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巢縣志 (道光八年刻本)/卷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道光巢縣志 (道光八年刻本)
卷六
卷七 
本作品收錄於:《道光巢縣志

巢縣志卷六      巢縣知縣舒夢齡重輯

 食貨志一

  田賦 衛賦 雜課 官田 户口 蠲賑附

順治五年原額田塘六千七百三十八頃六十六畝五釐

 地一千五十四頃八十六畝九分即係前明隆慶五年丈量舊額每地

 一畝四分一毫零折田一畝該折實田七百五十二頃

 七十四畝零六毫合田地塘共折實田七千四百九十

 一頃四十畝五釐六毫

康熙十六年至雍正九年止共開墾溢額田地折田三十

 七頃三十一畝三分四釐五毫七絲五忽六微

雍正三年及九年止坍荒田二十六頃二十三畝八分一

 釐六毫於乾隆四年 題准豁除

實在原額並溢額田塘共六千七百四十九頃二十畝三

 分九釐八毫九絲地一千五十五頃六十一畝四分二

 釐六毫一絲每地一畝四分一毫三絲七忽二微二纎

 折田一畝該折實田七百五十三頃二十七畝一分八

 釐六毫八絲五忽六微

 以上田地塘共折實田七千五百二頃四十七畝五分

 八釐五毫七絲五忽六微内應徵田糧時價等銀二萬

 二千六百二兩五錢二分四釐又攤徵人丁銀二千二

 百五十九兩三錢六分又攤徵匠班銀二十四兩三錢

 一則起科分晰列後

丁田起徵銀數

 每折實田一畝科征起存折色并帶閏物料時價銀三

 分三毫一絲三忽三纎九沙一塵六埃二渺八漠六逡

 六廵

 又科漕項等銀一釐六絲四忽三微七纎三沙一塵二

 埃七渺八漠五逡五廵

 又科攤帶人丁銀三釐一絲一忽四微八纎五沙八塵

 六埃五渺三漠二逡七廵

 又科攤帶匠班銀三絲二忽三微八纎九沙三塵七渺

 八漠二逡五廵

 又漕糧贈貼銀兩祗於田塘内科徵其地折田不科計

 每田塘一畝科徵漕糧贈貼銀九絲一忽四微一纎二

 沙八塵二埃三渺一漠

 通共每田塘一畝科徵起存物料時價人丁匠班并漕

 糧贈貼銀三分四釐五毫一絲二忽七微二塵八埃六

 渺九漠七逡四廵共應徵銀二萬三千二百九十三兩

 三錢二分五釐

 每地折田一畝科徵起存物料時價漕項人丁匠班銀

 三分四釐四毫二絲一忽二微八纎七沙四塵六埃三

 渺八漠七逡四廵共應徵銀二千五百九十二兩八錢

 五分九釐

 共實徵起存帶閏並漕糧贈貼溢田陞科匠班共銀二

 萬五千八百八十六兩一錢八分四釐

解司起存各欵

 丁地銀二萬一千二百九十五兩五錢九分五釐

 匠班銀二十四兩三錢

  前二欵解司起運報撥𠑽餉

 餘剩奉府春秋祭鹿銀六兩

 餘剩本縣 文廟香燭講書銀六錢

 奉裁民壯工食銀九十六兩

 奉裁民壯改養餘丁銀四十四兩

 奉裁金斗驛夫馬工料銀二百六十二兩五錢九分九

 釐

 酌裁驛站夫馬工料銀一百八十三兩三錢六分

 酌裁草料等銀五十二兩六錢八分

 裁半科塲協濟銀五兩二錢四釐

 裁半武塲科舉銀一兩四錢一分九釐

 裁半武塲供應銀三兩六錢

 酌裁歲貢盤𦆑銀一十二兩

 原編河工共銀四百六十三兩八錢九分五釐内舊額河工銀

  八兩八錢 改派抵補河工輕賫車盤銀八十三兩二錢 徐吕二洪閘淺溜夫銀二兩五錢七分五釐

   協濟邳州守堤河夫工食樁草并帶徵閏月共銀三百二十四兩 又帶征英山縣堤夫銀二兩八錢

  

