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二百六十六至二百六十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百六十一至二百六十五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二百六十六至二百六十八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二百六十九至二百七十三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6.djvu/5

甘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甘州府在甘肃省治西北一千五百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凉州府永昌县

  界二百二十里西至肃州高台县界一百里南至边界一百六十里北至边界四十里东南至大黄

  山二百五十里西南至祁连山二百里东北至边界一百里西北至高台县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

  至 京师五千八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战国及秦为月氐地汉初

  为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元鼎六年置张掖郡见本纪地

  理志作太初元年开不同后汉因之晋仍曰张掖郡隆安中北

  凉沮渠𫎇逊初都于此𫎇逊于隆安五年据张义熙八年迁姑臧

   魏太武平凉置张掖军见元和志太和十一年改军为

   郡见寰宇记而地形志无此郡隋志作后周置西魏大统十二年分置

   西凉州废帝三年改曰甘州周复置张掖郡隋开

   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唐武德二年复曰甘州

   唐书方镇表景云元年河西节度副使治甘州天宝初复曰张掖郡干

   元初复曰甘州属陇右道永泰二年陷于吐蕃大

   中五年收复寻为囘鹘所据宋天圣六年入于西

   夏改镇夷郡又置宣化府元初复曰甘州至元元

   年置甘肃路总管府八年改甘州路十八年置甘

   肃行中书省明洪武五年置甘肃卫明统志作二十四年今从

   二十五年改甘州卫二十六年置陜西行都指

   挥使司于此领卫十二守御千户所二按明史行都司置于洪武十二年初治庄浪至

   是始移于此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裁行都司改置甘州府属甘

   肃省置张掖县为府治又改山丹卫为山丹县高

  台厅为高台县七年改隶肃州直隶州今领县二

   张掖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山丹县界九十里西至肃州高台县

   界一百里南至边界一百六十里北至边界四十里东南至山丹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白城子

   二百里东北至转觜墩一百里西北至高台县治一百六十里汉置觻得县为张掖郡治后汉因之

   晋改县曰永平仍为郡治西魏为甘州治后周仍为郡治隋开皇十七年改县曰酒泉大业初复改

  曰张掖为张掖郡治唐为甘州治后陷吐蕃废宋时入于西夏元置甘州路为甘肃行省治明初置

  甘肃卫二十五年改置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为陜西行都司治 本朝顺治中裁中前后三卫存

  左右二卫雍正二年置张掖县为甘州府治山丹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三

  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五里东至凉州府永昌县界一百里西至张掖县界三十里南至边界一百

  五十里北至边界二十五里东南至白石崖口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寕番山口一百五十里东北至

  玉泉墩一百二十里西北至边界三十里汉置删丹日勒二县属张掖郡后汉因之献帝时分置西

  郡晋因之后魏改删丹曰山丹周郡废隋大业初复曰删丹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宋时属西夏置甘

  肃军元至元初复曰山丹二十二年升为山丹州隶甘肃行省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山丹卫属陜西

  行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置山丹县属甘州府

 ︹形势︺环以祁连合黎之山浸以居延鲜卑之水

 ︹风俗︺民俗质朴后汉书窦融传土人穴居野处采猎为生

  资雪消之水以灌溉

 ︹城池︺甘州府城周十二里有奇门四濠广三丈七尺洪武二十五年因旧修筑 本朝

  乾隆二十九年修 张掖县附郭山丹县城周七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五尺明洪武

  二十四年筑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修高三丈五尺

 ︹学校︺甘州府学在府治东南隅即旧行都司学明洪武二十八年建 本朝屡经修葺入

  学额数二十名张掖县学在县冶东南 本朝雍正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山丹

  县学在县治东南隅明正统五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甘泉书院在府城内旧镇

  志莫详创始明嘉靖三十一年都御史王诰病其地隘撤而大之后废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重建

  仙提书院在山丹县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

 ︹户口︺原额民丁共五千八百五十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二十八万二千四百九十六名口屯丁

  男妇大小共五十三万一千一百十九名口统计七万九千八百四十一户

 ︹田赋︺田地共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九顷三亩九分额徴银共八百八十一两一钱六分粮共七万一

  千八百八十八石二斗六升八合

 ︹山川︺雪山在张掖县南一百里多林木箭簳元和志甘州南至大雪山三百三十里临松

  山在张掖县南十六国春秋晋永嘉四年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后掖字渐灭而张字分明

  隋书地理志张掖有临松山寰宇记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名丹岭山在张掖县南一

  百二十八里明统志马蹄山在都司城南一百里岩石闲有神骥足在焉西陲今略马蹄山在龙首

  堡南板答口外二十里有石门七石洞二十祁连山在张掖县西南汉书霍去病传元狩

  二年去病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觻得颜师古注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西河旧

   事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上东西二百馀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一名

   天山亦名白山元和志山在张掖县西南二百里行都司志山在甘州卫南一百六十里东西延袤

   千馀里连互甘肃界西陲今略山在梨园堡南九十里 按新唐志祁连山在甘州西北百九十里

   与诸书皆不合合黎山在张掖县西北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隋书地理志张掖有合

   黎山元和志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行都司志合黎山在甘州卫北四十里迤

   逦至镇夷所石峡口三百里甘峻山在张掖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甘峻山旧唐

   书地理志甘州取州东甘峻山为名元和志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出青鹘鹰称为奇绝常充贡献寰

   宇记甘峻山一名绀峻山水经注云弱水历绀峻山南与张掖河合是也 按行都司志有人祖山

   在甘州卫东北四十里俗名快活山其山不毛盖即古甘峻山石峡口山在山丹县东八

   十里两峯相对下有石井焉支山在山丹县东南接凉州府永昌县界汉书元狩二年霍去

   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得首虏千馀级旧唐书地理志甘州属删丹焉支山在县界删丹山即

   焉支山语讹也西河旧事焉支山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宜畜牧与祁连同匈奴失祁

   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括地志焉支山

   一名删丹山在删丹县东南五十里明统志在山丹卫东南一百二十里唐哥舒翰建神祠于山麓

   行都司志焉支山一名大黄山西陲今略大黄山起于新河堡南五里在石峡堡南八里穷石

   山在山丹县西南离骚经夕次于穷石淮南子弱水出穷石山十六国春秋北凉永安元年沮渠

   𫎇逊与从兄男成期同祭兰门山因而密𧮂之括地志兰门山一名合黎一名穷石山在删丹县西

   南七十里 按行都司志祁连山在山丹卫南一百五十里旧志在马营墩南三十里盖即古穷石

   山也括地志谓一名合黎误金山在山丹县西南魏氏春秋青龙三年删丹县金山元川溢

   涌宝石负图立于川西汉晋春秋是年氐池县大柳谷口激波涌溢有苍石立水中文曰大讨曹十

  六国春秋吕光龙飞二年沮渠𫎇逊起兵攻拔临松屯据金山沮渠𫎇逊元始五年祀金山西如苕

  藋遣将袭卑和自率众为继循海而西复如金山而归隋书大业五年吐谷浑率众保覆袁川帝命

  内史元寿屯金山地理志张掖县有大柳谷甘镇志柳谷在甘州东南一百里与山丹卫接界即金

  石觜山在山丹县西十里山下地皆泻卤雨后经日色白如盐龙首山

  丹县西北二十五里边外明万历中夷人青把都自昌寕湖移驻于此巡抚田乐击走之一名龙头

  山俗呼为甘峻山山腰有三洞各深五尺山阴有泉旱可祷雨红寺山在山丹县北二十五

  里山土皆赤丄有崖深六尺亦名红寺洞川岩在张掖县西南十六国春秋沮渠𫎇逊元始八

  年欲伐西凉引兵西至白岩伪南攻浩亹潜师还屯川岩旧志川岩在甘州卫西南一百五十里

  大斗拔谷在山丹县南隋大业五年帝伐吐谷浑经大斗拔谷山路险隘鱼贯而出乃至

  张掖唐武德元年西𦊅厥𨶕度设与甘州曹琼合兵击李轨为轨所败走大斗拔谷通鉴贞观九年

   李靖讨吐谷浑还上遣使劳军于大斗拔谷皆即此元和志大斗拔谷在山丹县南二百里

   掖河在张掖县西即古羌谷水也汉书地理志觻得县羌谷水出羌中东北至居延入海过郡

   二行二千二百里括地志羌谷水一名鲜水一名合黎水一名覆袁水今名副投河亦名张掖河自

   吐谷浑界北流入张掖县张守节史记正义今案合黎水源出临松路山东而北流历张掖故城下

   又北流至县北二十三里合弱水又西迳合黎山折而北流经流沙碛之西入居延海行千五百里

   明统志张掖河在都司城西十里源出摆通川迳祁连山西出合黎山名合黎水流入额齐讷界行

   都司志张掖河原名黒河自镇城西南山流出迳祁连山傍合黎山出羌谷口北入额齐讷界今引

   其水分二十八渠为灌溉之利 按黒河上源东北流二百里许至府西北合弱水其源比弱水差

   短而流特盛自汉以来皆主此水言故详记源流而略于弱水就禹贡言此亦弱水之源也 额齐

   讷旧作亦集乃今改弱水源出山丹县西南北流迳县西又西北迳张掖县北又西北入肃州

  高台县界书禹贡雍州弱水既西汉书地理志删丹县桑钦以为导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元和

  志弱水在山丹县南山下寰宇记弱水东自删丹县界流入在甘州北二十三里王应麟地理通释

  弱水西至合黎山与张掖河合力不胜芥然可以皮船渡隋书地理志删丹有弱水甘镇志删丹河

  在山丹城西源出祁连山西流入张掖河即弱水也自镇城东北环合黎山入东莎界西陲今略弱

  水自祁连北流绕山丹城前后合而西流至甘州新城汇黒河而西此水春夏之闲褰裳可涉及其

  涨也亦可浮舟但土人不知造舟耳自与张掖河合其下通名为张掖河今俗谓之黒河 按舆图

  弱水发源处在甘州正南微东山丹县西南各二百馀里北流稍东过永固城折而稍西至甘州东

  南有山丹县南之水流入焉自北转而西北去山丹之西南正西皆八九十里镇志谓在城西今略

  谓绕城前后皆未甚悉旧志云古之言弱水者不一山海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曰昆仑之

  邱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注其水不胜鸿毛史记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攴有弱水西王母

   而未尝见汉志临羌县西塞外有弱水后汉书大秦国西有弱水流沙西王母所居处近于日所入

   也十六国春秋乞伏孔子击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后魏太武击蠕蠕自栗水西行至菟园水又循

   弱水西行至𣵠邪山史记正义弱水有二源皆出女国北河耨达山即昆仑也南流会于女国东去

   国一里非毛舟不可济南流入海唐书东女国有弱水南流缝革为船所言并在绝域皆非禹贡之

   弱水然考后魏太武所经之弱水实即指张掖河之下流非有二也宣政渠在张掖县南一

   百里分坝四溉田一百一十八顷又虎喇海西渠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分坝二溉田二百四十馀顷

   虎喇海东渠在县南一百三十里分坝三溉田一百馀顷阿薛古渠在县城北五里分闸六溉田一

   百五十九顷囘囘渠在县城东五十五里分支渠三溉田一百二十顷河东渠溉田二十三顷东泉

   渠在县城东郭内分闸四溉田一百二十七顷江淮渠溉田二十七顷迓刺渠在县西四十里溉田

   八十五顷小泉渠溉田六十七顷黒水沟渠溉田一十四顷阳化渠在县城南七十里溉田一百二

   顷有本渠分闸三溉田五十五顷皆引山水洪水渠在张掖县南自县东南一百六十里

   起至县南一百里分为六渠共溉田七百二十馀顷又山丹县亦有洪水渠自县南一百二十里起

   至县西南七十里分为四坝共溉田一百一十馀顷千金渠在张掖县西汉书地理志觻得

   县有千金渠西至乐涫入泽中 按此渠盖引羌谷水即今县西诸渠之类也城北渠

   掖县西北十三里分闸九溉田一百七十一顷又城北新渠分闸三溉田七十顷官渠在县西南十

   四里分闸十八溉田三百六十八顷加官渠分闸九溉田一百四十九顷沙子渠在县西十九里分

   闸三十六溉田五百八十二顷卓家渠在县南十六里分闸九溉田一百五顷大古浪渠在县南二

   十里分闸十五溉田五百四十一顷小古浪渠分闸七溉田一百九十九顷小满渠在县南三十里

   分闸十六溉田四百七十二顷大满渠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分闸二十五溉田五百九十七顷大满

   新渠分闸七溉田一百八十一顷小满新渠分闸六溉田一百八十一顷马子渠在县南五十里分

  闸二十一溉田三百二十馀顷洞子渠在县南五十五里分闸十二溉田一百五十一顷西洞渠在

  县西四十里溉田一百一十一顷龙首渠在县西南八十里黒河首派也旧名木龙坝分闸五溉田

  二十二顷又永利渠分闸九溉田二百二十八顷⿱⿵乃𰀁皿 -- 盈科渠分闸三十六溉田一千一百三十一顷四

  海渠分闸五溉田六十八顷下沤波渠在县西二十里溉田一百五十一顷上沤波渠在县西三十

  五里溉田六百四十四顷新丰渠溉田六十七顷平顺渠分闸四溉田一百六十一顷巴吉渠溉田

  二百九顷河西渠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分支渠三道溉田三十八顷接济渠分二沟溉田八顷新

  塔儿渠溉田五十四顷灌源渠溉田二十五顷敬依渠溉田一十七顷旧塔儿渠引黒河尾水分闸

  四溉田一百三十二顷以上俱引黒河水抚彝渠在抚彝厅城东北分闸五又新工渠在城

  北分六闸小鲁渠在城西北分四闸小新渠在城东北分二闸西海渠古集渠均在城西南倪加渠

  土军渠橙傮渠梨园渠小彩渠均在城南铺加渠东海渠早兀渠通济渠化音渠双泉渠明麦渠永

  济渠五眼渠均在城东南鸭子渠在城东葫芦永安渠昔喇渠板桥渠在城东北白石崖

  渠在山丹县东南二百里源自大通河分派而来溉田三十九顷又有东中渠就地出泉分为九

  坝溉田五百八十四顷童子渠在县南七十里义得渠无虞山口渠在县南一百三十五里三渠共

  溉田五百七十四顷木花渠分为支渠四溉田四百八十四顷俱引祁连山冬雪消融之水又边山

  小沟渠在县城南一百二十里钟山寺沟渠在县城东南九十里卫亭木沟渠在县城东南一百里

  马连坝渠在县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东山坝渠在县城南一百二十里西山坝渠在县城南一百里

