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聞遺稿/卷三
附
[编辑]輓
[编辑]新浦金範洛
翁似前年燕主人貧亦來高談殊俗子博學 見通材不以皮毛隔何曾物色猜今秋意外 淚灑寄錦江隈
又
[编辑]碧溪金鍵壽
材高行亦茂心遠地何偏千古紅雲感一生 翠洞篇儂無汲引力渠有富強年袖𫟚金丹 𧦾醫人不自痊
又緬禮時
[编辑]菊傲金鎭澔
錦衖無君二十年居人謾賦叔于田假要今 日歸黃壤纔過稀齡拊白顚兩世同庚仍惠 好一房肖子早聯翩斑貍夢幻遼陽鶴雨柳 烟花淚點懸
又
[编辑]峴川金安鎭
一哭驢鳴千歲𭶿飛來遼鶴錦山岡西門復 灑羊曇淚如見君顔落月樑 荆州人物問誰堪湖海朝評子不慙俊造何 須論地閥輪蹄塡巷盡東南 三地交情我最㴱中間離濶月山陰餘生閱 盡滄桒刼時對阿郎共訢心 聞道靈輀後先行佳孫肖子足爲榮竆廬病 㐲違攀𧦾白馬㴱慙范巨卿
又
[编辑]秋江趙基祿
寄語錦陽士何山緬爾師巨公多獎詡流輩 敢覷𥨖壁月曾沉壤磻風復引𮈔延津邂逅 事倘有百年期
祭文
[编辑]金師鎭
惟靈剛明氣質穎悟才器場屋𦒋墨弱冠時 事山水跌宕韻士高𦤷幡然改轍從吾素志 追遊巨室熟聞義理跧㐲竆廬不求聲譽日 用之間造次之際動必慕古不踰䂓矩孝養 父母溫凉適意友愛仲季痌癏在已齊以敦 睦一門歸𧨏推以婣恤一洞依庇樂育村秀 不弛程課景仰贒躅克勤保護嘉言善行𮟏 學茂材孰不欽歎我言無愧不享遐齡其柰 氣數嗚呼慟㦲
又
[编辑]門生金性鍊
嗚呼昔衛洗馬之亡也人有悲不自勝者或 曰子曾非䝉恤於公者而何如是之悲也人 曰棟樑折矣安得不悲今公之歿也孰不爲 棟樑之悲况䝉恤如小子者乎嗚呼小子一 自挾冊於門下公之城府淺㴱固非小子之 所敢𥨖測者日用云爲小子亦不無萬一之 觀感矣公孝友於家敦睦於門好善如芝蘭 避惡如蛇蝎做事如金石决疑如蓍龜若其 文𦒋之贍麗見聞之宏博在公特餘事耳小 子愚魯無比懶弱無匹而公必提耳靣命恩 斯勤斯擩染乎義理之場陶鑄乎成就之地 小子以不移之質未副猶我之祝然凢於出 入動靜隨事質疑幸免大戾皆公之賜也嗚 呼公年才知命矣小子心誠顒祝毎以百歲 爲期那意數朔旡妄之疾畢竟有今日也天 胡付公以瑰琦之資而不假以耄期之壽也 歸之正命則公之正命一何短促也歸之家 運則公之家運一何衰替也意者後生無祿 奪我師表使年少輩㪅無矝式而興起乎公 之胤四人以器則駿邁以文則鳳毛世業之 守成先志之繼述小子將執契以待之矣且 與小子夷險相資休戚相須亦不以公不在 而踈忽也公之臨終命戒昭昭在耳小子他 日以𭭙爲寓慕則庶不負公意然小子所以 噭噭然悲不自勝者偏荷三生之恩而竟無 萬一之報只從無服之禮而㪅無築室之誠 則傾河破山之淚何報於涓涘㦲然則不悲 者幾時而旡如之何者無竆期矣嗚呼慟㦲
