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菴先生文集/卷七
書
[编辑]與柳建一萬植○乙巳
[编辑]昔者縲絏之厄。公冶所不免。今日雞竿之命。天日所照臨。一則寢可驚而夢可愕。一則手之舞而足之蹈矣。顧此癃病之物。跧伏竆茅。尺紙修敬。幷闕於前後。有時循省。安得不惄然而汗悚哉。反省有日。伏惟上闈壽體神相。省餘婉愉之節。莫無積苦之餘毒否。君子行患之道。無入而不自得。此是執事家相傳旨訣。而有辭於天下矣。忝在朋友之末者。每恃此而無恐耳。道和合下衰殘。重以喪威震剝。筋力日弛。神精日耗。甘爲世棄之君平。回顧閱歷。祗有感傷而已。曾孫稺年弱質。無異軟莖之方茁。而遊放無節。日作牛馬走。未知何以得折節入來也。今於尊門幸有竊附之緣。此爲渠化成之一大機會也。預庸欣祝。
答李士心憙珪
[编辑]日接遠邇書牘。非陳談俗說則必年憂時變。每欲掩耳而不可得矣。今承惠牋。意寄超然。不惟眷眷不遺之可感。而隱然有典刑之可喜。感僕何已。且審做履日益耽重。允契侍硏連篤慰仰。道伏枕叫苦。了無振刷之望柰何。來示縷縷。出於經歷諳練之餘。固知撝謙之過。而抑可見邇來用意之不苟也。甚尙甚尙。蓋自晩修夫子倡道垂敎之後。兩家傳受之的。以講學爲茶飯。以讀書爲家計。而山頹百年。風韻寖衰。長者不能以講學相勸。少者不欲以讀書相尙。沒溺於卑汙苟賤之中。馳逐於芬華桔槔之場。至今日之壞敗而莫可救矣。如僕非無些少意想於平日。而半生謬悠。不免同浴之裸裎。尙何言哉。乃賢者痛念旣往之蹉失。追想先故之音韻。慨然以求益爲心。奮然以問寡爲急。不審侏儒之一節。不問黔驢之無技。謬此詢蕘。旨意懇懇。噫僕亦裏許人耳。將何辭以仰報。以備他山之石也哉。雖然朱夫子之訓曰年少有精力者。當無書不讀。若年晩則須將已讀之書。涵泳反覆。自有浹洽不忘處。今賢者亦非妙少之年。又不無應接之擾。則當以平日所熟如論孟庸學等書。隨暇玩讀。以爲澆灌之資。則庶幾不背於朱門所訓否。
答鄭允瑞致燁○丙午
[编辑]自爲世棄之君平。每擬一鞭南爲。遍交當世之賢士友。而顧未之遑也。第有瞻悵而已。匪意賢器跋涉遠顧。袖致厚眷。自以耄賤得此於梁楚之間。僕僕感悚。亡以爲謝也。因審尊體萬穆。大庇均勝。不任慰禱切切。道和病與年深。志與齒衰。日頹牀席。只是未冷之屍耳。何足道哉。允契委訪之意。政所謂後生可畏者也。儀容之修整。志尙之敦篤。未易多得。卽此而家庭純深之敎。可以認得矣。若得嚴師畏友早晩磨礲。硬寨做去。則一簣之成九仞。豈無其日哉。但急於問寡。不擇所從。至以僕之年紀老大。意或可與從事。而旣又推借過當。擬以非倫。則非惟僕之不敢承當。亦恐執事不免外庭之譁笑也。雖然朋友相長。聖人不禁。誠使允契實心猛做。益進竿頭之步。而時以所得因使派及。則老弊亦當以他山之石。爲攻玉之資矣。未知盛意以爲如何。
答金士吉容禧○壬寅
[编辑]於何誤聞。先施長牋。遠投塵案。奚翅百朋之錫。况審棣體衛重。有同牀對討之樂。區區慰仰。道不學而衰。不病而呻。苦憐柰何。來書縷縷。足見賢者用工之密。以余空空烏足以當是寄哉。雖然旣有問矣。略誦所聞以對。不爲傍人所笑否。大抵爲學之法。莫如立志。立志之要。莫如讀書。今人多失次第。務高遠者捨四子而先六經。說仁義者先心近而後論孟。種種有躐等之患。此非一超頓悟揠苗助長者乎。紫陽夫子全書如地負海涵。未易窺測。訓門人處是緊切如提耳面命。熟讀詳味。皆當有益。賢者勉之哉。玉山講罷之席。特曰縣大夫當代名家。其先正溫國文正公以盛德大業。爲百世師。引是申勉。賢者亦濯纓先生之後也。道義風節必有所不泯者。以是加勉。尤有光焉。念之哉。
答朴晦可永憙,朴基應宗燦。○乙巳
[编辑]海山悠濶。眄睞未易。意表聯翰。寄意鄭重。感僕何已。且審新元。僉履啓居益增新休。道和虛殼苟寄。居然作望九之人。天之所以須假日月。果何意也。殊庸怪歎。尊先狀草實非耄荒所堪。而勤囑之下。不敢終負。玆於吟病之餘。血斲構出。而瑕纇百出。恐不足爲垂後之資。幸須更求鴻匠。爲不朽之圖切仰。
答曺見之世煥
[编辑]過從旣濶。書亦未易。第有唐棣之歎。意表獲拜情惠。感浣僕僕。且審凉候。服履珍勝。道癃喘苟寄。惟符到是俟。祗自感傷而已。先集鋟頒。何其敏速至是也。令人艶服。一帙俯惠。奉閱後當莊置書廚耳。
答朴順則鍵燦○乙巳
[编辑]稠席奉接。杳然若先天事。尙庸瞻耿。意表情訊遠投塵案。眷意益勤。區區感浣不趐次面而已。且審新正。棣履做况迓新益茂。嘗因過從。得聞賢者詞藝之夙茂。今承來書。孶孶向上之意。溢於紙面。深庸嘉尙。但亭記之囑。非老弊所堪。亦非初學急務。而仲氏勤囑不捨。玆綴數行語。以寓相勉之意。或可以備他山之石否。
答蔣德弼柄魯○戊申
[编辑]過從旣闊。書亦未易。第有瞻耿。意表得承遞來情牘。感慰之極。不啻羾濯。且審晩炎。做履連相。道長第牀席。了無住世之况。重以時象波盪。掩耳不得。歎且柰何。來示憂悶之意。溢於辭表。仰認素執之不變。際庸嘉尙。但處世之道。不須如此發露。思聖容默之訓。政爲保身之道。惟以含默自靖。不變所守。以俟昊天之復。未知如何。
答裴聖三東八
[编辑]嚮旣委訪。今又惠書。是雖有識者當之。猶有不安這心。况此空疎者。尤所不堪。見今唾罵滔滔。而獨能加之以禮。何所取而違俗若是哉。自切愧蹙。不知所以攸謝也。謹審學履淸重。道和自少不學。虛負儒名。想必欺人多矣。况此霜葉悴落之勢。迫在早暮。何以堪文字上乎。賢者誤認空虛。而來責先大人之狀文。顧諸平日誼分。不敢以老敗卻之。故謹構俯呈。倘無遺漏處耶。示中心理之說。朱退諸先生俱以心合理氣言之。吾儕後生當以是死守也。而奚可以右儒之說。致疑於其間哉。一毫蹉處。便是千里。幸加磨琢。以副朋友之望焉。
答權箕敍重禹○丙午
