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修岩先生年谱/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修岩先生年谱
卷之一
作者:柳袗
1773年
卷二

神宗皇帝万历十年宣祖大王十五年壬午七月二十七日癸未午时。先生生于京第。先生之先。自典书公始居安东府丰山县西河隈村。时文忠公从宦在京第。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三岁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五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六岁

十六年戊子先生七岁

十七年己丑先生八岁七月。妣贞敬夫人李氏卒于京。先生哭泣悲哀。不离庐侧。助伯仲二兄。视祭奠。居丧如成人。九月随伯仲二兄奉丧南下。殡于河隈。

十八年庚寅先生九岁五月庚申。葬贞敬夫人于军威松岘山。○八月奉几筵还京。是年五月二十九日。文忠公在乡拜右相。六月还朝。先生奉几筵就省仍留。

十九年辛卯先生十岁九月服阕。○受书于金公致中。先生生有异质。谦厚端直。聪颖夙成。不烦长者教督。

二十年壬辰先生十一岁四月倭乱起。从姊兄李公文英避于岭东。时先生在京第。文忠公扈驾而西。先生从李公避窜岭东山谷间。往往遇贼。备尝艰险。出入死生。先生能随处从容。不失常度。时或相几发虑。悬合事宜。多长者所不及。十二月。自南阳往关西。时文忠公以体察使住安州。闻先生漂转至杨根嘉平等地。送人持标帖跟寻以还。到三登。以文忠公命往殷山。留数月。自永柔往安州。时所经各邑。莫不邀致厚待。文忠公闻之。以书戒之曰切勿贻弊各邑。嘉山倅沈公信经赒以米斛。先生辞曰大人有所教戒。沈叹曰老爷清德。童稚亦能嗣守。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十二岁留嘉山。○闰十二月。自关西还侍文忠公于京。寓墨寺洞。受经史等书。○后先生以谚书追记避乱首末。示家间妇女。李公在宽翻传焉。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十三岁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十四岁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十五岁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十六岁二月。聘夫人权氏。县监采之女。忠定公橃之曾孙。夏以文忠公命。受四书于卢敬庵景任。文忠公寄书略曰男子所当为事。不可以世乱自废。昔许鲁斋奔窜于兵戈扰攘之中。到处不废学业。以成大儒。此虽非寻常人所敢言。然立志则不可不如此也。四书为学者府库。若无此根本。则他书虽读无益。须师受于卢校理。精思熟读可也。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十七岁七月寓凤城。○十月省文忠公于京。○十一月。陪文忠公南下。时文忠公为李尔瞻等所构。罢职南还。十二月到安东道心村。省祖母贞敬夫人金氏。村在太白山下。时贞敬夫人避乱寓是村。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十八岁正月。陪文忠公游西溪。○三月还河隈。○受中庸于文忠公。先生朝夕侍文忠公侧。讲问经义。得闻古人为学之要。心会默契。多自得于言意之表。退处私室。敛衽端坐。日从事于存养践履之实。文忠公亟称之曰如尔美质难得。恨未及退陶之门。○按先生手录曰孤年十七八时。侍先君子受中庸。先君子问曰郑一蠧尝读中庸章句。至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之说而疑之曰。朱子误矣。岂有气后之理乎。汝且道一蠧说然否。对曰然。非欤。先君子曰一蠧说未然。孤退思数日而犹未达。后十馀年。在玉渊书堂。复取中庸而反复之。然后似若略窥其髣髴者。盖以本原之初论之。则先有理而后有气。若以人物之禀赋者而言之则有是气而后理随而具。凡有形质而盈于天地之间者。莫不有其形而具其理。苟无其形。理何由赋。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朱子之意。盖本于此。一蠧于此。恐偶未之察。而先君子当日之旨。亦或因此而可以得之否乎。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十九岁冬。从伯仲二兄读书于金溪斋舍。文忠公以书勉之曰。一阳生矣。汝辈学业意思。能与时进益否。邵子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之句。亦当体验于吾心也。又尝与书曰今世京洛间小儿。如倚市贩卖之人。只取切近而求速化之术。将圣贤之书。束诸高阁。日寻伶俐悦人小文字。偸窃点缀。以中有司之目。而得有所成者多矣。然此则乃一种巧宦家法门。非如汝辈性钝愚而不善争名者所易效。嫫母效西施。犹为人所笑。况彼未必为西施。而我不为嫫母者。亦何辱而为此邪。大抵学之成否在我。得与不得。有命存焉。惟当尽己之所当为者。而付命于天而已。十二月陪文忠公上京。时文忠公赴懿仁王后山陵。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二十岁三月癸卯。哭伯父谦庵先生。○八月丙戌。遭祖妣贞敬夫人丧。

