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五百五十至五百五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百四十七至五百四十九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五百五十至五百五十四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五百五十五至五百六十

大清一统志

 朝贡各国

 朝鲜在 盛京东一千八百里。东西距二千里。南北距四千里。东至海七百七十里。南至海一千三

  百里。西南至海八百里。西北至鸭绿江七百五十里。北至九连城一千一百十五里。其贡道自凤凰

  城至 京师三千九十六里。

︹分野︺天文箕星分野。析津之次。

︹建置沿革︺古营州外域。周封箕子于此。战国时属燕。

  秦为辽东外徼。汉初仍属燕国。燕王卢绾叛入匈

  奴。燕人卫满亡命聚此。逐箕准自王。都王险。史记索隐。

  辽东有险渎县。即朝鲜王旧都。惠帝时。兼有獩貊与高句骊沃沮

   地。凡数千里传子及孙右渠武帝元封三年。遣楼

   船将军杨仆等击灭之因分置乐浪临屯元菟真

   番四郡。昭帝时省临屯真番二郡入元菟。徙居高

   句骊西北。其沃沮獩貊分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

   辖之。光武建武六年。省都尉。弃七县地顺帝阳嘉

   元年。置元菟郡屯田六部。汉末。有扶馀人高姓者

   据其地。改国号曰高骊。又曰高句骊。通典。高句骊本出于大馀。

   先[*]祖朱蒙。朱𫎇母。河伯女。为夫馀王妻。日所照遂有孕而生。及长名曰朱𫎇。俗言善射也。国人欲杀

   之。朱𫎇弃夫馀。东南走渡普述水。至纥升国城。遂居焉。[??]曰句骊。以高为氏。三国魏正

   始五年。幽州刺史母邱俭讨破之。寻复据其地晋

  咸康八年。其王高钊。为慕容皝所破。至曽孙连益

  强。并有朝鲜诸地。都平壤城。即朝鲜国王险城也。

  国内分八道。中曰京畿。东曰江源。本獩貊地。西曰黄海。古朝鲜马韩旧地。南曰全罗。本

  弁韩地。东南曰庆尚。本辰韩地。西南曰忠清。古马韩地。东北曰咸镜。本高句骊。西北曰平安。本朝鲜

  地。义熙九年。遣使表献。以连为使持节都督营州

  诸军事。征东将军高句骊王乐浪公。刘宋初加连

  征东大将军都督平州诸军事。元嘉十二年。连遣

  使入贡于魏。魏封为高句骊王。齐永明九年。连卒。

  子云嗣。请命于魏。明年[*]魏主宏册云督辽海诸军

  事辽东公高句骊王。梁天监十八年。云卒。子安立。

  遣使入贡于梁梁以安为安东将军高句骊王后

  亦臣附于东魏高齐齐亡益并有辽东地隋开皇

  中高丽王元帅靺鞨之众寇辽西隋遣汉王谅总

  兵讨之次辽水元遣使谢罪乃罢兵大业中屡出

  师征高丽俱不能克唐武德四年高句骊王建武

  遣使入贡建武即元之弟七年册为辽东郡王贞观十六

  年高丽西部大人盖苏文弑其王建武改立其弟

  子臧十八年伐高丽明年亲征诸军分道并进克

  辽东等数城而还自是数遣军伐高丽高宗显庆

  五年灭百济以其地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

   五都督府总章元年李𪟝征高丽拔平壤置安东

   都䕶府由此高氏遂灭仪凤初新罗据其地开元

   以后并于渤海大氏五代史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唐高宗灭高丽徙

   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䕶府于平壤以统治之武后时契丹攻北边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与靺

   鞨酋长乞四比羽走辽东分王高丽故地武后遣将击杀乞四比羽而乞乞仲象亦病亡仲象子祚

   荣立因并有比羽之众其众四十万人据挹娄臣于唐中宗时置忽汗州以祚荣为都督封渤海郡

   王其后世遂号渤海文献通考初渤海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为海东盛国地

   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

   卢显铁汤荣兴六州獩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

   曰南海府领沃晴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绿府领神桓丰正四州曰长领府领瑕河二州夫

  馀故地为夫馀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鄚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潘府领定潘

  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拂𣵀故地为东平府领伊𫎇沱黒比

  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

  州安远府领安郿慕常四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龙原

  东南滨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绿朝鲜道也长领营州道也夫馀契丹道也天祐初

  大氏衰有眇僧躬乂者聚众据开州称王号大封

  国遂有高丽故地五代梁龙德二年高丽人王建

  者起兵为海军统帅袭杀躬乂自称高丽王后唐

  清泰末建引兵击破新罗百济而并其地于是东

  夷之地皆附之地益拓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建都于松岳即

   开州也谓之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又置六府九节度百二十郡以理其地晋开运二

   年建卒子武代立自后子孙遣使贡于宋亦朝于

   辽金宋嘉定十二年高丽王暾附于𫎇古既而中

   绝绍定五年𫎇古主谔格台谔格台旧作窝阔台今改正遣兵

   伐高丽其王暾复请降因置京府县达噜噶齐

   噶齐旧作达鲁花赤今改正七十二人监其国端平初悉为高

   丽所杀自是四遣兵攻之拔其城十有四大要旋

   服旋叛元至元中其西京内属因置东安路总管

   府画慈悲岭为界大德三年又置征东等处行中

   书省寻罢至治三年复置命其王为左丞相至正

   之季始贰于元明洪武二年高丽王颛表贺贡方

   物且请封诏封为高丽国王五年颛为权相李仁

   人所弑颛无子以𠖥臣辛肫之子禑为子于是仁

   人立禑二十一年禑逊位于子昌二十二年其门

   下侍中李成桂废昌而复立王氏裔定昌国君瑶

   二十五年成桂徒瑶出居原州而自立更名旦遣

   使请改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至是王氏始绝

   万历二十年为日本关白平秀吉所侵掠朝鲜王

   李昖奔平壤己复走义州八道几尽没遣使求援

   中国乃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分布诸

   将攻战终莫能胜二十六年平秀吉死诸倭彻兵

   归朝鲜之祸始息

  本朝天聪元年

太宗文皇帝命大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等征朝鲜屡

   战皆捷遂克义州分兵捣铁山又克安州至平壤

   城朝鲜国王李倧惧携妻子遁江华岛遣其弟李

   觉来贡献求和

许之以李觉还寻遣归七年朝鲜复皆盟遣英俄尔岱等

   赍书往责之崇德元年复遣朝鲜使臣罗德宪李

   廊归国遣书国王不报是年

上亲率和硕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等征高丽渡镇

   江至郭山城及定州安州进围朝鲜王都李倧遣

   妻子入岛而自遁入南汉山城就围之分兵败其

   诸道援师李倧哀词求和始许其出城归命然倧

   犹疑惧不敢出未几睿亲王多尔衮破江华岛𫉬

   倧妻子及群臣妻子令其内侍䕶至军并遗以书

   倧乃率其长子𪶁及群臣朝服出降伏地请罪

上慰谕赐坐宴之还其妻子及群臣春属封其国主为朝

   鲜国王

赐诰命给龟纽金印封王妻为妃王子为世子

赐裘帽貂皮鞍马遣人送入王都至是朝鲜遂服庆贺大

   典俱行贡献礼于

太宗文皇帝驻军之地竖立石碑备书其事云碑文曰大清崇德元

   年冬十有二月   宽温仁圣皇帝以败和自我始赫然怒以武临之直捣而东莫敢有抗者时

   我寡君栖于南汉𪷤𪷤若履春冰而待白日者殆五旬东南诸道兵相继奔溃西北师逗挠峡内不

   能进一步城中食且尽当此之时以大兵薄城如霜风之卷秋箨𬬻火之燎鸿毛而   皇帝以

   不杀为武惟布德是先乃降敕谕之曰来朕全尔否则屠之有若英马诸大将承   皇命相属

   于道于是我寡君集文武诸臣谓曰于托和好于邦十年于兹矣由于惽惑自速   天讨万

   姓鱼肉罪在予一人   皇帝犹不忍屠戮谕之如此予何敢不钦承以上全我宗社下保我生

   灵乎大臣协赞之遂从数十骑诣军前请罪 皇帝乃优之以恩一见而推心腹锡赉之恩遍

   及从臣礼罢即还我寡君于都城立招兵之南下者振旅而西抚民劝农远近之雉举鸟散者咸复

   厥居讵非天幸欤小邦之𫉬罪 上国久矣已未之役都元帅姜宏立助兵明朝兵败被擒

   太祖武皇帝止留宏立等数人馀悉放囘恩莫大焉而小邦迷不知悟丁卯岁今   皇帝命将

   东征本国君臣避入海岛遣使请成   皇帝允之视为兄弟国疆土复完宏立亦还矣自兹以

   往礼遇不替冠盖交迹不幸浮议煽动构成乱梯邦申饬边臣言涉不逊而其文为使臣所得

     皇帝犹宽贷之不即加兵乃先降   明旨谕以师期剀切训示不翅耳提面命而终未免

   焉则小邦群臣之罪益无所逃矣   皇帝既以大兵围南汉而又   命偏师先陷江都宫

   嫔皇子暨卿士眷属俱被俘𫉬   皇帝诫诸将不得扰害   令从官及内侍看䕶既而大

   沛   恩典小邦君臣及被𫉬眷属复归于旧霜雪变而为阳春枯旱转而为时雨区宇既亡而

   复存宗社已绝而还续东土数千里咸囿于生成之泽此实古昔𥳑册所罕觏也於戏盛哉汉水上

   游三田渡之南即   皇帝驻跸之所也坛场在焉我寡君爰命水部就其所増而高大之又伐

   石以碑之垂诸永久以彰夫   皇帝之功之德直与造化而同流也岂特我小邦世世永赖抑

   亦 大朝之仁声武谊无远不服者未始不基于兹也顾摹天地之大日月之明不足以仿佛于万

   一谨载其大略铭曰天降霜露载肃载育惟 帝则之并布威德   皇帝东征十万其师

   殷殷轰轰如虎如𧴀西番穷发暨夫北貉执殳前驱厥灵赫濯   皇帝孔仁诞降恩言十行昭

   囘既严且温始迷不知伊戚自贻   帝有明命如寐觉之我君祗服相率而归匪惟怛威惟德

   之依   皇帝嘉之泽洽礼SKchar载色载笑爰束干矛何以锡之骏马轻裘都人士女乃歌乃讴我

   君言旋   皇帝之赐   皇帝班师活我赤子哀我荡析劝我穑事金瓯依旧翠坛维新枯

   骨再肉寒荄复春有石巍然大江之头万载三韩   皇帝之麻自后每年恭进

万夀圣节冬至元旦年贡等四贡俱于年终彚进遣正副

   使各一员以其国吏曹户曹礼曹等判书或以判

   中枢府事等官充之书状官一员大通官三员押

   物官二十四员乾隆八年

高宗纯皇帝诣

  盛京国王李昑遣官接

特赐式表东藩扁额十九年遣陪臣于

  盛京接

驾赏赐如例四十一年李昑薨世孙李算承袭四十三年

上诣

  盛京遣官赍表迎

特赐东藩济美扁额四十八年八月

上诣

  盛京值

万夀节

赐国王扁额诗章及古稀说五十年举行千叟宴

命朝鲜酌派年六十以上者二三员充正副使豫兹盛典

   比于内臣

上闻国王好学能诗

 赏内务府仿宋板五经全部并笔墨等物五十五年

 上八旬万夀颁

 恩诏于朝鲜国王表贺贡方物嘉庆四年

 高宗纯皇帝尊谥国王遣使进表文方物

 仁宗睿皇帝嘉其恭谨准作年贡以示体恤五年李算薨

    子玜立六年以本国办理邪匪颠末胪章入告并

    称馀孽未靖恐其潜入边门

 上谕其严饬臣民敦崇正道饬沿边大吏一体严查以示

    抚辑怀柔之意八年国王咨称

   盛京高丽沟偷砍木植奸民刘文喜六名窜入其国

   缉𫉬刘青山蔡法二名刘文喜乘间复窜已将龙

   川府使等拏勘

上嘉其恭谨以首犯已𫉬

谕将勘处之员宽免十年

上诣

  盛京遣官接

特赐礼教绥藩扁额十二年以其国义州商人与边民私

   市自将商人监禁并缴进铜铁等物

上奖其恭顺厚赉之二十三年

 上诣

   盛京遣陪臣跪迎瞻

 觐

 赐御制诗章

 御书福字其国八道分统郡凡四十一府凡三十三州凡

    三十八县凡七十

    京畿道治国城朝鲜都也亦曰汉城明初高丽王旦自开州徙此居七道之中称为四塞领

    郡三曰杨根丰德水城府三曰汉城开城长湍州七曰杨广润骊果谷波县三曰交河三登土山

    江原道治江陵府在国城东面本獩貊地汉为临屯境领郡七曰忤城平海通州安越松岳

    旌善高城府五曰江陵淮阳山陟襄阳铁原州四曰原江槐冥县十曰平康安昌烈山骐麟酒泉丹

   城蹄麟蔚珍瑞和歙各黄海道治黄州在国城西面古高丽马韩旧地领郡三曰遂安延

   安平𨚗府三曰平山瑞兴承天州五曰黄白海爱仁县八曰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牛峯文化长

   全罗道治全州在国城南面本弁韩地后为百济国唐显庆五年苏定方伐百济擒其

   王置熊津等五都督府后井于新罗五代时高丽兼有其地图经朝鲜地界正北从长白山发脉南

   跨全罗界西南尽于海日本对马诸岛偏在朝鲜海洋之东南与庆尚之釜山相对倭船止抵釜山

   不能越全罗至西海故八道之中惟全罗一道直北正南其迤西则与辽东对峙日本所以隔绝辽

   蓟不通海道者恃有朝鲜而朝鲜所以保固边陲控御诸岛者恃有全罗也志云全罗之地南滨大

   海东接庆尚为朝鲜门户倭犯朝鲜此其必由之道也领郡三曰灵岩古阜珍岛府二曰全州南原

   州四曰罗济光昂县二十三曰万顷茂长镇安扶安全渠康津兴德黄成乐安昌平济南会安大江

   临波古皋南阳富顺扶安麻仁绪城海南神灵移安庆尚道治庆州在国城东南面本辰韩

   地后为新罗国滨海与日本相对为朝鲜之屏蔽领郡七曰蔚山咸阳熊川陜川永川梁山清道府

   六曰全海善山靖海密阳安东昌原州五曰庆泗尚晋蔚县十二曰东莱清河义兴闻庆巨济昌安

   三嘉安阴义城山阴高灵守城忠清道治忠州在国城西南面本马韩地王京居八道之中

   东隘为乌岭忠州西隘为南原全州志云王京为朝鲜都会咸镜忠清为犄角并称天险领郡四曰

   清风温阳天安临川州九曰忠清公矜靖幸兴礼洪县七曰永春报恩连山扶馀石城燕岐保安

   咸镜道治咸兴府在国城东北面本高句骊地领郡三曰端州蜀莫安远府五曰咸兴镜城

   会安永兴安边州八曰延德开惠苏合燕隋县一曰利城平安道治平壤府朝鲜西境也东

   南去国城五百馀里汉曰乐浪郡后为高句骊王所都亦曰长安城一名王险城唐平高丽置安东

   都䕶府于此后没于渤海五代时高丽复取之为西京元至元六年其臣李延龄等以西京府州县

   六十馀城来属因改西京为东安府升东安路割静义麟三州威远一镇属娑娑府馀俱领于东安

   其城治类皆废毁仅存空名耳元末复归于朝鲜领郡十一曰嘉山价川郭山云与熙川宜川江东

   慈山龙川顺川博川府九曰平壤成川定远昌城合兰广利见仁安边江界州十六曰安定买义钢

   铁灵朔抚宿滑买青昇常银县六曰土山德川阳德江东中和泰川含资城在国城南境汉

   乐浪郡属县也后汉因之晋改属带方郡汉书地理志县有水西至带方入海隋大业中伐高丽分

   军出含资道盖以汉县为名耳丰德城在国城南朝鲜置丰德郡于此明万历二十年倭自

   釡山潜渡临津分兵陷丰德诸郡朝鲜王李昖仓卒弃国城奔平壤即此孟州城在国城西

   唐置孟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椵岛安德三镇今州废县存吞列城在国城东南汉县属乐浪

   郡后汉省汉志注列水出分黎山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又有列口城亦在国城西南汉县

   属乐浪郡后汉省晋复置属带方郡胡三省曰冽水入海之口也汉元封二年杨仆击朝鲜先至冽

   口张宴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流为冽口是也丸都城在国城东北晋时高句骊

    依险为城谓之丸都旁多大山深谷通典汉建安中高丽王伊夷模更作新都于丸都山下在沸流

    水之东魏正始五年幽州刺史母邱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出元莬讨之高句骊王位宫败走

    俭追至頳砚悬车束马以上丸都屠其城既而复都于此晋咸康八年高句骊与慕容皝接境皝谋

    击之高丽以重兵备北道皝潜将劲兵四万趣南道出其不意高丽王钊败遁遂入丸都毁其城大

    掠而还唐书地理志自鸭绿江口舟行百馀里以小舫溯流东北行凡五百二十里而至丸都城

    临屯城在国城西南汉元封二年置临屯郡治东暆县去长安六千一百三十八里领县十

    五昭帝时郡废汉志东暆县属乐浪郡是 也后汉并废县又真畨城在国城西北汉元封二 年置真

    番郡治霅去长安 六千六百四十里领县十五昭帝时亦并入乐浪 郡 按霅县汉志不载徐广曰

    辽东郡有番汗县疑即真番开州城在国城西南二百里高丽所置州也左溪右山称为

    险固亦曰松岳唐天祐初眇僧躬乂据此五代朱贞明五年入贡于淮南杨隆演后唐清泰末王

   建杀躬乂而代之仍都于此谓之东京亦曰开京大中祥符三年高丽臣康肇戕其主诵立诵兄

   询而相之辽主隆绪讨高丽渡鸭绿江康肇战败退保钢州辽人进擒肇等追亡数十里钢霍贵安

   等州皆降进攻开京询弃城走平州辽人遂焚开京宫室府库民庐俱尽兵还询复葺开京而居之

   诸城亦复归高丽今曰开城府平山城在黄州东北百里或曰旧名甑山府西接黄州东连

   平壤其相近者有琼山今为平山府海州城在黄州西南二百馀里以滨海而名又东北即

   安岳县也志云境内有安岳三和龙冈成从江西五县长命一镇今俱属黄州皆唐置元因而不改

   南原城在全州东南与全州相犄角为国城要隘明万历中倭陷南原遂犯全罗进逼国城

   李如松谓全罗饶沃南原尤其咽喉是也其相近者有云峯城亦为冲要济州城在南原府

   南海岛中亦曰济州岛朝鲜置州于此志云朝鲜之济州犹中国之琼州或曰即故耽罗也元大德

   五年置耽罗军总管府又沿海立水驿自耽罗至鸭绿江并杨村梅口凡三十所今仍曰济州又珍

   岛城在济州西海中珍岛上亦曰珍岛郡宋咸淳六年高丽叛人裴仲孙立高丽王植庶族子承化

   侯为王窜人珍岛蒙古讨平之大江城在南原府东南朝鲜所置县也又东接庆尚之晋州

   明万历中倭屯釡山浦李如松分遣诸将屯大江忠州以扼之既而倭从釜山移西生浦刘𬘩留镇

   朝鲜分屯庆尚及大江盖扼要处也南阳城在南原府西北朝鲜之南阳县也明万历二十

   二年李如松命将守南原分兵屯御于此俱拔城在全州南北史百济都俱拔城亦曰固麻

   城其外更有五方中方曰古沙城东方曰得安城南方曰久知下城西方曰刀光城北方曰熊津城

   是也唐显庆五年苏定方下百济留刘仁愿守百济府城即俱拔城也处仁城在全州西

   绍定六年𫎇古主谔格台遣将萨里台攻高丽至国城南攻其处仁城即此又党项城在全州东

   北唐贞观十二年百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馀城又谋取党项城绝其贡道 萨里台旧作

   撒礼塔今改正任存城在全州西古百济所置城也唐龙朔初百济馀众叛刘仁轨破之于

   熊津江口其众释百济府城之围退保任存城任存百济西部也依任存山而名三年仁轨遣兵攻

   任存城拔之又真岘城在全州北唐龙朔二年仁轨既解百济府城之围还军熊津城有诏班师

   仁轨曰今以一城之地居敌中央动足辄为擒掳正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于是出兵掩

   其支罗城拔之并拔其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时敌以真岘险要加兵守之仁轨复伺其懈引兵袭据

