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丹邱遗稿/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丹邱遗稿
卷之二
作者:金永三
1913年

杂著经义问答

[编辑]

大学

[编辑]

继天⽴极之妙可以详言欤 天⽣民⽽贼性故圣⽴极⽽设教则此非继天⽴极 之妙耶天⽣⼈物赋与许多道理⽽天不能⾃做待 圣⼈为君师是故帝尧命契以司徒⽽五伦乃明帝 舜命夔以典乐⽽入⾳克谐司徒之职綂教百姓也 典乐之官専教胄⼦也况夫天地之性情非⼈则不 能体⽽参之天地之功⽤非⼈则不能察⽽法之矣 龙马出河⽽伏羲画卦开物⽽成务神龟出洛而⼤ 禹范畴⽴政⽽叙伦修道⽴教⽽裁成天地之道也 教化百姓⽽辅相天地之宜也继天⽴极之妙为如 何哉 明德是何物耶有曰合⼼性之名则是⼼性具扵 明徳耶明德⼀是⼼性耶有曰知觉是明德则谓 其理欤气欤⽿⽬口⿐亦具明徳耶⽗⼦君臣上 独具明徳耶明德之为何物何样可以軆认⽽朋 言欤 ⼼綂性情⽽光明正⼤者是谓明德则明德之为何 物何样可知天以明命与我⽽我得明德于天湛然 纯粹虚灵不昧⽽明德之所具者性也明德之所发 者情也性是⼼之軆⽽寂然不动之中众理具焉情 是⼼之⽤⽽感⽽遂通之际万事应焉具众理果非 徳之全軆未发者乎应万事亦非德之⼤⽤已发者 乎未发⽽炯然不昧则⼼之軆⾃明矣已发⽽品莭 不差则⼼之⽤⾃明矣然则⼼之軆⾃明果不如鉴 之空明乎⼼之⽤⾃明亦不如鉴之烛照乎若夫知 觉是明德之说以其知觉⽽直谓之明德则未知其 可矣⽽知觉明德理气之说不待多辨矣⽿⽬⽇⿐ 身之所具也⽗⼦君臣身之所接也吾之明德已明 然后其于⽿⽬⿐口各尽其当肰之则其于⽗⼦君 臣各尽其当然之理则在⼀身⽽明德明扵⼀身矣 在⼀国⽽明德明扵⼀国矣朱夫⼦明明德诗曰荡 除泥滓泉斯洁拭拂尘埃镜乃明然则⾸所云⼼綂 性情光明正⼤者果非何物何样之体认明⾔耶 不曰诚情⽽曰诚意何欤情意之别可详⾔欤 情无伪为⽽意有伪为故不曰诚情⽽必曰诚意情 是性之发⽽无虚伪也意是⼼之发⽽有虚伪也闯 然发出⽽无所施⼯者情也商量运⽤⽽有所施⼯ 者意也朱夫⼦所谓情如舟⾞意如⼈使那舟⾞者 最精详也 不曰修身齐家曰身修家齐不曰格物致知而曰 物格知至者亦有精义欤此章句必置功效之下 何欤 但⾔其功效⽽不⾔其⼯夫修身齐家格物致知是 ⼯夫也身修家齐物格知至是㓛效也上节曰欲齐 其家先修其身者逆推⼯夫也下节曰物格⽽后知 至者顺推功效也章何之必置功效之下者不⾜多 辨矣 ⼤学之体⽤间架知⾏经纬扵经⼀章可以详⾔ ⽽且于经⼀章内鳖寻⼤学则当⾃何⽽⽌何可 欤 以明德视新民则明德为体新民为⽤⽽以三纲视 八条则三纲为軆八条为⽤矣三纲为⼤间架八条 为⼩间架⽽⼤间架之中有小间架⼩间架之中有 ⼤间架⽽⾔其准则则果不在于⽌至善耶格物致 