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8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事。十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南徐州刺 史,進號仁威將軍。績時年七歲,主者有受貨洗改解 書,長史王僧孺弗之覺,績見而輒詰之,便即時首服, 眾咸歎其聰警。」

《西陽王大鈞傳》:大鈞性厚重,不妄戲弄。年七歲,高祖 嘗問讀何書。對曰:「學詩。」因命諷誦,音韻清雅。高祖因 賜王羲之書一卷。

《建平王大球傳》:大球字仁珽,大寶元年封建平郡王, 邑二千戶。性明惠夙成。初,侯景圍京城,高祖素歸心 釋教,每發誓願,恆云:若有眾生應受諸苦,悉衍身代。 當時大球年甫七歲,聞而驚謂母曰:「官家尚爾,兒安 敢辭。」乃六時禮佛,亦云:凡有眾生應獲苦報,悉大球 代受。其早慧如此。

《庾於陵傳》:「於陵七歲能言元理,既長,清警博學有才 思。」

《陳慶之傳》:「慶之第五子昕,七歲能騎射。」

《王規傳》:規子褒七歲能屬文。外祖司空袁昂愛之,謂 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相。」

《王承傳》:承僕射暕子,七歲通《周易》,選補國子生。 《劉昭傳》:昭幼清警,七歲通老莊義。

《南史明僧紹傳》:「僧紹子山賓,七歲能言元理。」

《陳書傅縡傳》:「縡幼聰敏,七歲誦古詩賦,至十餘萬言。」 《北齊書崔昂傳》:「昂年七歲而孤,伯父吏部尚書孝芬 常謂所親曰:此兒終當遠至,是吾家千里駒也。」 《袁聿脩傳》:「聿脩七歲喪父,居處禮度,有若成人。」 《隋書。郎茂傳》:「茂少敏慧,七歲誦騷雅,日千餘言。」 《盧太翼傳》:「太翼七歲詣學,日誦數千言,州里號曰神 童。」

《王貞傳》:「貞少聰敏,七歲好學,善《毛詩》《禮記》《左氏傳》《周 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房彥謙傳》:「彥謙長兄彥雅,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 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

《大唐新語》:賈嘉隱年七歲,以神童召見。時太尉長孫 無忌、司空李勣于朝堂立語,李戲之曰:「吾所倚者何 樹?」嘉隱對曰:「松樹。」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隱曰:「以 公配木,則為松樹。」無忌連問之曰:「吾所倚者何樹?」嘉 隱曰:「槐樹。」無忌曰:「汝不能復矯對耶?」嘉隱應聲曰:「何 須矯對,但取其以鬼配木耳。」勣曰:「此小兒作獠面,何 得如此聰明!」嘉隱又應聲曰:「胡面尚為宰相,獠面何 廢聰明?」勣,狀貌胡也。

《唐書呂才傳》:「才子方毅,七歲能誦經。太宗聞其敏,召 見奇之,賜束帛。」

《李百藥傳》:百藥七歲能屬文,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 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語,歎不得其事。百藥進曰:「《春秋》 鄅人藉稻,杜預謂在琅邪。」客大驚,號奇童。

《壽王瑁傳》:「初帝以永王等尚幼,詔不入謁。瑁七歲,請 與諸兄眾謝,拜舞有儀矩,帝異之。」

《丁公著傳》:公著三歲喪母,七歲見鄰媼抱子,哀感不 肯食,請于父緒,願絕粒學老子道。父聽之。

《任敬臣傳》:敬臣五歲喪母,哀毀天至。七歲問父英曰: 「若何可以報母?」英曰:「揚名顯親可也。」乃刻志從學。汝 南任處權見其文,驚曰:「孔子稱顏回之賢,以為弗如 也。吾非古人,然見此兒,信不可及。」

《裴敬彝傳》:敬彝七歲能文章,性謹敏,宗族重之,號「甘 露頂。」

《李鄴侯外傳》:開元十六年,元宗御樓大酺,夜于樓下 置高座,召三教講論。泌姑子員俶年九歲,潛求姑備 儒服,夜昇高座,詞辯鋒起,譚者皆屈。元宗奇之,召入 樓中,問姓名,乃曰:「半千之孫,宜其若是。」因問:「外更有 奇童如兒者乎?」對曰:「舅子泌年七歲,能賦敏捷。」問其 宅居所在,命中人潛伺于門,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 知。元宗方與張說觀棋,中人抱泌至,俶與劉晏皆在 帝側。及元宗見泌,謂說曰:「後來者與前兒迥殊儀狀, 真國器耳。」說曰:「誠然。」遂命說試為詩,即令詠方圓動 靜,曰:「願聞其狀。」說應曰:「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 生,靜如棋死。」說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虛作,不 得更實道棋子。」泌曰:「隨意即甚易耳。」元宗笑曰:「精神 全大于身。」泌乃言曰:「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 靜如得意。」說因賀曰:「聖代嘉瑞也。」元宗大悅,抱于懷, 撫其頭,命果餌啗之。遂送申王院,兩月方歸,仍賜衣 物及綵數十。且諭其家曰:「年少恐于兒有損,未能與 官,當善視之,乃國器也。」

《兒世說》:劉晏七歲為正字,入禁中起居貴妃。妃置膝 上,親為畫眉總髻。上問曰:「卿為正字,正得幾字?」曰:「天 下字皆正,惟『朋』字未正。」

李宗諤,七歲,恥以父任得官,後舉進士,三館、兩制,不 數年如父職。

《李禮成》七歲,其姑曰:「此兒平生未嘗回顧,異日必為 重器。」

《唐書李賀傳》: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 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搆,自目曰「『高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