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溪先生全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十二 方望溪先生全集 卷第十三
清 方苞 撰清 蘇惇元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戴氏刊本
卷第十四

望溪先生文集卷十三

 墓表

  雷氏先墓表

雷生鋐道其上祖兄弟八人葬同邱請表墓口述再四

而繼以書曰先生非親懿久故不爲表誌蓋懼行迹之

虛構而無徵也而吾上祖之事則不待有徵而信雷氏

自陜西遷豫章一世祖甫自豫章遷甯化甫生詳爲唐

進士而卒於昭宗之世有子八人生相愛約葬同邱塜

以次平列墓碑巋然子孫世承祀無所容其僞僻在閩

徼少文獻世久迹湮故他行無聞焉而生當五代干戈

之際無一出而仕者又兄弟八人之卒相去或數年或

一二十年子孫其守遺命而莫之違則其修於身而型

於家者可見矣在昔先兄百川有言人之生也受於天

而有五性附於身而有五倫人於五性或蔽於一則四

者必皆有虧焉人於五倫能篤於一則其他必皆不遠

於禮鋐所云不獨可徵其上祖之行而所以推原祖徳

者又可與先兄之言相發也余兄弟三人弟椒塗早天

而兄復中道棄余臨終命三人必同邱不得以婦附族

姻士友嘖嘖焉雖子姓不能無疑也其後聞甯都魏禧

兄弟嘗行此而今復得雷氏上祖事用此知是乃篤於

兄弟者之恆情雖異於俗而非有過於義也昔唐陽城

兄弟懼友衰於妻子而終身不娶此於禮爲非而先儒

皆存而不論蓋以行必稽其所敝俗之衰能爲城兄弟

之行者亦罕矣無慮其或滋之敝也况自周以前本無

婦必附夫之禮而曷以兄弟同邱爲怪詫哉乃約鋐言

而具詳其義𩔖爲表以歸之俾雷氏後裔務敦睦以率

祖而亦以解吾子姓之疑焉八人長伯泰次立次馴次

强次郡次御次邵次均皆以名繫伯其墓在甯化縣之

下沙村雍正十年冬江東方苞撰

  兵部尙書范公墓表

公諱承勳字蘇公瀋陽人大學士太傅文肅公第三子

也文肅公旣爲國宗臣而公伯兄爲都統仲兄忠貞公

總督浙閩並以賢能早歲秉節鉞

上益材范氏子弟公年二十四以蔭補工部都水司員

外郞凡再轉五遷而至兵部尙書吳三桂反公以吏部

郞中督譚宏進征軍兼轉楚餉宏死監鎭安將軍噶爾

漢軍及滇平常在軍閒還補文選司郞中擢內閣學士

尋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廣西踰年遷兵部左侍

耶總督雲南貴州三藩播亂吳三桂勢尤猖獗

王師入討常與賊相持黔粤閒首尾八年公私凋敝而

賊窟穴南中歲久雖撲滅脅從反側多蠧居山澤故

上於方面之任尤重且難之先是忠貞公在閩旣死耿

精忠之難都統開復襄樊復以疾卒于軍而兩江總督

于成龍之卒也

上諭九卿更有如成龍者具以聞僉舉陸隴其等七人

而公與焉故公至粤西未朞月而有滇黔之命以爲非

公莫屬也公至首裁六衞五所倂歸州縣逃亡漸復時

起發賊標下親軍入旗眾多偶語公請就本地安插拜

疏卽官其一二著姓餘編籍補伍

命下數千人環泣曰吾子孫世保故土皆公賜也湖北

裁兵夏逢龍叛聲連六詔時滇以鼓鑄壅積錢給兵餉

之三眾不便會左協移鎭尋甸之兵鼓譟縱焚剽省兵

欲乘釁而起公偵知其謀夜捕百餘人晨出奉

天子賜節斬十三人越日尋甸縛始禍者以獻鞫斬八

人事遂定疏入

天子詔諭襃嘉公因請罷鼓鑄魯魁山賊二百年爲環

境害至是就撫官斥藩莊核其價省民閒溢費二十餘

萬金在滇九年所袪蠧𡚁甚多而淸鹽筴不得按戸抑

派酌道里遠近定支撥軍餉條例吏不得巧法扼民至

今賴之康熙三十三年遷都察院左都御史行至貴陽

命總督江南江西公治滇黔興利除𡚁(⿱艹石)日不暇給發

姦糾暴法立誅必及移兩江則專務淸靜以與民休息

其爲政識大體不爲小廉曲謹以釣聲譽而設心措意

一以厚下恤民爲本歷三鎭奏免民賦者五豁陷賊州

縣所失資儲無算駁正漕督誤題入額徵者一歲祲奏

發米穀九十三萬石有奇賑餉有先發後聞議有格而

復奏至再三

天子鑒公之誠無不特允所請者其鎭滇黔入覲密陳

六事其一土苗不宜縱逞時黔撫衞旣齊以捕黎平苗

謫戍

上悟尋赦還衞素廉直士論尤以此韙公三十九年秋

九月以母憂囘籍旣葬奉

命督修華家口運河未幾授兵部尙書固辭不獲乃就

職私居持服如常又七年以疾乞骸骨又十年終於家

公年譜載公行身涖官迹甚詳然余嘗客遊淮揚士大

夫多稱鹽城令某貪橫以與要人有連大府不敢呵公

下車寡婦某訟之隨斥罷然則公之善政雖其家人有

不盡知者矣兹故不具而獨著其措施見於章奏利澤

顯播于軍民者公卒于康熙五十三年二月朔年七十

有四始娶穆奇覺羅氏贈夫人再娶沈氏封淑人皆早

亡再娶趙氏封夫人子時繹承襲本旗佐領以公卒之

次年秋八月二十二日葬於密雲縣之靑甸桐城方苞

  趙處士墓表

處士姓趙氏諱瑗字臨若其先江南山陽人也明洪武

時以軍功顯高祖淸始遷浙江之瀝海所地介會稽上

虞二縣家世儒書處士生萬歷末年弱冠騰文譽崇禎

之季山賊海寇疊起田宅蕩然鼎革後聚敎𫎇童於墟

里閒及老獨身行遊有子廢學以醫方流寓泰安州處


士倦游乃就養焉學佛者古翁淮安通州人也開圃泰


山之麓名曰石堂與其儕二人及州之老生四人遊聞

處士至願相與爲友暇則聚石堂課灌漑蒔𤓰蔬終日