知是知也诚正修齐是⾏也三纲为经⽽八条为纬 ⽽知以知其三纲八条⾏以⾏其三纲八条则体用 间架知⾏经纬推此可知⽽经⼀章⼀部⼤学其非 ⾃明明德⽽⽌于至善耶 经与传皆育精义眼字乃其⾎脉贯通也果于节 莭句句索得眼字精义欤 今观经⼀章以明新⽌三字为⼀篇纲领⽽有曰⾃ 天⼦以至于庶⼈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之⼀字上 以结本末之本下以开本末之本⽽上⽽格致诚正 之⼯夫在扵⼀身也下⽽修齐治平之功效系于⼀ 身也帝尧之光四表格上下果非修身之功效乎帝 舜之辟四⾨达四聦亦非修身之功效乎六个先字 欲如此者必先如此也七个后字既如此者必后如 此也必先如此⽽承其知所先后之先字必后如此 ⽽引其知所先后之后字则此皆⾎脉贯通处⽽以 此推究则经⼀章节节句句索得精义眼字也传十 章节节句句索得精义眼字也复何屋上加屋㦲加疑架 诚意正⼼两传独有章下注何欤 承上章致知⽽⾔其诚意承上章诚意⽽⾔其正⼼ 修身则两传之独有章下注者可知 此传之结必反其辞何欤经⽂无相照者欤 引经文之反结⽽结此传以反辞此传之身字经文 之本字也此传之家字经⽂之所厚字也则岂无经 传之相照耶 上既引孝弟慈三事⽽此只⾔慈⼀事者何欤 举其不失之天⽽触其有失之天故不⾔孝弟⽽持 ⾔慈字孝弟慈皆⼈⼼之天⽽孝弟则或有失之矣 惟慈则皆不失之矣 平天下章絜矩之道在第⼀节耶在第⼆节耶 第⼀节始起絜矩之道⽽苐⼆节详说絜矩之道上 节之是以有云者始起之也下节之此之谓云者详 说之也 平天下章当分几莭耶 已有胡氏之论当分八节看⾸莭为苐⼀节⽽⾔孝 弟慈之上⾏下效捷扵影响平天下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扵上母以使下为苐⼆节⽽⾔⼈已之⼼本无 间焉以此度彼此之谓絜矩之道也殷之未䘮师为 三节⽽就好𢙣⾔絜矩⼈⼼天命之得失在于⼈君 之絜矩与否也唯命不于常为四节⽽就财⽤⾔絜 矩⽽好𢙣不能絜矩则任已⾃私不能平天下财⽤ 不能絜矩则瘠民肥巳不能平天下矣舅犯⽇兦⼈ 无以为宝为五节⽽连上⽂善与不善结上⽂财⽤ 起下文⽤⼈也好⼈之所𢙣为六节⽽就⽤⼈⾔好 𢙣提出仁⼀字⾔君⼦求仁⼩⼈不仁盖絜矩恕之 事⽽恕所以⾏仁故特以仁结之也是故君⼦有⼤ 道为七节⽽不分⾔好𢙣财⽤之絜矩但⾔君⼦有 ⼤道⽽⾔忠信得之骄泰失之明吾⼼天理之几也 长国家务财⽤为入节⾔⽣财⼤道亦絜矩之道也 絜矩者推恕⾏仁之要道也在好𢙣⽽不能絜矩则 𡝭疾之⼈也在财⽤⽽不能絜矩则聚敛之臣也在 ⽤⼈⽽不能絜矩则不能进君⼦退⼩⼈⽽必有菑 必逮身之蔽又有菑害并至之祸而安能平天下乎 肰则平天下之道不过好恶⽤财⽤⼈⽽能以絜矩 之道举⽽措之则平天下其如视诸掌矣 平天下章无结语何欤 只⾔平天下之道⽽该括治其国之道则独无结语 者可知天下国家地有远近之殊⽽以平以治道无 治平之异也

