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四部叢刊本)/文集五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文集五十四 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文集五十五
宋 魏了翁撰 景烏程劉氏嘉業堂藏宋刊本
文集五十六

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五

 序

   止止先生宇文公集序

予昔觀書太史氏有𥙿陵實録始成書于元祐紹聖

中命曾布諸人重脩厥後進書舊本以墨増入以朱

刪去以黃所書曲水令宇文某上書不報與致其事

而歸且記司馬公之言曰志不行顧禄位如錙銖道

不同視冨貴如土芥今於某見之凡二千二百餘言

悉覆以黃無復有存曾布諸人亦謂是書必不復傳

斯人亦遂泯泯矣而宣咊間前史復出中興以後正

論益著蓋世之爲欺者不畏天命不恤人言獨於簡

䇿猶知憚之然而終有不可得而掩者予嘗讀春

秋傳載周定王事爲之喟然且王私賄鞏伯而使相告

之曰非禮也勿籍蓋自知其非而不欲登之載籍冝

天下後世不及知之矣而傳記所書至于今未泯且

併與王之私語皆識之夫諸侯之事德刑禮義無國

不記况王室乎人心之動隱微潛伏未有不形况史

𠕋乎中允之位不過百里中允之年不逮六十其居

則逺於中州也其仕則鄰於羌夷也而慨然以斯世

爲巳任言一不醻以強仕易嘉遯歸而父師閭里十

有五年名震京師事光史䇿鉅人元夫莫不嘉稱而

樂道之然則彼紹聖史官亦起穢以自臭於中允無

毫髮加損也中允之五世孫夬午嘗編輯遺文屬子

叙所以作旣隊言而卒後二十年夬午之從弟公諧

又增益之凡得詩八百二十餘首合雜著簡啓凡爲

二十有二卷以申前請嗚呼程大夫父子范忠文司

馬文正楊宣獻張宣公旣言之矣予敢復措詞姑以

得諸舊聞授公諧是亦遏人欲扶天理之一助云

   論語通釋序

勉齋黃直卿合朱文公三書爲論語通釋吾友復齋

陳師宓叙所以作張敏則刻之潭之湘郷之漣谿予

首從蕭定夫得善本以歸里人趙心傳請刻諸梓以

幸惠學士而屬予申其義嗚呼是書之有傳士得之

以増益知慮而益邵所學士之幸也論說之益廣士

竊之以紿取利禄而罔聞于行予之憂也嗚呼學者

其亦知所擇哉

   伊洛淵原録序

里人張寅臣旣刋伊洛淵原録求予一言予方自靖

還卭未皇也㑹邵陽守李侯大謙以予昔歳爲周程

諸儒請易謚及前後祠堂記稡爲一編刻成見𭔃予

舉而付之曰予所欲言者盡於是矣寅臣請其說

慨然曰難言也士患書之不廣也祠之不多也不知

書益廣而廢學者深湛之思祠益緐而非古人萃渙

之義然則是録也無乃非學士之幸與易之象曰天

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學者

誠能玩天在山中之象而知多識言行者將以反觀

内省藴實含羙爲輝光日新之本非以資四寸之口

耳也則是録之行庶幾其有益乎

   裴及卿史漢四紀序

予昔放靖臨川裴及卿寓武岡以所注歐陽子詩屬

予序篇旣及卿泝江入蜀予亦㑹恩還里一日過予視

史漢四紀進楚隱尊義帝去逆呂紀二少帝而列孺

子嬰於孝平光武之間予語之曰夫紀所以目一年

之事猶十二次之有歳二十八辰之有斗牛也𥘿未

訖祚天下猶爲趙氏楚隱安得爲紀漢髙帝親受軓

道之降其年項籍改宰侯王諸侯皆以是年紀元則

漢王元年之稱不得而易矣(⿱艹石)待義帝之終而後爲

漢則漢不得以正其始及卿曰子之言善矣雖然秦

之亡也陳渉倡之魯仲連不肯帝𥘿百世之下聞者

興起而况渉乎髙帝用董公一言項籍弑君之罪始𭧂

白於天下此漢得天下之張本也進楚尊義不亦可

乎乃(⿱艹石)紀少帝孺子亦使后卋知母后權臣之顓制

不可以刼天命之正雖以文帝之賢而寡恩於少帝

君子不與也是書之作其不庶幾於扶天理正人心

乎予以其言之有益於世也識一時問荅爲四紀序

   裴及卿漢註拾遺序

隋唐學士爲班氏史者不一人今其可見惟顔注所

集三十五家如姚察沈遵李善顔游諸書皆泯滅無

傳世儒未嘗不是之恨臨川裴及卿作漢注抬遺凡

史官紀載先後之失次字義衍闕之異文大而母右