三十年壬寅先生二十一岁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二十二岁二月中乡试。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二十三岁二月送别金省克弘微于玉渊。省克时赴江陵任所。先生有赠别诗二首。四月往川城。与金溪岩坽。有松岩亭唱酬作。七月以文忠公勋荫。录扈圣原从功臣二等号。先是已受光国原从功臣三等号。从伯仲二兄读书于山寺。文忠公寄诗二绝。理明辞达即为文。江汉初分一线源。不向大道平著脚。却从荆棘浪驰奔。又井里元无大㨾天。眼中才得小团圆。少年脚力应强健。一上峯头尽入埏。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二十四岁四月。哭伯兄掌令公。掌令公有卓行高识。以经济自期。不幸早卒。先生撰遗事。十月哭金省克。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二十五岁读书于中台寺。时文忠公在西美洞。先生与仲兄洗马公及广麓金公延祖同栖。往来受业。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二十六岁正月。文忠公书示许鲁斋诗。文忠公病中。书许鲁斋万般补养皆虚伪。惟有操存是要规之句。以示先生兄弟曰。此乃鲁斋名言。汝辈终身体念可也。五月戊辰丁文忠公忧。文忠公自前年冬已有疾。沈绵累月。先生与洗马公昼夜扶侍。衣不解带。疾革尝粪审差剧。忧悴之色。溢于言䫉。见者莫不感动。及丧毁羸得疾。几至不救。○文忠公临终有诗遗子孙云勉尔儿曹须慎旃。忠孝之外无事业。又遗戒有力念善事。力行善事之语。先生佩服终身。七月丁酉。葬文忠公于府西寿洞。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二十七岁

三十七年光海君元年己酉先生二十八岁七月服阕。○▣月移葬贞敬夫人于寿洞。祔文忠公墓后。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二十九岁三月赴增广进士初试居魁。○闰三月。赴省试居魁。○拜五峯李相公好闵。先生与金公有晔申公达道李公时干。同拜五峯。时方暮春。桃李盛开。庭有晩梅一树。独未著花。五峯命诸公赋之。先生诗后成。漫山桃李总芳华。未放寒梅一树花。留待北风霜雪后。半庭疏影月中斜。五峯朗吟再三曰好好。有人在座。从而誉之。色甚倨。五峯摇手止之曰此人南中佳士。不可玩侮若是。其人有惭色。有庭前枯竹记。○一日从子拙斋公元之与同舍生受孟子书。先生问七篇中何语为最要。众相顾莫对。先生徐曰收放心三字。最为紧要。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三十岁○有次退溪先生诗三首。其一千古相循此道行。欲寻遗韵已无声。旧学徒劳蛇著足。新工渐退阵鸣钲。花园雨歇留馀湿。竹院风生觉甚清。素餐终日身无事。恐被公孙笑不耕。又有道从何处能真见。理在心中即此求。丁宁古训如提耳。作圣工夫至死休之句。