[编辑]楡景易昃。而一晤尙稽。每有瞻耿。意表賢器袖書委顧。眷意勤至。感僕無以爲謝。且審肅霜。靖履珍勝。道和日事呻吟。久爲杜德機寧有住世之况耶。重以蜩螗聒耳。寧欲溘然而不得柰何。俯囑先墓顯詩。強疾構出。而恐不爲不朽之資。是庸愧悚。允哥歸事陵遽。不得從容對討爲可恨。然見其儀容。頗有異日之期。以副朋友之望如何。竊念外攘之本。莫如內修。幸以此意遍告年少諸友。以爲硬寨做去之地千萬。
答皇甫聚五奎
[编辑]前書未報。而今書繼至。種種眷念。適足以增我逋慢之誅。愧歎何已。且審省餘做味日勝。阻餘消息孰與京焉。道老而不死。春間又遭不忍之慘。寧欲溘然而無覺也。重以遠外賓朋不料老洫之空空無實。每以難強之事。敦迫不捨。使已耗之神精不得自在。自欺欺人之罪。益無所逃也。歎且柰何。來示縷縷。卽可見用意惕慮處。循是以往。寧有自畫之患哉。日用應務之妨奪。勢所不免。而嘗聞程夫子之言曰天下事。不敎人做。更責誰做。蓋日用事務。莫非用工之地也。聖人之敎人爲學。何嘗擺去事務。兀然獨坐。以是爲居敬。以是爲竆理乎。當事則應事。事已則讀書。隨時勉勵。隨處提醒。常自激昂。莫令墜隳。則自當有日至之期。而知得徹行得到。禪偈所謂不行芳草路。誰到落花村者。非警切之語耶。博則易流於雜。而博而能精則自無駁雜之慮矣。約則易至於陋。而約而知要則自無孤陋之失矣。子思所謂博學之。孟子所謂反說約。顔子所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者。夫豈有二者之患哉。抑有一言。賢者平日曾熟讀大學或問否。蓋此一書義理浩博。旨趣精切。博也約也備在其中。此初學之士不可不讀。而亦不可一日便休也。取此書及大學讀法。循環熟複。口誦心惟。則其於竿頭進步之地。必當大有助矣。另念如何。恃相與之厚。聊誦不逮之言如此。旋庸愧恐耳。
答李降初嘉稙
[编辑]雪嶺連天。泥海如洪。相阻勢也。相思情也。常庸耿耿。來示滫瀡不給之憂。濟接沒策之歎。此是前輩君子之所不免。但當隨事竭力。要以自盡其道而已。不以燥鬱之念著在胷中。以傷我和平本然之體。時取書史已熟者。早晩吟誦。則不知不覺。降得了許多心火。嘗如此試之否。道於昔年奉侍之日。每有不得致養之患。而事過後卽以讀書爲事。消除雜念。未必不爲事親之一道也。此是自驗之方。故爲哀史誦之。未知如何。
答李降初
[编辑]暇日相從。非不慰喜。而但所施有不敢承當者。第切愧悚。忽此惠緘。意寄愈遠。尤庸感僕。且審栗沍。晨昏事萬懽。做味日篤。區區慰仰。道畏寒蝟縮。日事呻𠿝。有何住世之况耶。來示自悼之語。固知出於撝謙。而大抵此事不可以急迫求之。惟在鎭日辛苦。隨時提醒。則久久積去。自有日至之時矣。未知以此用意否。中庸義理淵深矣。恐不得卒乍可見。讀來讀去。安知無一朝會通處耶。十六章始言誠字。來說儘有理。然以無形影怳惚底事攙入中間。故特言一誠字以示其可據之意耶。二十七章大小首尾云云。槐潭集所載。卽湖門决案之訓也。更有何疑。鄙見亦如是。而相對時辭不別白。以致茫然之歎可愧耳。而字以字之義。亦照應如是。蓋而字承上接下之辭。則所謂存心者。不可以不致知之意也。以字自上徹下之辭。則所謂非存心而無以致知之意也。幸更細思之。
答崔應八大呂○己亥
[编辑]前承惠訊。適値病昏。未及披省而置之塵案矣。旋又便梯間闊。修謝尙稽。種種愧悵。卽日葽夏。奉省攝履漸就蔗境否。道閱朔震盪之餘。神精日耗。故紙遮眼。亦且束閣。憐歎柰何。來目流看一過。益知向來用工之不苟。殊庸慰喜。苟能循是做去。勉勉不已。則異日竿頭之步。其可量耶。逐條下姑以臆見報去。如有不合。隨所往復。務歸至當之地千萬。
答中庸問目
[编辑]中庸序註胡雲峯曰大學不出性字。〈止〉中庸不出心字〈止〉。
大學以明德言。故言心而不言性。中庸以率性言。故言性而不言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是心之已發歟。何不先道心而先人心乎。
旣分人道則卽是已發。何足疑乎。緣於形氣者易發。故人先於道。
戒懼是未發。微顯是已發。則未發之前如何著戒懼。纔知戒懼則恐非是已發歟。
戒懼是略綽提醒之意。故朱子曰不須說得太重。
道之大原出于天。蓋恐天從何而出。
天卽理也。今曰從何而出則似甚硬說。
愚不肖可能可知。恐是天命同得之故歟。
愚不肖可知可能。以道之至費而言。不必更究天命之同得耳。
洋洋如在。祖宗子孫。二氣所相合。則不但爲承祀之爲然。平居常常惕念。視於無形聽於無聲。便亦是洋洋如在否。
如此推說亦好。
序之首言繼天。恐似起掇篇首天命之意。
聖人之繼天。猶子之繼父志。大學序亦言之。此豈起綴天命之意乎。
與安復初植源
[编辑]一別悠悠。音塵頓絶。衰暮之懷。不覺黯然。卽因姜友左顧。獲接情墨。披來慰豁。不啻羾濯。且審淸和。經履珍嗇。道頹臥牀席。甘作坯戶之虫。無况可道。來示縷縷。足見志業之不苟。深庸嘉尙。但山外蜩螗種種敗人意思。不勝惶恐。然聖人猶以危行言遜。爲處世之道。况吾輩後生乎。惟以截鐵爲心。得免同浴之患。似爲良策。姜友所屬。實非老弊可堪。而遠顧之意。有不可孤。玆以強疾構草以塞。未知如何。
答金榮叔天浩
[编辑]弔恤之禮未遑。而過從之闊亦久。居常惄愴。意表賢器袖書委顧。眷意勤摯。感僕之餘。繼之以悲悵也。因審露凉。服履保重。但向來紅緦之慘。明發不寐之懷。安得不乃爾耶。道久作牀笫物。符到是俟。寧有好况耶。先丈羨道之需。實非耄昏可堪。而平日相隨之情。不忍孤負。玆以構拙送呈。未知具眼者以爲如何也。
與崔可遠毅汶○庚寅
[编辑]三餘垂盡矣。明燈料理之業。所得何如。朱夫子曰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丈夫有志者。豈當悠悠泛泛以老其身乎。此是今日賢輩之所當警處。千萬勉力。以副區區之望如何。道年至日索。百病侵凌。日用秪是打乖而已。聞設講會於孤雲寺。或可枉顧。以爲數日盤礴之地否。
