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民運動綱要講授大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新國民運動綱要講授大意
作者:汪精衛
1943年8月13日

在新國民運動公務人員及青少年團暑期集訓營講授新國民運動綱要,第一屆及第二屆均分三次講授,每次約一小時半,講授的大意,是相同的。所不相同祇是觸類引申,詳言反覆,如今删其繁,節其要,寫成此稿,以備諸生檢閱。 精衛自識

第一講 大意

新國民運動綱要,於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元旦頒行,那時恰當大東亞戰爭發生不滿一月,我看到這是百年以來最緊要的關頭,同時最光榮的前途,也擺在前面;百年以來,英美懷併吞世界的野心與慾望,挾其暴力與詐術,消滅了美洲紅種,瓜分了非洲黑種,整個吞噬了澳洲棕色人種,亞洲黄色人種,也被吞噬了一半,三萬萬多的印度同胞,已成為俎上肉,全世界中所剩著的,只有東亞了。這在英美如何肯單單放過,所以中國日本一齊遇著英美的壓迫,中國看看支持不住了,只有一個日本將他抵住,這樣的苦苦掙扎了一百年,到了最近,才發生這樣決定生死存亡的戰爭,這決不是任何一國生死存亡的戰爭,而是整個東亞生死存亡的戰爭;換句話說,東亞民族如果不想隨著美洲紅種,非洲黑種,澳洲棕色種以及西亞的黄色同種之後,做英美的籠中鳥,網中魚,憑他吞噬,憑他慢慢的咀嚼消化,那就只有一齊起來,和他拚一個你死我活!所謂最緊要的關頭在此,所謂最光榮的前途亦在此。東方叛逆的渝方,參加英美陣線,口口聲聲說只有英美戰勝,中國才有前途,如果英美戰勝,中國有什麽前途呢?美洲紅種的前途,非洲黑種的前途,澳洲棕色種的前途,西亞黄色同種的前途。

百年以來,中國日本同受英美的壓迫,中國不幸積弱不振,只有日本臻於强盛,因爲强弱不同,不免有許多摩擦,英美要利用這些摩擦,並且要這些摩擦加深加緊,於是造出許多挑撥離間的說話,最刻毒的是:「中國與日本是永遠不能和好的,只有不斷的鬥爭,為什麽呢?因為日本强了,人口多了,需要土地,需要資源,只有取之於中國,才得滿足,中國如何受得了!所以中日衝突是無可避免的,無可調和的。」這一類話,充分表示了英美殖民地主義者的眼光。殖民地主義者眼中,看不見人民,只看見土地,只看見資源,卽使看見人民,也和看見土地上的資源如牛馬之類一般,以為是沒靈魂的東西。可以供其搾取,搾取其汗,搾取其血與搾取牛馬的血汗無二。所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為自己這樣做,日本也只有這樣做,自己和日本爭取中國作殖民地很費力,拿這番說話激動中國人與日本人的鬥爭,中國死,日本傷,他可不費力的將傷者致死,隨後將死者慢慢咀嚼,慢慢消化。這在英美眞可謂一舉兩得,最可恨的,是有些自命智識階級的人們,平日以英美之是非為是非,凡是英美的說話,沒一句不是天經地義,英美說中日衝突,無可避免,那真是無可避免了,無可調和,那眞是無可調和了,那麽,只有打到底了,這些自命智識階級的人們,眞是糊塗透了心。

看啊!英國在此次戰爭中,已開始崩潰了,隨戰敗的結果,其勢力將崩潰無餘,即使不然,而英國與美國之鬪爭,也事所必至,其結果亦只有同歸於崩潰。殖民地主義,看不見人,自然得不到人的擁護,所以其崩潰是必然性。兩個殖民地主義者相遇,各不相容,其同歸於崩潰,也是必然性。

