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紅作穗,實細而黃,如麻子大。或云即小荊也。」按陶隱 居《登真隱訣》云:「荊木之葉華,通神見鬼精。」註云:「荊有 三種:荊木即今作菙杖者,葉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藥。 方術則用牡荊,其子入藥。北人無識其木者。天監三」 年,天子將合神仙飲,奉敕論牡荊曰:「荊花白多子,子 粗者歷歷疏生,不過三兩,莖多不能圓,或扁或異,或 多似竹節葉,與餘荊不殊。蜂多採牡荊,牡荊汁冷而 甜,餘荊被燒則煙火氣苦,牡荊慢質實,煙火不入其 中。主治心風第一。」於時遠近尋覓,遂不得也。

韓保昇曰:「陶氏不惟不別蔓荊,亦不識牡荊。蔓荊蔓 生,牡荊樹生,理自明矣。」

李時珍曰:牡荊處處山野多有,樵採為薪,年久不樵 者。其樹大如盌也。其木心方,其枝對生,一枝五葉或 七葉。葉如榆葉,長而尖,有鋸齒。五月杪間開花成穗, 紅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蘇頌云: 「葉似蓖麻者」,誤矣。有青、赤二種。青者為荊,赤者為楛。 嫩條皆可為筥筐。古者貧婦以荊為釵,即此二木也。 按裴淵《廣州記》云:「荊有三種,金荊可作枕,紫荊可作 床,白荊可作履」,與他處牡荊、蔓荊全異。寧浦有牡荊, 指病自愈,節不相當者,月暈時刻之,與病人身齊等, 置床下,病雖危,亦無害也。杜寶《拾遺錄》云:「南方林邑 諸地,在海中山中多金荊,大者十圍,盤屈瘤蹙,文如 美錦,色如真金,工人用之,貴如沈檀。」此皆荊之別類 也。《春秋運斗樞》云。「玉衡星散而為荊。」

實氣味

苦溫無毒。

李時珍曰:「辛,溫。」

徐之才曰:「防己為之使。」畏石膏。

實主治

《別錄》曰:「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欬逆下氣。」

徐之才曰:「得柏實、青葙木。療風。」

朱震亨曰:「炒焦為末,飲服。治心痛及婦人白帶。」 李時珍曰:「用半升炒熟,入酒一盞,煎一沸,熱服。治小 腸疝氣甚效。」酒浸飲治耳聾。

葉氣味

苦寒無毒。

葉主治

《別錄》曰:「久病霍亂,轉筋,血淋,下部瘡濕𧏾薄,腳疰,腳 氣腫滿。」

葉發明

《海上集驗方》:「治腳氣蒸法:用荊葉不限多少,蒸置大 甕中,其下著火溫之,以病人置葉中,須臾當汗出。蒸 時常旋旋吃飯,稍倦即止。便以被蓋避風,仍進蔥豉 酒及豆酒亦可,以瘥為度。」

李時珍曰:「蒸法雖妙,止宜施之野人。」李仲南《永類方》 云:「治腳氣諸病,用荊莖於罎中燒煙,熏湧泉穴及痛 處,使汗出則愈。」此法貴賤皆可用者。又談埜翁《試驗 方》治毒蛇望板龜螫傷,滿身洪腫發泡,用黃荊嫩頭 搗汁塗泡上,渣酓咬處即消。此法乃出於葛洪《肘後 方》,治諸蛇,以荊葉搗爛袋盛,薄於腫上者也。《物類相 感志》云:「荊葉逼蚊。」

根氣味

甘苦平無毒。

李時珍曰:「苦、微辛。」

根主治

《別錄》曰:「水煮服。治心風、頭風、肢體諸風,解肌發汗。」

根發明

李時珍曰:牡荊苦能降,辛溫能散,降則化痰,散則祛 風,故風痰之病宜之。其解肌發汗之功,世無知者。按: 《王氏奇方》云:「一人病風數年,予以七葉黃荊根皮、五 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日服遂愈。」蓋得此意也。

荊莖

《別錄》曰:「八月、十月採,陰乾。」

陳藏器曰:「即今荊杖也。煮汁堪染。」

荊莖主治

《別錄》曰:「灼爛。」

陳藏器曰:「灼瘡發熱,焱瘡有效。」

李時《珍》曰:「同荊芥、蓽撥煎水,漱風牙痛。」

荊瀝修治

李時珍曰:「取法:用新采荊莖,截尺五長,架于兩磚上, 中間燒火炙之,兩頭以器承取,熱服或入藥中。又法: 截三、四寸長,束入瓶中,仍以一瓶合住固,外以糠火 煨,燒其汁瀝入下瓶中,亦妙。」

荊瀝氣味

甘平無毒。

荊瀝主治

陳藏器曰:「飲之去心悶煩熱,頭風旋運,目眩,心頭瀁 瀁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止消渴,除痰唾,令人 不睡。」

李時珍曰:「除風熱,開經絡,導痰涎,行血氣,解熱痢。」

荊瀝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