论语

[编辑]

⼦曰不患⼈之不已知者凡四⾒其丁宁之意可 ⾒矣然⽽夫⼦乃有莫我知之叹⽽疾没世⽽名 不称何欤 学主为已故不求⼈知圣合天理故天必独知则虽 有⼈不及如之处⽽⾃有天独知之妙岂可以不患 不知之训致疑于莫我知之叹乎 ⼦曰⾏有馀⼒⾏固为先扵⽂矣乃扵四教先以 文⽽⾏为次何欤 此章是⼩学之事⽽⾃孝悌忠信⼈故先⾏后文四 教是学之事⽽⾃格物致知入故先⽂后⾏弟⼦ 之学以⾏为重圣⼈之教以知为先 ⼦曰不知命无以为君⼦然则君⼦不可不知命 不可不知命则圣⼈教⼈当谆谆诲之而乃罕言 命何欤 不知命之命字就气⽽⾔之则命有富贵竆达之殊 ⽽虑其趋利避害故所以曰不知命无以为君⼦也 罕⾔命之命字就理⽽⾔之则命是天之令⽽修已 以俟然后可以⽴命矣若多⾔则下学⼈事不修已 ⽽反害扵命故所以罕⾔命也 夫⼦论治化之效曰三年有成百年可以胜残去 杀又曰必世⽽后仁又曰七年可以即戎其所以 三年百年三⼗年七年⽽遅速之不同若是何欤 时势有⼤⼩难易故化效有迟速不同言其纲纪之 粗布故谓之三年也⾔其教化之浃洽故谓之百年 也使其纲纪布扵⼀期成于考续⽽法度⼤备则可 不以三年⾔之乎使其教化洽扵肥肤沦于骨髓⽽ 礼乐可兴则亦不以百年⾔乎 七⼗⼦之事夫⼦⼼悦诚服凡于夫⼦⼀⾔⼀动 诲勉之际宜其恪遵⼒学无有毫分之违⽽为⼦ 华请粟则许以釜庾⽽竟予五秉为颜渊欲厚葬 则以不可⽌之⽽竟厚葬之者不听教者肰何欤 冉⼦之与粟只是周㥯继富之间有所过义也颜渊 之厚葬只是⾨⼈尊贤之际有所失义也则不可以 与糓厚葬疑诸⼦之不听夫子之教也