 停辦光粉銀二兩三錢五分原編本色光粉一十八斤一兩一錢九分四毫每斤

  折征價銀三錢

 停辦靛花青銀八兩三錢二分原編本色靛花青二十七斤十一兩七錢五分

  一釐每斤折征價銀三錢

 停辦黄蠟銀一兩七錢三分一釐原編本色黃蠟七斤八兩四錢四釐三毫

  每斤折征價銀二錢三分

 停辦錫觔銀五錢九分一釐原編本色錫五斤五兩九錢九分六釐七毫每斤折

  征價銀一錢一分

 停辦鋪墊銀三兩四錢五分六釐

 停辦黃蠟銀一十二兩七錢三分原編本色黄蠟五十五斤五兩五錢七分

  四毫每斤折征價銀二錢三分

 停辦芽茶銀五兩一錢六分七釐原編本色芽茶三十四斤七兩一錢七分

  七釐三毫每斤折征價銀一錢五分

 額辦銀硃銀二十八兩七錢一分七釐原編本色銀硃三十一斤十四

  兩五錢三分二釐四毫每斤折征價銀九錢

 增辦銀硃銀四兩八分三釐原編本色銀硃八斤十四兩每斤征價銀四錢六分

 額辦桐油銀三兩八錢五分五釐原編本色桐油九十六斤六兩一錢六分

  八釐九毫每斤折征價銀四分

 增辦桐油銀一錢一分八釐原編本色桐油三斤十五兩每斤折征價銀三分

 額辦黄熟銅銀四兩四錢一分一釐原編本色黄熟銅三十三斤十四兩

  九錢七分六毫每斤折征價銀一錢三分

 增辦黄熟銅銀二兩八錢一分八釐原編本色黄熟銅二十五斤十兩每

  斤折征價銀一錢一分

 額辦紅熟銅銀三兩四錢三分六釐原編本色紅熟銅二十六斤六兩八

  錢八分一釐九毫每斤折征價銀一錢三分

 增辦紅熟銅銀六兩一錢一分九釐原編本色紅熟銅六十一斤三兩每

  斤折征價銀一錢

 增辦白蔴銀一十六兩六錢五分原編本色白蔴五百五十五斤每斤折征

  價銀三分

 額辦鋪墊銀五兩二錢四分七釐

  前二十九欵共銀一千二百四十一兩一錢五分六

  釐一併解司歸八丁地起運仍照舊欵登列以偹稽

  查

 酌留科塲協濟銀五兩二錢五釐

 酌留武塲科舉銀一兩四錢一分九釐

 酌留武塲供億銀三兩六錢

 酌留歲貢旗匾銀三十八兩

 額編鄉飮酒禮銀二兩五錢

 額解摃脚銀一百七十四兩七錢九分

 增設柘臯鎭廵檢弓兵四名工食銀共二十四兩

  前六欵按數解司支發各本欵之用

 以上解司起存各欵共銀二萬二千八百一十兩五錢

 六分四釐

漕項解給各欵

 額解輕賫等欵銀六十四兩一錢八分三釐内輕賫旱脚銀二十

  五兩四錢八分 攤征清河縣輕賫銀六兩五錢八分三釐 本色三分蘆蓆銀一兩七錢一分六釐内

  有隨漕徑給帮丁銀七錢四分八釐 折色七分蘆蓆銀四兩四釐 過江脚米銀二十六兩四錢原解

  總漕衙門今解督糧道交納

 額解月糧銀四百二十五兩七錢六分内麥折銀一十二兩 米折銀

  三百六十一兩六錢九分八釐 馬草折銀五十二兩六分二釐原係解府之欵今解督糧道支給廬州

  衛運糧官丁行月并扣解減存等項

 額解不敷行月銀二百四十八兩六錢内原裁道府縣并佐雜等員下

  各書工食銀一百六十八兩六錢 題歸漕項又撥解漕項不敷銀八十兩併解督糧道撥給省衛不敷

  行月之用

 額解鳳倉麥折銀六十兩原解布政司𠑽餉今改解督糧道交納

 額給漕糧贈貼銀六十一兩六錢此欵於康熙十年奉文照漕糧正耗米每

  百石贈銀五兩官爲征兌隨漕交給運糧官軍以免多索私派等獘

 以上漕項解給各欵共銀八百六十兩一錢四分三釐

經費坐支各欵

 廬鳳道員下編給快手工食銀一十二兩二錢

 本府知府員下額編俸銀四兩

 本府同知員下編給皂隸工食銀一十二兩

 本府通判員下編給步皂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本府經歴員下新撥皂欵三名半每名工食銀六兩共

