以齊爲先。萬人離心,不如百人同力;千人集戰,不如十人俱至。今求同心之人,必死之士,在乎仁恩給而賞罰明也。肯靡者,臨危而不懼,履冰而不慓,以其得刑不愛生也。今士擔白刃而不顧,死赴水火,其婦非輕死而樂傷,仁恩驅之也。
將取衆心,必與之同患。暑不張蓋,寒不禦裘,所以均寒暑也。隘險必乘,丘陵必下,所以齊勞逸也。軍食熟而後敢食,軍井通然後敢飲,所以同飢渴也。合戰之時,必立矢石之間,所以共危也。故單醪注流,三軍告醉;温辭一灑,師人挾纊。苟得衆心,則人竟趨死。以此衆戰,由轉石下山,决水赴壑,孰能當之。
夫兵戰之場,立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興師越境,必有鄉道。其將須明陰陽達利。若其狼戾自用,不通軍術,不尊賢。良不親士衆,不明號令,不習五兵,不知五勝,生死向背,卒遇强敵,必爲之擒,此非天殃,將之失也。若貪則多欲,懷私,顧,有功無賞,恩德不樹,縱横違法,車騎失次,不務立功,難事殘酷,卒遇敵人,必爲之膚。夫蒭秼有餘,則馬輕力;膏鐧以時,則車利行;鋒鋭甲堅,則人勇戰。夫士卒臨赴陣,敵不專精,勇不齊集,前擊爲懈,與旗鼓相失,此不習戰,將不明法令,令士卒墮也。夫兵不鋭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無甲同;弓弩不及遠,與短兵同;射人不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兵同。此之流,十不當一,千不當百,將不知教兵之道過也。
夫用兵者,宜一其心,同其志,若五指更彈,不知拳手而一擣也;萬人更𮞏,不如百人之齊至也。夫將不明八陣,不閑九地,陣不成行,騎失其次,縱不相對,横不值此,士卒遇敵,必爲之膚。此非天殃,是將之過。
夫兵者,三官不謬,五教不亂,卒章著明,則危而無窮,二而無難,故能致遠也。三官者,一曰鼓,二曰金,三曰旗。鼓者,所以住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金者,所以坐,所以退,所以逸也。旗者,所以立兵,所以利兵,所以偃兵也。此謂三官有此令而兵理也。五教者,一曰目,二曰耳,三曰足,四曰手,五曰心。教其目,以刑色之旗,教其耳,以號令之數,教其足,以進退有度,教其手以長短之利,教其心以賞罰之戒,此五教閑習,而士卒勇矣。
凡將士臨敵,誦五兵名字,則不被傷矣。刀名大房,虚星主之,又名脱光,弓名曲張,角星主之。矢名傍徨,熒惑主之。矛名朱傷,角星主之。弩名遠望,張星主之。戟名大將,參星主之,臨細誦咒之。
夫兵者兇事,必須威刑,謂晋文公三刑而衆服也。三令五申,然後從事。昔司馬法曰:五五爲伍,〈二十五人也。〉十五爲部,〈二百五十五人。〉二部爲旅,〈旅五百人也。〉五旅爲偏,〈二千五百人也。〉五偏爲〈一萬二千五百人。〉所,謂紀綱。將舉其綱,衆目盡張;將舉其領,衆毛盡整也。
夫發號施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刃人樂死。如此三者,出軍必剋,由於明將先審成敗。
夫有道之君,因其人而造大事,事不敢信其禮,謀,必告之於祖廟,啓之於元龜,參之以天時,審之以人事,吉然後乃舉也。人知君之憂,則用命而不惜死,若此之至,而興兵赴敵,則軍士咸以進死爲榮,退生爲耻。舉有功而進之以賞,退無功而勵之以罰,則無不剋也。夫出兵營陣之所,若壘小而人多,域大衆寡,兵足糧少,蓄積在外,居高而乏水,地下而决灌,進退無由,救援所不及,有如此者,不可得停而守急去,無留住也。