孟⼦

[编辑]

孟⼦曰彼䧟溺其民王往⽽征之夫谁与王敌窃 看斯语有若幸邻国之不幸者然王者之师仁⼈ 之征固如是乎 闷时君之虐民⽽劝恵王之⾏仁所以有往征谁敌 之训是岂幸邻国之不幸者耶当世干戈⽇甚徒事 征伐⽽不知⾏仁救民故萌⼦于齐梁之君劝之以 王道⽽此有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之意也 齐宣王以羊易⽜⽽孟⼦谓是⼼⾜以王此所以 扩充⽽推及梁恵王移粟救民⽽孟⼦谓无望民 之多此所以警恵⼩⽽望⼤也然则隐⽜之⼼固 可推扵救民⽽是⼼不⾜为欤 易⽜之⼼真可谓推恩之仁故必⾔是⼼⾜王移粟 之政不⾜为⾏王之道故必⾔无望民多可以推仁 政者齐王之易⽜也不过为⼩恵者梁王之发粟也 孟⼦曰尽其⼼者细其性又曰存其⼼养其性尽 ⼼所以知性存⼼所以养性者何欤其尽之存之 知之养之之术果可详⾔欤又曰动⼼忍性其或 尽或动或存或知或养或忍果有⼯夫之先后缓 㥯浅深同异之可辨欤加之卿相则不动其⼼处 之困竆则竦动其⼼者何欤 知处⽤⼯故尽⼼所以知性⾏处⽤⼯故存⼼所以 养性⼼与性无间则知其性故尽其⼼⽽尽其⼼者 可以知性矣尽与知有序则知为先故尽为后⽽知 其性者可以尽⼼矣存是操⽽不舍也养是顺⽽不 害也存⼼者气不逐物⽽常守其至正养性者事必 顺理⽽不害其本然则存⼼者可不养性乎养性者 可不存⼼乎动⼼焉动其仁义礼智之⼼忍性焉忍 其食⾊臭味之性则其动之忍之或存或养能知能 养者岂无可辨耶加之卿相而不动者果非处之困 竆而竦动者耶 孟⼦曰伯夷隘柳下恵不恭隘与不恭君⼦不由 不与𢙣⼈⾔者伯夷之隘也不卑⼩官者柳下恵 之不恭也孟⼦不与驩⾔则有似伯夷之隘孔⼦ 为乘⽥委吏则有似柳下恵之不恭恶在其君⼦ 不由欤 夷之清恵之和既是⼀偏故𠊳有隘不恭之弊⽽夫 ⼦之道⼤公中正故孟⼦愿学则岂可以不与驩⾔ 谓之隘乎鸟可以乘⽥委吏谓之不恭乎 孟⼦末篇历序群圣之綂曰曲尧舜至于汤五百 有馀岁云云夫禹皋陶莱朱散宜⽣皆命世之⼠ 伊尹太公又是汤⽂之所师不必⾒⽽后知之⽽ 谓之⾒⽽后知之何也汤⽂孔⼦又是⽣知之圣 不必闻⽽后知之⽽谓之闻⽽后知之何也尧舜 之世只称禹皋陶⽽不举稷契夔龙何也⽂王之 世只称太公散冝⽣⽽不⾔周召何也孔子之⾨ 颜曾冉之徒⾒而知之者不为不多且曾思之 传实为道綂之宗⽽不少㮣论何也先儒以五百 年圣⼈出为天道之常⽽孔⼦后百年孟⼦出孟 ⼦后⼀千四百馀年⽽始有程⼦出何欤 圣⼈之⽣盖关天地之气数⽽五百岁⼀出者天道 之常也⽽亦不无先后遅速之不同矣千圣⼀道万 古⼀揆⽽斯道之綂以同时⾔之则曰⾒⽽知之也 以异世⽽言之则曰闻⽽知之也以⾔其同时则臣 当以君为主⽽有命世之才可不称之以⾒知乎 以⾔其异世则后当以前圣为师⽽虽有⽣知之圣 亦不谓之以闻知乎洪范九畴⼤禹发之天叙天秩 皋陶发之⽽明道之㓛不啻若稷契则或称或不称 之者非此之故耶周召之徒⼀脉相传⽽敬怠之说 太公垂戒彛伦之教宜⽣有助则或称或不称者非 此之故耶颜曾冉闵之徒亦可谓⾒⽽后知之⽽孔 ⼦之傅道者孟⼦⾃不得辞焉则初不举论诸⼦者 岂无所以然之故耶天⽣圣贤又欲使斯道永永不 绝则年数相去有以五百岁者岂偶然㦲年有上下 治有污隆故必待五百岁⽽⽣圣则杨墨之邪说有 谁⽽距之战国之聋瞽有谁⽽晓之孔孟年数⾜验 扵此矣⾃孟⼦后⽽斯道不传⼀千馀年乾坤长夜 ⽽程朱之⽣若是其远者抑其非气数之盛衰耶是 故论语之为书始扵学⽽以⽰⼈⼈道之⾨终于尧 曰以明夫传道之事圣⼈之道载于⼀书之中圣⼈ 之⼼超于⼀书之表⾼坚前后圣⼈之道也操存㴠 养圣⼈之⼼也欲求其道者不可不求其⼼欲求其 ⼼者不可不求其⾔此论语⼀书为学者之先务也 其间谦已诲⼈之辞客貌行事之实修德讲学之㓛 ⽴存行已之节古今之⼈物⽽评其贤否春秋之时 政⽽论其得失无不详说⽽备录之以贻后世今读 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之在⽬也况乎亲炙之者 乎⼀传而曾⼦作大学其曰格致诚正者论语之博 约也再传⽽⼦思作中庸其曰忠恕者论语之⼀贯 也又再传⽽孟⼦作七篇其所以遏人敬⽽扩天理 者论语之克复也且以雄辩之才发正⼤之论包罗 天地揆叙万物此韩⼦所称功不下扵禹下⽽程⼦ 所谓⼤有功扵世教有助于圣⾨也粤⾃夫⼦没⽽ 微⾔绝异端起⽽⼤义乖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 欲肆⽽天理灭矣幸吾孟⼦出焉上畏天命下悲⼈ ⼼故乃作七篇启⼈⼼未启之机发前圣未发之蕴 夫⼦只⾔仁⽽孟⼦兼⾔仁义夫⼦只⾔志⽽孟⼦ 兼言志气道性善则必称尧舜论征伐则必称汤武 正⼈⼼⽽息邪说崇王道⽽黜霸功臣妾仪𥘿奴婢 管晏扶大厦之将倾⽽天理之在⼈⼼者既晦⽽复 明也回狂澜于既倒⽽道綂之在天下者既断⽽复 续也千载之下想命世亚圣之才仰泰山岩岩之象 正朱夫⼦所谓先读论语以存㴠养次读孟⼦以观 发越者真学者之指南也

