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江西通志 卷二 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江西通志卷二
  沿革
  聖皇撫馭統一寰輿薄海内外咸通象胥江西省會幸列中區稽古禹貢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一隅於周南國為楚為吳豫章立郡在漢之初唐宋元明建置紛如道路分𨽻軍府兼除州縣改設地一名殊由今遡昔具在成書作沿革志
  江西省
  淮海惟揚州尚書禹貢
  東南曰揚州周禮職方氏
  魯昭公六年楚令尹子蕩率師伐吳師於豫章 十三年楚師還自徐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師 定公二年楚囊瓦伐吳師於豫章 四年吳人舍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闔廬之弟夫槩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楚師亂吳師大敗之春秋左氏傳
  江水又東逕郢城南又東得豫章口桑欽水經
  豫章之名舊矣在江左者有其地而非郡在江南者建郡而非春秋之時吳王闔閭七年魯定公之二年也楚囊瓦伐吳師於豫章冬十月克楚取居巢又二年吳將入郢其謀臣請因唐蔡而西冬十一月蔡侯吳子唐侯俱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囊瓦濟漢而陳自小别而至大别吳逆撃敗之五戰而及郢嘗觀吳都具區今平江之吳縣也楚都郢今富水也漢水自歸峽接流而為今漢陽軍蓋視吳為東九江自庾嶺兆源而洪州奠其南蓋視楚為西居巢今無為軍也闔閭之六年吳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于巢以明豫章瀕楚而巢邇于吳故得而潛師也小别大别今鄂州之山漢水視之為東者也九年吳人舍淮汭而即豫章杜氏以為漢東江北地囊瓦方且濟漢而陳于小大之别則春秋之豫章為瀕楚在江夏之間審矣或者以七年之師因豫章以見舟則其地必沿流之所而洪之為州蓋沿流者也九年舍舟而即豫章且堅杜氏之說因以漢東之地為平陸惟有沿流平陸之異故以見舟者江南豫章也殊不知吳視楚為西視江夏為少西而視洪則南矣見舟所以張軍容也安能逺託大江之南而不近趨少西之地然則江南之豫章決無預乎春秋之時明矣予江西人嘗考今之豫章非春秋之豫章然皆未得其定說已具於前矣最後予讀杜預孔頴逹注疏而後知予之寡見也按左氏昭公十三年楚師還自徐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杜預注曰定公二年楚人伐吳師於豫章吳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于巢吳軍楚師于豫章又柏舉之役吳人舍舟于淮汭而自豫章與楚夾漢此皆當在江北淮水南蓋後徙在江南豫章又左氏傳定公四年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杜預曰豫章漢東江北地名孔頴逹曰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名在江南此則在江北者土地名云以上皆經傳與注疏所載予以杜孔注疏證江南之豫章無與於春秋之豫章審矣漢志雖曰髙帝置但年代闊逺文字殘闕無從考見所徙之年月耳按宋武帝討劉毅遣王鎮惡先襲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乃知春秋之豫章去江陵甚近與今洪州全不相干能改齋漫録
  春秋屬吳地十道志
  戰國屬楚太平寰宇記
  周元王三年越滅吳左氏傳
  周顯王之四十六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史記越世家注
  按通鑑楚滅越在顯王三十五年與史記注互異
  秦為九江郡十道志