殊任章第十二
[编辑]無使辯士談軍,爲其惑於衆也;無使仁者主財,爲其好施而附下也。凡軍法有四使:使智、使勇,使貪、使愚,謂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利其爵賞,而所趍果决;愚者不顧其死,謂其無思慮,惟在指麾,而不知畏死。此四者至情,用之必果也。凡軍中不得使巫覡爲吏下筮,問其吉兇,謂軍事上果决,巫覡道淺,多惑士衆也。夫將者,得英雄之心,達前敵好惡,然後設其權變。變變者,蹈危而制變者,因刑而設機,謂欒拔曳柴,晉文蒙馬之類是也。非計謀無以决疑嫌,非奇譎無以破奸敵,謂漢祖因於平城,陳平設六奇之策是也。夫將者,國之危,成敗係於斯人也,必須待賢養人。信賢如腹心之與手足,相與衛捍不避刃,天道自然,其問無巧也吉。四支與心腹相助,出於自然,無巧飾也。
察衆人之心,務令合衆。其有憂危者安慰之;將有懷懼者,歡悦之;欲叛去者,慰喻使復之;有冤枉者原容之;有卑賤者,貴接之;有强陵之,弱者抑挫之;有敗亂上下者,殘殺之;有怯弱畏懼者,蔽引於後之。有讒佞毁鬥者,反覆而訊之;有自盈滿太者,抑折而損之;有逃亡竄歸者,招置而集之;有自來服罪者,原過而活之。允獲敵城邑,有功之臣封賞之;獲敵田廬而勇猛者,割裂而與之,臣封賞之;獲其國封,賢者守之;獲敵險阨,屯而塞之;獲敵財貨,勞者賞之。敵若舉動,伺情變,開合所由,徃來間構。權士三人,主奇譎殊異,非人所識,行無窮之變;術士二人,主詐譎,依托神仙,以惑敵人。天文五人,主占星曆,覘風氣,選擇時日,考驗灾異,知天時去就、利害向背,以决未然也。
地刑三人,主軍行頓止刑勢利害、遠近、險易地利者也。
方士三人,主營合百藥,療治三軍病。
法筭二人,主計會營辦壁功用多少,軍儲倉出入所須,通軍糧糗魚鹽之事無乏。
兵法五人,主講論異國行事成敗,簡兵練器,軍中所用。
奪武四人,主擇才力之士,簡閲兵馬,風馳奄舉,不足所由伏。
鉦旗二人,主鼓鐸旗旌號令耳目,令出若神允神允上十八人,識合七十二人,以爲綱紀,三軍之用,佐將備矣。
夫人器用不同,所見各略,人主必須取其長而忘其短,不以小責而掩大德,審察其能,隨才以處任也。
營忌章第十三
[编辑]夫安營法有六所:
甲子旬子爲青龍 丑爲蓬星 寅爲明堂 卯爲太陰 辰爲天門 巳爲地户
午爲天獄 未爲天庭 申爲天牢 酉爲天藏 戌爲陽孤 亥爲陰虚
甲戌旬〈青龍在戌〉
甲申旬〈青龍在申〉
甲午旬〈青龍在午〉
甲辰旬〈青龍在辰〉
甲寅旬〈青龍在寅〉
甲子旬〈青龍在子〉
允六甲爲青龍
六乙爲蓬星
六丙爲〈朱雀明堂〉
六丁爲〈勾陳,太陰〉
六戊爲天門
六己爲地户
六庚爲〈白虎天獄〉
六辛爲天庭
六壬爲〈天牢玄武〉
六癸爲〈華蓋天藏〉
夫結營安陣,將軍常在青龍上,得天祐,爲其得天情,不爲箭矢所傷。鼓居逢星上,爲其用天武,三軍肅然,承奉嚴令。士卒居明堂上,爲丞天之威,將勇兵强也。伏兵居太陰上,理罪於天庭,上軍門,居天門。上;小將居地户,上;斬戮居天獄,上;軍糧居天牢,上;軍器居天藏,上。凡此之謂法天,兵不可攻。