危坐講誦經史野人樵牧過者望見皆肅恭四方耆舊

多傾嚮焉而處士居常忽忽念墳墓懼松楸毀傷其子

方促促治饔飱終不得返先人居年七十有八竟死岱


下葬州西南三十里天平山妻徐氏久祔祖塋不敢遷

葬禮也處士學識過人能辨賢姦知事勢數變以後之

利害久皆徵驗而未嘗爲書先卒之二年疾篤作遺訓

以示子孫皆家人語也閒爲詩歌不以示人惟手錄春

秋內外傳史記漢書及唐宋八家文各數百篇授其孫

國麟曰北方艱購書守此文義可粗明愼行其身毋忘

瀝海而已其後國麟舉於鄕及將仕再歸瀝海展墓以

甯其祖妣雍正六年擢福建布政使至京師與余造次

相遇於鄭御史宅述祖德請撰外碑國麟與余會試同

榜至是始覿面而其學行治法在聞見中爲可計數人

遂不辭而爲之表且系以辭曰

國麟與余相見年近五十矣起縣令至監司而言語氣

𧰼尙似講學於深山野外者叩其師友淵源所漸泫

曰吾祖至岱之歲麟始生家窘空保抱攜持數歲卽隨

臥起授章句未嘗有師也苞少從先君子後見三楚吳

越耆儒多抱獨以銷其聲又其次乃好議論著氣節爲

文章尙矣哉其風敎之所積乎


  翰林院檢討竇君墓表

自容城孫徵君遷河南中州士大夫多興於學及其門

者濳菴湯公逸菴耿公爲最而聞二公之風而興起者


復四三人柘城竇遯齋其一也幼異敏讀書每過夜中

父懼其確也禁之乃以衣蔽戸牖篝燈默誦少長徧治


諸經時徵君旣歿耿公講學於嵩陽往就之六年五至

非父召不歸旣舉於鄕見湯公於京師學益進湯公悼

師道廢日久勸就敎職得泌陽及主朱陽書院從學者

皆勸興故河南北夏峯嵩陽而外惟朱陽之學者爲多

戊辰成進士館選丁母憂服除授翰林院檢討尋吿歸

父趣之入踰歲竟歸蓋痛母之深不忍久離其父且與

朱陽之學者離逖也

聖祖仁皇帝嘗命諸翰林作楷書君書治法堯舜學遵

孔孟其要在主敬謹獨以進

上深器之其家居犬府監司守令多重其行眾所苦病

每賴以更除枉橈者得直故其歿也士友深痛知與不

知莫不惻傷邑之頑人或匍匐赴弔哭盡哀而去君素

無疾方侍父食痰氣上有頃端坐而逝時康熙戊子

三月二十五日也孺人王氏執舅之喪年六十有四矣

終祥禫不飮酒茹葷君諱克勤字敏修卒年五十有六

大父諱如珠縣學生父諱大任

勅封徵仕郞翰林院庶吉士子三人長容端增廣生前

卒次容莊癸巳舉人次容䆳乙酉舉人候選知縣志承

其父學以狀誌求表余旣熟聞君之學行且與容䆳一

見而志相得乃譜焉俾鋟諸外碑雍正十一年正月江

左方苞撰

  刁贈君墓表

君諱再濂字靜之直隸祁州人也余少聞燕南耆舊一

爲博野顏習齋一爲君之父𫎇吉平生皆尙質行稽經

道古習齋無子其論性論學論治之說賴其徒李塨王

源發揚震動於時而刁氏之書惟用六集及斯文正統

始行於北方贈君自入庠序卽弛置舉子業日從父之

友五公山人王某及習齋游訂父遺書手錄藏於家又

貳之以質四方之學者年逾六十復手錄付諸子且告

日昔蔚州魏公持節巡京畿余以故人子獨被渥洽鄰

邑人或籝金而請事余掩耳而走葘然若穢污之及吾

體也汝曹他日若登仕籍以官富家吾生不受其養死

不享其祭惟先人遺書未刻者尙百餘萬言必約身而

次第布之其後仲子承祖果宦達使其弟顯祖持所刻

易酌濳室劄記及君狀誌乞余文以列外碑距君之歿

二十有二年矣夫名非君子之所務也而沒世之稱則

聖人亦重之習齋遭人倫之變其艱苦卓絕之行實眾

人所難能而李王二君子力足以張其師惜其本指欲

外程朱而自立一宗故知道者病焉君之父則隱迹衡

巷推闡先儒之緖言故當其時名聞四方轉未若習齋

之盛而卒得良子以傳其書身名完好無可瑕疵故余

因表贈君之墓而幷著之以示志古而有所祈嚮者亦

君恪守父書之志也夫君卒於康熙乙未九月年七十

有二父諱包天啟丁卯舉人母某氏君及妻杜氏並以

承祖貴

誥贈如其官階子四人長繼祖州學生次承祖乙未進

士由縣令累官監司所至著聲績今爲江西布政使司

次顯祖已酉舉人樸直尙名義次興祖早世以某年月

日葬於某鄕某原乾隆元年十月江南方苞表

  東昌鄧嶧亭墓表

雍正十三年夏東昌鄧鍾岳將吿歸以曩所述贈君及

田安人行略示余曰吾故知子於誌表之文雖親故無

假非敢以私請也將以入宗譜惟子討論焉發而觀之

皆庸行所宜然有難焉者贈君十歲喪母嗣喪繼母至

再父歿承重喪大父母衰麻不絕於身者近二十年皆

能稱情以赴於禮其爲國子監學錄年未及三十丁內

艱念大父官閩南父官代北代父服勤侍大父遂不復

補官余嘗過東昌無老少皆稱鍾岳孝悌修飭具言其

家法雖未指目君之爲人而鍾岳所述之無虛溢可知

矣昔余大父爲學官於蕪湖君之大父參議公適司蕪

關降爵列而爲友余於鍾岳未見而相知旣訂交果不

悖於所聞其家法之善又親得之於其鄕人故特表而

出之使天下知爲人祖父者宜愼行其身以開其子孫

而子孫能賢亦以徵信其祖若父之善行又鍾岳不以

誌表屬余乃所以重其親信於友而余之不能已於言

端由於是焉田安人與君比意同力以事親長歲庚午

君侍大父母於家聞父疾赴山右而參議忽遘疾甚危

郉宜人篤老安人承凶臨於別室易衣奉姑而侍舅疾

比參議之終郉宜人未知有子之喪也嗚呼是可則也

巳君諱基哲字騫之號嶧亭以太學生授鄒縣敎諭遷

國子監學錄生於順治乙未年二月卒於康熙辛巳

十月享年四十有一以雍正元年

覃恩勅贈承德郞翰林院修撰田氏爲同郡名族安人

歲貢生諱官芳次女生於順治丙申年三月卒於雍正

癸卯年三月享年六十有八

勅封安人子男四人鍾岳康熙辛丑進士一甲第一名

