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竹溪遺稿 (鞠溟)/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竹溪遺稿
卷之二
作者:鞠溟
1915年
卷三

[编辑]

請五贒從祀文廟二十八歲爲全羅道內儒生作

[编辑]

伏以天下之言有關於治道之大面行之無朝夕之 效不行亦無立至之禍者時君世主例以爲迃遠而 不加省納殊不知基業之久促治化之汚隆人心之 向背實繫於此此前史之嗟惜而後世之所當戒也 先正臣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彥迪李滉此五賢 者乃吾東方豪傑之士也其學問道德之懿當式於 後世而繼往開來之㓛當享於文廟以殿下之明豈 不灼知灼見而以此言進者亦可謂萬口之同辭百 世之定論也然綸音久閟縟禮遅延公議愈激而乾 剛益亢臣等窃想殿下天縱𥈠智曰躋聖敬其於五 臣之賢必與之心融神㑹而有不同時之恨則祀兩 廡之請初非逆耳之言其所以畱難至此者殿下之 心必以爲言𨿽大而不適於實用禮雖誠而不切於 時務格而不行非國之所以存兦置而不舉非世之 所以治亂曷若今姑舎此而從事加漏補弊救目前 之意云耳然則殿下非以此舉爲不韙而特以爲不 急臣等之所以裹足千里披?九閽者誠爲??? 臣等請爲殿下𢲘本言之夫人之所以能羣居而不 爭人主之所以能身臨億兆帖然面不危者莫非三 綱五常之道綱紀乎宇宙而三綱五常之所以明莫 非聖賢者出而爲之匡直之振德之也吾東方僻處 海外中華馨敎之所不曁而所以能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夫夫婦婦得免於被髮左袵者皆箕子之化而 箕子之後千有餘年又邈然無一人能嗣其徽則聖 學榛蕪世道踳駁而國不能爲國矣幸而天佑斯文 鄭夢周倡之於䴡季五賢者闡明於。本朝使孔孟 程朱之敎晦而復明三綱五常之道斁而復叙使吾 赤子漸仁沐義於。列聖教化之中使吾。社稷轉 危爲安於兵戈冠亂之餘者秋毫皆其力也㓛社於 民則祀於社功在於農則祀於稷功在於國則祀於 宗廟功在於道則祀於文廟乃古今祀典之列同而 殿下嗣服之後數年之間視羣臣猶四體凡有微勞 小伐莫不有以酬報之而獨於五賢崇報之典顧以 爲不急則臣等窃恐古人所謂輕重舛施者不幸而 近之矣自甲辰至于今日歲月非不多矣自大學至 于八方自公門至於庶民詢謀非不僉同矣秉彝好 德之天愈久不墜髙山景行之𪷂有生所同殿下? 獨出爲一二人阿好之論哉聖人之言曰民之所好 好之民之㪽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今一國之所 好在於五賢則殿下亦旣好之矣一國之所言在於 從祀則殿下何故而不言之耶俞音一下千里應之 縟禮一舉八方鼓舞精神所萃國固盤石聖明何憚 而不爲耶衆志不通???鬱士趨靡定邪說間作 裂裳長往之歎或發於韋布之流聖明於此宐穆然 而深思也嗣服之初有姑待後日之教四方傳誦皆 知聖明於此非有以遲難特以三年之內有所不忍 焉翹首拭目佇待今日而又有待?之教四方缺望 莫曉聖㫖之所在也聖人之言曰知知其非義斯速 已矣何待來年不義之當已義之當行皆貴於果决 而不貴於遷延如知其義斯速行矣何待後日因循 擔閣蹉過盛事非臣等所望於聖明也臣等窃聞聖 教有先朝之所未行今不敢輕議此則出於聖上仁 孝謙遜不敢自居之盛心臣等固已撃節而贊誦之 矣然而臣等所聞五帝不相襲禮三王不相沿樂聖 繼神承損益因時不務於必同故舜之去四凶舉十 六相皆堯之所未行周公制禮作樂皆武王之所未 遑如使先王之所未舉而後王不敢議則古今國家 惟創業之君方有施措而繼世之主皆將束手閉口 無所猷爲矣豈有是理哉况此五臣之賢。先王之所 嘗嘉獎褒崇靡所不至則今日將禮之舉乃為繼述 之事不當以輕議有疑也臣等又聞聖敎有曰上下 之間情志旣通則𨿽遅時日有何所妨臣等之所嘆 服豈有大於此教而臣等之所疑鬱亦未有甚於此 敎也易曰鶴鳴在隂其子和之夫子繫之曰二人同 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如此然後方可謂 之交孚矣今於尊道重事上下相持不相聽信從假 借以色辭而謂之情志旣通臣等之所未聞也况情 志不通則通猶有望旣通而不行則又何所望亦終 不行而已臣等之疑鬱安得而不滋甚伏願殿下㴱 思五贒之㓛當與於俎豆洞察羣下之情舉切於尊 道上以盡善繼之孝下以貽燕翼之謨使聖賢之道 中正之學如日中天萬方皆仰士有定向人無異師 邪說者不得作則吾道幸甚臣等畿外人也僻處㴱 居淺學𧩮聞雖於五賢之道無所發明緇衣好賢之 誠亦出於天賦之?引領明時傾耳盛舉而近聞賢 關瀝血之章十六上而不得命極知草莽之不足囘 天日之聽而區區愛君之誠不忍遂嘿不言如蒙聖 ???垂納不以疏淺而忽之迃逺而棄之則臣等 之說行卽大學之論行大學之論行則五賢之道行 賢關多士必不以奚爲後予致㤪於聖明矣情迫辭 蹙不知所裁伏惟聖明畱神澄省焉臣等無任愛君 憂道激切屏營之至謹昧𭭾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