東亞共榮主義,和殖民地主義,正是相反,殖民地主義者,看不見人,只看見土地,只看見資源,共榮主義者,則不然,先看見人,認定人是有良心,有人格的人,是自愛其國家,自愛其民族的,滿足其自愛其國家,自愛其民族的心,並且擴而大之,使之知道欲自保其國家,必共保東亞,欲自保其民族,必共保東亞的全民族。這樣,以人的良心和人格為一切原動力之本源,土地問題,資源問題,就不難得到合理的解决了。領土的野心,固不必有,即對於資源的需要,亦可採用物物交易的方法,以達到長短相補,有無相通之目的。持此與殖民地主義比較,殖民地主義者,不當人做人,沒有人的擁護,共榮主義者,當人做人,有人的擁護,其力量之大小厚薄,無可比擬,所以殖民地主義者,與共榮主義者遇,必如落葉遇風,一掃而光。為什麽只標出東亞共榮主義呢?因為現在未被英美吞噬者,只有東亞,東亞先自解放,再從英美口中將已吞噬的美洲紅種,非洲黑種,澳洲棕色種,西亞黄色同種,一一掏了出來,共同得到解放。

即以土地資源而論,共榮主義者所得,也非殖民地主義者可比:百年以來,英美在南洋及東太平洋各群島,實行殖民地主義,將土人當做牛,搾取其血汗,以開發土地,享受資源,如今其所開發的土地,都已為日本所占領了!不但土地,連在土地上建築出來的鐵道,橋樑,以及海濱的碼頭,都爲日本所利用,土地上種出來的橡皮,金雞納,咖啡,無窮無盡的穀米,土地下開掘出來的錫,以及大量的汽油,也都爲日本享受,英美昔日以土地廣大,资源豐富自誇,如今這種誇稱,只好拱手以讓之於人,如果戰爭是憑藉土地和資源的話,那麽大東亞戰爭,憑藉着最廣大的土地,和最豐富的資源。

「大東亞戰爭者,大東亞戰爭也」,這是說大東亞戰爭,只是大東亞的全民族團結起來確保大東亞,並不是要越太平洋去攻取美國,越印度洋,大西洋去攻取英國,如果英美放不過東亞,定要越太平洋及印度洋大西洋而來,那麽日本自大東亞戰爭以來,已將英美在東亞的根據地,一概奪回,一年有半以來,更將东回來的據地,加以防禦,加以保障,以顺待逆,以逸待勞,對於大東亞戰爭,稳操着必勝之勢,兼之東亞各國家各民族,在共榮主義之下,團結起來,有了共榮主義做共同目的,以共同努力,其團結一致,更非英美任何勢力所能擊之使散。反之:英美任何勢力,在大東亞大團結之下,只有粉碎無餘。

英美不是嚷著歐洲第一嗎?如今方以全力企圖在歐洲登陸作戰,姑無論德國及其同盟國團結之堅,已非如上次歐洲大戰時易爲美國花言巧語所搖惑,而且德國在土地方面,及資源方面,也遠非上次歐洲大戰時可比,英美在歐洲登陸作戰,沒有勝算,至少亦要經過長期戰爭。在這時候最無聊的是渝方了,據其所謂軍事視察團代表熊式輝的報告:「美國租借法案物資之分配,中國僅佔百分之二」,「美國戰時生產,雖然增加,但租借物資,只佔戰時生産總額十二分之一,其餘十二分之十一,美國留為己用」,「據此則中國所得之租借物資,不過佔美國戰時生產全部六百之一而巳」。這是說明英美對於渝方之輕視,雖欲利用渝方,多少牽掣日本,但是東亞是英美最後要吃的一塊肉,决不能任其强有力,躬為東亞叛逆的渝方,於此也應知道覺醒了。

我們今日必須認定大東亞戰爭是决定整個東亞存亡生死的最緊要的關頭:我們除了以未死的决心求同生,再沒有第二條出路!同時認定大東亞戰爭,已佔着必勝的地位,只要全東亞的民族,團結一致,以促進光明前途之早日湧現。我們爲什麽發起新國民運動呢?是要使中國成爲東亞共榮圈内一個强有力的國家,是要使我們成為這强有力的國家内一個强有力的份子。

第二講 大意

第一講所說,是發起新國民運動的由來。詳言之,則新國民運動之發起,在使我們認識新時代之使命,培養其責任能力,以期擔負起新時代之使命。

然則新國民運動將以何者為内容呢?換句話說,則新國民運動將根據那一種主義呢?新國民運動不另標主義,因爲我們已有了三民主義,所需要的是如何實行!

