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谿遺稿/卷上
賦
[编辑]和感春賦
[编辑]閴無人兮旅舘忽相過兮春風〈一句缺〉試登高而遐觀 天光和而海氣綠鳴喈嗜兮好鳥紛爛熳兮紅碧望 長安於日下哀美人之遠隔聊逍遙於江臯採幽蘭 兮盈掬時噓唏余流涕歎世路之嶮巇嗟余生之不 辰奚爲逢此百罹攬相觀於天門莫赤黑其狐烏相 追逐而竸進誇意氣於九衢羌內恕己以量人爭謠 諑而蔽美恐荃心之不悟又孰察其眞僞豈惟賢之 遯荒又從之以竄逐欸氣習之所驅孰好脩而自戹 羗衆人之難恃競乘時而流從何昔日之介士委厥 美而周容雖余身之九死豈可忍兮此態寧將退而 靖處全純愚以自晦朝浮游于蘭臯夕灌耳於玉泉 却淨掃兮一室字字尋兮陳篇窺晦翁之逸跡亦嘗 觸於險路雖乞斬而猶未變芳彌章於千古處患難 其如何惟此翁而爲度苟節中而得路雖夕死其何 傷恐此志之不固聊自矢而成章
詩
[编辑]過冷泉乙卯
[编辑]峰攅石骨勢浮天白石靑莎綠水前一自山翁相別 後釣臺風月屬誰邊
渡飛山灘
[编辑]金烏城枕洛江流異地風烟遠客愁匹馬行行天欲 暮水禽飛去白沙洲
小嶺途中
[编辑]天黑風寒亂雪落林臯處處梨花白蹇驢遠客獨行 吟鳥盡人稀山寂寂
過晴景驛後路
[编辑]雪天搖落北風悲路入寒山獨去遲多少覊愁喚生 處數聲村杵夕陽時
望新寧縣
[编辑]落日南歸路雪晴風色獰遙看烟樹裹樓閣是新寧
城山江上
[编辑]幾日行行到此濱今來人是舊來人滄波白鳥如相 識別後惟應入夢頻
蓬山籬中與三兄相和
[编辑]玄威慓烈北風號獵獵寒聲莫更高落落天涯相識 少此時誰進一杯醪
次尹晋州衡聖丈韻
[编辑]人間萬事摠堪悲傾奪從看古魏其海外孤形魑魅 伴胸中斗血鬼神知荆籬瘴霧千重鎖閶闔浮雲幾 日披怊悵此生何足歎每思王室涕雙垂
丙辰元日吟
[编辑]海外乾坤又一元多端覊思自難言天時正屬三陽 會誰啓宸衷雪此寃
敬次王父贈別韻
[编辑]匹馬南歸路覊愁日暮多蓬山回首處奈彼海雲何
謹次外舅畏齋李公韻六首
[编辑]王父先知澤老心丈人深契我翁心嗟余小子還非 石亦得平生外舅心 敬是吾儒第一功整齊嚴蕭得其宗諄諄此誨承無 厭贏襲先生座上風 寂寂溪堂不設門坐看晴漲到黃昏盤桓日夕爲何 物含翠孤松澗畔存 逝水滔滔不復歸蒼松閱世十餘圍臨流洗耳塵囂 絕更喜淸風吹我衣 溪山著處是吾家松下曾無俗客過回首長安何處 是浮雲終日萬重遮 旅窓何事使愁余回首蓬山斷尺書假寐欲行千里 路枕肱殘夢忽蘧蘧
立石小飲
[编辑]時巖之上釜淵陰處處鶯歌綠樹深㝡是林泉無限 興有醪須醉醉須吟
次韻
[编辑]人生草草百年內世事悠悠一夢中莫把陳編長自 苦且將樽酒與相終
次韻古詩
[编辑]一曲東溪勝豈以三公易優遊老此中約之堅如石 杜門與世違但恐有遺失短褐不掩骼充腹唯木實 寸心尙不味兩儀與之叅採藥或登山釣魚或坐巖 東隣有佳朋自喜四美俱不曾向家人泛泛問有無 佇待松醪熟携壺聊以遨只緣性愛閒不是慕許巢 無乃近猖狂遠於敬畏道於此堪反省吾事亦云好 雖乏操守功不廢看書字淵明旣如此後世皆稱美 以是要潤身不求富潤屋平生志在玆何羞惡衣食
