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校挂钩的一种形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厂校挂钩的一种形式
吉林大学革命委员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革委会
1971年8月2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一九七○年初,吉林大学化学系有机催化专业,为了适应教育革命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关石油化工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也在研究解决石油综合利用问题。于是,我们两个单位挂钩,合办了一个小型化工厂。这个厂办在汽车厂里,由汽车厂动力分厂提供原料、设备和一定生产技术力量;学校为石油综合利用进行科学实验,并为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力量,组织师生定期到工厂参加生产劳动。通过半年来的实践证明,厂校合办工厂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的一种好形式。

厂校合办工厂,我们体会到它有以下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加强工人阶级对教育革命的领导。毛主席教导我们:“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学校和汽车厂动力分厂合办小型化工厂,分厂选派三名优秀工人参加这个基地的领导和生产,同学校的干部和师生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领导班子,统筹安排教学、科研和生产。工厂的领导同志说:“为了领导学校教育革命,我们不仅为你们派了出厂的工人宣传队,而且还派出了不出厂的工人宣传队。”广大工人群众也非常关心合办工厂,常常在下班以后与师生一起共同讨论教育革命问题。工厂领导根据教学需要,还为这个“三结合”教学基地配备了政治、热工仪表和制图等课的兼职教师。

二、有利于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厂校合办工厂后,工人师傅说:“学校在工厂办了‘校办工厂’,也是工厂在自己厂里办了‘厂办学校’,你们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我们以工为主,兼学别样,咱们共同走毛主席指引的光辉的‘五·七’道路。”工人师傅在和师生一起劳动的过程中,一面在政治上向师生进行再教育,一面教生产实践经验。在厂校合办工厂里进行教学,使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统一。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师生的思想革命化。在建立这个基地的过程中,工人师傅始终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建厂的方向。半年来,师生和工人师傅在这个基地上一起学习,一起劳动,工人师傅言教身带,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世界观的转变。

三、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建立“三结合”教学基地。厂校合办工厂,可以充分发挥厂校双方的积极性,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我们合办小型化工厂所用的材料是利用工厂的废旧物资,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实验室的,这为办厂节省了大量的设备和投资。供销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是汽车厂的石油裂解气,生产出的产品是供应汽车厂生产的需要。在研究试制方面,学校师生和工人师傅各自发挥特长,互相配合,共同研究,可以把科研成果较快地运用到生产中去。

在办厂过程中,充满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办厂初期,有些人不同意和汽车厂合办工厂,主张自己办一个“象样”的现代化工厂。广大师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坚决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主张和工厂工人一起,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在工人师傅带领下,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十三米高的蒸馏塔,并且一次试车成功,拿到粗苯。与此相反,有的人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搞了一个石油综合试验厂的方案,需要国家上百万元的投资,结果束之高阁。两个方案,一成一败,活生生的斗争现实,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粗苯生产出来以后,如何进一步综合利用,遇到了不少困难。这时,原来不同意合办工厂的一些人又吹起了冷风。有的说:“趁早交给汽车厂家属服务站算了,不要背着包袱越陷越深。”有的主张把粗苯卖掉,把人撤回学校,自己另起炉灶,在校内关门办一个“万事不求人,教学不出门”的大而全的工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组织师生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坚定了厂校合办工厂的信心,一定要坚持办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工人师傅和革命师生在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粗苯的综合利用问题,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起了高七米的精馏塔,并在第一次试车的时候拿到了合乎国家标准的精苯。

厂校合办工厂是办成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还是单纯搞劳动,也是有分歧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组织师生学习了毛主席教育革命指示和清华大学教育革命的经验,批判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单纯生产的观点,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坚持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有机催化专业的师生一面参加生产劳动,一面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与工人师傅、技术人员一起,结合生产实际编写了教材,并给工农兵学员讲授了石油裂解、芳烃抽提及利用等有关石油化学和化工方面的课程。结合教学和生产,工人师傅、技术人员和学校师生,又进行了苯的精制,芳烃的分离和氧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艺设计,把这个小工厂逐步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