   之遂通新罗运粮之路唐书百济传支罗真岘诸城俱在熊津之东周留城在全州西又西

   北有加林城唐龙朔三年百济故将福信等据周留城刘仁轨既拔真岘诸将以加林水陆之冲欲

   先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攻之不易周留虏之巢穴宜先取之遂定计自熊津进破百济之众于白

   江口趋周留城拔之熊津城在全州西北即熊津江口百济之险要也唐显庆五年苏定方

   讨百济自成山济海百济据守熊津江口定方击破之直趋其都城遂克之置熊津都督府以守其

   地龙朔初年百济复叛围百济府城诏刘仁轨赴援仁轨转斗而前所向皆下百济立两栅于熊津

   江口仁轨击破之府城之围遂解仁轨因驻守于此既而再破百济馀众于熊津之东复平百济或

   曰今汉江口即古置城处也蔚山城在庆州西北即蔚山郡也南有岛山不甚高而城皆

   依山险中有江通釡山寨陆路则由彦阳监通釜山明万历二十五年倭屯蔚山大帅麻贵攻之不

   克既而倭益筑城寨据守于此谓之东路麻贵遂进师逼之据险收其禾稼倭诡却以诱之贵为所

   顺天城在庆州西南明万历二十六年倭酋据此谓之西路朝鲜纪事倭酋行长据粟

   林臾桥建寨数重凭顺天城与南海营相望负𬓛水最为扼隘大帅刘𬘩攻之不能克泗州

   城在庆州西或曰即古泗城也唐龙朔𥘉百济复叛与刘仁愿等相持诏新罗应援新罗将金钦

   将兵至古泗为百济所邀败自葛岭遁还今泗州相近有葛岭道云明万历中倭据泗州谓之中路

   北倚晋江南通大海为东西声援大帅黄一元克之寻复败还晋州城在庆州西南明万历

   二十六年大帅董一元击泗州倭进取晋州乘胜渡江南毁永春昆阳二寨倭退保泗州老营一元

   夺其城进逼新寨寨一面临江一面逼陆引海为濠海艘泊寨下千计又筑金海固城二寨为左右

   翼中通海阳仓一元攻之不克败还晋州又有咸阳城在晋州西北朝鲜之咸阳县也万历中倭犯

   咸阳晋州即此梁山城在蔚山城东北朝鲜之梁山郡也明万历中麻贵攻蔚山遣别将屯

   此以绝釜山彦杨之援又有永川郡在梁山东南又东与庆州接境昌平城在晋州东朝鲜

   所置县也南滨晋江江之南为固城县县南有唐浦为海滨津要处安东城在庆州西朝鲜

   之安东府也志云府当马岭之南为东出庆州之道又义城在安东城西朝鲜之义城县也亦曰宜

   城明万历二十五年督臣邢玠等议攻倭酋青正于庆州分兵屯义城东接庆尚西厄全罗云

   重城在庆州北境内又有买肖城唐上元二年罗拒命辽刘仁轨讨之大破之于七重城诏

   以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新罗之买肖城以经略之新罗屡败乃遣使入贡且谢得罪

   川城在庆州东北朝鲜之陜川郡也明万历二十二年李如松复王京分兵屯御于此又东南

    曰熊川郡东滨大海公州城在忠州西南境其东近全罗道之南原府明万历二十五年倭

    入南原麻贵发兵屯公州 以拒之即此又清州城在忠州西其东接天安 郡郡西南接公州界

    州城在咸兴府西北辽史地理志本獩貊地高丽置庆州渤海为东京龙原府都督庆盐穆和

    四州叠石为城周二十里辽太祖平渤海城废宣帝伐新罗还复加完茸置开封府开远军又改为

    开州镇国军辽末入于高丽或谓之蜀莫郡图经郡在开州之东又开远废县故开州治也辽史地

    理志本栅城地高丽为龙原县庆州治焉渤海因之辽初废后复置熊山城在开州西辽史

    地理志唐薛仁贵征高丽与其大将温沙门战熊山擒善射者于石城石城即开州城也渤海时龙

    原府统县六曰龙原永安鸟山壁谷熊山白杨辽初废盐州城在开州西北辽史地理志

    州去开州百四 十里本渤海置亦曰龙河郡统海阳接海格川龙 河四县辽初皆废而盐州仍旧又

    穆州城在开州西南一百二 十里渤海置亦曰会农郡领会农水岐顺化美四 县辽仍曰穆州治会

   农县又贺州城亦渤海置亦曰吉理郡领洪贺送诚吉理石山四县辽皆废仍曰贺州与盐穆二州

   俱隶于开州后入于高丽不耐城在咸兴府北汉县属乐浪郡东部都尉治此后汉废魏正

   始中幽州刺史母邱俭击高句骊刊丸都山铭不耐城而还即此晋陈寿曰汉武置乐浪郡自单大

   岭以西为乐浪自岭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獩为氏即所谓不耐獩也高句骊城

   兴府东北汉县为元菟郡治后汉因之志云县本高句骊国地汉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仍封其种

   人为高句骊侯和帝元兴以后屡犯辽东元菟寨延光中稍辑服曹魏时高句骊王位宫强盛寇西

   安平正始五年幽州刺史母邱俭破走之后复炽晋初高句骊亦曰句丽陈夀曰元菟郡𥘉治沃沮

   后为彝貊所侵徙郡句骊西北公孙氏据辽东置元菟郡于辽东东北二百里盖因旧名非复故治

   也晋元菟郡仍置高句骊县盖因公孙度所置耳德州城在咸兴府西南唐置后因之元

   仍置德州领江东永清通海顺化四县安远柔远安戎三镇后入于高丽仍曰德州又延州城在咸

   兴府西北亦唐置今仍旧大行城在咸兴府西南唐乾封三年李𪟝等败高丽于薛贺水进

   拔大行城于是诸军皆会乂进至鸭绿栅云王险城即平壤城汉应劭曰箕子故都也薛

   瓒曰王险在乐浪郡𬇙水之东汉初燕人卫满渡𬇙水居上下障都王险武帝元封元年其孙右渠

   拒命遣楼船将军杨仆自齐浮渤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诛之取其地改置朝鲜县乐浪郡治焉晋

   永嘉以后没于高丽义熙末其主高连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兵出朝鲜道

   即此隋书高丽𫝊平壤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𬇙水开皇十八年伐高丽命周罗㬋将水军自

   东莱泛海趋平壤不能达而还大业八年诏左右各十二军分道伐高丽总集平壤明年复遣宇文

   述等趋平壤述不克至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八年伐高丽命张亮以舟师自海道趋平壤明年拔

   辽东诸城攻安市未下江夏王道宗请以精卒乘虚取平壤既而降将高延夀亦请自乌骨城直取

   平壤不果龙朔初命苏定方等讨高丽进围平壤不能拔总章三年李𪟝征高丽拔其平壤而高丽

   亡唐杜佑曰平壤即王险城也五代时王建据高丽始谓之西京云有潼关堡在平壤西境亦朝鲜

   所置戍守处也成州城在平壤东唐置元因之领树德一镇今曰成州府又北曰顺川郡顺

   川之西曰价川今曰价川郡皆唐旧名元因之江东城在平壤东高丽所置今曰江东郡志

   云郡逼临大同江东岸渡江而南即中和县宋嘉定九年契丹部长六哥窜入高丽据江东城金主

   阿固达遣兵攻灭之又理道记自黄海道之黄州凤州至中和去国城不过三百六十里自中和县

   而东即土山县也二县亦唐所置元因之属东安路今仍旧 阿固达旧作阿骨打今改正

   州城在平壤西辽史地理志高丽故道也渤海置为西京鸭渌府城高三丈广轮二十里领神

   桓丰正四州神鹿神化剑门三县辽改置渌州鸭渌军统宏闻神乡二县后废又桓州城在渌州西

   南二百里高丽谓之中都城领桓都神乡𬇙水三县辽废县存州仍隶渌州辽志晋时高丽创立宫

   阙于此国人谓之新国五世孙钊当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败公室焚荡盖此处云辽末州废

   郭州城在平壤西北唐置渤海因之后属于辽载记初契丹以鸭绿江北予高丽高丽筑兴

   铁通龙龟郭等州凡六城宋大中祥符五年契丹怒高丽擅弑立又不入朝议复取六州地或谓自

   开京东马行七日有大寨广若开京凡旁邑所贡珍异皆在焉其胜罗等州之南亦有二寨所积如

   之若大军自鸭绿江并大河而上至郭州与大路会高丽可取也七年契丹遣耶律世良萧屈烈与

   高丽战于郭州破之元亦置郭州于此今曰郭山府钢州城在平壤西北宋大中祥符中契

   丹击高丽其将康肇败保钢州为契丹所擒即此其相近又有费贵等州或曰费州今买州之讹也

   贵州今渭州之讹也又嘉州城亦在平壤西北唐置元因之今曰嘉山郡西接义州境东接安州境

   保州城在平壤西北百馀里辽开泰三年以高丽王询擅立问罪不服取其保定二州仍置

   保州治来远县亦曰宣义军金初以高丽臣附割保州与之即今安州也其相近者有怀化军亦辽

   开泰三年置隶保州金初亦入于高丽定州城在平壤西北三百馀里高丽置治定东县

    辽取之仍曰定州亦曰保安军后入于高丽今仍为定州西南与义州接界义州城

    壤西北四百二 十里其西南为龙川郡皆滨鸭绿江明万历二十 年朝鲜王李昖以关白之乱走义

    州请内属即此又有晏家关在义州西南 当鸭绿水东岸旧为津要又铁州城亦在平壤西 北唐所

    置州也元亦置铁州领定戎一镇今仍曰铁州又西北曰灵州亦唐置元因之今仍旧又熙州城在

    铁州东北唐置元因之今曰熙川郡又东曰抚州亦唐置元因之今仍旧定远城在平壤北

    唐置属安东都护府其后废置不一元 仍曰定远府今因之其南曰慈州城亦唐置元因 之今为慈

    朔州城在平壤北唐置元因之今亦曰朔州 又东北有昌州城亦唐时故名也元因 之

    今曰昌城府宣州城在平壤东北二百馀里唐置属安东都䕶府辽仍曰宣州亦曰定远

    军辽志开泰三年置治保州盖渤海废辽复置也元亦曰宣州属东安路领安朔群岛二镇即今之

    宣州宿州城在平 壤东北百馀里又东北曰殷州 城皆唐置元因之今仍旧云 州

    城在平壤东北唐置元因之今曰云兴郡又东北有博川城高丽所置也今仍曰博川郡西南与

    慈山郡接界东与价川郡接界志云郡城西有大定江或谓之大安江江之西岸有凌汉山

    州城在今安州之西唐置元仍 曰嘉州今为嘉山郡又有泰州城在定远府 西亦唐置元因之

    今曰泰山县慕州城在绿州西二百 里本渤海安远府地领慕化崇平 二县辽改置慕州

    属绿州后废丰州城在绿州东北二百一十里渤海置亦曰盘安郡领安丰渤恪隰壤硖

    石四县辽废县存州仍隶绿州后废正州城在绿州西北三百八十里本沸流国故地后汉

    建安中为公孙康所并渤海置正州于此亦曰沸流郡以沸流水而名辽因之仍隶绿州后废又东

    那城在正州西七十里渤海置辽因之仍属正州后废带方城在平壤南汉县属乐浪郡

    公孙康置带方郡于此晋因之后没于高丽通典后汉建安中公孙康分临屯昭明二县以南荒地

    置带方郡前汉书地理志乐浪郡昭明注南部都尉治是也隋大业中伐高丽分兵出带方郡即此

   又増地废县亦在平壤南境汉置属乐浪郡后汉因之晋省隋伐高丽分军出增地道即此

   利城在平壤西唐贞观二十一年遣牛进达自海道入高丽拔其石城进至积利城下败其兵

   其相近者又有泊灼城贞观二十二年薛万彻等伐高丽围泊灼城而还唐书地理志自鸭绿江口

   舟行百馀里又小舫溯流东北三十里至泊灼口即泊灼城矣石城见定远卫黏蝉城

   壤西南汉县属乐浪郡后汉曰黏蝉晋省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军出黏蝉道盖以汉县名也又遂

   成废县在平壤南汉置属乐浪郡后汉魏晋皆因之通典碣石山在汉遂成县秦筑长城起于碣石

   今遗址东截辽水而入高丽盖本太康地志之说其实误也加尸城在平城西南高丽置

   贞观十八年伐高丽盖苏文遣加尸城七百人戍盖牟城是也辱彝城在平壤西北唐

   总章元年李𪟝等败高丽于鸭绿栅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彝城遂进围平壤是也又伐奴城亦在平

   壤西北唐咸亨二年行军总管李谨行破高丽于匏芦河西其妻刘氏屯伐奴城高丽引靺鞨来攻

  刘氏拒却之或曰城在营州境内

 ︹风俗︺俗知文字喜读书五代史高丽𫝊饮食以笾豆官吏闲

  威仪宋徐兢图经饮食用爼豆文字合楷隶上而朝列官吏闲威仪而足辞采下而闾胥陋巷

  经馆书社三两相望子弟未婚者则群聚从师稍长则择友讲习喜饮酒歌舞或

  冠弁衣锦寰宇修宫室祀灵星后汉书高句骊传俗节于饮食而好

  修宫室又云好祀鬼神社稷灵星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盟其国东有大穴号襚神亦以十月迎

  而𥙊之 按东盟亦作东明灵亦作零戴折风巾服大袖衫北史高句骊传

  人戴折风巾形如弁士加插二羽贵者紫罗为之服大袖衫大口袴素皮带黄革履妇人裙襦加襈

  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为饰 按  皇清职贡图其民人戴黒白毡帽衣袴皆白布为之民妇辫

  发盘顶衣用青蓝色外系长裙布袜花屦柔仁恶杀崇释信鬼文献通考堂上

   设席升必脱SKchar性柔仁恶杀崇释教信鬼拘阴阳病不服药惟咒诅厌胜至亲有病不相视敛俗不

   知医复中国有往者始通其术俸皆给田刑无惨酷文献通考三岁一试有进

   士诸科士尚声律百官以米为俸皆给田国无私田计口授业兵器疏简刑无惨酷之科惟元恶及

   骂父母者斩馀皆杖肋死罪贷流诸岛累赦视轻重原之京畿江源地本獩貊

   其人谨愿少嗜欲有廉耻同姓不婚多所忌讳

   记其人性谨愿少嗜欲有廉耻男女衣皆著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饰知种麻养蚕作绵布

   又颇晓候星宿先知年岁丰约不以珠玉为宝忠清黄海地本马韩其人

   知田蚕作绵布少纲纪不知骑乘不贵金宝大率

   皆魁头露髻布袍草SKchar鬼神聚歌舞寰宇记马韩人知田

   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细尾鸡尾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跪

   拜无长幼男女之别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不能相制御其葬有棺无椁不知骑乘牛马不贵金宝

   锦罽惟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悬颈垂耳大率皆魁头露髻布袍草SKchar其人勇壮少年有筑室作力

   者辄以绳贯脊皮以杖垂绳欢呼为健终日力作不以为疲善用弓楯矛橹虽有斗争攻战而贵相

   屈服俗信鬼神以五月耕种毕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十月农工

   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地号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全罗

   地本弁韩亦作卞韩言语风俗与辰韩相似寰宇庆尚

   地本辰韩人皆扁头男女近倭寰宇安平咸镜俗

   尚弓马咸镜地本高丽黄海安平地本朝鲜忠清庆尚全罗地广物

   众最为富广俗尚诗书人才之出倍于诸道续文献通

   

  ︹山川︺北岳山在国城北明初朝鲜国王李旦依此为都万历中倭据王城背岳山面汉水为

   营即此明统志在汉城府境丸都山在国城东北明统志汉时高句骊王伊夷模都此晋

   时为慕容皝所据天宝山在国城西明万历中李如松遣将屯宝山以拒倭即此

   山在国城南汉江东南明万历中倭败于平壤遁还龙山即此神嵩山在开城府北五

   代时王建依此山为都因名其城为松岳志云朝鲜有三都谓平壤汉城及松岳也又有平山岭在

   开城府西一里其土色皆赤金堂山在黄州三和县之西北州属东安路领安岳三和龙

   冈咸从江西五县志云三和在黄州西南一百里又州境有政方山白山在全州南海中或以

   为即白水山唐咸亨三年高侃击高丽馀众于白水山是也又有黑山在白山东南势甚高峻其下

   有澳可以藏舟岛山在蔚山郡南明万历十五年麻贵等攻蔚山倭倭悉走岛山于山前连筑

   三寨拒守岛山视蔚山城高倭又于上新筑石城坚甚官军攻之不克㝷溃还釜山在东莱县

   南二十一里西北去国城千四百里滨大海与日本对马岛相望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帆半日可至其东有东来机张