中庸

[编辑]

虚灵知觉当分軆⽤乎 未发⽽知觉不昧者虚灵之軆存乎内也已发⽽知 觉运⽤者虚灵之⽤著于外也静⽽未尝无觉若是 则虚灵者所以状⼼之德⽽固兼軆⽤矣知觉者所 以指⼼之实⽽亦兼軆⽤矣虚灵譬则⽕之空明也 知觉譬则⽕之烛照也軆⽤⼀源动静相㴠扵此可 ⾒矣 篇题朱⼦平常之庸程⼦不易之庸亦有同异优 劣之可⾔欤 惟其平常故可常⽽不易则⼆说殊其致⼀也谓 之平常则直验扵今⽽可⾒其庸意也谓之不易则 必要于久⽽可⾒其庸意也布帛之可衣者以平常 ⽽可久王谷之可食者无怪异⽽可久则平常字包 得不易字矣 第⼀章性道教三⾔归重在何体⽤如何分欤 中庸⼀书都是明道故首⾔性游教三字⽽道之⼀ 字上以包性字下以包教字则性是道之体也教是 道之⽤也且以上⼀句⾔之则天为体性为⽤⽽以 ⼆句⾔之则性为体道为⽤也以⾔其三句则道是 軆教是⽤也然则其归重体⽤之分有何疑耶 ⼈与物俱可以⾔五常欤 欲知⼈物之五常则盍看各得其所赋耶天⽣人物 ⼈得其气之全且通⽽为人物得其气之偏且塞⽽ 为物则⼈物有偏全通塞之不同⽽在物岂无健 顺五常之可⾔耶虎狼之⽗⼦蜂蚁之君臣是具其 亲义也鴡鸠之夫妇鹡鸰之兄弟亦具其别序也仓 庚之朋友亦具其信则馀外诸物何可枚举耶 先吉气以成形次⾔理亦赋焉则理气果有先后 之分⽽可谓气先扵理欤 单⾔成质则似有先后⽽綂⾔流⾏则岂有先后耶 理者无形无为也气者有形有为也无形无为⽽为 有形有为之主有形有为⽽为无形无为之器⽣物 之时气至⽽理寓者是所谓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若 有先后之可⾔⽽理本浑然气包这里气有注治理 在其中则岂有先后之可⾔耶 不闻不睹即未发也戒慎恐惧𠊳是发也然则不 闻不睹之时岂可著得戒惧之⼯欤 虽不睹闻⽽常存敬畏则岂不著得戒惧之⼯耶敬 是戒慎也畏是恐惧也不睹者万事未形之时⽽敬 以存⼼于万事未形之前不闻者万事未萌之时⽽ 敬以养性于万事未萌之前提撕⽽存天理之本然 也警觉⽽养天命之全軆也戒惧之⼯岂有加扵此 哉不睹不闻者未发也所睹所闻者已发也寂然不 动之中以其敬⽽存养感⽽遂通之时以其敬⽽省 察则君⼦之静存动察有如是矣众⼈则无未发 之⼯⽽岂无未发之时耶 田艮斋曰众⼈岂无未 发时乎仁山论曰众⼈则 是失性而无 未发时云 第⼀章章内以何节何句何字为⼀篇宗旨欤 ⾸章⾸节性道教三字非⼀篇宗旨耶 第二章内德⾏之中性情之中当分何节⽽中则 ⼀也性情德⾏有何可分⽽⼩注黄氏有⼈⼈不 同之论果可信耶 时中之中是德⾏之中⽽中和之中是性情之中则 可知其分于何节⽽⿈氏所论性情天⽣底德⾏⼈ 做底天⽣底⼈⼈皆同⼈做底⼈⼈不同者有何不 信耶 ⾃第⼀章至⼗⼀章为第⼀⽀则开端在何归重 在何纲领在何节⽬在何軆⽤如何分⼯夫㓛效 如何分⽽宗旨在何节何字欤 始⾔天命则天命非开端耶道包性教则道字非归 重耶⾸章为中庸之纲领⽽三旬为⼀章之纲领也 道为三⾔之纲领⽽性也道也教也果非节⽬乎至 扵体⽤则第⼀句天为体性为⽤苐⼆句性为体道 为⽤苐三句道为体教为用也⾔其⼯夫则戒惧是 已⾔其功效则位育是巳⽽⾸节性道教三字果非 ⼀篇⼤宗旨耶 鸢⾶⿂跃⾃是寻常语⽽程⼦何所见⽽曰吃紧 活泼泼地欤 观鸢⿂之活动⽽验道軆之⾃然则活泼泼地果不 为吃紧耶活泼泼地四字出禅家松溪无垢⼦⼼ 经⽽所以形容此道之流⾏底意者极为亲切故观 鸢⿂之⾃然⾶跃⽽证吾道之周流无滞则程⼦所 谓活泼泼地真可谓吃紧为⼈处也 苐⼗六章鬼神章之居⼤⼩费隐之间者何欤 上⾔费之⼩下⾔费之⼤⽽惟此鬼神章兼费隐包 ⼤⼩则可不居间耶鬼神者阴阳造化之气⽽阴阳 造化之理则乃诚也诚之⼀字上包半部中庸下包 半部中庸譬如磨⼼居中⽽贯上下又如衣纽居中 ⽽挈上下矣上以终⼗六章⽽明实理之意下以开 ⼗六章⽽明实理之妙则有是哉鬼神章诚之不可 掩之义也 九经与絜矩为治道之纲与⽬其义可详⾔欤 九经诚为纲⽽九经为⽬絜矩恕为纲⽽好𢙣⽤财 ⽤⼈为目 成已成物当两下⼯夫耶抑成已然后成物欤 苟能成已则⾃然成物矣岂有两下⼯夫耶 第⼆⼗七章至德指何⽽⾔至道指何⽽⾔欤 易系曰苟非其⼈道不虚⾏邵⼦诗曰道不虚⾏只 在⼈以此观之则至德者至德之⼈也至道者至⼤ 之道也⼈是尊德性道问学之⼈道是洋洋乎优优 乎之道则至徳至道之所指从可知矣 二⼗八章同⽂同伦之义可以详⾔欤 考⽂所以合俗故同⽂制礼所以制⾏故同伦惟有 徳有位之天⼦考⽂⽽考其正与不正则⾃肰合俗 ⽽书同⽂矣制礼⽽制其威仪节⽂则可以制⾏而 行同伦矣 三⼗⼀章复引小德⼤德而为三⼗⼀⼆章何欤 引上章之⼤德⼩德⽽⾔⼆章之发用混沦⼩德川流者以其德 之在内出外⽽为发⽤也⼤德敦化者以其德之在外入内⽽为 混沦也 中庸与诚明分为⼆篇则何如耶 中庸终扵⼆⼗章诚明标于二⼗⼀章则似分二篇⽽⾔中庸之 中亦有诚明⾔诚明之中亦有中庸则岂可分为⼆篇耶 既读尽中庸矣⼀部中庸想必了然于胸中矣请图其纲⽬叙 其条目而示之