答南達夫孝順
[编辑]冬間數日之欵。尙在心曲。意表情訊。感慰良深。先狀文字固知其不堪用。而推借過重。祗增愧悚而已。窩記旣承勤囑。不敢終違。亦嘗艱構以出。而血指之斲。安能成輪奐之美耶。幸於一覽後。卽命覆瓿是所望也。
與李恕卿忠鎬○辛丑
[编辑]尙德廟罔極之變。慟哭相弔之外。更有何言。今日之會。不容但已。而或於其間。罪人斯得否。痛雪神人之憤。亟復靜謐之位。不可以少緩。未知僉議何以處之也。處變儀節。想已講定矣。亦非懵陋所敢與聞。而竊以先生所答雪月翁書觀之。聖殿事體雖與賢廟有間。而均是國學也。處變之節。恐無異同。旣以啓稟發落前。神板徑造爲未安。則今亦何可以未稟徑造耶。然則儒林上請萬萬時急。幸自今會擇定儒員。以罔夜叫閽之計如何。慟迫之極。略此貢臆。或可恕諒否。
與鄭壻淵昌
[编辑]向示母喪再朞前遭父喪。再朞祭行不行之疑。其時適値忙撓。未及致審。而妄以退行之意云云矣。更攷禮書先輩所論。以爲母喪祥練已畢。則再朞之祭。只是初忌也。忌祭無退行之理云。如是則退行之理所當廢。老昏不審如此。追思汗怍。玆以更告。望須博詢于禮家。俾無失誤之歎如何。
答崔呂卿東翼
[编辑]三月十日所惠長牋。承坼於本月十九日。甚矣山川之悠遠而便信之未易也。來示縷縷。足以見邇來省檢之愈密。况與好朋友討得靜界。時月切磋。其進又可量耶。前於奉接淸眄之日。固知其立志之不苟。而一直做去。循循不已。則積之之久。自當有豁然境界。何柰有收拾不上。憮然自失之歎也。嘗見退陶先生答李叔獻書曰虛心觀理。勿先執定於己見。積漸純熟。未可責效於時月。弗得不措。直以爲終身事業。大抵用工之道。不可以遲疑等待也。亦不可以急迫拘束也。若以陳烈先生百日之爲準。則無或有隳落一偏之患乎。至以問寡之意。不免借視於瞽。則雖使老弊盡誦所聞。何足有補於硏究之下哉。雖然區區願學之意。不以老耄而自止。故尋常屬望於遠邇朋友如賢史輩。政自不淺。幸勿爲虛禮推借。惟以實心相與。時以所得因使寄惠。以爲彼此相益之道。則吾輩今日之樂。復有加於是者耶。立翁先生七情理發之說。後生末學莫窺其所以也。竊意一邊主氣之說。專以混淪爲主。故吾黨一番前輩。又以分開爲主。有若四七之發。各有苗脈而判然不同者然。此湖上先生所以答李希道書。詳言混淪分開所主之異。而十分稱停。兩下說破。至以分開專主。爲一時救弊之論。則立翁所論亦安知不出於一時救弊之意耶。不敢妄言。而賢者所見極是。幸更深究反覆。以歸至當之地切仰。
答南子深朝洼○庚子
[编辑]頃枉今書。眷意愈勤。種種感僕。亡以爲謝。晩栖記語。依示構出。而第恨筆力甚萎。恐或爲顔楣之玷累。是則可懼也。向呈輓幅。更看一過。果有未盡之意。玆復以短律追補。幸詳覽而置之如何。書塾前有所次。故夾紙錄呈。而卄川亭韻。忙未構成。當俟後便圖之。諒之否。龜陰集附錄。向已點標。以爲收入之地。而未知本家又何以處之也。
答金敬佑誠浩
[编辑]昨春惠訊。未及修謝。而今又續惠勤至。雖荷不較之盛。而益增逋慢之愧耳。遠惟省餘短檠之趣。漸進竿步。仰慰切切。道癃朽餘喘。日事呻囈。了無觀居之况。歎且柰何。茶上遺稿此亡友之蹟。非不欲竭力看過。而老昏精力。安能一一中窾耶。惟在貴邊僉賢極意梳洗。以就完潔之地是仰。朴谷營建事。嘗收議於宗中。而姑無决算。今又時擾如此。當徐圖之。俯諒幸甚。疑目臆見報去。未必中理。旋庸愧恐。
別紙
[编辑]天地氣質之性云云。
蓋性之得名。以其天理之隳在氣質中也。單擧天理則曰天地之性。兼擧氣質則曰氣質之性。初豈有主氣主理之別乎。
孟子曰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然而以好勇好貨好色云。
孟子好勇好貨好色之對。所謂婉言而導之者也。然其終以文王之勇。公劉之好貨。太王之好色敷陳。則堯舜之道。亦豈外是乎。
答金應杓斗鉉
[编辑]來示縷縷。雖知出於撝謙。而亦可見用意之不苟矣。存心之要。莫若靜坐云云。固已得其所向。然所謂靜者。亦非閉門兀坐。廢卻事務之謂也。必須隨時省察。隨事提撕。事至物來。處之得當。是乃動中之靜也。不然則便隳於釋家之枯寂。而非吾家法門。未知看得及此否。俟早晩相對面悉耳。
答金應杓癸卯
[编辑]國哀均慟。每歲相問。非眷意之厚。何以至此。况復擧世蜩螗之中。賢史乃能儻然記舊。特施不遺之誼。專价惠狀。悼恤備至。區區感僕。安得自處以尋常耶。且審急景。堂幃壽事益膺康祉。省棣征邁之樂。日有可觀。允哥迎相。又足以慰悅慈顔。切切慰仰。道家門不幸。老婦逝去。白首孤寄。亦足悲酸。而見今時擾如此。未必非先歸者爲幸。但兒孫輩繭梅之狀。種種關惱耳。秋間洛行海役。費了時月。每恐賢者志業易至墜隳。而旋又念事育情地。與他自異。安得株守苦寂。不顧甘旨之闕耶。孟子曰仕非爲貧而有時爲貧。此亦一道也。然此等事或多流循而不返。幸望隨處謹愼。隨事提醒。勿令此心與之俱從。則何處非用工之地。平日常謂賢史拔出窠臼。志尙不苟。雖其所從之非其人。而愛好之心藏之久矣。玆以不逮之言。爲賢史誦之。或可諒之否。
答金應杓丙午
[编辑]方悄坐懸企之際。賢季二難聯翩委顧。兼致手翰。滿幅滚滚。儘是故人消息。披來懽感。何翅蓬藋之跫音耶。且審惻候堂幃晨昏益膺康福。承懽棣史耽勝。且有陞六之榮。旣非自我先容而有隕自天。則不必以圖免爲高。亦不必徇俗浮沈。所示出處之節。恐得其宜。一言抗陳。亦非智力可及。則謝歸之外。更有何道耶。深庸嘉尙。道閱朔馽伏。無他意念。惟以紙牕明暗。坐點日景之如何而已。兒輩亦皆屛處送日。而但無所猷爲可悶。雲巖狀草偸隙構出。以待賢契之行矣。今玆送呈。幸須從容攷覽。如有所礙。一一點標往復如何。警齋集小跋恐不宜疊牀。而旣有勤囑。當留念而未及構思。當俟後圖之。可俯諒否。晩春間天氣暄姸。或可步屧一顧否。此世逢合未易。幸望乘間另圖。以副掃榻之望千萬。
