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7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土,則肥而麤,須常易去水滓。取清者,續以新水養之, 久則細短,油然蔥蒨。水用天雨,嚴冬經凍,則根浮萎 腐。九月移置房中,不可缺水。十一月宜去水,藏於無 風寒密室中,常墐其戶,遇天日暖,少用水澆,或以小 缸合之,則氣水洋溢,足以滋生,不然便枯死。菖蒲極 畏春風,春末始開,置無風處,穀雨後則無患矣。《語》云: 「春遲出,春分出室,且莫見雨。夏不惜,可剪三次。」秋水 深,以天落水養之。冬藏密,十月後以「缸合密。」又云:「添 水不換水,添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見天不見 日,見天挹雨露,見日恐麤黃。宜剪不宜分,頻剪則短 細,頻分則麤稀。浸根不浸葉,浸根則滋生,浸葉則潰 爛。」又云:「春初宜早除黃葉,夏日長宜滿灌漿,秋季更 宜沾重露,冬宜暖室避風霜。」又云:「春分最忌摧花雨, 夏畏涼漿熱似湯,秋」畏水痕生垢膩,嚴冬止畏見風 霜。

《徐光啟農政全書》

菖蒲考

一名「堯韭」,一名「昌陽。」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戎衛》、 衡州,并嵩岳石磧上,今池澤處處有之。葉似蒲而匾, 有脊,一如劍刃。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大根傍 引三四,小根一寸九節者良。節尤密者佳。亦有十二 節者,露根者不可用。又一種名「蘭蓀」,又謂「溪蓀」,根形 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葉正如蒲,無脊,俗謂「菖蒲。」生於 水次,失水則枯。

救饑

採根肥大,節稀水浸,去邪味,製造作果食之。

元扈先生曰:「難食。」

《本草綱目》

菖蒲釋名

李時珍曰: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呂氏 春秋》云:「冬至後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 者,於是始耕,則菖蒲昌陽。又取此義也。《典術》云:「堯時 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 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

集解

《別錄》曰:「菖蒲,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 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陰乾。」

陶弘景曰:「上洛郡,蜀梁州嚴道縣,在蜀郡。今乃處處 有,生石磧上,概節為好。在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不 堪服食。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作小 釐花也。東間溪澤又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 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俗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 者,謬矣。此止主欬逆,斷蚤虱,不入服食用。《詩》詠多云 「蘭蓀芷」,謂此也。

《大明》曰:「菖蒲,石澗所生,堅小,一寸九節者上。出宣州。 二月、八月采。」

蘇頌曰:「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葉,長一 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無花實。今以五月五 日收之,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大。一根旁引三、四 根,旁根節尤密,亦有一寸十二節者。采之初虛軟,曝 乾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 於乾燥沙石土中,臘月移之,尤易活。黔、蜀蠻人常將」 隨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蠻谷中者尤佳。人家移種 者亦堪用,但乾後辛香堅實,不及蠻人持來者。此皆 《醫方》所用石菖蒲也。又有水菖蒲,生溪澗水澤中,不 堪入藥。今藥肆所貨,多以二種相雜,尤難辨也。 陳承曰:「今陽羨山中生水石間者,其葉逆水而生,根 鬚絡石,略無少泥土。根葉極緊細,一寸不」啻九節,入 藥極佳。二浙人家以瓦石器種之,旦暮易水則茂,水 濁及有泥滓則萎。近方多用石菖蒲,必此類也。其池 澤所生,肥大節疏粗慢,恐不可入藥,唯可作果盤,氣 味不烈而和淡爾。

李時珍曰:「菖蒲凡五種,生於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 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於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 者,水菖蒲;溪蓀也。生於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 節高尺餘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 洗,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 菖蒲也。甚則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謂之錢蒲是矣。」 服食入藥,須用二種石菖蒲,餘皆不堪。此草新舊相 代,四時常青。《羅浮山記》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抱 朴子》言:「服食以一寸九節紫花者尤善。」蘇頌言:「無花 實。」然今菖蒲二三月間抽莖開細黃花成穗。而昔人 言菖蒲難得見花,非無花也。應劭《風俗通》云:「菖蒲放 花,人得食之長年。」是矣。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泥菖、夏菖二件。如竹根鞭,形黑,氣 穢味腥,惟石上生者,根條嫩黃緊硬節稠,一寸九節 者是真也。采得以銅刀刮去黃黑硬節皮一重,以嫩 桑枝條相拌,蒸熟,暴乾,剉用。」

李時珍曰:「服食須如上法制,若常用,但去毛微炒耳。」

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