授翰林院修撰歷官禮部侍郞雍正十一年以奏對失

辭降一級調用次鍾音雍正丙午舉人揀選知縣鍾敘

鍾一雍正已酉同榜舉人女五人並適士族孫男六人

雍正乙巳十一月合葬參議公墓右第一穴桐城方苞

  內閣中書劉君墓表

襄城劉靑蓮狀其先人之行不介而以書通曰吾父之

歿七年矣而銘幽之文闕焉以至於今蓋難其人也吾

惡夫爲人子孫者以所未有之善隆其親而實誣之也

故所舉無溢言願子察其情也余故聞中州之賢者數

人而劉氏恭叔其一焉恭叔之兄子靑藜爲余同年友

而靑蓮之請銘也有辭余無以郤焉謹按君諱宗泗字

讓一先世多濳德明季流賊之亂父漢臣以諸生佐督

師汪公喬年城守署贊畫君兄弟三人皆好義伯仲任

俠而君獨爲儒其學無所不渉而卒歸於洛閩其游皆

畸人節士而共學之久者則關中李顒中孚余觀自明

之衰東林復社諸君子摧剝無遺而天下幾不知有學

矣其後燕南河北關西之學者往往振起於一鄕以收

召其徒而中州爲最盛就其傑出者其指意雖不能盡

合於古聖賢人而皆能以力行爲宗故其處者常矜名

義飭內行而出者亦確然不失其官守蓋學雖粗渉其

樊其爲說不能無弊而已有輔于世敎如此君之質行

旣足以錯於其鄕之賢者而又能知道術之所宗雖與

中孚李氏共學之久而自守其徑塗終其身不易也嗚

呼君可謂篤於自信者矣君中歲學古文辭晚所著中

州道學錄恕齋語錄尤著士友閒其行之式於家而化

及鄕人者靑蓮述之甚備而兹獨揭其所學之大指蓋

以自修者言之必纖悉於庸行而後爲完人而立言者

舉之以示於後則義無取也靑蓮於虛美其親者旣前

知其非義矣則於兹所以云者何惑焉君以康熙庚午

舉於鄕例授內閣中書未仕以庚寅六月二十四日卒

於家年七十有四冬十有二月某日葬於邑西東岡先

兆之次孺人周氏子二人長靑蓮縣學生次靑芝乙酉

舉人女二皆適士人康熙丁酉三月朔後二日江東方

苞撰

  秦仲高墓表高氏仲女適秦故曰秦仲高仿春秋紀伯姬紀季姜鄫季姬蕩伯姬之例

  也先刻誤改高貞女今正之王子十月鈞衡識

貞女吾師大理卿宛平高公同產弟章侯次女也少余

見之心異其德容謂福澤必過人許嫁秦氏子文照雍

正五年文照死貞女請代夫承重奉祖姑父母隘之不

可遂歸秦氏大理兄弟三人惟季有子而畱滯遠方章

侯歿貞女族姻中一無依余往視之時仲冬短布單衣

乃與諸公醵金爲舉本以給之乾隆元年余居直廬五

月中旬家人吿貞女遘疾日篤秋七月朔後三日死問

故曰積勞成瘵卒之日命衣衾完者勿以殮迫冬進之

祖姑在昔明季李自成陷北京宛陵沈壽民時山居或

吿曰某罵賊不屈死壽民立起自責曰夫人而載此大

福以終嗞咄哉旣而前聞非眞復問焉曰子何以知之

曰是吾故人也娶之日吾客遊適至其家(⿱艹石)俯首巡步

階除不已叩之曰吾屬有所思甫冠登上甲而婚生人

之榮有逾此者乎吾何修而得此此以知其所受之薄

也嗟乎如貞女之閔凶夭札乃壽民之所謂福也夫貞

女年三十有二卒後十日與文照合葬秦氏先兆之側

其買棺也匠師語其徒曰子良材價從其柢聞者多爲

流涕桐城方苞表

  完顏保及妻官爾佳氏墓表

君姓完顏氏諱保字岳申余供事𫎇養齋君爲

皇子𥊍御數就余問學君貌甚文苦羸氣不能任其聲

自恨時過而學雖疾矻矻不自休余始開以學久之惟

戒束書不觀以息心神而不能從疾遂不振君旣歿且

踰年余啟篋見其病中所擬秋風辭音旨悽愴其諸衰

氣之先見者與君疾亟妻官爾佳氏誓死及期母與姑

號泣而止之曰汝有子義不當然答曰吾非不知此顧

吾年少儻異日中有不自得者不(⿱艹石)早自決於吾心爲

安其藥物久置粉帨中命取水至則一飮而絕母與姑

亦不之禁也嗚呼君之嗜學與其妻之取義皆過於中

然以人情之習於偷苟不可謂非有志者矣而造物者

必使至於斯其又可詰邪君卒於康熙丁酉四月十九

日酉時年三十官爾佳氏與君同庚生而月日先於君

卒同時以某月某日合葬北郭先人之兆桐城方苞表

  羅烈婦李氏墓表

烈婦姓李氏浙江龍游人江都羅經甫妻也幼通詩書

繼室於羅前子曰都六歲女曰宦姑年十有二烈婦生

女始期揚州圍急烈婦謂經甫曰君上有母下有稚子

都妾生而存則慮有所牽吾自擇死所矣乃積薪樓下

未幾城破市人驚呼曰兵入矣烈婦上堂泣且拜曰吾

不能復事姑乃別其姒劉氏及經甫妾梅氏李氏時烈

婦有身八月矣抱幼女持宦姑而語眾曰吾多見古書

中婦人遭亂而求生者忍以身試乎眾皆哭從而登樓

者凡十人命一婢下舉火火發亦奮身躍入兵定後眾

骨藉藉惟婢一足尙存始經甫計猶豫未有所洪俄而

烟塵蔽天樓中聲如亂鼓乃摶膺而呼負母挈子以奔

卒皆免家復起子孫盛昌都之弟國桓有子曰愫行四

方遇文儒輒流涕述烈婦事而求籍焉同命者凡十有

一人劉氏梅氏李氏外惟婢得其名曰蘜華其六人者

無聞焉焚宅在新城廣儲門內樊家園合冢在隋西華

門故城址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望溪方苞表

  劉烈婦唐氏墓表

烈婦唐氏襄城劉庶常靑藜繼室也先世浙江會稽人

遷河南新鄕其家單微轉徙少失父母有兄窶艱而婦

好書史陳義甚高庶常失偶聞其賢以禮聘焉年二十

有九矣旣成婚三旬有八日而庶常疾作遂不起烈婦

將死之叔姒請曰聞嫂有身今死非其所也居無何謂

其姒曰無望矣越翼日晨起辭於殯入寢室閉戸自經

死時康熙戊子十有二月晦前四日也去庶常之死蓋

四旬有七日烈婦少時嘗刲股療其父及庶常疾復齧