夫軍正者,掌法令,知置營,曉軍禮,辦五行,必得其人。夫立營之法,先堅立五旌,旌長二丈八尺,長竿亦如之,審子午卯酉之地,勿令邪辟。一人六尺,千人六丈,百人百步,千人千步,萬人周迴二十七里二百八十步。隨人多少進减之。以朱雀旌翌午地。白虎旌竪酉地。玄武旌竪子地,青龍旌竪卯地,招摇旌竪中夾。禮云: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招揺在上,謂天帝之旌,隨旬安處。若子午卯酉邪僻,不應天時,審察之。若明改旬,軍正咨大將軍,令告將帥,各知行次處所,勿使臨時錯失也。凡出戰者,春以長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楯在前,此皆應天之道長。用兵之法,當須順天地,奉陰陽。故春不東行向戰者,名曰伐生,事不成,大凶。
夏不南行,向戰者,名曰伐强,將不死,必被傷。秋不西行向戰者,名曰伐熟,其兵不復 。冬不北行戰者,名曰伐死,當取道便而行軍也。 彼以甲寅乙卯,吾以庚申辛酉;彼以庚申辛酉,吾以丙午丁巳 。彼以丙午丁巳,吾以壬子癸亥 。彼以壬子癸亥,吾以戊辰己丑 。彼以戊辰己丑,吾以甲寅乙卯出軍,伐也。凡興師出軍,勿伐。太歲王相上也,爲其天后所處甚强 。凡忌季月興師,若戰傷臣,必殺將也。 。凡天狗食日,不可出軍戰鬥兇。
正月辰戌 ,二月己亥 ,三月子午 ,四月丑未。五月寅申 ,六月卯酉 ,七月辰戌 ,八月己亥,九月子午 ,十月丑未 ,十一月寅申 ,十二月卯酉,凡四窮日,不可出軍鬥戰凶。春乙亥 ,夏丁亥 ,秋辛亥 ,冬癸亥。凡大時日,不可出鬥戰,向之吉,皆之凶。正五九月在卯 ,二六十月子,三七十一月酉 ,四八十二月午。凡天獄日,出軍戰鬥,向之吉,背之凶。正五九月在子 ,二六十月在卯,三七十一月在午 ,四八十二月在酉。凡百好日戰鬥,向之吉,背之兇。正五九月在亥 ,二六十月在寅,三七十一月在巳 ,四八十二月在申。凡亭所在,向之吉,背之兇。正月卯 ,二月辰 ,三月巳 ,四月午,五月未 ,六月申 ,七月酉 ,八月戌,九月亥 ,十月子 ,七一月丑 ,十二月寅。
凡大殺日戰,向之凶,背之吉。正月戌 ,二月巳 ,三月午 ,月未,五月寅 ,六月卯 ,七月辰 ,八月亥,九月子 ,十月丑 ,十一月申 ,十二月酉。凡陰殺日,向之兇,背之吉。正七月寅 ,二八月子 ,三月戌 ,四十月申,六十二月辰。凡章光日,不可出兵,行師大兇。
四孟月乙丑 ,四仲月丙寅 ,四季月甲子。凡五墓日,行軍大兇。春乙未 ,夏丙戌 ,秋辛丑 ,冬壬辰。
每太歲所在,爲一年之君,不可抵向,受其殃,背之。立春四十五日,西北向戰。 春分四十五日,正北向戰。立夏四十五日,東北問戰。 夏至四十五日,正東向戰。立秋四十五日,東南向戰。 秋分四十五日,正南向戰,立冬四十五日,正西向戰。歲刑殺所在,亦不可,逆之凶。歲耗所在,勿向之,攻戰皆背之。凡月建所在,爲一月之將,不可抵向,軍敗將亡。凡月刑所在,不可逆月耗上,亦凶。攻戰比背之吉。凡軍行不可逆天氣,背之,士正九、十一月南 ,二四、十二月西行,三、五、七月北行, 六、八十月東行。凡對敵欲戰,不可向旬中之丙,大時死。假令甲子旬勿向功曹爲丙寅,餘旬倣此。凡鬥戰不可五將所在,必敗,皆當背之吉。寅、午戍月東方, ,亥卯未月南方,申子辰月西方 ,己酉丑月北方。
凡四離月,不可出軍,立春 夏至 ,立秋 冬至日是也。
凡戰不可向月之生氣,若敵在其地,宜避之,吉。正月子 ,二月丑 ,三月寅 ,四月卯,五月辰,次第十二位依凡月禁日,不可令戰。正月二三、四月五十五日 六、九十月並初三日,五七八十十一月並九日 ,十二月初七日。
凡五帝死日,不舉兵出軍。甲戌 ,乙卯 ,丁巳 ,戊午 ,壬戌。
凡五帝殺日,不可出軍行師。正月丑辰戌 ,二月寅辰巳,三月丑卯午 ,四月辰未,五月丑巳未 ,六月卯巳未,七月丑卯未 ,八月寅酉戌,九月子丑卯〈酉戌〉 十月,巳午亥。十一月子丑〈巳申戌亥〉。 ,十二月子丑。〈辰戌〉