諸生或者要問爲什麽只要一個主義呢?二個主義以上雜然並存不可以嗎?我的答覆如下:

主義是指示我們運動的方向,黨是集合同一主義的人,以有組織有訓練之紀律的行動,來實行主義。世界各國有多黨林立的政治,有二黨對立的政治,有一黨的政治。第一種,例如從前的法國,在政治上及經濟上有多數的主義,因而有多數的黨,因為黨的為數太多,沒有一黨能單獨掌握政權,因而各黨聯合起來,共同掌握政權。但是這種聯合是不堅固的,容易聯合,也就容易解散,所以國會之中有早上因數黨的聯合而成立内閣,晚上因數营的聯合解體而內閣便已壽終的。這種國家沒有中心勢力,以行使政權,在太平時代已經紛紛擾擾,费時失事,在危急存亡時代,破綻更是百出了。這一次大戰法國敗績,其最大原因,卽由於此,故戰敗以後,現在法國政府,已毅然推翻此種多黨林立的制度了。第二種,例如英美。一黨在朝,一黨在野,五爲消長,現在英國雖然不止二黨,可是基礎仍然這樣的,較之多黨林立是好些了,因為任何一黨,都還勉勉强强可以把握中心勢力。第三種,顺序來說,最先是蘇聯,在民國六年共產黨便專政以至今日,不問共產黨對不對,其已經做成中心勢力,則已是事實。其次是義國,在民國十一年法西斯黨專政,最近雖然有些搖動,但其詳情,尚未得悉,無論如何,過去二十餘年,做成中心勢力,是無疑的,以後如何,仍未可知。又其次是德國,在民國二十二年,國社黨政,德國人民的組織紀律,本來很堅强的,有了國社黨專政,中心勢力更加堅强起來了。日本從前也是多黨林立的,可是日本早已有一種中心勢力,日本學者說:「日本政治是以天皇為中心的民主政治」,這句說話是不錯的,近來集合各政黨於大政翼贊會,多黨林立的痕迹,更已融化了。照此說來,一個國家,不能沒有中心勢力,不然任何政策,不能推行,在國家危急存亡時代,更爲需要,以一個主義,一個黨來做中心勢力,是根據這需要而發生的。

諸生或者還要問,旣然要有一個主義,那一個主義不可以呢?爲什麽一定要三民主義?我的答覆如下:

國父遺囑說:「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國父在民國十四年逝世的,如今已五十八年了。國父在自序裹說:「余在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懷顛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至乙未年而發起第一次革命,其間由興中會而中國同盟會,而中華革命黨,而中國國民黨,名稱組織,雖有更易,主義卻是一貫的。試問中國有第二個主義,第二個黨,有這樣長久的歷史嗎?而且三民主義及中國國民黨所以有這樣長久的歷史,决不是偶然的。有些人以為三民主義在民族主義裏注重民族之統一,在民權主義裏,注重國家的自由,在民生主義裹,注重社會的生存,這些差不多是以全體主義的理論爲基礎,不脫義法西斯,德國社黨的窠臼。這話全然不對,上頭說過,三民主義醞釀於五十八年前,其形爲學說,見之民報,在四十年前,三民主義演講完成在二十年前,遠在義法西斯,德國社黨成立以前,所謂窠臼云云,無異說夢。又有些人以為民生主義,實在受馬克斯主義的影響,所以有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之語,這更是說夢。中國最先批評馬克思主義的是民報,當時譯作麥斯,對於其階級鬪爭論早就下了嚴正的批評,後來民生主義裹,對於階級鬪爭,也下過痛切的針砭。所謂民生主義即共產主義云云,不過為當時一班騖新好異的青年說法,以為你們依照民生主義做到已經可進於大同,不必別求共產主義了,語極明白,何致誤會。又有些人以為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實在不是歐美所謂民主主義,歐美所謂民主主義,是以個人自由主義為基礎的,而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却不是以個人自由主義為基礎,所以不能說是民主主義。這種說法,又是自命智識階級的人們,以英美學說為天經地義的痼習了。須知道個人自由主義,在歐洲固有其光榮的成就,却也有其極大的流弊。歐洲中古時代,在思想方面,受宗教的制,在政治經濟方面,受封建的桎梏,至今稱爲黑暗時代;打破這黑暗時代的,是個人自由主義,在思想上對於宗教的壓制求解放,在政治經濟上對於封建的桎梏求打破。盧梭的民約論,他的社會歷史的根據,是薄弱的,而他的自由思想,却普及於一般人們,因此喚起十八世紀的革命。自法國大革命所謂人權宣言以至各國憲法,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皆是根據個人自由主義出發的,個人自由主義,在十七八世紀間,實在有其光榮的歷史,可是個人自由主義的流弊,到十九世紀,早已破綻百出了。因為個人自由主義的頂點,是否認國家,為什麽他會否認國家呢?因為個人自由主義的理論,以為所謂國家,不過以之為保著個人自由之工具,如此推論,設使國家有妨礙於個人自由時,自然在屏棄之列了。恰恰當時資本制度已代封建制度而興,封建制度時代操縱經濟的是大地主,資本制度時代,操縱經濟的是資本家,挟其资本的勢力,役使勞動者,為機器的奴隷,而以其所得,歸之於己,其專橫暴恣,較之大地主更是厲害百倍。一般人痛恨這些資本家,因而痛恨保護這些資本家的國家,於是否認國家,更爲激烈,多方抨擊,不留餘地!無政府主義便是由此而起的。其實糊塗透了。資本家何以發生呢?由於私人資本主義,私人資本主義何以發生呢?由於個人自由主義,不去矯正個人自由主義的流弊,却去抨擊國家,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以此之故,全體主義便應時而興了。全體主義在古代哲學中,已有提倡的,到了十九世紀之初,重復提出,雖然家數不同,立說各異,但有一個要點是相同的,個人自由主義認國家不過是保障個人自由的工具,全體主義却認國家是有機體,個人不過是此有機體中之細胞,細胞誠然重要,細胞强有力,全體始能强有力,細胞有病,全體亦因之有病。全體主義决沒有否認細胞的重要,可是細胞不能離全體而活勤,細胞在全體以内,須為有組織有系統之活動,這一個要點,是個人自由主義所忽視的。個人自由主義的流弊,是否認國家,全體主義,却是國家至上。國父在五十八年前,正當個人自由主義全盛時代,人人謳歌視為近世文明之母,而國父獨能看破其弱點,採取全體主義理論的精華,以為三民主義之理論的基礎,這眞是使我們敬服!同時看破共產主義之流毒,早就加以糾正,施以防閑,這樣眞是使我們敬服!