  红崖头渠二道在县城西南一百里大黄头渠二道在县城南一百二十里独崖泉渠在县城南一

  百里独泉渠在县南一百里赤泉在张掖县东南十六国春秋秃发傉檀伐𫎇逊次于氐池

  芟其禾苗至赤泉而还元和志凉州赤水军本赤乌镇有青赤泉故名甘泉在张掖县西南

  八十里甘峻山下味甘冽又城南门内东三十馀步亦有甘泉北流出城引以转硙蓼泉

  掖县西十六国春秋沮渠𫎇逊元始七年遣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李歆歆发兵迎之𫎇逊伏兵

  于蓼歆觉之引还𫎇逊追败之于鲜支涧城建康而还八年歆复袭𫎇逊引兵入都渎㵎蒙逊逆击

  败之于怀城歆勒兵复战蓼泉为𫎇逊所杀新唐志甘州西一百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行都司志

  蓼泉在卫西九十里都渎㵎在其西九眼泉在张掖县西九十里草湖泉在张掖县

  西张掖河两岸多生芦苇每年收草百馀万束以饲马暖泉在山丹县东南四十五里平地

  涌泉二穴沍寒不冻有大渠一分闸五共溉田七百一十八顷石井在山丹县东八十里其水

  常满汲之不竭行都司志井出石峡口山下三十二井在张掖县北边外参差并列

 ︹古迹︺觻得故城在张掖县西北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上曰骠骑

  将军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觻得武帝纪是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来降

  元鼎六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地理志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治觻

  得县应劭曰张国臂掖故曰张掖孟康曰觻音鹿颜师古曰觻得匈奴中地名县取其名耳旧唐书

  地理志张掖故匈奴昆邪王地属汉武开置张掖郡及觻得县郡所治也匈奴王号也后魏置张掖

  军孝文改为郡及县州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取州东甘峻山为名元和志甘州自六国至秦戎狄

  月氏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置张掖郡以断匈奴之右臂晋初属张轨后凉末段业亦尝据此

  为北凉沮渠𫎇逊所杀据之后又迁理姑臧后魏太武平凉以为张掖军废帝二年改军置甘州因

  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大业三年罢州为张掖郡隋乱陷贼唐武徳二年讨平李轨

  改置甘州永泰二年陷于西蕃张掖县郭下本汉觻得县匈奴觻得王所居因名晋改名永平隋开

  皇三年改永平为酒泉大业二年改为张掖取旧郡为名也寰宇记汉郡城在今县西北四十里唐

  书宣帝纪大中五年沙州人张义朝以甘州归于有司囘鹘传大中时厐特勒自称可汗居甘州五

  代史五代之际甘州囘鹘数至犹呼中国为舅宋史夏国传天圣六年德明遣子元昊攻甘州拔之

   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三年立甘州行中书省明统志洪武二十四年置甘肃卫二十六年置陜西

   行都昭武故城在张掖县西北汉置属张掖郡后永初二年梁慬至张掖日勒会

   叛羌诸种攻亭堠慬击破之乘胜进至昭武晋改曰临泽晋书地理志张掖郡统临泽县汉昭武县

   避景帝讳改也十六国春秋沮渠𫎇逊元始八年太史令张衍曰今岁临泽城西当有破兵𫎇逊遂

   西诱李歆败之于怀城歆退走追至临泽斩之后魏废魏书西域传康居王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

   后汉书注昭武故城在张掖县西北临松故城在张掖县南十六国春秋晋太和三年

   天锡置临松郡吕光龙飞二年沮渠𫎇逊起兵袭光中田䕶军马𮟏进攻临松郡屯据金山秃发傉

   嘉平三年伐𫎇逊掠临松千馀户又𫎇逊元始十二年乞伏炽磐子墓末出貉渠谷来攻临白草

   岭及临松郡徙民而归魏书地形志临松郡领安平和平二县隋书地理志张掖有临松县后周废

   寰宇记后魏太和中置临松郡故城在临松山下删丹故城今山丹县治汉置属张掖

  郡晋属西郡后魏地形志不载隋书地理志张掖郡统删丹县后魏曰山丹大业初改为删丹元和

  志删丹县西至甘州二百二十里本汉旧县按焉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元史地理志唐删丹

  县宋初为夏国所有置甘肃军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分地至元六年行山丹城事删讹为山二十二

  年升为州隶甘肃行省明统志洪武初废元山丹州二十四年置山丹卫日勒故城

  丹县东南汉置属张掖郡汉书地理志日勒都尉治泽索谷赵充国传武威郡张掖日勒皆当北塞

  有通谷水草后汉书郡国志日勒县献帝分置西郡晋志西郡治日勒县十六国春秋苻坚建元二

  十一年吕光东还西郡太守索泮城守不下光攻杀之段业神玺二年遣沮渠𫎇逊攻光西郡太守

  吕纯执纯以归又𫎇逊永安八年败秃发傉檀于均石进攻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拔之魏书地形

  志不载隋书地理志删丹有后魏西郡永寕县西魏郡废县改为弱水周省入删丹后汉书注日勒

  故城在删丹县东南氐池故城在山丹县西南汉置属张掖郡后汉因之晋省后复置十

  六国春秋吕光麟嘉二年张掖督邮傅曜考核郡县氐池令尹兴杀之投于南亭空井中秃发乌孤

  太和三年吕纂攻段业于张掖遣利鹿孤救之纂惧烧氐池张掖榖麦而去沮渠𫎇逊永安元年

  兵袭段业比至氐池众逾一万进壁侯坞业军溃秃发傉檀宏昌五年伐𫎇逊次于氐池𫎇逊婴城

  固守芟其禾苗至赤泉而还通鉴注氏池故城在张掖县界西安废郡在张掖县东南

  十六国春秋吕光龙飞二年郭黁之叛西安太守石元良率兵赴难段业神玺二年徙治张掖遂筑

  西安城以臧莫孩为太守沮渠𫎇逊永安元年西安太守遂起兵攻张掖杀业而代之后魏废

  祁连废郡在张掖县西南十六国春秋晋咸和五年张骏以侯亮为祁连令隆和元年

  元靓改商州为祁连郡晋书地理志永和中张祚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元靓改为祁连郡魏书李

  宝父翻为祁连晋昌二郡太守寻废通鉴唐开元十六年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

  即故城也胡三省注城在祁连山下故名方舆路程考略即单于城在卫南洪水堡南三十里故址

   金泽废县在张掖县南十六国春秋晋建元元年张骏田于建西䃋石县改䃋石为

   金泽县又吕光时张掖金泽县有麟见光以为已瑞改元麟嘉仙提废县在山丹县东晋

   书地理志西郡又统仙提万岁兰池三县十六国春秋建兴二年兰池长赵婴于青㵎水得玉玺秃

   发利鹿孤建和二年遣将袭沮渠𫎇逊于张掖至万岁临松后废旧唐书地理志晋分删丹置兰池

   万岁仙提三县炀帝并入删丹寰宇记张掖县有千秋城万岁城皆窦融所筑以扼边夷旧志有仙

   提铺在城东十里盖以故县为名金山废县在山丹县西南十六国春秋沮渠𫎇逊永

   安十年以从伯罗仇子成都为金山太守后魏省隋书地理志删丹有后周置金山县寻废

   兰废县在山丹县西北汉置属张掖郡后汉晋因之后魏废苕藋在张掖县东十六国

   春秋秃发傉檀嘉平四年伐北凉五道俱进至番和苕藋掠五千馀户而还沮渠𫎇逊元始二年西

   如苕藋遣兵袭卑和乌啼二部五年祀金山西至苕藋复袭卑和虏均石在张掖县东十六国

  春秋秃发傉檀宏昌六年伐沮渠𫎇逊于张掖入自西陜𫎇逊拒战于均石通鉴注均石在张掖之

  东西陜之西盖西郡界建康军在张掖县唐书地理志甘州西北百九十里祁连山北有

  建康军证圣元年王孝杰以甘肃二州相拒回远置军 按建康元和志作建昌

 ︹关隘︺山南关在张掖县东北四十里人祖山口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置关城四面凡

  二十丈有奇城濠三面凡三十丈有奇红寺山关在山丹县北三十里西游荄旧曰红

  寺山口明嘉靖中新修石关一道抚彝厅在府治西一百五十里本肃州高台县地明时

  置驿隶后卫 本朝初因之乾隆十八年设厅置通判属甘州府分理张掖县山南关棃园堡沙河

  堡高台县平川堡等处兼理驿事二十九年建城周一里有奇东至沙河驿四十里西至肃州高台

  驿四十里五十二年添设经制外委一员驻防永固城在山丹县境去府治东南一百八十

  里东至大马营四十里西至洪水堡三十里 本顺治八年筑堡周四里设副将镇守兼辖甘州

   城守棃园洪水南古城马营墩山丹硖口黒城大马等营马营墩东大草滩河东墩有牧马厂距本

   营三十里边墙自府西北板桥堡北接肃州高台县界东至明沙堡止长二十里自此而东皆

   以山为固至府东北六十五里有斜濠口亦名灰沟口口北五里有烟墩沟山势至此渐平又筑边

   墙东抵山丹县北七十里又迤东南至定羌庙接永昌县界长一百里其闲关门有四隘口数十皆

   设濠观音山口在张掖县东六十里又县西南八十里有板答口又有烟墩口大盘

   道口小盘道口仁宗口大尾蔴龙口小尾蔴龙口康沟口虎喇孩口石榨口西水关口小都蔴口大

   都蔴口酥油口小野儿口大野儿口正南沟口哱啰口大磁磘口小磁磘口大打磨口小打磨口羊

   台口共计二十四处安番山口在山丹县南一百三十里又扁都儿山口在山丹县南一

   百里西陲今略扁都口明时凡凉甘往来于青海西寕者率皆由此而行路虽逾山实为捷径白石

   崖口在山丹县东南二百里皆番夷出入之路安静山口在山丹县南一百二十里又无

  虞山口和凝山口俱在县南一百三十里仁夀堡在张掖县东四十里又东乐堡在东七十

  里城周二里八十步东至山丹驿四十里西至仁夀驿四十里明时置驿 本朝乾隆十年分设县

  丞驻洪水堡在张掖县东南一百四十里东至黒城堡四十里城周三里有奇当大草

  滩之口明嘉靖八年置守备驻防 本朝改设游顺治八年开市于此县南山场柏树湾有牧马

  厂又县东观音口内混泉有甘州城守营牧马厂南古城堡在张掖县南一百里驻东

  乐明置城周二里东南至山丹县寕番山口八十黒 本朝设守备驻防距营十五里柳沟河有牧

  龙首堡在张掖县西南五十里黒河东岸城周一里有奇又拒敌堡在县南四十里顺

  化堡在县南九十里皆明置甘峻堡在张掖县西南八十里黒河西明置城周三百五十

  梨园堡在张掖县西一百里西北至肃州高台县五十里明置城周二里 本朝初设

  守备今改都司其南五里为哱啰口黒河所经也距营七十里白玘台有梨园营牧马厂新城

  堡在张掖县西北四十里南至黒河五里城周一里有奇明置曰靖安堡 本朝改名其东二十

  里有瓦窑堡在县北二十里东至人祖山口二十里城周一里五十步其西二十里有明沙堡周八

  十八步又板桥堡在县西北八十里城周二里有奇又西二十里有柳堂堡皆明置沙井堡

  在张掖县西北五十里东至甘泉驿五十里西至沙河堡二十里兼置驿于此沙河堡

  掖县西北七十里东至沙井堡二十里西至抚彝厅四十里明置驿丞隶中卫 本朝初因之乾隆

  十八年裁驿丞仍置驿归抚彝厅管五十二年设外委驻防新河堡在山丹县东四十里

  东至石硖口四十里南至张掖县马营墩一百四十里北至边墙五里兼置驿于此 本朝康熙八

  年移堡兵于马营墩石硖口堡在山丹县东八十里东至凉州府永昌县水泉营五十里

  西至新河堡四十里城周二里有奇高三丈五尺旧亦置驿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硖口路仅

  里许乱石磊砢人马皆艰距营十五里长沟有牧马厂又东二十里有定羌庙在古城洼之阜为甘

   凉交界处今设把总大马营堡在山丹县境东至凉州府永昌县高古城九十里西至黒

   城堡三十里明置城周一里 本朝设游击驻防马营墩堡在山丹县境北至永固城

   二十里西北至洪水堡四十里城周一里有奇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距营十五里石灰磘土

   营台子有牧马厂又独峯口有山丹营牧马厂黑城堡在山丹县境西至永固城三十里明

   嘉靖中置城周五里在大草滩中 本朝初设游击驻防后改都司乾隆四十六年改守备寻以守

   备移驻红城堡设把总一员驻防平川堡附近边墙东至板桥堡四十里明初置城周三

   里有奇 本朝设守备初属高台县后因置抚彝厅移属之甘泉驿在张掖县城内东北

   隅明置其东四十里至仁夀驿西五十里至沙井驿又西四十里至沙河驿又西四十里至抚彝厅

   旧有驿丞兼管二驿今裁又西四十里达肃州高台驿仁夀驿在张掖县东四十里西四

   十里至甘泉驿东三十里至东乐驿又东四十里达山丹县山丹驿明时置 本朝置驿于此

  丹驿在山丹县南关西四十里至东乐驿东四十里至新河驿又东四十里至硖口驿又东五

  十里达凉州府永昌县之水泉驿

 ︹津梁︺沙渠桥在张掖县南十里黑河桥在张掖县西十三里北津桥

  掖县北二十里跨弱水甘桥在山丹县西关外

 ︹陵墓︺︹明︺毛忠墓在张掖县南五里有武勇祠在城西隅明宏治十三年敕建费𤩽

  墓在张掖县南二十里行都司志𤩽明崇信伯永乐初佩平羌将军印守西土二十年刘广

  墓在张掖县南乡古浪渠任启墓在张掖县南乡拒献堡李文墓在张掖县

  南古城堡王敬墓在张掖县南乡齐家渠

 ︹祠庙︺甘泉祠在张掖县南门内行都司志泉乃郡之古迹故老相传昔有龙见焉因祠之年

  久颓没嘉靖二十八年巡抚杨博檄官培其泉北污下之地为基建祠于上面南宏敞道泉流于垣

  之两翼祠后有池二流会焉又县南城外七十里有上龙王庙县南城外三十里有中龙王庙县西

  城外十里有下龙王庙安济公祠在山丹县东南焉支山麓旧镇志唐天宝闲封焉支

  山之神为安济公立祠祀之龙王庙在张掖县西南八十里张掖河滨旧名河渎神庙

 ︹寺观︺宝觉寺在府城西南隅西夏永安元年建明永乐闲重修宣德二年敕赐今额本名卧

  佛寺又名宏仁寺普观寺在张掖县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行都司志内有浮屠塔古

  名马蹄寺有石门二十石洞七广狭不一俱凿佛像土人倚洞立为禅堂明初敕改今额圆通

  寺在张掖县东乐堡始于宋徽宗时明天启年闲重修内有砖塔 本朝乾隆年闲重修高八丈

  有奇较旧址更宽广庆寺在张掖县城东南隅西来寺在张掖县城西南隅

  衣寺在张掖县城西北隅普门寺在张掖县城西北隅报恩寺在张掖县城外

  崇庆寺在张掖县城南关厢泰普寺在张掖县城南关厢转轮寺

  掖县城南关厢隆教寺旧迹在马蹄寺前明正统年闲移建于张掖县南古城堡康熙五十

  三年重修发塔寺在山丹县治东南旧有佛塔明洪武中筑城于塔址下得铁佛五石函一

  内藏发旁有石𬬻上刻发塔寺数字因以名寺胜泉寺在张掖县东乐堡东门外明永乐十

  五年

 ︹名宦︺︹汉︺郭忠昭帝时为张掖属国都尉元凤三年奴入寇忠发兵击大破之射杀犂汗王

  以功封成安侯自是匈奴不敢入张掖辛庆忌狄道人元帝时为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

  萧咸兰陵人历张掖太守所居有迹窦融平陵人更始初为张掖属国都尉融累世

  在河西知其土俗抚结雄杰怀辑羌虏河西翕然归之及更始败众共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政治宽和上下相亲修兵马习战射羌胡犯塞融辄自破之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