  始皇二十三年王翦滅撃荆虜荆王負芻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注九江郡其一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漢為豫章郡十道志
  雷次宗曰郡松陽門右有樟樹髙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圍枝葉扶疎䕃庇數畝漢官儀謂豫章生庭中故髙帝取以名郡
  髙帝五年頴隂侯灌嬰渡江定豫章郡漢書
  豫章郡領縣十八南昌廬陵彭澤鄱陽厯陵餘汁柴桑艾新淦贑南城建成宜春海昬雩都鄡陽南埜安平漢書地理志
  莽曰九江同上
  揚州刺史部豫章郡二十一城南昌建成新淦宜春廬陵贑雩都南埜南城鄱陽厯陵餘汗鄡陽彭澤柴桑艾海昬侯國平都侯國故安平石陽臨汝永元八年置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昬置後漢書郡國志
  新吳上蔡永修縣並中平年立豫章縣建安年立後漢書注興平元年孫䇿分立廬陵郡同上
  建安中孫權據吳析南昌地置富城鍾陵宜豐三縣十五年别為鄱陽郡又割柴桑縣入武昌郡孫亮太平二年立臨川郡孫皓寳鼎二年立安成郡輿地廣記晉豫章郡統縣十六南昌海昬新淦建成望蔡永修建昌吳平豫章彭澤艾康樂豐城新吳宜豐鍾陵 臨川郡統縣十臨汝西豐南城東興南豐永城宜黄安浦西寧新建 鄱陽郡統縣八廣晉鄱陽樂安餘汗鄡陽厯陵葛陽晉興 廬陵郡統縣十西昌髙昌石陽巴邱南野東昌遂興吉陽興平陽豐 南康郡太康三年置統縣五贑雩都平固南康揭陽晉書志
  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荆揚二州疆土廣逺統理尤難於是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荆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置江州永興元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置尋陽郡屬江州同上
  懷帝永嘉元年又以豫章之彭澤縣屬尋陽郡同上雷次宗曰望氣者云豫章廣陵有天子氣故封愍懷太子為廣陵王領鎮軍以鎮豫章後永興中懐帝遂以豫章王登天位
  元帝渡江江州又置新蔡郡尋陽郡又置九江上甲二縣尋又省九江縣入尋陽晉書志
  歐陽忞曰應劭漢官儀云有豫章生於庭中故以名郡此木嘗中枯晉永嘉中一旦更茂其後元帝果興大業于江南故郭璞南郊賦云敝樟擢秀於祖邑以司馬宣王之祖嘗為豫章太守故也
  五代齊江州鎮尋陽中流衿帶領尋陽郡豫章郡臨川郡廬陵郡鄱陽郡安成郡南康郡永明八年罷安逺縣并䖍化南齊書州郡志
  隋開皇元年平陳置洪州緫管府改鄱陽為饒州罷南康郡為䖍州大業三年復為郡改廬陵為吉州置江州緫管大業三年罷為九江郡置袁州大業三年罷為宜春郡改臨川為撫州大業三年復置郡隋書志
  唐初仍隋置洪州緫管府武德五年平林士𢎞仍改都督府領洪吉䖍饒撫南平六州分豫章置鍾陵南昌二縣入豫章平蕭銑置袁州貞觀二年加洪饒撫吉䖍袁江鄂等八州安撫使李大亮宣慰江南即建成縣置靖州七年改靖州為米州又改為筠州尋廢屬洪州上元元年江淮轉運使元載奏置信州大平寰宇記
  江南道蓋古揚州南境新唐書
  開元二十一年分江南道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置采訪處置使改江西觀察使新唐書地理志
  江南西道觀察理所管州八洪州饒州䖍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撫州管縣三十八洪州管縣七南昌髙安新吳豐城建昌武寧分寧 饒州管縣四鄱陽餘干樂平浮梁 䖍州管縣七贑縣南康信豐大庾雩都䖍化安逺 吉州管縣五廬陵安福永新太和新淦 江州管縣三潯陽彭澤都昌 袁州管縣三宜春新喻萍鄉信州管縣五上饒玉山弋陽永豐貴溪 撫州管縣四臨川南城崇仁南豐元和郡縣志
  南唐洪州置鎮南軍顯德五年東都入於周以州建南都撫州置昭武軍以東南境别置建武軍䖍州置百勝軍保大十年復置筠州南唐書