三民主義早就有了一個理論的基礎,即是求全體人民之幸福,求全體人民之自由平等。所謂全體人民,只有國家才能代表,所以遺囑第一句,「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第二句,就是「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三民主義原是整個的,就其民族關係言之,則為民族主義,就其政治制度言之,則為民權主義,就其經濟組織言之,則為民生主義。譬如一個玻璃杯,就其質料言之,則為玻璃,就其名言之,則為杯,就其用處言之,則為盛飲料。我對於胡漢民先生所著之三民主義的連環性,向不以為然,因為三個纔用得著連環,一個則用不着連環,而三民主義明明是一個,不是三個,但是我不願多所辨難,因為凡是知難行易的信徒,都應該明白行然後知的道理,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今三民主義,還沒有行,那裹說得上知呢?所以新國民運動綱要標中,旣標出我們原有三民主義,便接着提出實行的方法。

第一條說我們要實現民族主義,便要實行大亞洲主義。這話諸生會覺得牽强附會嗎?其實一些沒有牽强附會,民族主義之目的,在使中國脫離次殖民地的地位,中國何以陷落於次殖民地的地位呢?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束縛,不平等條約是什麽,是鴉片戰爭後的南京條約,以及緣之而生的天津條約,這都是英美加於中國的桎梏。大亞洲主羲的目的,在亞洲民族覺醒過來共同掙脫英美的桎梏。十三年十一月,國父在神戶演講大亞洲主義演講,盼望日本援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這是一貫的理論,百劫不磨的信念。說到這裏,有足為諸生告慰的,今年一月九日中國參加大東亞戰爭,同日日本和中國訂定協定,提前交還租界,撤廢治外法權,三月底首先將各處專管租界交還,其後由於日本的斡旋,法國各處管和界以及上海公共租界於八月一日完全交還了,撤廢治外法權中,也將課稅權先付之實施了,國父所囑咐我們的廢除不平等條約,所盼望於日本的援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至此巳完全實現。我們惟有默默藏告國父在天之靈,惟有益加奮發,向自愛其國,互愛其鄰,共愛東亞的光明大道邁步前進。

