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8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四十九莖,元皎等表賀,帝喜曰:「此大瑞應。」答敕云: 瑞李繁滋,國之興兆。生在伽藍之內,足知覺樹之榮。 感此殊祥,與師同慶。

《唐書五行志》:興元元年春,亳州真源縣有李樹,植已 十四年,其長尺有八寸,至是枝忽上聳,高六尺,周迴 如蓋,九尺餘。李,國姓也。占曰:「木生枝聳,國有寇盜。」 《敘聞錄》:憲宗以鳳李花釀換骨膠賜裴度。

《零陵總記》:李直方常第果實若貢士,以綠李為首。 《高隱外書》:元微之、白樂天兩不相下。一日同詠李花, 微之先成「葦綃」之句,樂天乃服。蓋葦綃白而輕,一時 所尚。

《唐志》:「北狄渤海有九都之李。」

《唐書五行志》:「大和三年,成都李樹生木瓜,空中不實。 咸通十四年四月,成都李實變為木瓜。時人以為李, 國姓也。變者,國奪於人之象。」

《好事集》:「王侍中家堂前有鼠從地出,其穴即生李樹, 花實俱好。」此鼠精李也。

《辟寒王瓊》妙於化物,方冬以藥封桃李數株,一夕盡 開。

《雲仙雜記》:崔奉國家有一種李,肉厚而無核,識者曰: 「天罰乖龍,必割其耳,耳血墮地,故生此李。」

明宗不豫,馮道入問,因指果實曰:「如食桃,不康。」他日 見李思戒。

《談苑》:「許州小窯出好李,太常少卿劉蒙正有園在焉, 多植之。每遣人負擔歸京師,以遺貴要。竊嘗得之,絕 大而味佳。」

《宋史五行志》:「元符元年八月,旋州李木連理。」

崇寧四年正月,襄城縣「《李梨木連》理。」

紹興二十一年,建德縣定林寺桑生李實,栗生桃實。 占曰:「木生異實國主殃。」

《老學菴筆記》:「楊廷秀在高安,有小詩云:『近紅莫看失 臙脂,遠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見桃唯見李,一生不曉 退之詩』。」予語之曰:「此意古人已道,但不如公之詳耳。」 廷秀愕然問「古人誰曾道,予曰:『荊公所謂『積李兮縞 夜,崇桃兮炫晝』是也』。廷秀大喜曰:便當增入小序中。」 《耕桑偶記》:「終南及廬岳出好李花,兩京貴俠富民以」 千金買種終廬,有致富者。

《說林》:立夏日俗尚噉李,時人語曰:「立夏得含李,能令 顏色美。」故是日婦人作李會,取李汁和酒飲之,謂之 駐色酒。一曰:是日噉李,令不瘦夏。

《武夷山記》:「峰山有仙李,如小鳥卵,長而色赤,味亦酸 美。」

《異林》:「明弘治甲寅,楓樹生李實。又歲丙辰,李樹生豆 莢,苕苕滿枝。」

《花史》:嘉興府城西南,地產佳李,因名欈李。《越絕書》作 「就李。」又云:「吳王曾醉西施於此,號醉李。」

《客燕雜記》:「京師佳果,有麝香李、盤山李。」

《山陰縣志》:「成化三年丁亥,村落間李生桃實。」

《諸暨縣志》:「成化三年冬,桃李花。」

《懷寧縣志》:「成化十二年丙申冬,大燠,桃李花。」

《安肅縣志》:「成化丁酉九月,桃李花。」

《潁上縣志》:「成化丁酉,桃李冬花,樹有實如王瓜,體空, 亦不堪食。」

《山陰縣志》:「成化十三年丁酉春,村落間李樹上忽生 梔。」

《蘭谿縣志》:「弘治八年九月,鄉間梨李皆再花。」

《高安縣志》:「弘治八年,楓樹結李實,桃李冬花。」

《豐縣志》:「弘治十五年冬,桃李花。」

《臨洮府志》:「正德元年秋,諸州縣桃李花盡放。」

《諸暨縣志》:「正德二年冬,桃李花有實者。」

《高平縣志》:「正德九年,桃李冬花,至有成實者。」

《新昌縣志》:「正德九年,桃李冬花成實。」

《咸寧縣志》:「正德十一年,桃李冬花。」

《鍾祥縣志》:「正德十一年十二月,桃李花。」

正德十三年秋八月,桃李花。

《安慶府志》:「正德十四年己卯三月,李結實如瓜,其味 甜,其長寸。」

《懷寧縣志》:「正德十四年己卯三月,李結實如瓜。」 《臨洮府志》:「正德十四年秋八月,諸州縣桃李重花。」 《吳縣志》:「正德十五年庚辰冬,桃李俱花。」

《崇明縣志》:「正德十五年十一月,桃李花。」

《潁上縣志》:「嘉靖壬午冬,和氣如春,桃李諸果木皆華, 間或有實者。」

《石埭縣志》:「嘉靖十年冬十二月,桃李花。」

《臨洮府志》:「嘉靖十四年秋八月,桃李重花。」

《柏鄉縣志》:「嘉靖二十四年冬十月,桃李花。」

《福州府志》:「嘉靖三十七年夏四月,閩各縣李樹上生 桃。」

《貴池縣志》:「嘉靖三十八年冬,桃李花。」

《長垣縣志》:「嘉靖三十九年冬十月,桃李華。」

《雲南府志》:「嘉靖四十一年正月,崇明李實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