   西生林琅五浦为左臂西有安骨安窟嘉德熊川森浦巨济间山德桥金海竹岛龙堂为右臂联络

   犄角可攻可守明万历二十年倭酋平秀吉遣其党行长等拥舟师逼釜山镇陷庆尚道寻入王京

   既而弃王京还屯据釜山増筑西生机张等处分兵拒守而以釜山为根本官兵攻之不能克久之

   始解去续文献通考釜山地方去日本对马岛仅一日程相传旧属日本为大海限隔弃于朝鲜先

   是日本以岁祲借朝鲜谷万斛朝鲜令人往索日本乃以釡山地为言朝鲜使臣不许万历辛卯日

   本关白平秀吉遣将行长清正率师至朝鲜未及至京王昖遁去一国为墟遂遣人上表请援上命

   重臣提兵往救逾年相持不退兵部尚书石星听流人沈惟敬言加游击衔往谕日本罢兵惟敬阴

   许议和且许复沿海贡道事泄下惟敬狱与星偕拟重典愈益调兵増饷费至百万彼此互相胜负

   敌众共处釡山盖屋治田为久留计戊戌七月平秀吉病卒始撤归图经釜山去南原府七百里

   稷山在忠州西稷山监明万历二十五年倭陷全罗引而北麻贵发兵守稷山以遏其锋又有

   青山与稷山相近志曰稷山之南即天安郡城南下全州要道也洪州山在忠州西南境

   海中明统志洪州建于山下稍东有东源山产金富用山在洪州海中上有仓谷故名俗

   讹为芙蓉山九头山在广州海中山有九峯林木甚茂兰秀山在开州西明洪

   武五年高丽国王请征兰秀山逋寇诏止之盖马大山在平壤城西后汉书郡国志元

   莬郡有西盖马县因山以名鲁阳山在平壤城东北上有鲁城马邑山在平壤城

   西南唐显庆五年苏定方破高丽军于𬇙江夺马邑山遂围平壤即此苇山在平壤城西南

   二十里南临𬇙水观门山在土山县北元属东安路花山在土山县东南皆县境之

   大山屈岩山在定远府城东以岩岫屈曲而名又云山在朔州西南马头山

   在𤫊州之东又长花山在铁州西南天圣山在殷州东北灵山在宣州西南

   花山在郭州郡东北又育灵山在宣州郡东南龙骨山在龙川郡城东又小铁山在鸭绿江东

   岸义州境渡江处也又西南为辽东境内之僧福岛及皮岛云青邱在高丽境子虚赋秋猎于

   青邱盖谓此服䖍曰青邱国在海东三百里晋书天文志有青邱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也唐讨

   高丽置青邱道行军总管云江华岛在开州城南海中元时高丽王植庶族承化侯居此

   图经今有江华府盖以岛名紫燕岛在广州海中上有客馆曰庆源亭居民甚众以屿多

   飞燕故名和尚岛在广州海中山势重叠林壑深茂上有叶老寺大青岛在广州海

   中一名大青屿元文宗徙其兄子托欢特穆尔于高丽使居大青岛寻徙于广西静江是也其相近

   又有小青屿 托欢特穆尔旧作妥欢帖木儿今改正排岛在全州南海中远望三山并列

   中一山如垛亦曰排垛山群山岛在全州南海中远望十二峯连络如城其南有官屿亦谓

   之案白衣岛在全州南海中前有小焦附之偃桧积苏苍润可爱天仙岛

   州南海中又名䦨山岛平湖岛在庆州南海中元至元十八年遣范文虎帅兵击日本道

   出高丽航海至平湖岛飓风败舟遂还竹岛在庆州境西南滨海明万历二十五年倭泊于

   釜山往来竹岛渐逼梁山熊川既而夺梁山遂入庆州又巨济岛在竹岛东滨海朝鲜置巨济县兼

   置水军营于此冲险次于釜山闲山岛在庆州西南境朝鲜西海水口也右障全罗道之南

   原府为全罗外藩一失守则沿海无备天津登莱皆可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帆而至其相近者又有㓒山岛明万历二

   十五年倭入庆州侵闲山夜袭㓒山岛官军溃走遂失闲山倭进围南原陷之唐人岛

   州海中与九头山相近又有马岛亦在青州海中国中牧马地也旧有客馆曰安兴亭牛心

   屿在青州海中一峯特起状类覆盂而中稍锐其相近又有鸡心屿大月屿在全州南

   海中囘抱如月其后又有小月屿对峙如门可以通舟菩萨苫在全州南海中图经小于

   屿而有草木曰苫其相近者为紫云苫春草苫苦苫跪苫又有槟榔焦亦在全州南海中图经如苫

   屿而其质纯石者曰焦轧子苫在清州南海中土人谓笠为轧其山如之故名双女

   焦在清州海中蛤窟在广州海中山不甚高而居民甚众山之脊有龙祠海中往来者皆

   乌岭在庆州西北境西接尚州界广亘七十馀里悬崖巉削中通一道如线灌木丛杂骑

   不得成列朝鲜指为南道雄关明万历二十一年倭弃王京遁别将刘𬘩自尚州追至乌岭倭方拒

   险别将查大受自忠州逾槐山监出乌岭后倭大惊前移釜山浦为久驻计竹岭在忠州东

   羊肠绕曲颇为险峻明万历中倭弃王京逾竹岭走庆尚即此摩天岭在咸兴府东北朝鲜

   谓之东北雄关慈悲岭在平壤城东一百六十里宋淳熙二年高丽西京留守赵位宠以慈

   悲岭至鸭绿江四十馀城附金金人不纳元至元六年高丽臣李延龄等以西京以下六十城来归

   元因改置东安路以慈悲岭为界云嘉山岭在嘉山郡西郡以此名图经朔州西北有狄逾

   岭朝鲜谓之西北雄关大海明统志朝鲜之境东西南三面皆滨海其东水澹清澈下视十

   丈馀又旧志西大海在黄州长命镇东入大通江又白州海州之西皆逼近海滨 本朝康熙五十

   年以朝鲜国岛梦金鼎足岛沙乜叱九味等处俱与奉天府金州复州盖州海州相近移咨奉天府

   将军及府尹严禁沿海居民不许往朝鲜近洋渔采汉江又名熊津江在国城南十里源出金

   刚五台二山合流入海王城恃以为险江之南即古百济国地也明万历中李如松抜朝鲜倭弃王

   城遁如松入城以兵临汉江尾倭后欲乘其惰归击之不果白江在熊津东南亦接大海达

   全州西界唐龙朔三年刘仁轨引舟师自熊津趣周留城时百济请援于倭至白江口遇倭兵仁轨

   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馀进拔周留遂平百济是也三浪江在梁山郡南旧志梁山西北有

   峻岭上容双马路险绝南有三浪大江直通金海竹岛万历中倭夺梁山三浪遂入庆州晋江

   在庆州西南泗州城北或谓之西江东南注于海明万历中麻贵攻蔚山遣兵屯西江口防倭水路

   援兵即此白马江在清州南图经矜州南有白马江南流入清州界折而东又东北经天安

   郡界折而北其下流合于汉江大通江在平壤城东亦曰大同江旧名𬇙水史记秦修辽东

   故塞至𬇙水为界汉初燕人卫满亡命东走出塞渡𬇙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其真番朝鲜

   蛮夷及燕齐亡命者王之元封三年荀彘自辽东击朝鲜破其𬇙水上军乃至王险城下汉书地理

   志乐浪有𬇙水县𬇙水西至増地县入海王险城盖在𬇙水之南水经𬇙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

   临𬇙县东入海误矣隋大业八年伐高丽来䕶儿率江淮水军自东莱浮海先进入自𬇙水去平壤

   六十里寻为高丽所败还屯海浦唐龙朔元年定方伐高丽败其兵于𬇙水江遂趋平壤明万历

   二十一年李如松援朝鲜至平壤倭悉力拒守如松度地形东南并临江西枕山陡立惟迤北牡丹

   峯高耸最要害如松乃遣将攻牡丹峯督兵四面登城遂克之既而如松驻开城别将杨元军平壤

   扼大同江以通饷馈是也清川江在安州城东西南流入海亦名萨水隋大业八年宇文述

   等击高丽渡鸭绿水追击其大臣乙支文德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平壤险固不能

   猝拔引还至萨水军半济为高丽所击诸军皆溃将士奔还一日夜至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今亦

   谓之大安江旧志平壤黄州西隔大安江东阻大通江所谓两江之中也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

   鲜岁饥表请中江开市奉   旨许以积贮米榖水陆共运四万石至中江平粜云沸流

   江在江东郡南自汉江分流西合于大同江明统志灵州东有大同江西北入于大通江

   绿江在国东北界源发长白山西麓西南流入海通典在平壤西北四百五十里汉志所谓马

   訾水也高丽每恃为天险详 盛京奉天府部土门江在国西北界源发长白山东南麓东

   南流入海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以浑春之库尔喀齐等处与朝鲜止隔土门江恐居人往来生事

   令将安都立他木弩房屋窝铺即行拆毁与寕古塔那去官兵之屯庄俱令离江稍远居住嗣后沿

   江近处盖屋种地俱严行禁止云月不唐江在黄州安岳县东其水西流入海旧志安

   岳在黄州南一百五十里是也发卢河在庆州西界旧志在高丽南界新罗七重城之北唐

   咸亨四年李谨行破高丽于匏芦河之西咸亨五年刘仁轨东伐新罗率兵绝匏芦河攻其大镇七

   重城破之即此西生浦在蔚山郡南五十三里其相近者曰机张监又有开云浦在蔚山郡

   南五十二里甘浦在庆州东二十里图经甘浦相近者有长鬐浦安骨浦在熊川郡

   南二十里其相近者又有天成浦金浦图经在晋州南即晋江南入大海处也元至正二十

   二年议征日本敕漕江淮米数百患石贮于高丽之金浦仍令东京及高丽各贮米万石备征日本

   期明年八月悉会金浦不果行元史作月浦误也萨贺水在开州西南一作薛贺水唐干

   封三年李𪟝等伐高丽别将薛仁贵克扶馀城高丽趋救与李𪟝遇于薛贺水合战𪟝大破之追拔

   大行城是也旧志薛贺水出北山中东南流入鸭绿江虵水在平壤西境唐龙朔初厐孝恭

   等击高丽以岭南兵壁于虵水为盖苏文所攻一军尽没又一水谓之陀水宋天禧二年𢍆丹伐高

   丽战于蛇陀二水败还旧志二水俱在平壤西北杨花渡在国城西南汉江之滨朝鲜各

  道馈饷皆聚于此或曰即临津渡也明万历中倭渡临津掠开城既而李如松驻开城遣别将查大

  受据临津为东西䇿应即此礼成港在开城府南下流入于海又有急水门明统志在开

  城府南海中宛如巫峡又有蛤窟亦在开城南海中山顶有龙祠

 ︹古迹︺箕子故都即平壤今王险城是也汉书地理志乐浪郡朝鲜应劭曰武王封箕子于

  朝鲜按天文箕子都朝鲜于分野为箕星在析津之次故以氏国云晋张华曰朝鲜有泉水冽水汕

  水三水合为冽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昔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

  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教以礼义田蚕作八条之教无门户之闭而人不为盗其后四十馀代至

  战国时属于燕为置吏作障塞其后燕王卢绾反入匈奴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椎结蛮服东

  走岀塞渡𬇙水击破朝鲜王准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诸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

  都王险在𬇙水东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是故满得以威

   力侵其傍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地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诱汉亡人滋多武帝元封二年

   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之三年朝鲜人杀右渠来降遂定其地因立为

   真番临屯乐浪元菟四郡昭帝时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元菟云古沃沮地今朝鲜之

   东北境文献通考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可千里北与挹娄扶馀南与獩貊接

   户五千无大君王邑落各有长帅其言语与句骊小异卫满王朝鲜时沃沮皆属焉汉武帝元封三

   年以沃沮城为四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句骊西北今所谓元菟故府是也沃沮还属乐浪汉以土

   地广远在单大岭之东分置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别主岭东七县时沃沮亦皆为县汉光武六年

   边郡都尉由此罢其后皆以为县中渠帅皆自称三老则故县国之制也魏母邱俭讨句丽句骊王

   位宫走沃沮遂进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位宫走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隔娄去南沃沮八百馀里

   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侵掠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

   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颀别遣追讨位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否耆老言国人尝乘

   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通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国亦在

   海中纯女无男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国人衣其两䄂长三丈其域在沃沮大海中

   古扶馀国今朝鲜东北境通典扶馀国后汉通焉初槖离国王有子曰东明长而善射王

   忌其猛欲杀之东明奔走南渡掩㴲水因至扶馀而王之顺帝永和初其王始来朝至晋太康六年

   为慕容廆所袭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自后扶馀国名不列史传古高句骊

   国今咸兴府东北之高句骊城 按古朝鲜与高句骊为二朝鲜乃箕子所封汉书地理志乐浪

   郡朝鲜是也高句骊亦曰高丽汉书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骊是也后汉书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

   南与朝鲜獩貊东与沃沮北与扶馀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相传以为扶馀别种

   后始并为一云古三韩地今朝鲜之黄海道忠清道本古马韩旧地全罗道本弁韩地庆

    尚道本辰韩地书序成王既伐东彝传云海东诸国句骊扶馀豻貊之属正义曰汉书有高句骊扶

    馀韩无此豻豻即韩也音同而字异耳后汉书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马韩在西

    五十有四国其北与乐浪接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獩貊接弁韩在辰韩之南亦十

    有二国其南与倭接凡七十八国或云百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馀户小者数千家各主山海间地

    方四千馀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寰宇记辰韩者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有类秦

    人由是或谓之秦韩其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代相系袭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为流移之人故也

    其俗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诸小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险侧

    次有樊⿰氵⿱山⿵戌小 -- 𣿄次有杀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其人皆文身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弁韩与辰韩杂居言

    语风俗亦相似惟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馀种数千人入

    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后汉光武时马韩廉斯人苏马𬤊等

    诣乐浪贡献帝封苏马𬤊为汉 廉斯邑 君使属乐浪郡灵帝末韩⿰氵⿱山⿵戌小 -- 𣿄并盛邵县不 能制百 姓苦乱多

    流亡入韩者建安中公孙康以南荒郡为带方郡因收遗民伐韩⿰氵⿱山⿵戌小 -- 𣿄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

    郡魏明帝 初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 郡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

    属乐浪晋武帝 咸安 中马韩王来朝自后无闻 按三 韩寻 为百济新罗所并古  百济国

    今朝鲜之全 罗道三国魏东夷志三韩凡七十八国百济其一 也后渐强大兼诸小国与高句骊相

    匹 俱在辽 东之 东千 馀里北史百济传百济都俱拔 城亦曰 固麻 城是 也通典百济即后汉末夫馀

    王 尉仇台之后 初以百家济 海因号百济唐武德四 年册王扶馀 璋为带方郡 王后王义慈与高丽

    取 新罗三十城又不朝贡显 庆五年遣苏定方 讨平 之旧有五部分统三十七 郡二百城七十六 万

    户至是以其地 分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湕德安等五都督府仍以 其酋渠为都督府刺史旧唐书百

   济传麟德二年百济王扶馀隆与新罗王金法敏会熊津城刑白马而盟㝷惧新罗归于京师仪凤

   二年拜熊津都督带方郡王令归本蕃安辑馀众时百济本地荒毁渐为新罗所据隆不敢还旧国

   而卒其孙敬则天朝袭封带方郡王授卫尉卿其地自此为新罗及渤海靺鞨所分百济之种遂绝

   古新罗国今朝鲜之庆尚道新罗地在高丽东南通典新罗国魏时新卢国其先本辰韩

   种也辰韩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其国在百济东南五百馀里东滨大海魏将母邱

   俭讨高丽破之高丽人奔沃沮其后复归故国留者遂为新罗焉隋书百济传其人杂有华夏高丽

   百济之属兼有沃沮不耐韩濊之地其王本百济人自海逃人新罗遂王其国传祚至金真平开皇

   十四年遣使贡方物因拜为乐浪郡公新罗王旧唐书新罗传贞观中新罗王真平卒无子立女善

   德为王国人号圣神皇姑善德卒立其妹真德为王真德遣其子金春秋来朝请诣国学观释奠及

   讲论太宗因赐以所制温汤及晋祠碑并亲撰晋书将归国令三品以上宴饯之仪礼甚称永徽元

   年真德大破百济遣春秋子法敏以闻又织锦作五言太平颂以献帝嘉之拜法敏为大府郷龙朔

   二年诏以新罗国为鸡林州都督府授法敏为鸡林州都督开元二十五年遣左赞善大夫邢璹摄

   鸿胪少卿往册封新罗王璹将发上制诗序太子以下及百僚咸赋诗以送之上谓璹曰新罗号为

   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于讲论故选使充此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

   之盛又闻其人多善棋因令善棋人率府兵曹杨季鹰为璹之副璹等至彼大为番人所敬其国棋

   者皆季鹰之下于是厚赂璹等金宝及药物等续文献通考辽太祖九年新罗遣使贡方物天赞四

   年新罗国来贡古休忍国在新罗东亦三韩之属东晋时有休忍国服属于燕符秦灭燕

   遂属秦及苻洛以龙城叛徴兵于鲜卑乌桓高句骊百济新罗休忍诸国其后并于百济古獩

   貊国今朝鲜之江原道辽史地理志本獩貊地不耐城古獩貊所居也文献通考獩亦朝鲜之

   地南与辰韩北与高句骊沃沮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汉武帝元朔元年獩君南闾等叛朝鲜率二

   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帝以其地为沧海郡数年乃罢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四郡昭帝时并二郡

   入乐浪元菟复徙元菟居句骊自单大岭以东沃沮獩貊并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岭东七县

   置乐浪东部都尉光武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岭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贺无大君

   长自汉以来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统主下户其耆旧自谓与高丽同种言语大抵相类俗多忌讳疾

