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書院制史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書院制的史略
作者:胡適
陳啓宇 筆記
1923年12月2日
原載1923年12月17日至18日上海《時事新報·教育界》副刋,又載于1923年12月24日《北京大學日刋》及1924年2月10日《東方雜志》第21卷第3期

此篇是胡適之先生於本月二日在南京東南大學講演,記者在旁筆記,復蒙胡先生贈以此篇綱要,因亟編述成文,公諸於世,並感謝胡先生的盛意。

 我為何講這個題目?因為古時的書院與現今敎育界所倡的「道爾頓制」精神大概相同。一千年以來,書院實在占教育上一個重要位置。國內的最高學府和思想的淵源,惟書院是賴,蓋書院為我國古時最高的教育機關。所可惜的,就是光緒變政,把一千年來書院制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學堂代替教育。要知我國書院的程度,可以足比外國的大學研究院。譬如南菁書院,它所出版的書籍,等於外國博士所做的論文。書院之廢,實在是吾中國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來學者自動的研究精神,將不復現於今日了。所以我今日要講這個書院的問題,本題計分兩節:第一,書院的歷史;第二,書院的精神。茲分別言之:   

書院的歷史

[编辑]

  一、精舍與書院 書院在頂古的時候,無史可考,因古代的學校,都是私家設立,不甚出名,周朝學制,亦無書院的名稱。戰國時候,講學風起,私家學校漸為人所器重。漢時私家傳授之盛,為古所未有。觀漢朝的國子監太學生,多至數萬人,即可見學風之盛。六朝時候,除官學外,復有精舍。此精舍係由少數的貴族或士大夫在郊外建屋數椽,以備他們春夏射御,秋冬讀書的處所。惟此精舍,仍由私家學塾蟬蛻而來,其敎授方法,與佛家講經相同。佛家講經只許和尚沉思默想,倘和尚不明經理而欲請敎於大和尚,此時大和尚就以杖叩和尚之頭。在問者雖受重擊,毫無怨言,仍俯首思索如故,有時思索不得,竟不遠千里朝拜名山,俾一旦觸機覺悟。此法係啟發學者思想,不借外界驅策而能自動學習,所以精舍也採取佛家方法;其後道家講經,也和佛家相同。到唐明皇的時候,始有書院的名稱,書院之有學校的價值,固自唐始,但至宋朝更進步了。

  二、宋代四大書院 書院名稱,至宋朝時候纔完全成立。當時最負盛名的書院,如石鼓、嶽麓、應天、白鹿洞,世人稱為四大書院。這些書院,都係私人集資建造,請一個學者來院主敎,稱他叫山長。書院大半在山水優秀的地方,院內廣藏書籍,使學生自修時候,不致無參考書。此藏書之多,正所以引起學生自由研究的興趣。此四大書院,不獨藏書很多,並且請有學者在院內負指導責任。來茲學者,如有困難疑惑之處,即可向指導者請教,猶如今日道爾頓制的研究室。所以宋朝的書院,就是為學者自修的地方。

  三、宋代書院制度 宋代書院制度,很可研究。每一個書院,有山長一人,係學識豐富的人充任。書院裡藏書極多,有所謂三舍制,就如湖南潭州書院,分縣學、書院、精舍三種。在州府縣學裡讀書,都是普通之才,優者升入書院。當時書院的程度,猶如今日大學本科,倘在書院裡考得成績很好,就升入精舍,此時猶如今日入大學研究院了。又當時又有所謂大學三舍制,就是在宋仁宗的時候,大興學校,令天下皆設官學,自己復於京師設立大學。考他的組織方法,也有三種階級,在州縣學讀書,稱曰外舍,等於大學預科,經一種考試升入內舍,等於今日大學本科,再經嚴格的考試,就升入精舍,等於今日大學研究院。這種制度,已在浙江書院實行了。

  四、宋代講學之風與書院 宋代講學之盛,古所未有。(當時所謂州學、縣學、官學,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此等學校,吾無以名之,只得叫它曰抽象的學校。)大概一位老師就是一個學校,老師之責任,就在講經。當時入官學者甚少,國子監太學生都可花錢捐得。然而尊崇一派奉為名師,日趨聽講者亦甚多。聽講時大半筆記,不用書籍,如《朱子語錄》,即學生所做的筆記,敎法亦大半採佛家問答領悟之法。至於講學之風,迨南宋時可謂登峰造極,當時學生所最崇拜的,只有二人,因此分為二派,一派當推朱子,而其一則為陸象山派。朱陸既歿,其徒散居各處,亦復以講學為號召,所以私立的書院,就從此增多了。