  宋置都督洪都豫章郡鎮南軍分江東西路建炎元年以江寧府洪州並升帥府四年合江東西為江南路又置鄂州路統鄂岳筠袁䖍吉州南安軍江西路統江洪撫信州興國南康臨江建昌軍淳化元年置南安軍紹興初復分東西以饒州信州撫州建昌軍為江南東路以江州洪州筠州袁州䖍州吉州興國南康臨江南安軍為江南西路尋以撫州建昌軍還𨽻東路宋史志至元十二年設行都元帥府及安撫司十四年改元帥府為江西道置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治隆興領十有八路置提刑按察司改肅政亷訪司改隆興府為龍興升富城縣為富州置寧州吉安路升吉水安福太和永新俱為州瑞州路升新昌縣為新昌州袁州路升萍鄉縣為萍鄉州改臨江軍為臨江路升新淦新喻為州改南康軍為南康路升建昌縣為建昌州改建昌軍為建昌路贑州路升寧都會昌為州南安路升南豐縣為州元史志
  明初壬寅陳友諒平仍襲元行中書省建行省于南昌子城内洪武九年革中書省置承宣布政使司嘉靖林志置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十三府置江西都指揮使司領四衛十一守禦千户所置江西等處提刑按察司並治南昌分為五道南昌府瑞州府屬南瑞道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屬九江道廣信府撫州府建昌府屬湖東道吉安府袁州府臨江府屬湖西道贑州府南安府屬嶺北道名勝志總叙
  明初凡元升各州復改為縣領州一縣六十八至正德間増設四縣饒州府萬年南康府安義撫州府東鄉南安府崇義嘉靖間増設二縣廣信府興安臨江府峽江隆慶間増設一縣贑州府定南萬厯間増設二縣贑州府長寧建昌府瀘溪凡領縣七十七
  皇清因之康𤋮二十一年裁各道惟分廵饒南九道贑南道領州縣如故癸亥安志
  雍正九年以督糧道領轄南昌撫州建昌三府為督糧兼廵南撫建道驛鹽道領轄瑞州袁州臨江三府為驛鹽兼廵瑞袁臨道饒南九道増轄廣信一府為分廵廣饒南九道贑南道増轄吉安一府為分廵吉南贑道按厯代各府沿革或為國或為郡或為部或為都督府或為州或為軍或為路或合或分統屬不一具詳各府縣沿革如左
  南昌府
  春秋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髙帝改為淮南國分置豫章郡輿地廣記
  豫章以木氏都風俗記
  景帝三年改為漢郡東漢復為豫章郡南昌府志豫章郡統縣十六晉書志
  宋齊以後並為豫章郡太平寰宇記
  平陳置洪州緫管府大業初廢復置郡隋書志
  洪州因洪厓井為名元和郡縣志
  武德五年置洪都緫管府天寳元年改豫章郡唐書志唐天寳初改豫章郡後以避代宗諱只稱章郡郡縣釋名乾元元年復為洪州唐書志
  乾元二年置南昌軍元和六年唐書注
  建中四年陞江西道節度使咸通六年加號鎮南軍名勝志
  周顯德六年南唐中主以建康與敵境隔江豫章據上流秋七月升洪州為南昌建南都建隆二年至南都馬令南唐書
  太平興國元年分洪州屬江南西路隆興三年以孝宗潛藩升為隆興府宋史志
  元改為隆興路又改龍興隸江西行中書省元史志明初改洪都府尋復為南昌府續文獻通考
  初領縣八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奉新靖安武寧寧縣𢎞治十六年升寧縣復為寧州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領州一縣七安志
  南昌縣
  漢置附郭寰宇通志
  莽曰宜善漢書
  東漢復舊縣名建安中析置富城鍾陵宜豐縣晉省入陳永定三年復析置西昌縣南昌府志
  隋平陳改為豫章縣元和郡縣志
  武德五年析置鍾陵縣又置南昌縣以南昌置孫州八年州廢省南昌鍾陵唐書注
  寳應元年避代宗諱改豫章曰鍾陵貞元中又改曰南昌輿地廣記
  宋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四百四十九里安志
  新建縣
  宋太平興國六年析南昌縣置與南昌分治郭下輿地廣記本漢南昌縣地晉分置宜豐縣陳又分置西昌後俱省宋太平興國六年割南昌之水西一十四鄉置今縣名勝志
  本南昌縣西境取南昌舊地而新建之也郡縣釋名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十里安志