四十年壬子先生三十一岁二月丙戌。闻海西逆狱起。洗马公自霁谷来见先生曰。闻海西有逆变。昨日金吾郞来本府。求逆党不得而去。先生问逆魁为谁。曰不知也。又问此府所谓逆党者谁。曰闻是白姓人而不知其名也。庚寅有拿命。先生旧与贼魁金百𫍯有嗛。为其所诬。有拿命。金吾郞梁公克选来。时赵公存世知安东府。为言先生家有疠气。身且病。劝其稍为方便。勿使死中路。梁亦素闻先生名。闷其无辜横罹。驰启言状。先遣判官加先生缧绁。里中男女及亲旧在近者。奔走惊号。或有抱持而泣者。先生不为动。请于判官曰今行死生未可知。愿拜辞家庙。强而后许。拿卒执缧索随之。适洗马公书自霁谷来。先生行且观如平日。不少变。拿卒睨视久之。叹曰异哉此人。观其容止。必是贤者。何乃有此事。先生入庙门。伏地哀号。再拜乃出。金吾郞继至。令先生入内与家人诀。先生辞不从。夕至龙宫县。县居正字全公以性来唁先生。入见梁公曰公认柳某何如人。梁曰勿忧。此人不死。向见其亲旧奴仆环立如林。莫不号哭失声。吾亦为之出涕。而此人终始色不变。非有所守而能然乎。癸巳夜至良才驿作家书。略曰死生祸福。无非命也。亦复柰何。但念稚儿满室。家又屡空。死者已矣不知。生者将如何耳。须体余意。无过毁以伤生。惟以奉祭慈幼为心。且待仲氏生男。取一为嗣。凡事悉依仲氏所命。切勿违戾可也。甲午晓入京。至禁府。守门者争问曰此是某爷之子某人邪。皆相视咨嗟。付典狱。大臣以某病疠。不可入殿庭。请付典狱故也。三月庚子。汉阴李相公使人问病。送清心元辛丑命解枷拘留。大臣以病重启故也。乙巳特命保放。前一日。大司宪李尔瞻启曰罪人柳某。是故相臣柳某之子。闻在典狱病重将死。伏愿加赐恩典。不使死于狱中。光海曰渠为柳某之子则予亦闻知矣。但未知渠之为人如何耳。对曰渠亦守拙安贫。当初入狱之日。都城士子无不叹惜。素非见信于人。何以如此。判府事沈公喜寿启曰闻市井小民。闻某入狱。莫不咨嗟涕泣。夫柳某是一介书生。安有使市民不忘之事。而其所以咨嗟涕泣者。柳某之父当国家危乱之际。大有勋劳。民到于今受其赐。今日之哀柳某。非特哀其无罪。亦以不忘其父之恩故也。臣久欲陈达而不敢。今尔瞻先发之。实国家之福也。判义禁朴承宗及在廷诸臣又相继陈之。光海顾谓领相李公德馨曰何以处之。对曰臣亦谅其无罪而不敢达矣。翌日传曰罪人柳某。姑为保放。待其病差后推问。留狱门外。既出狱。人或劝先生往射厅李姊家。或他处。先生以罪名犹在不从。五月有梦寻旧居诗。两地相思日月多。天涯消息问如何。缧绁绊身心不绊。梦随蝴蝶到南河。二十六日。仲兄洗马公卒于京。洗马公有孝友至行。随先生上京。昼夜涕泣焦煎。至是病发竟不救。六月二十二日。洗马公丧车南下。是日庭推蒙放。供略曰臣虽微贱。世受国恩。向国之心。与凡人不同。况臣父常时教诲。不出忠孝二字。至于临死作诗以戒之。臣佩服遗言。庶几无失父志。如使有一毫㐫悖之念。则死何颜复见亡父乎。但臣不幸叨参嵬科。使此贼知有臣名。而一朝出于㐫口。上凂朝廷。下辱亡父。此实冤痛无涯。求死不得云云。传曰柳某闻是故相柳某之子。其人有功于先朝。予不忍杀其子。特赦之以慰其父之灵。二十四日发行。追及洗马公丧车于忠州水回村。○七月到家。○九月葬洗马公。先生痛仲兄之殁。每对人语及。必称吾罪。三年之内。不食肉听乐。不与人宴饮。略如古人心丧之制。作壬子录。记被逮颠末。冬挈家移寓于玉渊精舍。○书静坐终日易操存一刻难十字。揭之座隅。每夜鸡鸣而起。整衣冠危坐。诵昔贤箴铭讫。还卧向明而起。傍人不觉也。○所居村南。有峯耸拔奇秀。峯下有岩临江。壁立千仞。俗名秀岩。先生以修改秀。因自号焉。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三十二岁九月。哭金广麓。先生与金公契谊甚笃。有祭文又撰遗事。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十三岁三月。李进士亨男来访。引坐双松台。李公叹曰美哉江山。以君居此。可谓两美相合。四月谒屏山书院尊德祠。院在河隈上流五里许。时士林将奉安文忠公位版。察访金公允思以书要先生与偕。