第二條說我們要實現民權主義,便要實行民主集權制度。上頭說過,民權主義所注重的,是國家的自由,所以基於個人自由主義的虚僞的民主主義,不是民權主義所採取的。個人自由主義,在經濟上做成私人資本主義制度,上頭已經說過;其及於政治的則所謂民主的選舉,全然受了資本家的操縱,選舉出來的人物,不過是資本家的工具,代表資本家,在國會裏說話。資本家有形形色色不同,因之他的代表,也形形色色不同,因之造成紛擾的政治現象,所謂虛僞,其實不只虚僞,而是惡濁,即有所謂無產階級代表存在,也不過和資本代表一樣,只代表一階級的利益,不代表全民的利益,徒然使紛擾的現象,更加紛擾,這是民權主義所屏棄的。民權主義裹標出權能的道理,這和禮運所謂「選賢與能」相合,必須這樣,所選出的人,才能為國家而努力,不是為一階級一私人而努力。在人才方面,是如此,在機構方面,却重在集權。五權分立,看似分權,然有一個統率的人,則成為集了。不過這集權是民主集權,不是個人獨裁。個人獨裁,在發揮天才,迅應事機上是有效用的,然而利一弊十,最大的是不聞過。凡個人獨裁的人,都是以神聖自命的,都是不喜歡人說他有錯處的,久而久之,成為蒙蔽,一般人見他錯了,口不敢說,心却笑,久而久之,便叛逆有所不顧,打倒有所不恤了。凡個人獨裁的沒有如結果,半由於此。民主而不集權,則為虚僞的:民主集權而不民主則為黑暗的:個人獨裁,這都是民權主義所不取的。民主集權的精義,即是「一件大事未决以前,充分的研究,既决以後,一致的實行」,而其修養的方法,最要的是「時時想著知難行易,勇猛的實行,即是忠實的求知之要著」。

第三條說我們要實現民生主義,便要實行發達國家資本。關於這點,最要說明民國十三四年間中國國民堂屢々說明中國現在所需要的是發達產業,不是共產,因為產尚未有,何有於共?共產黨對此說明不能否認的,却尖酸刻薄的說:「發達產業,是需要資本的,然則國民黨為什麽節制私人資本呢,這不是和對饿肚子之的人說節食一樣嗎?」因此繞過來說:「所以先要發達私人資本,以發達產業,等到產業發達了,再來其他」,於是階級鬥爭便有出處了。殊不知民生主義裹所主張的,一面是節制私人資本,一面却是發達國家資本,民生主義並沒有忘記發達資本以發達產業,不過民生主義的目的,是求全體人民的幸福,不是求一階級一個人的幸福,所以資本由國家集合,產業由國家興辦,必須這樣才能為國家利益著想,分出計劃的輕重緩急來。這和私人資本主義絕對不同,私人資本主義目的純在錢,那一椿產業可賺更多的錢,就幹那一椿,雖然產業發達的結果,或許有利於國家,卻是永不會替國家利益打算,分出那一椿的輕重緩急來的,故必須發達國家資本以興辦國家認為最重最急的產業,自己興辦了,其餘比較輕些的,就不妨放任私人去經營了。如此,國家握有產業的最大而且最要部份,國家是人民全體的,國家的產業,也是人民全體的,那麽還共什麽?所以有了國產,便不用說共產了。這種計劃經濟,實在今日已各國通行,蘇聯只有開始革命的時候,會實行共產,其後知道行不通了趕快改爲經濟政策,這便是計劃經濟了,其後兩次五年經濟計劃,便是計劃經濟,和共產主義不相干。義國,德國所行的也是計劃經濟。其他各國最重最急的工業,也本着計劃經濟的精神來施行。計劃經濟到了今日,已無疑問的餘地了,即有慮及國家管理,往往成為官僚化的,也不過弊一利十,而此一弊也不是無法防止的。總而言之,由於個人自由主義而來的,私人資本制度,只知道個人賺錢;由於階級鬪爭理論而來的共產主義,在沒產的時候,無從共起:在國家產業時候,用不着再說共,這是極明顯而又簡易的說法。我們只有朝著民生主義所指示的發達國家資本努力做去。

新國民運動綱要第一條至第三條的大意賅括如此。我們對於三民主義所知不多,如今提出來的第一句是實行,第二句是實行,第三句還是實行。

第三講 大意

新國民運動有三民主義做最高目標,我們知所致力了。然而我們要實行三民主義,不只要有專門學問,尤其要有修養,所以第四條以下指出我們修養工夫,我們如果不能對於修養工夫切實反省,切實做到,則我們决不配做三民主義的信徒,也就决不配實行新國民運動,做大東亞戰爭中一個强有力的分子。

