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進貢子,其熟最先。實如黑葉,味甘,不似火山。

泉中荔枝,《蔡譜》惟推藍家紅法、石白二品。紹興初,郡守葉廷珪植二株於郡圃,王十朋第之,以大將軍為第一。今大將軍尚有存者。而藍家紅法、「石白」 ,在宋時已不可識矣。他邑如南安、同安、惠安諸種,以桂枝綠衣郎黑葉為上。安溪雖產,不及南、同、惠三邑之多;若永春、德化,種遂寥寥矣。

漳州品

火山。

中半。

虎皮斑。

南海。

綠羅袍,出平和,琯溪張氏者佳。

陳紅:

冰團。

大綠。

小綠:

《余家綠》:

中冠。

金鍾:

黑葉。

漳中荔枝,《蔡譜》惟載「何家紅」 一品耳。茲且歲久,其品遂絕。今龍溪諸邑多植中冠,間有金鍾得種,佳者瓤厚、核小,味甘。其次唯火山為盛,肉薄味酸,頓減聲價,大抵漳郡不及泉中遠甚。漳平、龍巖二邑不產。

一之種

「荔枝入土種者,氣薄不蕃,雖蕃不結實。閒有成樹者, 經十餘歲稍稍結顆肉酸澀無味。鄉人於清明前後 十日內,將枝稍刮去外皮一節,上加膩土,用棕裹之。 至秋露枝上生根,以細齒鋸從根處截下,植之他所, 勿令動搖,三歲結子纍然矣。」 接枝之法,取種不佳 者,截去元樹枝莖,以利刀微啟小隙,將別枝削針插 固,隙中,皮肉相向,用樹皮封繫,寬緊得所,以牛糞和 泥,斟酌裹之。凡接枝必待時暄,蓋欲藉陽和之氣,一 經接博,二氣交通,則轉惡為美也。若近海魚鹽之處, 斥滷土鹹,其味微酸不佳,縱奪接之,終不能以彼易 此也。

二之培

「荔枝宜熱,最畏高寒。古樹歷數百年者,枝柯詰屈,根 榦盤旋,其陰可蔽數畝。此歲久根深,縱霜霰侵壓,不 過葉瘁,無損於樹。當春仍發新葉,開花結實。至於新 種不歷十數年者,樹穉根淺,一遇霜霰,隨即枯萎,明 年不復花實。鄉人有愛其樹者,當極寒時,樹下以稻 草煨火蘊之,寒氣不侵,葉無凋損。秋冬之際,以淤泥」 和糞壅壓其根,仍伐去枯條,不令礙樹,逢春尤易發 生。更有歇枝之樹,隔一年而實者,詳見《蔡譜》。

三之啖

《蔡譜》引《列仙傳本草經》,謂「食荔有益于人,可以得仙。 當盛夏時,乘曉入林中,帶露摘下,浸以冷泉,則殼脆 肉寒,色香味俱不變,嚼之消如絳雪,甘若醍醐,沁心 入脾,蠲渴補髓,啖可至數百顆。或畏其飽,點鹽少許, 噉之即消。」其鄉民鬻于市者,積擔盈筐,離其本枝,署 氣侵觸,香色稍減,較之就食林中者,味亦不逮。非必 如《白傅》所云「一日二日三日而後變」也。鄉人嘗選鮮 紅者,于竹林中擇巨竹鑿開一竅,置荔節中,仍以竹 籜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氣,滋潤可藏。至冬春,色香 不變。若紅鹽火焙曬煎者,俱失真味,竟成二物矣。

四之曬

占風日,晴霽時摘下,于烈日中朗曬至乾,以核實為 準,風味殊勝于焙。用竹籠箬葉密封,可致久遠。若風 雨暴至,則肌肉潰爛,反不如焙矣。《蔡譜》有紅鹽之法, 今貢獻不行,其法尟傳。

五之焙

「擇空室一所,中燔柴數百斤,兩邊用竹箕各十,每箕 盛荔三百斤,密圍四壁,不令通氣,焙至二日一夜,荔 遂乾實。過焙傷火則肉焦,苦不堪食。乾者狀元香最 佳。鄉人多焙桂枝、金鍾,以其實大美觀,尤易於粥。」臞 仙收乾荔法:「藏於新磁甕,每鋪一層,即取鹽梅三五 箇,箬葉裹如粽子狀,置其內,密封甕口,則不蛀壞。」誠 意伯劉伯溫先生謂「乾荔枝變者,先於殼上刺十許 孔,用蜜水浸之,以銀盂盛於湯罐頭上蒸透,即肉滿 可食。」

六之煎

荔初熟時,乘露連蔕摘下,以黃蠟熬勻,封點蔕上,勿 令脫落,盛之罐中,將冬蜜煮熟得宜,俟蜜冷浸之。蜜 過於荔,始不洩氣,藏至來春,開視如鮮。若浸過熟,則 漿滿肉腐,不能久藏。取蜜當以荔枝花釀者為第一。 《臞仙》謂「臨熟時摘入甕中,澆蜜浸之,以油紙封固甕 口,勿令滲水,投井中,雖久不損。」

七之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