立紀外戚封王必明辨詳說以正人心至於人物表九

等之叙有不當律暦志𮮐鈞之數有不恊靡不搜索

以歸于是邕䖍康瓉諸人與先儒宋劉所註旣爲之

繩愆糾失下至一物之微如蛭蟣蜩蟬蛫龜之辨弗

敢忽也及卿之於班氏可謂有勞矣及卿博覽強識

善著書嘗爲歐陽子詩𥙷史漢四紀皆屬予叙其

端今又以見屬嗚呼嬴政率意變古而漢興昧於有攸

徃夙吉之訓凢三代文獻無所證於後世予嘗讀其

書而憤嘆乃考之六經訂之王法以識古今之變爲一

書使後人泝流尋原尚有以見古人大經大法之所

自然規摹博大非歳月所能辦於及卿之註也重有

感焉旣書其篇首併識此以自儆厲云

   計子眞訓蒙正謬序

自師友道缺士忕時制切習也於卑陋勦先民之遺言襲進世

之俚說苟以綴緝詞章譁世攫榮則曰學如是可矣同

郡計子眞應孫乃能勤學好問隨事訂正不肯浮沈

俗耆歳乆纂輯命其書曰訓蒙正謬將以傳之子孫

厥子衮臣衣言惟恪暇日常以示予且屬叙所以作

嗚呼書始亡於秦季不遽復於漢𥘉而又汨於中世

以降師異指殊存者僅十四五魏𣈆以後俗流士散

極於五胡之亂禮樂衣冠盡非先王之舊書之存者

十而二三矣然則讀書於後世其亦難乎爲讀哉使

子眞取友四方又以其所得與鉅人元夫反覆商較

其所正之謬當不止此拊卷太息爲識其首

   楊少逸不欺集序

人之言曰尚辭章者乏風骨尚氣節者窘辭令某謂

不然辭雖未𠆸然根於性命於氣發於情止於道非

無本者能之且孔明之忠忱元亮之静退不以文辭

自命也(⿱艹石) 表(⿱艹石)辭肆筆脫口無復雕繢之工人謂

可配訓誥雅頌此可強而能哉唐之辭章稱韓栁元

白而栁不如韓元不如白則皆於大節焉觀之蘇文忠

論近世辭章之浮靡無如楊大秊而大秊以文名

則以其忠清鯁亮大節可考不以末𠆸爲文也眉山

自長蘇公以辭章自成一家歐尹諸公賴之以變文

體後來作者相望人知蘇氏爲辭章之宗也孰知其

忠清鯁亮臨死生利害而不易其守此蘇氏之所以

爲文也老圃楊公自盛年射䇿甲科直聲勁氣響撼

當世有文忠之遺風迨其觀風作牧風裁清峻屢詔

不入老不待年相羊泉石㡬二十載蜀人髙其風某

之生也後猶及拜公又辱與公之季子大理少卿叔

正爲友叔正甚似其先人諤諤朝端言人所不敢叔

正旣卒公之諸孫裒老圃遺文(⿱艹石)干卷鋟諸梓謂子

序所以作嗚呼丗衰俗隘矜利眩才言語以爲華富

貴以爲事求其脫然聲利之表如公者旣不可得今

觀公退休以後之文尤多雍容自得之趣葢辭心聲

也易曰脩辭立其誠辭非易能所以立誠也公所居

官以不欺名堂自號不欺子則其爲辭之本旣在此

是冝發越著見非浮夸纎麗者可同秊語也後之覽

者當於是攷德焉公名虞仲字少逸眉青神人晚號

老圃出處顚末見諸不欺子自誌

   侯氏少陵詩注序

黃公魯直嘗謂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之意夫無意

而意巳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

能咀嚼其意味闖然入其門邪故使後生輩自求之

則得之深矣予每謂知子美詩莫如魯直葢子美負

抱瑰特而生不逢世僅以詩文陶冩情性非(⿱艹石)詞人

才士嫓青配白以爲工者往往辨方域書土實而居

者有不盡知譏時政品人物而主人習其讀不能察

蓋魯直所謂闖乎騷雅者爲得之而詩史不足以言

之也眉山侯伯修予嘗與之爲寮聞其雅善子美詩

爲之箋釋而未之見其子伯升始求予叙所以作閱

其書蓋出乎諸家箋釋之後而兼善并能蔽以巳見

子美至是(⿱艹石)庶㡬無遺憾矣雖然讀是詩者滯於箋

釋而不知所以自求之自得之則魯直恥之予亦恥

之侯名仲震紹熈元季進士仕至緜州太守云

   朱文公五書問荅序

某之生也後不及從遊於朱文公先生之門而𫉬交

其髙弟盡得其書以詒同志凢今蜀本所傳是也丹

稜史孟博守文比歳東遊識趙季仁師恕于夔館之

累月得未見之書乃易本義與論孟集注中庸大學

章句或問之外又裒當時答問之語爲一編孟博將

刻諸梓乞言以識篇首予爲先生序書多矣而大抵

不以喜而以憂予非固異於人也嘗觀蘇文忠記李

氏山房謂秦漢以來書益多學者益以苟簡又云書

日傳萬𥿄而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夫非書之罪

