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無上秘要/卷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無上祕要卷之五

  人品

  九天丈人告於三天玉童曰:夫天地交運,二象合真,陰陽降炁,上應於九天。流丹九轉,結氣為精,精化成神,神變成人。故人象天地,炁法自然。自然之炁,皆是九天之精,化為人身,含胎育養,九月炁盈,九天氣普,十月乃生。其結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壽有夭,有短有長,皆禀宿根。結炁不純,藏胃積滯,六府敗傷,形神不固,體不受靈,死炁入孔,何由得存?陽炁赤名曰玄丹,陰氣黃名曰黃精。陰陽既交,二炁降精,化神結胎,上應於九天。九天之炁,則下布丹田,與精合凝,結會命門,要須九過,是為丹田,上化下凝,以成於人。一月受炁,二月受靈,三月合變,四月凝精,五月首體具,六月化成形,七月神位布,八月九孔明,九月九天炁普,乃有音聲,十月司命勒籍,受命而生。故人皆禀九天之炁。陽降陰之精,名曰九丹,合成人身。凡人受生結炁,九丹上化於胞胎之中,而法九天之炁。炁滿神具於胎囊之內,而自識其宿命,知有本根,轉輪因緣。九天之炁化成其身,既睹陽道,開曠三光,而自忘其所生所由之因爾者,皆由胞根結滯,盤固三關,五府不理,死炁塞門,致靈關不發而忘其因緣。若靈真九炁,含鍊瓊胎,暫經紫戶,運履人道,挺秀自然,耀景睹靈,便騰身於九天,非復結精受炁而為人也。

  凡人生皆禀九天之炁,炁凝為精,精化成丹,丹變成人。結胎含秀,法則自然,假令七月生則十月胎受波梨荅惒天之炁,十一月生則受梵摩迦夷天之炁,十二月生則受梵寶天之炁,正月生則受化應聲天之炁,二月生則受不驕樂天之炁,三月生則受寂然天之炁,四月生則受須延天之炁,五月生則受上上禪善无量壽天之炁,六月生則受鬱單无量天之炁。

  凡人從十月結胎至於六月,則受九天之炁,已滿至七月,合十月則天地炁盈,受太陽之運而生。

  右出《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記經》

  太上曰:夫人受生,結精積炁,受胎歛血,黃白幽凝,丹紫合煙,所以凝骨吐津,散布流液,四度會化,九宫一結,五神命其形體,太一定其符籍,忽爾而立,恍爾而成,罔爾而具,脫爾而生。

  於是乃九神來入,安在其宮,五藏玄生,五神主焉。父母唯知生育之始我也,而不悟帝君五神來適於其間。人體有尊神,其居无常,出入六虛。

  上下三田,迴易陰陽,去故納新展轉榮輸,流注元津,太神虛生,內結以成一身,濯質化鍊,變景光明。

  右出《 洞真九真中經》

  夫人受生於天魂,結成於元靈,轉輪於九炁。挺命太一,關開三道,積神幽宮,所以玄液七纏,流津敷澤,日月映其六虛,口耳運其神器,雲行雨施,德擬天地,胞胎內帀,五因來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故五因者,是五神也;故三道者,是三真也。

  夫五神者天之魂,三真者天之道,九炁者天之胎,太一者天之源,日月者天之眼,玄液者天之淵,六虛者天之光,幽宮者天之府,神器者天之化,元靈者帝之變。凡此言九天者,乃混合帝君之變,變而化九,是謂九宮,九宮混變而同一矣。夫兆所欲修己求生,當從所生之宗。所生之宗,謂元父玄母也。元父主氣,化理帝先;玄母主精,變結胞胎。精炁相成,而陰陽相生,雲行兆巳,道合無名,數起三五,兆始禀形,七九既帀,兆體乃成,和合三五,七九洞冥,象帝之先,當須帝營,天皇之功,九變為靈,功成人體,體與神并,神去則死,神守則生。是以三元為道之始,帝君為道之根,太一為道之變,九天為道之神,九宮為道之宅,玄液為道之津,以熙三田,以致神仙,朝適六合,夕守泥丸,堅執胎精,心中常歡。學道之子須此為緣,見是經者,始可與言,九炁陶注,太一運神。