從第四條至第八條,都是指出我們修養工夫,其中第四條是總,第五條以下是分。

第四條指出我們首先要倡導公而忘私的精神,個人對於國家貢獻要多,享受要少,平日嗇一己以裕國家,臨難則犧牲一己以救國家。上頭說過:個人之於國家,猶細胞之於全體,固然細胞强健,全體始能强健,然而强健的細胞存在於强健的全體,細胞不能離全體而活働,細胞要在全體內為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働,國家能否强健,就要看各個人能够按此做去與否,不能按此做去,则個人腐敗,民家滅亡,按此做去,則個人健旺,國家强盛。想到這裏,不禁萬感交集!日本是先進國,在中國國父誕辰的第二年,日本已是明治元年,然而國父自二十歲起,致力國民革命,逝世時六十歲,致力國民革命整整四十年,如今離國父逝世又已十八年,即以中華民國成立來論,自元年至今也已整整三十二年了。為什麽日本如此强盛,中國却時時刻刻有滅亡的危險呢?論者稱道日本維新,往往說廢藩覆幕,這是顯倒次序的。依次序來講,應該說覆幕廢藩,維新的第一步是將幕府的權奉還天皇,第二步是將諸侯的土地人民奉還天皇,我們讀覆幕歷史已經值得我們反省了。在幕府將倒未倒的時候,法國政府曾示意以兵力援助,如果幕府當時也和我們的曾文正李文忠一樣,受英國的兵力援助,那麽覆幕歷史未見得如此簡單,然而當時的幕府寧可犧牲累世相傳的權勢,以一列侯歸第,而决不肯借外國的兵力援助,以維持其權勢於不墮,這種犧牲自己以為國家的精神,使得覆幕的歷史趕決終了,使得全國一致發奮自强的歷史趕快展開,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實在令我們無窮敬仰。至於廢藩則尤其令我們由敬仰而為感慨淋漓之極了,四百多個諸侯,以長藏土佐肥前四藩為領導,奉表天皇,稱尺土一民,皆非己有,敬以奉還天皇。諸生須知道封建制度不是容易剗除的。第二講裹曾經講過,歐洲十八世紀的封建革命,端的殺人盈野,流血成河;而日本呢,因為舉國一致亟亟於發奮自强,知道不剗除封建制度,則國家不能統一,國家不能統一,则不能對外,於是毅然决然由封建制度者本身起來剗除封建制度。諸生須知道日本的封建制度,有深長的歷史,四百多諸侯,都是累世相傳以采邑内的土地人民為其私有,其所謂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一旦奉還,本身只剩一個爵位和一些薄產了!然而為了國家犠牲自己在所不恤,覆幕時代犧牲自己的只是一個大將軍及其僚屬,廢藩時代,犧牲自己的却是四百多個諸侯,這樣一來,公而忘私的精神,使普遍於全國了!人人都以最純潔最熱烈的心情,向着發奮自强,對世界爭取自由平等的前途邁步前進,所以自從明治元二年,把覆幕廢藩兩齣大戲匆々演畢以後,日本全國所孜孜矻矻的只是怎樣改革內政!怎樣振興實業!怎樣充實陸海軍!怎樣纔能在亞佔先著!怎樣纔能在世界上爭取一等國的地位!在這大目的之下,一切人民的力量都集中使用於此,一切人民本身利益都為此而犠牲,這樣這樣,維新事業,怎能不快快的吿成呢!日本國勢怎能不蒸蒸日上呢!中國怎樣啊!自從秦始皇時代封建制度已經廢除了,可是制度廢除,思想並沒廢除,試看民國成立以来,所謂軍閥也者,帶著些兵,少的佔一省,多的兩省以上,本來不是封建諸候,却欲把這省内的土地人民看成私有,抓住不放,一絲絲扣緊,一滴滴吃光,直至遇著別一個帶兵的來了,打敗了仗,還從從容容把地皮放在荷包裹,溜到租界住洋樓,可憐整整二十年是這樣混下去,直至九一八事變,在精誠團結共赴國難之下,這種思想,還牢不可破,所謂軍閥也者,既是如此,那些够不上軍閥的,在思想上並無二致,抓住一師的兵,便以這一師為其私有勢力,抓住一旅如此,一團如此,下至一營一連一排也是如此;學閥亦然,抓住一校,便以這一校爲其私有勢力;財閥亦然,抓住一銀行,便以這一銀行為其私有勢力,這樣這樣,中華民國遂淪落到這般田地。然則就日本維新所以成功,可以下一斷語曰:公而忘私;中國革命所以不成功,可以下一斷語曰:私而忘公。國父臨終很痛苦的說:「現在革命尚未成功」,怎樣纔能成功呢?我帶着血和淚說一句話,自公而忘私始。