謹次外舅贈別韻
[编辑]來從杖屨水雲邊忽把離杯月正圓老境幽囚誠可 愍少時行役豈堪憐殷勤別意收佳什寂寞竆愁付 醉眠獨有逍遙無限意西江波浪靜何年
鳥嶺關次安蔚山垕韻三首
[编辑]飄轉長征道悠悠年又年行裝依太守驛路傍清淵 新語如霏雨覊心似墮烟故鄕回首遠魂去倒驢眠 幾日湖西路行行始到玆揷天山聲釼吼洞水蟠螭 棧道猿愁險懸崖鳥却危覊懷何處遣賢守勸杯時 此日南行路胡爲意不平夢尋巴小釣魂去洛山畊 撫已愁盈睫傷時淚滿纓還思有定命不敢歎勞生
鳥嶺瀑布次蔚守韻二首
[编辑]鳥道當天險飛流儘壯哉洒時初訝雪噴處更疑雷 畵趣魚君妙豪吟蔚守才一樽聊共酌便覺世情灰 山明水麗處遠客憩征鞍旅思寬因酒詩情湧似瀾 微波如錦織爽氣擬秋寒這裡無邊勝濡毫寫出難
蔚山次太守韻
[编辑]客懷何事獨盈盈白首孤囚滯海城旅舍沉吟愁不 寐夜深邊月照窓明
伴鷗亭呈主守
[编辑]縹緲孤亭大海頭幸因賢守此來遊烟花黯黯群山 外草色芊芊二水洲鯨浪飜空驚彩鷁漁人唱晚起 沙鷗鄕關回首知何處暮雨聲中萬緒愁
至蓬山次仲氏韻
[编辑]荆籬高數丈密密接茅簷近海偏蒸濕窮南倍火炎 愁多身易老地瘴病還添賴有千枝杏清陰可養恬
敬次王父韻
[编辑]胡然清晝不分明漠漠頑雲萬里橫日夕孤城何所 聽暮笳嗚咽斷膓聲
次仲氏詠懷韻
[编辑]幾日金鷄放赦歸家鄕千里鴈書稀三山僕御來何 暮獨倚斜陽小竹扉
贈蔡追士錫疇
[编辑]講服高名已有年蠻鄕此日喜跫然夫公意氣寧隨 俗客子生涯只任天貞操祗今要共𬀼戹竆何必更 相憐莫歎別後音塵隔好把心期付簡編
棘城朝日聯句
[编辑]蓬山朝日照幽人〈希文〉綠樹鶯聲處處新〈叙九〉回首故鄕 雲萬疊〈希文〉不堪疲病臥漳濱〈叙九〉
次洪仲通文伯韻三首
[编辑]華岳如今輟講帷回思舊迹更堪悲諸君豈是隨流 俗萬事端宜付化兒歸夢祗憑雲去處來詩空詠月 明時重逢樽酒知何日苦恨金雞上樹遲 故人迢遞隔烟花孤客飄零滯海涯和罷來詩空悵 望暮天歸思對殘霞 湖嶺分千里相思歲月深臨書無別語共勗靑松心
六月四日夜臥聯句
[编辑]六月炎蒸瘴海涯〈叙九〉覊人疲病正難支〈希文〉黃昏憊臥 茅簷下〈叙九〉且愛微凉就寢遲〈希文〉
五日月夜聯句
[编辑]新月如鉤照病儂〈希文〉楚鄕覊思正重重〈叙九〉一聲孤角 來何處〈希文〉知是邊城在近峰〈叙九〉
贈別南德而有昌
[编辑]多謝吾人涉遠尋荆圍數日共披襟煩君且莫催歸 去楚客難堪送別心
贈朴大叔鐔
[编辑]霜滿秋空月滿堂嘉賓此夜共書床高談舋舋皆淸 越令我胸中自激昂
次仲氏韻復示大叔
[编辑]海月遲遲轉碧虛銀河流影數里踈故人天末相逢 處多少窮愁太半除
十月日聯句
[编辑]牢落荆圍地盡頭楚天覊思正悠悠〈希文〉城邊古木寒 雅集獨立黃昏更百憂〈叙九〉
至月一日聯句
[编辑]南來幾日未還家〈希文〉歲序蒼茫暮景斜〈叙九〉西望故園 雲樹隔〈德普〉東臨滄海竹林遮〈叙九〉孤村犬吠寒煙裡落 日人行逝水涯〈叙九〉惆悵出門時極目〈希文〉不堪城北閙 飢鴉〈德普〉