  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归之不绝建武五年遣使奉书献马因授融凉州牧史苞

   茂陵人窦融为属国都尉时苞为张掖都尉及融行河西五部大将军事更以苞为张掖太守光武

   讨隗嚣与融等共进军以功封褒义侯邓训新野人元和三年卢水胡反畔以训为谒者乘

   传到武威拜张掖太守李恂临泾人肃宗时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

   武威远近州郡皆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第五访长陵人为张掖太守岁饥粟石

   数千访开仓赈给以救其敝吏惧谴争欲上言访曰若上须报是弃民也太守乐以一身救百姓遂

   出榖赋人顺帝玺书嘉之由是一郡得全岁馀官民并丰界无奸盗︹三国魏︺崔游

   人魏末出为氐池长甚有惠政︹隋︺杨恭仁观王雄子仁夀中为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边

   人安之文帝谓雄曰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裴矩闻喜人高祖时为吏部侍郎大业𥘉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帝令矩掌其事因访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后以绥怀之略

   进位银青光禄大夫阴世师武威人大业初拜张掖太守先是吐谷浑及党项羌屡为侵掠

  世师至有来寇者辄擒斩深为戎狄所惮︹元︺阿勒楚尔云中塞上人太宗时为元帅镇

  山丹州自炖煌置驿抵玉关通西域 阿勒楚尔旧作按竺尔今改巴图𫎇古人延祐初拜甘

  肃行省平章政事时米价腾涌陆挽每石费二百𦈏乃为经画计所省至四百馀万𦈏自是诸仓俱

  充溢且甘州气寒地瘠少稔岁民饥则发粟赈之春阙种则贷之于是兵饟既足民食亦给诏赐名

  鹰甲胄弓矢及钞五千𦈏以劳焉 巴图旧作伯都𫎇古旧作忙兀今并改︹明︺石永

  人嘉靖中为副使驻甘州旧有水田以地震川塞田遂芜废永濬泉五十馀所溉田八百馀顷民皆

  

 ︹本朝︺刘良臣直隶人顺治四年任甘州总兵逆囘米刺印谋叛佯言兵变诱良臣至北关与

  甘山道林维造俱遇害游击黄得成亦𬒳

 ︹人物︺︹汉︺金日䃅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武帝见而异

  之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既亲近未尝有过失莽何罗谋逆日䃅擒缚之由是著忠

  孝节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帝欲纳其女后宫不肯后为车骑将军与霍

  光同受遗诏辅少主封秺侯卒谥曰敬两子赏建昭帝时俱为侍中赏嗣侯金安上

  弟伦之子少为侍中笃慎有智宣帝爱之发楚王延夀反谋霍氏反禁门闼无纳霍氏亲属封都成

  侯至建章卫尉子敞元帝时为中郎将侍中太后以敞世名忠孝留侍成帝为奉车水衡都尉至卫

  尉敞为人正直敢犯颜色左右惮之敞子涉拜侍中明经俭节诸儒称之官至长信少府吴咏

  张掖人为䕶羌校尉马贤所辟后为太尉厐参掾参贤相诬罪应死各引咏为证咏计理无两直遂

  自刎死参贤惭悔自相和释后凉州刺史张轨祭其墓而旌其子孙郅奇张掖人居丧尽礼以

  泪洒石石即成痕著枯木枯草在冬必茂浸地成醎俗谓之醎乡汉帝嘉其孝表铭其邑改曰孝行

  之乡使立庙岁时祭祀︹唐︺赵武孟张掖人少游猎以所𫉬馈母母泣曰汝不好书而敖

   荡吾安望哉不为食武孟感激遂力学淹该书记自长安丞为右台御史著河西人物志十篇子彦

   昭风骨秀爽及进士第为南部尉与郭元振薛稷萧至忠善景龙中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

   乌承玼张掖人开元中与族兄承恩皆为平卢先锋沈勇而决号辕门二龙奚契丹入

   寇承玼破之捺禄山又战于白城斩首万计渤海大武艺引兵至马都山屠城邑承玼窒要路敌不

   得入流民始还安庆绪使史思明守范阳承玼劝思明降思明遂奉表听命始承恩为冀州刺史失

   守思明䕶送东都故肃宗使自云中趋幽州开说思明与承玼谋投衅杀之不克死承玼奔李光弼

   表为冠军将军封昌化郡王为右领军使乌重允承玼子少为潞牙将兼左司马节度使卢

   从史奉诏讨王承宗阴与贼连重允缚从史帐下宪宗嘉其功擢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帝讨淮

   蔡诏重允以兵压贼境割汝州隶其军与李光颜相犄角大小百馀战凡三年贼平再迁检校司空

   进邠国公徙横海军改天平文宗初拜司徒卒赠太尉谥懿穆重允出行伍善抚士与下同甘苦待

  官属有礼既没士二十馀人刲股以祭子汉宏嗣爵居母丧夺为左领军卫将军固辞帝嘉许之

  ︹元︺昂吉尔张掖人姓野蒲氏世为西夏将家父甘⺊率所部归元为千户及昻吉尔领父

  军从征诸国有功略地淮南所向无前世祖时累官行尚书省右丞时欲征日本昂吉尔疏谏不从

  既而师果无功屡进直言帝虽怒甚其辞不少屈 昂吉尔旧作昂吉儿今改甯珠赫

  州人母年七十馀患风疾药饵不效珠赫割股进啖遂愈岁馀复作不能行珠赫手涤溷秽䕶视甚

  周造板舆载母夫妇共舁行田园以娱之母卒居䘮有礼乡闾称焉 甯珠赫旧作甯猪狗今改

  ︹明︺陈瑗甘州卫人成化中进士任户部主事历升江西左布政使司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

  所至有政声刘宽甘州中卫人刻意经史尤精于星历卜筮之学尝建议开高台所从学者

  毛纲甘州左卫军母殁躬自筑茔群鸟栖树宪宗时旌表罗一贯甘州卫人天启

  初累官辽东参将守西平堡以捍御劳加副总兵 大兵渡河一贯凭城固拒矢尽自刭死赠都督

  同知子俊杰崇祯中仕至宣府总兵官罢归李自成陷甘州死之弟俊士被执亦遇害赵宦

  甘州卫人尝为总兵官罢归崇祯十六年李自成陷甘州死之高登科甘州卫人官甘肃行

  都司崇祯十六年李自成陷甘州被执不屈死李汝璋甘州卫人官阿坝岭游击崇祯十六

  年李自成陷甘州同子起凤集凤祥凤射贼俱被杀赵宗祝甘州卫人官指崇祯十六年

  李自成陷甘州与子俱自刎

 ︹本朝︺高天福张掖人提标守备以招抚噶尔丹至哈密为贼所执迫胁不屈遇害康泰

  张掖人由行伍从孙思克征噶尔丹有功官至四川提督康熙五十七年统兵进藏遇敌殁于阵弟

  海积功至凉州总兵同兄进藏亦陷阵死姚廉张掖人国子生性笃孝父死庐于墓侧寝苫枕

  石晨夕哭奠会祭日一恸卒于墓所叶有功张掖人性孝友好施与乡拜重之入祀乡贤祠

  子日芳官寕夏总兵郑汝仁抚彝厅人年逾百岁乾隆五十五年 旌

 ︹流寓︺︹晋︺郭瑀敦煌人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善属文荷卒为服斩衰庐墓

  三年后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子弟著录千馀人

 ︹列女︺︹汉︺金日䃅母教训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

  王阏︹明︺毛濬妻鲁氏甘州卫人庄浪都督鲁鉴女正德中中官言氏姿美可纳

  为嫔时氏已适守备毛濬闻之辄引刀自刎得婢救不死乃以艾灼其面抱忿成疾卒邹鲁

  妻王氏甘州卫人鲁亡氏年二十翁姑纳任氏金令改嫁氏投井死李附凤妻

  锺氏甘州卫人嘉靖中寇入西川氏为所驱行近大河投急流死郑完我母石

  氏甘州卫人崇祯末完我为南阳府同知妻王氏奉姑石氏家居流贼围甘州石豫戒家人积薪

  室中及城陷携王及一孙女自焚死贼退出尸灰烬闲姑妇牵挽不释手女距三尺许覆以瓮启视

  色如李洪远妻祁氏甘州卫人流贼逼甘州洪远为守备守城城陷贼擒洪远

  并祁祁骂贼死时百户谈文徳妻赵氏率其二女投缳死诸生张笃忠妻任氏挟幼女投井死李天

  俞妻王氏偕妾匡氏投崖邹裔儒妻任氏甘州卫人贼入城氏投井贼引出之氏怒

  骂甚厉贼砍其臂乃投之井中而死

 ︹本朝︺孙兆麟妻韩氏张掖人重庆总兵韩成女许字未嫁闻夫亡悲泣不食自缢死

  又指挥刘鹏妻甘州朱氏客民秦忠龙妻曹氏俱以夫死殉节保璜妻张氏张掖人璜

  为诸生既死氏截耳以明其志又同县烈妇姚印妻李氏猝遇强暴羞忿自缢俱嘉庆年闲 旌

  武蛟妻王氏山丹人夫亡守节又同县节妇陈著献妻窦氏王万佑妻任氏俱乾隆年

   周 家熙妻陈氏山丹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尚增禄妻王氏俱嘉庆年闲

  

 ︹土产︺布寰宇记甘州产寰宇记甘州产駞褐野马皮唐书地理志甘州土贡野马革

   通志可为裘元和志祁连山冬温夏凉宜牛羊乳酪浓好夏泻酥不用器物置于草上不解

   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斗馀酥麝香寰宇记甘州产香唐书地理志甘州土贡楸子

   志其色赤味甘而酸甘州卫岀白柰郭仪恭广志张掖有白柰家以为脯数十斛以为蓄积元

   和志甘州贡白柰沙葱 沙𬃷 甜瓜 圆根明统志似萝卜而圆

   青色味甘苦又有茄连叶似蓝根似萝卜味甘脆以上俱甘州卫出枸𣏌唐书地理志甘州土

   贡元和志甘州贡枸𣏌大黄行都司志山丹卫出大黄又甘峻山地多甘草



                前协修官温予㢲恭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溥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凉州府在甘肃省治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西距九百三十里南北距五百二十里东至寕夏府中

  卫县界五百九十里西至甘州府山丹县界三百四十里南至番界四十里北至伊伯勒山四百八

  十里东南至兰州府皋兰县界五百二十里西南至臧南山一百三十里东北至鱼海子边界四百

  八十里西北至山丹县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三百四十里 伊伯勒旧作亦不刺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战国及秦为月氐地汉初

  为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元狩二年开置武威郡

  纪而地理志作太初四年开不同后汉因之属凉州魏文帝分置

   凉州晋因之其后前凉后凉北凉皆都于此前凉张轨

   后凉吕光皆都姑臧北凉沮渠蒙逊初都张掖后迁姑臧后魏神䴥中改州为

   镇见地形志按神䴥中凉州尚属北凉与纪传不合太和十四年复置凉

   州领武威等郡见元和志后周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

   废大业初府废复改州为武威郡唐武德二年

   曰凉州置总管府七年改都督府景云元年置河

   西节度使唐书方镇表初治凉州大历元年徙治沙州咸通四年复置治凉州天宝

   元年复曰武威郡乾元元年复曰凉州广德二年

   陷于西蕃宋初曰西凉府景德中陷于西夏元至

   元十五年降为西凉州属永昌路明洪武九年

   置凉州卫属陜西行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凉州府属甘肃省置武

   威县为府治又改镇番永昌二卫俱为县改古浪

   千户所为古浪县改庄浪所为平番县领县五

   武威县附郭东西距四百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松山三百十里西至永昌县界九十里南

   至番界四十里北至镇番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古浪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姑臧山一百三十里东北

   至镇番县界一百里西北至永昌县界九十里汉置姑臧县为武威郡治后汉因之三国魏兼为凉

   州治晋因之后魏改县曰林中隋仍曰姑臧为武威郡治唐武德三年又分置神乌县贞观元年

   总章元年复置改曰武威神龙元年复曰神乌与姑臧县俱为凉州治广德中随州陷吐蕃废宋时

   属西夏元为西凉州明为凉州卫 本雍正二年改置武威县为凉州府治镇番县

   东北二百里东西距七百里南北距四百十里东至寕夏府寕朔县界六百里西至永昌县界一百

   里南至武威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伊伯勒山二百八十里东南至古浪县界四百九十里西南至

   永昌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鱼海子二百八十里西北至额齐纳一千二百五十五里汉置武威

   宣威二县属武威郡后汉因之晋省武威为宣威县地后魏改置武安郡西魏废入姑臧县唐置白

   亭军后陷吐蕃废明洪武二十九年始分置镇番卫属陜西行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置

   镇番县属凉州府 伊伯勒译见前额齐纳旧作亦集乃今改永昌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

   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武威县界七十里西至甘州府山丹县界一百一

   十里南至雪山一百八十里北至边墙八十里东南至武威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北石崖一百八十

   里东北至镇番县治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山丹县界一百十里汉置番和县属张掖郡为农都尉治

   后汉因之晋改曰番禾属武威郡后凉分置番禾郡后魏曰番和郡周废郡置镇隋开皇中复置番

   和县属武威郡唐初复曰番禾咸亨元年于县置雄州调露元年州废属凉州天宝三年改曰天宝

   长庆中复曰番禾后陷吐蕃废宋为西凉府地后属西夏元至元十五年置永昌路属甘肃行省明

   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属陜西行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置永昌县属凉州府古浪