附录

[编辑]

家状

[编辑]

府君讳永三字允五号丹邱我⾦盖新罗宗胄⽽有 ⾨下侍中讳希祖封君于道康即今康津县也⼦孙 因贯焉讳原卿通训⼤夫司醖署直长同正生讳柱 匡靖⼤夫⾨下评理判⼯曺事⽣讳怀炼佐我。⼤ 祖参⼀等勋官至嘉善⼤夫检校汉城判尹历典公 洪海三州牧使以原勋。赠资宪⼤夫吏曺判书两 馆⼤提学谥忠敏公配贞夫⼈醴川李氏自杨州南 下至泰仁古县仍家焉生讳德芳通训⼤夫唐津县 监⽣讳⽯鼎修义副尉⽣讳润孙御侮将军龙骧卫 司正生讳希说通训⼤夫海州判官⽣讳若鲁孝学 卓异荐除将仕郎。献𨹧参奉以亲⽼辞职前后䘮 俱庐墓适值壬辰之燹不能出庐倡义⽽愤切尝胆 谕⼦侄赴义贸谷募绵转漕不绝皆以公先后之⼒ 也事在三纲录⽣讳𬭼从仕郎箕⼦殿参奉⽣讳孝 ⽴从仕郎礼宾寺参奉⽣讳德吉寿阶通政⽣讳汝 元⽣讳世鸣⽣讳声久号隐窝即府君之五世祖也 ⾼祖讳挺沫曾祖讳泰复祖讳墨者讳喆钦号槐亭 与族叔进⼠卑忍斋先⽣讳墍从游讲劘有⼩学问 答藏于家妣清州韩氏敏达女西城君致仁后配德 柔婉以。纯祖甲午⼗⼆⽉五⽇⽣府君扵泰仁古 县之丹村府君⽣⽽眉宇清颀性度重厚⽅其在乳 下也妣夫⼈有不安节则辄不饮乳⼈莫不称其奇 异庚⼦遭内艰病致忧药饵调护⼀如⽼成䘮致哀 执⾏礼制毁瘠仅存时府君⽅七岁也每恨其早失 所怙遇忌哀痛有若袒髺物⼟缅葬不以室罄⽽或 怠养其偏严务悦亲志以免孤踽之怀侍癠⼗年衣 不觧带尝粪试药祷辰愿代丁忧尽制⼀如前䘮尝 受业于族祖卑忍斋先⽣⾨得闻诗礼之训⼼性之 论⽽早废公⾞濳⼼经典尢⽤⼒于庸学论孟深究 奥旨以身軆之尝著中庸⽀分节觧图揭诸壁上以 为观省之资庸⾔庸⾏必谨必敬家素清贪不无饥 寒之忧⽽发愤忘忧𠊳休休焉所居⽵林下设一塾 西曰静养以为栖息之所东曰育英以俟学者之聚 乐⽽取孟⼦三乐之⼀⽽命之远近闻风横经坌集 庠舍难容训蒙初程必以⼩学为主而讲案名以⼩ 学禊其所尊信可知矣尝与艮斋⽥公愚从游⽽话 到戒惧未已发之论田公叹其思辨之慎明⽥公之 来访也府君⽅病在床而娓娓谈论有胜平昔古诗 所道好说话时常愈疾者此也又与族弟春雨亭永 相毅斋永烈昆李⼆公源源讲磨相与质疑武城之 讲会洞阁之鄊约讲⽽明之遵⽽⾏之及论中和未 已发性情之辨称以先⾒之明府君之内弟韩公涬 以⽂⾏⾒称扵世⽽与府君尢为莫逆之交每逢著 讲论义理夜分不𥧌焉甲申衣制之变青下李公炳 宇作促织诗⽽叹之府君以诗反之李公撃节叹尝 李公即府君之友婿⽽以⽂雅⾏检名世者也甲午 之扰以扶道斥邪为已任作戒谕⽂⽽⽰之多有感 化者尢严扵华夷之分于尊攘之举殆尽⼼⼒焉观 大明梅诗及感作诗可⾒矣丙午九⽉⼗⼀⽇考终 于精舍享年七十三呜呼痛哉⼠林相恸曰斯⽂不 幸哲⼈萎矣⾨⼈加麻者三⼗馀⼈卒之明年葬于 丹村后麓丑坐原从先兆也配南原尹氏相铉女贞 靖婉顺妇道克备先府君⼗七年而捐⼱帏享年五 ⼗八墓合祔无育取从兄永祺⼦翊述为后即不肖 也翊述娶延安李炳翊女⽣⼆男⼀女男长焕东娶 安东权彛俊女只有⼆女⽽早歾次焕株娶安东权 良洙女⽣⼀男女适晋州姜永瑱呜呼府君气质清 弱身若不胜衣晚苦吟病⽽拥衾看书隐⼏暗诵未 尝间断居家雍穆和气盈溢持巳以敬待⼈以恕干 名求誉之事未尝加诸身好新尚奇之说不曾出诸 口只以平常伦理⽇⽤当⾏之道⾃勉⽽勉⼈焉噫 以府君之孝之学不得需⽤当世展其蕴抱⽽婆娑 林𬄀六⼗馀年深藏⽽不市不知⽽不愠可胜惜哉 呜呼府君所著诗文仅掇于尘笥者若⼲卷兦⼦焕 东尝谒扵艮斋函筵盖尝⼿正⽽序之岂非斯⽂之 ⼤幸也⽽亡⼦归即病发未克刊布赍志⽽逝不肖 之罪此尢甚焉今与⾨下佥君⼦图厥寿传之计付 诸剞劂氏谨纂次平⽇所闻与⾒以成家状岂象其 万之⼀邪⽽姑族夫⽴⾔君⼦揄扬云尔 崇祯五周壬⼦九⽉中浣不肖子翊述抆泪谨状