贈別元進士次山北歸
[编辑]多謝吾人勤遠訪出門顚倒笑相迎由來幾費思君 夢此日還深惜別情渺渺氷程悲客子悠悠塵世歎 浮生明朝兩地如回首祗有愁雲嶺樹橫
同春先生遷葬日敬次王父書懷韻
[编辑]聞道燕山靷今將故壠歸可憐湘水客翹首獨沾衣
川上歎
[编辑]天道乾乾不暫休寒來暑徃自春秋欲知道軆分明 處看取長川晝夜流
釣寂臺
[编辑]水滿淸溪月滿臺投竿終日却忘回雲林寂寞無塵 事肯許尋源俗客來
自蓬山歸鄕次再從兄元錫韻丁巳
[编辑]歸程回首意悽然不見蓬山但見天道屈一時何足 歎儒林千載大名傳
呼韻
[编辑]洞房殘月五更明不覺幽愁暗裡生歩出東臯勞遠 望不知何處是蓬城
遣懷己未
[编辑]島中爲客恨無窮碧海茫茫路不通世事那堪傳說 惑鄕書還覺寄來空蠻烟瘴霧侵殘骨酷暑炎風惱 病躬痛哭如今非所敢長歌時復仰蒼穹
次仲氏韻
[编辑]棘城三月坐窮愁愁裡光陰又屬秋跡爲畏人詩摠 廢身因多病學仍休西江怒浪無時定南國淫霖幾 日收况是故鄕消息斷不堪回首海山稠
次仲氏聞五謫韻
[编辑]北來消息正堪噫此禍如今孰所爲虎去西山藜莫 衞柱傾南極厦將危身投嶺海聲名大心係楓宸血 涕洏天意未應終否塞千金須自好扶持
敬次王父書示韻
[编辑]萍蹤擾擾幾時閒五載飄飄嶺海間甯戚有歌悲壯 志陶潛無酒破愁顏凉風又入庭前樹毒霧長昏海 上山日暮鄕關消息斷夢魂千里獨飛還
陪王父用康節語聯句
[编辑]大丈夫心識者稀人情物理見幾微〈孫〉鋪舒帝伯皇 王事照耀星辰日月輝富貴鶯花都自管淸閒水竹 以爲歸〈祖〉自餘榮辱都忘了醉後時時大筆揮〈孫〉
岐城次仲氏贈別韻
[编辑]林林衆生宇宙中禍福窮通何不同于天降禍我獨 罹秪今蹤跡蓬轉風憂危粵自甲寅冬栖遑道路靡 定居夫子道大莫能容世人疾之如籧篨白首殘年 竟投北豈期天意終如斯鬼蜮侵陵極百端五月炎 天又南移崇崇栫棘高揷雲到此何人不涕洟淹延 蠻土四五載多般生受言亦悲何天尙爾不悔禍復 敎時論轉崢嵘我時自懷向蓬山伯兮叔兮同啓程 道上始聞遷島中落日岐路相對泣蒼黃星夜載奔 馳遙想行李憂何極追尋邂逅自如驛兄獨扶護隨 傍側到配數日我先歸千里離心正如爍俄聞極論 又交發慘禍迫在朝與夕叩心推胸𥸤彼蒼至寃無 路訴天聰匹馬顚倒冒炎潦三日關津泣道窮千辛 萬苦僅得達滿腔憂憤寧少伸何幸聖哲體仁恕畢 竟天定能勝人威祝鴻恩曷有極有時繞壁空徘徊 却把塤箎迭唱酬感慨多端懷未裁秋風一夕別意 催兄獨留兮我獨歸茫茫大海怒濤飜黯黯南浦離 魂飛羈懷寥落夕飄急寒日爲之無光輝乃知窮途 別更苦自是人生情不耐飜思君子自固窮九死貞 心猶未悔兒女常情我豈效丈夫鐵石兄須似嗚呼 已矣勿復道只恨吾生在叔季
留別仲氏
[编辑]浮生堪哭亦堪憐五載栖遑客路邊骨肉苦無團聚 日天涯此別倍澘然
書懷
[编辑]海國秋深鴈始飛遠人猶着夏時衣心還故里身仍 滯夢踏仙山覺却非世事愈看危險甚家書頓覺寄 來稀判門晝掩無人問獨對西風怨落暉