  銀二十一兩

 本府儒學教授訓導員下原編并新撥齋夫工食銀二

  十四兩

 本縣知縣員下編给俸工等銀除减外實銀五百七十

  九兩四錢内俸銀四十五兩 門子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 皂隸十六名工食銀九十六兩

  馬快八名每名工食銀六兩草料銀一十兩八錢共銀一百三十四兩四錢 看監禁卒八名工食銀四

  十八兩 修理倉監銀一十兩 轎傘扇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二兩 庫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斗

  級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民壯二十名每名工食银六兩又原裁案内加𣸸器具銀二兩共銀一百六

  十兩内續裁二名减銀十六兩 實留銀一百四十四兩

 合肥縣梁園司廵檢員下弓兵工食銀十六兩

 典史員下編給俸工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内俸銀三十一兩五

                  

 

   原 稿 缺

 

 

 

 

 

 

 

 

 

 

 

 

   原 稿 缺

 

 

 

 

 急遞鋪鋪司一十四名每名工食銀八兩鋪兵五十名

  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四百七十二兩

 走遞吹皂夫役六名工食共銀六十四兩八錢

 看守察院公館門子一名工食銀三兩六錢

 孤貧布花口糧等銀八十九兩一錢内冬夏布花銀一十三兩五錢 男

  婦口糧銀四十三兩二錢柴薪銀三十二兩四錢

 以上經費坐支各欵共銀二千二百一十五兩四錢七

  分六釐外有 文昌祭祀銀三十兩并節婦建坊銀孤貧不敷銀均在丁地起運項下支銷

起徵本色米數

 每田塘一畝科漕月米三合七勺四抄六撮二圭三粟

 三粒四顆六穎八黍 贈貼米九抄一撮四圭一粟二

 粒八顆二穎三黍一稷

 每地折田一畝科月糧米一合八勺三抄五撮七圭五

 粒一顆二穎三黍

 共實徵本色漕月并贈貼及溢額陞科米二千七百二

 十八石三斗八升四合

解北本色漕糧米數

 兌運漕糧正米八百八十石耗米三百五十二石閏米

  五十五石四斗四升共米一千二百八十七石四斗

  四升前項米數内閏米一欵現徵兌米六十四石六斗八升

兌給官丁本色米數

 漕糧贈貼米六十一石六斗此欵於乾隆十年奉文加增同正項一例官徵官兌

  以免多索私派等弊照漕糧正耗米每百石贈米五石交給運糧官軍

 支給半本月糧米一千三百七十五䂖二斗二勺照數隨漕

  徑給廬州衛運漕官丁行月二糧

額解布政司本色米數

 清出并開墾溢田陞科除題豁實該米四石一斗四升

  三合八勺係解赴江寧省倉撥克兵糧之用

 以上自兌運漕糧起至清出溢田陞科米止共二千七

  百二十八石三斗八升四合

  衛賦按横海衛今歸併興武衛鎭南衛今歸併江淮衛

縣屬歸併鎭南橫海江陰三衛實在成熟四則屯田四石

 五十八頃三十五畝二分二釐二毫三絲一忽内

 比田一百三十九頃六十五畝三分八釐一毫每畝科米八升

  六合四勺 科新增銀六釐六毫四絲 科協濟銀二釐五毫九絲二忽

 科田二百一十三頃八十五畝四分七釐七毫每畝科米五升