   病死亡即弃旧宅常以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曰舞天又祭虎以为神其邑落有侵犯者辄相

   责罚牛马名曰责祸地多文豹有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其海出班鱼皮汉里常献之

   魏齐王正始六年不耐⿰氵⿱山⿵戌小 -- 𣿄侯等举邑降四时诣乐浪带方二郡朝谒有军政赋调如中华人焉续文

   献通考辽太祖天显元年渤海既平獩貊来贡古耽罗国今朝鲜之庆尚道境亦曰流鬼

   国唐书居新罗武州南岛上初附百济后附新罗麟德二年遣使入朝后为新罗所并图经今济州

   即古耽罗国也元大德五年置耽罗军总管府续文献通考耽罗高丽与国也元世祖既臣高丽以

   耽罗为南宋日本冲要乃于至元十年命将平之即其地立耽罗国招讨司屯镇边军千七百人后

   改为军民府达噜噶齐总管府又改为军民安抚司其贡赋进毛施布百匹至元三十一年高丽王

   以为言遂复隶高丽 达噜噶齐旧作达鲁花赤今改正古沸流国今正州城古沸流国

   地辽史地理志正州本沸流王国故地为公孙康所并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户五百隶渌州在

   西北三百八十里统东那县本汉东耐县地在州西七十里井邑镇在全州东北或曰即

   百济之故沙井寨也明万历中倭行长犯王京退屯井邑去王京六百馀里碧蹄馆

   城西三十里其东有桥曰大石桥明万历中李如松与倭战处肃平馆在平壤西北图经肃

   平馆之西曰定州东曰安州明万历二十年李如松援朝鲜逾鸭绿江至肃平馆起二日抵平壤即

   箕子墓在平壤城西北三里小山环绕其前为箕子祠有参奉二人世守祭祀即箕子

   裔又大同江岸有柴树林可十里许干似松叶似榆土人常藉以疗饥相传其始即箕子所植云

  ︹名宦︺︹汉︺耿临顺帝时为元菟太守句骊犯辽东杀带方令掠得乐浪太守妻子建安二年

    讨之斩首数百级其王降服乞属元菟公孙域桓帝时为元菟太守永康元年扶馀国王

   将二万人来寇域击破之斩首数千级︹唐︺李𪟝曹州人乾封间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

   诸将征高丽连拔其城遂围平壤执其君臣收凡五部百七十六城户六十九万诏𪟝便道献俘昭

   陵凯还割其地为都督府者九州四十 二县百复置安东都䕶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 刺史令与

    华官参治苏定方冀州人显庆间为神邱道行军大总管率诸将讨百济自成山济海百济

   守熊津口定方击败之直趋都城拔之执其王父子及酋长送京师平其国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

    户七十六万乃析置熊津 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 府刘 仁轨尉氏人初苏定方平百济

    留刘仁愿守其城百济叛围仁愿诏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发兵援之解仁愿围合兵再定百济仁

   愿等振旅还诏仁轨镇守百济再被乱 僵尸如莽仁轨瘗埋吊祭葺复户版署官吏开道 路营聚落

   复防堰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遂营屯田以经略高丽后为熊津道安抚大使

   兼𬇙江道总管副李𪟝讨高丽平之

  ︹人物︺︹汉︺王闳乐浪人更始时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

   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决曹史杨邑等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

   王景宇仲通闳子辟司空伏恭府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

   仪渠吴用景墕流法水不复 为害永平十二年修汴渠引见景问以理水形 便景陈其利害帝善

   之遂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

   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𭰁注无复溃漏之患迁侍御史从驾东巡狩至无盐

   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寻迁徐州刺史又迁庐江太守庐江民不知牛耕食常不足景驱率吏民

   修起孙叔敖芍陂稻田教用犁耕垦辟倍多境内丰给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

   制卒于官︹西魏︺王盟乐浪人家于武川以积射将军从萧宝寅西征宝寅僭逆盟遂逃匿

   及尔朱天光入关盟从之随贺拔岳禽万俟丑奴平秦陇常先登力战及宇文泰平侯莫陈悦除盟

   原州刺史孝武至长安封魏昌县公历拜司空司徒侍中太尉赵青雀之乱辅太子出顿渭北事平

   进长乐郡公迁太保进太傅姿度宏雅仁而汎爱虽位居师傅礼冠群臣而谦恭自处未尝以富贵

   骄人卒谥孝定︹北周︺高琳字季珉高丽人从魏孝武西迁封钜鹿县子河桥之役琳勇冠

   诸军太祖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复从战芒山除正平郡中正齐将东方老来寇琳击退之除鄜

   州刺史加侍中孝闵践阼进犍为郡公武成二年讨平文州氏天和三年为江陵副总管陈将吴明

   彻来寇琳固守江陵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走进位柱国卒谥曰襄︹唐︺黑齿

   常之百济西部人降唐累迁左领军员外将军仪凤三年从击吐蕃败之调露中吐蕃使赞婆

   等入寇又败之永隆二年赞婆营青海常之驰掩其屯破之悉烧其粮廥所𫉬不赀凡莅军七年吐

   蕃憺畏不敢盗边封燕国公垂拱中突厥复犯塞常之追击之贼遁去后为燕然道大总管与李多

   祚等击突厥骨咄禄元珍于黄花堆破之贼溃归碛北高仙芝高丽人开元末为安西副

   都䕶四镇都知兵马使小勃律王为吐蕃所诱故西北二十馀国皆羁属吐蕃天宝六年诏仙芝讨

   之乃分军为三而自率一军越险深入至阿弩越城城中大酋长皆吐蕃腹心仙芝遣将悉缚斩之

   王出降因平其国急断婆夷桥吐蕃至不克渡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擢为四

   镇节度使寻加左金吾卫大将军九载讨石国降其王车鼻施更拜右羽林军大将军封密云郡公

   王思礼高丽人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安禄山反哥舒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委以

   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不听潼关失守思礼走行在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

   马使守武功贼将来战退保扶风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

   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与郭子仪围相洲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㝷破史思明别将万馀

  众于直千岭代光弼为河东节度副大使加司空卒谥武烈张保皋 郑年

  人皆善斗战工用枪年复能没海履其地五十里不噎二人常不相下自其国皆来为武安军小将

  后保皋归新罗谒其王曰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愿得镇青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王与万人守

  之自太和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保皋既贵于其国年饥寒客涟水一日辞戍主东归谒保皋饮之

  极欢闻大臣杀其王国乱保皋分兵五千持年泣曰非子不能平祸难年至诛反者立王以报王召

  保皋为相以年代守青海

 ︹土产︺白苎布 绵䌷 木棉布 五爪龙席 杂彩

  花席 白硾纸 米有江米稻米二种鹿皮 獭皮 刀

  以上俱入贡金 银 铁 石镫盏有红白二色水晶 盐

   狼尾笔 油 煤 墨 折扇编竹为骨以多为贵黄漆

   树似棕六月取汁漆物如金果下马后汉书獩国有果下马注云高三尺乘之可以果树

   长尾鸡后汉书马韩国长尾鸡尾长五尺蜂蜜 貂豽 红豹

   皮后汉书獩国多文豹八梢鱼 班鱼后汉书獩国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

   房 龟脚 竹蛤 海藻 昆布 秔可为

   麻 麦 松有二种惟五叶者结子人参 茯苓 硫黄

   白附子 榛子 梨 栗









                        前纂修官金光杰恭 纂

                        前提调官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 官彭作邦恭 校

大清一统志

 琉球在福建泉州府东海岛中接漳泉兴福四州界其贡道由福建以达于 京师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

︹建置沿革︺古史不载汉魏以来不通中国相传在海

  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在外国为最

  小而险其国有大琉球小琉球隋大业中令羽骑

  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其国言语不通掠一人以

  返后遣武贲郎将陈棱率兵至其都掠男女五千

  人还唐宋时未尝朝贡寰宇记隋炀帝大业𥘉海帅何蛮等云每春秋之时

  天清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有几十里三年帝命羽骑尉朱宽入海访求异俗遂与

  何蛮俱往因到琉球国言语不相通因掠一人并取其布甲而还帝复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

  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击之至琉球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颇解其语遣人慰谕之琉

  球不从拒逆官军棱击走之进至其都频战皆败焚其宫室掳其男女数千人而还自是而绝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沿海副万户杨祥使往招谕

  不从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遣都

  镇抚张浩等赴琉球国擒生口而还元史作瑠求又曰高兴言

  今立省泉州距瑠求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他调兵力九月高兴遣都镇抚张浩福州

  新军万户张进赴瑠求国擒生口一百三十馀人其国始建自天孙氏传

  二十五代为逆臣利勇所篡浦添按司舜天者日

  本人讨杀利勇众推为王遂代天孙氏舜天之孙

  义本禅位于天孙氏后英祖而自隐于北山英祖

  三传至玉成荒淫无度诸司不朝大里按司称山

  南王归仁按司称山北王玉成遂自称中山王国

  分为三玉成传子西威西威薨国人废其子而立

  浦添司察度明洪武𥘉奉朝贡遣子侄及陪臣子

  弟来请肄业国学帝许之并赐闽人三十六姓善

  操舟者令往来朝贡自是三王嗣封皆请于朝未

  几山南佐铺按司巴志者合众攻山南继攻山北

  山北王自杀复攻灭中山巴志遂奉其父思绍为

  王永乐五年请于朝袭封中山王爵巴志复灭山

  南王自元延祐中国分为三至是合为一赐尚姓

  尚巴志五传至尚德国人废其子而立伊平人尚

  圆或曰义本之后或以为天孙氏裔终明之世修

  贡不绝按明史洪武五年载中山王察度十一年载山北王怕尼芝俱非尚姓永乐二十二

  年始载中山世子尚巴志厥后诸王乃各冠以尚姓是中山之得尚姓自巴志始而始云洪武初其

  国有三王曰中山山南山北皆尚姓史文不免相抵牾盖山南山北两王本莫考其姓氏即中山之

  姓尚者并非察度子孙其后尚圆代尚德而立亦非同姓外藩有更姓之实而不敢为更姓之名者

  惧中朝诘责也史家但据赴告直书虽纪载通例而其传国本末有不可诬者又续文献通考云后

  嗣王尚圆尚真尚清分为三曰中山王曰山南王曰山北王然明宣德间二王巳为中山所并尚圆

  袭封在成化七年尚真即尚圆之子此时何至分为三王是盖因史家有三王皆尚姓之言遂借其

   后王之姓名以附会之也 按旧志亦云元末国分为三皆以尚为姓此沿明史及续文献通考之

   说今改正

  本朝顺治六年琉球国遣使奉表纳款十一年其国

   王世子尚质遣使进贡方物

诏册封尚质为中山王

赐镀金银印令二年一贡著为例康熙二十年中山王世

   子尚贞奏请袭封二十一年遣官

册封琉球国王并

御书中山世土四字赐之五十七年琉球国王世曾孙尚

   敬奏称自四十八年中山王尚贞薨逝世子尚纯

   早世世孙尚益权署国事未及请封亦薨今遣耳

   目官正议大夫等奉表恭进方物并请封袭王爵

   奉

旨琉球国世守臣节忠诚可嘉准该国王世曽孙尚敬所

 请敕赐承袭琉球国中山王雍正元年琉球国王尚敬

   遣王舅翁国柱及曽信入贡复遣官生郑秉哲等

   入监二年

召见王舅翁国柱于

  乾清宫

御书辑瑞球阳四字赐之乾隆元年二年三年琉球国王

   俱遣使入贡四年

高宗纯皇帝以国王遣使庆贺忠荩可嘉

降敕奖谕并

御书永祚瀛壖四字赐之十九年琉球国王世子尚穆奏

   称臣父敬于乾隆十六年薨逝念臣小子穆恭循

   典例以嫡继统谨遣耳目官正议大夫等䖍赍方

   物奏请循例封袭王爵二十年

敕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二十四年复遣官生梁文治

   等入监五十年

御书海邦济美扁额赐之六十年琉球国世子尚温恭逢

  国庆远进表贡

特颁敕谕并赉文绮等物嘉庆四年

册封尚温为琉球国中山王

御书海表恭藩四字赐之十二年琉球国世孙尚灏嗣立

诏封如例自后二年一贡其国有三十六岛

  ︹风俗︺风土气候与岭南相类望月盈亏以纪时节

   候草木荣枯以为年岁去髭黥手羽冠毛衣

   记人皆深目长鼻男子去髭须妇人以墨黥手为龙蛇文文献通考男女皆纻绳纒发从后盘绕至

   额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文白布为帽其形方正鬭镂皮并

   杂毛以为衣制裁不一缀毛垂螺为饰杂毛相间下垂小贝其声如珮缀珰施钏悬珠于颈织藤为

   笠饰以毛羽深目长鼻名有小慧无礼节好剽掠

   记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男女相悦便相配偶妇人产乳必食子衣明统志无

   好剽掠故商贾不通人喜铁器不驾舟楫惟缚竹为筏急则群舁之浮水而遁火耕水耨

   文献通考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之特一锸以石为刃长尺馀阔数尺而垦之宜稻粱禾黍

   麻豆赤豆胡黒豆等木有枫栝松楩楠枌梓果药同于江表家织蕉布汪楫使琉球杂

   录农习于惰纴妇较耕男为勤家织蕉布非是则无以为衣也负薪运水亦妇人为之曝海

   为盐木汁为醋米麹为酒寰宇记以木槽中曝海水为盐木汁为醋米麹

   为酒其味甚薄食皆用手遇得异味先进尊者凡有宴会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后饮上王酒者亦呼

   王名后衔杯同饮颇同突厥歌呼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首而舞胡靖崇祯

   癸酉记录肴馔尽干制无调羹各盘贮而不相共饮酒止以一杯相传有我合彼分我分彼合之别

   土多山洞洞有小王寰宇记琉球国自隋闻焉居海岛中当建安郡之东水行

   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欢斯氏名渇刺兜不知其由来有国代数也彼土人呼之为可老羊妻

   曰多拔茶所居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𣗥为藩王所居舍其大十六间雕刻禽兽国有

   四五帅统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有鸟了帅并以善战者为之自相树立理一村之事兵有刀

   矟弓箭剑铍之属编纻为甲或用虎豹之皮王乘木兽今人举之而行导从不过数十人国人好相

   攻击人皆骁健善走难死而耐创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两军相当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交言

