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 其證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 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 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 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 之密。畫多者宜瘦,少畫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 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或者專喜方正,極 意歐、顏;或者惟務勻圓,專師虞、永;或謂體須稍扁,則 自然平正,此又有徐會稽之病;或云「欲其蕭散,則自 不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以盡書法之美哉! 真書用筆,自有八法。吾嘗采古人字列之以為圖,今 略言其指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盻精神,有向有背, 隨字異形。橫直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淨,有起 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音瞥《乀》。音拂者,字之手 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 之狀。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實。晉人挑剔,或帶 斜拂,或橫引向外。至顏、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 逸之氣。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 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 後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懸針者,筆欲極正, 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故翟伯 壽問於《米老》曰:「書法當何如?」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 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後能之。」古人遺墨,得其一點 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大令以來, 用筆多尖,一字之間長短相補,斜正相拄,肥瘦相混, 求妍媚於成體之後,至今尤甚焉。

《黃伯思東觀餘論》

《楷書》

自秦易篆為佐,隸至漢世,去古未遠,當時正隸體尚 有篆籀意。厥後魏鍾元常及士季、晉王世將、逸少子 敬作小楷法,皆出於遷就。漢隸運筆結體既圜勁淡 雅,字率扁而弗撱。今傳世者,若鍾書《力命表》,尚書宣 示,世將、《上晉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大令《洛神帖》,雖 經摹拓,而古隸典型具在。至江左六朝,若謝宣城、蕭 挹輩,雖不以書名世,至其小楷,若齊《海陵王志》《開善 寺碑》,猶有鍾、王遺範。至陳、隋間,正書結字漸方,唐初 猶爾,獨歐陽率更虞永興「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後人 競效之,遽不及二人遠甚,而鍾、王楷法彌遠矣。

《元陳繹曾書法三昧》

《楷書》

楷書「雖出於漢魏,未見於三代,其原要從篆隸而變, 故其點畫波磔,橫縱直曲,員銳端側,豈徒然而為哉! 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辯左而辯右,宜偏宜 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當向而當背,其俯仰,其收 駐,其推讓,其迴折,先後開合之次序,大小長短之類 聚,必使其相稱相應,然後體始成,而少合乎古人變」 楷初意耳。不然,字勢雖可愛,而無法之可尚,不過一 楷書俗吏。如涪翁所云,此編名《書法三昧》,不知撰者 誰氏,其言或本於古人之已言,而書則未有能盡知 也。前元時,見於都下館閣名臣家,漁陽、吳興、巴西康 里,常寶愛之。參政周伯琦來吳中,久而人方知其有 是編。其歸鄱陽也,人始得而相傳之,乃知諸公之寶 愛果然也。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 書之法,學者習之,固當熟之於手,必先修諸德以熟 之於身。德而熟之於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其 容止之可觀,進退之可度,隱然自見於毫楮之間,端 嚴而不刻,溫厚而難犯,如鄧志弘之論蔡端明,可以 為善書矣。臨池君子,其謂然乎。金華故翰仲伸識。

楷書部藝文一

《書蔡君謨茶錄後》
宋·歐陽修

「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羲、獻 以來,遺跡見於今者多矣。小楷唯《樂毅論》一篇而已。 今世俗所傳,出故高紳學士家,最為真本,而斷裂之 餘,僅存者百餘字耳。此外吾家率更所書《溫彥博墓 銘》,亦為絕筆。率更書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 以此見前人於小楷難工,而傳於世者少而難得也。」 君謨小字新出而傳者二:《集古錄目序》「橫逸飄發,而 《茶錄》勁實端嚴,為體雖殊,各極其妙。蓋學之至者,意 之所到,必造其精。」予非知書者,以接君謨之論久,故 亦麤識其一二焉。

《答楊子直書》
朱熹

前日晦伯人還,已上狀矣。但忘記一事,欲煩為作《小 楷四箴》百十字,今納界行去,暇日得為揮染,幸甚!此 《箴》舊見只是平常說話,近乃覺其旨意之精密,真所 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者,故揭之座隅,使不失 墜云耳。時節不是當,字學亦絕,故又欲得妙札,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