  八合三勺二抄 科新增銀五釐 科協濟銀一釐七毫四絲九忽六微

 增田四十五頃三十四畝五分五釐七毫每畝科米五升八合三勺

  二抄 科協濟銀一釐七毫四絲九忽六微

 餘田四十頃五十六畝四分七釐三毫每畝科米五升八合三勺二抄

   科協濟銀一釐七毫四絲九忽六微

 投誠官兵開墾田一十七頃八十一畝一分五毫每畝該徵

  米折並新增銀三分六毫四忽

 沙壓比田六十八畝每畝科新增銀六釐六毫四絲又科正米八升每米一斗折銀三分

 久荒餘田一十一畝每畝科正米五升四合每米一斗折銀二分五釐

 又溢額陞科新墾荒田三十三畝一釐二絲該徵新增銀一兩一

  分一

 原額軍丁六百三丁五分內 黃丁二十八丁 快丁

  五百六十五丁 竄丁九丁五分 閑丁一丁

 除免快丁一十三丁五分 竄丁一丁五分 閑丁一

  丁仍納黄丁二十八丁 快丁五百五十一丁五分

  竄丁八丁共五百八十七丁五分每丁徵銀三錢共

  徵銀二百五兩二錢二分五釐於雍正六年爲始攤

  入田畝内帶徵計每畝攤征銀四釐四毫七絲八忽

 以上丁田二頃共該徵屯米二千九百五十四䂖八斗

  三升八合三勺屯銀五百五十一兩三錢四分七釐

  乾隆四十年奉文每屯米一石屯銀一兩加徵津銀

  一錢計該徵加津銀三百五十兩六錢一分九釐内

 辛所額田一十四頃七十七畝三分四釐 米九十六石五斗六升七合 銀一十六兩六錢五分四釐

    丁八丁五分

 右所額田六十頃九十四畝一分二釐 米三百九十四石六斗二升八合 銀六十六兩八錢五釐

  丁七十六丁五分

 李所額田五十三頃七十一畝九分八釐三毫 米三百五十三石三斗六合 銀五十九兩一錢九分

  二釐 丁 四十四丁

 施所額田三十八頃四十畝九分 米二百五十六石六斗八升六合 銀四十三兩九錢七分三釐

  丁四十七丁

 小所額田一十五頃七十八畝一分二釐六毫 米一百一十一石一斗七升二合 銀一十七兩九錢

  九釐 丁一十三丁五分

 以上圩五所屬横海衛

 水所額田一十七頃五十八畝九分八釐二毫 米一百三十石二斗七升二合 銀二十兩八錢四分

  四釐 丁二十三丁五分

 歐所額田三十四頃七畝二分三釐 米二百三十四石三斗八升 銀三十七兩七錢三分六釐 丁

  五十七丁五分

 中所額田六十二頃九十一畝四分三釐六毫 米四百三十三石六斗八升五合 銀六十六兩八錢

  四分 丁五十八丁五分

 前所額田二十六頃八十九畝四分四釐九毫 米一百七十五石七斗七升七合一勺 銀二十九兩

  一錢九分五釐 丁四十一丁五分

 後所額田二十一頃二十四畝一分二釐 米一百三十九石四斗六升二合六勺 銀二十二兩四錢

  七分二釐 丁七十九丁五分

 費所額田一十四頃七十七畝三分四釐三毫 米九十六石五斗六升七合 銀一十六兩六錢五分

 四釐 丁八丁五分

 張所額田一十八頃一十六畝五分 米一百二十四石九斗八升五合 銀二十一兩四分六釐 丁

  二十

 以上山七所屬鎭南衛

 左所額田一十三頃六十八畝九分二釐七毫 米八十六石八斗三升四合一勺 銀一十四兩七錢

  一分八釐 丁二十二丁

 以上圩一所屬江陰衛

 墾荒額田一十八頃一十四畝三分六釐五毫 銀六十三兩八錢五分四釐

起運省衛屯銀

 解江安督糧道漕項支用銀三百一十六兩一錢一分

 三釐内係黄丁協濟銀一兩四錢 快丁協濟銀二十七兩五錢七分五釐 竄丁銀二兩四錢 屯田

  新增銀一百九十六兩二錢四分 協濟銀八十六兩七錢二分四釐 米折銀一兩七錢八分三釐

 解江南驛鹽道貢舫支用銀一百七十三兩八錢五分