臂以羹血淋漓衣袖閒面色似非人而神氣自如庶常

之歿也其母年八十有五臥病經年矣烈婦秘不以聞

戒寢門內無哭聲自經之晨猶親盥饋然後退烈婦家

故貧其兄以醫自活流轉四方僦居多窮巷短垣烈婦

時時佩利刃以備非常郟富人嘗假館且貲給之甚殷

烈婦曰此傳所謂無故之利也會富人從其兄飮覘焉

日是可久與處邪立促其兄他徙庶常每言烈婦能文

工詩歌旣死篋笥閒無遺蹟庶常夙以文學知名二十

年閒河南北爲首稱唐氏賢而愆期卒歸庶常聞者皆

以爲宜而月未四終夫婦各賷志以歿鄕人莫不嗚咽

道路皆載其言越十年戊戌余始得其實於庶常之從

弟靑蓮而表於其墓之阡桐城方苞撰

  謝孺人葉氏墓表

孺人諱球姓葉氏父諱汝棟閩縣人庚午鄕試副貢士

謝君諱宣之妻編修道承之母也謝氏故儒家而鄕貢

以俠重於鄕信義著於師友孺人實左右之孝於親友

於兄弟惟孺人曲當其心鄕貢未中壽而歿兄公壹以

家政屬孺人大事必諏焉幼隨母依舅氏授論語孝經

毛詩及長博觀經史諸孤就傅夜歸則爲辨句讀考音

義兼授樂府古辭及詩旣成立督敎不衰母也而秉父

道焉孺人生二歲而孤母家四世生養死藏廟祭皆身

任之女也而承男事焉及篤老道承歸養會修省志中

丞趙公以相屬百年中大吏所設施鄕先生長老之質

行孺人能備詳之道承用以徵信於志傳牒記而辨其

譌嫠也而有裨於文獻焉始余與同年鄭任鑰魚門善

孺人之長女壻也道承繼因魚門以索交於余孺人七

十求文以壽余曰非古也子少安吾當別志以達子之

情又十有四年孺人歿道承使來吿終以狀請銘汜詢

其鄕人皆曰信然乃爲表以歸之而釋諾責焉其生卒

子姓宜具於誌銘故弗著乾隆元年八月晦前二日江

左方苞表

  劉中翰孺人周氏墓表

康熙五十五年襄城劉靑蓮及弟靑芝不介而通書請

表其父中翰君墓余旣夙聞劉氏家法及中翰之賢又

重靑蓮有辭表而歸之越三年庚子復以母之狀請銘

余惟古者婦人祔葬無特銘又孺人處境順雖有婦行

而無以過禮之中制久而未報也雍正五年靑芝計偕

至京師請益堅且曰自庚寅先君子歿吾母老朝夕不

忍違不赴禮部之試者十有七年矣今來適與子値而

獲見願終有述焉余因念丙戌計偕自余出吾母內𤍠

語不休雖隆寒中夜啟牕牖或挾老婢立中庭北向而

望凡百有三日至余抵家之夕而後寢成寐凡欲其子

遊學取名致官父或有之而母必無是也無貴賤貧富

賢愚惟願求之卽在側耳余兄弟喪亡乃違禮遠遊以

憂吾母靑芝有兄以承養而不忍一日離其請不可虛

也孺人處境雖順無以過禮之中制然以劉氏之家法

而孺人順焉恭叔之賢而孺人儀焉以宜其家以式其

子姓而化於族姻其可風也已孺人姓周氏父諱卜歷

襄城縣學生母王氏年十六歸於劉卒年八十有六與

中翰合葬縣西先兆之次雍正五年夏五月江東方苞

  贈淑人尤氏墓表

皇帝嗣位之始年搜揚遺賢命大臣各舉所知於時今

吏部侍郞沈近思以郡丞就其家起吏部文選司郞中

旣任官

特命兼太僕寺卿逾年四月拜疏歷其曾祖母尤氏守

節撫嗣子敎孤孫艱而有成曁其父將終自傷家世田

農不能爲大母請旌而有望於後願以元年

覃恩身及妻應得之封移贈尤氏

天子旣賢近思感其意

詔以侍郞階資贈其曾祖父母又二年二月介吾友王

君虛舟乞表墓之文余考禮經爲人後者服如所生傳

日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蓋恩以義隆而不敢忘其祖

也然恆婦人之情視爲後之子多異於所出是謂不有

其夫也而爲之後者自視亦或異于所生是謂不有其

祖也今尤氏重其夫以及其嗣子可以敎天下之爲人

妻者矣近思念其父以及其祖所嗣之大母可以敎天

下之爲子孫者矣

天子優賢厲節推恩于功令之外而褎崇踰所應得可

以敎天下之爲臣者矣禮達義昭不可以勿籍也謹按

沈氏自遷仁和七世至贈公諱學顏於近思爲曾祖卒

年二十淑人時年二十有二距其歿三十有四年與贈

公合葬西涇口百浪塢先塋之次嗣子時吉娶兪氏甚

有婦道遺孤大震生五子近思其季也淑人高行載郡

縣志沈氏三世生卒爵列墓各有誌家有譜故弗著著

其維繫於風敎者

  曾孺人楊氏墓表

孺人姓楊氏江甯人邑諸生曾筞之妻余姊夫沂之母

也姊性鈍直嫁之日吾父母戒行常以宮事不逮爲憂

久之薰然成和及孺人歿乃時與姊夫不相中然後知

孺人之德能甄陶子婦而諭其志也姊夫少孤季父遠

遊委以家事二十年內外帖帖及孺人歿姊夫始見惡

於季父違言日彰然後知孺人之才能調劑叔姒而使

之無閒也始曾君爲諸生甚有名館富室常屏滋味甘

蔬食而平生不聞信奉佛法沂旣長有舉以叩者歸問

母孺人日爾父歲時伏臘御食於先姑未嘗厭甘毳而

居外則然窺其意以母老艱苦食淡不忍自饜飫耳用

此又知孺人之賢能探其夫之微志而襮之於身後也

姊夫及姊屬余表孺人墓已踰再紀雍正三年春余假

滿北上姊夫走送於河干復出其父狀求合表且曰更

遲之吾不及見矣又二年余益病衰恐終負前諾乃敘

而錄之曾君早世行未著按其狀皆𤨏語故獨取孺人

所稱而附見焉孺人卒於康熙某年年六十有七距曾

君之卒三十有四年以某年月日祔葬於某鄕某原曾

氏族故不繁沂無子再從無可嗣者有女適林氏子元

  吳處士妻傅氏墓表

孺人姓傅氏江西南昌人余叔舅之妻也先君子出贅

𭔃寓外家凡十年時惟叔舅也存而叔舅恆客遊余生

六年先君子歸金陵計此生與舅凡五會耳惟辛未壬

申閒同客京師聚獨久寒苦相依丙子冬自京師南