先生辞。待奉安后二日往谒。与金鹤阴念祖会松林。论期三百璿玑玉衡注。讲心经。游乡校与张敬堂兴孝。夜论心经及理气说。往川城道荣川。拜金柏岩玏。○六月有自警说。曰人之害德。莫过于谄。所谓谄者。不必趋走拜跪于上之人。以求其悦己。然后方可谓之谄。凡遇侪辈或已下之人。至于奴隶之贱。往往强为非所欲之言。以曲循其意。或彼有难从之请。不能直言以拒之者。皆谄之类也。余有此病。酒后尤甚。书此以自警云。九月约金忘言荣祖,金溪岩游清凉山。有游山日录。十月与金忘言,金溪岩,全正字。会于屏山书院。泛舟屏岩下。还河隈。与堂兄教授公襑及全正字。泛舟秋月潭。是夜月色甚明。水天交辉。纵舟所如。至夜三更乃罢。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三十四岁。○有次退溪先生诗二首。四月。作克伐㤪欲说及图。揭壁以寓观省。○不传。六月。迎会李苍石先生于菊潭。苍石行到柏洞。以书要与相会。且寄诗曰莫言疢疾苦相丛。乐道年来不㤪竆。千卷诗书无日了。一瓢𫗴粥有时空。江湖每忆同心友。歧路谁怜失脚翁。十载参商今咫尺。敢辞相访暮江东。先生次云年来干没百忧丛。那免阮生哭道竆。忽遇行轩冲雨至。解教离思逐云空。文高两汉倾枚叟。气压三韩继牧翁。却恨匆匆还作别。一江相望隔西东。八月赴李氏姊丧于京。○拜五峯李相国。○九月南还。○十月拜寒冈郑先生于泗水。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三十五岁正月。子千之生。○二月增筑双松台。○四月金溪岩回自京城。迎见于丰山。○五月往川城。与金忘言,金溪岩,金梅园光继诸公。会于松岩亭。有唱酬诗。六月还到凤停寺。游鸣玉台。留数十日。七月移寓谦庵精舍。时宗人有行冠子礼。先生为宾。赠冠者诗云所贵学之道。仁义以立身。德崇而业广。然后为成人。非善孰可服。非贤谁与亲。努力各自勉。吾言非妄陈。八月迎拜寒冈先生于醴泉。时寒冈自荣川还星山。九月游浮石寺。○十月往闻韶。省外曾祖松隐金公墓。○拜金公致中㫌闾。金公死节于壬辰之乱。棹楔在义城中里。拜御侮将军世子翊卫司洗马。行到鸟岭病未赴。时昏朝政乱。彝伦斁废。先生初无出意。金梅园贻书勉行。金溪岩亦谓须一出为善。先生答梅园曰成听松初拜部参奉。人勉其不起。成公曰我世臣。与他人不同。退溪先生亟称之。以为知进退之义。今奉兄示。醒然而悟。遂作肃行。溪岩以诗送之云潭上云霞绝俗氛。天书一夕到柴门。幽兰岂欲移官道。乔木其如感国恩。已觉离情涉溟渤。要将何道亘乾坤。端仪正则从玆远。昔病还萌鄙吝根。到岭下得疾未赴。○宣城人有趋附时议者。势焰薰灼。机阱惟意。与先生有旧。一日来请见。先生拒而不纳。其人怒龈龈出悖言。以龁先生。闻者莫不危之。先生终不动。十一月。哭金柏岩。有挽诗。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三十六岁三月。增筑达观台。○约金忘言,金溪岩,金梅园,金风雷是枢,金鹤阴诸公。泛舟秋月潭。溯流上下。至锺渊。坐岩石上举酒。五月省寿洞先垅。因游星岩。即鹤峯金先生所筑。后改名石门。七月中别试东堂初试第二。不赴省试。时科场不严。私意公行。有一要人为先生司马榜下者。闻先生中别科。以书来试意。先生遂不赴。九月往拜卢敬庵于一善。○往宁海观海。有登泣岭一绝。乙酉占新基于尚州佳士里。丙戌郑愚伏李月涧苍石诸先生临访。里在渭水之上。有江山胜槩。且近愚伏,苍石所居。便于讲学。故将移寓焉。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三十七岁春。移居于佳士里。○有渭滨八景诗。八景。曰双梅堂。曰百栗园。曰打麦台。曰萦云栈。曰支天石。曰障川岩。曰垂纶矶。曰观澜台。自是又号渭滨渔隐。诗逸不传。九月题明农记后。先生尝置一册子。求耕稼法。随所见闻而录之。名曰渭滨明农记。题其后略曰昔樊迟请学稼。吾夫子斥之以小人。则专心致志。兀兀竆年于田畞间者。