  内係黄丁銀八兩四錢 快丁銀一百六十五兩四錢五分完解道庫以爲修倉黄快船隻丁料支用

 解布政司克餉銀六十一兩三錢八分三釐六毫内係投設

  官兵於康熙十二年開墾田畝照沙壓比田則例陞科米折銀五十四兩五錢七分三釐 又康熙十五

  年開墾陞科新增銀三兩八錢七分八釐 協濟銀一兩九錢二分一釐 溢額陞科新墾銀一兩一分

  一釐解司報撥克餉

 解江安督糧道津貼銀三百五十兩六錢一分九釐

  銀兩係按省衛屯田銀米各數起徵解道給江淮興武二衛十八帮各丁濟造之用

起運本色屯米

 解江寧布政司支放兵糧米二千九百五十四石八斗

 三升八合三勺內係原在衛實徵米二千八百九十石八斗一合六勺又歸併本縣於康熙十

  五年開墾陞科米六十四石三升七合三勺

  按黄快丁在前明爲食糧操軍分撥領駕黄快船隻專供貢舫之差故名爲快因不諳水性每丁出銀三

  錢僱人代駕國朝草除軍糧仍徵丁銀其田照畝納糧額𠑽兵餉康

  熙雍正年間爲運丁攀擾曾禁僉運迨乾隆二十三年因運丁疲乏勾僉難於足額經總漕楊 奏准運

  快各半分僉繼以快不諳運復經江督高 奏准快丁不諳駕運者仍委伍丁代運酌定每船每年貼運

  費銀一百三十兩十年大造每船又貼造費銀三百兩准其銀當人差有願自運者聽至嘉慶五年因快

  丁貧疲徵費不易經江督費 總漕鐵 會議 奏准於上江耗米變價及存公籌備息欵內撥給快丁

  每船銀三十兩止徵運費銀一百兩造費如舊其在例後僉者運造二費均照原額縣屬鎭南横海二衛

  自運快並僉以來額僉船十三隻内自運者七船貼費代運者六船江陰衛丁不及數尙未派僉查此項

  已僉快丁奉行日久積累成疲自運者每請提丁勷辦貼費者多有攀累平民告貸告帮紛紛計訟其弊

  有不堪殫述者予蒞巢四載目擊情形前經傳集各首丁勸其量力捐輸置産贍運爲一勞永逸之計復

  援上元江浦各邑成案詳籲上臺酌借道庫閑欵發典生息以資貼費而無欵可籌未䝉允行是以仍令

  在各所零星勸捐並首先捐廉以倡數年來横海衛首丁尙知急公業已積貲置産歲可得租穀五百石

  有奇計足敷七船運造費之半惟鎭南一衛坐落山鄉田土瘠薄又復頻年旱歉售歸民執者十之六七

  丁力實已疲乏以致迄無成數勢不能不設法調劑查該衛先於嘉慶二十一年曾經呈明前縣按照屯

  田派捐派數既已過多事又近於抑勒是以有附貢生陶詩等京控之案現在稟明上憲倣照全椒等縣

  辦理示諭民户一體捐𦔳邑人士情殷賙恤當無不踴躍樂從也惟事非旦夕可期謀始易圖成難如何

  籌計萬全俾此舉不至有初鮮終是所望於後來之守土者

  雜課

免糧商稅秋糧軍餉共銀一百四十七兩四錢六分八釐

  内原編免糧契稅軍餉并扣解秋糧軍餉二欵共銀六十七兩四錢六分八釐係田房契稅銀徵收又免

  糧商稅軍餉銀八十兩係本縣各行户辦納總解布政司歸八起運𠑽餉

牧地厰租等銀八十九兩二錢三分一釐内牧地厰租銀八十七兩三錢

  三分一釐牛犢銀一兩九錢二項係個户辦納解布政司𠑽餉

黄蔴熟鐡魚線廖本折並補徵時價共銀二百二十八兩

 八錢六分六釐遇閏加銀一十一兩八錢二分二釐

  全書内載折色黄蔴銀九十三兩五錢遇閏加銀四兩四錢 熟鐵銀四十三兩六錢九分遇閏加銀工

  兩五錢二分五釐 魚線膠銀七兩七錢遇閏加銀三錢三分六釐 本色熟鐵二千一百八十四觔八

  兩遇閏加鐵一百二十六觔四兩原編價銀四十三兩六錢九分遇閏加銀二兩五錢二分六釐續照康

  熙十二年題定時價每觔二分九釐算該價銀六十三兩三錢五分一釐遇閏加銀三兩六錢六分一釐

   魚線膠四十一觔四兩遇閏加膠一觔十二兩八錢原編價銀三兩三錢遇閏加銀一錢四分四釐續