也書日多而說日明儁慧者勦說浮道可以欺世不

必深體篤踐也多貲者廣採兼畜可以緝文不必窮

搜博攷也今先生之書滿天下而其道無傳焉吾之

憂詎不信夫雖然未可以槩斯世也請書諸卷首與

同志者交儆焉

   止堂訓蒙序

天所以命於人人所以受於天帝王所以立極聖賢

所以相傳畫於易書於書詠於三百篇筆削於春秋

節文於三禮難疑答問於孔孟之遺編如風雨霜露

日星山川精義至教無隱乎人而𥘿漢以來世斁民

散指失言湮至我國朝鉅人元夫迭相後先究極仁義

之奥發揮隂陽之𧷤而日用飲食之近宫庭屋漏之

實反觀約取則不岀乎家人父子之近日用飲食之

(⿱艹石)逺而至近(⿱艹石)殊而實一非(⿱艹石)異端小道空言而

無實也朱張氏作師傳友習講貫加宻然而散在方

册浩乎溟瀆至彭公爲訓蒙之書諏經攷傳韻聮辭

屬以便於學士之習讀子始得於公之子欽蓋六學

之㑹百行之畜其季鉉也以校本來耆之益篤玩之

益孰起家守瀘念扶世而善俗取諸此書殆不翅足

廼刻梓干州府以俟世之知言知德者焉嗚呼是乃

作聖之功母徒以訓蒙目之也龍集執徐之歳辰㑹

大火之𪧐臨卭魏某書于州庠之塾

   致堂先生胡公斐然集序

長沙呉德夫閒爲子言胡仲明氏學業行𧨏爲世楷

則出一編書名斐然集以授予曰其爲我廣諸蜀

予識之弗忘後守廣漢將以刻諸梓或疑其議服一亊

乆未能决厥二十又七年予歸自南遷起家渡瀘叙

州守溤侯邦佐巳栞之州府求一言冠篇予又取而

孰復之蓋公自游庠序巳深詆王氏專尚關洛諸儒

之學舉宣和三年進士教授西京國子監與忠獻張

公同𬒳薦召入校中書靖康改元金狄入冦與張公

爲當路䇿守禦甚悉京師圍解始得省親荆潭建炎

再造首以記注召還極陳半年三詔之不同次論七

事六條之利害娓娓數萬言如必罷和議必用君子

必退小人必明賞罰必固本支必建藩輔必擇守令

必討盗賊大抵監耿李汪黃誤國之不可再引𧨏

劘上往往有敵巳以下所不能堪者髙皇帝雖

聽奉祠而簡注不忘旣狩錢唐申命記注首論四

維不張惟利是從利在粘罕則欲釋怨以恱其心

利在劉豫則欲友邦以通其好文定亟稱其得敷

奏體張公以右相視師嘗議遣使公辯遏堅𢢽至

謂堂堂天朝相率而爲夷虜之陪臣蓋視胡公邦

衡後日之䟽有過之貳春卿兼掌書命如追廢王

安石配食孔廟追謫章蔡誣謗宣仁后及褒表

諌臣等事髙文大筆大抵皆公發之曁趙張去

而檜再相則公逺徙炎荒幾䧟五十三家羅織

之獄至檜死後得復官還里迹其平生任重道

逺之死不渝實由文定爲之父仁仲爲之弟講

之家庭者固如此至其𫐠崇正辨以闢異端纂

伊洛緒言以闡正學著論語說以明孔門傳授之

心稡讀史管見以抉資治通鑑數千百年褒貶之

實最後傳諸葛武侯以寓其討賊興漢之𥘉心

蓋公自宣靖炎興四十年間雖顚沛百罹而始終

說所以扶持三綱者其不謂大有功於斯世矣乎

因公輔之請摘其關於世教者著于篇

   楊伯昌浩齋集序

主上𥘉政詔近臣舉賢能才識之士子時待罪柱

下史荅𫾻明命凢得五人焉曰楊伯昌子謨陳師

伏宓徐崇甫僑李敬子燔劉平國宰皆經德守道

行爲世師權臣擯而不得伸者尋皆召用五人堅

卧不起然而人謂是舉也極一時之選於是楊公

隱居幾十年矣講學黨庠刑善表俗予繼以言事

遷靖尚冀髙廟神靈相予西還儻得從公遊也其

孤仁舉不逺數千里忽以竁銘爲請予驚悼累日

後數年起家守瀘仁舉又裒公論著請一言以叙篇端

予嘗觀衡山胡子所以告張宣公者謂顔子有不善

未嘗不知至明也非格物者不能知之未當復行至

勇也非居仁者不能張子得之服行以終身今楊公

雖不及登張子之門而師友淵源實自之故知行互

發之論常常諷道出處進退卓然不移視世之冨

貴利逹一無足以動其心者嗚呼公乎其庶㡬明且勇

乎學者稱之曰浩齋先生而不名今其文集曰浩齋

退藳凢四十卷

   注黃詩外集序

鄧公立注釋黄公詩前劉後李旣爲識所以作厥

子震龍又求予申其義予無所措辭矣予嘗讀三

禮於生子曰詩負於祝嘏曰詩懷乃知詩之爲言

承也情動於中而言以承之故曰詩非有一豪造作

之工也而後世顧以纂言比事爲能毎字必謹所

出此詩注之所以不可巳姑識其說以明世道之

𦫵降云



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