凡四耗日,不可用攻戰。 壬子 乙卯 戌午 辛酉。
凡戰鬥,常乘孤擊虚,大勝。萬人已上用歲孤虚,千人已上用月孤虚;百人已上用旬孤虚;十人已上用月孤虚,一人上用時孤虚。推歲孤虚法 常以登明加太歲天魁、從魁下爲孤,太充罡下爲虚。 月虚者,亦以徵明加月建辰,亦同上孤虚法。 旬孤虚。亦以登明加六甲支,天魁爲孤,太充、天罡爲虚。日孤虚令日後二辰爲孤,所充爲虚 。
凡戰,看大時天獄 正月大時卯,小時寅,從寅擊申,一人當十,不可北行。天獄在子。二月大時子,小時卯,從卯擊酉,一人當二十人,不可東行。天獄在卯。 。三月,大時酉,小時辰,從辰擊戌,一人當二十人,不可南行,天獄在辰。四月大時午, 小時巳,從巳擊亥,一人當二十人,不可西行。天獄在酉。五月大時申, 小時午,從午擊子,一人當三十人,不可北行。天獄在丑。 六月大時丑, 小時未,從未擊丑,一人當二十人,不可東行。天獄在卯。 七月大時午, 小時申,從申擊寅,一人當二十五人,不可南行。天獄在午。 八月大時在午, ,小時酉,從酉擊卯,一人當三十人,不可西行。天獄在酉。 。九月大時戌, 小時亥,從亥擊巳,一人當二十五人,不可北行。
天獄在子。 十月大時亥,小時戌,從戌擊辰,一人當二十五人,不可東行。
天獄在卯 。十一月大時酉, 小時子,從子擊午,一人當三十人,不可北行。
天獄在子。十二月大時午, ,小時丑,從丑擊未,一人當三十人,不可西行。
天獄任酉。 。甲子旬孤在戌亥,虚在辰巳 ,甲戌旬孤在申酉,虚在寅卯 。甲申旬孤在寅卯,虚在子丑 。甲午旬孤在辰巳,虚在戌亥 。甲辰旬孤在寅卯,虚在申酉 。甲寅旬孤在子丑,虚在午未 。凡戰鬥,皆從孤擊虚吉。
覘敵章第十四
[编辑]夫明將者,必須先知敵國道路遠近,水源山林、谿谷險阨,城邑大小,溝渠淺深,蓄積多少,兵卒之數,豪傑姓名,當審而知。夫用之要,必察敵國之情,視其倉廪,度其虚實,以占其强弱。若國無軍旅之難,而運糧者空也,人有菜邑者,窮也。凡運糧百里無一年之食,三百里者無三年之食,是謂虚國。國虚則人貪,貪則無親,上無恩,下無則離叛之心生,内外作患,敵攻其外,人攻其内,必潰也。爲自相盗劫,故潰破也。夫用兵者,必須先知其機。三軍之衆,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爲之氣機。險通狹路,十人所守,十人不得過,謂之地機;善行間誄,輕兵往來,分散其衆,使其君臣怨,上下相咎,謂之事機。謂白起之間而殺廉頗,陳平之間楚而殺范曾,其類是也。
車堅轄輕,舟利櫓楫,兵士習兵,明知五行,指向逆順,謂之力機。用此四機,功就矣。
凡料敵有不占而避之者,人富而衆,上愛其下,施惠布流,賞信刑察,發止得時,陳君攻利,任賢使能,師徒之衆,兵甲之精,凡如此者,憚而避之。
凡欲觀其外以知其内,察其進止,以和勝負者,如敵人之軍,蕩之無慮,旌旗煩亂,人馬數飲,如此之輩,一可擊,十必無疑。
夫欲先知其將,當令賤而勇者爲將,選輕鋭以當之。其務於背,無務於得。觀敵之來,一起一坐,其衆整理,其進背佯爲不及,其見利佯爲不知。如此之將,必有智,勿與輕戰。若其兵潰旗亂,士卒自行自止,或縱或横,其追背恐不及,見利恐不得,如此之將,必無謀略。卒雖衆,必可獲也。
夫欲敵近而静者,恃其險也;不誓而求和者,用其謀也。半進而止,誘也。鳥卒起,伏兵也。鳥集者,虚也;鳥動而分兵也。
凡士卒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不進者,勞也。旗動者,亂也;塵起者,動也;聲喧者,驚也。如此察之,以知敵情也。
