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民矣。此所謂天府也。」

《韓非子》:秦大饑,應侯請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棗 栗,足以活民,請發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 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苑之蔬果者,使民有功與 無功俱賞也。夫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者,此亂之道 也。夫發五苑而亂,不如棄棗蔬而治。一曰:令發五苑 之蓏蔬棗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與無功爭取也。 夫生而亂,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釋之。

《漢書地理志》:「上谷至遼東,地廣民稀,俗與趙代相類, 有魚鹽棗栗之饒。」

《五行志》:「惠帝五年十月,桃李華,棗實。」

《史記封禪書》:李少君以祠竈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 之。少君言上曰:「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 棗,大如瓜。安期生僊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 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 之屬。

《武帝本紀》:公孫卿曰:「僊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 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 僊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 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

《洞冥記》:「漢武起壽靈壇,四面列種軟棗,條如青桂,風 至自拂階上遊塵。」

《東方朔外傳》:武帝時,上林獻棗,上以杖擊未央殿前 檻,呼朔曰:「叱來,叱來!先生知此篋中何物?」朔曰:「上林 之棗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 杖擊檻,兩木林也。『來來者,棗也。叱叱者,四十九也』。」上 大笑,賜帛十疋。

《奚囊》橘柚糜欽棗,出真陵之山,食一枚大醉,經年不 醒。東方朔嘗遊其地,以一斛歸進上,上和諸香作丸, 大若芥子。每集群臣,取一丸,入水一石,頃刻成酒,味 逾醇醪,謂之「糜欽酒」,又謂之「真陵酒」,又謂之「仙薌酒。」 飲者香經月不歇。

《雲笈七籤》:漢武東巡,見老翁鋤於道。帝怪而問之,「有 道術否」,老翁對曰:「臣昔年八十五時,衰老頭白齒落。 有道士者教臣服棗飲水絕穀。」

《漢書王吉傳》:「吉少時,學問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垂 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後知之,乃去婦。東家聞 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里中為 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其 厲志如此。」

《寰宇記》:宣帝時,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陽公主,憶長安, 於易州築一城象長安。城中有棗樹,花而不結,皆向 西南而引,俗謂「思鄉棗。」

《西京雜記》:「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亦 有製為美名,以標奇麗。棗七弱枝棗,玉門棗、棠棗、青 華棗、梬棗、赤心棗、西王母棗,出崑崙山。」

《東觀漢記》:「鄧禹征馮愔,糧盡,無以犒軍,士饑餓,皆食 棗栗。」

《蔡邕奏事》:程莫年十四,叔父病故,莫抱屍悲哀。舅哀 其羸劣,嚼棗肉餔之。莫見食欷歔不能吞咽。

《杜氏新書》:杜畿為河東守。平鹵將軍劉勳為太祖所 親,貴震朝廷,常從畿求大棗,畿拒以他故。後勳伏法, 太祖得其書,歎曰:「杜畿可謂不媚於竈者也。」稱畿功 美,以下州郡曰:「昔仲尼之於顏子,每言不能不歎,既 情愛發中,又宜率馬以驥,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 景行也。」

《晉書食貨志》:「袁紹軍人皆資葚棗,袁術戰士取給蠃 蒲。」

晉宮閣名:華林園棗六十二株,王母棗十四株。 《鄴中記》:「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 十二月乃成,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棗,亦生三子一尺。」 《世說》:王敦尚武帝舞陽公主,如廁,見漆箱中盛棗本 以塞鼻。敦謂廁上下果,遂啖之。群婢皆笑。

王隱《晉書》:「傅虞為鄱陽內史,勸勵學業,寬裕簡素,風 化大行,白烏集郡庭棗樹上。」

《異苑》:「晉太元中,南郡忻陵縣有棗樹,一年忽生桃、李、 棗三種花子。」

太元二年,沙門竺惠猷夜夢讀詩,其後曰:「陌南酸棗 樹,名為六奇木。」遣人以伐取,載還柱馬屋。

《豫章古今記》:「宋度拜定陵令,縣人杜伯夷清高不仕, 度與談論,設棗栗而已。」

《酉陽雜俎》:「晉時,太倉南有翟泉,泉西有華林園。園有 仙人棗,長五寸,核細如針。」

《法苑珠林》:秦武威太守趙正,立志忠正,大弘佛法。堅 末年寵惑鮮卑,因歌諫曰:「北園有一棗,布葉垂重陰, 外雖饒棘刺,內實有赤心。」

《南史王泰傳》:泰幼敏悟,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姪,散 棗栗於床,群兒競之,泰獨不取。問其故,對曰:「不取自 當得賜。」由是中表異之。

《蕭琛傳》:梁武在西邸,與琛有舊。梁臺建,以為御史中 丞,歷左戶、度支二尚書、侍中。帝每朝讌,接琛以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