   相骂因相击射如其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解收取鬭死者众食之无赋敛有

   事则均税用刑亦无常准皆临事科决文献通考其民犯罪

   皆断于鸟了帅不伏则上请于王王令臣下共议定之狱无枷锁惟用绳缚决死刑以铁椎大如箸

   长尺馀钻顶杀之周煌琉球国志略云其国刑法有死刑三一凌迟一斩首一枪刺轻刑五一流一

  曝日一夹一枷一笞近奉正朔设官职被服冠裳表陈章奏

  以土官为武职司朝贡者为文职续文献通考其大夫长史通事

  官司朝定员为文职皆明所赐三十六姓子孙为之土官则有名无姓也著作篇什有

  华风焉张学礼中山记云官宦之家俱有书室客轩架列四书唐诗通鉴等集板翻高阔旁

  译土言云宫殿门皆西向  皇朝文献通考其国山形本南北向以中国在海西

  王殿及门皆西向表忠顺内面之意贡使至京必候  赐时宪书归国通事官豫依万年书推算

  名曰选日通书权行国中俟宪书颁到通国遵用分土为禄官级以簪为

  差等  皇清职贡图王与臣民分土为禄夷官品级以金银簪为差等用黄绫绢折圈为冠

  宽衣大䄂系火带官妇髻插金簪不施脂粉衣以锦绣其长覆足营海利工纺绩

    皇清职贡图男服耕作营海利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左布衣草履出入常携雨盖妇人

   短衣长裙以幅中披肩背间见人则升以蔽面常负物入市交易亦工纺绩

  ︹山川︺北山在国境西南与日本接界明万历中福建巡抚许孚远奏云琉球近岁为关白⿰扌⿳丆⺝⿱冖友-- 扰

   盖因地𫝑连属无波涛之险由萨摩开船四日可至琉球北山延袤三百馀里随路有山早行夜宿

   关白见其路顺欺其国弱声言发船来伐要彼北山屯兵若果据北山琉球必为所得而闽广为其

   出没之地盘据骚扰将无安日即指此山也按故山北王国以此山名与中山山南为三 琉

   璜山亦在国境西南地名尤家埠山形圆卑如覆盂四面无址虎萃峯在国城内殿后

   其下有小庙无像但设香供于地又殿前有石壁高数丈阔二十馀丈平如斧削中有一穴穴口嵌

   一铁龙头龙口内有泉喷出从空注下即大旱之年水亦不竭高华屿隋书自义安浮海至

   高华屿又东路二日至龟鼊屿又一日便至琉球按二屿俱隋陈棱率兵过此落漈元史水至

   彭湖渐近琉球谓之落漈者水趋下不𮞉也凡西岸渔舟至彭湖遇飓风作漂流落漈囘者百之一

  二续文献通考嘉靖中国王遣使蔡瀚奉表谢又请云明统志中载琉球有落漈王居壁下聚髑髅

  非实事杜氏通典集事渊海蠃虫录星槎胜览所述亦𫝊者妄也乞下史馆从之那坝港

  在国城外二十馀里离海口三里许其间里巷相连人居稠密又有地名玖米亦见章奏龙潭

  在国城西潭中二山并峙一名石笋一名龙冈其国人于端阳日为龙舟竞渡之戏于此

 ︹古迹︺三屿故国名近琉球元世祖至元三十年欲遣人招诱之平章政事巴延言此国之人不

  及二百万乞不遣使从之 巴延旧作伯颜今改正三清殿在那坝港东北三里殿前有二

  松树大数围高二十馀丈天妃庙在三清殿东其东有演武场场南有长虹桥广丈馀长五

  里桥下大水名曰曼湖通海过桥有松岭长二十里松楸满目苍翠郁然亦琉球之一景也

  恩亭在那坝港地方明洪武时建离海口三里许即天使登岸之所天使馆近迎恩亭

  向来册封员役俱驻于此馆中有厅堂廊房楼阁园亭台榭书室小轩周围宽广馆内铺设什物俱

  照中国制度设专司收贮在库俟天使至日方敢动用后楼上尚有明季使臣杜三䇿题梅花诗百

  首于壁间其馀吟咏甚多外有扁额字画皆明历代名公之遗迹也馆前有空地百亩每日午后妇

  女或老或少携筐挈莒聚集于此为贸易实游玩也山北王墓在今归仁运天村土人呼

  为按司墓尚圆王祖茔在叶壁山中有一山宛转如游龙中山王祖茔

  在国城内西南茔中无冢惟石碑上刻琉球中山王祖茔茔前五峯相对远山围抱又有中山王家

  庙离那坝港数里官民经过下马步行殿中所供牌位自唐宋以来子孙不替云

 ︹土产︺熟琉璜 红铜以上俱入贡鬭镂树寰宇记斗镂树似橘而叶密条

  纤如发纷然垂下金荆榴续文献通考木色如真全密致而文彩盘错有如美锦甚香可

  以为枕及案面虽枕檀不能及海螺壳 白刚锡 胡椒 番茹

  状如薯蓣番纸 蕉布 苎布 红花 苏木 鬃烟

  熊罴豺狼寰宇记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

大清一统志

 荷兰在西南海中亦曰红夷俗称红毛国其贡道由福建以达于 京师

︹建置沿革︺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相传在西洋中

  其地近佛郎机其人深目长鼻发眉须皆赤足长

  尺二寸颀伟倍常故名红夷又名红毛番明万历

  中佛郎机市香山据吕宋荷兰闻而慕之明史万历中福

  建商人岁给别往贩大泥吕宋及咬𠺕吧者和兰人就诸国转贩未敢窥中国也自佛郎机市香山

  据吕宋和兰人闻而慕之二十九年驾大舰携巨炮直薄吕宋

  吕宋人力拒之则转薄香山㠗言欲通市当事难

  之㠗中人虑其登陆谨防御始引去三十二年七

  月驾二大舰直抵彭湖至十月末乃去是时佛郎

  机横海上红毛与争雄攻破美洛居国与佛郎机

  分地而守后又因咬𠺕吧假台湾之地于日本筑

  安平赤篏二城倚夹板船为援战久留不去海上

  奸民䦨出货物与市寻复出据彭湖筑城设守已

  又泊舟风柜仔出没浯㵰白坑东碇莆头古雷洪

  屿沙洲甲洲间要求互市滨海郡邑为戒严天启

  三年巡抚南居益谋讨之上言臣入境以来闻番船五艘续至与风柜仔

  船合凡十有一艘其势愈炽有小校陈士瑛者先遣往咬𠺕吧宣谕其王至三角屿遇红毛船言咬

  𠺕吧王已往阿南国因与士瑛偕至大泥谒其王王言咬𠺕吧国主已大集战舰议往彭湖求互市

 若不见许必至构兵盖阿南即红毛番国而咬𠺕吧大泥与之合谋必不可以理谕为今日计非用

 兵不可因列上词兵足饷方略部议从之四年正月遣将先夺镇江港

  而城之且筑且战番人乃退守风柜城居益増兵

  往助攻击数月宼犹不退乃大发兵诸军齐进寇

  势窘两遣使求缓兵遂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帆去彭湖之警始息而

  其据台湾者犹自若也崇祯中为郑芝龙所破不

 敢窥内地者数年乃与香山佛郎机通好私贸外

 洋十年驾四舶由虎跳门薄广州㝷遁归台湾

 本朝顺治九年伪郑成功率舟师攻安平城荷兰战

  败因弃台湾而去十年广东巡抚奏称荷兰国遣

   使航海请修朝贡十三年贡使哔呖哦嘢哈哇

   㘃等到京其贡道由广东入康熙三年荷兰国遣

   出海王统领兵船至闽安镇助剿海逆克取厦门

   金门

特颁敕谕二道遣官赍赏赉银缎至福建令给付本国人

   带归五年荷兰国王表贡方物二十五年改定荷

   兰国贡道由福建入是年荷兰国遣使献方物以贡船例由广东入但广东路

   近而泊地险福建路远而泊地稳请嗣后由福建入部议如所请自是职贡弥谨

   雍正初年通市不绝夏秋交来广由虎门入口至

   冬乃囘乾隆元年

特命裁减荷兰税额二十七年准荷兰国夷商每船配买

   土丝五千斤后又准每丝千斤扣带绸缎八百斤

   著为例五十年

上幸瀛台荷兰国贡使于

  西苑门外瞻

觐宴赏优渥

赐国王彩缎罗绮文玩诸珍

锡之敕谕以嘉悃忱五十九年荷兰国王遣使入贡宴赏

   如例按荷兰明史谓之和兰其本国在西洋者去中华绝远华人未尝至其所恃惟巨舟大礟

   舟长三十丈广六丈厚二尺馀树五桅后为三层楼旁设小窗置铜炮桅下置二丈巨铁炮发之可

  洞裂石城震数十里世所称红夷炮即其制也然以舟大难转或遇浅沙即不能动而其人又不善

  战故往往挫衄其所役使名乌鬼入水不沈走海面若平地其柁后置照海镜大径数尺能照数百

  

