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史·周伯琦傳》:「伯琦以蔭授南海縣主簿,三轉為翰 林修撰。帝以伯琦工書法,命篆宣文閣寶,仍題扁宣 文,及摹王羲之《蘭亭序》。智永所書《千字文》,刻石閣中。 伯琦博學,工文章,而尤以篆隸真草擅名當時,嘗著 《六書正譌》《說文、字原》二書。」 《天都》載:「至正間,改奎章」閣為宣文,朝臣咸謂必命巎 巎書牓。時周伯琦雖在館閣,精篆書未為上知。巎巎 日令書宣文閣牓十數紙,周不識其意。一日,有旨巎 巎書閣牓,辭曰:「臣所能者,真書不古,古莫如篆。周伯 琦篆書,今無過之者。」上如其言召之,書由是進用。 《續弘簡錄》周宗仁伯琦子篆書宗家學,然不逮父。 《吳中人物志》:「蔣冕工小篆,從游周左丞伯溫之門, 名山藏宋璲。濂次子精篆、隸、真、草書,嘗見梁草堂法 師墓篆及吳天璽中皇象書三段石刻,觀之至忘寢 食,遂悟筆法。小篆之工,為國朝第一。濂每見佳處,便 曰:『寫老夫名足可傳世矣』。」

《書史會要》:「朱芾,華亭人。工詞章翰墨之學,真、草篆隸, 清潤遒勁,風度不凡。」

《滄螺集》:「陶宗儀少舉進士,一不中即棄去。務古學,無 所不窺,尤刻志字學,工舅氏趙集賢雍篆筆。洪武辛 亥詔取天下士,癸丑命守令舉人才,又以病免。由避 兵家淞城之北,泗水之南,閉門著書,有《書史會要》九 卷。」

《書史會要》:「孔彥縉襲封衍聖公,精篆書,筆力豪壯,入 於能品。顧謹中為賦詩云:『魯國名公篆法奇,懸針倒 薤總相宜』。其譽在當時如此。」

《開國臣傳》:「朱應辰與楊維楨游。洪武初,辟郡掌教。為 文繁而不猥,詩工長句,篆籀法古,嘗命書符印。」 《書畫史》:「盧熊嘗上疏言州印篆文譌謬,忤旨得罪。熊 少嘗從學楊維楨,博學工文詞,尤精篆籀。所著有《說 文字原章句》。」

《蘇州府志》:「吳睿自杭來,居崑山,工翰墨,尤精篆隸。師 吾衍,得其書法,四方求書者甚眾。」

《崑山縣志》:「王時博學好古,精於篆隸章草,用意深密, 凡六書源委,靡不擇究,深為盧熊之所稱美。」

朱定安精楷書,尤工古篆,得周伯琦筆法。嘗積其書 草瘞之,名《篆冢》。

《蘇平仲集》:「唐肅為文,簡潔而雅奧。詩步驟盛唐,尤工 篆楷,深得筆意。」

《頤菴文選》:「孔訥,宣聖五十七世孫。能詩,工篆法。人得 之者皆傳誦誇美,相貴重。」

《毘陵志》:「謝林好學,工文詞,尤精真行篆隸書。著《字學 源委》五卷,以正近代六書之謬。洪武中,用薦為新鄭 教諭。」

《靜志居詩話》:「張紳工大小篆,精於賞鑒,法書名畫多 所品題,撰《法書通釋》一卷,自稱雲門山樵,亦稱雲門 遺老。」

《延休堂漫錄》:「滕用亨問學辨博,文詞爾雅,尤精六書 之學,篆法之妙,高出近代。永樂三年被薦,召試篆書, 作『麟鳳龜龍』四大字。又獻禎、符三詩,稱旨,授翰林待 詔。」

《東里集》:「陳登字思孝,長樂人。舉才學,為浮梁丞。永樂 甲申,詔吏部簡能書者儲翰林,思孝以篆籀最先至。 時吳中滕用亨待詔翰林,工篆籀,自視天下無愈己 者,且恃春秋高,輕後進,往往折屈之。稠人廣坐中,思 孝就用亨語之戾許叔,重者十數事相辨難,用亨乃 始默默,不復自矜。時四明王尹實篆書擅名海內,考」 據精博,亦推讓思孝。思孝於六書本原,精考詳究。周 秦以來石刻,雖殘缺剝落,歲月氏名無可考審,度其 出某代某人,率中七八。其收蓄之富,歐陽文忠、趙明 誠之後所僅見。居翰林十年,擢中書舍人,朝廷大扁, 率出其手,四方求者無虛日。

《寧波府志》:「楊尹銘,鄞人。永樂間,以楷書進,歷官中書 舍人,小篆師周伯琦。」

《解學士集》:「卓迪善篆,喜為詩,奉母隱居,絕無聲利。居 山之久,景趣漸涵,時時見於翰墨之間,奇峭深蔚,自 視米南宮父子以下不論也。後以能書選入翰林。」 《長洲縣志》:「沈洪嘗游京師,從陳登習篆,時程南雲亦 有書名,洪又從之學。凡漢隸、八分、真、行、章草皆能書, 但拘於繩墨,殊乏風韻,偃蹇老於江湖。」

《閩書》:「劉布嗜古書法,習書山中二十餘年,篆籀為時 所重。」

《海鹽圖經》:「陸贊,宣德間以詩文名,兼善篆隸。為人嚴 毅莊重,以禮法自持,鄉人諡之曰『貞一先生』。」

《懷麓堂集》:「蔣良讀書求大義,為詩裁取適意,不事雕 繪,而教子務通博,以古文草篆為法。病革時,召冢子 於外,手書數十字與之。」

《雲南通志》:「沐璘,襲指揮僉事。景泰間,為右軍都督同 知,鎮雲南。天順初,陞右軍都督。好讀書,長於吟詠,尤 工篆籀。」

《古今印史》:吳文定公名寬,字原博。在朝時,鄉人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