  右出《洞真太丹隱書》

  天尊言曰:炁炁相續,種種生緣,角善惡禍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則神也。形非我有,我所以得生者,從虛无自然中來,因緣寄胎,受化而生。我受胎父母,亦非我始生父母也,真父母不在此。父母貴重,尊高无上,今所生父母,是我寄備因緣,禀受育養之恩,故以禮報而稱為父母焉。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為屋宅,因之為營室,舍我也。附之以為形,示之以有无,故得道者无復有形也。及我无身,我有何患?我所以有患者,為我有身。有身則百惡生,无身則入自然。立行合道,則身神一也。身神並一,則為真身,歸於始生父母而成道也。

  右出《洞玄諸天內音經》

  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炁結形。故九且神布,炁滿能聲,聲尚神具,九天稱慶,太一執符,帝君品命,主錄軌籍,司命定算,五帝監生,聖母衛房、天神地衹,三界備守,九天司馬在庭,東向讀《九天生神章》九過,男則萬神唱恭,女則萬神唱奉,男則司命敬諾,女則司命敬順,於是而生九天司馬不下命章,萬神不唱恭諾,終不生也。

  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擢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稱。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所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炁,固其根者,終不死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清,是炁與三炁合德,九炁齊并也。但人得生而不自能尊其炁,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

  右出《洞玄九天生神章經》

  道曰:一切萬物,人最為貴。能使形无事,神无體,以清靜致无為之意,即與道合。

  右出《妙真經》

  老子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而不能自生神,不得形而不能自成。故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右出《 西昇經》

  夫人是有生最靈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卻眾惡耳。知之者,則不求祐於天神,止於其身則足矣。故云:一人之身,一國之象。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炁猶民也。故知治身者,則知治國矣。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吝其炁者,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炁竭則身死。亡者不可生。是人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堅之於无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民之難養而易濁,故審其威德,所以保其治,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

  右出《皇人經》

  天老曰:人生於陰陽,長於元炁,未必盡備感五常之性,得之者十未有一也。感其火者明,感其金者剛,感其水者清,感其木者王,感其土者仁,不感者亡。故天地五行,五五二十五行。人生感得其一者,可壽一百年;感得二者,可壽一百二十年;感得其三者,

  可壽一百三十年;感得其四者,可修術,壽一百四十年;感得其五者,可為小道,可壽二百年;感得其六者,可為大道,壽无訾;感得其七者,可知鬼靈之心;感得其八者,通明神意;感得其九者,通神祇;感得其十者,知聰明;感得十一者,終身無患;感得十二者,應其天心;感得十三者,五嶽來朝;感得十四者,得二十八宿護己;感得十五者,致得玉女;感得十六者,得為聖人;感得十七者,致得西王母;感得十八者,致得東王父;感得十九者,召得太一;感得二十者,召得北君;感得二十一者,召得仙人;感得二十二者,身與天地俱;感得二十三者,神女來配;感得二十四者,與天帝交;感得二十五者,與上皇為友。