答趙應三性台○戊申
[编辑]往年一握。杳然如夢。而東西落落。嗣音無路。種種瞻耿之餘。繼之以慮鬱無已。遞便一書。飛入塵案。驚喜之極。如得隔世消息。因審邇來昚節向蔗。做味日勝。來示反經自治云云。此是老友所望於賢輩也。深庸歎尙。幸望益自砥礪。益自兢惕。必以不忘溝壑。爲究竟之地如何。大山書抄節。平日非無此意。而每以僭越爲懼。不敢下手。今亦安得以易言耶。俟早晩相對。說盡此意。可諒之否。
答權衡老重琦
[编辑]講服高名夙矣。而未得眄睞之緣。常庸愧汗。匪意季難兄跋涉遠顧。兼致惠牘。意寄攸遠。自顧耄賤何以得此。感荷僕僕。因審新正。棣體啓居茂納川祉。道衰癃苟寄。輥到九耋嶺上。天所以須假之意。果何在也。祇自愧歎。俯囑先墓文字。實非淺弊所堪。而勤眷之下。不敢遽孤。血斲仰副。而筆力萎甚。恐爲先德之累。幸於一覽後。惟意進退之切仰切仰。季氏淸雅謹飭。見甚嘉愛。且其見識已得門路。何必遠求野𮬾耶。但未得從容相討。悵缺無可言。
答李重可澈厚○丙午
[编辑]嚮蒙委顧。今承惠書。種種感僕。且審寒候。晨昏事萬懽。省餘硏履日有超然處。尤庸慰仰。道近又添寒感。廢櫛潛處。無况可道耳。先碣中未穩處。依示改正。又未知具眼者以爲如何也。亭記與弁文。強疾構出。以俟曺兄之行矣。今才付呈。而筆萎言輕。不足爲垂後之資。旋庸愧悚。
答崔會源海潤
[编辑]奉別後中路惠墨。足以慰別後餘悵。而獻發居然。瞻耿益切。未惟履端奉晨。迓膺遐福。做味與歲俱新。道病蟄之狀。迎新少蘇。而獨坐虛齋。遣日如年。是可悶也。曾傳鎭日溫讀否。吾人爲學。莫先於立志。志苟立矣。何患乎勤苦難成。而日至之無其期哉。况念賢史年齡富矣。一事了矣。亦無妨奪之患。幸望趁此時節。硬寨做去。以副朋友之望如何。先齋偉頌。幸得鉅手。有光門楣。實爲交遊之幸。至如韻語。素所不嫺。而旣承勤囑。當俟早晩涸思圖之。而安能有補於闡揮之地耶。吉祭疑節。旣無禮書明證。則自顧懵於禮者。雖不敢臆斷。而紙榜與奉主無異。祝式當依禮行之。而年月日下孝子孝字。似不得書。幸更博詢而處之如何。
答崔會源
[编辑]前冬樸馬之行。實感不遺之厚。而奉別以還。耿悵依然。適承惠疏。縷縷滿紙。尤爲之慰浣無已。狀草艱得構出。而筆萎詞蕪。不足以闡發潛德。是爲可愧。契案條目亦依敎改補。幷爲附呈。或無未盡之歎否。亡子與婦題祝。自在禮書。或未檢看否。亡子則曰亡子秀才神位。子婦則曰亡子婦某封某氏神位。而祝曰日月不居。亡日復至。悲念相續。心焉如毁。玆以淸酌庶羞。陳此祥事云云。可依此言及否。
答曺敬受秉奎○乙巳
[编辑]向時訃啓之伻。旣中途病歸。則宜乎信息之無聊得聞也。然相與之地。承實太晩。且惠疏先及。悲悚之極。無以爲喩。秋凉更惟侍奠興處。勉自支得。是庸遠慰區區。道衰癃之狀。又爲百病所侵。長第呻吟。寧有住世之况。俯詢疑節。顧此昧於禮者。何可緜蕝於其間哉。但私相往復。恐非惠許之事。故姑以平日所聞。畧爲報去。幸望博詢禮家。俾無過誤之歎千萬。
答問目
[编辑]出後人之妻。爲本生舅姑服朞。退溪曰夫爲人後者妻。爲本生舅姑服朞從厚也。愼獨齋曰自宋朝婦從其夫服斬衰視之。則降三年當服朞矣。而南溪曰服大功。沙溪曰大功爲是。若居處飮食則不必以大功爲斷。除服之後。玉色衣裾恐未安。當素服以終其喪朞如何。
本生舅姑服。當從退溪說爲定。而其夫心喪中。玉色衣裾。恐無不可。純素則似未安。
父在喪中而死。宗子代喪。而父之孝服置於父之在位。其子少退其父虛位之後而立哭否。抑著父之孝服而哭乎。祝辭則攝祀孫某云云否。父祖之殯。同堂異室乎。
祖喪中父死。其子當接服其父未盡之服。而不可謂承重。孝服則當置父殯靈座之側。入哭則當立於父之虛位。而孝服不可著也。靈座當各設。不可同室。祝辭則曰孤哀孫某云云可也。
父未闋親喪而死。則其子當承重接服三年之制。已著於禮矣。若承重孫又未闋祖與父喪而死。又其子承重。則其祖其父之祥。服其服而行之。其曾祖之服若何。蓋承重之義。見於河承天司馬操之說。而以素服臨祭。依心喪以終其三年如何。
祖喪中父死。其子接服又死。則其孫亦接服其祖之服。而又接服其曾祖之服。未之前聞。以素服臨祭而心喪例終制。恐當如是。然未敢質言耳。
仲兄死。仲嫂當主其祭。而禮無婦女主祭之義。弟當攝主。而祝云攝祀弟某。若有仲兄襁褓遺兒。則某子名主祭之義宜乎。
仲兄死。仲嫂在。禮無婦女主祭之文。如有遺兒。雖襁褓。當以兒名書祝。而抱衰行祭。如無遺孤則當曰介弟某攝祀云云可也。
兄弟分居。而至小大祥。弟在方痛之中不來。則可獨祭而變制乎。弟則後當珓卜吉日。設果品制祝辭。當奠墓所而變制歟。
兄弟分居。當祥日。其弟犯沴痛不來。則其兄安得不獨祭而變制乎。親祥不可退。而喪服不可不變也。其弟則當俟病已。因朔朢奠哭而變制於靈座前。設果品制祝辭。大不可也。
答蔣晦淑根八○丙午
[编辑]一別悠悠。瞻耿政深。忽承惠訊。情意可掬。且審葽候。晨昏事益膺康祉。做况日茂。道衰頹之狀。爭似一年。而有病侵陵。難以抵當。只得順俟而已。貴族修譜事。令人艶服。苟非誠力之俱到。則何以辦得如是耶。但弁文之囑。謬及於無似。不勝愧悚。然揆以龍門之誼。有不得辭者。玆以構拙付呈。而其不堪用必矣。得無狼狽之歎否。
答尹景章炳夔
[编辑]巖路迢迢。雁足之寄。亦坐無階。第有瞻耿。意表哀從氏曳衰臨門。兼致手滋。情眷藹然。披來感暢。不覺頭風頓袪也。且審履端。省餘做况與歲俱新。慰仰切切。道吟病蟄伏。便同坯戶之虫。無况可道。來示自悼之辭。出於闇鍊之餘。可認持志不懈。極庸艶尙。循是以往。勉勉不住。則必有日至之期矣。何必待合席商量耶。從阮喪事。令人氣短。以若天畀之資斧。何遽至此。痛怛無已。竁誌實非老弊所堪。而拊念相與之情。有不忍孤負者。玆強疾構呈。未知其堪用與否耳。