   县在府东南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平番县界一百六十里西

   至武威县界四十里南至平番县界七十五里北至武威县界六十里东南至黒川二百里西南至

   可可口番界八十里东北至边墙一百七十里西北至边墙三十里汉置苍柗县属武威郡后汉曰

   仓松晋因之东晋太元中吕光改曰昌松兼置昌松郡寻改东张掖郡后魏复曰昌松郡后周郡废

   隋开皇初改县曰永世后复曰昌松属武威郡唐属凉州乾元后陷吐蕃废宋属西夏元属永昌路

   明初属庄浪卫正统三年分置古浪守御千户所属陜西行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置古

   浪县属凉州府平番县在府南三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东至

  兰州府皋兰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西寕府碾伯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皋兰县界一百九十里北

  至古浪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皋兰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红谷城连城土司界一百九十里

  东北至阿坝堡边墙二百四十五里西北至连城土司界一百四十里汉金城郡枝阳县地晋建兴

  四年张寔分置广武郡后魏又置广武县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邑次寻改为广武后又改邑次大

  业初又改曰允吾属武威郡唐武德三年复曰广武属兰州乾元后陷吐蕃废宋属西夏元置庄浪

  县属永昌路明洪武十年改置庄浪卫属陜西行都司三十一年废为庄浪守御千户所永乐元年

  复为卫 本朝康熙二年仍降为庄浪雍正二年改置平番县属凉州府

 ︹形势︺天梯亘前沙河绕后左有古浪之险右有西山

  之固东控寕夏南距黄河西连番部北际沙漠

  一线岩疆三边重镇

 ︹风俗︺金气坚刚人事慷慨寰宇地既僻远众杂羌回

  怙力负强人怀贲育之志明赵时春忠节祠碑

 ︹城池︺凉州府城周十一里有奇门四濠广六丈八尺洪武十年因旧改筑万历中甃砖

  増筑东关城周里许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修又满城乾隆二年建筑 武威县附郭镇番

  县城周七里有奇门三濠广三丈明成化初万历三年甃砖筑 本朝康熙元年永昌

  县城周七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三尺明洪武二十四年因旧改筑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

  嘉庆九年复修古浪县城周二里七十五步门二东南倚山西北有濠明正统中因旧修

  筑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増筑周四里有奇嘉庆八年重修平番县城周八里有奇门

  三元至元初筑明洪武十年重筑甃砖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

 ︹学校︺凉州府学在府治东南隅即旧卫学明正统中建入学额数二十名 本朝嘉庆四

  年添设满营学校以人数多寡定额武威县学在府治北 本朝雍正二年建入学额数

  十五镇番县学在县治东即旧卫学明成化十一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永昌

  县学在县城东即旧卫学明宣德中建入学额数十二名古浪县学在县城内 本

  雍正三年入学额数八名平番县学在县治前即旧庄浪卫学 本朝康熙十九年

  迁建入学额数十二名天梯书院在武威县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建旧志有成章书

  院在儒学后康熙四十三年凉庄道武廷适建久废苏山书院在镇番县丽泽书

  院在永昌县明伦堂东 本朝乾隆十二年知县李炳文建云川书院在永昌县

 ︹户口︺原额民丁共二万四千三百三十五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二十八万四千一百三十一名

  口屯丁男妇大小共一百二十二万三百六十七名口统计十八万二千八百六十二户

 ︹田赋︺田地共二万九千一百二十六顷六畞八分番地共六顷三十九畞七分额徴银共八百二十

  五两六分有奇额外收房地租银一百四十两九分有奇额徴粮共八万八百七十六石九斗五升

  

 ︹山川︺青山在武威县东二百五十里山多松柏冬夏常青松山在武威县东三百一十里

  上多古松天梯山在武威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晋大兴三年京兆人刘宏挟左道客居

  天梯第五山然灯悬镜于山穴中为光明以惑百姓吕光麟嘉二年段业疗疾于天梯作表志诗魏

  太延五年议讨沮渠牧犍李顺等言自温圉河以西至于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深至丈

  馀春夏消释下流成川引以灌溉元和志天梯山在姑臧县南二十五里明统志天梯山在凉州城

  南八十里山路崎岖如梯青岩山在武威县南寰宇记山下有湫甚广人触之立有风雹暴

  至通志在县南一百六十里今名青羊山姑臧南山在武威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西连永

  昌县界汉书地理志姑臧县南山谷水所出十六国春秋沮渠𫎇逊事佛于凉州南百里石崖中大

   造佛像元和志姑臧南山一名雪山在县南一百三十里寰宇记番和县南山一名天山又名雪山

   山阔千馀里其高称是连亘数郡界美水丰草尤宜畜牧葱岭以东无高于此行都司志姑臧南山

   在凉州卫西南一百二十里又雪山在永昌卫南一百八十里与凉州南山相连炎夏积雪不消亦

   名祁连山 按此山西连山丹甘州高台肃州之祁连山以及塞外之雪山脉皆连亘名多互称故

   杜佑通典曰自张掖而西至于庭州相去三千五六百里而山皆周遍车轮山在武威县

   西南九十里山巅高峻有路盘折而登西山在武威县西二十里峯峦若莲花峯下石五色

   成文如兽形一名莲花峯县志山有药泉水可疗病第五山在武威县西一百三十里炭山

   堡西南隋书地理志姑臧县有第五山寰宇记第五山夏函霜雪有清泉茂林悬崖修竹自古为隐

   士所居尤多窟室尚有石床石几遗迹苏武山在镇番县东南三十里山右有苏武庙俗

   传为苏武牧羊处阿噜山在镇番县南三十里东与苏武山相接 阿噜山旧作阿刺鹘

   山今黒山在镇番县西南六十里旧有黒山关又西南十里有红崖子山石色多赤

   伏山在镇番县西北八十里地接塞外其山脊高首俯遥拱县治如拜伏之状故名伊伯

   勒山在镇番县北二百八十里边外 伊伯勒译见前炭山在永昌县东南二十里产

   南山在永昌县南二十里俗名照面山燕支山在永昌县西西接甘州府山丹

   县界隋书地理志番和有燕支山即此行都司志青松山在永昌卫西八十里又名大黄山焉支山

   盖一山而连跨数处西陲今略山在高古城北一里袤八十里广二十里山产大黄又产松木故以

   金山在永昌县北二十里 按寰宇记苍松县有金吕山山有鸟形似雀见人即以嘴啄

   石自图其形以示人疑即此或谓即丽水所出之山误脱懽山在永昌县北四百里边外

   马蹄山在永昌县东北二十五里山下巨石上有马蹄迹故名东山在古浪县东二

   黒松林山在古浪县东四十五里上多松黄羊川山在古浪县东南五十

   里群山环峙中夹平川柏林山在古浪县东南七十五里上多柏西山在古浪县

   西五十里亦名雪山白岭山在古浪县西寰宇记在昌松县西南山顶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寒气异于馀处深冬人绝行路鸟飞不下平顶山在平番县西南六里万花山

   番县西南庄浪彚纪山去大通堡二十五里相近有黒山产煤炭又龙王庙山去堡十五里山下有

   泉甚棋子山在平番县西南二百里相连者为桌子山道险林密为番人巢穴 本朝

   雍正二年官兵平叛番于此仁夀山在平番县西五里萝卜山在平番县西北

   一百三十里与雪山相距琵琶山在平番县西北元和志在广武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北凉

   沮渠蒙逊拥众南保琵琶山即此寰宇记其山峻险曲折有似琵琶首元统志宋李宪复兰州时广

   武已废莫㝷其踪询之乡耆言此去向北微西有枇杷山盖讹琵琶为枇杷也明统志在兰州西北

   一百三十里误刀棱山在平番县北武胜堡南又兀尔兔山在堡西石嘴山在堡北

   牙山在平番县北八十里北通镇羌堡石佛山在平番县东北二十五里崖上有石

   大松山在平番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接兰州府皋兰县界山多大松其北又有小松山

   在阿坝堡南十五里明时议边事者以二山控御边陲为庄浪要地洪池岭在武威县东南

   晋永和中石虎将麻秋伐凉王擢略地晋兴广武越洪池岭至于曲柳姑臧大震太元初苻秦伐凉

   张天锡使常据军于洪池战死旧志岭在凉州卫南吕光初张大豫攻姑臧求救于岭西诸郡即此

   岭之西也摩天岭在永昌县南七十里乌稍岭在古浪县南六十里安远堡东五里

   接平番县界长二十里分水岭在平番县西一百三十五里岭峤有水分流南为庄浪水

   北为古浪水亥母山洞在永昌县北二十里山洞有石佛甘酒石在古浪县

   南行都司志自古浪所城南入峡十五里道左有石屹立如崇台巨屋居人酿酸者取片石炽而投

   之即成佳醖谷水在武威县东东北流径镇番县东出边海亦名武始泽即今三岔河也汉

   书地理志姑臧县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魏书地形志武威郡寰城县有武

   始泽水经注都野泽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又东北

   迳马城东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侧城北流注马城河又东北清涧水入焉

   又与长泉水合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届

   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一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旧志三岔河在凉州卫东北三十

   里上源曰金塔寺山口涧源出天梯山北流至南把截堡西分为二流一支北流迳卫城西又屈迳

   城北而东流至三岔堡一支东北流迳南把截堡北又东迳卫城东至三岔堡与西一支合又合杂

   木山口涧是谓三岔河至镇番卫南分为二小河经卫之西南溉田又东北经卫东三十里又北潴

   为白海 按今三岔河会诸山涧之水而成行都司志所谓蹇占山口土弥干山口金塔寺山口杂

   木山口黄羊川山口雪消冰释渠坝分流至三岔河合为一皆古之谷水也旧志以金塔寺山口涧

   为正源舆图则以杂木涧及黄羊川为正源今各分著于下五涧水在武威县东十六国

   春秋秃发傉檀宏昌五年姚兴以凉州授傉檀傉檀进次五涧遂入姑臧水经注清涧水俗谓之五

   涧水出姑臧城东西北流注马城河旧志祝穆方舆胜览源自番和县界流入白海今有杂木涧在

   凉州卫东南七十里源出天梯山北流迳上古城堡西又东北迳大河驿东又北合黄羊川折而西

   北流入三岔河其黄羊川在卫东南一百七十里源出古浪雪山有灌溉之利盖即水经注五涧水

   也 按此水本在城东自寰宇记谓出番和县界行都司志遂以土弥干川当之误土弥干

   川水在武威县西南五十里寰宇记番和县有弥干川古匈奴为牧放之地鲜卑语髓为土弥

   干言此川土肥美如髓故名行都司志土弥干山涧在凉州卫西南七十里即五涧谷水又有蹇占

   山口涧在卫西一百五十里旧志土弥干涧自卫西南大口子北流迳卫西又东北流左合蹇占山

   涧入三岔河其蹇占山涧亦名涧水源出永昌卫南雪山东北流迳炭山堡又东迳柔远驿又东北

   合土弥干涧松陜水在古浪县南汉书地理志武威郡苍柗县南山柗陜水所出北至揟

   次入海颜师古曰柗古松字陜下夹反两山之闲也旧志今名古浪水在古浪所南八十里有二源

   一出分水岭一出所东南山俱北流至城东合为一又东北流出边 按此水由土门堡南出边又

   东北百馀里潴为泽即汉志所云入海也长泉水在古浪县北水经注长泉水出姑臧县东

   揟次县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注马城河旧志今有沙河在凉州卫东北五十里源出塞外红泉西

   流入边折而北流入三岔河㵎水在平番县西东南流入兰州府皋兰县界汉书地理志令

   居县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水经注涧水出令居县西北塞外南流迳县故城西南

   迳永登亭西历黒石谷南流注郑伯津通志有可可川源出古浪安远堡西南三十里南流迳大通

   堡东五十里又东南流迳所西南四十里又南迳红城子入湟河即古㵎水也逆水在平番县

   西南流入皋兰界汉书地理志允吾县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水经注逆水出参街谷

   东南流迳街亭城南又东南迳阳非亭北又东南迳广武城西又东迳枝阳县故城南东南入于湟

   元和志乌逆水在广武县西南二十里许寰宇记逆水今名丽水源出昌松县南金山旧志庄浪河

   源出分水岭南流绕庄浪城西而南至苦水堡十里入黄河 按此即古逆水也今虽不入黄河然

   上流去湟水入黄处甚近盖水道微有变迁耳浩亹水在平番县西水经注浩亹河自西平

   之鲜谷塞尉故城南东南合湛又东迳养女山北合南流川水又东迳浩亹县故城南又东注湟水

   西游荄西大通河发源塞外自西寕后脑流至庄浪南流绕鲁土司地又东流入湟水夏月水涨用

   木筏以渡水大暴涨虽筏亦不能行通志西大通河在县西一百二十里自大通卫界流入东南经

   西六通堡西又南合湟河与西寕碾伯县接界即浩亹水也𨢑水河在平番县东一百五

   十里南流入黄河又金庄水在县东二百里大青羊水在裴家堡北一百馀里小青羊水在堡北二

   百馀里俱在境外水磨川在永昌县西二十里一名云川源出雪山东北流迳新城堡北

   又东北迳水磨堡西又北流出边入小海子水流迅急引以转硙灌田其利甚溥又有考来河在县

   西南八十里东北流入水磨川 按舆图此水流二百馀里又五百里许潴于泽其长与三岔河相

   等旧志谓入三岔河误牧羊川在永昌县北三十里文车泽在武威县东元和志

   在姑臧东三十里前秦苻坚遣茍苌毛盛伐凉造机械冲车于此因名休屠泽在镇番县

   东北书禹贡雍州原隰底绩至于猪野汉书地理志武威县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壄泽水经

   注武威北有休屠泽俗谓之西海其东有猪野泽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括地志猪野泽在姑臧

   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元和志姑臧县有白亭军因白亭海为名旧唐书姑臧有猪野泽寰宇记姑臧