祖考丹邱府君行录

[编辑]

府君仪容清颀⾔语和平平居无疾⾔遽⾊ ⾃持以端庄待人以和恕⾃儿少时无与⼈忿怒事 〇府君之在褓也妣夫⼈有不安节则辄不饮乳盖 其天赋之卓荦如是云 妣夫⼈之䘮也府君⽅七岁⽽哭泣之哀食饮之废 有如⽼成 府君之先考槐亭公学问富赡⾏仪慎重尝从族叔 卑忍斋先⽣讳墍游每携府君往焉府君必待侧⽽ ⽴详闻其说先⽣⾒⽽奇之期以远⼤爱之深诫之 切及长受学⽂词⽇进性理之奥经礼之疑质⽽订 焉先⽣即刚斋宋先⽣之⾼弟也 府君之事偏严也志口共养务悦亲⼼焉 早废举业専意经学夙夜靡懈至忘𥨊食所居⽵林 下设家塾引进后⽣谆谆善诲硕德多出其⾨下云 〇时圣学榛芜⼠气颓䘮府君深为慨戴设⼩学宫 教洒扫揖让之节且设⼀禊名以⼩学稧每扵春秋 设讲于武城与族弟春雨享讳永相毅齐讳永烈⼆ 先⽣质疑问难儒风⼤振泰山⽂学之蔚兴赖府君 及⼆先⽣始云 艮斋⽥先⽣愚讲道于完山之⽇府君往⽽先焉其 好贤乐善之诚每如此⽽⾃后先⽣屡次委访论辨 经旨府君尝病卧⼿床也先⽣来问府君欣然若瘳 娓娓谈论其相知之深如此 府君气质清弱常苦吟病⽽卧起看诵未尝或怠 甲申有裂冕之变青下李公炳宇作促织诗⽽叹之 府君反⽽和之盖寓意扵各尽其道⽽感叹之义 甲午之扰府君作告谕⽂⽽⽰众多有感化者 府君⽣于。纯祖甲午⼗⼆⽉五⽇卒扵。太皇丙 午九⽉十⼀⽇享年七⼗三远近⼠林嗟惜曰哲⼈ 萎矣吾道孤矣⾨⼈加麻者三⼗馀⼈⽽葬于所居 ⾥青龙洞丑坐从先兆也 府君平⽇不喜著述且多散佚仅捃拾者若⼲卷家 兄尝䄂遗集曳病海岛谒于艮斋先⽣得蒙校正⽽ 弁之归路中暍随岁添㞃家兄病中尝曰吾疾⼩可 必湏再回往谒无⼀字纰满然后乃可入梓云矣竟 至不起噫噫痛矣今⾨下佥君⼦极⼒扵事⼀之义 共图寿传之计不肖敢曰奉亲命遂兄志乎哉癸丑 三⽉下澣不肖孙焕株谨述

墓碣铭

[编辑]

