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6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紫花布滿地,葉嫩亦堪嘗。氣味既不辛,卻與芥同行。 北人無不食,木枿與草芒。入盤以油和,齒頰流肥香。

《紫芥》
前人

滿目斕斑布地來,春風驚見錦灰堆。菜根作苦終嫌 咬,茗葉浮香為撥開。何處兔葵嗟競掇,昨朝馬藺悔 多栽。傳聞此種番邦致,用向中華亦楚材。

芥部選句

宋蘇軾詩:「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齒響。」

《劉子翬詩》:「葉實挹芳草,氣烈消煩滯。」

朱潛山詩:「蔚然蒼石底,有此紫玉釵。」

僧北磵詩:「淡金生色染宮黃,只作坡羹亦擅場。」

芥部紀事

《左傳》:「季郈之雞鬥,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搗 介子》,播其羽也。

《嶺表錄異》:「廣州地熱,種麥則苗而不實。北人將蔓菁 子就彼種者,出土即變為芥。」

《嶺南異物志》:「南土芥,高者五六尺,子如雞卵。廣州人 以巨芥為鹹葅,埋地中,有三十年者,貴尚親賓,以相 餉遺。」

《山陰縣志》:「成化十二年丙申,芥生荷花。」

《松江府志》:「弘治五年壬子春,芥生華亭學聚奎亭下, 蔭地可丈餘,葉大如芭蕉,花出牆上二尺許。」

《西鄉縣志》:「箭笴山西南五十里,上有仙人遺跡,石芥 菜、兩石甕,行人無心見之,可以食飽,味甘美,有心求 之則不見。」

芥部雜錄

《莊子》: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 《戰國策》魏文子曰:「蓼蟲在蓼則生,在芥則死。」非蓼仁 而芥賊也,本不可失也。

《神農本草經》「琥珀拾芥。」

《金城記》:黎舉常云:「欲以芥嫁筍,但恨時不同耳。」 《釋常談》:能修志業,苦求身事,謂之如俯拾地芥。《漢書》: 夏侯勝,字長公,常云:「男子所患不明一經經術既明, 取朱紫如俯拾地芥。」

《物類相感志》:「收芥菜子,宜隔年者,則辣。」

小滿前,收鹽芥菜可交新。

研芥辣用細辛少許,與蜜同研,則極辣。

芥部外編

《洞冥記》:「烏哀國有掌中芥,葉如松子,取其子置掌中, 吹之而生。一吹長一尺,至三尺而止,然後可移於地 上。若不經掌中吹者,則不生也。食之能空中孤立,足 不躡地,亦名躡空草。」

《嶺南異物志》:「唐孟琯嘗入嶺表,買芥菜置壁下,忘食, 數日皆生四足,有首尾,能行走,大如螳螂,但腰細身 長。」

薺部彙考

釋名

薺。詩經     《靡草》。禮記

護生草。釋家名  沙薺。李時珍

《菥,蓂》。李時珍   《蒫》。實名

薺圖

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