 ︹风俗︺奉天主教深目长鼻发眉须皆赤国土富遇中

  国货物当意者不惜厚赀夷人黒毡为帽著锦

  绣绒衣握鞭佩剑遇人则免冠挟之以为礼夷妇

  青帕𫎇头领围珠石肩披巾缦敞衣露胸系长裙

  以朱草为屦  皇清职贡图

 ︹土产︺马 珊瑚 哆啰绒 织金毡 哔吱缎 镜

   丁香 檀香 自鸣钟 冰片 琥珀 鸟枪

    火石以上俱入贡金 银 玛瑙 玻瓈 刀 剑

   可屈伸萦绕如带天鹅










                         前纂修官金光杰恭 纂

                         前提调官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官陶际尧恭 校

大清一统志

 西洋在西南海中其贡道由广东以达于 京师

︹建置沿革︺去中国极远于古无可考至明万历九年

  有利玛窦者始汎海抵广州之香山嶴二十九年

  入于京师中官马堂以其方物进献自称大西洋

  人是时礼部言会典止有西洋琐里国无大西洋其真伪不可知又寄居二十年方行进贡则与

  远方慕义特来献琛者不同况此等方物未经臣部译验径行进献则内臣混进之非与臣等溺职

  之罪俱有不容辞者及奉旨送部乃不赴部审译而私寓僧舍不知何意乞给赐冠带还国勿令潜

  居两京与中人交往别生事端不报帝嘉其远来给赐甚厚玛窦安

  之遂留居不去嗣是以后其徙来者益众皆祖述

   其说盛相矜夸玛窦有万国全图其大略言天下有五大州第一曰亚细亚州第二

   曰欧逻巴州第三曰利未亚州第四曰亚墨利加州最后得墨瓦蜡泥加州为第五而域中大地尽

   矣其所谓亚细亚州者自中国以至日本交趾西域等国皆是也其所谓欧逻巴州者则南至地中

   海北至青地及冰海东至大乃河墨阿的湖大海西至大西洋共七十馀国自国王以及庶民皆奉

   天主耶苏教即玛窦等所生之本国也其所谓利未亚州者南至大浪山北至地中海东至西红海

   圣老楞佐岛西至阿则亚诺海大小共百馀国其所谓亚墨利加州者地分南北中有一峡相连峡

   南曰南亚墨利加南起墨瓦蜡泥海峡北至加纳达峡北曰北亚墨利加南起加纳达北至冰海东

   尽福岛地最广大其所谓墨瓦蜡泥加者因以西把泥亚国王念地为圜体徂西自可达东乃命其

   臣墨瓦兰者往访沿亚墨利加东偏展转经年忽得海峡亘千馀里海南大地杳无涯际以墨瓦兰

   首开此区遂即其名命曰墨瓦蜡泥加云四十四年礼部侍郎沈㴶给

   事中晏文辉等合疏斥其邪说惑众且疑为佛郎

  机假托乞急行驱逐帝纳其言始令俱遣赴广东

   听还本国命下久之迁延不行至崇祯初历法疏

   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西洋人罗雅谷汤若望

  等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上

  会

  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命若望等理钦天监事即医

  学亦间用之康熙九年西洋国始遣使吗吻萨

   喇哒㘃到京具表进贡十七年其国王阿丰速遣

  使进狮子雍正三年意达里亚国教化王伯纳第

  多遣使奉表进贡五年西洋博尔都噶尔国王若

  望复遣使奉表进贡乾隆十八年复遣使进贡嘉

  庆十六年严定西洋人传教治罪专条先是康熙八年五十

  六年屡禁西洋人在内地开堂𫝊教雍正元年定西洋人除进京效力人员外俱安置澳门不准

  于内地传教乾隆五十年释西洋人吧吔哩咉等十二犯于狱其愿留京城者准其赴堂安分居住

  如情愿囘者即押送囘澳不许在各处潜藏煽惑滋事嘉庆十六年   仁宗睿皇帝谕曰西洋

  人素奉天主其本国之人自行传习原可置之不问至若诳惑内地民人甚至私立名号蔓延各省

  实属大千法纪著该管大臣查明除在钦天监推步供职外其馀西洋人遣令归国其在京当差之

  西洋人仍当严加约束禁绝旗民往来以杜流弊至外省地方即不应有西洋人在境潜住除广东

  省向有西洋人贸易居住之处留心管束勿任私行𫝊教不遵禁令者按例惩治外其馀各直省通

   行详其国地之远近旧史不载今据利玛窦及南

   怀仁等所纪欧逻巴州之地共七十馀国其大者

   曰以西把尼亚在欧逻巴之极西周一万二千五百里其地三面环海一面临山产

   骏马五金丝绵细绒白糖国人好学有共学二所远近学者聚焉国中有二大名城一曰色未利亚

   近地中海为亚墨刺加诸舶所聚金银如土奇物无数多亚利袜果有一林长五百里者一名多勒

   多城在山巅运水甚难巧者制一水器盘水至城不赖人力其器昼夜自能转动又有浑天象其大

   如屋人入其中见各重天之运动其度数皆与天合国中天主堂极多近国王又造一大堂修道之

   士环居内有三十六祭台中台左右有编箫二座中各有三十二层每层百管管各一音合三千馀

   管凡风雨波涛讴吟战斗与百鸟之声皆可模仿本国之西有波尔杜瓦国四方商船皆聚产果实

   丝绵极美水族亦繁欧逻巴初通海道周经利未亚过大浪山抵小西洋至中国贸易者从此国始

  拂郎察在以西把尼亚东北周一万一千二百里分十六道属国五十都城名把理斯设一

  共学生徒尝四万馀并他方学共七所又设社院以教贫士一切供亿皆王主之其先尝因囘囘占

  如德亚地兴兵伐之始制大铳曰囘遂称西土人为佛郎机铳亦沿此名是国之王神能以手抚人

  ⿸疒历疮应手而愈每岁一日疗人先期斋戒三日凡患此疾者豫集天主殿中国王举手抚之国土膏

  腴物力丰富意大里亚在拂郎察东南周围一万五千里三面环地中海一面临高山

  有一千一百六十六郡最大曰罗玛城周一百五十里地有大渠穿出城外百里以入于海四方商

  舶悉输珍宝骈集是渠教王居于此列国之王虽非其臣咸致敬尽礼认为代天主教之君也罗玛

  城奇观甚多宰辅家有名苑中造流觞曲水又铜铸各类群鸟遇机一发自能鼔翼而鸣各具本类

  之声又有石柱外周镂形象烂然可观内则空虚可容数人登𬯀上下如塔然城中大山曰玛山人

  烟稠密苦无泉造一高梁长六十里梁上立沟接远山之水如通流河西北为勿搦祭亚城建海中

   有一种木为桩入水千年不朽其上铺石造屋备极精巧城内街衢俱是海两旁可通陆行城中有

   舶二万又有桥梁极阔上列三街俱有民居不异城市其高可下度风帆国中精于造舟豫庀物料

   一舟指顾可成造玻璃极佳甲于天下有勿里诺湖在山巅从石峡泻下声如迅雷闻五十里日光

   耀之恍愡皆虹蜺状又有沸泉不可染指投畜物于内顷刻便糜烂其南为纳波里地极丰厚从纳

   波里至左里城石山相隔国人穴山通道长四五里广容两车对视如明星其四周皆小山山洞甚

   多入内可疗病各主一疾如欲汗者入某洞则汗至欲除湿者入某洞则湿去意大里亚名岛有三

   一西齐里亚地极富庶有大山喷火山四周多草木积雪不消常成晶石沸泉如醋物入便黒国人

   最精天文造日晷法自此地始有巧工德大禄者造百鸟能飞即微如蝇虫亦能飞更有天文师名

   亚而几墨得者有三绝昔敌国驾数百舶临其岛彼则铸一巨镜映日注射敌舶光照火发数百舶

   一时烧尽又其王命造一极大舶舶成将下海虽倾一国之力用牛马骆驼千万莫能运几墨得营

  运巧法第一举手舟如山岳转动须臾下海又造一自动浑天仪十二重层层相间七政各有本动

  凡日月五星列宿运行迟疾与天无二以玻璃为之重重可透视旁近有玛儿岛不生毒物蛇蝎等

  皆不螫人毒物自外至辄死一哥儿西加有三十三城产犬能战一犬可当一骑其国布阵毎骑间

  一犬反有骑不如犬者又近熟奴亚一鸡岛满岛皆鸡自生自育绝非野雉之属𤍠尔玛

  尼亚在拂郎察东北国王不世及乃七大属国之君所共推者或用本国臣或用列国君须请

  命教王立之其土人散处各国为兵极忠实至死不二各国䕶卫宫城或从征他国皆选此国人充

  之工作精巧能于戒指内纳一自鸣钟又有法兰哥地人最质直易信行旅过者辄詈之客或不答

  则大喜延入具酒食谓此人已经尝试可信托也多葡萄善造酒但沽与他方过客土人滴酒不入

  口也其属国名波液米亚者地生金掘井恒得金块重十馀斤河底尝有金如豆粒有罗得林日亚

  国最侈汰其王一延客堂四周皆列珊瑚琅玕交错俨如屏障拂兰地亚在亚勒马泥亚

   西南地不甚广人居稠密妇人贸易无异男子能手作错金绒不烦机杼布最轻细皆出此地

   罗泥亚在亚勒马尼亚东北地甚冷冬月海冻行旅于冰上历几昼夜望星而行其属国波

   多里亚地易发生种一岁有三岁之𫉬海滨出琥珀是海底脂膏从石𨻶流出初如油出穴便凝每

   为大风冲至海滨翁加里亚在波罗泥亚南物产极丰牛羊可供欧逻巴一州之用有

   四水甚奇其一从地中喷出即凝为石其一冬月常流至夏反合为冰其一以铁投之便如泥再镕

   又成精铜其一水色沈绿冻则便成绿石永不化大泥亚诸国欧逻巴西北有四大

   国曰大泥亚曰诺而勿惹亚曰雪际亚曰鄂底亚与𤍠尔玛尼亚相隔一海套道阻难通其南夏至

   日长六十九刻其中长八十二刻其北夏至日轮横行地面半年为一昼夜其大泥亚国沿海产菽

   麦牛羊最多海中鱼蔽水面不藉网罟随手取之不尽本国一世家名第谷建一台于高山绝顶以

   穷天象究心三十馀年累黍不爽所制窥天之器穷极杳渺今为西土推算之宗其诺而勿惹亚寡

  五榖山多材木鸟兽海多鱼鳖人性驯厚喜接远方宾旅绝无盗贼雪际亚地分七道属国十二欧

  逻巴北称第一富庶多五榖五金财货百物贸易不以金银以物相抵人好勇亦善遇远方人鄂底

  亚在雪际亚之南亦繁庶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地分四道凡礼乐法度文字兴籍皆

  为西土之宗其人喜啖水族不尝肉味亦嗜美酒东北有罗马泥亚国都城周裹三层生齿极众城

  外居民延亘二百五十里一圣女殿门开三百六十以象周天附近有高山名阿零薄山顶终岁清

  明无风雨有河水一名亚施亚白羊饮之变黒一名亚马诺黒羊饮之变白有二岛一为厄欧白亚

  海潮一日七次一为哥而府围六百里出酒与油蜜极美遍岛皆橘柚香橼之属莫斯哥

  未亚在亚细亚北尽境东西万五千里南北八千里中分十六道有窝儿加河最大文河八十

  皆为尾闾以七十馀口入北高海兵力甚强日事吞并其地夜长日短冬至日止二时气候极寒雪

  下坚凝室宇多用火温行旅为严寒所侵血脉皆冻如蓦入温室耳鼻辄堕每自外来者先以水浸

   其躯俟僵体渐甦方可入温室八月至四月皆衣皮裘产皮处用以充赋税所造大铳长三丈七尺

   用药二石内容二人埽除又有蜜林其树悉为蜂房国人各界其树为恒产

  ︹风俗︺尚天主教通推算善制造南怀仁坤舆图说云欧逻巴州大小诸国

   自王以及庶民皆奉天主教纤毫异学不容窜入其婚娶男子三十女子至二十外临时议婚不预

   聘通国皆一夫一妇无有二色者土多肥饶产五榖以麦为重果实更繁出五金以金银铜铸钱为

   币衣服蚕丝者有天鹅绒织金缎之属羊绒者有毯罽锁哈喇之属又有利诺草为布细而坚轻而

   滑敝可捣为纸极坚韧君臣冠服各有差等相见以免冠为礼男子二十以上㮣衣青色兵士勿论

   女人以金宝为饰服御罗绮佩带诸香酒以葡萄酿成不杂他物可积至数十年膏油之类味美者

   曰阿利袜是树头果熟后全为油饮食用金银玻璃及瓷器其屋有三等最上者纯以石砌其次砖

   为墙其下土为墙筑基最深上累六七层高至十馀丈瓦或用铅或轻石板或陶瓦工作制造备极

  精巧其驾车国王用八马大臣六马其次四马或二马战马皆用牡骟过则弱不堪战矣诸国皆尚

  文学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小学选学行之士为师中学大学又

  选学行最SKchar之士为师生徒多者至数万人分为四科听人自择一曰道科主兴教化一曰教科主

  守教法一曰治科主习政事一曰医科主疗疾病凡四科官禄入皆厚养廉有馀尚能推惠贫乏诸

  国所读之书一以天主经典为宗在处皆有贫院专养鳏寡孤独及残疾之人又有幼院以育小儿

  有病院养疾病各城邑遇丰年多积米麦饥岁以常价粜之国中有天理堂选盛德宏才无求于世

  者主之凡有举动征伐必先质问合天理否以为可然后行诸国赋税不过十分之一民皆自输无

  征比催科之法词讼极简小事里中和解大事乃闻官凡官府判事不先事加刑必俟事明罪定然

  后刑之 按  皇清职贡图意大里亚国人善行贾多富厚肌肤白晳鼻昂而目深碧不蓄须发

  别编义发𫎇首以黒毡折三角为帽短衣革屦袴袜束迫如行縢妇人螺发为髻领悬金殊宝石上

   衣下棠用锦帕覆背谓之巾缦俗重女轻男相悦为婚又合勒未祭亚省国人躯体壮阔极忠义受

   德必报游往他国彼君上必用为侍卫之属妇人贞静质直工作精巧能徒手交错金绒不用机杼

   布最轻细又翁加里亚国人仿彿𫎇古衣服甚短幼习驰马短颈善奔常带弯刀长四尺每在马上

   舞试妇人能通文字刺绣工巧出门必设纱绫蔽面又波罗泥亚国人亦仿彿𫎇古有髭无须去发

   存顶编垂首后其地寒冷初秋及初夏皆衣皮裘首用皮冠好击剑家豢熊罴以供𭟼玩又大西洋

   夷僧奉天主耶苏像夷人敬信之有大事疑狱不能决必请命焉其法王削发留须带青斗帽衣缁

   衣岀入张盖树幢僧雏卫之男女见者辄跪捧足俟过乃起女尼以白布纒领及胸缁缦缁衣革带

   革屦夷人敬奉尤甚于僧一女为尼一家皆为佛眷人罹重辟得尼片纸立宥之然其始必捐千金

   归公既入寺则终身不出又小西洋属于大西洋衣冠状貌与大西洋略同常披𣰉衣臧兵器夷妇

   青帕𫎇首著长衣围锦带于前折袖革履喜执绣谱以习针黹此西洋各国风俗足补南怀仁坤舆

   图所未备云

  ︹土产︺金刚石饰金剑  金珀书箱 珊瑚树 珊瑚

   珠 琥珀珠 伽㑲香 哆啰绒  象牙 犀角

    乳香  苏合油 丁香 金银乳香 花露

   花幔 花毡 大玻璃镜以上康熙九年入贡厚福水 绿

   玻瑀凤壶 里阿波啰杯 蜜蜡杯 蜜蜡小

   瓶 法琅小圆牌 蜜蜡小刀柄  银累丝四轮

   船 小铜日规 连银累丝瓶  累丝花 水晶

   满堂红灯 各宝玩器 咖石㖮鼻烟礶 各色

   玻璃鼻烟壶 各宝圆球 各宝鼻烟壶 银累

   丝大小花盘  实地银花盘 连座银累丝船

   银花匣 连银累丝小花瓶  镶宝石花  银丝

   小漏盘 丝花画 皮画  皮扇面画 绣花纸

   盘 小银礶 花石片 铁花盆 巴尔萨吗油

    咖石㖮盖杯 镀金皮规矩 镶牙片鼻烟盒

    银花素鼻烟盒  镶银花砂漏 咖石㖮绿石

   鼻烟盒  阿噶达片 番银笔 咖石㖮带头片

    玛瑙刀柄  玛瑙鼻烟壶 各色石鞭头 小

   石盒 珊瑚珠 玛瑙珠 各宝素珠 花纸盘

    香枕囊 显微镜 石头大漆印把 火字镜

    玻璃碁盘碁子 火漆 大红羽缎 周天球

    鼻烟 照字镜以上雍正三年入贡大珊瑚珠 宝石素

   珠 金镶咖石㖮瓶 金法琅盒 金镶蜜蜡盒

    银镶咖石㖮盒 金镶玛瑙盒 银镶蓝石盒

    银镀金镶云母盒 银镀金镶玳瑁盒 玻璃

   瓶贮各品药露 金丝缎 金银丝缎 金花缎

    洋缎 大红羽毛缎 大红哆啰呢 洋制银

   柄武器 洋刀 长剑 短剑 鍼银花大器

   自来火长枪 手抢 上品鼻烟 石巴依瓦油

    圣多默巴尔撒木油  壁露巴尔撒木油 伯

   肋西理巴尔撒木油 各品衣香 巴斯第理

   葡萄红露酒 葡萄黄露酒 白葡萄酒 红葡

   萄酒 咖石㖮 各色法琅料 乌木镶青石桌

   面 乌木镶黄石桌面 乌木镶各色石花条桌

    织成各种远视画以上雍正五年入首自来火长鸟枪

   自来火手把鸟枪 法琅洋刀 赤金文具 咖

   石㖮文具 螺钿文具 玛瑙文具 绿石文具

    赤金鼻烟盒 咖石㖮鼻烟盒 螺钿鼻烟盒

    玛瑙鼻烟盒 绿石鼻烟盒 银装春夏秋冬

   四季花 金丝花缎 银丝花缎 金丝表缎

   银丝表缎  哆啰呢 织人物花毡 露酒 白

   葡萄酒 红葡萄酒 巴泉撒木鼻油  洋糖果

    香饼 银装蜡台 银盘玻璃瓶 银架玻璃

   瓶  意大石文具  银圆香盒  银长香盒 蜜

   蜡香盒  翦子 意大石牙签 玻璃牙签 异

   石烟盒以上乾隆十八年进贡

大清一统志

 暹罗在占城西南东连大泥西接兰场北界大海国周千里其贡道由广东以达于 京师

︹建置沿革︺相传即隋唐赤土国为扶南之别种后分

  暹与罗斛二国地暹在西北多大山土瘠不宜耕

  种罗斛在东南土地平衍而多稼暹人岁仰给之

  隋炀帝时屯田主事常骏至赤土知其国王姓瞿

  昙氏云元贞元初暹人常遣使入贡元史暹国当成宗贞元元

  年进金字表欲朝廷遣使至其国比至则已先遣使乃赐来使素金符佩之使急追诏使同往以暹

  人与麻里予儿旧相雠杀至是皆归顺有旨谕暹人勿伤麻里子儿以践尔言大德三年暹国主上

  言其父在位时朝廷尝赐鞍辔白马及金镂衣乞循旧例帝以丞相鄂勒哲达尔罕言彼小国而赐

  以马恐其邻实都辈讥议朝廷仍赐金镂衣不赐以马 鄂勒哲达尔罕旧作完泽答刺罕实都旧

  作忻都今俱改正其后罗斛强并有暹地遂称暹罗斛国

  明洪武三年命使臣吕宗俊等赍诏往谕之国王

  参烈昭毘牙遣使奉金叶表文朝贡十年其世子

  昭禄群膺承父命复来朝帝命使赍诏及印赐之

  文曰暹罗国王之印自是其国遵朝命自称暹罗

  永乐九年国王昭禄群膺哆啰谛刺遣使奈必表

  贡方物且乞量衡为国永式从之万历间暹罗嗣

  王发兵攻破都国东蛮牛又移师破真腊降其王

  遂霸诸国

  本朝顺治十年遣使请贡康熙四年七年十一年皆

   入贡十二年暹罗国王森列拍腊照古龙拍马呼

   陆坤司由提呀菩埃遣使来进贡并请封兴奉

旨给予诰命并驼纽镀金银邙嗣后朝贡不绝六十一年

谕令暹罗国运米三十万石于福建等处粜卖免其收税

   是年贡使至   谕该国运未三十万石于福建广东等处并   谕大学士等曰暹罗国人

   言其地未甚饶裕银二三钱可买稻未一石朕谕令运未石至福建等处于地方甚有裨益此三十

   万石系官运不必收税乾隆八年   谕暹罗商人运未至闽朕曽降旨免征船货税银今岁仍

   复带未来闽贸易似此源源而来其加恩之处自应著为常例自乾隆八年为始凡外洋货船带未

   万石以上者免船货税银十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税十之三雍正七年入贡

御书天南乐国扁额赐之乾隆十四年入贡

御书炎服屏藩赐之自后定例三年一贡三十一年其国

   为花肚番所破寻复四十六年该国郑昭立为国

   长遣使入贡四十七年郑昭卒子郑华嗣立五十

   五年暹罗国王郑华以该国旧有之丹荖氏麻叨

   涂怀三城现𬒳乌肚占据乌肚即缅甸表请谕令乌肚

   割囘三城

上以从前缅甸与暹罗诏氏构兵系巳故缅酋懵駮现在

   缅甸已经易世暹罗又系异姓继立丹荖氏等三

   城被缅甸侵占本非郑氏国土相安己久自应各

   守疆域不当向其争论移檄谕之嘉庆二年暹罗

   国王郑华以

  国庆重釐倍进方物奉

旨褒奖

加赐文绮等物十二年有内地商民代驾暹罗货船来粤

   贸易

特颁敕谕永遵例禁福建船商金协顺广东船商陈澄发装载暹罗货船来粤贸易经地方官

   查明询问暹罗国贡使据称该国民人不谙营运多倩福潮船户代驾呈递译书禀结并非冒饰两

   广总督吴熊光具奏   仁宋睿皇帝谕军机大臣曰外夷货船来广贸易自应专差夷目亲身

   管驾不得令内地商人代为贩运今金协顺陈澄发皆以内地客商领驾暹罗船只虽讯无假冒⿰扌𭥐 -- 捏

   饰及夹带违禁货物但恐日久相沿必致奸徒潜往外夷賖欠诓骗或竟冒为夷货代盗销赃不可

   工防其渐现已另降谕旨申明内外体制令该国王凛暹母忽此次饬禁之后如再有代驾船只进

   口者即当查明惩办免滋流弊至澄海县商民领照赴暹罗国买未接济内地民食虽行之己阅四

   十馀年但此项米船据报囘棹者不过十之五六而日棹之船所载米石又与原报数目不符安知

   ⿰扌𭥐 -- 捏词影射藉以通道济匪自应停止给照将此谕令知之十五年暹罗国世

   子郑佛遣使表贡恳请封袭王爵

上允所请

赐以敕命即令该使臣领赍囘国二十四年国王郑佛遣

   官表贺

万寿并进方物宴赏如例其国有大库司九犹华言布政司也一曰暹

  罗二曰可刺细马三曰足曹本四曰皮细绿五曰束骨胎六曰果平疋七曰倒脑细八曰讨丕九曰

  府十四一曰彩纳二曰无老三曰比采四曰东板鲁五曰皮六曰疋皮里七曰采野

  八曰多铙九曰千无里十曰细辞滑十一曰采欲十二曰款细湾十三曰沾奔十四曰魁出

  七十二分隶各府自广东海道约四十五昼夜可

  至其境按暹罗国都在广东西南始自广东香山登舟乘北风用午针出七洲洋十昼夜抵

  越南海次中有一山名外罗八昼夜抵占城海次十二昼夜抵大昆仑山又用东北风转舟向未及

  中三分五昼夜可抵大真树港又五昼夜可抵暹罗港入港二百里即淡水洋又五日扺暹罗城

 ︹风俗︺地方千里环国皆山气候不常或岚或𤍠瀛涯胜览

  崇信释教不通汉字惟诵佛经字皆横写明史男女多为

  僧尼亦居庵寺持斋受戒衣服颇类中国富贵者尤敬佛百金之产即以其半施之死则用水银灌

   其口而葬贫则移尸至海滨即有群鸦飞啄俄顷而尽人拾其骨号泣而弃之于海谓之鸟葬亦延

   僧设斋礼佛煮海为盐酿秫为酒续文献通考男女椎髻事

   决妇人续文献通考男女椎髻白布纒头被服长衫每有计议刑法轻重钱榖出入之事并

   决之妇人妇人智量在男子上瀛涯胜览云妇人多智夫听于妻妻与中国人私寝食与同恬不怪

   也 按暹罗为扶南别种南史海南诸国传扶南初以女人为国号曰柳叶今暹罗妇女智量在男

   子上其果扶南遗风欤城分八门暹罗馆志城冢用砖砌分八门南北五里东西十里

   城中有小河通舟城外西南居民凑集有外城周遭十馀里王居在城西隅另建一城约三里馀殿

   用金装彩绘覆以铜瓦室用锡瓦阶砌田锡裹砖䦨千用铜裹木地卑湿民皆楼居上联槟榔片藤

   覆之亦有用陶瓦者坐卧即于楼板上藉以毡及藤席无床桌椅凳之制官制九等

   一曰握亚往二曰握步喇三曰握蟒四曰握坤五曰握闷六曰握文七曰握板八曰握郎九曰握救

   其选举由乡举于大库司审其堪用以文达于王所王为定期面试至期大库司引至王前咨以民

   事应对得当即授官服候用否则逐出考课亦以三年为期人皆有名无姓为官者称握某民上者

   称奈某最下者称隘某乘舆饰糚彩帽制类兜鍪馆志王锁里人出乘

   金糚彩轿或乘象车其𠌂盖以茭蔁叶为之每日旦登殿各官于台下设毡以次盘膝而坐合掌于

   顶献花数朵有事则具文书朗诵上呈候王定夺乃退遇正日冬节及庆喜事亦有赏赐凡  颁

   赐敕谕王则用原封冠服行五拜三叩头礼又云其服饰惟王以受封故留发冠金嵌宝石帽制类

   兜鍪上衣长三尺用五彩缎小袖在衽下用五彩布缦鞋袜用红缎官及庶民皆翦发官一等至四

   等则金嵌宝石帽五等至九等则五彩绒缎帽俱著两截衣袜屦用牛皮妇人糚髻于后饰用金银

   簪花戒指镯钏脂粉贫者用铜上衣披五色飞花布缦下衣五彩织金花缦拖地长二三寸足著红

   黒波靸鞋风俗劲悍习于水战明史其大将以圣铁裹身刀矢不能入圣铁者

  人脑骨也海𧴩代钱重禁私银续文献通考贸易以𧴩子代钱瀛涯胜览云市

  用海𧴩一如钱价西北二百馀里有市镇曰上水通南居人无虑六百家各种番货皆有馆志民多

  载舟至各国商贩少则用海𧴩多则用银官民有银不得私用皆送王所委官倾泻成珠田铁印印

  纹于上每百两入税六钱无印纹以私银论初犯断左指再犯断右指三犯者死民家饲

  象取牙以奉夷目短衣革屦常佩刀剑妇女喜游

  冶工纺绩  皇清职贡图

 ︹土产︺龙涎香 象牙 胡椒 螣黄 豆𦸅 苏木

   西洋闪金花缎 速香 乌木 大枫子 金

  银香以上俱入贡罗斛香味极清远亚于沉速沈香 丁香 石

  榴子 树香 猫儿眼 宝石 金刚钻 花锡

     大清会兴锡之良者产于南洋诸夷国番船以时至者由广东和买猫竹 黄竹

    萗竹 西洋布 犀 象 孔雀五色鹦鹉

    金丝猴 六足龟 水瓜 土瓜










                         前纂修官金光杰恭 纂

                         前提调官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官陶际尧恭 校

大清一统志

 越南海南诸国地在西南隅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东至海三百二十里西至南

  掌国界五百六十里南至占城国界一千九百里北至广西太平府凭祥州界四百里至 京师一

  万一千一百六十五里其贡道由广西凭祥州以达于 京师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古南交地书尧典宅南交史记舜本纪南极交趾周时为越