非君子之所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韩文公作蕫生诗曰嗟哉蕫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行乡约于中东县。先生与金公秋任及县中诸士友。议立乡约堂于竹谷里。冠婚丧祭。随事顾助。且有劝善规过之法。一县至今赖之。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三十八岁李苍石先生有寄题佳士里诗。数间茅屋著人豪。墙屋虽卑道义高。门外莫嫌车马少。青山流水是心交。上郑愚伏先生书。论文忠公文集校正事。○秋往川城。留数月而还。与忘言金公。日有讲磨之益。还时金溪岩,金梅园,金鹤湖奉祖,洪东洛镐诸公。先后攀别。各有赠行语。冬移寓川城。郑愚伏与书。略曰念君移居未久。匍匐而归。为之怅叹。苍石一绝。真写出至情。讽诵之馀。为步其韵。河上传家只墨庄。儿孙蔬粝不充肠。如何将相三千日。倂欠成都八百桑。语虽鄙俚。使簧舌者闻之。亦足汗颜云。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三十九岁正月。哭寒冈郑先生。○四月会葬寒冈先生。有祭文。道尚州。拜郑愚伏先生。还川城。○七月撤寓还佳士里。金溪岩有送别诗四首。有曰行止皆天定。竆通讵我摇。灵台无一物。至乐在箪瓢。又有能存真富贵。德义润吾身之句。冬哭卢敬庵。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四十岁正月。会葬卢敬庵。有祭文。与金忘言,金溪岩,金梅园。书论儒疏事。时岭儒将陈疏。请斩李尔瞻。先生以为士有气节非难。而依乎中庸为甚难。且其疏语。于尔瞻实状大题目上。不敢直说。而泛论专擅为罪案。是无异获杀越人干货之盗。而议其窃钩之罪。贻书诸公以论之。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一岁七月既望。泛舟龙渊。与李月涧苍石,赵黔涧靖,全沙西湜,康南溪应哲诸公二十五人。约游谒道南道正祠。仍泛月于洛江龙渊。以赤壁赋分韵赋诗。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四十二岁三月。仁祖大王改玉。○四月授宣务郞。特除奉化县监。更化之初。群公交荐先生学行。拜是县。○先生先以原从资通训。吏曹误以宣务出教帖。人或劝其申曹。先生不应。上疏辞不允。疏略曰臣禀性最下。立志不笃。虽尝从事于书册之间。乍作乍辍。若存若亡。加之时事大谬。立身事国。无复有望。惟有服田食力。为可以小安愚分。跧伏草莾。以百畞不易为忧。初非有隐居求志。不乐仕进之操。而廷臣之不知臣实状者。徒闻臣久处贫约。疑其于闲暇之时。学有进益。而变其庸愚之质。犹或可比于平人。遂以蔑实之名。上误旁招之听。此则廷臣之为殿下选举之意。已大乖谬。而臣之僭窃欺罔之罪。尤无所逃矣。答曰方今民生。未免在于水火。尔其勿辞。速为赴任。以副朝廷之望。赴任所县承污吏剥割之馀。公私赤立。土瘠赋重。民不堪苦。先生抚摩喣嚅。稍有生意。申地部改步其田。豪右多泥之。先生不为挠。按行田畞。第其上下而无遗漏。由是田增而赋省。民始有乐生之心。郑愚伏以书贺曰治声籍甚。人皆乐道之。老先生门下人。岂不为之增气耶。五月。郑愚伏先生因昼讲荐先生。愚伏讲论语毕。进曰张显光,柳袗文学行谊。为东南隽望。若蒙收用。必有补于治道。中增广东堂初试居魁。不赴省试。时严校理惺为京试官。慕先生名擢置魁试。先生虑入洛而主司采名见录不赴。○按先生答金公秋任书曰中间误闻试期少退。且巡使入县。不敢弃去。迟延之间。期日已迫。势不可及云。盖先生初无赴省之意。而此书云云。其审于进就。而务自鞱晦如此。作文谕乡约长。先生为治。躬简约以先之。尤重于导扬风化。扶植教道。既择差乡约长。作文以谕之。大略以敦五教为本。又采辑先圣贤格言所以正俗化民者。作为教条。颁诸境内。呈辞状于监司。以水陆军逃躱事。具由请罢。监司不许。