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宋史河渠志》:「紹熙五年,淮東提舉陳」損之言:「高郵、楚 州之間,陂湖渺漫,茭葑彌滿,宜創立隄堰,以為瀦泄, 庶幾水不至於泛溢,旱不至於乾涸。乞興築自揚州 江都縣至楚州淮陰縣三百六十里,又自高郵、興化 至鹽城二百四十里,其隄旁開一新河以通舟船,仍 存舊隄以捍風浪,栽柳十餘萬株,數年後隄岸亦牢, 其木亦可備修補之」用。

《癸辛雜識》:焦達卿云:「韃靼地面極寒,並無花木,草長 不過尺,至四月方青,至八月為雪虐矣。僅有一處開 混堂,得四時陽氣和暖,能種柳一株,土人以為異卉, 春時競至觀之。」

《高僧傳》西域尼拘律陀樹。即東夏之楊柳。西域來人 止稱尼拘。

《方輿勝覽》:「建康有鳳州柳,蜀主與江南結婚,求得其 種。鳳州出手柳酒。曾極詩云:『蜀主函封遣使時,芳根 原自鳳州移。柔荑醽醁今安得,惟有青絲拂地垂』。」 《平涼府志》:「柳湖在府城北三十里,宋守蔡挺建。湖畔 柳數千株,綠蔭平堤,湖光可挹。」

《慶陽府志》:「寧州治後圃,宋建。蓮池、柳巷、花嶼、蘭皋,一 郡勝地也。」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夏五月甲戌,拜天射柳。」故 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 為常。

《元史劉德泉傳》:延祐間,蔚州吳思達兄弟六人,嘗以 父命析居。思達為開平縣主簿,父卒還家,治葬畢,會 宗族泣告其母曰:「吾兄弟別處十餘年矣,今多破產, 以一母所生,忍使兄弟苦樂不均耶!」即以家財代償 其逋,更復共居。母卒,哀毀甚。宅後柳連理,人以為友 義所感。

《蜀都雜抄》:「楊柳多奇生,狀類冬青,亦似紫藤,經冬不 凋。春夏之交作紫花,散落滿地。省衙前有數株,冬月 望之,榮枯各異。」

《筆記》:蜀僧湛然註《楞嚴》及《易》,皆有名理。與余同坐顧 光祿熙園橋上,指柳枝云:「此物何以易生?」蓋柳星在 二十八宿中,寄根於天,故栽之輒活。

《高梁橋記》:「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兩水 夾植垂楊十餘里。」

《小輞川記》:藍田別墅前有池,渟泓一碧,左右垂柳交 蔭,顏曰「水木清華。」

《小崑山記》:紅菱渡之東,板橋橫焉,左右多垂楊,曰「楊 柳橋。」

《閩部疏》:「閩部最少楊柳。福州城中士大夫園池邊間 有一兩株作長條,拂地不能拱把。」

西浮籍:「皖城之東,垂楊撲江,陰羃數里,帆影盡綠。」 《淮南記》:「南門三里許,有池曼衍,碧澗映底,菰蔣菱蒲, 互相凌亂,柳樹百株,籠煙拂風,架木為橋,闊可並騎。 度橋及洲,洲上築天妃宮,堂楹精楚,庭除清蔭,亦柳 為翳景也。宮外二百步,又為板橋小渚,渚有亭,亭有 柳,澄懷味象,渺然盡陂澤山林之思。」

《西湖志》:西湖北山有柳洲亭。《覽勝志》引《元史》云:南渡 後自湧金至錢塘,沿城五里,堤岸遍插垂柳,故名。 《西湖志餘》:凌彥翀於瞿宗吉為大父行。彥翀作梅詞、 《霜天曉角》、柳詞、《柳梢青》各一百首,號《梅柳爭春》。宗吉 一日盡和之,彥翀驚嘆,呼為小友,宗吉以此知名。 《慶陽府志》:予師帶溪曲,公自西粵左轄入覲,為予言: 「西粵」無柳,僅藩司一株,每吐葉,則司中設席,請三司 賞柳,以為奇觀。後以質之予同年唐兄抱一,唐云:「豈 止此,某鄉紳園中仍有一株。」夫柳中土林立,而粵西 至比之異卉奇葩,然則物之貴賤,豈有定哉?

《深澤縣志》:「大柳樹在西城外,相傳有仙息其下,至今 無蟻。」

《安州志》:「萬柳堤在州東南,自丘家道抵曲堤,長二十 里,多植柳,故名。」

《新河縣志》:「申家莊東史家墳後,有楊樹一株,歷年既 久,高十餘丈,橫大數十圍,時陟其巔,可望南宮塔。」 《南和縣志》:「高公柳,為顯之先生舊植,遶城皆青樹,陰 翳森翠,嫩色如染。人傍溪行,影皆空綠,人家四時都 在秋城中也。」

《東明縣志》:「長堤在縣南六十里,杜勝南郭,蜿蜒數十 里,為洪濤巨障,內外植柳萬餘株,翠蔭交加,映蔽天 日。每當曉霧暝煙,春風秋雨,不減隋堤黛色。行人遊 憩其上,天影倒涵,雲光四幕,鶯簧蛙鼓,悠然有山陰 道上之想。」

《淄川縣志》:「柳泉,縣北十五里變衣鋪西,泉出路旁,深 一二尺,甃為池,渟泓澄潔,上建石廟,旁植高柳,可飲 可憩,行人利焉。」

環青園張少保園也。在水磨頭莊,范陽河北岸。臨溪 構長廊,匾曰「水雲居。」東有古柳,盛夏蟬聲盈耳。柳北 有亭,壁間題曰「高柳新蟬。」

《德平縣志》:「重平,後魏時縣址也,有河流故跡,俗傳為 九龍尋母處。地多楊柳,望之蒼翠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