又
[编辑]舎弟萬榮
嗚呼慟㦲古人之言至情無文信覺於今日 矣伯兄之殁星霜再周而兩弟之尙無一言 哭𧦾亶出於至哀無文而不忍把筆下語今 幈幪將撤謦咳無憑則亦不能終不言而言 亦不能盡矣嗚呼伯氏之積學𢤥行雄詞健 筆自有後世之子雲堯失則固非譾劣之所 可揄揚至於兩弟之依仰失所一門之維持 没䇿不待張皇覼縷而不昧之靈俯瞰於𡨋 𡨋之中矣𭭙世𭭙恨何處㪅訴嗚呼慟㦲
行狀
[编辑]處士名萬𢑥字茹一姓林醴泉氏也在麗有 諱〈春〉文章德行爲世所稱進士。贈三司上 將軍號西河實𱑽祖也四世而有諱𨽥號城 隱知榮川郡事我。太祖壬申投𥿈歸田屢 徴不起盖守靖獻之義也戊子丁外艱廬墓 三年泣血不見齒道伯以孝聞。命㫌其間 二世曰自蕃。惠莊朝以推忠靖亂功進階 刑曹判書封襄陽謚襄平七世曰謹明於處 士文高祖時則葛庵先生自涪返于錦陽罏 韛大張卽摳衣受學恭承誘敎服勤至死 於乎儒贒化導之庥世德積累之𥙿殆將自 𭭙而基歟曾祖曰戴遠祖重國同中樞考興 大念門户衰替讀書力學從事公車屢中鄕 解妣咸安趙漢成女貞靜柔惠門梱以之雍 睦以。正廟癸卯十月二十五日舉處士自 㓜性度醞藉才調超銳絶異凢兒父母以晚 育脆弱不甚敎督而鍾愛不已猶未嘗有狎 恩自縱之意不隨同隊作慢戱或有猥褻不 遵敎者必正色責曰人而無禮則近於禽獸 父老賞其志曰長一家而鎭壓衆心者必𭭙 兒也齠齔已知孝親敬長之爲義應唯灑掃 溫凊𣺫瀡之節必竭力無怠誦讀必有程課 毎夕誦孝經一部於親側父母爲其過苦而 止之未嘗或改一日家人失所在乃於空樓 上凢然端坐手一卷劇讀不撤家貧無指使 或命斧破榾柮輒辭曰恐手戰有害於寫字 其篤志於學可見也弱冠乃曰丈夫生𭭙𥚹 邦跼蹐於圭竇之下見聞不過閭里鄙俚何 以助發胷懷乎遂扵名山韻水如天磨毗盧 之𩔖足跡無不到旣而曰無益於身心遂牢 着脚跟潛心凈慮經傳之外汎觀九流百家 之書反而求之吾儒門路乃執贄于壽靜齋 柳先生之門退則取心近朱退之書𢲘賾透 奥有所疑晦處劄錄往質于師門要以不得 不措爲究竟法因毀其前所著草曰士之爲 學只從實地上做去而已何用區區於口耳 之末而徒事著述以爲沽名傳後之計㦲持 身恭謹交與漸廣於當世長德多見推詡優 容月梧軒金先生㑹運與之提𢹂輒講問不 已嘗以晚聞二字命其標號處士屢讓不居 李草庵〈泰淳〉李聾窩〈彦淳〉皆與之相好嘗許 之以通才而惜其局於遐僻莫之售也友愛 二弟不貳貲貨親戚比鄰咸被撫恤巳巳丁 内報丁丑丁外艱送終之節必誠必信前後 如一尢謹於奉先之節蘋藻粢盛必預備以 待剏置楸庵歲聚羣族兼叙花樹之樂列植 丘木廣置祭田條緒燦然葛庵先生遺墟在 家西數武地隨𠊓近諸贒築壇設稧以爲寓 慕之所其終始成就月梧翁實主之而處士 之賛畫亦多焉壇之東營䢖書塾一以爲桑 楡終老之計一以爲後學講肄之所倡率村 秀眷眷以文學行𧨏爲敎頗有彬彬作成之 效其南有飛鳳山西有梧桐江卽其巖麓陡 絶處欲搆數間屋而未就毎春和暇曰與村 秀冠童招呼遊行興盡而歸爲文不事雕繪 平淡有餘味書法蒼健自得筋肉之妙緩𢚩 揮灑颯颯有風雨氣焉。