凡兵行,經諸兵行林谷,名山大澤,亟去,勿得從容。若高山深谷,卒然遇敵,必先鼓噪乘之。若敵先博我,我衆欲去無路者,可三分而乘之,出其不意,彼必敗也。
凡暴寇卒末,掠吾田野,取吾牛馬。暴寇之至,必慮以强善守應。彼暮將去,其卒必遽,其棫必重,其心恐,還退務速。牛馬不相及,弱者不相繼,速而擊之,其兵可覆也。
雜占:金自鳴也,當罷有功。爲金鼓器之屬也。將軍夢得魚及器脅邊肉者,得賊。夢槌鼓大鳴者,大勝,小鳴者,小勝。
三軍次舍門户帳幕無故動者,敵人散走,各歸其家。軍中沸如珠子狀者,軍罷。
大軍所在,天雨土而四方赤者,將士怨。將軍須施惠於下以救軍。
營中忽有樹木及草死者,急去之。敵人圍守人合。若敵中死者,急攻之。又云:軍草死,必他屬。
雷電霹靂,破軍中樹木屋舍,速去軍破。雷電風所從來處,不可迎而相伐,宜慎之。
凡雷震動,將軍及士卒悉嚴整,以敬太威,須臾即止。將軍無故衣血,當有死厄。將軍床無故自動,在下欲有害主者。將軍刃劍無故汗血者,左右欲謀上功,宜慎之。若雷非雷,爲天鼓鳴,如此者,軍多敗。
軍出門三日,欲器鑣子不得覆之,覆之合軍敗。
有鳥在將軍幕中,不知名者爲之。熒惑不祥之候,恐,三軍大敗。
外鳥捕軍中鳴者,軍敗。
凡欲攻戰,大鳥來集者何?忽有野鳥入軍及幕中者,内與外連謀。
鳩鳴,軍中,必有暴賊,交戰,期三日。
有衆鳥群飛,徘徊軍中,必有暴兵,不出三日内。烏鳶尤急。
有鳥赤項黄身,十餘𢪛,此中所圍城乞降,聽之者,將軍死,士卒亡。
軍中馬夜鳴者,營速移,不去必敗。一云:有暴兵至。軍中馬晨速鳴,行有殃。
軍中馬生角,在下,欲及其主。軍中馬能言,士卒勞苦。
軍中地生大石,大吉;地變黄,大士。軍中鼓暴不鳴,賊來。地裂,急去,將軍病。地裂,見大石,兵强。見獸、見車,豕、犬見錢,皆兵候也。
剋敵第十五
[编辑]凡兵之起者有五焉:一曰義兵,二曰强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也。禁暴救亂曰義兵;義兵者,可以禮服,恃衆待寡,日强兵;强兵者,可以謙服,因怒興師罰兵,發兵者,可以辭服,棄禮貪利,日暴兵;暴兵者,可以詐服,國危舉衆,曰逆兵,逆曰可以權服。
凡戰之要,必先占知其將,察其才用,因其刑而制權,則無不致攻矣。若其將愚而信人言,可誘以言,貨之以輕躁無恒,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衆無依,士輕其上,將有歸志,塞易開,險退逍易,可博而擊之。軍居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所至,可灌而沉。軍長居澤,草蕪繁翳,風波數至,可焚而滅。停住不移,士卒懈怠,其軍不備,可掩襲。
凡料敵,有不卜而興戰者八也:一曰、卒病風大寒,早興寤遷,剖冰濟水,不憚其難。二曰、盛夏炎熱,早行晏上,兵士飢渴,務於取遠。三曰,師既淹久,糧食罄盡,百姓咨怨,妖孽數起。四曰、軍資既竭,薪蒭無取,夭多陰雨,欲採無所。五曰、徒衆不多,水草不利,人馬疾痩,救援不至。六曰,道遠日暮,士衆勞倦,飢餒未食,解甲喘息。七日,將吏薄輕,士衆不固,三軍數驚,更無外救。八曰,陣而未定,捨而未畢,行坂涉險,半隱半出。諸如此者,擊而勿疑。若諸侯火會,君臣未知,溝壘未成,禁令未施,三軍通洞,欲前而不能,欲去而不敢,此之流以半擊倍,百戰不怠。
