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吳普》曰:「神農、桐君、黃帝、雷公:苦,無毒;岐伯:『寒』。」

張元素曰:「足少陰腎經君藥也。治《本經》須用。」

徐之才曰:「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茰,反藜蘆。」

主治

《本經》曰:「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餘疾,補腎氣,令人 明目。」

《別錄》曰:「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 溫瘧灑灑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 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癥,定五臟。久服補虛明目,強陰 益精。」

甄權曰:「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治暴結熱,散瘤瘻,瘰𤻤。」 大明曰:「治遊風,補勞損,心驚煩躁,骨蒸,傳尸邪氣,止 健忘,消腫毒。」

李時珍曰:「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

發明

張元素曰:元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清肅而 不濁,風藥中多用之。故《活人書》治傷寒汗下後,毒不 散,及心下懊憹,煩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者,俱用元 參。以此論之,治胸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當以元參 為聖劑也。

李時珍曰: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 法宜壯水以制火,故元參與地黃同功。其消瘰𤻤,亦 是散火。劉守真言:「結核是火病。」

附方

諸毒鼠瘻:元參漬酒,日日飲之。開寶本草 年久瘰𤻤生,元參擣傅日二易之。廣利方 赤脈貫瞳:元參為末,以米泔煮豬肝,日日蘸食之。濟急 仙方

發斑咽痛,元參升麻湯:用元參、升麻、甘草各半兩,水 三盞,煎一盞半,溫服。南陽活人書

急喉痹風,不拘大人小兒,元參、鼠粘子半生半炒各 一兩,為末,新水服一盞,立瘥。聖惠方

鼻中生瘡:元參末塗之,或以水浸軟塞之。衛生易簡方 三焦積熱:「元參、黃連、大黃各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 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小兒丸粟米大。」丹溪方 小腸疝氣:黑參、㕮咀炒為丸,每服一錢半,空心酒服, 出汗即效。孫天仁集效方

燒香治癆。《經驗方》:「用元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煉蜜 一斤,和勻,入瓶中封閉,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灰 末六兩,煉蜜六兩,同和入瓶更窨五日,取出燒之,常 令聞香,疾自愈。」《蘇頌》曰:「初入瓶中封固,煮一伏時,破 瓶取搗入蜜,別以瓶盛,埋地中,窨過用,亦可熏衣。」

烏韭部彙考

釋名

烏韭:本經    石衣。日華

石髮。唐本草   石苔:唐本草

鬼。綱目    石花:綱目 石馬騣。綱目

烏韭圖

烏韭圖

《本草綱目》

烏韭釋名

陶弘景曰:垣衣亦名烏韭,而為療異,非此種類也。 李時珍曰:「《別錄》主療之證,與垣衣相同」,則其為一類, 通名烏韭,亦無害也。但石髮與陟釐同名,則有水陸 之性,稍有不同耳。

集解

《別錄》曰:「烏韭,生山谷石上。」

又曰:「鬼。」生石上,挼之,日乾為末。 蘇恭曰:「石苔也。」又名石髮。生巖石之陰,不見日處,與 卷柏相類。

陳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間陰處,青翠茸茸者,似苔而 非苔也。」

《大明》曰:「此即石衣也,長者可四五寸。」

氣味

甘寒無毒。

《大明》曰:「冷,有毒。垣衣為之使。」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