純廟甲午八月十 人日考終于𥨊越某月日葬于古谷𮍨頭洞 負戌之原從先兆也配羅州林氏再福之女 早殁無育繼配慶州李氏㤗晚女媲德無違 生四男應龍武科護軍應聲應文同樞應煥 護軍三子明漢景漢出郁漢明漢子秉斗今 寧海郡守郡守子東燮昌燮亨燮貞燮郁漢 以秉德嗣秉德嗣子洵燮應聲號菊隱繼述 好學從定齊柳先生學有四子昌漢晶漢天 漢霄漢三女趙東爀姜德龍趙在龍昌漢無 育以秉烈嗣秉烈子鎬燮錙燮晶漢子秉烈 出天漢子秉煒秉輝秉焮秉煒子琫燮霄漢 子秉炯秉瑞秉杓同樞四子相漢邦漢廣漢 監察道漢司果三女姜永煥鄭命復孫道吉 相漢子秉雲五將五將子和燮熙燮洧燮邦 漢子秉億秉葉秉億子鍊燮釿燮釗燮監察 子秉鐸秉錘秉鐸子理燮司果子秉植秉梠 秉植子鳳九應煥嗣子景漢二女姜永瑞長 興郡守黃龍淮武科景漢子秉義秉德出秉 仁秉義子雨燮秉仁子雲燮洵燮出曾玄内 外孫凢百餘人余嘗表誌林君菊隱之墓菊 隱卽處士之贒子也見其錄中有以處士之 樂善好義見許師門者而益知菊隱之好學 敦行有自家世承襲中來則慨然興想者雅 矣日處士之曾孫五將秉雲持處士遺文兼 以其胄孫明漢所撰家狀來示常壽曰請有 必惠狀行之文余年薄九十神精出没目無 見耳且瑩而文拙矣無足以當是寄者辭之 固此君再三來請之不止因惟嚮於菊隱已 所艷歎而樂爲之說况菊隱之所以爲菊隱 實自處士之坯墣烏可以終無一言乎遂按 牒而第次如右噫林之赫舄傳家久矣有以 名節𬒀礪者有以仁贒薰沭者而綿歴十世 積厚而發則處士之德𡠾行修而家道𦘺一 時諸先輩與之相詡命以標號者有以也天 且嚮之以福𡳐螽羽百斯俊乂盈庭金玉燁 如前後相承於乎林之門其昌大乎乃三歎 而言曰不見夫苞茂之榦則何以知㴱根之 𥓯礡不觀乎汪瀁之流則曷以識大源之奫 混乎盖曰由今而溯古者然也歲玄黓攝提 格之夷則月芝廬金常壽狀
家狀
[编辑]府君詳萬𢑥字茹一姓林氏醴泉人勝朝有 諱〈春〉有文章德行中進士。贈三同上將軍 號西河卽曼祖也四世諱𱑽號城隱知榮川 郡事我。太祖壬𦥔投𥿈歸田徴辟不起 太宗戊子丁外艱廬墓三年泣血不見齒壬 辰道伯以孝聞。命㫌至孫諱自蕃。惠莊 世推忠靖亂功臣行刑曹判書封襄陽諡襄 平七世諱謹明號農窩受學於葛庵李先生 府君之高祖也曾祖諱載遠祖諱重國官同 樞考諱興大慟門戶衰替發憤讀書從事公 車屢中鄕解妣咸安趙氏漢成之女貞靜慈 孝門庭雍睦。