凡用兵,必先審敵虚實。敵來新到,陣未足,可擊之;縱陣雖定,士馬未食,亦可擊之;解脱未設備,亦可擊之。涉長道險,行行未息,亦可。擊之;涉水半渡,亦可擊之;險道狹路可擊,旌旗亂動亦可擊,衆數動移,亦可擊。凡見如此,可選精鋭,分兵斷之,急擊勿疑。
凡擊敵必急,以其始至,人馬未食,士卒無行,以當壘未過,後人未捨。敵人待我以刑,吾示敵以怠。彼欲擊我,吾視以不能。彼即數出,吾伏待之。敵人易我,吾疾擊之,無使得謀。敵人向我勇,吾示之以怯;彼勝我,吾以背誘之。敵人逐背,我伏待之。彼有謬氣,我有静志,起而擊之,可使無備。彼有樂志,吾示之以悲;彼有勝氣,吾喜待之,可使歸。敵來追吾,吾與相道誘,數出其衆,與之小利,合則去之,無使其住。敵人出邊,無逆其行。彼爲戰氣,我示之不鬥,彼必不戒,從而擊,可,使必背我備彼必怠。敵人且歸,我無用追,使其半入,居者則摇。彼有懼心,我必疾謀,從而擊之。若左右高山,地形逈狹,卒過,强擊之不敢,去之不得。當選才力與敵相當,輕走便利,以爲前行,分軍列騎,置於四方,相去三里,無見其兵,敵必堅陣,進退不敢,於是舒旗出行,山外迎之,敵人必懼,因而挑之,勿令得休。
從此而戰,雖衆可擒。
若卒遇敵於谿谷之間,傍多險阻,彼衆我寡,當分各路,令其疑惑。敵若堅守,以固其兵,急行間諜,以觀其慮。彼聽吾説,則軍解而去;不從説,當息而待之。進弓及弩,且射且慮且審,審察其政,亂則擊之,縮則復之。
凡攻敵圍城,既拔,而入其宫室器物,發其室器物,發其屋,取其粟,殺其六畜,焚其積聚,示人無反心,使無顧意。其請降者,許而安之。若其五兵未用,士卒未鬥而下者,則保其。民人,收其牛馬,三軍之賞。
夫行軍者,從生擊死,避實擊虚,背德向刑,從風向順道建敵,破登魁,擊殺,向王相,擊囚死,背九天,從九地,背天一,向天門,以轉式法知之。
夫兩敵相遇,不便者,凡有九地:一曰、散地,二曰、輕地,三曰、争地,四曰、交地,五曰、充地,六曰、重地,七曰、圯地,八曰、圍地,九曰死地。其明將權變謀略,必須取勝地。散地者,諸侯交戰,敵來深入,旌旗飛揚,鼓鑼鳴震,百姓恐懼,難聚易散,是謂散地。當此敵來,背其己國,深入人境,士衆以軍爲家,專一决鬥。當此收集人民,聚斂榖帛,完城固守險阨遣兵士,截其要路,斷其糧道。必欲戰者,多依險爲利。其伏兵或因日喧風雨,除,出其不意,掩其懈怠,可以有功。輕地者,出軍行師,既入敵境,固壘不戰,求鬥不得,卒思還國,欲退爲難,故曰輕地。此地必選驍兵,密伏險要,敵人若至,擊之勿疑,若其不至,潜而速去。争地者,彼我得之以利,險固可恃,失之則害,各求利便,争勝於時,故曰争地。
此地當必選其鋭卒,守其險阻,若敵以固守,勿妄攻,讓之者得,攻之者失,必利半而去,建旗鳴鼓,曳柴楊鹿,以惑其心,因分良卒,密有所伏,敵士必襲,截其險阻,馳而取之。交地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形勢相均,無以相禁,雨俱無難,道路通會,不能相斷,故曰交地。此當疾斷彼路要害之處,使兵伏匿,示之以弱,敵必來至,發伏設奇,出其不意,必擒獲也。衢地者,山澤險難,遥阻涉深,進退不便,故曰克地。此勢不安,宜速進以遠離之。圯地者,深入敵境,未至賊城,道路既長,軍糧有乏,山川重阻,雨雪復多,進不可戰,退不可得,謂之圯地。無間功,當卷甲而歸營。重地者,深背城邑,踰越山川,遠在敵境,設難亡歸,勢不得迴士卒,故曰重地。重地之法,深溝高壘,示敵之留,陰通要害之道,選其鋭卒,以備前後,蹶然而去也。