  豐城縣
  本漢豫章郡南昌縣地三國分置富城縣郡縣釋名太康元年改名豐城雷煥得龍淵太阿于此輿地廣記開皇九年併豐城入廣豐縣初隸撫州後屬洪州太平寰宇記
  仁夀二年避煬帝諱復豐城名勝志
  唐天祐中朱全忠以父名城改豐城為吳臯後唐同光元年復改吳臯為豐城南吕府志
  元至元二十三年升豐城為富州隸龍興路元史志洪武二年復改為縣豐城縣志
  皇清因之編户三百五十四里安志
  進賢縣
  本漢南昌縣東境晉立鍾陵縣廢唐復析置鍾陵縣尋改為進賢縣寰宇通志
  崇寧三年分南昌四鄉新建二郷合本鎮改為縣仍曰進賢宋朝㑹要
  或曰省城有進賢門相傳澹臺滅明南游從此而進即進賢義或曰縣東有棲賢山郡縣釋名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九十八里安志
  奉新縣
  漢髙帝平定海内分徙江東大族置之他郡於是遷塗山氏於此號曰新吳以舊隸楚今新屬吳也名勝志新吳縣靈帝中平年立後漢書注
  隋開皇九年省入建昌元和郡縣志
  唐髙宗永淳二年復置新吳縣偽唐割據江南改名奉新太平寰宇記
  宋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五十一里安志
  靖安縣
  本建昌縣地唐廣明之後草寇侵掠本州以靖安孝悌两鄉去州稍逺乃於此置鎮至偽吳乾貞二年升為塲唐昇元中改為縣仍析建昌奉新武寧三縣地以益焉太平寰宇記
  靖安里名因里名鄉因鄉名鎮因鎮名塲因塲名縣郡縣釋名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里安志
  武寧縣
  古西安縣也後漢建安中分海昬縣立西安縣至晉太康元年改為豫寧王僧綽封豫寧侯即此縣陳立豫寧郡太平寰宇記
  隋廢郡以豫寧併入建昌隸洪州唐長安四年分建昌置武寧景雲初改豫寧寳應元年避代宗諱復為武寧名勝志
  宋屬隆興府𢎞治縣志
  至元二十三年置寧州縣為倚郭大德八年於分寧縣置寧州武寧直隸本路元史志
  明仍其舊
  皇清因之編户五十一里安志
  寧州
  豫章郡領艾縣注云莽曰治翰漢書地里志
  漢艾縣豫章郡所領晉分置永修縣以修水為名隋省入建昌唐析建昌置武寧縣貞元中又分武寧置分寧縣名勝志
  以縣分自武寧故名分寧古艾地也宋郡縣志
  隆興分寧縣北有艾城春秋吳公子慶忌居之郡縣釋名至元二十三年於武寧縣置寧州領武寧分寧二縣大德八年割武寧直隸本路徙州治於分寧元史志洪武初改寧州為寧縣𢎞治十六年從廵撫林俊請復改為寧州嘉靖林志
  皇清因之編户八十六里安志
  瑞州府
  春秋屬吳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寰宇通志
  今州城即漢之建成縣屬豫章郡大平寰宇記
  莽曰多聚漢書
  漢中平中析建成置上蔡縣徙汝南上蔡人居之晉太康元年以上蔡人思歸改名望蔡由漢迄隋析合廢置不同皆屬豫章郡瑞州府志
  武德五年改為髙安仍置靖州統髙安望蔡宜豐陽樂華陽五縣七年改靖州為米州其年又改為筠州八年廢筠州省華陽望蔡二縣以髙安屬洪州唐書志按豫章書及府志云請改建成為髙安則安撫使李大亮也奏改米州為筠州則江南道都督鮑安仁也奏廢筠州省縣入髙安屬洪州則安撫使韋繼武也
  唐末其地屬淮南瑞州府志
  保大十年春正月分洪州髙安縣置筠州割萬載清江上髙屬焉馬令南唐書
  自唐以前地理與洪州同輿地廣記
  開寳八年割萬載縣隸袁州瑞州府志
  紹興十三年改髙安郡寳慶元年避理宗諱改今名宋史志
  郡治碧落堂後産瑞芝一本太守沈謚作頌表奏于朝詔改為瑞州因號瑞陽瑞州府志
  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元史志
  明改為瑞州府領縣三嘉靖林志
  皇清因之安志
  髙安縣
  漢髙帝六年置隸豫章以其創建城邑故曰建城後漢靈帝析建城置上蔡縣雷次宗豫章記
  孫吳増置陽樂宜豐二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改為望蔡又改陽樂曰康樂隋開皇中廢望蔡康樂宜豐三縣入建城太平寰宇記