   县白亭海水色洁白因以为名又东有达狄回海行都司志白亭海一名小阔端海子五涧谷水流

   入此海旧志白亭海即猪野泽也 按舆图今三岔河自镇番东北出边又三百馀里潴为泽方广

   数十里俗名鱼海子即白亭海古休屠泽也去凉州殆五百里括地志西陲今略皆谓在城东北一

   百八十里疑误指松陜水所潴之泽也干柴沟在平番县东庄浪彚纪松山堡有干柴窊

   秃墩子二沟微有泉从南往北交流沿河引水灌田一千畞柏林沟在平番县北岔口堡

   东二十五里又宽脑沟在堡西二十里水岭沟在堡南十五里黄草沟干沙沟皆在堡东北二十五

   大盐沟在平番县东南沙井堡西三十里柴家台居民煮盐于此永昌渠

   威县西南五十里引土弥干川分六坝溉田一千四百馀顷又金塔寺渠在县南五十里分十五坝

   延六十馀里溉田八百馀顷杂木口渠在县南七十里分十五坝延七十里溉田一千五百馀顷黄

   羊川渠在县东五十里分七坝溉田四百八十馀顷 按县志县南五十里有杂木渠分六坝又有

   大七渠与永昌金塔等共为六渠溉田一万一千五百一十八顷四坝渠在镇番县东十

   里又县东八里有三坝渠又东十二里有五坝渠又东三里有新河为下四坝渠南十里有小二坝

   渠又南十五里有更名坝渠西二十里有大二坝渠三十里有头坝渠五十里有黒山坝渠一百一

  十里有三岔坝渠皆引三岔河水溉田三千八百九十二顷蹇占河渠在永昌县东南

  二十里分十二坝延五十里溉田一千六百六十馀顷又五颗树渠乌牛坝渠皆在县东北溉田三

  百四十馀顷又县南有北城渠溉田五十六顷又大坝渠溉田二百馀顷又南十五里有者来坝西

  南二十五里有乱泉渠溉田二百馀顷又县北有东泉渠溉田二百六十馀顷又县东有中暖泉渠

  下清河渠溉田七十馀顷又县西南九十里有大河口渠溉田一千二百九十顷古浪渠

  在古浪县北五里分置长流等土坝又县东北六十里有土门渠又城北五里有大靖山渠分置大

  河等三坝大靖泉渠又县南有暖泉坝共溉田二千二百馀顷庄浪渠在平番县南河西之

  渠八河东之渠九皆引庄浪河水溉田三百七十六顷又有苦水堡河东渠六引庄浪河水分五道

  溉田七十七顷又镇羌堡河渠二石灰沟渠一南路野狐城新开渠一咸水河新开渠一大通

  渠在平番县西大通堡河东之渠三河西之渠一皆引大通河水溉田一百三十馀顷岔口

   渠在平番县西北岔口堡引庄浪河水分五渠溉田二十五顷又有武胜堡渠在武胜堡有二渠

   分引山水溉田十三顷鸭儿湖在镇番县东五十里中多芦草又天池湖在县北二十里

   相传有龙潜其中旱祷辄应柳林湖在镇番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有东渠西渠中渠外西

   渠红沙渠梁红渠柳园渠共溉田二千四百九十八顷昌凝湖在永昌县东北一百二十

   里绥远堡北四十里东至镇番县一百五十里中多水草杨木摆言湖在平番县东北边外

   庄浪彚纪湖在阿坝营迤北二百八十里灵泉池在武威县南水经注武始泽迳姑臧城西

   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晋书汉末博士炖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

   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上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泉源徙发重

   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寰宇记灵泉池在姑臧县南城中天池在武威县西南一百二十

   里山上四时不涸鱼池在武威县东北一里阔二百步周围有湖草树蒙密为公馀游息之

   小池在镇番县东四十里俗呼龙潭白盐池在镇番县界元和志武兴盐池眉黛

   盐池并在姑臧县界百姓咸取给焉行都司志有新中沙白盐池在镇番卫东五十里周二里又三

   坝白盐池在卫东三十里周三里鸳鸯白盐池小白盐池皆在卫西北二百二十里边外明初曾设

   鹾司后因边外商贾不行故废硝池在永昌县北八十里青盐池在永昌县东北境外

   连镇番县界龙潭池在平番县北三十里水旱无盈缩近城泉在武威县东五

   里又黒水林泉在县东三十里红水泉在县东五十里水色微红海藏寺泉在县北十里以上四泉

   皆流入沙河溉田甚广又熊爪泉在县北三十里怀安渠长七十里灌田二千馀顷永渠长八十里

   灌田三千馀顷黄羊渠河长一百馀里灌田二千馀顷暖泉在武威县东一百二十里又有

   暖泉在永昌县西三十五里二穴涌出四时常温东北流入水磨川又一在永昌县东三里一在县

   北一一碗泉在永昌县西四十里又鹿泉在县西北一百里双泉在永昌县西北

  二百里亦名双井又草茅泉在县北六十里矮鹿泉在县东北七十里马跑泉在永昌县

  北三百一十里又高泉在县北四百三十里平泉在县东北二百六十里赤纳泉在县东北五百里

  皆在边外青羊泉在平番县东五十里又四眼泉在县东南七十里犂耙泉在县西四十里

  龙泉在平番县南水经注𠃔街县有龙泉出𠃔街谷泉眼之中水纹成蛟龙或试挠破之寻平

  成龙牲畜将饮者皆畏避而走下入湟水锣锅泉在平番县北七十里泉周七步冬夏不涸

  又沙泉在县东北八十里又裴家堡界有香沟泉溉田甚广沙井在镇番县西北二十五里

  青盐池西边外又有井在县西北二百二十里小白盐池边甘冽可饮又有石井在县西二百里边

  三井在镇番县西北二百四十里边外有泉三处又有乱井儿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边

  外有泉数处因名

 ︹古迹︺姑臧故城今武威县治汉置为武威郡治三国志魏文帝初置凉州时卢水胡反帝

   以张既为刺史由且次至武威遂进军显美击胡大破之上疏请治左城筑障塞置烽堠邸阁以备

   胡晋永寕初张𮜿为凉州刺史是为前凉十六国春秋光熙元年轨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筑南

   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太寕初张茂复大城姑臧苻坚建元十二年遣苟苌等伐

   凉张天锡出降坚以梁熙为凉州刺史镇姑臧二十一年吕光平龟兹还至安弥武威太守彭济执

   熙降光光入据姑臧是为后凉姚兴宏始五年吕隆以秃发沮渠二寇交逼表请内徙兴乃遣齐难

   迎隆以王尚为凉州刺史秃发傉檀宏昌五年姚兴使傉檀代王尚为凉州刺史傉檀遂自乐都迁

   都姑臧是为南凉嘉平三年南还乐都魏安人焦谌保据南城推焦朗为凉州刺史沮渠蒙逊永安

   十二年攻拔姑臧元始五年迁都姑臧起城门诸观是为北凉后魏太延五年亲征凉州沮渠茂虔

   出降初为镇太和中复置凉州水经注姑臧城武威郡及凉州治也本匈奴所筑张氏増筑四城相

   去各千步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隋大业十三年为李𮜿所据唐武德二年平之复置凉

   州元和志州理姑臧县因姑臧山为名亦言右匈奴盖臧城后人讹为姑臧其城不方有头尾两翅

   名为鸟城武德三年又于城内置神乌县贞观元年废总章元年复置曰武威神龙元年复为神乌

   与姑臧分理神乌理西姑臧理东广德元年陷于吐蕃其后吐蕃衰乱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

   义潮始奉凉州来归其后复绝五代唐长兴四年凉州留后孙超遣使来求旌节因拜为节度使清

   泰元年留后李文谦来请命晋天福七年州人逐文谦灵武帅冯晖遣牙将吴继勲代为留后明年

   高祖遣泾州押牙陈延晖安抚凉州州人共劫留之立以为刺史汉隐帝时凉州留后折逋嘉施来

   请命即以为节度周广顺二年嘉施复遣人请命帅因拜兖州牙将申师厚为西河节度使显徳中

   师厚为吐蕃首领折逋支等所逐凉州不复命帅乾德四年知西凉府折逋葛支遣使来自是世

   受朝命至道三年凉州复来请帅诏以殿直丁维清知州事咸平六年李继迁攻西蕃遂入西凉府

   六谷都首领潘罗支集六谷诸豪及者龙族合击继迁继迁大败遁死景德元年罗支为继迁馀党

   所害六谷诸豪复推其弟师铎督为首领天圣六年为赵元昊所陷元初曰西凉府后降为西凉州

   洪武三年归附设凉州卫明统志姑臧废县在卫东北二里唐凉州治遗址尚存又有永昌城在

   卫北三十里元永昌路治此鸾鸟故城在武威县南汉置属武威郡后汉永康元年

   煎羌攻武威段颎追击于鸾鸟大破之晋废十六国春秋永和三年秦将王擢伐凉至曲柳张重华

   使谢艾拒之艾次神鸟与前锋战败遁还河南后汉书注鸾鸟故城在昌松县北寰宇记昌松县有

   鸾鸟城前凉张轨时有五色鸟集于此遂筑城以美之后魏武帝改为神鸟城 按元和志唐神鸟

   本汉鸾鸟县张天锡改置武兴县旧唐志鸾鸟县后魏废神龙二年于故城置嘉麟县今考武兴嘉

   麟皆在今县西北恐皆误寰宇记谓张𮜿置鸾鸟后魏改神鸟亦非武兴故城在武威县

   西北十六国春秋晋永嘉五年张轨以秦雍流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焉支襄武晏

   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姚兴宏始三年姚硕德至姑臧表以姜纪为武兴太守屯据晏然魏书地形

  志武兴郡领晏然马城休屠三县元和志凉州管嘉麟县东南至州七十里本汉宣威县地张轨于

  此置武兴郡吕光改置嘉麟县后废万岁通天元年重置又魏书地形志襄武县属武威郡隋志姑

  臧有后魏置襄武县西魏废休屠故城在武威县北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收

  休屠王祭天金人太初三年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地理志武威郡休屠县都尉治熊水障北部都

  尉治休屠城晋省后魏复置地形志武兴郡领休屠县又武威郡襄城县有休屠城水经注武始泽

  东北流迳马城东即休屠县故城也隋时又省元和志休屠城在姑臧县北六十里汉休屠县也又

  寰宇记姑臧县有祖厉城一名马城又有鹯阴城在县东俗名正阴城盖皆五凉时所侨置非汉县

  宣威故城在镇番县南汉置县属武威郡后魏废水经注马城河东北迳宣威县故

  武威故城在镇番县北汉置县属武威郡晋省水经注武威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

  马城河迳其城东汉大初四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降置武威县即此寰宇记武威县在

   番和县西北三百里误显美故城在永昌县东汉置属张掖郡后汉改属武威郡三国

   魏黄初中凉州卢水胡反张既讨之军至武威胡引还显美既至武威复进平显美击破之晋仍属

   武威郡十六国春秋吕隆神鼎元年秃发傉檀攻昌松太守孟祎于显美又傉檀嘉平三年沮渠蒙

   逊来伐至于显美方亭破车盖鲜卑徙户而还又𫎇逊永安十一年伐南凉自西郡进至显美而还

   隋书地理志姑臧旧有显美县后周废番和故城在永昌县西汉置属张掖郡地理志

   张掖郡番和县农都尉治晋曰番禾后凉置番禾郡十六国春秋吕纂咸寕元年封弟宏为番禾郡

   公姚兴宏始五年以郭将为番禾太守魏书地形志凉州领番和郡隋书地理志武威郡番和后魏

   置番和郡后周郡废置镇开皇中为县元和志天宝县东至凉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和县北凉沮

   渠𫎇逊立为番和郡后魏太武帝平凉罢郡置军开皇三年改为县天宝中改为天宝县寰宇记唐

   咸亨元年于县置雄州调露三年州废天宝三年三月以界内天宝山出醴泉并石花民取以为面

   贫者赖之遂改为天宝县至长庆中仍为番和县元史地理志永昌路元初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

   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路旧志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治金山之阳即古番禾地也和戎

   故城今古浪县治唐书大足元年郭元振迁凉州都督于南境峡口置和戎城行都司志元至

   元元年于和戎城立巡检司属永昌路明洪武十年因旧水名改为古浪十二年属庄浪卫为屯守

   之所正统三年巡抚罗亨信奏设今所昌松故城在古浪县西汉置苍柗县属武威郡

   后汉曰仓松晋太和二年凉张天锡击李俨于陇西自将至仓松其后改为昌松并置郡十六国春

   秋吕光太安二年以郭黁谶言改昌松为东张掖郡姚兴宏始五年以阎兴为昌松太守戍其城魏

   书地形志昌松郡治温泉县隋书地理志昌松县后魏置昌松郡后周废郡开皇初改县为永世后

   改曰昌松元和志昌松县西北至凉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苍柗县后凉置昌松郡县属焉开皇三年

   改为永年后以重名复为昌松有丽水府在县城中仓松故城在县东北十里汉县也揟次

   故城在古浪县北汉置属武威郡孟康曰揟音子如反次音咨后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中凉州

   刺史张既讨卢水胡扬声军从鹯阴乃潜由且次出武威且次即揟次也晋志谓之揖次张骏传太

   寕元年有黄龙见于揖次之嘉泉吕光载记魏安人焦松迎张天锡子大豫于揖次陷昌松郡魏书

   地形志昌松郡领揟次县隋书地理志后周废揖次县入昌松广武故城在平番县东南

   晋置十六国春秋建兴中张寔分金城之令居枝阳又立永登置广武郡太元十七年凉吕光署秃

   发乌孤为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乌孤都廉川堡光又封为广武郡公隆安初乌孤耀兵广武进攻

   凉金城克之西秦乞伏炽磐永康三年袭南凉克广武四年沮渠蒙逊陷广武水经注逆水迳广武

   城西故广武都尉治魏郭淮破羌治无戴于此隋书地理志武威郡统允吾县后魏置曰广武又置

   广武郡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邑次寻改为广武后又改邑次大业初改为允吾元和志南凉秃发乌

   孤都广武又广武县南至兰州二百十五里本汉枝阳县前凉张骏三年分晋兴置广武郡开皇三

   年罢郡置广武县大业二年改为允吾六年改为会寕唐武德三年重置寰宇记县在兰州北微西

   二百二十里唐书地理志广武县乾元二年改名金城旧志庄浪所元至元初置县明洪武十年

   卫即故广武县地庄浪城本朝乾隆二十五年建修 允 街故城在平番县南汉书地

   理志金城郡允街县宣帝神爵二年置孟康曰允音鈆晋亦属金城郡后废后汉书注允街故城在

   今昌松县东南城临丽水一名丽水城寰宇记其城地势极险沮渠𫎇逊增筑以为防戍之所迄今

   尚坚完如新凉镇志其城至元明时始圮废枝阳故城在平番县南接兰州府皋兰县

   界汉置县属金城郡后汉因之晋初废前凉张氏复置十六国春秋建兴四年张寔分金城之枝阳

   属广武郡乞伏干归太初十一年遣弟益州攻枝阳郡克之后魏废令居故城在平番县

   西北汉置西羌传武帝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地理志属金城郡后汉建武十年复置䕶羌

   校尉于令居元初二年诸羌叛乱䕶羌校尉厐参以次招降之自张掖还治令居通河西道三国魏

   正始九年令居虏在石头山西当大道止断绝王使郭淮自龙夷还过讨大破之晋初县废建兴中

   张寔复置属广武郡后废孟康曰令音连颜师古曰音零 按其地当在今西大通堡北张掖

   废县在武威县南汉置属武威郡后汉因之晋省唐书地理志凉州南二百里有张掖守捉因

   旧为武安废郡在镇番县西南魏书地形志凉州武安郡领县一宜盛隋书地理志

   姑臧有后魏置武安郡西魏废元和志武安戍在姑臧县西北一百六十里盖即故郡也骊靬

   废县在永昌县南汉置县属张掖郡后汉因之晋改属武威郡永和十年张祚遣和昊伐骊靬

   戎于南山大败而还即此后魏省颜师古曰骊音力迟反靬音虔今其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

   䖍 按隋志开皇中并力干县入番和盖即骊靬之讹也焉支废县在永昌县西晋书地

   理志永寕五年张𮜿置武兴郡统焉支新鄣二县魏书地形志番和郡领彰燕支二县又隋书地理

   志番和县开皇中并力乾安寕广城障燕支五县之地入焉白山废县在古浪县东汉

   置朴𠟼县属武威郡孟康曰音蒲环晋省十六国春秋吕光太安初秃发思复鞬送张天锡子大豫

   于魏安魏安人焦松等起兵迎之隋书地理志昌松有后魏魏安郡后周改置白山县寻废寰宇记

   魏安城在昌松县东汉朴𠟼县后为魏安隋省按新唐志昌松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有白山戌盖