圍地者,前有强敵,後有險難,糧道已斷,爲敵所制,前却無由,故曰圍地之法。士無所往,以軍爲家,三軍之衆,皆如兄弟,以將爲父母,乃併糧三日,無見煙火,示之以弱。敵人見此警備,必輕伏其士卒,鳴鼓攻之。
死地者,進師行軍,不因鄉道,墮於危敗,爲敵所制,進退必不得,糧食己盡,士卒飢餒,不鬥即死,故曰死地。此當燔軍委積,盡軍餘財,激士勵衆,使無生慮,鼓而起,衝軍絶險,進而勿顧,此死地之法。若敵在死地,慎勿抄之,陰守其利,而絶糧道,硬弓强弩,以備前後。
六壬法曰:出軍及欲戰時,不可令滕蛇、白虎、魁罡大小吉加大將行年本命及今日支干,必兇。夫初行軍,屯營之門,勿以及吟時先勝後敗,復吟時被圍不解。又勿令魁罡臨日辰,魁罡主傷大將交戰,不可向天罡所在。凡軍入敵地,始長營時,勿令天罡及滕蛇、白虎臨日辰,軍驚不立。若欲掠取敵財物,以斗加四仲時,令居勾陳、玄武所居神上剋下,勿令辰上神及天一神制勾陳、玄武,當從太衝出,即得,不被追及此者還爲害也。凡軍起,皆以先起爲客,後起爲主。欲交陣接戰時,值斗加四孟,利爲主人,常偃旗潜鼓,須敵先動,示之以弱,及設奇兵伏陣,乘月建,背倚倚。分兵背罡向魁擊之,則先起,客敗。若值斗四季時,利爲客,先擊鼓叫驍騎衝之,轉逐迴利,則後起主敗。
若斗加仲時,客主並不利,多傷殺,且安兵勿動,待至時,客必不獲己。當背魁向罡以擊之。春從大吉攻小吉,夏從神后攻勝先,秋冬背微明攻太一,必勝。欲遣使來,知其虚實者,曰:上神不剋辰,上神爲信,剋者爲欺誑。若皆不相剋,而與朱雀、天空并,亦爲反覆詐僞。初見𤇺火驚知,當審以天魁加今日,及視日所加上神太充勝先從魁、微明、大吉不來,餘神來,卒聞有賦止時,視勾陳臨有氣之鄉,賊勝必來。下剋上,相格。若上剋下及元氣者,賊遠。若太一神后加日,賊在後,加辰,賊在前;大吉加魁門、天罡加日辰,賊謀殺人。滕蛇、白虎加日,六合臨辰,玄武加時,出門被謀,不可以行。若爲敵人所邀呼,日上功曹、太衝不可往,神后、太衝、太一加今日辰,亦不可往,皆爲謀欺也。
若欲敵人多,以日上神言,得天罡萬一千一十一萬,太一四千四萬,勝先六千六百六十,小吉百八十千八百,傳送八千八百,從魁一百一萬一千不河魁千百萬一千,徵明四百四十,神后六百六十,太吉八千八萬,功曹八十八百八千,太衝一萬,王氣十倍,相氣五倍,走氣一倍,囚氣如數,死氣半之。
遁甲之法,出軍利以太衝日時攻伐。出開門襲敵,出生門,揚威武,出驚門,和解敵,出休門,引軍遁跡;出杜門,勞軍安衆,𮬩壁,出京門,又取三奇、六儀使合所出方面,尤吉。
凡戰時,可依遁甲八門,從生擊死門,所出城亦然,不可從杜門。驚門出。又依遁甲取時,從甲至戊爲開,利客;從己至癸爲闔,利主人。
遁甲八門
[编辑]甲子配宫并起止軍陣向背一宫。
甲子、乙丑、丙寅、戊子、己丑、庚寅、壬子、癸丑、甲寅二宫,丁卯、戊辰、己巳、辛卯、壬辰、癸巳、乙卯、丙辰、丁巳,三宫。庚午、辛未、壬申、甲午、乙未、丙申、戊午、己未、庚甲四宫。
癸酉、甲戌、乙亥、丁酉、戊戌、己亥、辛酉、壬戌、癸亥,六宫。
丙子、丁丑、戊寅、庚子、辛丑、壬寅,七宫,己卯、庚辰、辛巳、癸卯、甲辰、乙巳,八宫,壬午、癸未、甲申、丙午、丁未、戊申,九宫,乙酉、丙戌、丁亥、己酉、庚戌、辛亥。
己上六十甲子,配宫右從至九,看本宫配之。
若背天所治,避太白及本宫飛干格、閉吟、反吟者,必勝。停停者,天之奇兵,可背不可向。夜半在子,以次順十二辰白奸,夜半起寅,從行四孟,與白奸合爲格對。囚格於巳,從亥擊之;囚於寅,起迴轉處,從申擊之。敵於奸地,客得方面,萬勝不殆也。