水宿淮關夢舅立河壖瞪目無聲心詫之至眞江急捨

船陸行至舅家則葬已數月矣問故果死於此余噭然

而哭孺人微泣於房哭止䦱門而語送不下堂堦時孺

人尙少動作有儀語皆中節余黯然傷又肅然敬也孺

人幼喪母無兄弟獨身隨父客淮南吾舅亦客焉遂約

婚歸十年而吾舅死舅生常遠遊相見日稀有子曰以

誠冠後亦授徒遠方或歲歸或閒歲三歲一歸孺人之

卒也遽誠在山東奔喪報葬至京師每見余必吞聲掩

涕以求表墓之文而孺人苦節淸行實宜有傳于後乃

爲之書孺人卒於雍正六年七月年六十有五舅諱敬

儀字平一從先兆葬六合劉家營𬃷樹墩孺人祔焉誠

幼時無資就外𫝊及次子以訥小學皆孺人口授孺人

之喪誠雖客在外泣血三年喪食一如禮經

  中憲大夫鄂公夫人撒克達氏墓表

夫人姓撒克達氏故愼刑司郞中鄂素之妻今通政司

通政使兼詹事府詹事攝翰林院掌院學士畱保之母

也保之言曰保三歲而喪吾母踰年喪吾父庶母郭氏

舍已所出而乳焉每語人曰無若女君之德何保不及


見吾母之事大父母而大父母之安吾母眾載其言保

不能知吾母之相吾父而吾父𣙜稅時舅氏或爲保謀


宜少治生產吾母抑以大義眾載其言吾母旣歿且十

年諸母諸姑及族姻老婢及見吾母者見保莫不垂涕

追思不已嗚呼信斯言也古陰禮所謂婦德幾盡之矣

家之乖恆由婦人而嫡妾則有甚焉故二南之風皆始


於不妒蓋婦德莫難於斯此之能然而餘行可無徧述

矣春秋傳曰娣姪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


帶在禮妾爲女君君之長子三年所以重其恩義同其


憂喜而濳消其妒嫉也然人之恆情亦惟君及女君之

存不敢不勉耳夫人旣歿而郭氏舍所出以字其孤

信砥節沒齒爲期則夫人之德之在郭氏必有過越於

恆情者矣而况奉舅姑成内治宜家人之疏節與夫人

父某某官年十■歸郞中卒年二十有■女二皆保姊

也郭氏年今五十有九所生子早殤雍正六年冬十有

一月桐城方苞撰

  陳太夫人王氏墓表

夫人姓王氏陳贈公諱健之繼室廣東右翼漢軍副都

統昻之母浙江通省提督倫烱之大母也陳氏世爲閩

人自長樂遷泉州之高浦明末海寇滋蔓遷濱海居民

徙灌口贈公時年六十餘矣生計壹倚長子光光死贈

公大慟尋卒昻年始十有一含歛皆夫人手之虛室中

惟雞一栅母子號泣與雞鳴之聲相應哀動鄰里凶饑

寇亂相乘米至石八千夫人拮据日作糜半釜漉厚者

飼子次及女自啜水漿饑不可忍則更急束要帶昻旣

貴每念兒時備見太夫人之艱辛而不獲一日致鼎養

恨不欲生方流離轉徙夫人常抱木主以行雖遇寇迫

險不釋用此數世前生卒葬地子孫猶得籍記閩人相

傳戚繼光禦倭寇駐軍高浦與僚屬遍閲山川形勢指

贈公舊居曰是家必有興者以爲此再世節龯之兆也

然陳氏之遷高浦亦近耳前此廬其所居之地者眾矣

而陳氏熾昌又在徙灌口之後則非宅地之所爲決也

豈其先世故有濳德隱行及贈公之身而胚胎已兆故

光潤先見於門閭與嗚呼此可卽太夫人之節行以徵

之矣倫烱始通籍備宿衞階甚卑余一見卽決其必拔

起爲大將未數年果建節歷七鎭軍民威懷粤閩江浙

咸載其言乾隆八年以太夫人遺事請表墓故並著閩

人所傳語使眾知家之興必由其人而謂宅地能有助

者妄也太夫人父諱公榮母某氏女適太學生蕭湄太

夫人卒於康熙辛未年享年七十有八後贈公之卒凡

三十一年前夫人許氏父諱浦母某氏卒年二十有七

葬於高浦之杏林社界禁限隔亂後坵隴不可復辨昻

及倫烱每以爲恨贈公葬於某鄕某原太夫人以癸酉

年四月二十八日葬於苧溪山之原江左方苞表


  林母鄭孺人墓表

孺人姓鄭氏福州侯官人三山林贈君諱邦楨之妻編

修枝春之母也生鄭氏熾昌後其卒也林氏方興而伶


俜艱辛視甿庶貧女有甚焉母黃氏鄭贈君繼室也生

孺人踰歲而殂鄭翁付外家鞠育及疾革始命以歸父

黨內外宗尙未識面時十齡悲號雀踊見者莫不心惻

及歸林氏家甚貧而贈君羸疾授經在外孺人餔糜日


或不繼歲戊子贈君卒遺一女二小男老姑在堂而盎

無儲桁無完衣仲兄鄭諭德幾庭計口致米薪蔬百物


皆自孺人及女手指中出身甘穅秕而遇時物必多方

購易以進或母家以餉孺子必奉姑姑心知之而不忍

卻也孺人自居父喪卽依諭德之妻王宜人佐治家事

因敎以閨訓女史及贈君卒孺人命枝春就殯帷躬敎

督誦讀聲洋洋比鄰及親交到門者莫不歎息大母衰

疾中亦用以自慰焉及姑終女有歸二子受室枝春舉

於鄕爲內閣中書而孺人嘔血遂不起孺人疾作於雍

正辛亥之春戒勿使枝春得聞其秋枝春感噩夢請急

航海而歸孺人驚喜疾少閒卒於冬十二月晦前六日

年五十有八子二枝春翰林院侍講督學河南夢彩戊

午科舉人女適庠生葉球以癸丑十月祔贈君之墓在

郭北五鳳山乾隆七年春枝春以狀求爲傳余考孺人

雖艱辛而未遭變故所述皆婦順之常於文律不宜立

傳旣而思孺人處境略與吾母同吾母之遭遇視孺人

尤順而艱辛苦恨則有甚焉惟不肖子知之宜乎枝春

之不能自克也抑又思朱子之母安常履順其貧約亦

未甚也二程子之母則顯榮福祥以終世矣而百世以

下無不知二母之賢則惟其子之故耳以苞之無似不

足以顯吾母故因林母發此義以勖枝春以志吾疚兼

吿天下後世爲人子者乾隆八年十一月江左方苞表

  方曰崑妻李氏墓表

孺人姓李氏揚州府興化縣人吾宗知孝豐縣事諱將

之子婦邑諸生曰崑繼室也於苞爲共五世祖斷事公

之諸母行比俗之人謂劌股肱可療疾雖子女行之於


