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2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錄異記》:永陽縣山壁有石室,為神農窟,窟前百藥叢

茂,莫不畢備。

《陳書長沙王叔堅傳》,「高宗弗豫,叔堅、叔陵等並從後 主侍疾。叔陵陰有異志,乃命典藥吏曰:『切藥刀甚鈍, 可礪之』。及高宗崩,倉卒之際,又命其左右於外取劍。 左右弗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劍以進。叔陵怒,叔堅在 側,聞之,疑有變,伺其所為。及翌日小斂,叔陵袖剉藥 刀趨進,斫後主中項,後主悶絕於地。皇太后與後主」 乳母樂安君吳氏俱以身捍之,獲免。叔堅自後扼叔 陵,擒之,并奪其刀。

《魏書釋老志》:「太祖好《老子》之言,誦詠不倦。天興中,儀 曹郎董謐因獻服食仙經數十篇。於是置仙人博士, 立仙坊,煮鍊百藥,封西山以供其薪蒸。」

《太祖本紀》:「天賜六年,初,帝服寒食散。自太醫令陰羌 死後,藥數動發,至此逾甚。而災變屢見,憂懣不安,或 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歸咎群下,喜怒乖常。」

《太宗本紀》:「泰常七年,帝素服寒食散,頻年動發,不堪 萬機。」

《釋老志》:世祖時,道士寇謙之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 修張魯之術,服食餌藥,歷年無效,幽誠上達。有仙人 成公興,令謙之絜齋三日,共入華山。令謙之居一石 室,自出採藥,還與謙之食,藥不復饑,乃將謙之入嵩 山。有三重石室,令謙之住第二重歷年。興謂謙之曰: 「興出後,當有人將藥來,得但食之,莫為疑怪。」尋有人 將藥而至,皆是毒蟲臭惡之物,謙之大懼出走。興還 問狀,謙之具對。興歎息曰:「先生未便得仙,政可為帝 王師耳。」

《邢巒傳》:巒為中書侍郎,甚見顧遇,常參座席。高祖因 行藥至司空府南,見巒宅,遣使謂巒曰:「朝行藥至此, 見卿宅乃住,東望德館,情有依然。」巒對曰:「陛下移構 中京,方建無窮之業,臣意在與魏昇降,寧容不務永 年之宅。」

《李修傳》:修就沙門僧坦研習眾方,略盡其術,鍼灸授 藥,莫不有效,徐兗之間,多所救恤,四方疾苦,不遠千 里,竟往從之,撰諸藥方百餘卷,皆行於世。

《徐謇傳》:「謇善醫藥,合和藥劑,攻救之驗,精妙於修,而 性甚祕忌,承奉不得其意者,雖貴為王公,不為措療。」 《西域傳》:「烏萇國,在賒彌南,北有蔥嶺,南至天竺,婆羅 門胡為其上族。婆羅門多解天文吉凶之數,其王動 則訪決焉。人有爭訴,服之以藥,曲者發狂,直者無恙。」 《北齊書由吾道榮傳》:「有張遠遊者,顯祖時,令與諸術」 士合《九轉金丹》。及成,顯祖置之玉匣,云:「我貪世間作 樂,不能即飛上天,待臨死時取服。」

《周書姚僧坦傳》:「僧坦父菩提,留心醫藥,僧坦年二十 四,即傳家業。金州刺史伊婁穆以疾還京,請僧坦省 疾。乃云:自腰至臍,似有三縛,兩腳緩縱,不復自持。僧 坦為診脈,處湯三劑。穆初服一劑,上縛即解;次服一 劑,中縛復解;又服一劑,三縛悉除,而兩腳疼痺,猶自 攣弱。更為合散一劑,稍得屈申。僧坦曰:『終待霜降,此 患當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 先有氣疾,加以水腫,喘息奔急,坐臥不安。或有勸其 服《決命大散》者,僧坦謂此患不與大散相當,為處方, 勸使急服,便即氣通。更服一劑,諸患悉愈。大將軍樂 平公竇集暴感風疾,精神瞀亂,無所覺知。諸醫先視 者,皆云巳不可救。僧坦為合湯藥,所患即瘳。建德四 年,高祖親戎東討,至河陰,遇疾,口不能言,臉垂覆目, 不復瞻視,一足短縮,又不得行。僧坦以為「諸臟俱病, 不可並治,軍中之要,莫先於語。」乃處方進藥,帝遂得 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華 州,帝已痊復。僧坦搜採奇異,參校徵效者,為《集驗方》 十二卷,行於世。

《北史李士謙傳》:「士謙躬處節儉,每以振施為務。凶年 散穀至萬餘石,合諸藥以救疾癘,如此積三十年。」 《隋書王頒傳》:「頒父僧辯為陳武帝所殺,開皇初,獻取 陳之策。及大舉伐陳,頒力戰被傷,恐不堪復鬥,悲感 嗚咽。夜中因睡,夢有人授藥,比寤而瘡不痛,時人以 為孝感。」

《楊素傳》:素寢疾,帝每令名醫診候,賜以上藥。素自知 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將慎,每語弟約曰:「我豈須 臾活耶?」

《趙王杲傳》:杲性至孝,蕭后當灸,杲先請試炷,后不許 之。杲泣請曰:「后所服藥,皆蒙嘗之,今灸,願聽嘗炷。」 《唐書于志寧傳》:「志寧與司空李勣修定本草并圖,合 五十四篇。帝曰:『本草尚矣,今復修之,何所異耶』?」對曰: 「昔陶弘景以《神農經》合雜家別錄註銘之江南,偏方, 不周曉藥石,往往紕繆四百餘物,今考正之,又增後 世所用百餘物,此以為異。」帝曰:「《本草》《別錄》何為而二?」 對曰:「班固唯記《黃帝內外經》,不載《本草》,至齊《七錄》乃 稱之。世謂神農氏嘗藥,以拯含氣,而黃帝以前,文字 不傳,以識相付,至桐雷乃載篇冊。然所載郡縣,多在 漢時,疑張仲景華陀竄記其語。《別錄》者,魏晉以來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