  裳氏地秦始皇初并百粤置桂林南海象郡其后

  为南海尉赵佗窃据汉武帝元鼎中讨平之置日

  南等九郡儋耳珠崖南海苍梧九真郁林日南合浦交趾元帝时罢珠崖儋耳故交趾刺

  史领七郡其交趾日南九真即今越南国地后汉光武时女子徴侧徴

  贰反遣马援讨平之界以铜柱置交州领交趾等

  七郡三国吴分立广州而徙交州治龙编县增置

  九德武平新昌三郡宋齐仍旧梁陈于交州置都

  督府隋初郡废改都督府为总管府唐仍曰交州

  调露初改安南都护府至德𥘉改镇南都护府大

  历闲复曰安南五代梁时土豪曲承美专有其地

  南汉置交趾节度使既而管内大乱推丁部领为

  州帅其子连继立宋平岭表连内附封交趾郡王

  沈括梦溪笔谈云交趾乃汉唐交州故地五代离乱吴文昌始据安南后为丁连所杀开宝六年

  附授静海军节度使八年封交趾郡王此安南封王之始三传而为其臣黎桓

  所篡黎氏亦三传为其臣李公蕴所篡宋孝宗隆

  兴二年李天祚遣使入贡封为安南国王安南国

  名自此始李氏八传至昊旵无子传其婿陈日煚

  元世祖时封日煚子光昺为安南国王寻叛后陈

  益稷自拔来归仍其封明洪武二年其王日煃遣

  使奉表朝贡封为安南国王赐驼纽涂金银印已

  而日煃卒其侄日熞袭封四传至日焜其大臣黎

  季犛窃柄废立自擅建文元年遂大杀陈氏宗族

  而自立更姓名为胡一元名其子苍曰胡𡗨寻自

  称太上皇传位于𡗨诚祖即位𡗨自署权理安南

  国事遣使奉表朝贡因封为安南国王已而老挝

  送日煃之弟天平至京言黎氏⿱𫂁么 -- 篡夺本末帝命官

  赍敕责𡗨𡗨遣使入朝谢罪且请迎天平归奉为

  王乃令天平还国敕广西左右副将黄中吕毅将

  兵五千送之而改封𡗨顺化郡公天平入鸡林关

  𡗨㐲兵邀杀之中等败还帝大怒命新城侯张辅

  西平侯沐晟等率师分道并进讨平之改安南为

  交趾置交趾布政司设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

  山新平演州乂安顺化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宣化嘉兴归化广威五州

  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然蛮人自以非类互相惊恐数年

  之后叛者屡起至宣德二年始谕布政司官等尽

  撤军民北还六年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明统志洪熙元

  年冦孽黎利攻劫郡县复命将讨之宣徳初黎利势屈始奉表乞立陈氏后名暠者王其国诏封为

  安南王后利篡位自立朝臣复请加兵会利遣使来贡谢罪因而与之利虽受敕命

  其居国称帝置百官设学校彬彬有华风焉建为东西

  二都分十三道曰山南京北山西海阳安邦谅山太原明光谅化清华乂安顺化广南东都在交州

  府西都在清华府利卒子麟代立正统元年封为安南国

  王历传八主至晭多行不义正德十一年社堂烧

  香官陈暠杀晭而自立诡言前王陈氏后晭臣都

  力士莫登庸起兵讨之暠败走死复立晭兄灏之

  子𬤝𬤝封登庸为武川伯总水陆诸军登庸既握

  兵柄潜蓄异志嘉靖元年逐𬤝出居清华旋⿱𫂁么 -- 篡

  位十六年𬤝子黎平遣使赴京备陈登庸⿱𫂁么 -- 篡逆乞

  兴师问罪乃命仇鸾总督军务毛伯温为参赞仍

  谕如彼能束手归命则待以不死十九年伯温等

  抵广西登庸即率其部目入镇南关进降表并上

  土地军民籍请奉正朔永为藩臣乃命削安南国

  为安南都统使司授登庸都统使改其十三道为

  十三宣抚司而黎平据清华自为一国至万历𥘉

  莫氏渐衰黎氏之后维潭举兵攻莫茂洽杀之𡚒

   其都统使印亦叩关求通贡诏授维潭都统使而

   莫氏后但保高平一郡势益弱

  本朝顺治初莫氏敬耀来归未授爵而卒寻授其子

   元清为都统使十八年广西巡抚奏称安南黎维

   祺奉表投诚康熙五年礼臣题准给与封典令照

   常朝贡二十二年遣官

册封黎维正为安南国王

赐以诰命并换给新铸驼纽镀金银印

御书忠孝守邦四字赐之三十六年安南国王奏请给还

   故地移文责之三十六年十一月云南巡抚石文晟入见奏事   圣祖顾大学

   士等曰石文晟言牛马蝴蝶浦园明时内属自我朝开辟云南即在𫎇自县征粮并非安南之地朕

   初不知其故因安南国王以为彼地被土司所据奏请给还亦以小国境壤欲遣大臣勘明给之而

   文晟所奏又如此尔等其详视舆图确议入奏于是大学士等议安南国王不察本末轻听妄言遽

   遣兵于边疆驻札生事妄行移文责之安南诚服 按𫎇自县南莲花滩为入安南之道即梨花江

   所经也明永乐初沐晟岀𫎇自莲花滩进讨安南嘉靖间莫登庸作乱抚臣王文盛遣兵据莲花滩

   罗洪先云自莲花滩入交州石陇关循洮江右岸者此大道也自县之河阳县入交州循洮江左岸

   者皆险厄崎岖此闲道也舆程记由莲花滩达安南之东都可四五日而主雍正三年

   安南国遣使进贡

御书日南世祚四字赐国王黎维祹六年云南督臣请清

   查安南国地界奉

旨特赐安南铅厂河内地四十里遂以白马小赌咒河为

   界初云南总督高其倬奏云南开化府与交趾接界臣查自开化府马伯汛外四十里至铅厂山

   下小河内有逢春里六寨册载秋粮十二石零于康熙二十二年入于交趾应行清查再查云南通

   志自开化府文山县南二百四十里至赌咒河与交趾为界今自开化府南至现在之马伯汛止有

   一百二十里即至铅厂山下小河亦止一百六十里是铅厂山下小河以外尚有八十里亦系云南

   旧境虽失在明朝但封疆所系亦请一并清查奉   旨境界失在明朝者恩免清查著另议立

   界继督臣鄂尔泰奏请于铅厂山下小河地方立界遣官赍颁   谕旨于安南国王国王黎维

   祹奏谢奉   旨览王奏感恩悔过词意䖍恭朕特沛殊恩将云南督臣等查出四十里赏赐该

   十二年黎维祹卒嗣子黎维祐承袭乾隆二年

   黎维祐卒其弟黎维祎承袭二十六年黎维祎卒

   嗣子黎维褍承袭三十四年安南莫氏后黄公缵

   居南掌猛天寨地方为黎氏所逼率属内投国王

   请索囘处治移檄责之五十二年广南土目阮惠

   即阮光平因辅政郑姓专国人心不附借除郑姓

   为名攻破黎城击灭郑姓黎维褍复受制于阮氏

   旋卒亡失国印嗣孙黎维祁懦弱阮惠遂尽夺黎

   氏之地黎维祁脱身逃窜安南陪臣阮辉宿等奉

   黎维祁母妻及子叩关求救巡抚孙永清入奏

上命两广总督孙士毅经理之孙士毅以顺逆祸福檄谕

   安南土目厂民相继投顺大兵两路进讨破阮惠

   守兵于市球江又败之于富良江阮惠遁去遂尽

   复安南旧境封黎维祁为安南国土

锡之敕印

命孙士毅班师囘粤黎维祁懦弱无能前逃赴山南仅有跟随数人孙士毅屡遣人相问维祁

   匿不敢出至克复黎城是夕二鼓始赴军营复国后优柔寡断前郑氏馀党又复希冀窃取国柄孙

   士毅奏请追剿广南巢穴   上屡降谕旨以黎维祁被阮惠攻逐国祚几绝天朝为之恢复恩

   同再造阮惠现逃之占城原非安南境土黎维祁复国后不能振作有为左右又无可倚赖之人看

   来竟是天厌黎氏不能护助即将阮惠等尽为驱除将来保无更有阮惠者复出滋乱岂能屡烦天

   朝兵力为属国搜缉逋逃孙士毅当谕该国王振作自强即遵旨撤兵囘粤五十四年

   阮光平复来黎城黎维祁弃国来奔大兵退驻市

   球江

命福康安调补两广总督驻镇南关是年正月阮光平复至黎城大兵时尚未

   退𡚒击败之黎维祁闻阮惠至即花㓜子偕其母先逃国民大乱阮惠之众散而复聚势遂炽孙士

   毅以黎维祁既遁黎城难于久驻移师驻市球江北岸事   闻   上命福康安为两广总

   督驻镇南关相机经理又   谕曰安南蕞尔一隅原无难立就荡平但该处水土恶劣与缅甸

   同不值大办且人情反复无常前代郡县其地者不久即生变故大军撤后若另立一人仍与阮惠

   无异岂不徒劳兵力该国人众罹于锋镝中外一体夷民亦皆赤子朕心有所不忍阮惠如畏惧哀

   求福康安亦须于严正之中开以一线之路福康安未到之先阮光平

   畏罪惧讨三遣夷目叩关乞降尽护送我兵之迷

   失在黎城者福康安既至镇南关复遣人恳乞仍

   不许乃更遣其侄阮光显叩关𥸤恳随表入

觐俟国事稍定即亲自赴京瞻

觐福康安据情入奏

上以情词迫切至诚免其进讨

敕书谕之阮光平于国内为阵亡诸臣筑坛建庙请颁官

   衔谥号遵照奉祀又请于明年入

觐并恳封号

上嘉其悃忱封阮光平为安南国王

锡之敕印阮光平以安南僻处炎荒请颁正朔又恳开水

   口关以通商贩

上允之五十五年七月安南国王阮光平入

上御卷阿胜境召见之

赐以诗章八月阮光平及外藩等国使臣行庆贺礼前以

   黎维祁为黎氏宗支令同属下人户来京归入汉

   军旗下即以黎维祁为佐领又令阮光平访问黎

   维祁亲属护送进关其前安插内地之西南夷人

   有系怀故土者即令阮光平善为抚绥以示矜全

   五十六年阮光平接到搜捕洋盗咨会即派屯将

   擒获伙犯解交内地

上嘉其恭顺优赏之五十七年议定安南贡期旧例三年

   一贡者定为两年六年遣使来朝一次者定为四

   年五十八年阮光平卒其子阮光缵袭封宣封使臣行至

   昇隆城传   旨封阮光缵为安南国王阮光缵向使臣面称阮光平弥留之际属光缵不必归

   榇义安即在西湖安葬以较近镇南关魂魄有知亦得近依  帝阙使臣具奏   上以阮光

   平始终恋阙加谥忠纯并颁赐御制诗于阮光平墓道勒碑以表恭顺六十年广

   东洋面捕获盗船内有一船系安南人嘉庆元年

   浙江又捕获夷匪罗亚三等供安南乌艚有总兵

   十二人船百馀号并起获印记四年农耐夷人与

   安南交兵遭风漂至粤洋照例赏给食米六年广

   东顺德民人赵大任被风漂至农耐国长阮福映

   代为修船给与口粮并交给文禀感激上年赏恤

   难番之意七年农耐攻昇隆城阮光缵败走被获

   阮福映即缚送莫观扶三犯来粤又呈缴安南旧

   领敕印复表陈构兵之由遣使纳贡请封

上嘉其恭顺两广督臣具奏   仁宗睿皇帝谕曰从前阮光平叩关内附极为恭顺阮光缵嗣服

   安南复颁敕命俾其世守无替乃近年以来内洋盗船间有长发之人闻系该国纵令出洋行劫未

   肯深信曾降谕旨查拏总未见擒获一人今阮福映缚致莫观扶等三犯讯取供词均系内地盗犯

   该国招往投顺封为东海王及总兵伪职仍令至内洋行劫商旅是阮光缵不但不遵旨查拏而且

   窝纳叛亡宠以官职肆毒海洋负恩反噬莫此为甚至敕书印信尤当敬谨护守与国存亡乃阮光

   缵辄行舍弃不但上负天朝且为阮光平不孝之子至阮福映能为天朝缉捕逋逃缚献请旨定夺

   并将安南旧领敕印呈缴兹表陈构兵颠末系为伊先世复仇虽得其国不敢擅专䖍遣陪介纳贡

   请封深为恭顺八年改安南国为越南国遣官

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   上谕大学士等曰

   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

   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

   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与古南越不致混淆所颁敕印即以二字

   称名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十一年越南兴化镇目请以

   临安府所属六猛地方外附檄谕国王自行严惩

   之十四年越南国王阮福映遣员至谅关赍送干

   隆六十年

锡封南掌国王敕印奉

旨嘉奖其贡期仍如安南旧例

   旧所置府州县列左

   交州府领慈廉福安威蛮利仁三带五州东关慈廉石室芙蒥清覃青威应平平陆利仁安

   朗安乐扶安立石一十三县北江府领嘉林武安北江三州嘉林超类细江善才东岸慈

   山善誓七县谅江府领谅江上洪二州清远那岸平河凤山陆那安保禄古陇唐安多锦

   谅山府领上文下文七源万崖广源上思下思七州邱温镇夷渊丹巳脱五县

   安府领东潮靖安南策下洪四州至灵陜山古费安老水棠支封新安安和同利万安灵屯四

   𡵨清沔一十三县建昌府领快州一州建昌布真利东结芙蓉永涸六县镇蛮府

  领延河太平古兰多翼四县奉化府领美禄西真胶水顺为四县建平府

  安一州懿安大湾安本望瀛安黎平六县三江府领洮江宣江沱江三州麻溪夏华清波西

  兰古农五县宣化府领旷县当道文安平原底江收物大蛮杨乙九县太原府

  领富良司农武礼洞喜永通宣化弄石大慈安定感化太原一十一县清化府领九真爱

  州青化葵州四州安定永安古藤梁江东山古雷农贡宋江俄乐磊江安乐一十一县乂安

  府领驩州南靖茶笼玉麻四州衙仪友罗王禄土油偈江真福古社土黄东岸石塘奇罗磐石河

  华一十三县新平府领政平南灵二州衙仪福康左平三县顺化府领顺化一

  州利调石兰巴阆安仁茶偈利蓬乍令思蓉蒲苔蒲浪士荣一十一县升华府领升华思

  义二州黎江都和安备万安具熙礼悌持羊白乌义纯鹅杯溪锦一十一县广威州

  笼美良二县宣化州领赤土车来瑰三县嘉兴州领笼𫎇四忙三县归化

  州领安立文盘文振水尾四县演州领琼林茶清芙蒥三县安南国治

  州即唐都护治所明宣德中黎利以交州为东都而以清华为西都僭设五府五部六寺御史台通

  政司五十六卫四城兵马等衙门附郭府一曰奉天县二曰广德永昌外分道十三设承政司宪察

  司总兵使司嘉靖二十年莫登庸归附后令海阳等十三路各设宣抚司通隶广四藩司邦

  承政司即交州地领府一曰海东海阳承政司即新安地领府一曰海阳

  南承政司即谅江建昌奉化镇蛮建平地领府十一曰上洪下洪天长广东应天荆门新

  兴长安莅仁昌平义兴京北承政司即北江谅江地领府四曰北河慈山谅江顺安

  山西承政司即交州嘉兴归化地领府六曰归化三带端雄安西临洮沱江谅山

  承政司即谅山地领府一曰谅山太原承政司即太原地领府三曰太原富平

  明光承政司即宣化地领府一曰宣光兴化承政司即广威州地领

   府三曰兴化广威天关清华承政司即清化府地领府四曰绍天镇安蔡州河中

   乂安承政司即乂安演州地领府八曰乂安肇平思乂奇华德先演州北平清都

   化承政司即顺化开华地领府三曰顺化英都升华广南承政司即又安地

   领府三曰广南茶麟五麻明统志作南靖茶笼玉麻入交道三一由广西一由广东一由云南由广

   东则用水军伏波以来皆行之广西道宋行之云南道明始开广西道亦分为三从凭祥州入者由

   州南关隘一日至交之文渊州坡垒驿复经脱朗州北一日至谅山府又一日至温州之北险径半

   日至鬼关又一日经温州之南新丽村一日至保禄县半日渡昌江又一日至安越县南市桥江下

   流北岸一道由思明府入过摩天岭一日至思陵州过办强隘一日至禄平州州西有路一日半至

   谅山府若从东行过车里江此江永乐中黎季犛堰之以拒王师后侦知其堰处乃决之以济师一

   日半至安博州又一日半过耗军洞山路险恶又一日至凤眼县又分二道一道一日至保禄县亦

  渡昌江一道入谅江府亦一日至安越县之南市桥江北岸各与前道会其自龙州入者一日至平

  而隘又一日至七源州二日至文兰平茄社又分为二道一道从文兰州一日经右陇县北山径鬼

  门关平地四十里渡昌江上源径右陇之南沿江南岸而下一日至世安县平地至安勇县又一日

  亦至安越县之中市桥江北岸一道从平茄社西一日半经武崖州山径二日至司农县平地又一

  日半亦进至安越县之北市桥江上流北岸市桥江在安越县境中昌江之南诸路总汇之处随处

  皆可济师一日至慈山府又至东岸嘉林等县渡富良江以入交州云南亦有二道其一道由𫎇自

  经莲花滩入交州之右陇关下程澜峒循洮江源右岸四日至水尾州又八日至文盘州又五日至

  镇安县又五日至夏华县又二日至清波县又三日至临洮府洮水即富良江上流其北为宣化江

  南为沱江所谓三江者也临洮三日至山围县又二日至兴化府即古多邦城自兴化一日至白鹤

  神庙三𡵨江又四日至白鹤县渡富良江其一道自河阳隘循洮江左岸十日至平源州又五日至

   福安县又一日至宣江州又二日至端雄府又五日至白鹤三岐江然皆山径欹侧难行其循洮江

   右岸入者地势平夷乃大道也若广东海道自廉州乌雷山发舟北风顺利一二日可抵交之海东

   府若沿海岸以行则乌雷山一日至永安州白龙尾二日至玉山门又一日至万安州万安一日至

   庙山庙山一日至屯卒巡司又二日至海东府海东二日至经熟社有石堤陈氏所筑以御元兵者

   又一日至白藤海口过天辽巡司南至安阳海口又南至涂山海口又南至多渔海口各有支港以

   入交州自白藤而入则经水棠东潮二县至海阳府复经至灵县过黄径平滩等江其自安阳海口

   而入者则经安阳县至荆门府亦至黄径等江由南策上洪之北境以入其自涂山而入者则取古

   斋又取宜阳县经安老县之北至平河县经南䇿上洪之南径以入其自多渔海口而入者则由安

   老新明二县至四岐溯洪江至快州经咸子关以入多渔南为太平海口其路由太平新兴二府亦

   经快州咸子关口由富良江以入此海道之大略也交州之东有海阳荆门南策上洪下洪顺安快

  州等府去海颇远各有支港穿达迤逦数百里大舰不能入故交人多平底浅舟以便入港云 以

  上俱见旧志其所载道里远迫不知何所本今姑备存之以俟考

 ︹风俗︺地方遐阻文献通考五岭以南地方遐阻夷獠杂居不知礼义其性轻悍以富为雄

  豪争夺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土俗犷悍宋史安南国传椎髻翦发口

  赤齿黒再稻八蚕桑麻蔽野明统志其人或椎髻或翦发文身跣足口

  赤齿黑尊卑皆食槟榔一年再稻一岁八蚕桑麻蔽野多鱼盐之利不解种麦

  浴善水安南志暑𤍠好浴于江故便舟善水平居不冠立常又手席

  坐盘足待客槟榔跪膝三拜同上谒尊贵跪膝三拜待客以槟榔

  嗜咸酸海味交爱人倜傥好谋驩演人淳秀好学同上交爱

  驩演四州名冠服仍唐制早革为靴  皇清职贡图夷目冠带朝服多

  仍唐制皂革为靴唯武官平顶纱帽靴夫双出以为别贵家妇人披发不筓耳戴金环以大小分等

  级内服绣𥜗外披氅衣屦如芒𪨗信鬼神重丧𥙊  皇清职贡图夷人性狡诈

  信鬼神重丧祭附山耕稼树桑滨海捕鱼煮盐男子戴大白草帽形如覆镬长领大衣手持蕉扇曳

  屦而行贫者则短衣赤足妇女以帕𫎇首长衣长裙纳屦露踵相见以槟榔为礼善纺绩烹饪之事

 ︹山川︺佛迹山在交州府石室县上有巨人迹下有池景物清丽为一方胜㮣寰宇记爱州九

  真县有佛迹山勾漏山在石室县相传古勾漏县在其下汉书勾漏县有潜水牛上岸共斗

  角软还复入东究山在北江府嘉林州一名东皋山唐刺史高骈建塔其上仙游

  山在北江府武安县一名烂柯山相传有樵夫观二仙奕棋于此金牛山在武安县相𫝊

  唐刺史高骈欲凿其山见金牛奔出遂止汉书九真郡居风县有山出金牛往往夜见光耀十里寰

  宇记爱州九真郡军安县有居风山交州记云居风山在郡西四里又南接射堋山夜静恒闻射声

  其山出金昔有一妪见金牛出食斫得鼻镇焉又云日南郡汉居风县地县界有居风山山有风门

  常有风隋改为日南郡昆山在谅江府凤山县上有青虚洞山腰有濑王桥白云庵林岫之

  邱皤山在谅江府丹巴县上有石门广三丈相𫝊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凿寰宇记爱州

  九真郡军安县凿口即马援开石道之处 按交广二州记马援凿九真山即石为堤以遏海波又

  日南县凿山一名九真山元和郡县志凿石在日南县北一百三十里昔马援征林邑阻风波乃凿

  此山变为通道因以为名安子山在新安府东潮县一名象山汉安期生得道处宋海岳名

  山图以此山为第四福地云屯山在新安府云屯县大海中两山对峙一水中通番国商舶