答李致度祥贊○甲辰
[编辑]前冬惠書。尙此稽謝。居常愧恨。乃蒙盛度不較。因遞情牘。又此勤摯。感與愧傡。不知所以爲謝也。且審寒候。慈幃壽事迓膺萬祉。省做履用日茂。第以伉儷之慘。出於意慮之外。雖屬過去。而奉下情境異於人人。其何以勉循節抑。以仰慰慈念也。旋用切切。所業日退之憂。竊想不無妨奪。而朱夫子不云乎。忍到熟時。自無戚戚之態。幸望以時加勉。以副朋友之望。如何如何。禮疑數條。自顧素昧於禮。何敢率爾供臆。自取專許之譏哉。但以平日所聞。私相往復。亦恐無妨。故玆以錄呈一二。幸更博詢而處之千萬。
飯含珠貝。士庶所僭用。無則用錢。家禮明言之。或說恐未然。國恤中私服。先輩皆以國服爲重。故有私服不服之語。而在家則服私服布帶。出外則服國服素帶。亦有先輩定論。依此行之。未知如何。心制喪人則雖服國服。而緇網非表心之制乎。此近通行如此。故仰告。必爲廣詢而處之如何。
答金汝一萬鎭
[编辑]積歲阻晤。常庸瞻耿。本月初。獲接去十月二十日書。便遞之難。旣如是矣。夏間惠寄。又不免石頭之函。感僕之餘。繼之以惄悵不已也。獻發踰朔。未審省餘做味日勝。魯論想已溫讀。讀盡而自覺有浹洽可悅處否。龜山云論語二十篇。無非要切。此是一生事。勿以急迫求之。優游玩究。以得其要切之意味如何。
答李聖律甲鍾○己酉
[编辑]一別如雲。第有魂夢之勞。適承遞來情牘。忙手披玩。不覺川塗之悠遠也。且審蜩夏。奉晨事萬懽。省暇做况淸頔。保有超然趣。大界波盪。駐足者無幾。而賢者乃牢定腳跟。屹然爲一方保障。平日交遊之幸。庸有極耶。幸望以言遜容默之道。益自勉勉。而陰與同志者。互相論討。以爲資益之地如何。道頹臥牀笫。已跨歲矣。閉戶跧伏。無况可道耳。俯詢禮疑數條。自顧素昧於禮。何敢臆對。以此近通行者報去。恐無汰哉之嫌。然亦須廣採於禮家而裁處之切仰。
答問目
[编辑]祖喪中代服祥祭祝辭。
旣不可以孝孫自稱。又不可只稱孫某。故此近通用皆以孤孫某云云。如是則或可不嫌於承重之意否。代服者答人慰疏。安得以服人喪人自稱乎。亦當曰孤孫哀孫。恐無未安。
大祥前十日朝夕哭。
自朱子後爲通行之禮。蓋情理甚協故也。旣有哭則展拜並行似當。
喪服袵。
家家所用不同。或二片一片。而鄙家所用則用一片而已。
承重者之妻。姑在從服云云。
蘭谷始以傳重從服。分爲兩項事。而定齋說從之。故川水金溪等處皆從服。大山說以不從服爲定。而所庵公更申其義。故湖上及鄙門諸處皆不從服。兩說皆先輩所定也。尊家旣有世守之制則恐當從之。
玄孫承重〈止〉四世服重云云。
四世服重。沙溪說如此。而定翁以徒從爲斷。故上下兩世則服重。中間兩世則以本服爲定。然所庵翁往復大坪書。以禮意班駁。極言其不可。末乃曰寧從沙溪說爲是。兩處皆師門。何敢去取於其間耶。惟在當人之擇而行之耳。
出後子降服云云。
以子承兄弟之後則是從子也。服以從子。卽是降也。何可以再降乎。
答金八應洛三○壬寅
[编辑]阻晤且久。瞻耿每切。卽承遞來惠牘。感慰多矣。且審姨風。省做履日勝。短檠之業。益進竿步。尤庸慰仰。來示縷縷。足見邇來用意之勤。實爲嘉尙。且承留意魯語。亦可謂知所向矣。至如字句之疑晦難通。久久讀去。自當有貫通處。朱夫子所謂有大疑則大進。顧不在此等處。幸勿以欲速爲心。須用積久之工。以待擧一反三之地。如何如何。感相與之厚。聊誦不逮之言。或可諒之否。
答鄭國卿鎭韶○丁未
[编辑]意表惠牘。滿紙滚滚。雖其推借之不敢當。而阻餘慰感則多矣。且審晨昏事增護。翫索之味日有超勝。來示自悼之語。實出於經歷諳練之餘。深庸嘉尙。治身不能檢束。立志不能持久。初學例有是患。然朱夫子不云乎。旣知其如此爲病則不如此是藥。又曰欲去之心。便是能去之藥。幸望以此自勉。循循不已。則積之之久。豈無日至之期耶。且以心近節要爲日用澆灌之資。門路已正矣。趨向已審矣。寧有海上單方外此而別有哉。但示意不免有急迫速化之意。如是則非徒無益。而反有一簣𮓩功之歎。可不懼哉。鄙意則聖賢之訓。孰非切要。而三書並看。恐有聰明不及處矣。幸須先取一書。循環熟複。使一字一句了然在我之胷中然後。次第看讀。如是做去。則前日疑晦之處。自當豁然。而邂逅之間。不覺其乳入之深矣。未知盛意以爲如何。前時所託。非敢忘之。而妄作箴銘。非己分所安。故因循未果矣。今玆強病下手。以備他山之石。然不躳而徒言則癡矣。無文而妄作則僭矣。幸秘之勿廣千萬。雲窩遺稿屢次奉閱。至有點校。未知其中窾與未耳。狀草亦艱得構呈。不足爲闡揮之資。愧恐愧恐。
答琴允中錫命○丙午
[编辑]來示縷縷。足以見省檢之不懈。深庸嘉尙。但所云彼多此寡。彼強此弱。初學安得免此。雖以子夏之賢。尙有交戰之歎。况吾輩末學乎。惟在硬寨做去。竆此理於學問思辨之際。操此心於觀聽言動之間。隨時提醒。隨處提撕。以至於久久純熟之境。則多寡強弱。不足爲患矣。然向來心理之說。種種爲祟。而不免呈露於辭氣之間。則未知錯了原頭。認氣爲理之病。更指何處而斥之也。來目諸說皆非前日所聞。故今不敢逐一仰報。略以淺見。草草報去。旋庸悚悚耳。
答問目
[编辑]心之未發。渾然一性。
血肉是心之寄寓處也。雖本心良心。捨是寄寓。而寓於何處也。心是合理氣之物也。不合理氣則不名爲心。若以本心良心謂之合理氣中專指理言則可也。而謂之渾然純理則恐未可。蓋渾然純理。卽是心中所具之性也。惡可以指性爲心乎。心爲渾然。性爲粲然。心爲理一。性爲分殊。及心猶身字。性猶手足等說。大抵皆心卽理之說。爲之根祟也。是以來說往往有援蘇附程之意。今不欲強辨也。
退陶曰七情皆發於仁義禮智。
統以未發爲性已發爲情。則不分四七。皆發於性。而旣已曰四七則理氣之分。已判然矣。故於四曰端。於七曰情。今以四端謂四情則可。而以七情謂七端可乎。觀此則端情之所發。亦可以知矣。且夫七情與道心皆是已發之名。而今曰七情粹然。爲道心之發。則未知七情與道心。初無分別乎。
