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子道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宥坐篇第二十八 荀子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弟與悌同。謂自卑如弟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上順從於君父,下篤愛於卑幼。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志安於禮,不妄動也;言發以類,不怪說也。如此,則儒者之道畢矣。雖舜,不能加毫末於是矣。孝子所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衷;衷,善也。謂善發於衷心矣。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脩飾,孝子不從命乃敬。從命則陷身於禽獸之行,不從命則使親爲脩飾,君子不從命,是乃敬親。故可以從命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此之謂也。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彫,傷也。萃與顇同。雖勞苦彫萃,不敢解情失敬也。災禍患難而能無失其義,則不幸不順見惡而能無失其愛,不幸以不順於親而見惡也。非仁人莫能行。《詩》曰:「孝子不匱。」此之謂也。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不敢違哀公之意,故不對。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鄉者君問丘也,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爲何如?」子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孔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争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争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争子,不行無禮;士有争友,不爲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審其可從則從,不可從則不從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樹,栽植。藝,播種。胼,謂手足勞。駢,併也。胝,皮厚也,丁皮反。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不女聊。』繆,紕繆也。與,讀爲歟。聊,賴也。言雖與之衣而紕繆不精,則不聊賴於汝也。或曰︰繆,綢繆也。言雖衣服我,綢繆我,而不敬不順,則不賴汝也。《韓詩外傳》作「衣予教予」,《家語》云「人與己不順欺也」,王肅云「人與己事實相通,不相欺也」,皆與此不同。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則何以爲而無孝之名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國士,一國勇力之士。故入而行不脩,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爲而無孝之名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牀,禮邪?」孔子曰:「吾不知也。」練,小祥也。《禮記》曰「期而小祥,層堊室,寢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復寢,中月而禫,禫而牀」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爲夫子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貢曰:「女何問哉?」子路曰:「由問魯大夫練而牀,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貢曰:「吾將爲女問之。」子貢問曰:「練而牀,禮邪?」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女謂夫子爲有所不知乎?夫子徒無所不知,女問非也。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懼於訕上。

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裾裾,衣服盛貌。《說苑》作「襜襜」也。昔者江出於㟭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放,讀爲方。《國語》曰「方舟設泭」,韋昭曰︰「方,竝也。編木爲泭。」《說苑》作「方舟,方泭」也。《詩》曰︰「方之舟之。」非維下流水多邪?維與唯同。言豈不以下流水多,故人畏之邪?言盛服色厲亦然也。《說苑》作「非下衆水之多乎。」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由!」告之畢,又呼其名,丁寧之也。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猶若,舒和之貌。《禮記》曰「君子蓋猶猶爾」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奮,振矜也;色知,謂所知見於顏色;有能,自有其能;皆矜伐之意。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皆在不隱情。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士者,脩立之稱。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顏淵入,子曰:「囘,知者若何?仁者若何?」知者,皆讀爲智。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樂其爲治之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宥坐篇第二十八 ↑返回頂部 法行篇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