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5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陶弘景曰:「人家園庭亦有此草。小兒取挼汁以捋蜘 蛛網,至粘可掇蟬。」

蘇恭曰:此即《繁縷》也。剩出此條。

李時珍曰:雞腸生下濕地。三月生苗,葉似鵝腸而色 微深,莖帶紫,中不空無縷。四月有小莖,開五出小紫 花,結小實,中有細子。其苗作蔬,不如鵝腸。故《別錄》列 繁縷于菜部,而列此于草部,以此故也。蘇恭不識,疑 為一物,誤矣。生嚼涎滑,故可掇蟬。鵝腸生嚼無涎,亦 自可辨。鄭樵《通志》謂:「雞腸似蓼而小,其味小辛,非繁」 縷者得之。又石胡荽亦名「雞腸草。」與此不同。

氣味

微辛苦平,無毒。

甄權曰:「苦。」

徐之才曰:「微寒。」

主治

《別錄》曰:「毒腫,止小便利。」

陶弘景曰。療蠼螋溺瘡。 甄權曰:「主遺溺,洗手足傷水爛。」

孟詵曰:「五月五日作灰,和鹽,療一切瘡及風丹,遍身 痒痛。亦可搗封,日五、六易之。作菜食,益人,去脂膏毒 氣。又燒傅疳𧏾,取汁和蜜服,療小兒赤白痢,甚良。」 《蘇頌》曰:「研末或燒灰,揩齒,去宣露。」

附方

止小便利。雞腸草一斤,於豆豉汁中煮,和米作羹及 粥。頻食之。食醫心鏡

小兒下痢赤白:雞腸草搗汁一合,和蜜服,甚良。孟詵食療 氣淋脹痛:「雞腸草三兩,石韋去毛一兩」,每用三錢,水 一盞,煎服。聖濟總錄

風熱牙痛,浮腫發熱,元藏氣虛,小兒疳蝕:雞腸草、旱 蓮草、細辛等分為末,每日擦三次,名「祛痛散。」普濟方 發背欲死:雞腸草搗傅之。肘后方

反花惡瘡:雞腸草研汁拂之,或為永,豬脂調擦,極效。 醫林正宗

一切頭瘡:雞腸草燒灰,和鹽傅之。孟詵食療

漆瘡瘙痒:雞腸草搗傅之。肘后方

射工中人成瘡者,以雞腸草搗塗之,經日即愈。盧氏方

雞腸草部藝文

《與林子中尺牘》
宋·蘇軾

某啟。惠貺二團,領意至厚,感怍無已。所要雞腸草,未 有生者。比有一惑爐火,人收得少許,納去。老兄亦有 此惑故耶?邦直耽此極深,僕有一方,遂為取去,可就 問傳取也。奇絕!奇絕!

鴨跖草部彙考

釋名

鴨跖草。拾遺   《碧竹子》:拾遺

《竹雞草》。綱目   竹葉菜:綱目

淡竹葉:綱目   耳環菜。綱目

《碧蟬花》:綱目   《藍姑草》:綱目

芩、雞舌草。拾遺

鴨跖草圖

鴨跖草圖

《本草綱目》

鴨跖草釋名

陳藏器曰:「鴨跖,生江東、淮南平地。葉如竹,高一二尺。 花深碧,好為色,有角,如鳥觜。」

李時珍曰:「竹葉菜,處處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莖。 竹葉嫩時可食。四、五月開花,如蛾形,兩葉如翅,碧色 可愛。結角尖曲如鳥喙。實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 細子,灰黑而皺,狀如蠶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畫色, 及彩羊皮燈,青碧如黛也。」

苗氣味

苦大寒,無毒。

苗主治

陳藏器曰:「寒熱瘴瘧,痰飲丁腫,肉癥澀滯,小兒丹毒, 發熱狂癇,大腹痞滿,身面氣腫,熱痢,蛇犬咬,癰疽等 毒。」

《大明》曰:「和赤小豆煮食,下水氣濕痹,利小便。」

李時珍曰:「消喉痹。」

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