送尹公以健出守金城三首〇辛酉
[编辑]吾子聲名逈出偷親知早許大鳴人承家事業忠兼 孝行已平生慤且眞抱屈難伸棲棘遠有才無命泣 珠頻割鷄休靳牛刀試會見淸明拔擢新 嶺西饒勝說金城夙昔經過驗得名民俗淳眞同太 古官居淸靜即蓬瀛軒前崔崒楓山色檻外潺湲玉 澗聲想得使君衙罷後晚來詩興十分淸 聞道金城官况好雖云小邑大難當客稀簿少民風 古境沃儲豐饍味芳山雉湯兼熊掌炙人蔘茶和石 淸香煩君且莫專佳味數遣親知共得甞
馬巖春遊丁卯
[编辑]暇日行尋石逕微烟籠寒水水籠磯雪消南浦波初 濶陽布東臯草欲霏逸興自隨沙鳥去遠心空與峀 雲飛百年今夕誠難再且襲春風滿袖歸
敬次王父所步朱子韻
[编辑]昔賢詩上我門闌前後還看事實關海外官名仍宋 制閩中村號復懷山奇遊休道千年隔勝蹟眞同一 世間會待他時編地誌船潭應作武溪灣
書
[编辑]意其爲言罔極一至此也此實罕有之逆境然在我 無愧理應自伸只可安受而已亦復奈何但此兄再 入仕路俱遭橫來有甚戱魔而如此耶是可歎也甥 一向委苶貼身長臥雖於此等書札亦不能坐酬氣 力之凘敗盖可知也然於開月念後則雖擔舁定欲 南下而家兄赴任之行在於開初人馬不可相資是 甚可悶也萬兒病不敎課任其自在日與村童騎竹 大擊旣自廢書又不能敎子未知父子終作何狀人 只用傷欺也
又
[编辑]减牲事竊聞不諧可勝慨嘆老人議草高明見解則 未知如何似聞解者以爲亦主於不可行云豈不謬 哉旣曰古聖之制則聖人制禮其敢謂之不可行耶 下所云云又是加一層之論而反以此謂是不可行 之意云爾則豈謂知言者乎人之看文如此還可笑 也四婢之逋可歎處畎畝而奴僕安登廊廟而奴僕 離元非居家不理也良由於國耳忘家之致可勝欽 仰
又
[编辑]所論保合之道雖不敢知其所經緯者何如而與其 終不能爲而徒取人譏謗初不如不爲之爲愈伏乞 更加思量如何今事實天也非人豈一人之力可能 鎭定保合者哉當初勿捧之請至今爲人又實豈非 可戒者乎
又
[编辑]曾以湖左科事仰煩崇聽則答以示意果然而未暇 爲之汲汲於此云矣厥後會試之退定遠在來秋則 可以從容論定故復敢罄其未盡之意伏望垂察焉 今日風俗後義先利已成不奪不厭之勢曩時逆獄 亦一驗也去年鎭川鄕校之變古今所無也湖左科 儒未入塲而聞者不入入塲而聞者不製而出此豈 非好義而忘利者耶此在朝廷所當嘉尙之不暇而 乃聞他儒反笑其愚滯而甚則以不順朝命罵之甚 矣風習之陷溺也以湖右言之則入終塲始聞而不 製而出者多而亦有全不出者此則各以其邑風俗 而異也可勝歎哉聞。孝廟朝安邊有校變亦值臨 塲而退定其科旣退之後聖賢位版猶未及奉安故 又退於翌年而乃行當是時。孝廟以明天理正人 心爲務故朝政與士習俱美也今日則何如是不善 而湖左獨不爲陷溺也伏望以此陳達於。上前或 以箚子禀達追設科塲以爲向道尊聖之勸而仍爲 後義先利之戒則實爲世道之大益矣著以退設之 時他人濫入爲慮則當時都目尙在錄名官何敢有 冒入之獘耶某之兄弟子姪若在此數則某也嫌不 敢言矣惟執事諒之朝家雖不施行而亦足爲勸徵 之一事也
又