先⽣姓⾦氏讳永三字允五⾃号丹邱⾦氏即新罗 宗胄⽽有讳希祖以⾨下侍中封君于道康即今全 罗道康津县也⼦孙因贯焉讳原卿司醖署直长⽣ 讳柱⾨下评理判⼯曺事⽣讳怀炼佐我。太祖参 ⼀等勋官至汉城判尹谥忠敏配贞夫⼈醴川李氏 ⾃杨州南下至泰仁县之古县⽽仍居世以簪缨清 ⽩相传讳挺洙讳泰复讳墨即先⽣之⾼曾若祖也 考讳喆钦号槐亭⽂学⾏义为世矝式妣清州韩氏 以。纯祖甲午⼗⼆⽉五⽇⽣先⽣于古县之丹村 ⾃幼聦明英果醇厚正直每与群儿戯以为揖让周 旋之容鄊⼈不以⼩儿称之矣七岁丁内艰⼀遵䘮 礼⽽其有⽼成处多矣及其外艰⼀如前䘮尝从学 扵族祖龟溪先⽣得闻圣贤之道绝意于令潜⼼ 扵经传扵⼼性理气之说莫不通彻每与艮斋⽥先 ⽣论戒惧已未发之处叹其明辨焉晚修精舍于⽵ 林下与族弟春雨先⽣⽇以讲讨远近学者多从之 也当甲午之扰以扶道邪为已任作戒喻⽂⽽多 有兴感者尢严于尊华攘夷之义观⼤明梅及感作 之诗可⾒其志矣丙午九⽉十⼀⽇考终于精舍享 年七⼗三噫⼠林相痛莫不以吾道不幸⾔矣越明 年葬于丹村后麓丑坐之原从先兆也配南原尹氏 相铉女无育取从侄翊述为继⽽⽣⼆男⼀女男长 焕东⽣⼀女次焕株⽣⼀男女适晋州姜永瑱呜呼 以先⽣之孝之学不得需⽤当世展其蕴抱⽽娑婆 林下六⼗馀年可胜惜哉先⽣之孙焕株以墓隧之 铭托扵焕镕拙且无⽂何能发幽光之万⼀乎谨依 状⽂撮其𣖀㮣⽽仍为之铭曰 ⽴志实地⾃强不息重内䡖外居陋⽽乐龟溪渊源 刚斋私淑懿矣模范永世之则匵玉不沽有谁能识 吾道正脉复振濂洛丹崖之阡有郁松柏我铭斯镌 以图不泐 上章阉茂李秋上澣⾨⼈⾦焕镕谨撰

丹邱遗槁跋

[编辑]

韩昌黎⽂集序云⽂者贯道之器亦今⽇准备语⽂ 天地之经纬道天地之纲纪道本无形文以著焉丹 邱⼦⾦公才器卓荦学问精造上窥濂闽下搜栗尢 以其交富道赡世称丹邱先⽣咳唾糟粕弆在遗箧 就审其辞义则典重温雅有真儒气像但恨在世时 未遑承闻其绪论也以若公之抱负早当出世⽽不 此之为敛膝⾃修扵蓬荜之下滔滔⼀世岂无⾒得 ⽽然欤玉之所在精辉难掩兰之所在幽⾹⾃闻况 扵⼈⽽有才德之美乎亘万古⽽所不泯者斯道所 不坠者斯⽂无有文则道何以明⾒今刊印非徒当 场耿光亦是尚后模范学者⼀开卷则⼼⽬了然修 ⽂进道之⽅⾃存乎此乌不猗欤钦哉公之⾨⼈⼦ 弟𢯱其遗文刊而寿传扵世俾不侫置名于卷尾不 敢辞略叙数⾏以寓景仰之诚云尔 著雍涒滩孟夏下澣完山李起晦谨跋 右遗稿⼆𢎥即吾族祖丹𠀉先⽣所著者也公早擩 染槐亭公之庭训发轫既正⽽私淑扵刚斋宋先⽣ 受绪端的学问淳实隐居林下六⼗馀年养静⽽求 道⾃持谦退不求闻达于外视诸声闻炜烨⽽无其 实⽽副之者可同年⽽语哉又笃扵孝思⽣事葬祭 ⼀遵古礼斯须举⽌必以古⼈为则已任以诱掖⽣ 徒以⼩学为蒙养之初程如著衣啖饭然不倦之诲 盖⾃不厌中来苟非所受之正所养之深能然㦲公 平⽇不喜著述仅掇于其家藏与⾨弟之抄录者若 干卷公之孙焕东尝得校序于艮齐⽥先⽣未及刊 布⽽遽尔泉台逝者之⽬应不能瞑矣今其弟焕株 与⾨下佥贤更加勘定遂厥兄赍去之志将付诸剞 劂氏属余为䟦非为余⽂以其出入多年稔知公德 ⾏也后之览是稿者可以㮣公之万⼀云尔岁昭阳 ⾚奋若窉⽉下休族孙焕珏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