正廟癸卯十月二十五日府 君生于錦水里第自㓜性度醞藉才調卓越 父母以晚育脆弱不甚敎督而鍾愛不已未 嘗有驕恃狎恩之態不隨同隊作戱嬉或有 猥褻者必正色曰人而無禮則近於禽獸婢 僕亦不敢以年初押之父老咸曰長一家而 憚壓之者是兒也毎夕連誦孝經一部父母 以過苦止之一日家人失所在乃於空樓几 閣間凢然手一卷矣家貧無指使王考同樞 公命破榾柮府君辭以習字手戰同樞公嘉 其志笑而不強筆法早自天成宛若由王衛 家出來具有看書癖九流百家之微辭奥㫖 見無不透弱冠追隨草庵李先生〈㤗淳〉壟窩 李先生〈彦淳〉扵山海之間助發胷懷旣而幡 然覺悟牢定脚跟勁着脊梁佔畢乎心近等 書眼藏乎朱退諸訓有疑晦輒褏玄草往質 於壽靜齋柳先生不知不措隨卽巾衍曰士 之論經辨義只從實地上做去而已何用區 區於口耳之學專事著述以爲沽名傳後之 計㦲月梧金先生〈會運〉號以晚聞屢讓不居 友愛二弟不異貲財親戚鄰比咸被撫恤己 巳丁內艱丁丑遭外艱送終祥禪一遵朱子 家禮逮日奠獻不出里閈三年如一日尢謹 於奉先之節堂谷枝谷剏立楸庵手種邱木 廣置祭田所居里卽葛庵李先生錦陽壇遺 址也壇之改築雖是當時名勝之所剏論而 終始擔夯是役實月梧金先生洎我府君也 壇之東數弓地立書塾以爲桒楡終老之計 而村秀子弟之有文學行誼者多出基中西 有梧桐江江上有飛鳳峀淑氣扶輿巋然有 陡絶處命名曰飛鳳臺毎逢春和意闌與門 下童冠逍遙於其上欲搆數間屋而未就 純廟甲午八月十八日考終于𥨊越某月日 葬于古谷𮍨頭洞考墓下負戌原曾考一下 四世同原配羅州林氏某之女早殁無育繼 配慶州李氏㤗晚女媲德愼行慈育有度生 四男應龍武科護軍應聲號菊隱應文應煥 孫十一明漢景漢郁漢長房出昌漢晶漢天 漢霄漢次房出三女趙東爀姜德龍趙在龍 相漢邦漢廣漢道漢三房出三女姜永煥鄭 命復孫道吉四房應煥以景漢爲后二女姜 永瑞黃龍淮曾孫六明漢生秉斗郁漢以秉 德爲后昌漢以秉烈爲后晶漢生秉烈相漢 生秉雲邦漢生秉億景漢生秉義秉德秉仁 玄孫和燮秉雲出於乎府君之殁也明漢年 纔八歲典刑尙猶依稀安知其實蹟之萬一 也但以所嘗聞於諸父者略記顚末如右乙 丑仲春下澣孫明漢謹錄
墓碣銘
[编辑]止鎬㓜時在先子側見晚聞翁皓鬚英彩追 思如夢見竒偉道人又從其子與侄爲友艶 聞厚德才諝足以爲輔世之具而有中道遽 折之恨日翁之孫霄漢責以顯刻之辭不可 以辤矣翁醴泉人上祖〈春〉號西河四世𨽥號 城隱勝國末知榮川郡事壬申投紱累徴不 起父喪泣血三年道伯以孝。聞我。太宗 大王㫌其閭至孫自蕃以靖亂功封襄陽謚 襄平七世謹明受學干葛庵李先生號農窩 卽翁之高祖也曾祖載遠祖重國同樞考興 大有聲場屋妣咸安趙氏漢成女林之先本 名家顯閥而中世後駸駸有橘渡淮之歎翁 生有異質才氣卓越與羣兒不𩔖自㓜歎翁 知孝親敬長而文華夙就早得藝苑聲譽能 折節於儒家矩繩與壽靜齋柳公〈鼎文〉月梧 金公〈會運〉講質朱退心近諸公以標號命名 