  武德五年改為髙安仍于縣置靖州八年廢州復為縣元和郡縣志
  南唐保大十年分髙安置上髙瑞州府志
  形地似髙而實安故名郡縣釋名
  宋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九十里安志
  上髙縣
  本髙安之上髙鎮以地形髙上得名太平寰宇記靈帝時分建成置上蔡縣晉改為望蔡唐武德中併入髙安僖宗朝鍾傅始建上髙鎮於此顧野王輿地志五代時置屬洪州南唐來屬筠州輿地廣記
  南唐保大置縣因鎮名也郡縣釋名
  宋太平興國七年割宣風義鈞二鄉之半屬新昌縣上髙縣志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六十七里安志
  新昌縣
  本漢建成縣地吳析置宜豐縣隋省入建成縣豫章書武德五年復置輿地廣記
  南唐以宜豐舊地為鹽歩鎮宋以地廣勢嶮又於宜豐故城置新昌縣豫章書
  太平興國六年析髙安地置新昌縣宋史志
  割髙安上髙等地而新建縣故曰新昌郡縣釋名元貞元年升新昌縣為州元史志
  明仍以州為縣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二十三里安志
  袁州府
  春秋屬吳楚之國秦為九江郡亦曰南楚宋韓綜袁州郡㕔記漢為豫章郡之宜春縣太平御覽
  莽曰修曉漢書
  吳屬安成郡晉宋齊梁陳因之輿地廣記
  晉太康元年平吳改宜春為宜陽避太后諱仍屬安成郡太平寰宇記
  平陳置袁州隋書志
  宜春舊曰宜陽開皇十一年廢吳平縣入十八年改名焉大業初置郡同上
  武德四年平蕭銑置袁州天寳元年改為宜春郡乾元元年復為袁州唐書
  開寳八年曹彬平江南得州十九袁居其一是年割筠州萬載來屬雍熙元年析宜春縣立分宜縣淳化三年割新喻縣屬臨江軍袁州府志
  至元十四年改緫管府領縣四設録事司隸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袁州路隸江西行省元史志
  明以袁州路為袁州府領縣四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宜春縣
  本漢舊縣也屬豫章髙帝六年灌嬰于此築城置宜春縣太平寰宇記
  武帝封長沙定王子為宜春侯漢書
  按西漢縣名宜春者二一屬汝南郡一屬豫章郡後漢時屬汝南加北宜春以别之
  吳寳鼎二年以宜春屬安成郡晉太康元年以太后諱改為宜陽縣隋開皇十八年改宜陽為宜春大業三年罷袁州為宜春郡太平寰宇記
  縣側有煖泉隨地湧出夏冷冬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故以名縣名勝志
  唐以後俱仍舊明因之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五十里安志
  分宜縣
  本宜春縣地輿地廣記
  雍𤋮元年置分宜縣府志
  析宜春縣之神龍招賢等十鄉置分宜縣以便民欲當宜春新喻兩縣界之中也太平寰宇記
  分宜縣以其地分自宜春也郡縣釋名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八十里安志
  萍鄉縣
  吳置屬安成郡晉以後因之隋屬宜春郡唐因之輿地廣記相傳楚昭王渡江獲萍實於是邑故孫吳立縣取以為名本漢宜春縣地名勝志
  地理志以萍為苹郡縣釋名
  元貞元年升萍鄉州元史志
  洪武已酉改州仍為縣嘉靖林志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三十里安志
  萬載縣
  本陽樂縣地吳黄武中置晉太康元年改為康樂屬豫章郡宋因之唐武德五年復置陽樂縣屬靖州八年州廢省入髙安輿地廣記
  楊吳順義元年分髙安四鄉置萬載塲因其鄉以名其地南唐保大十年升髙安縣為筠州遂升萬載塲為縣以屬焉今割隸袁州太平寰宇記
  開寳末自筠州來屬宣和三年改名建成紹興元年復今名宋史志
  按宋徐昇萬載修縣記云萬載本髙安故地初宜塲隸于洪偽吳順義元年也復為縣隸於筠南唐保大十年也皇朝下江南遂割屬袁州則開寳八年也宣和初改曰建城而復舊名則紹興元年詔也