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三岁四月。授宣教郞。○五月授承训郞。○七月监司闵公圣征上治行。赐表里。谕曰尔居官。爱民如子。治邑如家。凡所除弊。有若嗜欲之难制。尽心孜孜。治有茂绩。不负朝廷擢拔之意。极为可嘉。九月令人权氏卒。呈辞归。县民立石以颂之。十一月。葬令人于善山府治东朴谷。○十二月拜刑曹正郞。辞不赴。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四岁寓四勿村。一日拙斋公问学。先生曰慎独为紧要。又拙斋公尝苦思虑杂沓。于竹片上书屏思虑三字。先生偶见之。召使前曰屏杂虑则可。屏思虑则不可。又曰世间万事。如鸟音过耳。不足累吾灵台。惟当一切扫置。以修身俟命为心可也。又曰近自数年来。自觉心地宽平。胡思杂虑。又似退听。不大用力。惟于动时易差了。是可惧也。○按李月涧戒子侄书曰。常爱柳季华。家传诗礼。学有渊源。见识明白。践履笃实。孝悌于家。忠信于朋友。沈厚谨重。表里如一。德容之盛。视古人无多让。今汝辈之所标准者。非此人乎。见其忠厚宽裕而思以矫吾之刻薄。见其庄整齐肃而思以矫吾之惰慢。至于动止威仪。无不取之为模范。则观感亲炙之益。岂不愈于卷中之贤邪。编次丧礼诸说。先生以家礼虽有后贤附注。变礼无所裁订。因集古今丧礼说。以补其未备。分门立条。使便考阅。书既成。欲更定而未果。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五岁八月。升奉直郞。拜刑曹正郞。赴阙肃谢。先生雅意林泉。不乐仕进。而每有除命。必皆赴谢。尝谓拙斋公曰我世臣也。不可以山野自处。有所偃蹇。汝须知此意。○先是公州人有为本州乡任者。与其地黄姓人交恶。为其所诬告。逮系京狱。互相证援。文书盈几阁。官吏不能遍览。先生一日夜搜检都尽。得其奸状。时李完丰曙判本曹。大惊服叹曰微公几误此狱。囚呼曰先大监按某狱申其枉。今公又能烛我冤。可谓世其家者。感泣不已。告者遂逃去。事因得解。物论快之。辞归。供职仅十日。十一月拜荣川郡守。因事递。○▣月聘夫人河氏。学生沃之女。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六岁正月。北兵至。号召使郑愚伏差先生尚州义兵将。先生纠合义旅。申严部伍。号令严肃。李苍石语人曰吾以柳某为直柔耳。不意其刚勇乃如此。俄拜清道郡守赴任。为治如奉化时。与义兵所金风雷书。略曰姜朴二虏还去后。朝议欲羁縻之。以为缓兵之计。区区过虑。狼心叵测。变诈百出。所谓羁縻者。不足以縻贼。而适足以自误也。答洪东洛书。论军粮事。时东洛在金巡察时让幕下。书略曰承巡使关。贼兵已到黄州。而关西割地之言。尤令人痛愤欲死。此郡为一道米豆都会。今看都数大小米七万馀石。合杂糓多至卄七万馀石。京畿忠清糓数在此道之下。合两道亦不下数十万石。若没数聚于南汉城。可支数万兵半年之粮。取其便近。先此运用。而远道之糓则姑为留置。以待事定后从容输运。以偿两道所用之数。极似便当云。作文谕诸生。略曰昔舜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此教学之所由始也。盖人伦者。日用当行之道。学者学此而已。教者教此而已。子朱子小学一书。为小子培养德性之根本。而其所眷眷者。惟在于入孝出悌。隆师亲友。正容谨节。慎言笃行而已。今抄选儒生。择定训长。每朔望谒圣。因与难疑答问。启发其志意。高下其勤慢。而其于升降揖让之节。忠信笃敬之本。尤加戒焉。诸君诚能学而讲之日益明。习而行之日益进。优游涵泳。毋急毋怠。则为圣为贤之功。亶在于是矣。十月授通善郞。○十二月因事罢归。郡民立石以颂之。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四十七岁▣月。子百之生。○九月拜果毅校尉世子翊卫司翊卫。赴阙肃谢。时郑愚伏为副提学。将进讲玑衡注。自卫曹直所邀先生至玉堂。讲论疑义。十二月授通德郞。拜司仆寺佥正。

