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7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賈思勰齊民要術

種苜蓿

《漢書·西域傳》曰:罽賓有苜蓿,大宛馬,武帝時得其馬,漢使採苜蓿種歸。陸機《與弟書》曰:「張騫使外國十八年,得苜蓿歸。」 《西京雜記》曰:樂游苑自生玫瑰樹,上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為懷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地宜良熟,七月種之,畦種水澆,一如韭法。早種者,重 耬耩地,使壟深闊,竅瓠下子,批契曳之。每至正月,燒 去枯葉,地液輒耕壟,以《鐵齒𨫒》。音漏《楱》。音湊《𨫒楱》之,更以 魯斫斸其科,土則滋茂矣。

不爾則瘦

一年則三刈,留子者一刈則止。春初既中,生噉為羹, 甚香。長宜飼馬,馬尤嗜此物長生,種者一勞永逸。都 邑負郭,所宜種之。

《崔寔》曰:「七月、八月可種苜蓿。」

徐光啟農政全書

苜蓿考

出陝西,今處處有之。苗高尺餘,細莖分叉而生,葉似 錦雞兒花,葉微長,又似豌豆葉頗小。每三葉攢生一 處,稍間開紫花,結彎角兒,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樣。 味苦,性平。無毒。一云微甘淡。一云性涼。根寒。

救饑

苗葉嫩時,採取煠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腸。 元扈先生曰:「嘗過嫩葉,恆蔬」

苜蓿須先剪一上糞鐵杷掘之令起,然後下水。 苜蓿七八年後根滿地亦不旺,宜別種之,根亦中為 薪。

王象晉群芳譜

苜蓿

夏月取子和蕎麥種。刈蕎時,苜蓿生根,明年自生,止 可一刈,三年後便盛,每歲三刈。欲留種者止一刈,六 七年後墾去根,別用子種。若傚兩浙種竹法,每一畝 今年半去其根,至第三年去另一半,如此更換,可得 長生,不煩更種。

《本草綱目》

苜蓿釋名

李時珍曰:苜蓿,郭璞作牧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 牛馬也。又羅願《爾雅翼》作「木粟」,言其米可炊飯也。葛 洪《西京雜記》云:「樂遊苑多苜蓿,風在其間,常蕭蕭然。 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懷風,又名光風。茂陵人謂之 連枝草,《金光明經》謂之塞鼻力迦。」

集解

陶弘景曰:「長安中乃有苜蓿園,北人甚重之。江南不 甚食之,以無味故也。外國復有苜蓿草,以療目,非此 類也。」

《孟詵》曰:「彼處人采其根,作土黃芪也。」 寇宗奭曰:「陝西甚多,用飼牛馬。嫩時人兼食之,有宿 根,刈訖復生。」

李時珍曰:「《雜記》言苜蓿原出大宛,漢使張騫帶歸中 國。然今處處田野有之。陝隴人亦有種者。年年自生 刈苗作蔬,一年可三刈。二月生苗,一科數十莖,莖頗 似灰藋,一枝三葉,葉似決明葉而小如指頂,綠色碧 艷。入夏及秋開細黃花,結小莢圓扁,旋轉有刺,數莢 累累,老則黑色。內有米如穄米,可為飯,亦可釀酒。羅」 願以此為「鶴頂草」,誤矣。鶴頂,乃紅心灰藋也。

氣味

苦平濇無毒。

寇宗奭曰:「微甘、淡。」

孟詵曰。涼。少食好。多食令冷氣入筋中。即瘦人。 李廷飛曰:「同蜜食。令人下利。」

主治

《別錄》曰:「安中,利人,可久食。」

孟詵曰:「利五臟,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 腸諸惡熱毒。煮和醬食,亦可作羹。」

寇宗奭曰:「利大小腸。」

《蘇頌》曰:「乾食益人。」

根氣味

寒,無毒。

主治

蘇恭曰:「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擣。服一升,令 人吐利即愈。」

李時珍曰:「擣汁煎飲,治沙石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