  右出《 洞神監乾經》

  身神品

  腦神名覺元,字道都。

  髮神名玄文華,字道行。

  皮膚神名通眾,字道連。

  目神名虛監生,字道童。

  項神名靈謨蓋,字道周。

  脊神名蓋歷輔,字道柱。

  鼻神名沖龍玉,字道微。

  神名始梁峙,字道岐。

  右上部八神君

  喉神名百流放,字道通。

  肺神名素靈生,字道平。

  心神名煥陽昌,字道明。

  肝神名開君章,字道青。

  膽神名龍德拘,字道放。

  左腎神名春元直,字道卿。

  右腎神名象他元,字道主。

  脾神名寶元全,字道騫。

  右為中部八神君

  胃神名同未育,字道展。

  窮腸神名兆滕康,字道還。

  大小腸神名逢送留,字道厨。

  胴神名受辱,字道虛。

  胸鬲神名廣瑛宅,字道神。

  兩脇神名辟假馬,字道成。

  左陰左陽神名扶流起,字道圭。

  右陰右陽神名色表明,字道生。

  右為下部八神君

  右出《洞真造形紫元二十四神經》

  正月本命日及甲子、甲戌日平旦之時,帝君太一五神共混合變化為一大神#1,在人心之內,號曰天精君。

  三月本命日及甲申日辰時,帝君太一合會五神,混化內變為一大神,分形散炁,盡布在諸骨中,號曰堅玉君。

  四月本命日及甲午、丁卯之日巳時#2,帝君太一五神混合化生大神,大神又欻爾分形,而為黃炁#3,鬱鬱然盡流入諸精血中#4號曰元生君。

  六月甲辰日本命日、戊寅日午時,帝君太一五神變化為一大神#5,來入在人肝中#6號曰青明君。

  七月三日及本命日、庚午日已時,帝君太一五神混合變化為一大神#7,在於脾中,號曰養光君。

  八月十五日及本命日、庚申日申時,帝君太一五神混合變化為一大神#8,在人肺中#9,號曰上元素玉君。

  九月十九日及本命日、戊戌日酉時,帝君太一五神混合變化為一大神#10,大神忽爾又因分形為二神,分坐散形,在人兩腎中,號曰玄陽君。

  十月二十日及本命日、辛巳日午時,帝君太一五神混合變化為一大神,在人膽中#11,號曰合景君。

  十一月二十八日、本命日、丙子日巳時,帝君太一五神混合變化為一大神#12,在泥丸紫房之中,號曰昌上皇君。

  右出《洞真九真中經》

  兩眉間直上卻入三分為守寸雙田宮#13,卻入一寸為明堂宮#14,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宫,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宫。

  一頭中有九宫:

  玉帝宫,玉清神母居之;

  天庭宫,上清真女居之;

  極真宫,太極帝妃居之;

  太皇宫,太上君后居之;

  明堂宮,明竟神君、明童君、明女真君,三君共居之;

  洞房宮,左无英子、右白元君、中黃老魂,三人居之;

  丹田宮,上元真一帝君、帝君之鄉,二人居之:

  玄丹宮,泥丸太一真君居之;

  流珠宫,流珠真神司命君之所行。

  右出《洞真太上素靈大有妙經》

  赤子居上丹田宮,真人居中丹田宮,嬰兒居下丹田宮。

  右出《洞真四宮雌一寶名玉訣經》

  凡人身中亦有三宮六府,一百二十關節,三萬六千神。人身行惡,身神亦奏之三宮,人身行善,則慶其仙名。

  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響,相應在于自然。人禀炁而生,炁結成神,人能養炁,神則長存,內思守真,真不離身。

  右出《洞真三元品誡經》

  頭髮神,字尋之。

  兩目神字英明。

  項上神字東王父。

  額戶神字泥丸君。

  眉間神字元光。

  兩耳神字嬌女。

  人中神字太一。

  鼻孔神字通廬。

  口中神字丹珠。

  兩手神字魂陰#15。

  上元神字威成。

  中元神字黃子。

  下元神字命光子。

  肩背神字朱雀。

  兩脾神字隱。

  陰神字窮史#16。

  女子字丹成#17。

  兩膝神字樞公。

  兩經神字隨孔子。

  兩足神字戴天柱。

  右一十九神,兆姓為姓名,名即字#18,字即名也。

  肝老子君。

  肺太和君。

  心太尉公。

  脾子丹母。

  腎司徒司空司命司錄司隸廷尉。

  膽太上道君。

  胃諫議大夫。

  臍太一。

  大小腸元梁使者。

  玄谷大將軍。

  三焦,左社右稷,風伯雨師,雷公霹靂。

  右一十條領一萬八千神,人存之則一萬八千神不散。不散者,天降一萬八千神附身中,合三萬六千,俱舉一身,土昇三天,則成神仙,變化無窮矣。人法地,則天外形,而神住則形成,神去則形壞。