二年己巳先生四十八岁正月。出为醴泉郡守。郡与安东接界。一境之内。皆亲戚故旧。事多牵掣。而先生处之有方。莫不厌服。迄先生去。无一人干政犯禁者。二月延文忠公谥。○呈辞状于监司。时狱囚二人罪犯纲常者。越狱而逃。先生即申报请罢。监司以非启下罪人不许。先生以为岂有重囚越狱。而以朝家不知之故。不自为罪。视事如故乎。连呈三辞。监司终不听。十二月弃官归。郡民立石以颂之。

三年庚午先生四十九岁八月拜旅轩张先生于不知岩。留数日。有问目三条。哭金鹤湖。有挽诗祭文。

四年辛未先生五十岁二月。升朝奉大夫。拜全罗道都事不赴。○三月除陜川县监赴任。时郑仁弘之孙有入军保者。闻先生为本倅。惧甚欲逃。先生至则命除军籍。其人感泣不已。上郑愚伏李苍石先生书。论文忠公文集校正事。且请序跋文。○游黄溪瀑布。士友六七人从。秋因事呈辞状于监司。李苍石与书曰闻有乞免之事。道苟可行。古人有不屑于去就者。切望无果于遁思。以活一境赤子。

五年壬申先生五十一岁正月。为文给占毕斋金先生庙前官田。金先生庙宇在冶炉县。址连官田。鉏犂相及。先生按知其故。以为非所以尊贤尚德之意。即以田属庙。成给完文。使宗孙世守。勿复侵夺。刊文忠公文集于海印寺。既始役。各院士林分卷缮写。续续送刊。且出通文。争补役资。不数月告成。四月与观察使吴公䎘,晋州判官赵公卿叔。游矗石楼。灯夕会于楼中。谈晋阳故事。先生诵鹤峯金先生矗石绝句。赵公因镂板揭壁。授朝散大夫。○颁乡约诸条于乡约长。一依退陶先生宣城乡约各条。且为说付其下。颁之都约长。惓惓以敦孝悌兴礼让。为化民成俗之本。○时某州一人。与邑人相讼。先生考其所纳文券。摘其可疑处数段诘之。其人默不对而退。翌日复来曰昨闻讼官之言。归自检看。果为可疑。因求去。其使人信服如此。赴同榜会于星山。观察使吴公,典籍权克明,庶尹李崃,县监李宁,生员郑维垣,生员卞,生员黄中信,县监安廷燮,察访李拣,进士慎承合十人会星山。先生亦以榜首赴焉。设宴尽欢而罢。因倩工为图。各书姓名年位于下端。以寿其传。会金东溟世濂于郡斋。时东溟为苞山倅。