  元因之明設縣治仍稱萬載嘉靖林志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四里安志
  臨江府
  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寰宇通志
  漢志豫章郡十八縣新淦建成在焉三國志吳置安成郡新喻隸焉今新淦新喻不改而建成至唐改為髙安即今之吉安也名勝志
  隋開皇九年改屬洪州新淦并入廬陵郡新喻廢入吳平屬豫章十八年置袁州新喻屬袁州臨江府志武德五年改建成為髙安置靖州七年又改筠州八年廢隸洪州新淦屬吉州新喻仍屬袁州同上
  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江建臨江軍宋史志
  至元十三年隸江西行省都元帥府十四年改臨江路緫管府元貞元年新淦新喻二縣升為州元史志洪武元年改臨江路為臨江府領縣三嘉靖通志嘉靖五年析新淦之南置峽江縣即古石陽巴邱地領縣四臨江府志
  皇清因之安志
  清江縣
  本漢建成縣地郡縣釋名
  昇元元年陞吉州蕭灘鎮為清江縣不隸州唐餘紀傳五代時置屬洪州南唐屬筠州宋置臨江軍於此輿地廣記至元十四年升軍為路而縣為倚郭元史志
  明仍其舊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五十三里安志
  新淦縣
  本漢舊縣豫章南部都尉所居縣有淦水因以為名元和郡縣志
  莽曰偶亭漢書
  晉為新淦厯代不改陳屬巴山郡隋開皇十年廢以縣屬吉州太平寰宇記
  唐為䖍吉五州廵撫使治所五代時楊吳為都制置治所宋初屬吉州豫章書
  淳化三年自吉州來隸宋史志
  元貞元年升為新淦州元史志
  明洪武二年新淦州復為縣嘉靖五年析新淦地置峽江縣新淦縣志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二十七里安志
  新喻縣
  本漢宜春縣地屬豫章郡吳孫皓分宜春立新喻縣屬安成郡太平寰宇記
  晉宋屬安成郡隋屬宜春郡唐屬袁州輿地廣記采渝水為名唐志本作渝天寳後相承為喻名勝志南唐昇元中置清江縣割新喻建安鄉入焉新喻縣志淳化五年自袁州來隸宋史志
  元貞元年升為新喻州元史志
  明洪武二年復為縣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六十七里安志
  峽江縣
  本新淦縣地漢永元中分置石陽縣吳分置巴邱縣俱屬豫章至隋皆省入新淦明置峽江鎮廵簡司於巴邱故城嘉靖五年以盗賊出沒知府錢琦建議立縣名勝志按費宏峽江縣記云臨江所領縣惟新淦最大環其境數百里蓋兼古巴邱石陽二廢邑之地而有之自成化改元以來往往以分地設縣為請中更多故寢而弗行及嘉靖甲申廵撫御史秦鉞陶儼以前議申請於朝得允賜名峽江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七十六里安志
  吉安府
  春秋時百越地漢屬豫章郡輿地廣記
  靈帝末揚州刺史劉遵上書請置廬陵鄱陽二郡獻帝初平二年始立郡雷次宗豫章記
  吳分豫章之新喻宜春廬陵之平都永新長沙之安成萍鄉六縣為安成郡太平寰宇記
  晉太康中移郡於石陽今舊州東北故城是也元和郡縣志平陳置吉州大業初復置廬陵郡隋書志
  武德五年置吉州領廬陵新淦二縣七年廢頴州以安福縣來屬八年廢南平州以太和縣來屬天寳元年改為廬陵郡乾元元年復為吉州唐書
  南唐割據州仍舊名寰宇通志
  宋置吉州軍屬江南西道吉安府志
  至元十四年陞吉州路緫管府置錄事司領一司八縣元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縣陞為州改吉州為吉安路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路為吉安府仍以安福吉水太和永新為縣領縣九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廬陵縣
  附郭本漢舊縣屬豫章郡郡縣釋名
  莽曰桓亭漢書
  吳孫策改為石陽縣分置廬陵郡晉宋因之後復改石陽為廬陵縣輿地廣記
  大業三年又改為廬陵郡唐武德五年江左平改置吉州領廬陵縣太平寰宇記