父母亦爲過禮而以吾所聞廣昌何某妻魏氏刲肱求

療其姑一時名輩爭爲傳記詩歌以紀之又二十餘年


而有孺人之事乾隆壬戌余𫎇

恩歸里孺人之柩適至自閩中長子杭以狀求誌銘始

聞其詳孝豐府君病膈噎長子曰岱割股以進少閒數

日疾反曰崑欲踵行之孺人曰子疾初愈甚羸如重傷

大人病必臻夜半侍婢皆臥登樓禱於宗祏引刃自劌

昬仆久而蘇强自SKchar2縛昧爽作羹府君食之病又小愈

者閱月及將終乃知孺人事呼而至曰死生命也然汝

必育賢子孫曰崑兄弟十三人惟伯兄及四弟曰岳爲

適出而曰崑曰岳生同胎曰岱宦遊曰崑欲與曰岳同

爨謂孺人曰爾能自必終世無生異同否孺人曰子能

自必何問婦人孺人處宛若閒如弟妹之事兄姊門以

內少壯男女皆相親曰岱初任閩之沙縣改調泰甯曰

岳卒於沙曰崑從至泰甯孺人以俗言生同者死期亦

近時杭館於閩之榕城孺人挈子女及杭之妻女閒關

赴泰甯未一年曰崑果卒孺人親視含斂杭述孺人淑

德甚詳然舉是三者則仁孝明知之見於他行者視此

矣銘以藏幽孺人之事宜使觀者感興故爲表於外碑

孺人享年五十有五父湋浙江湖州府衞守備與孝豐

君善故爲昬婣祖嗣京明河南道御史曾祖春芳大學

士子三人女四人系曰

兹事之義類余於廣昌魏氏論之詳矣孺人求療其舅

其事尤希而持之則有故蓋大懼夫或重傷以駭慟垂

盡之親故不得已而自劌以塞其意也往者亡妻蔡氏

亦嘗刲肱求療其姊及來歸余吿以三從不二天之義

乃自知無謂故備列之俾慕爲仁孝者得自鏡而審所

處焉

碑碣

  禮部尙書陳公神道碑

公諱詵字叔大號實齋系出渤海爲宋大尉高瓊裔明

永樂初上祖東園公自臨安出贅海甯陳氏遂著籍𫎇

其氏高祖諱中漸隱居好德有子二人並登萬歷丁丑


會試榜成淮士累官貴州參政諱與相者公之曾祖也

參政之子五人其季曰元成早世有子三人長之問公

本生父也季之閭所承嗣也明季陳氏衣冠日盛子弟

皆治舉業務進取而公之本生父獨承學於念臺劉公

劉公没黃宗羲梨洲傳師說以敎浙東西而公復從梨

洲游自入


國朝公伯叔父兄弟兄弟之子登上甲宅政府長六官

出秉節鉞者林立惟公第舉乙科然自補中書三遷而

副長御史開府貴州湖南入爲尙書皆特擢不由階資

其給事吏科轉𠛬科都給事言多施用而以稽貴州土

司承襲劾罷大吏請復天妃閘以奠黃淮其語尤著薦

紳閒自鴻臚寺卿倅大理領臺中屢決疑獄及巡撫貴

州民艱於食行視山坂皆可耕諮於介眾僉曰收穫不

可期入稅籍終難脫矣遂奏免升科踰年斗米錢三十

因敎以蠶桑蒔果樹卽王文成謫戍講學處建書院聚

敎羣士延及苗童黔民久而慕思移鎭湖南尋晉司空

轉宗伯官中事無不釐飭當

聖祖中年直省大吏員缺必咨臺垣九卿舉者多陰奉

要人指意或自援親故而公所舉惟三人高安朱相國

始令濳江以讞疑獄公記其名前後凡四薦沈公近思

未遇資給誘進旣通籍揚於朝淮黃決溢舉陳公鵬年

爲河督公性沈靜其治事勾稽文簿終日不倦事畢卽

閉閣下簾手一編未嘗一日去書謂四子之書諸經膏

液也近體諸身然後知須臾不可離作四書述嘗慨

吏深文擊斷曰律者聖人以不忍人之心而著之爲精

義之學者也作讀律述謂孔子學易期於寡過人事萬

變包於六位隨時隨事必有合焉作玩辭述手披司馬

氏通鑑朱子綱目以朱墨雜色識之凡五周多獨見作

通鑑述一卷晚年將次第排纂而業未終公旣沒十有

四年其子世倌自山東以遺書及行狀抵苞請列外碑

且曰倌自始仕以至於今戰戰慄慄惟懼或蹈於非義

以不敢忘先人之志事耳苞以衰疲久而底滯又數年

世倌爲御史大夫其規模略與念臺劉公相類乃竊歎

公之敎型於家而劉公之風能使異世聞而興起也夫

比俗之人以講學爲詬病久矣故爲譜其世家並傳再

世師友淵源之漸俾學者無惑於俗言而識所祈嚮是

亦公之志也夫公卒於康熙六十一年享年八十壬子

科舉人曾祖累

贈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祖考以公

贈光祿大夫禮部尙書祖妣妣並

贈一品夫人本生考妣貤贈亦如之夫人查氏初

封淑人晉

封一品夫人子六人長世儁丙戌進士知江西建昌府

次世儼辛卯舉人揀選知縣次世仁乙未進士翰林院

檢討次世倌癸未進士工部尙書次世侃癸巳進士翰

林院檢討次潮幼殤女七人孫男二十四人銘曰

經有明訓不學面牆㝠行無嚮爲惑爲狂翼翼陳公學

優而仕寅亮中外官常有紀善政善敎奠乂遐荒氓獠

歌思愈久不忘入長二官禮寅事覈如握尋常引以繩

墨譜公之行按公之書所言多應終始不渝遠尊師聞

近守父學有子能承風規尤卓豐碑峩峩用表功施不

說學者視此銘辭

  理藩院員外郞贈資政大夫席公神道碑

公諱席爾泰系出舒穆祿氏世居盛京東之渾渚大父

郞住力能出車馬於淖陷父吳巴泰十六從軍破隊徇

城常推鋒抑於上官功不得御終不自列非臨陣未嘗

妄殺一人公初試惜薪司筆帖式轉倅𠛬科麻勒吉總

督江南江西檄自隨歸補吏部主事遷理藩院員外郞

奉檄行塞墜馬傷肩臂遂引疾卒年六十有八公在江

南制府以事詢必竭情無隱江西巡撫以法中某郡守

制府叩公公曰吏獲罪多由不善事上官耳卽遣公廉

其實守得免而眾莫知其由江蘇布政使被劾命公勾

稽簿書使恐懼道謁公曰歸理案牘無他求也麻公嘗

被逮院中佐吏皆號呶慢易惟公不失禮代任者益重

公固畱以自佐而公篤念父母竟吿歸其在吏部有武

弁爲尙書所厚軍功不及格而敘公力爭曰三藩蕩平