還都以來,每一個和平運動的同志,捫心自問,私而忘公的,走開去,公而忘私的,來一起努力,以死為度,有了公而忘私的精神,便可以和他研究第五條以下了。第四條所注重的是個人對於國家應該公而忘私,第五條所注重的是怎樣使人人皆能公而忘私,如果說,公而忘私的是好人,私而忘公的是壞人,那麽,首先要自己好,也要別人好,這所謂仁,仁不是姑息,是要自己好,也要別人好。為什麽聞人善則喜,聞人過則悲呢?因為要好的原故,同時首先要不許自己壞,也不許別人壞,這所謂嚴,嚴不是刻薄,是不許自己壞,也不許別人壞。為什麽善善要能用,惡惡要能去呢?因為不許壞的緣故,仁與嚴相為表裹的,對好人愛護,就是對壞人痛絕,對壞人縱容,就是對好人戕賊,好壞從那裹分別呢?公而忘私是好人,私而忘公是壞人,這在倫理上,在政治上,在經濟上,都是確切不移的。第六條,所謂紀律化,其最大意義也不過保障好人,淘汰壞人,沒有紀律,好人也會變壞,有了紀律,壞人也耍變好,中國人向來舒服慣了,隨便慣了,聽了紀律化,十個有九個搖頭,然而非如此不可。第七條,第八條,說到節約,說到生產,由節約與生產說到廉潔,一個人沒有廉潔的操守,一個社會沒有廉潔的風氣,說不上節約,也說不上生產,廉潔的根源在那裏呢?在公而忘私,嗇一己以裕國家,是廉潔的最大意義,平時能嗇一己以裕國家,臨難纔能犧牲一己以救國家,能廉潔纔能勇敢,貪汚必然成爲懦夫。

在長期戰裹,那一國的國民最能刻苦,最能耐勞,便最能接近勝利,獲得勝利。個人為什麽肯刻苦肯耐勞呢?因為下了决心嗇一己以裕國家,為了國家,犠牲尚且不惜,何有於嗇呢?可是所謂嗇,所謂犧牲,不是消極的意義,而是積極的意義,因為一己嗇,國家裕了,一己犧牲,國家得救了。舉個例來說:衣食一天比一天艱難了,原因何在呢?匪共騷擾,先以游擊,繼以焦土,農村破壞,耕地荒蕪,加以匪共處處割據,把中國分裂成若干小塊,交通斷絕,生產也就因之停滞,這是國内生產缺乏的原因。大東亞戰爭以前,以食而論,每年米由印度,安南,泰國等地入口,最高紀錄是一百二十萬餘顺,最低也是八十萬餘噸,小麥由阿根廷,澳洲,加拿大等地入口,最高紀錄一百萬餘噸;以衣而論,棉由印度,美洲等處入口,常在二百萬公担以上,戰爭旣起,運輸便利暫時中絕,這是國外輪入短少的原因,以上原因是無可避免的,然而為什麽别的國家在這種無可避免的情形之下,統制行得通,公定限價也行得通,而中國却處處碰璧呢?有人說:黑市在外國也有,不錯;外國也有黑市,可是外國的黑市,如一張雪白的桌布,有幾星黑點,微乎其微,中國呢?大處落墨,一張雪白的桌布,全部變了黑色,只有幾星白點了!這原因是什麽?無非是公而忘私與私而忘公的分别。

諸生:忘了公便是忘了國家了,忘了國家,國家必亡,不待人來亡之。我們如要做三民主義的信徒,要實行新國民運動,要努力參加大東亞戰爭,使中國從戰爭勝利中解放出來,從政府官吏以至學生,以至各種社會的民眾,平日嗇一己以裕國家,刻苦耐勞,臨難犠牲一己以救國家,勇猛精進,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可走的路。

民國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燈下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44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7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