  照康熙十二年題定時價每觔五錢算該價銀二十兩六錢二分五釐遇閏加銀九錢計徵原編本折共

  銀一百九十一兩八錢八分補徵時價銀三十六兩九錢八分六釐原編遇閏加銀九兩九錢三分一釐

  補徵時價遇閏加銀一兩八錢九分一釐通共應徵銀二百二十八兩八錢六分六釐遇閏加銀一十一

  兩八錢二分二釐係魚網户辦納解交藩庫歸八起運項下彚解今仍照例以備稽考

田房契稅盈餘銀儘徵儘解

牛猪花包活税銀儘徵儘解

額徵當税銀每典五兩

額徵牙帖稅銀六十六兩一錢

額銷引鹽六千一百六引

  官田

舊額學田三頃三十三畝一分八釐一毫每畝科徵學和銀四分三釐八

  毫三絲三忽共徵銀一十四兩六錢四釐徵解布政同交納存爲學院支取給廩賑貧之用

舊額籍田四畝九分坐落南鄉望城崗脚下每年收租穀八石五斗春祭耕籍備辦祭品支銷

  穀三䂖 又給農夫口糧穀四石五斗支剩穀一石按年存倉變價解司報撥

舊額囚田一十二畝五分坐落魏家圩每年收租穀一十二石五斗除支銷牛力籽種修

  埂工費並納增銀屯米外額定租穀一十石二斗五升存倉以爲支銷囚犯口糧之用

  户口

洪武二十四年户二千一百八十六口一萬七千九百八

 十三

永樂十年户二千一百七口一萬八千九百一

宏治五年户二千一百七口三萬六千四百九十

正德七年户二千五百五十口四萬三百八十

嘉靖四十年户三千四百十口四萬三千四百三十二

隆慶五年户三千五百十六口四萬四千九百七

崇正四年户三千五百十二口二萬四千一百九十八

國朝

 順治五年户一千八百六十一口二萬七千三百八十一

 順治十四年户一千二百七十三口二萬八千一百九十

  二

 康熙元年户一千六百八十八口二萬八千四百三十二

 康熙五十年如元年額欽遵五十二年

恩詔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之數定爲常額續生人丁永不加

  賦嗣於雍正六年丁隨田辦計原額人丁二萬八千四

  百三十二丁内除優免人丁一百九十丁實徵人丁二

  萬八千二百四十二丁每丁徵銀八分共徵銀二千二

  百五十九兩三錢六分在於成熟田地内攤徵

 雍正十三年原額二萬八千四百三十二丁增九千五百

  三十七丁

 乾隆元年原額三萬七千九百六十九丁增二千五十八

  丁

 乾隆十五年原額四萬二十七丁增七萬八千九百五十

  六丁

 乾隆三十年原額十二萬八千八百八十丁增十萬四千

  三百八十二丁

 乾隆六十年原額三十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丁增八萬

  九千九百十六丁

 嘉慶七年原額四十萬三千一百七十八丁增七萬三千

  一百三十四丁

 歸併横海鎮南江陰三衛原額黄快竄丁六百三丁半内

  除豁免一十六丁仍存黄快竄丁五百八十七丁半計

  黄丁二十八丁快丁五百五十一丁半竄丁八丁每黄

  快丁徵銀與無爲州同竄丁每丁徵銀三錢以康熙五

  十年丁册爲定額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六年丁隨

  田辦在於成熟田地内攤徵

  舊志云明令甲十年一審户一編丁皆視税糧爲登耗

  論其數無大盆縮夫户口本隨田畝而生及其流弊田

  去丁存户絕而猶有丁銀謂之赤足當丁雍正六年始

  更法丁隨田辦田多則丁增田少則丁減田盡則户不

  空存而無當丁之累此

皇仁之最溥者於是七十年間户口之繁十倍於前