論功者眾成法一亂則冒進者人人得引爲辭會理藩

院增置員外郞

上命部院各舉所屬賢能首以公應蓋不欲公在吏曹

也公內行飭修事繼母誠孝母素嚴久而感悟母沒撫

季弟勤於已子凡衣食必先取足焉公階奉直大夫以

子元夢貴

贈資政大夫娶同系別屬女仁厚識大義公所以感繼

母及與麻公始終夫人之助爲多夫人以公

封宜人以元夢進

封夫人其卒也距公之卒二十有二年始公退休家甚

貧而元夢以事譴季子入翰林尋亦罷居常鬱鬱及公

卒逾年而元夢復收用漸被顧遇開府兩浙入爲司空

夫人屢覲

皇太后於甯壽宮

天子親書堂額壁聯以嘉母德是以元夢每荷恩筞爲

太夫人慶卽隱痛公之不及見然元夢能推太公之德

業愼行其身而有令聞俾國人稱願以爲君子之子則

公亦可以無恨矣公及夫人生卒年月日子姓男女旣

詳於幽堂之誌葬事畢外碑宜刻文以屬余乃敘而銘

之銘曰

維國之興材必世生維家之隆德必世崇公先再世淳

德未漓曁公稍達仍鬱不施以昌厥嗣爲

帝股肱恪居官次令聞有融眾人所矜

錫命之顯君子所感嗣德無靦我列兹銘信而有徵

  贈右副都御史趙公神道碑

贈公諱良字維林浙江紹興府瀝海所人吾友趙國麟

之父處士臨若公之子也生有明崇禎丁丑時寇賊交

鬨未成童陷賊匿舟底三日勺飮不入旣脫歸廬舍已

國初東南未靖人民流離多餬口於北方遂棄儒學醫

至幽燕東遊齊魯遇族父於泰安州以醫自活因廬旅

焉時淮陰江翁亦寓岱下以女妻之而臨(⿱艹石)公倦遊無

所合困而歸聞其子旣立室家附舟北上至則國麟之

生已數月矣時康熙癸丑年也臨若公入抱孫出則與

石堂諸散人遊贈公旣左右無違而江夫人力致魚菽

𤓰蔬以忠養久而安焉雖居窮巷遠方畸人老宿多造

門豫章吳愼庵嘗嘆曰臨若之室僅容膝可旋身而入

其中則曠如也臨若公以康熙二十三年卒於泰安贈

公及江夫人相繼沒國麟貧不能葬豫章戴君知地理

得吉兆以吿且探囊篋助營窀穸又二十餘年國麟巡

撫安徽入謁

世宗憲皇帝山陵請假歸里祭吿因葬故有缺以書抵

余求補碑銘以列祠堂觀國麟所述贈公自定家於岱

父歸就養一室之中父父子子夫夫婦婦者凡二十年

富貴不足道國麟之得列於君子之林也豈偶然哉臨

若公二弟卒於南中老不能奔喪命贈公歸葬獨身冒

風雪往還其治疾者如疾在身無貧富貴賤必竭心力

享年五十有八以乾隆元年

覃恩誥贈如國麟官江氏爲夫人夫人之生後贈公二

十年而卒以康熙辛未先公一年次子國經女四人以

某年月日合葬於州西天平山銘曰

族以亂而散家以旅而成行以艱而篤志以沒而亨岱

畎有碑瀝海有田

恩綸孔赫世祀其緜有開自天其兆必先

  杜茶村先生墓碣

先生姓杜氏諱濬字于皇號茶村湖廣黃岡人明季爲

諸生避流賊張獻忠之亂流轉至金陵遂久客焉少倜

儻常欲赫然著奇節旣不得有所試遂一意於詩以此

聞天下然雅不欲以詩人自名也於並世人獨重宣城

沈眉生吳中徐昭發自愧不如其在金陵與先君子善

客維揚則主蔣前民金陵爲四方冠蓋往來之衝諸公

貴人求詩名者湊至先生謝不與通惟故舊或守土吏

迫欲見徒步到門亦偶接焉門內爲竹關先生午睡或

治事則外鍵之關外設坐約客至視鍵閉則坐而待不

得叩關雖大府至亦然及功令有排門之役有司注籍

優免先生曰是吾所服也躬雜厮輿夜巡綽眾莫能止

先生居北山去先君子居五里而近以詩相得旦晚過

從非甚雨疾風無閒先君子構特室從橫不及尋丈置

牀衽几硯先生至則嘯咏其中苞與兄百川奉壺觴常

提攜開以問學先生偶致雞豚魚菽必召先君子率苞

兄弟往會食其接如家人丙寅春先生年七十有七攜

襆被叩門語先君子曰吾老矣將一視前民歸而窟室

蔣山之陽死卽葬焉是日渡江數月竟死維揚喪歸𭔃

長干僧舍一二故人謀卜兆子世濟曰吾有親而以葬

事辱二三君子是謂我非人也無何世濟亦卒先生故

三子一子幼迷失一爲僧遠方眾莫敢主又數年長沙

陳公滄州來守金陵謂先生其鄉人之能立名義者哀

其志爲買小邱蔣山北梅花村召先生從孫揚文及故

人會葬先君子執紼視窀穸時苞客燕南歸而命之曰

先生吾所尊事汝兄弟親炙可無誌乎苞重其事將俟

學之有成而措意焉自先君子歿患難流離今衰且老

矣自恨學之無成猶昔而舊鄕限隔恐終墮先人之命

乃姑述其大略使人往碣於墓之阡先生詩世所傳不

及十一平生著述手定凡四十七冊世濟歿勢家購得

之弗善仍歸其從孫某先生生於明萬歷辛亥年正月

十六日卒於康熙丁卯年六月某日葬以康𤋮丙戌年

二月十六日銘曰

死而不亡光於世嗣逢長

  大理卿高公墓碣

吾師宛平高公之歿也以康熙庚辰仲春余在京師眾

議以誌銘屬余視喪畢東歸爲銘歸公二弟丙戌再至

拜公墓石已磨未勒也而余以事遄歸又六年冬十二

月以鄕人戴名世文集牽連被逮發歲使僕某祭掃還

訊之墓垣盡頽而磨石尙仆於道公仁孝聞天下然世

所稱者太公以吏事謫遼左公發憤成進士伏闕上書

求代巳而逢恩例贖歸余竊謂父兄在難凡力所逮中

人以下猶將勉焉不足爲公異也自公視學江南余從

遊近十年公家事細大畢聞太公少豪宕不可羈束而

太夫人謹禮法不相中太公之歸也公以爲難後天屬

復完又二親皆篤老當更歡洽而居常漠然遇事仍嗃

嗃公用此雖富貴恆蹙蹙如窮人無所歸終公身公退

食恆居於內余怪焉叩之御者則常在太夫人側嬉戲

如嬰兒其侍太公所以承意觀色或古禮經所未甞云

而自公出之乃知其當然而不可易也公疾篤余入視

公曰子毋憂某雖無祿尙當終事吾母乃竟先太夫人

