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精微/卷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作品由于校订不足而错误百出。您可以参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尝试改善它,再移除这个模板。

五輪八廓總論[编辑]

人有兩眼,猶如天地之有兩曜,視萬物,察纖毫,何所不至。日月有一時之晦者,風雲雷雨之所致也;眼之失明者,四氣七情之所害也。大抵目為五臟之精華,一身之要系,故五臟分五輪,八卦名八廓。

五輪:肝屬木,曰風輪,在眼為烏睛;心屬火,曰血輪,在眼為二;脾屬土,曰肉輪,在眼為上下胞瞼;肺屬金,曰氣輪,在眼為白仁;腎屬水,曰水輪,在眼為瞳仁。

至若八廓無位有名,大腸之腑為天廓,脾胃之腑為地廓,命門之腑為火廓,腎之腑為水廓,肝之腑為風廓,小腸之腑為雷廓,膽之腑為山廓,膀胱之腑為澤廓,斯為眼目之根本,而又借血為之胞絡,或蘊積風熱,或七情之氣,鬱結不散,上攻眼目,各隨五臟所屬而見。或腫而痛,羞澀多淚,或生障昏暗失明,其症七十有二。治之須究其源,因風則散之,熱則清涼之,氣結則調順之,切不可輕用針刀鈎割。偶得其癒,出乎僥倖,或有誤而為者,則必為終身之患也。又不宜通用涼藥,恐冰其血,凝而不流,亦成痼疾。用藥當量人之老少,氣體之虛實。又有腎虛者,亦令人眼目無光,或生冷翳,宜補暖下元,滋補腎水。北方患者,多是日冒風沙,夜臥熱炕,二氣交蒸,故使之用涼藥。北方之人故與南方之人用藥有不同也。疹痘之後,毒氣鬱結於肝而氣不能瀉,攻發於眼目,傷於瞳仁者,素無治法也。

五輪之圖[编辑]

眼中赤脈血輪心,黑睛屬腎水輪深,白睛屬肺氣輪應,肝主風輪位亦輪,更有肉輪脾臟應,兩瞼屬脾胞胃侵。

五輪圖式[编辑]

(圖缺)

大、小為血輪,屬心火;大赤者,心之實也;小 赤者,心之虛也。黑睛為風輪,屬肝木。瞳仁為水輪,屬腎水。白仁為氣輪,屬肺金。上下胞瞼為肉輪,屬脾土。

八廓之圖[编辑]

肝為養化之廓:腎與眼疾豈無由,酒色過時更惜憂,莫道睛光無大故,看看膜障裹雙眸。

膽為清淨之廓:視物依稀似霧中,時時手拭兩睛瞳,要知冷淚頻頻出,此是肝虛膽氣攻。

膀胱津液之廓:膀胱屬水腎為夫,冷淚相形本髒虛,赤脈縱橫輪廓內,不逢妙手豈能蘇。

胃名水穀之廓:飲食相干在胃中,更加積熱兩相攻,瞼胞漸腫生睛赤,不解中宮熱不通。

命門抱陽之廓:內抱真陽是命門,眼前花發色紛紛,不能補腎調肝氣,睛腫縱橫似有根。

大腸傳送之廓:傳送原因是本經,肺家壅滯熱相侵,只宣大腸根據次第,閉澀之時醫患睛。

小腸關泉之廓:小腸腑屬關泉廓,受病先從心裡傳,兩 皆赤生癢痛,但調經脈自然痊。

腎屬會陰之廓:視物如看霜霧多,抬頭畏日事如何,急宜補腎禁房室,免使昏朦不得過。

八廓圖式[编辑]

(圖缺)

天廓屬大腸,傳送,肺金,乾卦。火廓屬心,抱陽,命門經,離卦。地廓屬脾胃,水穀之海,坤卦。水廓屬腎經,會陰,坎卦。山廓屬膽經,清淨,艮卦。風廓屬肝經,養化,巽卦。雷廓屬心,小腸經,關泉,震卦。澤廓屬膀胱經,津液,兌卦。

六腑:三焦、膽、胃、大腸、小腸、膀胱。

五臟:心、肝、脾、肺、腎。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五行生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五臟表裏:心與小腸為表裏,肝與膽為表裏,脾與胃為表裏,肺與大腸為表裏,腎與膀胱為表裏,三焦與命門為表裏;一說命門與心胞絡為表裏。

三陰三陽經:心是手少陰經,小腸是手太陽經,腎是足少陰經,膀胱是足太陽經,肺是 手太陰經,大腸是手陽明經,脾是足太陰經,胃是足陽明經,肝是足厥陰經,膽是足少陽經,三焦是手少陽經,命門是手厥陰經,此是三陰三陽也。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喜傷心,其氣散;怒傷肝,其氣緊;憂傷肺,其氣聚;思傷脾,其氣結;悲傷心胞,其氣急;恐傷腎,其氣怯;驚傷膽,其氣亂。此乃七情是也。

汗乃心之液,淚乃肝之液,涎乃脾之液,唾乃肺之液,精乃腎之液,此五臟之液是也。

苦入心經,酸入肝經,甘入脾經,辛入肺經,鹹入腎經。

四氣:酒色財氣,風寒暑濕,過度成病。

大眥赤脈傳睛[编辑]

(圖缺)