  五、會講式的書院 會講式的書院,起自明朝,如無錫東林書院,每月訂有開會時間。開會之先,由書院散發請帖,開會時由山長主講一段,講畢令學生自由討論,各抒意見,互相切磋,終以茶點散會。

  六、考課式的書院 考課式的書院,亦起自明朝。此式定每月三六九日或朔望兩日,由山長出題,凡合於應試資格的人,即可往書院應試。書院幷訂津貼寒士膏火辦法,供寒士生活之用。此等書院,僅在考試時非常忙碌,平時無須開門,攷課者亦不必在塲內,只要各抒讜論而已。

  七、清代的書院 清時學術思想,多不尊重理學一派,只孜孜研究考據實用的學問。學者貴能就性之所近,分門研究,研究所得,以筆記之,有時或做極長的卷摺,以示造詣。所有書院概係公立,山長由州府縣官聘請富有學識者充之。山長薪水很大,書院經費,除山長薪水外,又有經臨等費。學生除不收學費外,又有膏火津貼獎賞等,所以在學足供自給,安心讀書,並可以膏火等費贍養家室,不致有家室之累。每一書院,藏書極多,學生可以自由搜求材料,並有學識豐富之山長,加以指導。其制度完備,為亘古所未有,而今則不復見了!   

書院的精神

[编辑]

  一、代表時代精神 一時代的精神,只有一時代的祠祀,可以代表;因某時之所尊奉者,列為祠祀,即可覘某時代民意的趨向。古時書院常設神祠祀,帶有宗教的色彩,其為一千年來民意之所寄託,所以能代表各時代的精神。如宋朝書院,多崇拜張載、周濂溪、邵康節、程頤、程灝諸人,至南宋時就崇拜朱子,明時學者又改崇拜陽明。清時偏重漢學,而書院之祠祀,不外供許愼、鄭玄的神像。由此以觀,一時代精神,即於一時代書院所崇祀者足以代表了。

  二、講學與議政 書院既為講學的地方,但有時亦為議政的機關。因為古時沒有正式代表民意的機關;有之,僅有書院可以代行職權了。漢朝的太學生、宋朝朱子一派的學者,其干涉國家政治之氣燄,盛極一時;以致在宋朝時候,政府立黨籍碑,禁朱子一派者應試,並不准起復為官。明朝太監專政,乃有無錫東林書院學者出而干涉,鼓吹建議,聲勢極張。此派在京師亦設有書院,如國家政令有不合意者,彼輩雖赴湯蹈火,尚仗義執言,以致為宵小所忌,多方傾害,死者亦多,政府並名之曰東林黨,然而前者死後者繼,其製造輿論,干涉朝政,固不減於昔日。於此可知書院亦可代表古時候議政的精神,不僅為講學之地了。

  三、自修與研究 書院之眞正的精神,惟自修與研究。書院裡的學生,無一不有自由研究的態度,雖設有山長,不過為學問上之顧問;至研究發明,仍視平日自修的程度如何,所以書院與今日教育界所倡道爾頓制的精神相同。在清朝時候,南菁、詁經、鍾山、學海四書院的學者,往往不以題目甚小,即淡漠視之。所以限於一小題或一字義,竟終日孜孜,究其所以,參考書籍,不憚煩勞,其自修與研究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   

結論

[编辑]

  本題擬舉二例,作為結論:(一)譬如南菁書院,其山長黃黎洲先生,常以八字誥誡學生,即「實事求是,莫作調人」。因為研究學問,遇困難處若以調人自居,則必不肯虛心研究,而近乎自暴自棄了。(二)又如上海龍門書院,其屏壁即大書「讀書先要會疑,學者須於無疑中尋找疑處,方為有得」,即可知古時候學者的精神,惟在刻苦研究與自由思索了。其意以學問有成,在乎自修,不在乎外界壓迫,這種精神,我恐今日學校中多輕視之。又當聲明者,即書院並不拒絕科學,如清代書院的課程,亦有天文、算學、地理、歷史、聲、光、化、電等科學,尤以清代學者如戴震、王念孫等都精通算學為證。惜乎光緒變政,將一千年來的書院制度,完全推翻,而以在德國已行一百餘年之學校代替此制,詡為自新,使一千年來學者自動的研究精神,將不復現於今日。吾以今日教育界提倡道爾頓制,注重自動的研究,與書院制不謀而合,不得不講這書院制度的史略了。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6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6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