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字,獲錢以供甘旨。

《舊唐書袁滋傳》:「滋弱歲強學,工篆籀書,雅有古法。」 《歷代名畫記》:「齊皎,高陽人,善小楷古篆。建中四年,官 至澤州刺史。」

《李賀別傳》:「賀忽書,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版書,若 太古篆。」

《珍珠船》,「韓退之常說少時夢人與丹篆,令強吞之,傍 一人撫掌而笑,覺後亦似胸中如物噎,經數月方無 恙,尚由記其一兩字筆勢,非人間書也。後識孟郊,熟 思之,乃夢中傍笑者。」

《書史會要》:「華明素,平原人,工篆周處廟碑額,乃其筆 也。」

《唐闕史》裴休尚古好奇,掌綸誥日,有親表調授邑宰 於曲阜者,土人墾田得古器曰盎,洗滌之,隱隱有古 篆九字帶盎之腰,曲阜令不能辨。兗州有書生姓魯, 能八體書字者,召至于邑,出盎示之曰:「此大篆也,非 今之所行者,雖某頗嘗學之。」是九字曰「齊桓公會於 葵丘歲鑄。」邑宰大奇其說,及以篆驗,則字勢存焉。及 輦致河東公之門,公以為麟經時物,得以言古矣。獨 劉舍人蛻以為非當時之物,近世矯作也。公不悅曰: 「果有說乎?」紫微曰:「某幼專丘明之書,且載小白桓公 九合諸侯,取威定霸,葵丘之會第八盟。又按《禮經》,諸 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後反虞。反虞然後卒哭, 卒哭然後定諡。則葵丘之役,實在生」前,不得以諡稱, 此乃近世矯作也。裴公洗然而悟,命擊碎,然後舉爵 盡飲而罷。

《宣和書譜》:「釋元雅好古,喜學於科斗小篆,各為千文, 以隸書識其側。其科斗小篆」,筆意淳古,而隸書復灑 然不惡,亦不謬於用心也。

《酉陽雜俎》:「胡珦為虢州時,獵人殺得鹿,重一百八十 斤,蹄下貫銅鐶,鐶上有篆字,博物不能識之。」

《江淮異人錄》:南唐元宗保大中,伏龜山圮得石函,中 有銘云:「天監十四年秋八月,葬寶公於是。」銘有引曰: 「寶公常為偈,大字書於版,用帛冪之。」是時皆莫知其 旨,云在五百年後。至卒乃歸,其銘同葬焉。其字皆小 篆,體勢完具。

《五代史王仁裕傳》:「仁裕喜為詩,少嘗夢剖其腸胃,以 西江水滌之,顧見江中沙石,皆為篆籀之文,由是文 思益進。」

《紫桃軒又綴》:南唐王文秉工小篆,自號「王逸老」,欲與 逸少相抗。

《書史會要》:「釋曇域,前蜀人。工小篆,學李陽冰。」

《宋史徐鉉傳》:「鉉精小學,好李氏小篆,臻其妙,隸書亦 工。嘗受詔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 《吳淑傳》:「淑善筆札,好篆籀,撰《說文互義》三卷。」

《李建中傳》:「建中善書札,行筆尤工,多搆新體,草、隸、篆、 籀、八分亦妙。人多摹習,爭取以為楷法。嘗手寫郭忠 恕《汗簡集》,皆科斗文字,有詔嘉獎。」

《李穆傳》:「穆幼能屬文,有至行。太平興國中,拜左諫議 大夫,參知政事。善篆隸文,工畫。」

《鄭文寶傳》:「文寶,字仲賢,能為詩,善篆書,工鼓琴。」 《句中正傳》:「中正精於字學,古文、篆、隸、行草無不工。太 平興國二年,獻八體書,召授著作佐郎,詳定篇韻。與 徐鉉重校定《說文》,模印頒行。太宗神主及獻寶篆文, 皆詔中正書之。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摹石, 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見便殿,賜金紫。」

《五代史補》:「郭忠恕富有文學,尤工篆隸。嘗有人於龍 山得鳥跡篆,忠恕一見輒誦如宿習。」

《太平清話》:「郭恕先以篆籀畫屋,故上折下算,一斜百 隨咸中尺度。」

《續湘山野錄》:鄭仲賢善詩,可參二杜之間。予收之最 多。《歸田錄》所采者,非警絕,蓋歐公未全見也。在江南 師徐騎省鉉小篆,嘗篆千文以示鉉,其字學不出一 中,指之甲。騎省嘗曰:「篆難於小,而易於大。鄭子小篆, 李陽冰不及,若大篆可兼爾。」

《墨池編》:「釋夢英效十八體書,尤工玉箸。嘗至大梁,太 宗召之簾前,易紫服去,遊中南山。當世名士如郭恕 先、陳希夷、宋翰林白、賈大參、黃中之儔,皆以詩稱述 之。」

《書史會要》:「葛湍,江東人,為侍書,善篆。」

王惟恭工篆,嘗與徐鉉等校定《說文》。

《事實類苑》:「李無惑善小篆,其勁健端好又過於陽冰, 士大夫家藏之以為寶。」

《杭州府志》:「孫景璠杭州水軍篆千字文為五十餘體, 太平興國八年以獻,太宗善之,詔取去黥文隸御書 院。宰相宋琪請授以官秩,太宗曰:『爵祿非所惜也,顧 此人而痕尚在,豈稱冠帶乎』?琪固請之,乃授國子書 學博士。」

《書史會要》:「查道始習篆,患其體勢弱,有教以撥鐙法, 仍雙鉤用筆,經半年始習熟,而篆體勁直。」

《宋史梁鼎傳》:「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判西京留司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