弱冠東陟毗盧絶頂助發胷懷從李草庵〈㤗 淳〉于關北觀多士賓興又從李龍窩〈彦淳〉于 湖中遍遊內浦諸邑二公之得清名於朝廷 者多翁裨補之力也使翁沽名售世何有乎 歴敭華顯而還守東岡談桒麻于野老謹蘋 藻於閨閫親戚鄰比咸被撫摩之澤隨𠊓近 諸名碩築葛庵壇舎爲士林尊奉之所又立 村塾牖以文學行誼至今多彬彬作成之效 矣翁筆法精諧文章鍊熟以范文正禱祠之 心廣濟衆生一方之恃而聊賴者何如而竟 不得享以大年碩果不食遺蔭在後武官頂 玉者歴代不絶今寧海使君以治聲聞歴典 數郡天之施于善人者儘不虛矣翁之二哥 君菊隱者從先君子學得聞爲已之說有印 集寧海君又追刋翁文以爲兩世世稿云爾 翁名萬𢑥字茹一晚聞其號也生以。純廟 癸卯殁于甲午葬于古谷𮍨頭洞戍坐四世 同原配羅州林氏某之女早殁無育繼配慶 州李氏㤗晚女媲德無違有勤斯育斯之勞 生四男應龍武護軍應聲應文同樞應煥護 軍三子明漢景漢出郁漢明漢子秉斗今寧 海寧海子東燮昌燮亨燮貞燮郁漢嗣子秉 德秉德嗣子洵燮應聲四子昌漢晶漢天漢 霄漢三女趙東赫姜德龍趙在龍昌漢嗣子 秉烈秉烈子鎬燮錙燮品漢子秉烈出天漢 子秉煒秉輝秉焮秉煒子琫燮霄漢子秉炯 秉瑞秉杓同樞四子相漢邦漢廣漢監察道 漢司果三女姜永煥鄭命復孫道吉相漢子 秉雲五衛將五衛將子和燮熙燮洧燮邦漢 子秉億秉葉秉德于鍊燮釿燮釗燮監察子 秉鐸秉錘秉鐸子理燮司果子秉植秉梠秉 植子鳳九應煥嗣男景漢二女姜永瑞長興 郡守黃龍淮武科景漢子秉義秉德出秉仁 秉義子雨燮秉仁子雲燮洵燮出銘曰 陟毗盧歴天磨以盪其碨礌之胷壯㦲少年 奇氣講陶山誦考亭以趨乎道德之坊翛然 晚暮腴味𫝗積則發餘慶彌長我銘不信請 質彼蒼嘉善大夫前敦寧府正完山柳止鎬 撰
墓誌銘幷序
[编辑]粵在勝國末西河林先生以文章德行蔚爲 一代之所宗冠冕蟬聯世有聞人其所以肧 胎休光詒厥後人大豈淺淺㦲其子姓之㪚 在各處寔大以昌有諱𨽥號城隱知榮川郡 事我。太祖壬𦥔投紱賦歸其高風峻節足 以師範以孝。命棹楔以㫌之有曰自蕃 世祖廟以靖亂勲進階刑曺判書封襄陽 謚襄平有諱謹明於晚聞翁爲高祖受學于 南嶽李光生號農窩考興大妣咸安趙氏漢 成之女以。正廟癸卯十月二十五日生自 髫齔與凢兒異其嬉遊不好弄其受業有課 程不煩呵督羣居終日未嘗與人款狎毎夕 以孝經白隨咿唔不撤以至子史傳記百家 九流之奥皆㫄通領解所與交遊皆一代名 碩關東湖海遍覧周流以舒其胷中磊落之 氣退而凈掃一室靜坐對案以古聖賢爲依 歸日用功夫不出乎循常敦倫之則而尢用 力於切問近思有非俗儒詞章口耳之學也 月梧金公以晚聞勸以標號輒辤不居其鳴 謙皆此𩔖也居父母憂送終祥禫遵文公家 禮又置祭田以備旱澇歉荒所居有李先生 錦陽遺址與一方士友改築而新之壇之東 有書塾爲晚暮計日與村秀講討不休大有 興作。