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3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十六卷目錄

 稻部彙考二

  本草綱目稻 粳 秈

  閩書南產

  天工開物乃粒第一卷 總名 稻 稻宜 稻工 稻災 水利 攻稻

  田家五行占稻色

  直省志書一宛平縣 香河縣 昌平州 房山縣 遵化州 滿城縣 淶水

  縣 邢臺縣 歷城縣 鄒平縣 新城縣 泰安州 萊蕪縣 濱州 滋陽縣 曹縣

  鉅野縣 沂州 青州府 日照縣 萊陽縣 昌邑縣 文水縣 臨汾縣 聞喜縣 洧

  川縣 鄢陵縣 洛陽縣 遂平縣 羅山縣 光州 高城縣 渭南縣 韓城縣 西鄉

  縣 六合縣 懷寧縣 宿松縣 歙縣 寧國縣 涇縣 南陵縣 貴池縣 太平府

  廬江縣 舒城縣 無為州 巢縣 臨淮縣 定遠縣 五河縣 泗州 鹽城縣 清河

  縣 揚州府 儀真縣 高郵州 寶應縣 泰州 通州 吳縣 長洲縣 崑山縣 常

  熟縣 吳江縣 太倉州 上海縣 青浦縣 無錫縣 江陰縣 靖江縣 丹徒縣 丹

  陽縣 仁和縣 嘉興縣 秀水縣 嘉善縣 石門縣 平湖縣 歸安縣 長興縣 孝

  豐縣 山陰縣 餘姚縣 臨海縣 天台縣 仙居縣 寧海縣 湯溪縣 西安縣 龍

  游縣 永嘉縣 瑞安縣 樂清縣 平陽縣 松陽縣 龍泉縣 宣平縣

草木典第二十六卷

稻部彙考二

《本草綱目》

稻釋名

李時珍曰:稻、秔糯之通稱。《本草》則專指糯為稻也。稻 從𦥝,音函。象人在臼上治稻之義。性黏軟,故謂之糯。 汪穎曰:「糯米緩筋,令人多睡,其性懦也。」

集解

陶弘景曰:「道家方藥有稻米、粳米俱用者,此則兩物 也。稻米白如霜,江東無此,故通呼粳為稻耳,不知色 類復云何也?」

蘇恭曰:稻者,穬穀之通名。《爾雅》云:「稌,稻也。」秔者,不黏 之稱,一曰秫汜。勝之云:「三月種秔稻,四月種秫稻」,即 並稻也。陶謂為二,蓋不可解也。

《馬志》曰:「此稻米,即糯米也。其粒大小似秔,米細糠白 如雪。今通呼秔糯二穀為稻,所以惑之。」按:李含光《音 義》引《字書解》「粳」字云:「稻也。」「秔」字云:「稻屬也。」不黏。「粢」字 云:「稻餅也。粢蓋糯也。」

掌。禹錫曰:「《爾雅》云:『稌,稻』。郭璞註云:『別二名也。今沛國 呼稌。《周頌》云:『豐年多黍多稌』。《禮記》云:『牛宜稌』。《豳風》云: 『十月穫稻』。皆是一物也。《說文》云:『秔,稻屬也』。沛國謂稻 為糯』。《字林》云:『糯,粘稻也。秔,不粘稻也』。然秔、糯甚相類, 以粘不粘為異爾。當依《說文》以稻為糯。」顏師古《刊謬 正俗》云:「《本草》稻米,即今之糯米也。或通呼粳糯為稻。」 孔子云:「食夫稻。」《周官》有稻人,漢有稻田使者,並通指 秔糯而言,所以後人混稱,不知稻即糯也。 寇宗奭曰:「稻米,今造酒糯稻也。其性溫,故可為酒;酒 為陽,故多熱。西域、天竺土溽熱,稻歲四熟,亦可驗矣。」 李時珍曰:「糯稻,南方水田多種之。其性粘,可以釀酒, 可以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餳,可以炒食。其類」亦多。 其穀殼有紅白二色,或有毛,或無毛。其米亦有赤白 二色,赤者酒多糟少。一種粒白如霜,長三、四分者。《齊 民要術》糯有九格、雉木、大黃、馬首、虎皮、火色等名是 矣。古人釀酒多用秫,故諸說論糯稻,往往費辯也。秫 乃糯粟,見本條。

稻米氣味

苦溫無毒。

孫思邈曰:「味甘。」

寇宗奭曰:「性溫。」

《蘇頌》曰:「糯米性寒,作酒則熱。糟乃溫平,亦如大豆,與 豉醬之性不同也。」

《孟詵》曰:「涼。發風動氣,使人多睡,不可多食。」

陳藏器曰:「久食,令人身軟,緩人筋也。小貓犬食之,亦 腳屈不能行;馬食之,足重。妊婦雜肉食之,令子不利。」 蕭炳曰:「擁諸經絡氣,使四肢不收,發風昏昏。」

陳士良曰:「久食發心悸,及癰疽瘡癤中痛。合酒食之, 醉難醒。」

李時珍曰:「糯性粘滯難化,小兒、病人最宜忌之。」

主治

《別錄》曰:「作飯,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陳士良曰:「能行榮衛中血積,解芫青、斑蝥毒。」

孫思邈曰:「益氣止泄。」

《大明》曰:「補中益氣。上霍亂後,吐逆不止,以一合研水 服之。」

《蕭炳》曰:「以駱駝脂作煎餅食,主痔疾。」

陳藏器曰:「作糜一斗食,主消渴。」

李時珍曰:「暖脾胃,止虛寒洩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 瘡。」

發明

《孫思邈》曰:「糯米味甘,脾之穀也,脾病宜食之。」

楊士瀛曰:「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釀而發之也。」 李時珍曰:「糯米性溫,釀酒則熱,煎餳尤甚,故脾肺虛 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熱風病,及脾病不能轉輸,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