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卷02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管晏世家 古史
古史卷二十六
曹子臧吴季札列传 

柳下惠列传第三[编辑]

柳下惠者,鲁公族,展氏也,名禽。仕鲁为士师,三黜不去,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故鲁虽不能用,终身不去。

鲁僖公二十六年,齐孝公侵鲁。僖公使展喜犒师,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弊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藏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恊,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帅桓之功。”我弊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异哉!臧孙之为政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今海鸟至,不知而祀之,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周,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常知避其灾害。’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温。臧文仲闻之,曰:‘信!吾过也。’使书以为三䇲故。

孔子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又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及孔子叙古之逸民,谓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孟子因之,曰:‘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凂焉。’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䄇于我侧,安能浼我哉?’夫二子之行,不至于此,而其风之所及,则有至是者与。盖孔子称作者七人,其三人:伯夷、叔齐、柳下惠,皆见于书;其四人:朱张、少连、夷逸,皆不见;虞仲,或曰太伯之弟,所谓仲雍者也,盖始断发文身以治句吴,傥或是欤?

苏子曰:‘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义不事武王。而柳下惠,降志辱身,三黜于鲁而不去,行若冰炭之异,而圣人皆取之者,其心一也。心茍不然,则伯夷必䧟于狷,柳下惠必䧟于乡原,而孔子奚取焉?《易》曰:“君子之道,或岀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君子平治其心,外累既尽,至于不可加损,人莫得而见也。虽其岀处,语默应于外者不一,而其中未尝违仁,然后知其为同耳。然孔子之论此三人,或谓之“贤人”,或谓之“仁人”,未尝以“圣人”许之。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闻其语矣,吾见其人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逹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欤?盖孔子之称夷齐,以为贤于当世之君子,至于当世诸侯大夫,则不能望其垣墙耳。非以为尧舜等比也。故其叙逸民亦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夫人而不能无可无不可,而尚足以为圣人乎?至孟子,始谓伊尹、伯夷、柳下惠皆古之圣人,与孔子异,而世俗又从而广其说,曰“此三人者皆圣人之趋时者”也。伊尹之后,士多进而寡退,故伯夷岀而矫之;伯夷之后,士多退而寡进,故柳下惠出而矫之。夫三代之风,今世不得见矣。而春秋之际,士方以功利为急,孰谓其多退而寡进也哉?此皆妄意古人耳。汤之称伊尹,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伊尹之自称亦曰:“维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及孔子叙书,皆不以为过,谓之圣人,或庶几焉。如伯夷、柳下惠,吾从孔子而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