  永淳元年移於今所唐書志
  按廬陵在秦西漢當從邑在東漢三國後當從郡自唐永淳徙吉州治於今所而廬陵之名始專屬邑
  南唐保大八年割廬陵水東十一鄉置吉水縣廬陵縣志宋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六百里安志
  㤗和縣
  漢為廬陵縣地屬豫章郡太平寰宇記
  吳置東昌西昌二縣晉宋皆屬廬陵郡輿地廣記平陳置西昌十一年省東昌入更名太和隋書
  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領太和永新廣興東昌四縣八年廢南平州以永新等三縣併太和唐書
  南唐保大元年析縣四鄉入龍泉塲尋升為縣宋𤋮寧四年析縣誠信鄉六堡置萬安縣泰和縣志
  元貞元年升太和州元史志
  縣自漢時得名廬陵繼升廬陵為郡而改縣為太和以其地産嘉禾故也明蕭執洪武志序
  洪武中復為縣改太為泰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四十二里安志
  吉水縣
  本吉陽縣地吳置晉宋屬廬陵郡輿地廣記
  隋開皇十年廢吉陽縣入廬陵縣太平寰宇記
  南唐保大間割廬陵十一鄉置吉水縣宋因之寰宇通志至和元年割縣五鄉置永豐縣紹興二十一年復割遷鶯鄉以益永豐吉水縣志
  贑水下流與永豐江水合曲折於灘洲間狀若吉字吉安吉水皆由此名也郡縣釋名
  元貞元年陞吉水州元史志
  明復為縣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編户四百三十一里安志
  永豐縣
  本漢廬陵地吳即其地立陽城縣晉太康元年改曰陽豐隋并入廬陵名勝志
  至和元年十月詔以吉州吉水五鄉為永豐縣以昔之報恩鎮為之治所段縫新建永豐縣記
  宋紹興十八年置樂安縣於撫州乃割縣之雲蓋鄉以屬之永豐縣志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三百二十九里安志
  安福縣
  本漢安平安成二縣地安平屬豫章郡安成屬長沙國名勝志
  安平侯國莽曰安寧安成莽曰思成漢書注
  漢永元中改安平縣為平都縣吳寳鼎二年置安成郡而縣屬焉太平寰宇記
  晉改縣曰安復宋齊梁陳因之輿地廣記
  舊置安成郡平陳郡廢縣改曰安成十八年又曰安復隋書志
  武德中改為安福縣元和郡縣志
  元貞元年升安福州元史志
  洪武二年復改為縣安福縣志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三十六里安志
  龍泉縣
  漢廬陵縣地吳立為新興縣晉曰遂興隋并入太和寰宇通志
  本吉州太和縣龍泉鄉什善鎮地南唐保大元年析置龍泉塲以鄉為名宋顯德七年升為縣太平寰宇記宋𤋮寧四年割縣之萬安鎮置萬安縣龍泉縣志邑有龍泉江故宋又名泉江縣郡縣釋名
  紹興初復曰龍泉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六十三里安志
  萬安縣
  本孫吳新興縣地晉為遂興縣地隋省入太和寰宇通志楊吳時置萬安鎮名勝志
  𤋮寧四年以龍泉塲萬安鎮置萬安縣宋史志
  吉州萬安古遂興之地南唐始立鎮闢地向南得石符一帙有漢八分書云地界兩川神秀所蟠更為都邑萬民以安遂白帥府乗其字義為萬安焉胡銓萬安縣㕔壁記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六十六里安志
  永新縣
  本漢廬陵縣地吳歸命侯所置屬安成郡隋開皇中廢元和郡縣志
  唐武德五年析太和之地置南平州復立永新縣以隸焉八年州廢入太和顯慶四年永新民以太和道路阻逺請列置縣於禾水東南即今理也太平寰宇記宋仍唐故元祐七年割太和髙行鄉三堡地來屬永新縣志元貞元年升永新州至順間分永新州立永寧縣元史志洪武二年改永新州仍為縣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編户一百八十四里安志
  永寧縣
  本永新州之勝業鄉元至順初守土官以鄉去州城道險而遥民罷征役乞别置縣從之名勝志
  永寧縣長寧之義也郡縣釋名
