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1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得泉。高陵土山二十,施百四十尺,而至於泉。山之 上,命之曰「縣泉。」

春演自墳自陵至山,十四加不得,泉已四矣。又一加十四丈而高,陵上山反不言無泉,何也?《地經》曰:「山之吉者,地泉鍾於下,靈光發於頂。故高山之首,多生雲煙,降雨澤。」 蓋地為坤,山為艮,一剛一柔,一高一下,其培塿陵丘迤帶者,在坤艮之間,非氣所鍾也。山上出泉,《地經》曰:「天池往往鍾靈為吉土。」 今名山至高多有之。其旁其側,則其脈氣所落而結也。故天眼石井、珠簾瀑布、玉乳、玉潭、龍湫虎跑、蛟飛杖錫,或天生,或人力,或神通。其泉多名,飲之益人。冬夏常注,大旱不竭。上頂氣仰而升,故得泉淺。傍氣在中,側氣在下。五泉者,《山經》三穴之法也。凡土與山,得水為上相者,視就乾濕,視此為進退,地之氣在焉。氣合理,曰《地理》。

其地不乾,其草如茅與走。

如茅走皆草名

其木乃樠。

樠木名

鑿之二尺,乃至於泉山之上,命曰《復呂》。其草魚腸與 蕕,其木乃柳。鑿之三尺,而至於泉山之上,命之曰「泉 英。」其草蘄白昌,其木乃楊。鑿之五尺,而至於泉山之 材。

材猶旁也

其草「兢」與薔。

草名

其木乃格,鑿之二七十四尺而至於泉。山之側,其草 葍與蔞,其木乃品榆,鑿之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 凡草木之道,各有穀造。

謂「此地生某草,宜某穀」 造成也。

或高或下,各有草土葉下於。

葉亦草名,唯生葉無莖在。之下。即鬱也。莊周所謂「鬱西」也。

下於莧,莧下於蒲,蒲下於葦,葦下於雚,雚下於蔞, 蔞下於荓,荓下於蕭,蕭下於薜,薜下於萑。

《萑》。蔚,草也,一作「蓷。」

萑下於茅。凡彼草木,有十二衰。

衰謂草上下相重次也

各有所歸。

謂短者生於高者之下

九州之土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群土之長, 是唯「五粟。」五粟之物,或赤或青,或白,或黑、或黃。五粟 五章。五粟之狀,淖而不肕。

肕堅也

剛而不觳,

觳薄

「不濘」《車輪》。

濘泥

不污手足。其種大重細重,白莖白秀,無不宜也。五粟 之土,若在陵在山,在墳在衍,其陰其陽,盡宜桐柞,莫 不秀長。其榆其柳,其檿其桑,其柘,其櫟,其槐其楊,群 木蕃滋數大,條直以長。其澤則多魚,牧則宜牛羊。其 地其樊,俱宜竹、箭、藻、龜楢檀,五臭生之,薜荔白芷,蘪 蕪椒連,五臭所校。

校謂馨烈之氣

寡疾難老,士女皆好。其民工巧。其泉黃白,其人「夷姤。」

《夷》,平也。姤,好也。言均善也。

五粟之土,乾而不挌。

挌謂堅禦也

「湛而不澤」,無高下,「葆澤以處。」

言常潤也

是謂粟土。粟土之次曰「五沃。」五沃之物,或赤或青,或 黃或白或黑。五沃五物各有異,則五沃之狀,剽怷橐 土,蟲易全處。

剽,堅也。怷,密也。橐土,謂其土多竅穴。若橐多竅,故蟲處之易全。

怷剽不白,下乃以澤。

既堅密,故常潤濕而不乾白,此乃葆澤之地也。

其種大苗細苗赨,莖黑秀箭長。

赨,即赤也。「箭長」 謂若竹箭之長。

五沃之土,若在丘在山,在陵在岡,若在陬陵之陽,其 左其右,宜彼群木,桐柞枎杶,及彼白梓,其梅其杏,其 桃其李,其秀生莖起,其棘其棠,其槐,其楊其榆,其桑, 其杞其枋。群木數大,條直以長,其陰則生之楂蔾,其 陽則安。樹之五麻,若高若下,不擇疇所。其麻大者如 箭如葦,大長以美,其細者如雚如蒸,欲有與各,大者 「不類。」

「欲有施與」 ,則以麻之大而類也。

小者則治揣而藏之,若眾練絲。

言細麻既治揣而藏,故若練絲。

五臭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