   即故县也莫口废县在古浪县南十六国春秋晋隆安三年秃发乌孤谋伐凉使其将金

   树屯昌松漠口秃发傉檀嘉平元年姚兴使其子弼等来伐济自金城进次漠口魏书地形志昌松

   郡领莫口县即漠口也后周废永登废县在平番县西南晋建兴四年张寔置属广武郡

   水经注涧水南迳永登亭西盖即永登县治也后魏废小河滩城今镇番县治元筑明

   洪武二十九年开设镇番千户所属永昌卫是年改置镇番卫属行都司鄂尔多古城

   在永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俗传为元永昌王牧马城地名黄城儿有永昌王避暑宫遗址尚存西

   陲今略黄城儿在詹詹口南八十里 鄂尔多旧作斡耳朵今改交城在永昌县西唐置交

   城守捉元和志在凉州西二百里又唐书地理志天宝县有通化镇金昌城在永昌县北晋

   太元初苻坚遣将苟苌梁熙等伐凉至缠缩城张天锡遣征东将军常据率众三万军于洪池自将

   馀众五万军于金昌城通鉴注金昌在赤岸西北寰宇记昌松县有金吕城晋将马隆所筑依于金

   吕山因名盖即金昌之讹也破古城在永昌县北与昌安砦相近西陲今略城在安远堡

   西北三十里又有金沙城在县西南边外乌城在古浪县南唐书地理志凉州东南二百里有

   乌城守捉长最城在平番县南晋永和三年石赵将麻秋击凉济河城长最又太元二十一

   年吕光击乞伏干归次于长最遣其子纂攻金城拔之纒缩城在平番县南太元元年

   苻秦伐凉其将梁熙济自清石津攻河会城苟苌济自石城津与熙等会攻拔纒缩城旧志河会城

   在大河与湟河会处𤁄缩城与故广武相近振武城在平番县西北晋咸和二年赵刘曜

   子败凉兵追奔济河攻陷令居进据振武河西大震通鉴注振武在姑臧城南广武西北街亭

  城在平番县北十六国春秋秃发乌孤太初元年耀兵广武进攻凉金城吕光遣将军窦茍来击

  战于街亭凉兵大败水经注街亭城在杨非亭西北扒沙城在平番县东北二百里府东南

  二百五十里明正统中调靖虏中所军于此筑城戍守古浪志扒沙城即今名大靖营属古浪

  水军在武威县城内元和志在凉州城内本赤乌镇有青赤泉因名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

  五千一百八十里前距吐蕃北临突厥 按唐书地理志赤水军本在州西开元中改为大斗故移

  赤水入州城也白亭军在镇番县北旧唐书大足元年元振为凉州都督旧州界南北不

  过四百里元振始于南境峡口置和戎城北界碛中置白亭军拓州境一千五百里元和志白亭军

  在姑臧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岸天宝十年哥舒翰置军因白亭海为名唐书地理志凉州西北五

  百里有白亭军本白亭守捉天宝十四载为军行都司志有古城在镇番卫北一百里相近又有连

  城又有三角城在卫北一百十里与上二城鼎足相峙大斗军在永昌县西南元和志在

   凉州西二百里本赤水军守捉开元十六年改为大斗军以大斗拔谷为名石头在武威县

   东晋太寕初刘曜军河上扬声欲百道俱济直抵姑臧张茂岀次石头以备之通鉴注石头在姑臧

   恩宿在永昌县南十六国春秋苻坚建元十二年茍苌伐凉遣别将马晖杜周帅骑西出

   恩宿邀张天锡走路期会姑臧𠋫马亭在平番县西南水经注广武城西南二十馀里水西

   有马蹄谷汉武帝得大宛天马感北风之思遂顿羁绝绊骧首而驰晨发京城食时至炖煌北塞外

   长鸣而去因名其处曰𠋫马亭杨非亭在平番县西十六国春秋晋太元初苻秦兵济河攻

   纒缩城凉将马建自杨非退屯清塞水经注逆水迳杨非亭北又东南迳广武城旧志五代时有杨

   妃谷首领盖杨非之讹也明威府在镇番县南唐书地理志凉州有府曰明威元和志明威

   戍在姑臧县北一百八十里灵均台在府城内晋大兴中张骏筑周轮八十馀堵基高九

   狄台在武威县东五里相传宋狄青所筑刘林台在武威县西北五里相传窦融

   所筑旧名窦融台明洪武初千户刘林战死于此人重其节因改今名









                            前协修官温予巽恭 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溥恭 覆 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凉州府

 ︹关隘︺石峡关在古浪县东十里境外有明沙嘴小海子白涝池青羊水诸隘口东通贺兰北

   达北套西抵镇番皆为险要又古浪关在县南十五里边墙府北边墙西自永昌县西北接

   甘州府山丹县东抵永安堡接镇番界长一百八十里又迤逦东北历蔡旗重兴黒山青松诸堡之

   西绕镇番城北抵三岔河西岸长一百五十馀里边外为海夷游牧及番人出没之地府东边墙东

   北自蔡旗堡迤南历三岔高沟二堡之东接古浪县界长一百二十里又自古浪土门堡西北迤东

   历大靖堡北至平番县裴家营界长七十五里自裴家营界迤东历阿坝堡北至兰州府皋兰县红

   水堡界长四十八里明万历闲筑所谓新边也府南边墙自双塔堡东古浪河东起迤南历古浪黒

   松安远等堡之东至平番县镇羌营界长百馀里又自镇羌营迤南历岔口武胜庄浪南大通红城

   子苦水诸堡之东折而东历沙井堡北至安和堡接皋兰县界长三百二十馀里金塔寺

   山口在武威县西三十里又大口子在县西七十里又皂角沟在县西九十里皆伊伯勒通西

   海之路明嘉靖中垒榨詹詹口在永昌县南四十里即蹇占山口也又者撒口干沟口照

   面山口皆在县南五十里寺沟口在县南六十里炭山口在县南八十里寒鸦山口在县南一百十

   里鸾鸟山口平羌山口脑都儿山口皆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一颗树山口江陵山口长城山口皆在

   县西南三十里考来山口在县西南八十里大河口在县西南一百里皆海夷出没之路红羊

   圈山口在永昌县北三十里又青红山口在县北四十里车路口在县北五十里韭菜中在

   县北六十里白石头口在县北九十里柳沟口在县北一百里又县北有上中下及中口四暗门皆

   为边界要口龙沟口在古浪县东四十五里又流水沟口在县东南七十里黄羊川口在

   县南二十里石头沟口在县南四十里小河沟口在县南八十里有小沙沟口又可可口在安远堡

  西南西山水峡口在黒松堡西皆县境要口大河堡在武威县东南三十里杂木口城周

  二百一十丈明置驿于此靖边堡在武威县东南七十里城周一百三十五丈设经制外委

  防守有驿双塔堡在武威县东南一百里城周三百二十丈张义堡在武威县东南

  一百二十里东至古浪县四十里城周一里有奇南临黄羊川境外隘口有四 本朝初设守备雍

  正二年改设都司距本营十里西沟有牧马厂南把截堡在武威县南三十里东至上古

  城四十里西至西堡城堡八十里城周一里有奇迤南隘口有七今设把总距本营十里冰沟罗圈

  湾有牧马厂上古城堡在武威县南五十里城周一里二分境外隘口有八旧设守备

  驻防今改把总距本营十五里甘沟小盘道有牧马厂西把截堡在武威县西七十里

  城周一里其西隘口有三今设守备距营二十里土塔河有牧马厂炭山堡在武威县西九

  十里城周一百二十丈迤南隘口有五今设把总距营二十里红沟花山顶有牧马厂柔远

   堡在武威县西九十里城周八十五丈又丰乐堡在卫西四十里有外委防守怀安堡在卫西五

   十里有驿三岔堡在武威县北五十里北至镇番县界蔡旗堡三十里城周二百二十丈旧

   设把总今裁高沟堡在武威县东北五十里东至边墙五里北至镇番县一百六十里城

   周二百四十丈旧设守备今改设千总距营十里黒磨湖有牧马厂又县南红泉鸡冠山有镇标中

   营牧马厂西达板上坊寨有左营牧马厂三角城西石门有右营牧马厂马莲沟青水沟有前营牧

   马厂九眼泉古松岭有后营牧马厂去堡一百八十里地名十三个井有官兵防汛明万历九年因

   旧开黑山堡在镇番县西南六十里城周一百六十丈明万历三十三年筑东西皆近

   边置关及驿于此 本朝顺治二年改设把总康熙十年裁又重兴堡在县西南一百里城周三百

   步西至大边十里蔡旗堡在镇番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南至三岔堡三十里北至黒山堡

   六十里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千总距本营十五里金刚泉有牧马厂红沙

   堡在镇番县东北二十五里北至大边六里城周一里有奇明万历九年因旧开筑又青松堡在

   县西南三十里城周一百二十丈明天顺三年西北至边俱五里旧皆设官兵戍守 本朝初悉

   裁县东南灰圈子有镇番营牧马厂真景堡在永昌县东二十里东至武威县柔远驿五十

   里城周一百八十丈明置驿于此永安堡在永昌县东一百二十里东至镇番县蔡旗堡

   三十里北至边墙二十里城周三百二十丈今设把总水磨川堡在永昌县西二十里

   城周一百八十丈明置关并驿于此为大黄山部落货马市酒之场新城堡在永昌县西少

   南七十里东至詹詹口六十里北至焉支山五十里城周一里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距营十

   五里石头沟有牧马厂高古城堡在永昌县西九十里东至新城堡四十里西至甘州

   府大马营九十里城周一里有奇 本朝设游击驻防乾隆三十六年裁今设千总距营二十里大

   黄山小川口有牧马厂境外隘口有七堡北一里为大黄山山之西麓即大草滩广一百里横八九

   十里其地牧马之草为河西内地之最县南夹道口有永昌营牧马厂毛卜刺堡

   昌县西北六十里东至水磨川四十里北至边墙有间门水泉堡在永昌县西北七十里北

   近边墙西至甘州府山丹县硖口营五十里城周三百五丈五尺今设守备古城窊有牧马厂

   远堡在永昌县北八十里边墙外东南至永安堡一百里城周三百六十丈左右皆山今设守

   备距营五十里西山有牧马厂黑松堡在古浪县南三十里东至安远堡三十里城周三百

   二十二丈今设把总安远堡在古浪县南六十里南至平番县镇羌营四十里城周一里有

   奇原设守备今改都司距营十里西滩雷宫山下有牧马厂西川堡在古浪县西三十里

   城周一百六十步西至凉州张义堡十里土门堡在古浪县东北六十里北至边墙三里城

   周三百二十丈今有守备又夹山堡在县东北八十里大靖堡在古浪县东北一百二十

   里东南至平番县裴家堡三十里地名扒沙明嘉靖中为套夷所据万历二十六年收复筑城在高

  阜周六百十二丈设参将驻守 本朝康熙十一年改设守备十九年仍设参将乾隆三十六年

  设游击兼辖土门黒松二堡后又设巡检司分理距营七十里野马墩有牧马厂红城子

  堡在平番县东南七十里城周三里 本朝初设把总属固原镇乾隆四十七年添设守备改凉

  州镇庄浪协辖苦水湾堡在平番县东南百二十里北至红城子堡五十里城周二里

  本朝初设把总属固原镇乾隆四十七年改凉州镇庄浪协辖沙井堡在平番县东南一百

  九十里接兰州府皋兰县界北至苦水湾七十里南至黄河一里东南至安和堡二十里城周二百

  八十南大通堡在平番县南三十里其北十里有黒城堡又北五里有大柳树堡

  通远堡在平番县西南四十里城周二里有奇西大通堡在平番县西南二百

  二十里东至通远堡八十里又西去西寕府界冰沟营四十里城周一里有奇设县丞分理又设千

  武胜堡在平番县西北三十里城周二里五十步今设把总堡西诸隘口路通海夷皆

   为冲岔口堡在平番县西北七十里南至武胜堡四十里城周二里八十步东近边墙

   西至番界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镇羌堡在平番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西北去古浪

   县安远堡四十里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设游击驻守兼辖岔山红水三眼井等堡距营六里乌稍

   岭大窊岭有牧马厂平城堡在平番县东北七十里城周一百四十丈西北至岔口堡六十

   松山堡在平番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城周三百六十丈今设守备堡北大松山水草茂

   盛军民畜牧其南有打鱼沟堡四面皆山最为险要有官防戍距本营三十里煤洞沟牧放马匹

   裴家营堡在平番县东北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边西北至古浪县大靖堡三十里城周四

   里有奇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把总迤南有新关城周一百四十丈阿坝堡在平番县东北

   二百六十里东去兰州红水堡西去裴家营皆四十里北去边墙三里城周三里有奇武威

   驿在武威县治东隅明置初名凉州驿后改名大河驿在武威县东南三十里又东南

   四十里为靖边驿二驿旧有驿丞今裁又东南六十里至古浪县之古浪驿怀安驿

   威县西五十里又西四十里为柔远驿二驿旧有驿丞今裁永昌驿在永昌县城内东至

   武威县柔远驿七十里水泉驿在永昌县西六十里旧有驿丞今裁又西五十里达甘州

   府山丹县硖口驿古浪驿在古浪县南关黑松驿在古浪县南三十里旧有驿丞

   今裁南至安远站三十里又南至平番县镇羌驿四十里庄浪驿在平番县南关南大

   通驿在平番县南三十里本县县丞兼管又南四十里为红城子驿又南五十里为苦水驿旧

   皆有驿丞今裁又南七十里至沙井驿又四十里渡黄河至兰州府已上诸驿为自甘肃赴省会之

   驿通远驿在平番县西四十里又西六十里为塘坊驿又西二十里为西大通驿属本县

   县丞管理又西四十里至西寕府冰沟驿镇羌驿在平番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又东南五十

   里为岔口驿又南三十里为武胜驿旧皆有驿丞今裁平城驿在平番县东北七十里又

  东北五十里有松山驿又五十里有宽沟驿又五十里有三眼井驿旧皆有驿丞今裁又东一百二

  十里达寕夏府之营盘水驿

 ︹津梁︺石桥在武威县北十里又双桥在县北十五里以二桥相距故名迎恩桥在县东门外永

  安桥在县西门外济坎桥在县南门外润济桥在县北门外利川桥在县东北二十里靖边桥在县

  东南七十里卧波桥在县南三十里联济桥在县南三十一里夹山桥在县南三十二里庄严桥在

  县南三十五里小溪桥在县西十里怀安桥在县西五十里利涉桥在县西五十五里海藏大桥在

  县西北五里普渡桥在县西北五里小石桥在县北三里济舆桥在县北五里官桥在县北二十里

  北济桥在县北二十里石羊桥在县北三十里安澜桥在县东关外水磨关桥在永昌县

  西二十五里又重冈桥在县西三十里蹇占河桥在永昌县东南五十里通津

  桥在古浪县东郭内又双龙桥在县东二十五里暖泉桥在古浪县南郭外宏济

  桥在平番县西门外大通河桥在平番县西大通堡西跨大通河四渠桥

  在平番县北二里又武胜桥在县北四十里镇羌桥在平番县北一百三十里

 ︹陵墓︺︹唐︺杨文才墓在武威县北十里永丰乡︹元︺永昌王和通墓

  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鄂尔多城又有古高昌王墓在县北二十五里 和通旧作阔端今改鄂尔