卒嗚呼酷矣余所犯尙未決雖

天子明聖而吏議余罪至重死生未敢自卜恐公之仁

孝余獨聞知者遂就湮滅而心氣瘀傷不能營度爲文

前銘又不復記憶乃質言其大略俾公故人曾君啟起

磨石而碣焉時康熙壬辰八月也公諱裔字素侯卒於

康熙庚辰二月十有二日年五十有四由翰林官至大

卿仕績應列於史氏銘曰

謂公不得於天胡濟屯以亨而天屬之復連謂公能得

於天胡將母之不終而壽命不得以少延豈彼蒼之無

知抑將畱終古之恨以暴其仁賢

  兵部主事龔君墓碣

君姓龔氏諱健陽號惕齋湖廣天門縣人也初因其弟

巽陽索交於余余時衰疾趨走

內廷終歲僅一再見君每以不能親近從問經書爲言

厥後聞君以陳漕𡚁爲重人所齕部議降調乃考其行

於所習者始知君自司工部卽勇任公事及入臺奏砌

馳道核門禁糶倉粟以平市價並愜眾心而尤爲時所

稱者巡視南城有主母殺婢勢家也君奏請自治不送

刑部屬託百方卒持法不移雍正九年

詔諭科道聯名直陳時政君首議在任守制當急停同

僚相視不敢署名君遂具疏獨奏付通政司會掛部議

不得上調行人司方需次

特旨授兵部主事以在臺中數言事其名猶𥳑在

聖心也君益自奮勵將有所設張而未數月遽以疾卒

始巽陽及吾門試春官不第將盡棄所學而專心於三

禮及歸亦遽卒龔氏世居福建至南唐越國公之子順

爲江西節度使遂畱江西旣而遷於竟陵近千年無顯

者至君之祖始舉乙科及君兄弟五人而登甲科者二

乙科者一眾皆謂龔氏其昌矣而仕者學者皆不遂而

無年理數有不可詰者獨其志行猶不沒於士大夫之

口君於諸經四書皆有編纂尤好春秋作胡傳辨十餘

篇惜乎君生時余未得與面講也君之祖仲鄂順治甲

午舉人父諱松廩貢生以長子廷颺

勅封文林郞妻程氏封孺人君以子學海遇乾隆三年

覃恩贈奉政大夫妻譚氏贈宜人子三長光海嗣世父

次學海次文海女二君以甲寅十二月合葬譚宜人之

墓在本縣利渉鋪先兆未有銘幽之文君卒後四年學

海以庶吉士屬余敎習請銘余多事未暇及歸里檢篋

笥失君行狀乾隆九年秋九月復以狀來乃敘而銘之

以列外碑銘曰

職方張而柄移志甚盛而身萎惟天造之難測幸素履

之無虧

  王彥孝妻金氏墓碣

徽郡在羣山中土利不足以贍其人故好賈而輕去其

鄕自通都大邑以及山陬海聚凡便賈之地卽家焉其

俗男子受室後尊者卽督令行賈無贏折皆不得速歸

久者數十年近亦踰紀用此居必聚族而嚴閨門之禮

故婦人以節著者比戸多有之蓋禮俗之所漸然也金

氏爲休甯王彥孝妻生子宜民六月而寡會

國初天下猶未靖而休歙閒土賊假以攻剽金氏集兄

公彥忠叔彥節謀曰吾三門惟孺子存聞淮揚已定先

人舊業在焉伯居守叔衞我抵江都一綫可延也從之

宜民少長卽敎以賈曰汝毋慕爲儒彥節死命宜民歸

葬彥忠死亦然兩人終以無子而其鄕鄰居者多爲賊

所殘皆曰微節婦王氏不祀矣夫擇地權時以定其身

家男子所不易也而金氏以婦人任之且決計於干戈

擾攘之閒動乎險中而得亨貞豈獨其志節足爲女子

之準的哉節婦自始寡卽不茹葷飯疏羹菜凡五十年

卒年七十有二以某年月日祔於彥孝之兆某鄕某原

後二十年其孫宗華儒而治方客京師請銘於余始碣

其墓之阡銘曰

兒𫩜𫩜莽伏戎嫠也悕走煢煢旣定遷延宗祊終首邱

辟兆從

  族子根穎壙銘

明善先生之後能世其學者惟中丞之子孫諸父行皆

先君子所善而十五弟弢采尤與先兄相得先兄旣歿

且數年余遇弢采丹陽道中相持而哭失聲自是聚則

相歡離居則相念也雍正三年季春余至京師其秋弢

采亦至心疾累月不瘳踰年而其三子根頴至自桐左

右就養藥物無違弢采稍自寛疾漸愈根穎年雖少好

古書日輯左傳義疏弢采暇則爲講畫余方喜其旅中

得良子以忘其憂而根穎尋抱疾其冬弢采館通州根

穎從踰年春夏益羸余再使往問未得報而弢采至自

通根穎以五月晦前一日死矣叩所由則始至時父疾

方劇憂思喀血隱而不言至垂死乃得其狀昔先兄及

余避事吳中弟林偕喀血不言循至大疾用此見父兄

於子弟仁孝者察其形神以求其疾痛尤不可以不悉

也嗚呼民之壽夭皆曰命於天然仁孝者每以戕其生

則何以勸哉弢采旣自爲哀辭屬余銘其壙乃垂涕而

爲之書根穎生於康熙壬午卒年二十有六未娶銘曰

爾父疾無滋以爾歸祔食於爾宗靈其億而

  鮑氏女球壙銘

康熙庚寅夏五月余妹適鮑氏者臥疾甚憊而余有故

鄕之行往視之其長女球侍戒以在視食飮寢興之節

球淚應聲落踰月余在皖家僕至叩之則妹疾少蘇而

球遘癘疾死矣金陵俗浮惰而女敎尤不修甘食美服

嬉遊而外爲女爲婦之道胥無聞焉其富女以此相高

貧者不得則以懟其父母賤其夫而外其舅姑余每侍

老母側見內外宗女爲陳古女婦儀法羣女往往心病

余言稍稍自引去獨球承聽久而益恭鮑氏故富饒至

球父甚窶又多子女而家無僕婢球自十歲卽佐其母

汲㸑縫紉浣濯攜持弟妹凡成人之艱辛實備嘗焉而

自有生以至於歿其饔飱未嘗一節適也被服未嘗一

完善也故余與其父母用此尤不能爲懷然世之福祥

壽考而缺於人道以愧負其所受於天者多矣而球無

愧也然則余與其父母亦可以無恨也球以康熙庚寅

七月二十三日殤年十有六未字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而已反其初生人之患而今其免夫而母疾其蘇而安

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