圖說動靜。專指理。圖圈動靜。專指氣。
蓋動靜者氣。而使之動靜者理。故謂之氣之動靜亦可也。謂之理之動靜亦可也。動靜在陰陽未生之前。故曰理之動靜。動靜爲所乘之機。故曰氣之動靜。嘗見先輩所論。亦互有不同耳。
近世主氣之說懔然云云。
蓋心之得名。以合理氣之故。則專主氣說。固不免陷於一偏。而若又專主理說。則朱夫子性卽理之說。在所廢乎。退陶心卽理之辨。將置於何地也。鄙意則幷姑置之。益以朱退之訓。沈潛服膺。切勿鑿深而求異。亦勿厭舊而求新。以俟積累貫通之日。未知如何。
答朴乃觀海默問目己酉
[编辑]喪中死者。其子年未及代服而在襁褓。則前後喪虞祥之祭。親屬者當攝行。而祝辭稱號以攝行者之名歟。
雖在襁褓。當以兒名祭。祝辭曰孤子某幼未將事。屬叔父某從叔父某。敢昭告云云。
死者在於正朝。則參禮先而祥祭後歟。
參禮當先。
喪中死者其喪服毁在何時。沙溪曰前喪葬後毁之。明齋曰待前喪三年而後毁之。二說不同。鄙家頃年有此所遭。依明齋說行之。未知得當否。
明齋說是。
出繼子之子又爲人後。則於本生祖父母喪。服大功與小功與。
服大功只降一等。
出繼子於本生父母小祥後。爲緇笠緇帶。而自大祥至禫則其服如何。
緇笠緇帶至禫月可也。
人家有姑婦喪。而同日葬於一麓。發引之時。用先輕後重之義歟。
先輕後重。
朱子曰性爲太極。心猶陰陽。邵子曰心爲太極。二說旣不同。而朱子取邵子之言於啓蒙何也。蓋理氣分而言之。則性爲理心爲氣。故朱子單指其理。而且心包性。故邵子則合而言之歟。
所論是。
答成舜直耆德○庚戌
[编辑]久矣阻晤。第有瞻耿。意表情翰遠投塵案。感慰之極。如得隔世消息。且審履端經履迓膺新休。區區實副願言。道一味病馽。了無迎新之况。兒孫輩日事擾汩。不得討靜。亦足悶念耳。尊先隧道之役。承已竣事。何其勤敏之如是也。僉尊追慕之篤。令人艶仰。早晩一顧之示。預庸欣企。而時衆如此。安得準必耶。
答許聖初宖○丙午
[编辑]嚮荷委顧。今承惠牘。種種情眷。令人感僕。來示縷縷。固知出於撝謙。而亦足以見邇來省檢之端。循是以往。何患無日至之期耶。朱夫子之訓曰一日十二辰。無非用工時節。幸望益自砥礪。隨時猛省。勉勉循循。日有所事。則黃卷聖賢。莫非今日之師友。亦何必魚游千里。遠求野𮬾耶。老去期望惟在於遠邇年少朋友。千萬勉之切仰。所詢數條。略貢愚見。未必中理也。更爲反復如何。
答問目
[编辑]體用先後。
中和以發處言。故先體而後用。費隱以流行處言。故先用而後體。所就而言者不同耳。
大學誠意工夫。
自謙對毋自欺而言則屬之功效。而先輩或以自謙爲工夫者。恐不可專以功效言。未知如何。意者心之所發。則此獨字似指發處言耳。
齊家章結辭。
與他章異者。齊家爲新民之始。故反結如此。其意益切矣。
天之明命。
專以理言。維新之命峻命之命。兼以氣言。故所指有不同耳。
楚書舅犯兩節。
只取其貴義賤貨之意。則聖賢之不以人廢其言。此亦可見。何足疑乎。雖曰門人之記。而曾子豈不知乎。尤不當起疑也。
答許聖昭宣○丙午
[编辑]前春委顧。已極感荷。而今又辱先惠訊。眷意愈勤。自顧耄賤何以得此。感僕無可言。來示懇懇。足以見志尙之不苟。深庸嘉尙。世無大人先生開門講授者。賢史之獨學爲憂。安得不爾。雖然人之爲學。只在於立志如何。苟能立志堅確。撓奪不得。則黃卷中間自有嚴師畏友。不待求之於千里之遠矣。未知賢史能如是自檢否。
答問目
[编辑]今不盡釋也。指何章何句而言耶。
恐不必指言某章某句。翫味章句。自見有未盡釋處。更思之如何。
此謂知本。本指明德而言。則不言新民之末者何也。
本旣指明德爲本。則新民爲末。不言可知矣。
誠意之先言惡惡而後言好好。是何意耶。
惡惡爲先。豈不以氣質所拘。去惡爲難故耶。
答南運中炳斗
[编辑]嚮時稠席暫奉。不足以潟未覯之懷。迨庸惄悵。匪意獲承情牘。滚滚數百言。出於肝膈。讀之未半。令人心開目明。殆欲喜而不寐也。且審省暇做味日有可觀。三餘所得。可認其不至孟浪。慰仰。道筋骸牽引。頭目顫連。數日叫苦。萬無支吾之勢。自念望九之人。何足深歎。示喩縷縷。經歷諳練之餘。自悟如此。此是好消息。平日每見賢史姿性非不沈重。而或欠英銳之氣。志尙非不篤至。而或少激仰之意。故所以種種奉規。今乃拔出窠臼。奮然回悟。以身心爲切要。以讀書爲資輔。至以不逮一言。作爲頂門之針。則郢書之誤。豈非燕說之助耶。甚尙甚尙。自今以往。益自奮勵。留心於淡泊家計。絶意於芬華外物。俛焉孶孶。加之以人一己百之工。則積之之久。安知無豁然之時耶。時俗粧艶之物。固君子之所羞。亦於初學立心之地。必多喪志。千萬戒之愼之。當以子路縕袍不恥之意。時自檢省。俾無同浴之歎如何。小孫應接之暇。方讀太極圖說一篇。雖非初學急務。而亦不可不知名義。故朱夫子首揭此圖於近思錄。其意可知也。春和後如或乘暇一顧。與少輩講質所聞甚好。
答南運中
[编辑]俯詢疑節。非矇陋所敢緜蕝。而私相往復。亦恐無妨。故玆以臆對。或可諒之否。所後者妻之不得獻酌。情理雖缺然。而旣以從子攝祭則嫂叔迭行。極涉未安。嘗見寒岡先生亦爲攝主。而以賤婦亞獻。稟於溪門。溪門許之。則此是先賢已定之論也。今當以攝祭者之妻爲亞獻。而終獻則雖疏遠之族。恐無不可。幸以此意博詢而處之如何。祔祭待後。理或然矣。但出者還歸。亦未可必。則恐或更作一節拍。亦爲爛議。俾無乖當之地切仰。
答崔井瑞東旭○丙午
[编辑]往時中途之書。本月遞來之牘。情眷藹然。非但不遺可感。深嘉志尙有在。可謂喜而不寐也。道百病交侵。動不得門外一步。直是病廢。歎且柰何。前書中短律意趣甚好。儘有前頭之望。幸須硬寨做去。更進竿步。以副老夫之望也。
答問目
[编辑]舜如遇瞽瞍之執。則當竊負而逃。禹旣遇鯀之囚。而何不竊負而逃。
舜之竊負。孟子特言舜之心如此。豈眞有竊負之事耶。
問不可磯。磯之微激。指親之過耶。