[编辑]一士友有以書來者曰右揆登對之日首陳泰卦仍 請收用泰輔泰輔反以掠美市恩斥之云云朴疏雖 未得見似聞醜詆譏斥不遺餘力云竊恐此等醜辱 實爲自取也曾以此事已陳於榻前面今旣以玉堂 召還則更有何收用之事乎且今世道之乖張實非 一人之力所可保合以常情言之則去河北賊難去 朝廷朋黨易也而乃以去賊易去黨難爲言眞是實 得之見也古猶難之則况今末世乎徒爲無益之論 以取彼此譏笑豈不困哉泰卦雖是平生所主之義 然向來南少之仇視不下於峻論之西今又少輩之 媢嫉譏斥全叢於執事一身其無益有害於此亦可 見矣然倘使有益於世道則一身利害豈可顧也而 於世道則全無所益者乎旣在其位則明邪正嚴是 非猶可爲救世之一助乎未知如何
又
[编辑]即伏見所抵祖父書始聞所陳筵說不勝驚愕繼之 以悚懼也此事雖曰與競進相反而大臣進進是何 等重事也老人當時書荷相與之深乃以陳力就列 不能則止之義略效古人交相責勉之道而今以私 書至登於前席非但義理未安自。上如以爲渠旣 不進又欲引當國大臣而去云爾則當以何辭可解 耶思之至此不覺毛骨俱竦也今則老人勢當有自 列之章此亦安老者之道耶至於答書之送示領相 則亦無不可而遍示諸人則亦恐未之深思也執事 平日每謂人心盡如我心故旣以自敗而今又累人 曷勝奉歎也
又
[编辑]所諭筵對說話備悉顚末深用釋然老人見之亦以 爲如是陳達則似亦無傷云矣盖老人初欲陳疏自 列而昨疏竟沒之者亦是不甚奉咎之意也。札之 所示者亦不過所親數人而已則庸何妨也然昔者 栗谷先生秉銓時名官有闕則宋龜峯翼弼輒備三 望而送之先生以其書粘于壁上沙溪先生進拜時 見之大驚深陳其貽害於龜峰之意則栗谷笑引劉 珙秉樞時朱子薦人事而答之大抵栗谷之事雖出 於謂人如已之赤心而沙溪之意盖謂末世不如古 而慮患不可不周詳故也龜峰之敗果不旋踵栗谷 之時沙溪之慮猶尙如此則况在今日乎此所以有 前書之奉䂓也所喩皇極泰卦云云豈非公平正大 之道也倘使一國大小皆如此存主則寧有今日之 事也然今之時勢與海昌時大異盖反正之後海昌 一隊秉國以主客言之則西爲生而南爲客皇極之 義泰之道誠不可不用而今時則不然擧世純然爲 一色而只有諸長老若爾人而已則未知孰爲主而 孰爲客也且可謂君子道長耶君子道消耶今處客 之勢而欲用主人之權值陽微之會而反欲包荒豈 不謬哉且窮則變實易之道也而平生用易不知通 變之義則恐非善用易也且勿論彼此皆以誠心待 之固是君子之心然我以誠心待之彼以誠心受之 則固好矣而今則不然面雖唯唯背則冷笑且毀謗 四至觀於市恩之斥亦可知矣彼固不足道而此中 人亦多疑之者至有漂浮之語豈不困且辱哉仲兄 所言亦非自家之言似是以所聞奉規也君子之心 固非小人之腹所可窺測然甥之出入門下已過十 年雖甚昏迷豈敢全昧門下平生存主之本也旣蒙 俯詢故敢以愚見傾倒至此還深悚仄然只思退縮 之諭誠爲今日良策也
又