  凡人不知存神,動止任意,意愚事僻,神散形枯。仙真聖人,守神无替,常存自在名在左契。志學之士,當知人身之中自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陰陽配合,共輔護識神,五行王相之君,周衛體內一千二百形影,一二千精光,備守體外,日日存之,時時相續,念念不忘,長生不死。不能長存,八節勿替,能念身神,康強无病。病三呼之妒。常衛子身。欲臥之時,左手撫心,一右手撫臍,各二七,陰咒曰:

  欲具身神從頭起,經歷四肢至踝子。

  咒竟,存之,委悉乃眠,必得吉夢,髣髴見神。若有罪過,應致災厄,神來語人,或示形象,倚託物類,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士口凶善惡,了然知之,避禍就福,所向諧也。

  三魂:

  第一胎光,第二爽靈,第三幽精。

  七魄:

  第一尸狗,第二伏矢,第三雀陰,

  第四吞賊,第五蜚毒,第六除穢,第七見肺。

  右出《洞神經》

  人壽品

  鬱單无量天,其天上人壽九百萬歲。

  上上禪善无量壽天,其天上人壽三千六百歲。

  上監天,一名須延天,其天上人壽一億五千二百歲。

  兜術天,一名寂然天,其天上人壽六億八百萬歲。

  不驕樂天,一名波尼密天,其天上人壽二十三億四千萬歲。

  化應聲天,一名他化自在天,其天上人壽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歲。

  梵寶天,一名波羅尼耶拔天,其天上人壽命七劫。

  梵摩迦夷天,一名梵眾天,其天上人壽命二劫。

  波利答惒天,一名大梵天,其天上人壽命四劫。

  右出《洞真太霄琅書經》

  東方極豪林之墟,其國音名呵羅提之國,人形長二丈,壽四百歲。

  南方極洞陽之野,其國人皆形長二丈四尺,壽三百六十歲。

  西方之外極,浩素之壟,其國人形長一丈六尺,壽六百歲。

  北方之外極,朔陰之庭,其國音則名旬羅之國,其國人形長一丈二尺,壽三百歲。

  上方九方上清陽灰空之內,无色无象,无形无影,空洞之銘,元精青純,自然之國,其國人則高上玉皇萬聖帝真受生之根,无壽无量,惟劫為年。

  中國直下極大風澤,去地五百二十億萬里,中國音則名大和寶真无量之國,其國人形長九尺,壽一千二百歲。

   右出《洞真外國放品經》

  大福堂國太上道君曰:此土男女,自眼所照以來七百五十萬劫,不覺國中之人形有衰老。

  大浮黎國九炁天君曰:自入此境以來,經九百九十萬劫,初無學仙之人,人皆自然不死。

  赤明國中三炁天君曰:自住是境已來,經三百十萬劫,未聞是土有悲哀之聲,但見不老之人。

  西那玉國白帝天君曰:自入是境以來,經七百萬劫,不聞國人有悲慼之聲。

  鬱單无量五炁天君曰:自入是境以來,經五百萬劫,此土男女唯知受生,不知所從而來。

  無上祕要卷之五竟

  #1:敦煌寫本無。

  #2之:敦煌寫本無。

  #3而:敦煌寫本無。

  #4然:敦煌寫本無。

  #5化:敦煌寫本無。

  #6人:敦煌寫本無。

  #7變:敦煌寫本無。

  #8變:敦煌寫本無。

  #9人:敦煌寫本無。肺:敦煌寫本作『佛』。

  #10 變:敦煌寫本無。

  #11人:敦煌寫本無。

  #12變化:敦煌寫本作『化變』。

  #13直:敦煌寫本無。宮:敦煌寫本無。

  #14 明堂宮:此上敦煌寫本有『嬰』字。

  #15 兩手神字魂陰:原無,據敦煌寫本補。

  #16史:敦煌寫本作『央』。

  #17字:敦煌寫本無。

  #18名:敦煌寫本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