凡立營陣之中,天子常居魁罡四星中,徵明下,大將軍居華蓋、神后下,前將軍居太微、勝光下,右將軍居天府、太衝,左將軍居文昌、從魁下。右常以月建前三辰爲將軍所居,名太一、玉悵,攻之不可得。建寅則巳地是也。又大將軍與衆居華蓋下,使偏將以奇兵從月建以攻敵。若南向北向戰,將軍居鼓之右,戰,先進,左勝。若東向西向戰,將軍及旗幟居鼓之右,使右先戰,勝。
凡兵有三陣,從斗星、風氣、陰陽爲天陣也;丘陵水泉,地陣也;兵士卒,人陣也。三事必明,乃可用兵。若伐敵,從吉日擇時,而敵人又知術,忽轉從後來攻人者,當引衆左轉,從陽歸其主地,背而禦之。奇兵出月建下,所謂轉敗爲盛也。若在險危不得迴者,存大將軍,令士卒皆左顧大呼以擊之。對敵時,先𮗚敵立軍形勢,各以所勝應之。敵以水曲陣,吾以土圓陣應之;敵以木直陣,吾以金方陣應之;敵以金方陣,吾以鋭火陣應之;敵以土圓陣,吾以木直陣應之;敵以鋭,吾以水陣應之。又正月時,視敵從魁罡大小吉來者,用左師青旗接之。敵從太一、勝光來者,吾以右部黑旗接之;敵從功曹、太衝來者,吾以右部白旗接之;敵從傳送從魁下來者,吾用左部赤旗接之。此五行猒勝之法,以從氣者。
欲知敵之形色,以二十八人騎,成角人,青衣赤旗,東方七;徵人赤衣黄旗,南方七;商人,白衣黑旗,西方七;羽人,黑衣青旗,北方七。凡二十八人入營。其夜從音大呼,若聞桴鼓音者,角也,使商爲前兵,象曰虎陣。若見火徴爲,使羽人爲前將兵,象玄武陣。若聞金石兵革音者,商也。使徵人爲前兵,象朱雀陣。若聞人呼音,羽也。使宫爲前兵,象鈎陳陣。若無所聞者,宫也,使角人爲前將兵,象青龍陣。此五日以自相消滅,天道自然,攻戰無敵也。
凡軍出,離營百步,依行列住,各將六兵儼然,前後皆舉手,大將咒曰:太一將,日月爲光,禹爲除道,雖尤僻兵。蒼龍挾轂,白虎扶行,熒惑先引,辟除不祥。此行誅罰,除去凶殃。五神助我,周流四方。當我者死,值我者亡。某是北斗曾孫,今日將兵,出天門,入地户,賊軍大賊權刀戟弩,皆當摧折,莫敢當吾軍者。咒訖,引兵行,大吉。
夫行兵動衆,必不得逆王相而行。若不得僻王神者,春東行,持金,以十人把長柯斧,在軍前,又以十口長刀路拔在前,亦得。夏南行,持水,以十人各持黑幡,水一斗,以物如水器上,在軍前,行三十里,弃之,吉。秋西行,持火,以十人各持以炬,長一丈二尺,以葭葦爲之,灌以油,勿令炬滅。又以十人持赤幡,行三十里,弃之。冬北行,持土,以十人持黄幡,以十斤土作泥,人授桃弓蓬矢,次十人持,行三十里,弃吉。
凡出師戰鬥吉日:正月寅卯子丑,二月亥子寅丑,三月戌亥子丑,四月未亥子,七月申酉午未,五月申酉戌亥,八月午未申酉,六月申未酉戌,九月辰巳午未,十月辰巳午,十一月寅卯辰巳。十二月丑時,從卯擊酉;三月子時,從乙擊辛;四月巳時,五月辰戌時,從卯擊酉;六月卯時,從卯擊酉;九月子時,從申擊酉;七月寅時,十月亥時,從酉擊卯;八月未時,從酉擊卯;十一月辰時,十二月子時,從卯擊酉。正月徴明,二月天魁,三月從魁,四月轉送,五月小吉,六月勝光,七月太乙,八月天罡,九月太衝,十月功曹,十一月太吉,十二月神后。
右十二月月將在。
若占事,以月將加占時,欲知行年本命所在,以天上本命加地上太歲、功曹下,即爲行年。婦人以天上太歲加地上本命傳送下,爲行年。凡欲出行及安營住止,欲知魁正加日辰太歲、太陰、將軍、月建及將軍行年本命,常以月將加時,視正下,即自知之。上爲日,下爲辰,上爲干,下爲支。凡軍始出軍,勿令魁罡臨日辰及加將軍行年本命上凶。日爲大將軍,辰爲小將,魁臨日,大將死,罡臨辰,小將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