純廟甲午八月終于家用某月日窆 于古谷𮍨頭洞負戌之原配羅州林氏早世 無育繼配慶州李氏有婦德嗚乎晚聞天品 甚厚濟以力學仡仡之功到老靡懈克拓先 緖不墜家聲終世林𬄀不以坎壈而不害其 天遊曷不休㦲寧海使君秉斗晚聞翁之主 鬯曾孫𠬧拾翁之咳唾將付繡木而替送其 再從弟秉錫要念以幽竁之狀以余謏聞曷 可以揄揚萬一而重違使君之請又喜斯集 之成畧据顚末如右其子孫錄已備於他人 之述不必疉架銘曰 麗代有儒西河赫赫城隱按紱邈焉峻節誰 從南嶽以備灑掃翁有所受不待勸導改築 錦擅以爲依歸黃卷聖賢要以發揮執契以 俟子姓兟兟克紹前光郡紱蟬聯我銘于竁 以垂千春前行通訓大夫義禁府都事田園 散人豐山柳道獻謹撰
飛鳳臺記
[编辑]林晚聞萬𢑥嘗就所居琴韶邨南飛鳳山之 下梧桐淵之上築臺曰飛鳳臺以自老焉後 幾年曾孫秉斗以海麾歸登是臺增餙之送 其從叔霄漢問記於余噫鳳靈鳥也千百年 一見余尚莫知鳳爲何狀島山之以鳳名者 此外諸山居多吾見近數十不見又可量乎 以吾見則山有頭銳曰鳳頸長曰鳳張翼曰 鳳展尾曰鳳各舉山之一形而強名之以鳳 其全體之𩔖鳳而合圖經所云者不過一二 焉如使九苞眞鳳一見彼山者果無毫髮差 而保其本名乎人亦然有聖人然後德可擬 氣象可擬凢人纔見一姿好一事善輒以鳳 穪之吾不信之也吾故山若臺名以待眞鳳 出而參驗姑以人與臺之本相比幷言之夫 以磊磊奇崛之胷藉南岳先生之遺化𡚒起 竆𨶒㧞出等夷前言往行無不通知醫藥卜 筮無不博渉人皆仰𱑽息而爲榮悴焉者是 臺之平落坡坂始若無心臨水乃作氣力擡 頭出來其上平衍其𫝑爽塏前挹大村大野 大路大堤而凡物之飛潛動植洪纎巨細無 不包括而兼有之人不以爲素也又嘗有慷 慨之志遂登萬二千峰又從當世名公巨人 行臺北見多士之賓興西察守令之治忽于 以蕩胷襟而騁智能者何其盛也及歸歛然 以儒生服就處士先生之側或吟詩或問禮 其色夷其容休其字畫之形於簡帖者率騰 龍蛇而鬪風霆卒止於正者是臺下之水當 雨潦之時洪濤巨浪蕩漾奔放十里一息百 里一曲至使海若驚駭魍魎失所及夫秋風 戚戚一鴈高飛則依舊是上下天光一鑑寒 潭可以遊泳可以濯漑也然則以是人而老 是臺殆若愚溪序所謂茫然而不違昬然而 同歸超鴻濛混希夷寂寞而莫我知也夫不 離所居之地而樂其所得之天有如是故餘 慶反於後嗣漁歌牧笛之臺曲而朱笙畫角 之是聞則吾雖善言本相至此亦復以鳳將 雛一曲歸之壬寅七月上澣響山畸人眞城 李晚壽記
書先稿後
[编辑]父殁而不忍讀父之書以手澤之有足慕惜 者矧乎文章之發於性情寓之聲氣者乎惟 我先考有志未試終老林泉文字記述不甚 寂寥粵得數十年前𢯱集於破紙闌𭹅之條 總若干編摩挲遺墨孺慕益切顧其編錄不 成第次然一家私藏何嘗有一定體制仍念 世之秉闡幽之筆者或賜以一言之惠則今 日之事庶得爲人子不容已者也丙辰陽復 節不肖男應聲謹識
