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隸書。蔡邕《聖皇篇》云:「程邈刪古立隸文,甄酆六書, 其四曰佐書」是也。秦造隸書以赴急速,為官司刑獄 用之,餘尚用小篆焉。漢亦因循。至和帝時,賈魴撰《滂 喜篇》,以《倉頡》為上篇,《訓纂》為中篇,《滂喜》為下篇,所謂 三倉也。皆用隸字寫之,隸法由茲而廣。酈道元《水經》 曰:「臨淄人發古冢,得銅棺,前版外隱起『為』」字,言齊太 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餘同今隸書。證 知隸字出古,非始於秦時。若爾,則隸「法當先於大篆 矣。」案胡公者,齊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計一 百餘年,當周穆王時也。又二百餘歲,至宣王之朝,大 篆出矣。又五百餘載,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應隸 書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書籍,共傳酈道元之說,未 可憑也。案八分則小篆之捷,隸亦八分之捷。漢陳遵 善隸書,與人尺牘,主皆藏之以為榮,此其創開《隸書》 之善也。爾後鍾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極焉。程邈即隸 書之祖也。

《丘光庭兼明書》

《隸書所始》

代人多以隸書始於秦時程邈者,明曰:非也。隸書之 興,興於周代。何以知之?按《左傳》史趙算絳縣人年曰: 「亥有二首六身,是其物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 六百有六旬也』。蓋以亥字之形,似布算之狀。按古文 亥作亢,全無其狀,雖春秋時文字體別,而言亥字有 二首六身,則是今之亥字。下其首之二畫豎置身傍」, 亥作豕。此則二萬六千六百之數也。據此亥文,則春 秋之時有隸書矣。又酈善長《水經注》云:臨淄人有發 古冢者,得銅棺,棺外隱起為文,言齊太公六代孫胡 公之棺也。惟三字有文,餘同今書。此胡公又在春秋 之前,即隸書興於周代明矣。當時未全行,猶與古文 相參。自秦程邈已來,乃廢古文,全行隸體,故程邈等 擅其名,非創造也。

《宋郭忠恕佩觿》

《八分書》

八分之說,流俗有二。或曰:「八分篆法,二分隸文。」又云: 「皆似八字,勢有偃波。」臣以為二說皆非也。今按《書》有 八體,漢蔡邕以隸作八分體,蓋八體之後,又生此法, 謂之八分,近矣。

《宣和書譜》

《隸書敘論》

秦并六國,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 是今。故以李斯變大篆,程邈作《隸文》,種種有不勝言 者,然而或足以垂法而利民,宜後世有取焉,此《隸》所 由作。初,邈以罪繫雲陽獄,覃思十年,變篆為隸,得三 千字,一日上之,始皇稱善,釋其罪而用為御史。當時 此書雖行,獨施於隸佐,故名曰「隸。」又以赴急速,官府 「刑獄間用之,餘尚用篆,此天下始用隸字之初也。」然 而後人發臨淄冢,得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棺,棺之 上有文隱起字同今隸。按胡公先始皇時已四百有 餘年,何為已有隸法?豈是書元與篆籀相生,特未行 於時耶?若邈者既知此體,乃自作一家法而上於秦, 特以解雲陽之難耳,不然,何胡公之「棺有是哉?」其後 漢有蔡邕,魏有鍾繇,得其遺法,筆意飛動,點畫間一 一成形,斷碑墨本,幾滿天下,歷千餘年,精神如在。學 者仰之,如景星鳳凰爭先見之為快,是豈可多得歟? 然斯道高古,非世俗通行之書,以故闕然不講久矣。 唐開元年,時主懕然知隸字不傳,無以矜式後學,乃 詔作《字統》四十卷,專明隸書,於是間得人以應其求, 如韓擇木之徒是矣。然則學之興廢,繫其時哉!

《八分書敘論》

為八分之說者多矣。一曰東漢上谷王次仲以隸字 改為楷法,又以楷法變八分,此蔡希綜之說也。一曰 去隸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謂之「八 分。」此蔡琰述父中郎邕語也。前世之善書,類能言其 書矣。然而自漢以來至於唐,千百載間,金石遺文之 所載,特存篆、隸、行、草,所謂八分者何有?至唐則八分 書始盛,其典刑蓋類隸而變方廣,作波勢,不古不嚴, 豈在唐始有之耶?杜甫作《八分歌》,盛稱李潮、韓擇木、 蔡有鄰,是皆唐之諸子,而今所存者又皆「唐」字,則希 綜、蔡琰之論安在哉?蓋古之名稱,與今或異。今所謂 正書,則古所謂隸書,今所謂隸書,則古所謂八分。至 唐則猶有隸書中別為八分以名之。然則唐之所謂 「八分」者,非古之所謂「八分」也。今御府所藏八分者四 人:曰張彥遠、曰貝冷該、曰于僧翰、曰釋靈該。是四子 俱唐人,則知今之八分出於唐明矣。故不得不辨以 詔後世云。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

《隸書》

東漢和帝時,賈魴以隸字寫《三倉》,隸法始廣,而八分 兼行。至蔡邕,則銘刻多分書矣。建初中,以隸書為楷 法,本一書而二名。鍾、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則 楷隸別為二書。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