[编辑]日者有一守宰來言李台龍往年擬疏語極凶慘南 中士友至今欲食其肉而右相方汲汲引進極可歎 也云云盖擬疏云者昨歲少輩極攻勳戚時此人作 一大疏請斬清城光南而大用熊相仍盛廳南中士 流為邪黨而醜誕老人亦罔有紀極其時熊也適南 下以其疏草授其所親迎示於道上熊也大喜直入 龍家密密相議而罷仍寢其疏云爾初以其疏誇示 於其宗叔李掌令克泰而仍以利害誘之則其叔答 日吾儕於大老平生尊慕到今背之義所不忍而吾 今年老且官通兩司亦已足矣君則年少才優須好 自爲之仍曰某以相位之尊直枉龍家其後交相徃 來有同平交某相所爲如見其肺肝云以此龍與其 叔大不相得昨又有南中士友來言龍之用心之傾 那行已之貪鄙南中人莫不痛之而近聞右相許以 可用之大才云此丈未知何所見而如是許與然早 晚必爲此人所賣大可憂也云云守宰所傳及南士 之言相符未知果有如傳者之所言否旣有所聞故 敢告伏望審察待之如何此人傾危之狀曾所慣聞 而其擬疏南中士友無不言之而亦多見之者李掌 令克泰亦尙在不可誣也
又
[编辑]歲首擧薦事方悚其誤聞而誤達也即聞新有別薦 之舉云窃自幸其所言之將不歸虛也古人云居家 孝故忠可移於君國家用人之道捨忠孝何以哉玆 又以一言公誦以備財擇焉噫丙丁之變尙忍言哉 國之不亡者幾希而幸賴三學士出而君臣上下可 以永有辭於天下後世則國家所以至今維持者伊 誰之力哉此。列聖所以前後褒錄者而不幸世道 大變一自權金見排之後邪說橫流擧世靡然至李 喜龍而極焉民彝將絕而國隨以亡矣豈不痛心矣 乎自古聖賢受侮於當世亦孔孟之所不免則其詆 毀老人固無足恠而至於肆斥節死之人有天地以 來所未甞聞也日者旣以此引咎自列可爲斥邪之 一助誠善矣而又有一事盖崇義之道尤不可緩也 三人義烈旣施褒贈又收錄其子孫則蔑以加矣而 第其中尹學士家忠孝大節咸萃一家尤甚卓然而 今其姪子尹以健以性兄弟克承前武其孝友之行 實爲士友之所共推許而身性則儒雅慈詳見識明 敏實是可惜之才也今番薦目中若擧此人俾有拔 例調用則豈非激勸之方而如喜龍者亦可以少熄 矣未知如何且以健氏則才智有餘亦甚勤幹方治 珍郡聲績蔚興而人皆以爲人器不相稱云爾
記
[编辑]夢遊楓嶽記
[编辑]歲癸亥之孟夏余侍王父于京北武溪之洞月夕風 朝叨陪杖屨逍遙於水石之間矣于時王父之妹夫 人從其子金化之任所病在床褥矣王父不堪煑粥 之懷且聞高城有溫井而浴者病輒已仍欲一試於 是以單僮匹馬飄然啓行而高城之路又將歷過楓 獄面行謀猝定人馬未具余不得陪徃適於是日尹 都事復元李別坐同甫不期而會相與拜送行斾共 對悵然仍與携手同歸于莊義洞之寓所孤坐旅窓 不自禁其魂去神越矣忽於今廿四之夜一夢蘧蘧 便到楓嶽之中奉侍王父隅坐歇惺之樓而同在坐 者即洪戶部叔範公及李友同甫也相與指數萬二 翅丁寧而不能記其萬一則其恨又當如何哉而同 甫許以一言爲小序以闡山水之說玆事尤豈非轉 恨爲奇者也仍記昔在癸丑之首夏余隨家君一甞 周覽其內外山面目矣今玆之夢遊又在於此時而 年甲之天干適周亦足以添作一奇事聊以是自識 如此云
祭文
[编辑]祭同春先生文