書晚聞遺稿後
[编辑]紫海使君林君秉斗屬其從叔霄漢百里跋 渉訪余沼上之峽示其祖晚聞遺稿一𢎥曰 今將付剞劂氏願有以櫛洗之且惠以一言 也余蹙然辭以當世自有其人堪此役者奚 庸枉責蔑學𧩮識爲㦲視其容若戚戚復曰 王父從遊壽靜齋先生未及卒業而捐世非 是家人孰能知其實而揄揚之也乃取而究 觀顚趾其志懇懇乎求道也其文淡淡乎玄 羹也妙少𢯱探乎名山韻水以攄胷懷晚暮 酣飫於嘉言格訓以正趨向喪親也送終奠 獻一遵禮律奉先也邱壠齋庖井井措劃剏 建書塾有作育承學之功贊築遺壇有尊慕 先賢之誠非心近朱退之書不列於案非文 學義理之言不出於口先達長德命之以標 號許之以通材而皆逡廵不居其所雅言曰 人而無禮則近於禽獸又曰爲學只從實地 上做去而已何庸區區於口耳凢此皆從實 心務實行歛然就繩檢中作家計非世俗操 觚之學之比也竊聞之漑其根者食其實夫 以立心之勤制行之篤中晚歛約跡不近城 闉坎壈以終其身而無怨悔又其著之應酬 咳唾之間者皆扯毀而無𫝊使人無得而影 響焉者其事誠難矣烏可以片羽一臠之寂 寥而少之乎今秉斗君歴典郡紱所至有龔 黃聲吾知處士之積廕始發殆使人僕僕爾 起敬也旣不揆愚陋略訂帝乕之訛因書數 語以尾之完山柳廷鎬書
又
[编辑]福州之錦陽卽我家滄洲也先人葛庵先生 倡道於斯遠近經學之士摳衣請業林處士 詳謹明兄弟亦出入門屏自灑掃至於修身 處家親切而的當者服膺躬行坏墣其根基 展拓其門戶超凢㧞常以孝弟詩禮爲家法 至其玄孫晚聞五代孫菊隱俱遊於大方之 門成就其德器焉孔子謂宓子賤曰君子㦲 若人魯無君子㦲斯焉取斯今於林處士之 門可驗矣我侯林秉斗氏晚聞處士之曾孫 也以古道治郡政清而訟簡夫豈無所本而 然㦲公事之暇以繼述爲念將繡𬃷晚聞遺 稿俾不侫相丁乙繼而請曰吾家家學實發 端啓鍵於先先生之門子於是集烏可無一 言乎不侫以斷𮈔柝線不敢續貂於諸名勝 狀若銘之後亟起而辤其請愈勤且責以𧨏 分之重有難終孤遂乃受其狀而讀之於乎 行莫大於孝親齠齔之良心乃見學莫先於 立志書樓之端坐始基發奇氣於不磨毗盧 之觀博羣書於九流百家之聚卒乃反之於 吾儒家正法眼藏瓣香凾丈委巳盤盂寓慕 楸齋叙情花樹至於感先世之立雪景前修 之築壇從先進而表遺躅盖其生三事一之 義發於至誠冝乎並時諸先輩一辭推許而 月梧金先生以晚開道之義命以標號者也 夫旣以孝友之性加之以聦明警悟之資晚 益沉潛於心近失退之書而謙退自居未嘗 著还今只有若干篇其辭約而雅其味澹而 淵藹然乎有德之言也孟子曰誦其詩讀其 書不知其人可乎不侫於是集亦云載寧李 壽岳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