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聲妓,并走權利者,俱亡羊也。亡則孰多?」余每閱翫此 跡,而圖書之光,如逢古人,似得良友,加以琴酒靜暢, 書齋晝閒,榮富賤貧,是日何在?至若尋翰墨輕濃之 勢,窮點畫分布之能,與日彌深,隨見逾妙。嗟夫!昔賢 垂不朽之藝,知傳寶於後世。後人睹妙絕之跡,見得 意於當時,名齊日月,情契古今。傳曰:「遊於藝,藝可已 乎?」知者相賀。比獲《蘭亭》之書,世情觀之,未若野人之 塊,不闕於世,在世為無用之物。苟適余意於余,則有 用巳多。乃作贊曰:「昔創飛白,蔡氏所得。起於堊帚,播 於翰墨。張王繼作,子雲精極。壁昏蜃素,墨古池色。翻 飛露白,乍輕乍濃。翠箔映雪,羅衣從風。崩雲委地,游 霧縈空。撥剌勢動,蟉蟠氣雄。昆池駭鯨,時門鬥龍。攢 毫疊孔,或橫或縱。層層陣雲,森森古松。君子況德,高 人比蹤。抱素自潔,含章內融。逸疑方外,縱在矩中。密 而不離,疏而有容。藝通造化,比象無窮。子雲臣梁,蕭 字逾」貴。點畫均豐,姿形端異。跡絕繭素,名空傳記。明 徵褒貶,惟此一字。

《壁書飛白蕭字記》
崔備

《壁書》「蕭」字者,梁侍中蕭子雲之所飛白也。韓晉公領 浙西之歲,得於建鄴佛寺,置之南徐官舍,函以屋壁, 俯瞰坐隅。及晉公入贊廟謨,啟於私第,朱方官吏,俟 其代者,完葺舊府,圬墁故堂。吏人以壁字昏蒙,方以 堊掃塗上。時故殿中李侍御士舉為部從事,以晉公 翰墨代無等儔,自護壁書,施搨於下。耽翫研味,略無 巳時。士舉重焉,紿而方得。及士舉府除職,停寓「壁」字 於小吏之舍。至甲申歲,士舉為江西從事,通好江淮。 時李評事約盛閱圖書,以示寮友,士舉方以壁字言 於座中,李君因而求之,士舉云:「得卿《皇象》、羊欣、蕭綸 各一帖,大鄭畫屏一扇,即輟與之,不爾,當自持去。」李 君富於圖書,酷好遐異,遂以所求三帖并法士畫屏 易焉。後十餘日,壁書自吳負來,士舉於道病卒。向若 李君不閱雅跡,士舉不言此書即壁字為朽壤於小 吏之家,逸品絕前賢之跡。固知興亡繼絕,後不乏人, 工極藝精,中必有物。加以子雲與國同姓,所書「蕭」字, 圜卷側掠,體法備焉。信眾賢之妙門,實後代之茂範。 其飛白書起於蔡中郎,其後張敬禮、王逸少、子敬並 稱妙絕,子雲曲盡其法。歐陽率更云:「蕭侍中飛白,輕 濃得中,如蟬翼掩素。」其為前賢所重如此。嗟乎,景嶠 此書,今訪天下絕矣,惟此蕭字在乎舊都,三百年間, 竟無頹圮,俾後之傳授,似陰有保持。余與李君寓家 南徐,鄰而友善,獲睹妙跡,感有將壞之壤,晉公出之 方絕之跡,李君維之,用徵其事,故以字志之。

《仁宗御飛白記》
宋·歐陽修

治平四年夏五月,余將赴亳,假道於汝陰,因得閱《書》 於子履之室,而雲章爛然映日月,為之正冠肅容,再 拜而後敢仰視,蓋仁宗皇帝之御《飛白》也。曰:「此寶文 閣之所藏也,胡為於子之室乎?」子履曰:「曩者天子宴 從臣於群玉,而賜以《飛白》,余幸得與賜焉。予窮於世 久矣,少不悅於時人,流離竄斥十有餘年,而得不老 死江湖之上者,蓋以遭時清明,天子嚮學,樂育天下 之材,而不遺一介之賤,使得與群賢並遊於儒學之 館,而天下無事,歲時豐登,民物安樂,天子優游清閒, 不邇聲色,方與群臣從容於翰墨之娛,而余於斯時 竊獲此賜,非惟一介臣之榮遇,亦朝廷一時之盛事 也。子其為我志之。」余曰:「仁宗之德澤涵濡於萬物者, 四十餘年,雖田夫野老之無知,猶能悲歌思慕於壟 畝之間,而況儒臣學士,得望清光,蒙恩寵,登金門而 上玉堂者乎?」於是相與泫然流涕而書之。夫玉韞石 而珠藏淵,其光氣常見於外也。故山輝而白虹,水變 而五色者,至寶之所在也。今賜書之藏於子室也,吾 知將有望氣。言榮光起而燭天者,必賜書之所在也。

《仁宗飛白書序》
文同

《仁宗皇帝飛白書》,乃聖人不可窮之大藝,而無所擬 之絕學者也。「法傳之於天,義授之於神,淵情睿思,下 寓毫墨,揮灑變動,函負藏蓄,齊陰陽之功,合造化之 巧,宜乎世人莫得窺其至精極妙之端涯者已。若夫 皇居奧瑑,貴室珍刻,有容摹肖,時亦飄墮。其能於此 以幸而獲之者,自將別為祕袠,盡略他玩,流畀後嗣, 傳於無極,而況密繇嚴從,躬被寵錫,將宜何如以奉 其休榮者哉!」嘉祐七年冬十二月戊申,帝召侍臣二 十有八人觀書於龍圖天章閣,又幸寶文閣。是日上 親御寶跗,縱寫華楮貂璫,遞薦簪笏,環視。雲飛霧散 之狀,龍蟠鳳矯之勢,震聳驚眩,流動眾目。既而遂命 以書分賜左右太子賓客。掌公禹錫時預此集,乃蒙 帝子之殊渥焉。懷歸有光,展對猶濕。觀其點分璽角, 下壓秦寶;畫立圭植,高掩周瑞。仰惟祥符之書,《氏陽》 之詔,始可相與配其瑰麗而並其崇嚴者歟。熙寧五 年十月,其孫文紀為陵州貴平縣令,襲衍複櫝,載以 臨治。願將刊鏤布示於遠,謀奉堅琰,留寘佛廟,見求 短引,以著其下。懿哉!侈君之賜,揚祖之美,乃《文紀》為 人臣子之道於是乎至矣。故為題此。初八日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