六年癸酉先生五十二岁三月。先送家眷于尚州。○五月弃官归。郡民立石以颂之。○先生历典四郡。未尝以一物自随。每官罢还。环堵萧然。𫗴粥不继。而安贫自乐。惟恐人以清名归己。六月哭郑愚伏先生。士林推先生为相礼。李苍石与书曰治丧诸事。得左右经纪。得正而毙。惟此可以慰冥冥也。答李公元圭书。论师服。略曰窃闻圣人作礼。不制师服。设有成己之恩。与父母同者。圣人但使申心丧之制。而无制服之事。近世退陶先生之丧。禹秋渊性传,金正就砺,金上舍隆。不别制服。但以布笠缟带。不饮酒不食肉而居宿于外。以终三年。惟李栗谷之丧。李延平独制功缌之服。出入必服。人以为笑。以此观之。制服之不可为则决矣。七月答金梅园书。略曰某远落他乡。疾病乘仍。非不知收拾身心。洗涤諐尤。为自家安身立命之地。而沙防易溃。悍马难制。陷入坑阱。不能自脱。其为可惧。不但四十无闻而已。反顾初心。只增愧恧。子峻兄刚洁俊伟。为善流之宗。老兄精深造诣。尤非侪辈所及。惟望二兄益懋大业。益修实德。使操而存之日益固。扩而充之日益远。而又能推其所得之馀。辱赐警责而济拔焉。八月会葬郑愚伏先生。有祭文。○按郑石门荣邦挽先生诗注云。时有古今礼不同之疑。众莫知所定。竟从公议。

七年甲戌先生五十三岁七月。与江右诸士友。陪旅轩张先生游洛江。○九月拜汉城府庶尹。赴阙肃谢。时先生患风脾。新试鍼焫。而以闻命退伏为未安。力疾赴谢。十月移拜奉正大夫司宪府持平。以病三度呈辞。加给由。○又陈疏恳辞不允。疏见本集。启救姜处士鹤年。因乞解归。时姜公为掌令不至。上疏言事。朝议大激。至三司俱发。请按律。事将不测。先生曰国家置台谏。将以欲闻其言也。言不当则辨之而已。请杀谏官。岂圣世事乎。不可以不言。子弟以外间论议方峻。恐祸及苦谏。不听。草启数百言。其略曰鹤年之为人。臣所未见。而但以其疏语观之。则率意放言。无委曲婉顺之态。虽曰山野朴愚。不识事軆。告君之辞。岂宜如是。至于伯夷严延年之事。尤有所不当引而引者。物议之峻斥。固其宜也。然而原其本心则不过受恩感激。仰恃圣明。惟思尽言。不知裁择。以至此耳。谓之沽恩市直。犹非本情。而况无君不道。人臣之极罪。以此为罪。不已过乎。古之明王。不以言语罪人。臣伏睹殿下临御以来。草野倨傲之言。虽或过越。悉加宽宥。今于鹤年。尤示包容。既下优批。又以必无他意为教。人臣之道。惟当将顺至美。赞扬大德。使四方后代。咸仰大圣人含弘广大之量。出寻常万万可也。若不推究实情。论以一切之法。则幺麽一鹤年。虽不足惜。而独不为圣世之累乎。因解归。李苍石与书曰所启真折中之论。而一鸣辄斥。岂盛朝招延之意乎。贤者之去就。其有关于世道如是。而两司引避之辞。诚太迫矣。其后一大臣上箚。极论姜公罪当杀。幷攻先生以为阿党。至有党与日盛。主势日孤之语。上下教曰予不欲以言语妄发杀士。卿少弭忿嫉可也。后谏院又拈出先生启辞中率意二字。以为非所宜言。请推治。会先生没而止。

八年乙亥先生五十四岁正月。入河隈旧居。○省先垅于寿洞。○道宣城。访金溪岩,金梅园诸公于乌川。○谒陶山李先生庙。○十一日壬戌。还到荣川龟鹤亭感疾。十三日甲子亥时终。竟夕对客论丧礼。言讫而逝。一郡人士皆来赴。朴公桧茂主治丧具。合亲旧赙襚以敛之。远近闻者。无不惊悼嗟惜。相与吊曰斯人而至于斯。吾道何托焉。○先生是行。历访东洛洪公。既行数日。木斋洪公汝河梦至一官府。众环立如堵墙。讙言凤死。有巨鸟僵卧。高数丈。彩羽䙰褷。洪公觉而谂诸东洛。东洛色不怡。是夕先生讣至。东洛哭之曰仁人逝矣。异哉。征诸小子云。六月葬于善山朴谷。前夫人权氏墓同麓。○校院儒生操文致祭者相属。会葬者数百人。

后十八年壬辰正月。移葬于军威县西十里于义谷。亥坐巳向之原。前夫人权氏祔。

孝庙丙申九月。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经筵参赞官。十月加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揔府副揔管。

显庙壬寅十二月▣日。士林奉位版从享于屏山书院文忠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