赤脈傳睛之症,起於大眥者心之實也,此心邪之侵肝也。心屬火主血,肝屬木主筋;筋得血灌引漸至黑睛,蔓延瞳仁,甚則看物如同隔絹,是三焦相火炎上。或勞心事太過,或夜觀書史,或能飲酒,及好食五辛,煎炒熱物。法宜瀉火退熱,老少不同治。日積月累,筋脈大者,宜用小鋒針挑斷,毒血流出,赤脈斷矣。若是乍發赤脈,不用針挑發,點以陰二陽四藥,服以四順八正當歸散涼肝之劑,其病無不蘇矣。又有暴橫之人,赤脈灌睛者,此生相也,非比前症治之。

問曰:人之患目大赤脈傳睛,大常壅澀,看物不准者何也?答曰:乃心經之實熱;況心或因思慮勞神,或飲食太過,致使三焦發熱,心火愈熾,故目常赤也。治之雖攻少陰經,心胞陽火廓。先服三黃丸,瀉其心火;次以洗心散去其病,肝連丸常鎮三黃丸,點用清源散,服用清心利小腸經;降火為主,用八正散。

【八正散】 大黃 瞿麥 木通 梔子 滑石 甘草 蓄 車前子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五錢,水一鍾煎,或入竹葉燈心蔥頭,食後服。

【導赤散】 木通 甘草 梔子 黃柏 生地黃 知母 上每服細末四五錢,水一鍾,入竹葉燈心草同煎,食後服。

【七寶洗心散】 當歸 赤芍 大黃(各一兩) 麻黃(二兩) 荊芥(五分) 黃連(一兩) 梔子 上為末,每服三四錢,水煎食後服。

【三黃丸】 黃連 黃芩(各一兩) 大黃(三兩,酒浸過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水下。

【肝連丸】 白羊子肝一付,勿令下水,以線結定總筋,吊起高處,濾乾血水,輕輕刮去外膜,可將肝置於平木板上,以竹刀割下肝粉,筋膜不用,肝粉和為丸。每服五十丸,茶送下。

小眥赤脈傳睛[编辑]

小眥赤脈傳睛者,心之虛也,與大眥不同,治法分二症治之。五臟之主,六腑之宗,且屬南方,候陽象德之君。火生土,火乃土之母,脾土實則心火虛矣。治先瀉其脾土之實,後補其心之虛。多因夜近燈火,勞傷心經,致使心虛氣弱,血運不行,積在小眥之間,故引此二者,以為後之學人識。然此症宜吃藥,不必挑剪。

赤脈傳睛圖(缺)

【瀉肝散】 桔梗 黃芩 大黃 芒硝 梔子 車前子

【九仙散】 黃芩 荊芥 甘草 赤芍藥 菊花 川芎 當歸 木通 白芷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用水煎,食後服。

【駐景丸】 治心腎俱虛,血氣不足,下元衰憊,服。 楮實(微炒) 枸杞子 五味子 人參(各一兩) 熟地(酒浸,焙乾,二兩) 乳香(一兩,制過) 肉蓯蓉(酒浸,焙乾,四兩) 川椒(去目炒干,一兩) 菟絲子(淘淨去沙土,酒浸三宿,蒸過 焙乾,四兩) 一方加當歸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補勞人參丸】 治心神恍惚。 人參 白茯苓 白附子 續斷 遠志 菊花 甘草 上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食後桔梗湯下,日三次。

【補虛人參丸】 茯苓 人參 續斷 遠志(各一兩) 白附子(三錢) 甘草 白僵蠶(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桔梗湯送下。

肉攀睛[编辑]

肉攀睛者,與大眥赤脈之症同。然此症者,脾胃熱毒,脾受肝邪,多是七情鬱結之人。或夜思尋,家筵無歇,或飲酒樂欲,致使三焦壅熱;或肥壯之人,血滯於大眥。眥肉發端之時多癢,因乎擦摩,眥肉漸漸生侵黑睛。日積月累者為實,乍發乍痛者為虛。

治法:實者小鈎為鈎,鈎起剪斷些寬,三五日剪痕收滿,方可點陰二陽四藥,吹點,餘翳漸清,避風忌口,齋戒可也。若乍發不宜鈎剪,宜服藥,點以淡丹藥可也。三焦心火俱炎,亦能生此疾,治之須鈎割後,宜服瀉脾除熱飲。

肉攀睛圖(缺)

【瀉脾除熱飲】 黃耆 防風 茺蔚子 桔梗 大黃 黃芩 黃連 車前子 芒硝(各一兩) 每服六錢,水煎服。

此症脾胃積熱,相火胃火旺也。若經久翳濃施實烏睛者,宜鈎剪,剪訖,次日用退翳卷 雲散調津液點之,日一次,三黃湯加寒劑。常點用對交丹加清涼散。若筋腫濃大者,宜剪(?),剪畢頭處用火烙之,使其再不復生,愈後仍用三黃丸收功,鎮其上炎之火。

【三黃湯】 治脾胃積熱,致生此症,宜服。加芍藥、宣連。 黃連 黃芩 大黃(各一兩) 若熱甚者,脈紅盛者,加黃柏、石膏、山梔子之類,水煎,食後溫服。

【金花丸】 黃連 黃柏(各四兩) 黃芩 人參(各三兩) 桔梗(三兩半) 半夏(二兩) 梔子仁(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