   按巢爲江淮魚米之鄉民生其間易致蕃衍前明崇正四年巢户三千五百十有二人丁二萬四千一百

   九十二不數年而有乙亥之亂繼以壬午城䧟流賦屠戮靡有孑遺

  本朝順治二年收江北諸郡縣設官𦲷土招徠殘黎五 年清查户一千八百六十一人口二萬七千三百八

   十有一蓋休養生息不三四年而已復其舊矣逮後元氣日厚户口益增順治十四年康熙十年雍正四

   年九年乾隆六年叠奉清查巢邑人丁增至十五萬二千一百有三視前明三百年之滋養蓋數倍焉迄

  嘉慶六年以實有者計之已四十六萬五千八百有八今又閱二十餘年滋生之數當必日增日多一邑

  如此天下可知至屯田軍丁徵解糧銀同於編户再以屯丁計之又增二千七百有奇他邑視巢

  土加廣者如合肥無爲更不僅如是也我朝重熙累洽食毛錢士之儔普被

皇仁休養生息無非備 盛世兵農之用以共享萬年有道之長而司牧者尤當

  於撫字催科益加之意歟

  蠲賑

永初七年賑給廬江饑民

紹興七年蠲廬州民賦一年

至治二年兩淮饑給廬州流民復業者行糧     

泰定三年免廬州路田租

  四年發糧七萬九千石賑廬州

天歴二年發糧五千石賑廬州路

至順元年發糧及兩淮鹽鈔賑廬州路

  二年免廬州路田租

永樂二十年水災免糧芻

宣德八年饑免稅糧

 正綂三年蠲逋賦

   五年災免稅糧

 成化十年災免秋糧

 宏治十一年災免秋糧

   十六年災免秋糧

 正德七年免稅糧

 萬歴二十九年賑免有差

國朝

 順治二年蠲免本年糧税十分之七兵餉十分之四其  

   末無藝之征盡永除之

 康熙四年免順治十八年以前錢糧

   二十年免十七年以前錢糧

   二十四年免所運漕糧三分之一

   二十六年免自十三年以後加增雜稅銀兩

   二十八年免應徵各項錢糧

   三十四年免三十年以前積欠及帶徵銀米

   三十八年免三十六年以前地丁雜稅

   四十一年地丁錢糧全行豁免

   四十八年地丁錢糧全行豁免

   五十七年災豁免             

雍正元年災豁免               

雍正二年免康熙五十年以前地丁銀米

  七年免八年地丁錢糧

乾隆三年免未完地糧蘆課

  十二年免本年地丁錢糧

  十五年免十三年以前耗羡十分之二

  十六年免十三年以前民欠地丁錢糧

  二十年巢邑秋禾水災免地丁并積銀兩

  二十一年免地丁銀兩

  二十二年免二十一年以前民欠地丁錢糧

  二十五年普免本年錢糧

  二十九年秋旱緩徵地丁銀兩

  三十五年免本年漕糧

  四十年秋旱免地丁銀六千五百八十兩

  四十三年普免本年地丁錢糧

  四十九年普免本年漕糧

  五十年秋禾被旱成災蠲免丁地銀一萬二千五百

  二十七兩

  五十二年緩征新舊錢糧

  五十三年秋禾被水勘不成災緩征丁地銀兩

  五十九普免民欠錢糧

  六十年免本年錢糧

嘉慶二年巢邑秋禾被旱勘不成災緩徵本年錢糧

  四年免積欠  徵丁地耗羡等項

  七年旱灾緩徵灾銀

  九年水灾緩徵灾銀

  十三年水灾緩徵灾銀

  十六年旱灾緩徵

  十九年旱灾   丁地銀二千八百三兩七錢四分

  六釐分别給賑

  二十年水灾緩徵灾銀

  二十四年普免積欠錢糧

  二十五年旱灾緩徵灾銀

道光元年旱灾緩徵災銀

  三年水灾蠲免丁地銀四千二百一兩五錢七分一

  釐四毫分别給賑

  四年旱灾緩徵灾銀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