[编辑]維崇禎歲次丙辰十一月戊子戚孫小子宋疇錫淳 錫晦錫等來侍祖父于海上之囚山逖聞同春堂先 生之柩返葬于舊村之南不能進徃助紼謹遣乾魚 薄酒再拜遙奠于柩前曰鳴呼自古及今知德者鮮 况我小子於先生之萬一何敢窺闖也只知先生之 容玉潤金精先生之言如蘭如韶而先生之儀表如 祥麟瑞鳳而已山頹樑壞倐已四載而顧其存乎心 而紬繹其所蘊則寶有不可量之大不可形之妙矣 嗚呼先生被眷兩朝不可謂不遇而謂之展其道則 未也而墓草纔宿煩言如山竟使。聖考調護之意 飜成泉壤嚴霜之落則後學之悲痛斯文之禍厄其 可量哉第念自周公以來聖賢例多困厄而至程朱 極矣在先生何戚惟是門人後生收拾事蹟不及以 時將使月失而歲亡此則雖如眇末之小子不能不 引而爲罪也窃伏見祖父編次遺事纎悉無遺玆足 恃賴而第念晦翁夫子之狀文至於二十二年之後 而乃出則此書雖成何可遽以示人哉惟當襲在中 衍以俟其時此則小子與四哥之責敢不奉以周旋 耶惟是遺文雜錄或有出於前而棄於後者則似當 有去就之權衡而祖父精力亦未能及此則當俟後 世之子雲矣此不可容易而議也及如小子與四哥 學未知方又坐荒怠年已長成未契磁鐵雖相與飭 勵而新功未進舊病依在辜負慈敎之意罪何敢逃 伏惟先生之靈終賜矜憐啓佑罔倦俾或承其緒餘 是所望也嗚呼小子微誠僭越及此伏惟先生庶有 以鑑諒也嗚呼昔靈輀引而向北也煌煌哀贈塡滿 於九尺之旌矣今之歸也寂寥數字而已今之徒友 尙不止百數而亦堂無少一之恨耶言念及此小子 之心尤不堪摧裂也
祭李子久留文
[编辑]維崇禎戊辰六月壬寅朔二十九日庚午恩津宋晦 錫遠聞通訓大夫前行鴻山縣監李公子久之喪病 未趨哭與其妻謹送薄具俾喪側之人代奠而告之 曰嗚呼昔韓文公哭柳柳州文曰吁嗟子厚而至此 耶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嗚呼今子久亦而至此古 今同然則我亦何嗟韓公又曰生而不淑孰謂其壽 死面不朽孰謂之夭嗚呼子久孝友根於天賦行義 出於古人鄕黨稱其善士友服其信眞所謂善人也 信人也然則四十七年之生固可謂夭矣若其所不 能朽者則存豈不淑而老而不死者比哉然則我又 何悲哉然而猶有爲子久寃之者子久夙罹凶禍奄 失所怙孑然一身獨奉慈待且主李氏四世之宗其 身所係可謂重矣而不幸中年身嬰奇疾沈淹十數 年藥餌無良宗黨知舊咸以是愍然而亦非朝夕危 急之證故恃以不虞云胡一夕橫遘癘疾溘先朝露 使七十偏慈垂白在堂服衰槌胸天之降禍一何偏 也此吾所以爲子久寃號而向所謂何嗟何悲者亦 不能以少紓也嗚呼子久去歲之冬自鴻縣過余而 宿問余之病半夜靑燈同臥論病相憐相戒握手而 罷曾未幾何舊證復發棄官歸家伊後聲聞久隔每 意投閑靜攝應獲回蘇豈料凶音忽至而亦豈料以 別疾而至斯耶始聞而怳愡如夢幽明永隔已矣何 及當其歿也旣不得憑尸而哭前頭葬時亦無由臨 穴而訣俯仰平昔愧恨曷極抆涕緘詞仍以一觴送 莫于柩前而陳此衷曲嗚呼庶幾鑑格 尤庵曰淸麗而懇到畏齋曰寧有病勢垂死而其 文如此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