  明仍其舊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二里安志
  撫州府
  春秋百越之地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輿地廣記漢立南昌縣後漢分南昌立臨汝縣吳太平二年分豫章之臨汝南城縣立臨川郡即今州也十道志
  平陳置撫州大業三年復置郡隋書志
  時緫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即以撫為州名太平寰宇記武德五年平林士𢎞置撫州領臨川南城邵武宜黄崇仁永城東興將樂縣七年省東興永城將樂三縣以邵武隸建州八年省宜黄縣天寳元年改臨川郡乾元元年復為撫州唐書
  五代時楊吳置昭武軍節度宋仍為撫州隸江西路豫章書
  建炎四年隸江南路紹興四年復來隸宋史志
  至元十四年升撫州路總管府元史志
  明初改為撫州府領縣五正德八年東鄉盗平奏割臨川進賢等五縣地建東鄉縣領縣六
  皇清因之安志
  臨川縣
  附郭本漢豫章郡南城縣地寰宇通志
  臨汝永元八年後漢書郡國志
  吳太平二年以臨汝縣為郡於郡南更置西平縣晉改為西豐縣梁大通二年分臨川北境置定川縣隋開皇九年并西豐定川二縣入臨川縣太平寰宇記
  以臨水汝水為名梁置定川縣即臨水也名勝志晉以後並因之隋置撫州改臨汝為臨川縣唐因之輿地廣記
  宋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六百二十五里安志
  崇仁縣
  本後漢臨汝縣地吳太平二年分臨汝為新建縣屬巴山郡梁大同二年分巴山郡之新建西寧二縣立臨川郡太平寰宇記
  梁置巴山郡領七縣平陳郡縣並廢置崇仁縣隋書志注開皇九年改臨川郡為撫州崇仁縣隸焉又廢宜黄安浦二縣合入崇仁縣唐貞觀八年以巴山縣偏僻并入崇仁即今理大平寰宇記
  紹興中割頴秀惠安二鄉隸崇仁而豐安屬崇仁即今之西館市吳康齋豐安程氏族譜序
  縣有崇仁鄉因鄉名也郡縣釋名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五十五里安志
  金谿縣
  本臨川縣上幕鎮其山崗出銀礦唐朝常為銀監至周顯德五年析臨川近鎮一鄉并取饒州餘干白馬一鄉立金谿塲復置爐以烹銀礦太平寰宇記
  開寳五年陞金谿塲為縣宋史志
  金谿縣因金谿塲名也唐時有銀礦發其地作場以冶之曰金谿塲寳厯乙巳銀絶而冶廢宋開寳初始置縣元虞集道園集
  縣有金谿水在上幕嶺東水色如金縣因以名郡縣釋名按金谿改塲為縣舊志及通考皆云淳化五年宋史則載開寳五年虞集二孝女贊亦曰宋開寳初始置縣斷以史為據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一里安志
  宜黄縣
  本臨川縣地梁大同二年置巴山郡因立宜黄縣於宜黄水側以水為縣名隋開皇九年廢并入崇仁太平寰宇記武德五年析置宜黄縣八年省唐書志
  開寳八年以宜黄場復置輿地廣記
  南唐後以崇仁之仙桂崇賢待賢三鄉立宜黄場名勝志縣治舊為黄填鎮宋以前分隸不一明譚綸宜黄城記宜黄亦名宜川明王英棠隂八景詩序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七十二里安志
  樂安縣
  宋會要云樂安縣紹興十九年江西諸司奏以崇仁疆土闊逺山嶺重複盗賊出没不時請析本縣及永豐二縣間地剏置從之名勝志
  縣有樂安鄉故名郡縣釋名
  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二百三十二里安志
  東鄉縣
  本臨川進賢餘干安仁之逺鄙正德八年始置縣以地居府之東偏故名名勝志
  東鄉者臨川之東鄉也明田汝耔建東鄉學記
  𢎞治末年東鄉民趙顯詣闕陳建縣之宜疏入下有司議廵撫林俊以憂去不果建盗日益熾至正德八年緫制陳金兵道胡世寧平姚源華林賊乃取孝岡地城之為東鄉縣隸撫州東鄉縣志
  皇清因之編户六十四里安志








  江西通志卷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