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全,乃可驗其真。今太完備,是可疑耳。三代遺文,多載 於古鍾鼎上,昔劉原甫收周鼎,一器百字,刻跡煥然, 所謂金石刻文,與孔氏《上古書》相表裏,字法有鳥跡 自然之狀,觀此乃知薛尚功所集《鍾鼎文》《夏英公四 聲韻》多類此。

《孔子書》

於。乎。有!《吳》。《延櫾陵 檃君》。子灋之。墓 官。按陶九成云:「先聖孔子采摭」,舊作緣飾篆文,「天授 其靈,刱物垂則。」今傳於世者,《比干墓銘》與《季札碑》是 也。比干墓在衛州汲縣,季札墓在常州江陰縣。《比干 墓銘》開元中,游武之奇耕地得銅盤,有文曰:「左林右 泉,後岡前道,萬世之寧,茲焉是寶。」共十六字,書史有 之,後之人翻為楷書,非復古篆矣。尚有數字散見於 鍾鼎諸書,茲不復載。《季札碑》曰:「於乎有吳延陵君子 之墓。」總十字,皆古書,與大篆相類,生動而神馮,識者 見之,咸謂其非今世物也。或曰:歷代綿遠,其文殘缺, 唐元宗敕殷仲容摹搨其本,大曆十四年潤州刺史 蕭定重刊於石者。吾子行亦嘗疑此,故其言曰:「按古 法書,止云『於乎有吳君子』」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 今此碑增入「延陵之墓」四字,除「之」字外三字是漢人 方篆,不與前六字合云云。官謂「延陵墓」三字實敦古, 無足疑者。蓋孔子之書,參用《倉》《史》二文,故方圓不同。 獨不觀孔子之言曰:「一貫三為王。」而王字篆亦方正, 豈可以其體方而遂疑其非邪?吾友林子孔承烈,廣 人也,掌教江陰,嘗惠我以搨本。今特臨書於此,俾遐 方僻壤得見孔子之心畫,亦足以醒人心目。原本字 大尺餘,今減小之者,以便覽云。嗟乎,予閱古法書多 矣,若先秦古文,僅見《大禹碑》《石鼓文》及此刻耳,此外 不多得也。古人云:「寶書須寶德。」德之盛,孰有過於吾 夫子者哉?後世有得是書者,其尚寶之與!

《繆篆》

《說文敘》中有曰:「繆篆所以摹印也。」繆字今人多讀作 繆誤之繆,去聲,非是。官以理推之,當讀如「綢繆牖戶」 之繆,平聲。蓋言篆文屈曲填滿如綢繆也。人多忽而 不講篆刻,往往致誤,為此故也。夫篆書乃古人之心 畫,制作通造化,實非淺易所可窺測者,敢杜撰乎哉? 務須從古,庶免識者之鄙。繆字有三音,本綢繆之繆, 從糸會意,諧翏為聲。絲之纏綿重復者也。凡纏綿重 復,多致於亂,因為繆誤之繆,又為秦繆公之繆。《音木》 及按皮日休曰:「秦穆公立夷吾,以致晉室之亂,可以 諡繆為定。」觀此則後世稱秦穆者非也。若宋穆之穆, 與此不同。《諡法》:布德執義曰穆,名實過爽曰繆。

《趙宧光金石林緒論》

《九體書》

一曰「古文本來之形,非古非今,不必始於何代。象其 形似,交錯成文。世用者雖今亦存,不用者雖古亦略。 旁搜奇形異狀,必有所據,始可下筆。或金石模糊,傳 寫舛謬,乃得以意正之。雖未成書,而篆從此出。各體 具在,不加彊合,隨大小,任方圓,任意為之。後人取其 一定法度,矯眾文而協同之,始有篇章結搆。此文字 之本源,不可廢也。」

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睍於金石銘識,不能多有所考。 虛象因篆而成形,實象因篆而廢形。篆者,傳也,傳物 理,以至無窮也。前此未始有篆,其名其義,至是始立, 體裁異同,竹帛興革,無法不具。世或求鍾鼎於一律, 則知大謬。有附義而成文者,夏、商延於象形,周末漸 於大篆。今所取者,謂之古篆,若《琱戈文》之類,雖不盡 出於聖人之手,想當文盛之時,賞鑒家有「蚊腳鵠頭」, 定為《夏書》是矣。軌度典麗,即未必古始斷非後及。籀 斯由來,結搆由立,恨不多見,有遺恨焉。

三曰大篆石鼓十章,相傳史籀作《宣王獵碣》。或謂秦 穆公時文,雖無定據,必非秦下可及,即詞藻亦豈後 世可攻。漢無篆則又去之更遠,過此則益不能窺其 門戶,其周季書無疑。累代播遷,剝蝕殆半,後大為世 重。世主有以金填其文者,金人剔金棄石,或遭杵臼 之厄,或經修斲之異,剝落之餘,猶有不易者在。信體 結搆,自成篇章,小大正攲,不律而合。至若鉤引紛披, 作雲卷舒,依倚磊落,如危巖乍闕。施用無定方,立㫄 有成法,圜不致規,方不致矩,可摹者僅三百餘言,賴 前人《釋文》,能補其闕,遂為書家指歸。

四曰「小篆。秦斯為古今宗匠,一點矩度不苟,聿遒聿 轉,冠冕渾成,藏姦婧於樸茂,寄權巧於端莊,乍密乍 疏,或隱或顯,負抱向背,頫仰乘承,任其所之,莫不中 律。大篆敦而圜,小篆柔而方,書法至此,無以加矣。唐 李陽冰得大篆之圜而弱於骨,得小篆之柔而緩於 筋。後世莫不由此而出,各就偏長,別立門戶。及野火 煨燼之後,《泰山嶧碑》」可搨者二十餘字。世有徐鉉摹 本,而先秦之文僅存百一,反為所掩也。

五曰繆篆,陽冰獨步,《縉雲廟碑》,可為概代冠冕。若謙 卦強作,遂入惡道。其自許云:「李斯之後,直至老夫。」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