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1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發,鄉人依之,全活甚眾。一在上東村,大六七圍,枝 葉蔭密,蒼鬱可愛。」 《淇縣志》:「摘星樓在縣城西北隅,與城相接,相傳紂與 妲己觀朝涉之處,今遺址尚存。有雙槐植其上,蒼翠 絕倫,不記歲月。」

《修武縣志》:「連理槐在縣西二十里義門村,兩樹相去 三步許,上有一枝,交貫甚茂,宋張公毅家物也。」 《洛陽縣志》:「房氏洛故家,將營室,一木忽甲拆于庭,視 之則槐也。久之,喬木上聳,密葉四布,觀者以為昌盛 之兆。厥後子儀果聯登進士,遂匾其堂曰『禎槐堂』」,不 忘厥初也。

《寶豐縣志》白雀異:「槐在父城,相傳槐蔭甚盛,枝節狀 如龍形,其葉狀如龍爪,螻蟻不敢上。每遇豐年,必有 白雀巢于其巔,寺因以志雙美。」今槐枯不春,雀亦拚 飛不回矣。

《興平縣志》:太上槐,初,安祿山反,明皇幸蜀,至馬嵬,手 植槐焉。及肅宗即位,靈武鑾輿返京,見之曰:「此太上 槐也。」俗訛為太上老君云。

《鄠縣志》:「雙槐在縣治大門內東宋嘉祐間,程明道先 生為主簿時手植,至今已數百年,而老榦扶疏,狀若 虯龍,誠奇觀也。」

《臨潼縣志》:「連理木在朝元閣南,或云玉女殿東,古槐 兩樹相連。」

《三水縣志》:「雙槐堡在邑西五十步,四壁懸崖,碧流東 繞,下有古槐,一根二榦,故名。」

《六合縣志》:「縣治內古槐四株,龍形盤曲,其頂四散平 覆,宛如張蓋,亦一奇觀。」

《黟縣志》:「老槐樹在廣安寺頭門,其大蔽牛。」

《常熟縣志》:曾丞相懷當南渡時,從江右遷常熟,居邑 之東鄉,手植槐于庭,顏其堂曰「三槐。」至今木本中虛, 而枝葉尚茂。

槐部雜錄

《尚書逸篇》:「北社惟槐。」

《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槐。」

《莊子》:「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 有火,乃焚大槐。」言陰陽氣鬱,則雷霆奮擊,水中起 火,而焚大槐。槐者,東方之木,老而生火。在人身則謂 龍雷之火,難以直折是已。

《淮南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規,二旬始成葉。」

《九月》,官候其樹槐。

《老槐生火》。

槐氏樹以青槐,《遂人》秋取槐檀之火,天之所覆,地之 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煦,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 生一父母而閱一和也。父天母地,故槐榆與橘柚合 而為兄弟,廣有與三危通而為一家。

《三輔黃圖》:甘泉谷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根榦盤峙, 三二百年木也。楊震《關輔古語》云:「耆老相傳,咸以謂 此樹即揚雄《甘泉賦》所謂玉樹青蔥也。」

《春秋元命苞》:「樹槐,聽訟其下。」「槐」之言「歸也」,情見歸 實也。

《抱朴子》:「槐子,新瓦合泥封之,三十餘日,其表皮皆爛, 乃洗之如大豆,日服之,此至補腦,早服之,令人髮不 白而長生。」

《天元主物簿》,老槐生丹。

《全唐詩話》:唐語云:「槐花黃,舉子忙。」

《山家清供》杜甫詩云:「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麪 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即此 見其法于夏采槐葉之高秀者。湯少瀹研細濾清,和 麪作淘,乃以醯醬熟蒸,簇細苗,以盤行之,取其碧鮮 可愛也。末句云:「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不惟見詩 人,一食未嘗忘。」君且知貴為君王,亦珍此山林之味。 旨哉《詩》乎。

《續本事詩》:俗云:「槐花黃,舉子忙。」謂槐之方花,乃進士 赴舉之時。而唐詩人翁承贊詩云:「雨中妝點望中黃, 勾引蟬聲送夕陽。憶得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 忙。」乃知俗語亦有所自也。

《野客叢談》:揚子雲《甘泉賦》:「玉樹青蔥。」顏師古注:「玉樹, 武帝所作,集眾寶為之。」向注《文選》亦謂:武帝植玉樹 于此宮,以碧玉為葉。案《三輔黃圖》云:甘泉宮北有槐 樹,今謂玉樹,根榦盤峙,三二百年木也。楊震《關輔古 語》記曰:耆老相傳,咸以謂此樹即揚雄《甘泉賦》「玉樹 青蔥」者也。又觀《隋唐嘉話》《國史纂異》《長安記》《聞見錄》 等雜書,皆言漢宮以槐為玉樹,因知晉人所謂「芝蘭 玉樹」者,蓋指此物也。又考《漢武故事》,上起甲帳乙帳, 前庭種玉樹,珊瑚為枝,碧玉為葉,自在神宮中,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