不可磯之水之遽怒。比子之遽怒也。所示是。
葬前不可行先墓奠掃。則葬後雖至臘之月。亦可追行乎。
葬前不得先墓奠掃。則追後瞻掃。不可遽廢。未知如何。
禮云服母黨者三。而前母黨服亦如之否。
前母無子而後母有子。則惟長子服前母黨服。其餘皆不服。
答李命初承稷
[编辑]嚮時淸範。森然在眼。而奉別未幾。情訊繼至。滿幅滚滚。出自肝膈。披玩數回。令人心開目明。來示縷縷。足以見邇日用意之不苟。循是以往。勉勉不住。則寧有竆到不得之患哉。幸勿以急速爲期。亦勿以因循爲事。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日用之間。此朱夫子所以丁寧提示者也。賢史旣以此書爲誦習之資。則可謂知所向矣。亦可謂得其要矣。如時事出處等篇。雖不可不讀。而恐不若訓門人之親切於吾身者。願先取訓門人諸篇。字求句解。口誦心惟。領得大槩而後。兼取時事而反覆參驗。不亦善乎。然無論彼此。惟以熟讀爲準切仰。
答林秉雲
[编辑]昔年奔逬之日。屢日假館。實出於吾夫子主司城之意。而眷眷之厚。殆閱歲而不能忘也。卽惟庚炎。靜攝有相。服人老而不死。夏間又遭意外之慘。重以百病侵陵。殆不得支吾。悶惱無可言。每欲乘暇一動。以謝疇昔之情。而衰病轉深。恐不得遂計可歎。此來棘人以文字爲請。實非老弊所堪。而緣情眷之難捨。強病應副。未知具眼者以爲如何也。
答趙鏞重
[编辑]歲暮瞻詠之際。獲接手墨。慰喜可知也。示及詩傳讀至幾卷。諷詠反覆之間。自覺有意味否。退陶先生曰未有不識詩書之聖賢。幸望熟讀深究。期於有德如何。
與林秉錘
[编辑]自聞遭艱之報。卽擬替修一唁。而懶廢不振。偵便未易。尙此因循。殊非相從之誼。愧歎何已。日月久矣。想於其間襄事已經。時物且變。孝思罔極。哀痛何堪。切切悲溯之至。饋奠之餘。亦能不廢所業否。長夏已盡。秋事亦半。此昌黎子所謂燈火可親之節。所工果何如。所讀在何書。幸須著意做去。勿爲閑浪度日。以竢刮目相對之地至望。
答金德俊政武
[编辑]意襮賢彧袖書委顧。又以重大事勤囑。實非老弊所敢承當。然遠來之意不可孤。披閱兩稿。可知其工夫之深。略加丁乙。而文字之託。精力耗弊。朝忘夕失。更求鴻匠以爲不朽之道如何。賢彧來留幾旬。昏晨候問無異子姪。且志尙可愛。如此不已。前頭必有可觀者。隨時敎導。無負老夫之望也。
答趙景善鏞應
[编辑]日暮矣。道遠矣。南北相望。眄睞未易。第有黯然而不能已也。匪意辱惠情翰。遠墜塵案。辭旨懇懇。披讀數回。僕僕感慰。自顧老洫。何以得此於梁楚哉。且審晩炎。調况漸至蔗境。優遊翫養之餘。當收勿藥之喜。區區慰禱不任。道不學而衰。不病而頹。長臥牀席。甘作未冷之屍。自顧平生。直是醉夢而已。何足道哉。來示縷縷。出自肝膈。其慕先之誠。追孝之情。令人艶服。而但所託非人。所施過重。至使老僕推之於當座之列。則不惟老弊之不敢偃然承當。亦恐賢者之語嘿失節。幸望此後除去此等。惟以誠信相與。俾無傍人之嗤點切仰。樂庵碣銘闕漏處。自是昏忘之致。豈有他哉。今依示塡補。而間不盡然者。玆以錄呈。幸爲細商而回示之如何。敦復公文字。緣忙未果。俟早晩一顧。以爲商確之地否。
答趙汝安匡濟
[编辑]楡景冉冉。而一眄尙遲。種種耿悵。意表因令從叔委顧。得接手滋。感慰之極。無以爲謝。且審觱寒。侍棣晨昏事萬祉。省做履珍勝。尤庸慰仰。道癃頹負席。惟符到是俟可歎。尊先文字妄下手分。而筆萎言輕。恐不足以垂後。幸於輪覽後。商量進退之切仰。
答朴君善汶祚
[编辑]奉別旣久。書亦未易。瞻望南雲。第有耿悵。遞承惠牘。詞旨懇到。令人心開目明。且審維夏。經履超勝。閒居翫讀之樂。有足以忘世者。此是好消息。爲之慰禱切切。道衰癃殘喘。種種爲風淫所乘。頹臥牀笫。甘作尸居之物。重以遠地賓朋不諒此間情狀。日來廝迫。謝絶無路。區區桑楡之計。亦將如是而止。祗自悼歎耳。來示縷縷。其於省悔之餘。持是心以往。何患乎遊從之不得源源哉。案上方冊無非明師畏友。幸望專意做去。勿爲時變所奪千萬。新學云云。聖人不曰其默足容乎。今日自靖之道。恐亦無佗。想在良遂知中矣。就有一言仰懇者。書中推借之語過重。有非老弊之所敢承當。此後則絶去此等。惟以實地相與。勿爲傍人嗤點如何。
答蔣孝重華植
[编辑]夏間委顧。已極感荷。而今又辱惠長牋。滿紙勤懇。有在於寒暄之外。自顧耄賤。何以得此於梁楚哉。區區感僕。亡以爲謝。且審省餘做味日篤。尤庸慰仰。來示自悼之語。出於省檢之餘。深追旣往。思補將來。此是撥轉向上之機。深庸嘉尙。然早已從遊於金溪茶山之間。則所受所聞。必有一副單的之訣。何必遠求野𮬾耶。如僕者半生悠謬。居然耄及。道是龍旣無角。道是蛇又有足。何暇於爲人謀哉。今於問寡之下。不敢供臆爲對。而嘗聞朱夫子之言曰此事惟在於立志。如飢渴之於飮食。此是頂針之訓。果能如是做去。則豈無日至之期哉。感相與之厚。聊誦所聞。未知賢者以爲如何。
答李應三範相
[编辑]適得手滋。恍若對面。卽詢玆際。棣履湛重甚慰。道年至日索。符到是俟。自憐虛殼。寄世無益。奈何奈何。前者賢史以先事累顧窮廬。動止安詳。見識甚明。故期之遠倚之重也。今承碑役垂訖。褥儀將擧。爲先獨賢。何以得成就至此。爲賀不淺。景武種種有相從之樂否。未得相見。老懷不覺闇闇。禮疑問目。不敢臆斷。然有問之地。不可無答。故貢愚以對。博詢處之如何。
先祖文靖公墓。旣爲設壇行祭。而士林齊會。初獻士林行之無妨否。子孫行之爲合於禮耶。
先文靖公風節勳業。當爲士林尊奉。先贒墓亦多士林祭者。從衆議似好耳。
答李景武光周
[编辑]先文靖公巍勳卓蹟。不宜如此翳然。而尙今未遑者。豈非吾林之欠事耶。設壇云云。於古有據。東俗種種行之。有何害於尊衛之道耶。碑文之託。非但老耄所不能。文力甚萎。其何以鋪張盛美乎。更求當世靑雲之筆。以光先德。爲十分無欠底道理。然尊家僉論固執不捨。其工拙奚可論也。