  多译见前︹明︺鲁鉴墓在平番县西一百二十里张达墓在武威县治达云

  墓在武威县治

 ︹祠庙︺忠节祠有三一在府城内祀汉孔奋皇甫规段颎魏徐邈晋马隆张骏贾疋段韶隋窦

  荣定唐李大亮郭震唐璿李抱玉元余阙明李淮濮英吴允诚吴克忠姜汉慕宏义丁刚指挥使李

  晟包翼戴宽千户丁凯侯林骆真百户刘林夏伏监生王泽一在镇番县城西北隅祀汉苏武金日

  䃅明马昭吴辅张玉李坚许昇方荣姚振王桓王刚陶荣王清张俸罗忠王奉白王奉录何相等十

  八人一在古浪县祀明王经张威王朝陈泰徐敏赵祥禹王庙在武威县城东北鱼池

  白虫庙在武威县城南三里龙王庙在武威县城南四十里真武庙

  威县城西南二十里

 ︹寺观︺罗什寺在府城内北街有碑记相传为罗什祖师初入内地卓锡之所有塔秦苻坚建

  元十八年建光明寺在武威县城东二里东竺寺在武威县城东十三里铺

  佛寺在武威县城东一百里圆通寺在武威县城东十里文殊庵在武威县

  东南安国寺在武威县东南隅百塔寺在武威县城东南四十里有塔

  方寺在武威县城东南七十里西来寺在武威县南营房本朝康熙十年 演

  教寺在武威县城南三十五里庄严寺在武威县城南四十里宏化寺

  威县城南四十五里土佛寺在武威县城南上古城杂木寺在武威县城南五十

   下水寺在武威县城南六十里 本朝顺治二年白林寺在武威县城南

   八十金塔寺在武威县西南三十里寺南有菩提寺道德庵在武威县西南

   达摩庵在武威县西门外善应寺在武威县城西莲花山明成化闲建又城

   西十里有接引寺洪济寺在武威县城西三十里善法寺在武威县城西九十

   里又有石城寺海藏寺在武威县城西北十里永夀寺在武威县城北四十里

   龙宫寺在武威县城北五里又城西北五里有龙眼寺净土庵在武威县东北隅

   慈悲庵在武威县东北隅大云寺在武威县东北有塔又西有清应寺海潮

   寺在武威县东北隅明成化二十二年金川寺在永昌县北有二县志一在县北一

   里明永乐十一年建一在县北十里名后金川寺报恩寺在平番县东本朝康熙十九

   崇善寺在平番县北旧名答报红庵卜寺 本雍正七年嘉庆六年改名崇善寺

 ︹名宦︺︹汉︺杜邺茂陵人哀帝时为凉州刺史邺居职宽舒少威严数年以病免梁统

  人更始末统与窦融起兵保境统由酒泉太守更为武威太守为政严猛威行邻郡孔奋

  建武五年窦融请奋守姑臧长时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至

  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既立清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陇蜀既平

  河西守令咸被徴召财货连毂惟奋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𫎇

  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延南阳宛人建武中拜武威太守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

  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

  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钞多废田业延选集武略之士千人屯据要

  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督水官吏修理沟渠皆𫎇

   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其徭役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

   范杜陵人永平中历武威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郑众开封人永平中迁武威太守谨

   修边备虏不敢犯傅育北地人为武威太守威声闻于匈奴食禄数十年秩奉尽赡给知友

   妻子不免操井臼肃宗下诏褒美之冯豹杜陵人肃宗时拜河西副校尉和帝初数言边事奏

   置戊已校尉城郭诸国复率旧职迁武威太守视事三年河西称之赵冲永和六年为武威太

   守时巩唐羌寇陇西遂及三辅冲追击之斩首四百级降二千馀人苏正和武都人桓帝时

   为凉州从事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正和案致其罪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

   负乃访之于盖勲勲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正和由是得免焉张奂

   敦煌酒泉人延熹中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

   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为立生祠︹三

  国︺︹魏︺母邱兴河东闻喜人黄初中为武威太守时河右遐远丧乱弥久武威当诸郡路

  通喉辖之要加民夷杂处数有兵难兴内抚吏民外怀羌胡卒使柔附徐邈燕国蓟人明帝

  时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䕶羌校尉河右少雨常苦乏榖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榖又广开

  水田募贫民佃之室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

  收敛民闲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

  通荒戎入贡皆邈勲也范粲外黄人为武威太守到郡选良吏立学校劝农桑是时戎夷颇

  侵疆埸粲明设防备敌不敢犯西域流通无烽燧之警又郡壤富实珍玩充积粲检制之息其华侈

  ︹晋︺马隆平陆人武帝时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灭河西断

  绝帝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朝臣莫对隆进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鼔行而西虏不

  足灭帝许之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得三千五百人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乘险设伏隆

  且战且前奇谋闲发前后诛杀及降附者以万计到武威击斩树机能凉州遂平李憙

  铜鞮人景帝时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䕶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憙因其

  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𫉬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南北朝︺

  ︹魏︺韩褒颖阳人大统十二年除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之俗轻贫弱尚豪富侵渔百姓同于

  仆隶故贫者日削褒乃悉募贫人以充兵士优复其家蠲免徭赋又调富人财物以赈给之每西域

  商货至又先尽贫者市之由是贫富渐均户口殷实︹周︺梁睿乌氏人武帝时为凉州总管有

  ︹隋︺杨爽文帝弟封卫王为凉州总管治甚有声贺娄子干代人开皇元年

  吐谷浑寇凉州了干以行军总管从上柱国元谐击之功最优高祖虑边塞未安即令子干镇凉州

  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至可洛峐山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縦击大破之

  伏慧马邑鲜卑人高祖时迁凉州总管先是突厥屡为寇钞慧于是严警烽燧远为斥堠突厥

   亦素惮其名竟不入境樊子盖庐江人炀帝时为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及卒武威民吏闻

   之莫不嗟痛立碑颂德︹唐︺牛仙客泾州鹑觚人开元初为河西判官清勤不倦接待上

   下必以诚信寻判凉州别驾时又代萧嵩为河西节度使省财节用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侍中

   崔逸代其事因以奏闻路嗣恭三原人始名剑客由萧关令连徙神乌徙姑臧令考绩为

   天下最明皇以为可嗣汉鲁恭因赐名︹明︺刘林洪武初为凉州卫百户额森特穆尔叛掠

   凉州林战没于城西窦融台事闻赐祭于台下 额森特穆尔旧作也先帖木儿今改宋晟

   定远人洪武中为凉州卫指挥使讨西番叛酋至额齐讷路擒元海道千户额森特穆尔以下万八

   千人以功进右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仍镇凉州周尚文西安后卫人嘉靖初为都指挥

   同知充凉州副总兵尝追寇出塞寇来益众麾下皆恐尚文从容下马解鞍背崖力战寇退被创甚

   告归寻起故官敌数踏冰入尚文筑墙百二十里浇以水冰滑不可上冰泮则令力士持长竿铁钩

  钩杀渡者官惟贤天启中以都司佥书署镇番参将事河套松山诸部来犯惟贤出击大败

  之论功进副总兵时西部频岁寇边惟贤屡挫其锋军声为振祁秉忠天启时为永昌参将

  伊腾达春以二千馀骑入塞秉忠提兵三百拒之转战两昼夜援兵至寇败走追还被掠人畜边人

  称之 伊腾达春旧作银定歹成今改

 ︹本朝︺张鹏翼昌平人顺治四年分守凉庄以廉明称五年死于逆回之难李沈

  康熙九年历升庄浪同知清介自守尽革茶马屯田之弊课最为天下第一   圣祖褒之赐

  一品

 ︹人物︺︹汉︺段颎姑臧人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长乃折节好古学历中郎将迁䕶羌校尉烧

  当等八种羌寇陇右颎追击破之为刺史郭闳所诬坐徴下狱后复为䕶羌校尉破西羌封都乡侯

  永康元年当煎诸种复反颎追击于鸾鸟大破之西羌于此弭定而东羌先零等数寇三辅颎移兵

   东讨凡百八十战东羌悉平更封新丰县侯后拜太尉周珌武威人献帝时官尚书董卓初

   信任珌及城门校尉伍琼用所举韩馥等出宰州郡馥等至官合兵讨卓而珌琼阴为内主卓怒其

   卖已皆斩之︹三国︺︹魏︺贾诩姑臧人少时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历

   讨虏校尉从李傕等于长安又为张绣谋主太祖拒袁绍于官渡诩劝绣率众归太祖太祖表诩为

   执金吾封都亭侯用诩计破绍徙为大中大夫太祖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用诩谋卒破遂超诩自

   以非旧臣而䇿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文帝即位为太尉进爵魏夀乡侯︹晋︺贾疋诩曾孙怀帝时为雍州刺史率众攻刘曜于长

   安大败之曜中流矢退走遂迎秦王奉为皇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加疋征西大将军后为彭仲荡子

   天䕶所害疋勇略有志节以复晋室为己任不幸颠坠时人惜之︹南北朝︺︹梁︺阴子

   春姑臧人晋义熙末曾祖袭随宋武帝南迁至南平因家焉父智伯与武帝邻居少相友善及帝

   即位拜梁秦二州刺史子春历仕胊山戍主东莞太守都督梁秦二州刺史以廉洁称︹陈︺阴

   鉴子春子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陈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有文集三卷

   ︹魏︺贾彝姑臧人六世祖敷魏幽州刺史广川都亭侯子孙因家焉父为苻坚钜鹿太守

   坐讪谤系狱彝年十岁诣长安讼父𫉬申远近叹之子秀仕魏为中庶子与高允俱以儒旧重于时

   历奉三帝常当机要廉清俭约不营资产阴仲达姑臧人少以文学知名世祖平凉州内徙

   代都司徒崔浩启荐仲达与同郡段承根二人同修固史除秘书著作郎︹北齐︺段荣

   人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荣少好历术专意星象正光中谓人曰吾

   今观天象察人事不及十年当有乱矣及神武起兵荣赞成之论功封姑臧县侯历相济秦三州所

   至百姓爱之段韶荣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袭父爵事神武文襄文宣累除左丞相封广

   平郡公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高望重而又雅性温慎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齐代

   勲贵家罕有及者︹隋︺阴夀武威人少果烈有武干高祖为丞相引夀为掾尉迥作乱高祖

   以韦孝宽为元帅击之令夀监军时孝宽有疾不能亲总戎事三军纲纪皆决于夀㝷拜幽州总管

   封赵国公开皇初高宝凝攻围北平夀率步骑破之于黄龙卒官赠司徒阴世师夀子少有

   节概性忠厚多武艺弱冠以功臣子拜仪同炀帝时拜张掖太守后迁左翊卫将军与代王留守京

   师唐军至世师自以世荷隋恩勒兵拒守城陷见杀︹唐︺李抱玉本安兴贵曾孙世居河西

   始名重璋为人沈毅有谋尤忠谨李光弼引为禆校天宝末帝以其战河西有功改今名禄山乱守

   南阳斩贼使至德二载上言世占凉州耻与逆臣共宗有诏赐之姓因徙京兆史思明破东都光弼

   使抱玉守南城纵奇兵出俘杀甚众贼不能西差功第一封栾城县公代宗立徙凉国公累进司徒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卒赠太保谥昭武李抱真

   抱玉从弟沈虑而断抱玉属以军事授汾州别驾仆固怀恩反挺身归京师历泽潞节度行军司马

   德宗嗣位领昭义节度使田悦反围邢门抱真败悦解其围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诸镇反者相属

   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伪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朱滔悉兵围贝州抱真以数骑

   驰说王武俊合战破滔进检校司空段平仲武威人擢进士第为御史磊落有𰚾节徳宗时

   召对迕旨坐废七年元和初为谏议大夫再迁尚书左丞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世推其敢直

   ︹元︺噶抡北庭人居永昌为巨族久居政府聪明典重通达国体敭历中外官至平章政事

   噶抡旧作干栾今改高智燿河西人世事夏夏亡隐贺兰山太宗召见将用之遽辞归后入

   见宪宗言宜蠲徭役世祖时又言儒者有𥙷治道拜翰林学士迁西夏中兴等路按察使子睿授宝

   符郎出入禁闼详雅恭谨历浙西淮东廉访使所至有政绩两为南台御史中丞务持大体有儒者

   星吉河西人少事仁宗藩邸以精敏称累官江西行台御史大夫独持风裁至正中历湖

   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屡破贼后中流矢不食而死星吉为人公廉明决在军中能与将士同甘苦

   以忠义感激人心故能得人死力余阙武威人徙庐州少丧父授徒以养母元统初赐进士

   及第授同知泗州事历翰林修撰待制至正中盗起以阙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以保障江淮

   功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仍守安庆后群盗四集阙以孤军血战城陷自刭妻子皆赴井死︹明︺

   吴克忠本𫎇古人父允诚永乐中来归授都督佥事命居凉州以功进左都督封忠顺伯卒

   赠国公谥忠壮克忠袭父爵从征阿鲁台有功洪熙初进封侯正统中以功加太子太保土木之变

   与弟都督克勤力战死封赠邠国公谥忠勇克勤赠遵化伯谥僖敏克忠子瑾嗣侯曹钦反瑾闻变

   椎长安门上告门闭钦攻不得人瑾将五六骑与钦力战死赠凉国公谥忠壮鲁鉴其先西大

   通人祖阿什达父衮布沙克嘉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为百夫长俾统所部居庄浪传子衮布沙

   克嘉累官庄浪卫指挥同知鉴有材勇正统初嗣父职擢署都指挥佥事成化四年固原满四反鉴

   以土兵从诸军围石城躬冒矢石出则先驱入则殿后最为贼所惮贼平历都督同知充总兵官镇

   守延绥致仕子麟袭指挥使累进都指挥同知充甘肃游击将军鲁氏世守西陲有捍御功至鉴官

   益显其世业益大而所部土军生齿又日繁麟既移甘肃帝以土军非鉴不能治特起治之且命有

   司建坊旌其世绩麟豪健如其父官至左副总兵麟子经累官都督同知延绥镇总兵官亦以骁勇

   称为良将 阿什达旧作阿失都衮布沙克嘉旧作巩卜失加今并改张达凉州卫人慷慨

   负奇节膂力绝人嘉靖中累功擢署都督佥事充山西总兵官驻寕武坐事被逮后命赴军前立功

   却敌寻镇陜西延绥又移大同俺答数万骑入塞伏精锐谿谷中巡按御史胡宗宪趣出师达欲持

   重宗宪厉声责之不得已率所部挺身陷阵力战死赠左都督谥忠刚郭琥永昌卫人嘉靖

   中积功至指挥佥事为镇番守备城接敌境前守者率闭门琥至击却寇遂开门纵人耕牧而日帅

   兵以䕶累擢古北口副总兵缮治边垣益垦塞下荒田历延绥蓟镇山西总兵官旋改大同进都督

   致仕琥洁廉好筹画目不知书而以意作檄颇中情事云达云凉州卫人勇悍饶智略万历中

   累官西寕参将土酋永郃卜入寇设伏击破之手馘贼帅斩𫉬无算寇集众大至又败去进都督同

   知历镇延绥甘肃收复松山拓地五百里累加太子少保云为将先登陷阵所至未尝挫衄名震西

   陲为一时边将之冠

  ︹本朝︺张仲金武威人以把总从孙思克征噶尔丹战殁孙文炳武威廪生恂谨持礼

   法安贫嗜学从游甚众兄殁抚孤成立同里马姓迎父母于金城托妻于炳炳令妻苏氏同寝处文

   炳馆宿于外戒子弟年十五以上者不得入内阅七月而马始还感谢而去入祀乡贤祠次子诏官

   至湖北布政使又同邑贾汉英廪贡生精研理学生母王氏早殁事嫡母高氏继母吕氏极孝并祀

   乡贤李兰镇番人官新城堡守备随总兵康海征西藏阵亡何孔述镇番人少

   颖悟日诵数千言顺治五年值帖清泰倡乱述以诸生与廪生朱运开参将马玘剿灭𤞑党制军孟

   乔芳嘉其功檄署本营参将兵民帖服述辞愿以科名显是年即拔贡辛卯举于乡孟公笑曰何生

   果有大志真文武才也入祀乡贤祠孟一鲤镇番人性至孝著有春秋翼传子良允由举人

   历州县有循声擢主事升昌平道历官浙江布政使著有最乐编念贫吟入祀乡贤祠孙克

   明镇番人康熙庚辰进士镇邑地多沙患克明率邑人王仲等于东边外六坝湖移邱开垦贫民

   赖之仕湖广通城令多惠政通人为立遗爱碑入祀乡贤祠又同邑卢全昌笃学能文事母极孝殁

   祀乡贤祠鲁大诰平番人置义田赡宗族有负贷者常折券以恤之郡外水利不通修濬沟

   渠以资灌溉民赖其利入祀乡贤祠又同邑李可珠敦本睦族亦祀乡贤祠郭洪恩

   监生与子生员宗尧于顺治五年𤞑匪倡乱协力谋剿为贼所执骂贼而死入祀乡贤祠李梦

   白平番人刚方正直教授生徒有法度由保荐历官知府卒于广南囊槖如洗驰驿归葬祀乡贤

   周自伏凉州卫人康熙五十七年以守备从康海征西藏及海亡突围夺海尸贼众大

   至力战死又同县鲁彦灿山西蒲州副将出归化遇虏尔泰山遂战殁傅瑾武威人西寕千

   总俸满还家雍正元年番夷作乱率乡勇攻石门寺与乡民吴廷周田栋愈仲宗俱力战死之时同

   邑人庄浪把总陈昌进剿棹子山遇贼战死朱振声武威人少贫事亲备甘旨亲殁叔无

   子迎养如所生及殁葬𥙊极哀乾隆十年 旌赵维世古浪人性笃孝父母颇严急维世婉

   容愉色事之虽杖未尝稍恚遭生母丧擗踊痛哭口鼻出血及父卧病朝夕侍药不归寝室既卒庐

   墓三年负土二里外累坟如阜事继母一如生母卒年八十一岁乾隆十一年 旌张绍训

   镇番人性孝友亲有疾衣不解带既逝守墓泣血三年乾隆十二年 旌韩加业武威人以

   行伍屡擢至哈密副将嘉庆四年率步卒九百馀人御贼匪李树党三四千众于江岸马蹶堕地立

   起引弓发矢中执旗贼贼众竞起握矛直刺加业中矛仆把总高腾蛟身蔽其上亦死加业照提督

   例议恤   赐谥武烈建祠致祭韩自昌加业兄以父増夀难荫把总累功擢庄浪副将

   嘉庆七年二月追剿贼匪宋应伏于西骆峪适茍文明大股贼猝至自昌兵少殁于阵照总兵例议

  恤建祠致祭赵化彤武威人五世同堂嘉庆二十五年 旌田正镇番人五世同

  堂嘉庆十六年 旌

 ︹流寓︺︹南北朝︺︹魏︺常爽河内温人祖珍因世乱遂居凉州爽笃志好学博闻强识五经

  百家多所研综州郡礼命皆不就魏世祖西征凉土爽归款拜宣威将军置馆于温水之右教授七

  百馀人弟子事之若严君暇述六经略注以广制作讲肄经典二十馀年时号儒林先生︹明︺包

  节嘉兴人居华亭嘉靖中以御史按湖广为守备中官廖斌诬构谪戍庄浪卫处之甚安既闻母

  讣恸𡘜而死

 ︹列女︺︹明︺蔡氏凉州卫人年十六适邑人秦某甫一岁夫殁遗腹生子祚周家甚贫纺绩教子

  读书祚周为诸生娶妇氏乃曰吾之所以不死者汝未成立也今吾事毕矣遂绝食七日而死万历

  末旌周士成妻郭氏庄浪卫人嫁逾年夫暴卒氏誓以死殉姻戚劝之氏言夫

  死无子不死何待水浆不入口十馀日而死常德妻甄氏永昌卫人年十八遇贼惧

  为贼辱以香灼面成疮贼怒害其夫氏负尸哭骂遂投井死徐氏平番卫人张继宗子妇崇

  祯末为流贼所执氏左手扼贼吭右手持刀自刎死又韩逢春妻马氏贼入城时投缳死胡其

  美女平番卫人其美常为女讲列女传诸书女即领悟崇祯末流贼攻烧堡门挟女上马女投

  

 ︹本朝︺朱良贵妻张氏古浪人又同邑节妇李栖凤妻俞氏均夫亡守节抚孤成立四

  十馀年如一日周甲鼎妻张氏镇番人甫婚夫即从戎以功授四川千总旋殁遗一

  子又夭氏矢志奉姑苦节不渝刘金玺妻褚氏凉州卫人夫亡守节五十馀年抚孤

  成立又同卫节妇刘大滨妻金氏徐可𨕖继妻李氏徐自璧妻李氏王尚宾妻穆氏丁宏妻王氏林

  可梧妻孙氏均雍正年闲 旌马逢云妻牛氏武威人夫亡守节事亲抚孤四十馀

  年又同邑节妇梁可正妻衡氏安尚玉妻韩氏张璧妻杨氏段铎妻牛氏侯用锡妻张氏狄金榜妻

  岳氏蔡茂妻鲍氏孙瑞麟妻韩氏俱雍正年间 旌张兆斌妻李氏武威人兆斌以

  营卒从征西藏病殁丧不能归氏昼夜哀号投井死雍正年闲 旌辛克嶷妻龚氏

  武威人克嶷在庠卒年二十五遗二子皆幼氏矢志抚孤奉翁姑孝谨又同邑节妇陆峤妻胡氏张

  维善妻白氏尹钧妻张氏冯玉友妻井氏王元妻刘氏王化育妻杨氏张济妻王氏刘宗向妻纪氏

  龚尔仕妻袁氏乔世隆妻朱氏王祚永妻于氏刘克成妻李氏张映桂妻孙氏郝敬妻柯氏李生桂

  妻谢氏何永康妻王氏宣弼朝妻张氏韩炌妻赵氏张元妻宋氏郝谨妻柯氏王锡书妻潘氏高登

  瀛妻曹氏管爱义妻张氏周宗尧妻贾氏张谋妻章氏张相妻郭氏刘季元妻孙氏魏其贡妻张氐

  杨锺美妻程氏阎济化妻乔氏龚妻任氏张烈妻萧氏张治妻高氏郭良俊妻李氏赵国清妻王

  氏王吉林妻李氏张凤妻王氏卢应才妻王氏卢守福妻陈氏张大典妻甯氏丁锡珍妻杨氏贾琬

  妻辛氏杨榆妻张氏杨撰妻段氏聂文元妻李氏崔言妻李氏李朝阳妻李氏郭泰妻严氏丁士琮

  妻韩氏张君璞妻郭氏张釨妻李氏孙承相妻姚氏脱荣妻孔氏田得闰妻李氏杨维桐妻郭氏段

  文魁妻杨氏左化凤妻马氏裴印禄妻吴氏林毓睿妻景氏刘伯友妻张氏王好鼎妻杨氏达会妻

  姜氏王棋妻尹氏潘云清妻张氏刘鼎妻马氏李永瑞妻唐氏刘士𫛸妻降氏董克昌妻师氏董吉

  福妻查氏李琬妻冯氏薛景妻张氏杜润妻萧氏又贞女齐良玉聘妻吕氏均乾隆年间 旌

  训妻刘氏镇番人年二十四而寡遗二孤抚之成立长子希本又逝与媳李氏昼夜机杼

  供孙读书长孙有德成进士历官晋楚氏卒年八十又同邑节妇杨必梁妻谢氏曹祥吉妻萧氏许

  遂妻路氏吴道晃妻胡氏何绪淮妻杨氏阎锡珽妻白氏王恒德妻甘氏盛梓妻王氏何中乐妻杨

  氏何宏烈妻李氏周文曦妻马氏又烈妇高同勇妻杨氏均乾隆年闲 旌刘建勲妻

  马氏永昌人年二十八而寡家贫子幼矢志守节又同邑节妇陆遴辅妻王氏又张氏崔氏杨

   氏曹氏张氏喻氏李氏张氏曹氏杜含蔁妻曹氏均乾隆年间 旌王瑞妻唐氏

   人夫亡守节教子成立又同邑节妇希添位妻张氏金声闻妻李氏周绍妻俞氏王纪正妻李氏刘

   建鹏妻胡氏贞女董氏女均乾隆年闲 旌苏文林妻刘氏平番人夫亡守节抚

   二子成立又同邑节妇李开春妻董氏苏国仕妻房氏邓宪文妻蒲氏马步阶妻高氏谢凝妻段氏

   王理妻高氏童叶谋妻薛氏李廷栋妻甘氏缪玉妻刘氏谭维中妻李氏张绪妻赵氏张希舜妻高

   氏杨大年妻周氏谭易元妻刘氏高尔志妻张氏张应凯妻周氏岳世瞻妻赵氏张文镳妻石氏康

   昌运妻张氏魏建成妻徐氏罗文魁妻胡氏张绅绪妻廖氏金胜玉妻张氏康路妻阎氏张豫妻王

   氏柳盛桐妻哈氏何湛妻谭氏张九峩妻康氏张廷仕妻杨氏王循礼妻哈氏均乾隆年闲 旌

   李育楫妻张氏武威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郭㳯源妻降氏陈奇𬤝妻高氏张丕

   功妻冯氏刘炳妻包氏徐济美妻薛氏徐梦熊妻乔氏王锜妻尤氏徐瑞妻王氏丁松筠妻郑氏齐

  宗尧妻李氏袁三烈妻沈氏苏梅妻蔡氏张珩妻李氏张大儒妻赵氏赵浩远妻刘氏赵志妻唐氏

  符业昌妻王氏赵连登妻赵氏张君权妻祁氏潘元德妻李氏朱益秀妻陈氏韩文彬妻杨氏邵庭

  谋妻刘氏景兆寅妻王氏李洁妻赵氏赵瑜妻杜氏蔺发善妻李氏周伯温妻李氏柏林妻李氏安

  其礼妻张氏袁攀龙妻李氏袁佩龙妻王氏丁尔慎妻俞氏段以镳妻狄氏王应阳妻唐氏徐复祥

  妻苏氏梁勇妻韩氏梁国隽妻沈氏王维𨕖妻梁氏唐桐妻田氏管玉润妻杨氏张淳德妻王氏贾

  世儒妻冯氏张同善妻丁氏董蕴英妻刘氏叶长春妻刘氏武克仁妻杨氏樊景昌妻叶氏袁勲妻

  戴氏袁坛妻臧氏张经妻余氏刘檀妻吴氏查文海妻王氏马多儒妻李氏刘英妻李氏刘郑妻王

  氏张策妻周氏杨敏妻李氏常彦妻张氏常作荣妻冯氏赵良史妻李氏纪祝昌妻尤氏烈妇周廉

  妻蔡氏蔡国辅妻王氏周宗望妻齐氏鲁仲林妻杨氏均嘉庆年闲 旌李观妻黄氏

  镇番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曹锺英妻孙氏李映秀妻韩氏刘斗煐妻孙氏张汝绣妻马氏韦志

  浩妻曹氏韦泰元妻赵氏姜文秀妻谢氏刘祚炽妻邱氏均嘉庆年闲 旌方錪妻张

  氏永昌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何廷玢妻祁氏黄徳孚妻孙氏侯尔妻陈氏王修斌妻胡氏

  又张氏烈妇左连第妻刘氏均嘉庆年间 旌李培梁妻王氏古浪人夫亡守节又

  同邑节妇金昫妻樊氏那成武妻杨氏烈妇孟候妻毛氏袁浩妻李氏均嘉庆年闲 旌史义

  妻高氏平番人夫亡守节又同邑节妇王政妻庄氏高尔愿妻边氏王永发妻黄氏魏观德

  妻胡氏费天成妻龙氏马生瑀妻高氏均嘉庆年间 旌

 ︹仙释︺︹汉︺刘子南为武威太守从道士尹公授务成子萤火丸佩之与敌战矢下如雨未至

  子南马数尺辄堕地终不能伤

 ︹土产︺白麦元和志凉州贡胡麻明统志古浪卫出明统志镇番卫出青盐白盐

  褐元和志凉州贡细褐龙须席唐书地理志凉州贡毡毯元和志凉州贡柔毛毡唐

    书地理志凉州贡毯野马皮唐书地 理志凉州 贡土 豹明统志镇番卫出芎䓖

    唐书地理志凉州贡枸𣏌子明统志镇番卫出









                    前协修官温予巽恭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溥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