答金羲孟象浩
[编辑]意表尊府歷顧。兼致情訊。且審肅霜。侍學履珍勝。切切慰仰。道尸居餘喘。百病交侵。恐無久視之勢。例也奈何。來示縷縷。足見用意之有在。實爲嘉尙。幸望益自勉勵。以俟日至之期。而乘暇一枉。相與講質所聞。深所企望。社窩公文字。實非老弊所堪。而百世之誼。不敢遽辭。姑此搆拙送去。而試眸硯北之役。覺甚苦苦。歎且奈何。臨川大役。吾黨之幸。輪煥告訖。尙未得一造甚恨。
答朴英達晩煥
[编辑]昨自湖遞。得承情訊。披來慰豁。不翅如羾濯。且審堂幃萬支。省餘做味日篤。道癃朽餘喘。尙此苟寄。惟符到之是俟。而重以賓友之廝迫。種種有不得謝絶。老去人役。亦足自憐。來示每有𢢽𢢽求益之意。持此不已。其進何可量耶。深庸嘉尙。自顧耄荒不能以眞切一言。仰助竿步。是爲愧恐。早晩間如得歷顧之便。則可得從頌說吐耶。來目素無尋思之功。隨問臆對。必多郢說。如有未穩。卽賜反復。以求至當之歸切仰。先曾考貤韻。本非子固所能。而又此勤囑。故忘拙搆呈。或無傅粉膏脂之譏耶。
答蔡士奎星源
[编辑]有便必有書。厚意何可忘也。且審新元。堂候迓膺康福。但季氏寃逝之痛。伯氏無妄之愼。俱是意慮之外。一則慟怛靡及。一則戒慮不淺。其何以仰慰慈顔而勉自遣下也。旋庸㴑慮切切。道蒲質久寄。居然作望九之人。未知何脩而可以塞上天須假之意也。直是皇恐。來示自悼。固知出於撝謙。而亦足以見邇來省檢之意。深庸嘉尙。喪威之震疊。憂患之橫咈。此是人家或然之厄。而亦有免不得者。君子用工。政在此處。孟子不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乎。橫渠先生不曰憂患貧賤。庸玉汝于成乎。且以賢者言之。則身在侍奉之地。惟以慰悅爲務。而益自策勵。以副庭闈之望。千萬勉之也。禮疑數條。非懵陋所敢容喙。而相與之間。私自往復。亦恐無妨。故玆以臆見報去。幸更博詢而處之。俾無專許之責千萬。
答問目
[编辑]衆子喪訃書。
父在則父當主之。而亦有不忍處。以幼孤名通訃。亦無妨。
葬前墓祭。
雖親山在於先山同麓。則不可獨廢。當以酒果單獻可也。親山在於佗山。則雖不祭而恐無偏薄之嫌。高曾祖墓。主孫在朞服葬前。則當俟葬後行祭。先輩說以爲未穩者是也。
答趙德純顯奎○戊戌
[编辑]前冬一書。未及修謝。而新春惠訊。又此鄭重。雖感不遺之厚。而種種推借非倫。爲之悚恧無已。邇來阻濶且久。未惟省做履連淸勝否。遠爲溯仰。道衰癃苟寄。又見新歲。天之須暇之意。未知何居。而似此頹塌。了無一毫扶竪之望。每念衛武公抑戒之什。輒怛然不自寧也。小孫隨分做去。而每爲應接所奪。思得與賢者輩共處。以圖蓬麻之益。而不可易而得可歎。來示自悼之語。旣知如此爲病。則想必有振策之道矣。且聞過從之語。則以爲賢史篤實。鮮有其比云。卽此是好消息。幸望隨事提醒。隨處勉勵。以副朋友之望如何。明德章虛靈理氣之疑。先輩辨論多端。今不敢妄爲論斷。而竊謂心是理氣之合。則所謂明德者。卽心之別名也。章句之意。旣以所得乎天釋德字。又以虛靈不昧釋明字。則此等處。不必以理氣分屬也。盖心是理氣之合。而心之光明處卽是明德。則所謂虛靈亦豈在理氣之外耶。然若曰虛爲理而靈爲氣則破碎已甚。恐未必然。且雖曰合理氣。而亦無以理具理之嫌。盖合理之理。卽具理之理也。何嘗有彼理此理之別乎。鄙見如此。幸更細究。如有未當。因便駁示。使之歸正千萬。
答趙德純戍申
[编辑]來示縷縷。足以見策勵不住之意。循是做去。何患無日至之期哉。與在朋友之末者。殆欲喜而不寐也。敬字用力之方。大槩得之。然主一二字。無可捉模。恐不若整齊嚴肅之爲有依據可着手也。蓋外面常常整肅。則其中自然專一而無適矣。朱子所訓亦如是。幸更仔細檢看如何。小學時不言敬。亦恐未思也。或問曰知其所以用力之方。則知小學之不能無賴於此以爲始云云。所謂此者。非敬而何。更願賢者熟讀精思。勿令放過一字。以待貫通之日千萬。
答趙德純丙午
[编辑]匪意獲承惠牘。情眷藹然。披來慰感。不啻次面。且審竆律。省餘做味日篤。不爲時論所變。尤庸慰仰。道癃病轉深。杜門蟄伏。以俟符到。無况可道。所謂新學。漸至滔天之境。平日之託以同志者。太半引去。雖有麁拳大踢。亦無如之何矣。月前恭燮君來顧。相與憂歎。謂與賢史誓心相與。不欲染指於時論云云。此老僕所以自託於賢輩也。幸望益自堅持。不忘溝壑。以俟天下之淸。閉戶自靖。則山不必首陽。水不必東海。而此身所在。莫非首陽與東海耳。惟賢者勉之勉之。西山堂記。何不更求鴻匠。而必欲用無德之言也。悚甚愧甚。二字釐改。從公議甚穩。
答朴洪九基範,尙準基浹。
[编辑]風馬旣遠。南鴈未歸。而種種情翰。飛入塵案。驚喜之極。如得隔世消息。且審蜩夏。省棣做况湛重。日有聯牀對討之樂慰仰。道頹卧牀席。符到是俟。重以俗擾時聞。敗人好意。歎且柰何。來示自悼之辭。固知出於撝謙。而亦足以見省檢之功。深庸艶尙。賢史輩姿地矧美。志尙不苟。可以有爲。而惜乎其未得明師畏友以從容指引。乃謬從於老弊無聞之人。浪度光陰也。雖然旣已自悟。則循是勉勉。硬寨做去。勿以玩愒爲事。亦勿以時論所變。隨處提醒。一此不懈。則積之之久。自當有貫通之妙矣。何必以合席之未易爲恨耶。但老僕年已耄及。餘日甚窄。早晩一握。實爲願言。或可以俟秋圖之否。
答許榮童
[编辑]前因士友過從。聞知才性之可愛。而今獲手滋。益見傳聞之不爽。慰喜何等。且悉侍省事萬懽。餘力則以之業。日有課程。尤以慰慰。來示縷縷。可以知童觀之不淺矣。盖聞執燭之童。能知華晥之非禮。滄浪之童。亦歎淸濁之自取。則今之童子。何詎不若古之童子乎。幸望以鄒夫子勿正勿忘勿助長之訓。勉勉服膺。優遊漸進。而加布之後。更擇賢師而傳習焉。則庶乎其有得矣。千萬勉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