  多集于此大圆山在新安府新安县大海中𦊅起圆峤明水乐十六年此山获白象二来献

  凤翼山在三江府夏华县邑人岁时登览于此三岛山在宣化府杨县三峯特起

  芃山在太原府弄石县下有岩洞水穿洞中可行舟陇山在太原府洞喜县四面峭壁中

  有村戏马山在清化府永安县一名游英山巍然独立横枕长江为邑人九日登高处

  安镬山在清化府东山县出美石晋豫章太守范寗尝遣吏采石于此为磬天琴山

  在乂安府奇罗县界海边相传陈氏主游此夜闻天籁声故名明永乐初擒黎苍于此横山

  在乂安府河华县昔林邑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即此伞圆山

  兴州其势高峻雄伟艾山在嘉兴州𫎇县面临大江峭石环立人迹罕到相传上有仙艾每春

  开花雨后漂水群鱼吞之便过龙门江化为龙环交州等府东南唐沈佺期渡海诗尝闻交趾

  郡南与贯胸连四气分寒少三光置日偏越人遥捧翟汉将下看鸢北斗崇山挂南风涨海牵别离

  频破月容鬓骤催年虚道崩城后明心不应天富良江在交州府东关县一名泸江上接三

  带州白鹤江经府城东下通利仁县大黄江以达于海宋郭逵破蛮决里隘次富良江明张辅等亦

  尝破黎冦于此天德江一名廷蕴江又名东岸江明永乐初黎冦惧讨役民堙塞已久冦既

  平重加浚治舟楫复通来苏江旧名苏历江自交州府城东北转而西行直抵锐江昔有

  人名苏历者开此故名明永乐初工部尚书黄福重浚因更名来苏宣化江在宣化府旷县

  源自云南教化长官司入境流七百馀里以达宣化明永乐初沐晟自云南引兵驻此海潮

  江在建昌府快州自阿鲁江分流下通玉球江昔陈氏破占城军处龙门江在嘉兴州

  𫎇县汉书封溪县有堤防龙门水即此源出云南安远州至此横截江流中分三道飞湍声闻百里

  舟过此必舁上岸方可复行旁有穴多出鹦鹉鱼色青绿口曲而红似鹦鹉嘴相传此鱼能化龙云

  夜泽在建昌府东结县梁武帝时有阮贲者世为豪石因命陈霸先击破之贲逃泽中夜则岀

  掠因号夜泽龙溪在镇蛮府延河县昔陈氏夜过此江不能渡忽见一桥跨江既渡囘顾不

  见及有国改名龙溪天威泾唐高骈以交州至邕州海多潜石漕运不通遂凿开五道有青

  石径或传汉马援所不能治既而震碎其石乃得通因名天威泾东津渡在交州府东关

  县泸江旧以舟楫往来阻于风涛明永乐初张辅沐晟始置浮桥桥岁一易

 ︹古迹︺越王城在乂安府东岸县又名螺城以其屈曲如螺汉时安阳王所筑安阳王旧都越

  地故又称为越王城城中宫址尚存元和志安阳王故城在宋平县东北三十一里盖昔交州之地

  宋平交州附郭县玺城 望海城二城俱在交州府安明县汉建武中马援平交

  趾分置封溪望海二县筑此二城守之大罗城在交州府城外汉交趾郡唐安南都护府

  皆在此唐张伯仪所筑高骈尝修广之古安南都护府在交州府唐置元和志为

  安南都护理所府境东西五百一十六里南北七百九十一里北至上都六千四十五里水路六千

  六百四十里北至东都五千七百八十五里水路六千三百八十里东至海水路约四百里西南至

  爱州五百里水行七百里东北至陆州水行五百里西北至峯州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洮州水陆相

  兼里数未详其羁縻州三十二管州十三交州爱州驩州峯州演州陆州已上朝贡长州郡州谅州

  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贡州已上附贡交州管县人宋平武平平道太平南定米鸢交趾龙编其贡

  赋开元贡孔雀蚺蛇胆鹦鹉蕉布元和贡草豆⿱艹冦 -- 蔻龙花蘂槟榔黄屑翠毛翡毛蕉布鲛鱼布白露鲜

  爱州东西二百八十二里南北曰百一十里北至上都六千四百七十五里至东都六千二百一十

  五里东北至长州水行四百五十里西至小獠界水行一百九十里东至演州一百四十里南至演

  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獠栅三百里西北至安南都护五百里水路七百里管县五九真安顺崇平

  日南军安其贡赋开元贡孔雀毛赋绵元和贡孔雀尾翡毛槟榔犀角驩州北至上都六千八百七

  十五里东南至东都六千六百一十五里东至海一百里北至演州一百五十里南至林邑国界一

  百九十里管县二九德越裳其贡赋元和贡象牙沈香翡毛犀角黄屑峯州北至上都六千一百五

  里北至东都五千八百四十五里南至漏口江一百里东南至安南府一百三十里北至羁縻平南

  州界二百里管县二嘉安承化其贡赋开元贡八蚕丝豆蔻槟榔蚺蛇胆元和贡豆⿱艹冦 -- 蔻翠毛犀角演

  州北至上都六千七百二十五里东至大海六里北至爱州二百五十里北至东都六千四百六十

  五里南至驩州一百五十里管县三忠义怀驩龙池其贡赋开元贡孔雀尾黄屑元和贡金薄黄屑

  陆州东西七百一十里南北五十里西北至上都水陆相兼六千一百二十里至东都五千八百六

  十里管县三安海乌雷清华其贡赋开元贡玳瑁鼊皮甲香元和贡同长州西北至府约一百里管

  县四丈阳铜蔡长山其常其贡赋金开元元和同郡州西北至府约一百九十五里管县二郡口安

  乐其贡赋白蜡孔雀尾蚺蛇胆开元元和同谅州西北至府约二百五十里管县二文谅长上其贡

  赋白蜡开元元和同武安州西至府约一百八十里管县二武安临江其贡赋朝霞布食单开元元

  和同唐林州北至府约一千里管县二唐林安远其贡赋白蜡开元元和同武定州东至府三百二

  十里管县二扶耶潭湍其贡赋翠毛开元元和同贡州西南至府约二百五十里管县二武兴古都

  其贡赋翠毛开元元和同古交州元和志古越地也秦始皇平百越以为桂林象郡今州即

  秦象郡地赵佗王南越地又属焉汉元鼎六年吕嘉遂定越地以为九郡元封五年置刺史以部

  之名曰交趾者交以南诸夷其兄大指广两足并立则交焉汉本定为刺史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

  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燮为太守共表请立为州自此始称交州马吴黄武五年分交趾日南九

  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南海郁林苍梧三郡为广州㝷省广州还并交州以番禺为交州所理后又徙

  于交趾晋太康中徙理龙编隋开皇十年罢交趾郡为王州仁寿四年置总管府大业三年复为交

  趾郡唐武德四年又改交州永徽二年改为安南都䕶府兼置节度大历三年置经历使贞元六年

  又加招讨处置使宋平县郭下本汉日南郡西卷县地宋分立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为宋平郡开

  皇十年改属交州武德四年于此置宋州贞观元年废宋州改属交州有羸𨻻故城在县西七十五

  里本汉县属交趾郡后汉交趾刺史理于此吴徙龙编故龙编曰交趾古爱州元和志秦

  象郡地汉元鼎六年平南越置九真郡领肯浦居风都厐馀发咸驩无功龙编七县属交趾刺史梁

  武帝于郡理置爱州大业三年改爱州为九真郡武德五年邱和归国罢郡复为爱州寰宇记云天

  宝元年改为九真郡乾元元年复为爱州南与日南接界西接牂牁界北与已蜀接东北与郁林州

  接皆山险溪涧所居古驩州元和志古越地越裳氏重九译者也秦为象郡汉平南越又置

  九真吴归命侯天纪二年分九真之咸驩县置九德县属交州梁武帝于此置德州隋开皇十八年

  改驩州取咸驩县为名也大业三年改日南郡唐武德五年改南德州仍置总管府贞观元年改驩

  州兼管羁縻州云寰宇记云驩州都督府领驩演源明智林景海八州贞观十三年废明源海三州

  天宝元年改为日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驩州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即此南至大海一百五十里西南

  至文单国十五日程约七百五十里东南至环王国十日程约五百里古演州元和志古

  南越地汉九真郡之咸驩县地也自汉迄隋不改武德五年于此置驩州领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

  贞观元年改为演州因演水为名其州西控海当中国往林邑扶南之大路也寰宇记东北至海

  六百古龙兴府元史大罗城路汉交趾郡唐人置安南府宋时李公蕴立国于此及

  陈氏立以其地置龙兴天长长安府龙兴府本多冈郷天长府本多墨乡陈氏祖父所生

  之地建行宫于此岁一至不忘本故改曰天长长安府本华吕洞丁部领所生之地五代末

  部领立国于此归化江路地接云南宣化江路地接特磨道沱江路

  地接金齿谅州江路地接左右两江北江路在罗城东岸泸江水分入北江江有

  如月江路 南册江路 大黄江路 烘路

  快路 国威州在罗城南以下诸州俱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州其实洞也古州

  在江仙州在龙富良 司农一云杨舍定边一云明婿万涯

  一云明黄文州一云门州七源 思浪 太原一云黄源通农

  罗顺一云来神梁舍一云梁个平源 光州一云明苏渭龙一云乙舍

   黄道即平林场武安以下诸县俱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县其实洞也万载 立

   温 新立 恍县 𥿄县 历县 䦨桥 乌延

    古勇 供县 窟县 上坡 门县 清化府

   路汉九真隋唐为爱州其属邑更号曰江曰场曰甲曰社梁江 波龙江

   古农江 宋舍江 茶江 安暹江 分场古文

   古藤甲 支明甲 古宏甲 古战江 绿甲

   乂安府路汉日南隋唐为驩州倍江 西江 偈江 尚路

   社 张舍社 演州路本日南属县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孝江

   多壁场 巨赖社 他袁社 布政府路本日南即象林

   县东滨海西际真腊南接扶南北连九德东汉末区连杀象林令自立国称材邑唐时有环王者徙

  国于占曰占城今布政路乃林邑故地自安南大罗城至燕京约一百十五驿计七千七百馀里边

  民复古城 玉琴蒲伽 道览 渌淮 稳婆逻

   獠以上并见元史雒王宫在交州府三带州郦道元水经注交州外城记交趾昔未

  有郡县时有雒田其田随潮水上下垦其田者为雒民统其民者为雒王其下有维侯雒将号文朗

  国以淳朴为俗以结绳为治𫝊十八世为蜀王子泮所灭宫址尚存天使馆在交州府元傅

  与砺使安南馆此题诗曰使旌入馆青云动仙盖临江白日回喻蜀岂劳司马檄朝周终见越裳来

  马将军庙潘鼎珪安南纪游云祀汉马援自王以下罔不望门瞻礼岁时祷祀其相近又

  有英国公庙祀明张辅浪泊在交州府东关县一名西湖马援既平交趾谓官属曰吾弟少

  游尝哀我慷慨有大志叹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才足为郡县吏守坟墓使乡里称为善人足矣至

  求赢馀自苦耳吾在浪泊西里闲贼未灭时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念少游语

  何可得也铜柱后汉书马援𫝊援击九真贼徴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

  峤南悉平注无功居风二县并属九真郡广州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寰宇记岭表录

  韦公干为爱州刺史有汉伏波铜柱以表封疆在其境公干利其财欲椎镕货之于贾胡土人不知

  援之所铸且谓神物哭曰使君果坏是吾属为海神所杀矣公干不听百姓奔走诉于都督韩约约

  移书辱之公干乃止明统志马援既平交趾立铜柱为汉界相传在钦州古森洞上有援誓云铜柱

  折交趾灭唐马总又建二铜柱镵著唐德以明其为伏波之裔今未详所在 按林邑记林邑大浦

  口有五铜柱唐天宝中何履光伐云南收安平城立铜柱以定疆界亦未详所在又按寰宇记驩州

  九德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趾寻海隅开侧道以避海难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自九真以

  南随山刊木开陆路至日南郡又南行四百馀里至林邑国又南行二千馀里有西屑夷国援至其

  国铸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屑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其时以不能还数十人留铜柱之下至隋

  乃有三百馀家南蛮呼为马留人其水路自安南府南海行三十馀里至林邑计交州至铜柱五千

  铜船元和志交州朱鸢县朱鸢江去县一里后汉马援南征铸铜船于此寰宇记交州军

  安县有铜船湖交州记九真有一湖去合甫四十里至阴雨日百姓见有铜船岀水上又有一牛岀

  湖中以鸡酒为祭便倍获渔若不设此祀则鱼牛粪而己见后汉志交趾郡定安县注铜鼔

  后汉书马援好骑善引名马于交趾得越铜鼔为马式汪裴氏广州记狸獠铸铜为鼓鼓唯高大

  为贵阔丈馀初成悬于庭克辰置酒招至同类来者盈门豪富子女以金银为大钗执以叩鼓叩竟

  遗留主人也隋书地理志诸蛮多置大铜鼓俗好杀每欲相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

  老其制高可三四尺有上面无下底其声亦不甚大名曰诸葛鼓猺人谓是孔明所制明统志交趾

  服役有头飞獠子赤裩獠子鼻饮獠于皆窟居巢处好饮酒击铜鼓或云铜鼓乃诸葛征蛮钲 按

  后汉书注则东汉时已有此鼓似不始于孔明也

 ︹名宦︺︹汉︺路博德西河平州人元鼎四年以卫尉将兵屯桂阳五年诏为伏波将军出桂阳

  下湟水至番禺南越素闻㐲波名皆降遂定为九郡锡光汉中人平帝时为交趾太守教导民

  夷渐以礼义王莽末光闭境拒守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岭南华风始于光任延

  宛人建武初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常告籴于交趾每至困乏延乃今作田器

  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越骆民无嫁娶礼法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

  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聘令长吏以下各省俸禄以赈

  助之同时相聚者二千馀人其产于众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

  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视事九年九真人生为立祠马援茂陵人光武时交趾

  女子徴侧徴贰反援以伏波将军与扶乐侯刘隆等水陆并进至浪泊与侧贰战大破追斩之进歼

  其党交趾平援立铜柱而还张乔南阳人顺帝时象林蛮区连入冦州郡讨之不克于是选

  乔为交州刺史乔开示慰诱并皆降散祝良长沙人永和中蛮夷区连等反与张乔同命乔

  为交趾刺史良为九真太守良单车入贼中设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皆为良筑起府寺岭外

  夏方九江人建康初为交州刺史日南蛮夷攻烧县邑扇动九真方开恩招诱贼皆降服

  迁桂阳太守桓帝时蛮夷攻九真太守儿式战死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渠帅犹屯据日南众转强

  盛复拜方为交趾刺史方威惠素著日南宿贼闻之相率诣方降谷永建寕人为郁林太守

  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馀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朱儁上虞人灵帝时交趾梁龙等反

  乃拜儁交趾刺史令过本郡简募乡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两道而入先宣扬威德既而进逼之斩

  龙降数万人旬月尽定贾琮𦕅城人为交趾刺史先是刺史无清行吏民怨叛琮招抚荒散

  蠲复徭役诛斩巨魁简选良吏百姓以安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治事

  三年为十三州最周乘汉末为交州刺史上书云交州绝域习俗贪浊强宗聚奸长吏肆狡

   侵渔万民臣欲为圣朝扫清一方时属城解绶者三十馀人︹三国︺︹吴︺士燮其先鲁国

   汶上人土莽时避地交趾因家焉建安末拜交趾太守𰚾宇宽厚谦虚下士当天下丧乱不废职贡

   诏封龙度亭侯吴孙权遣步骘刺交州燮奉节度修贡不缺拜龙编侯吕岱海陵人吴交州

   刺史初交州太守士徽拒命岱督兵浮海突进大破之复讨九真遣从事南宣国化扶南林邑诸国

   各遣使奉贡︹晋︺陶侃寻阳人初王机刺交州与杜洪温邵等反侃以江夏守讨平之斩机

   等𫝊首京师以功迁都督交广七州军事兼领交州刺史︹南北朝︺︹宋︺宗悫南阳人元

   嘉中从檀和之伐林邑攻拔区栗城入象浦林邑王倾国来逆以具装𬒳象前后无际悫制狮子形

   御之象果惊奔遂克林邑收其金宝无算而悫一无所取︹隋︺邱和洛阳人为交趾太守抚绥

   尽情荒域安之萧铣招之不从举兵侵和和击退之境内获全郡下树碑颂德后纳款于唐授交州

   大都︹唐︺马总扶风人元和中迁安南都护廉清不挠用儒术教其俗獠氏安之

   行立绛州稷山人为安南经略使时环王国人李乐山谋废其君来乞师行立斩之归其孥蛮

   人悦马植扶风人开成初为安南都护以文雅饰吏事清净不烦夷民安之诸酋皆纳款

   请租税约束︹宋︺邵煜其先京兆人后家桂阳景德中瓦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

   王相杀夺煜驻岭表以事闻改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行事煜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即

   时听︹元︺托欢扎拉尔台氏世祖平云南遣人召安南入觐不行遣托欢等讨平之十七

   战皆捷陈日垣弃城遁入海以粮运不继还国日烜卒子日燇嗣自是为藩臣 托欢旧作脱懽扎

   拉尔台氏旧作扎刺儿台氏今改正︹明︺张辅祥符人永乐四年七月出征安南从广西凭祥

   云南𫎇自分道进兵以辅代朱能为大将军入坡垒关传檄数黎季犛二十罪谕其境内以立陈氏

   意师次芹站遂造浮桥于昌江以济前锋抵富良江而辅由芹站西取他道至新福县㝷移营三带

   州招市江口攻拔多邦城遂下交趾东西二都五年正月大破贼于木丸工又败之于富良江追至

  日南州奇罗海口擒季犛并其子澄于高望山安南尽平辅奏安南本中国地陈氏子孙已诛尽无

  可继其国中耆老民庶俱请为郡县如中国制乃改安南为交趾设布政司使六年六月振旅还京

  上交趾地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

  八万七千五百有奇粮储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象马牛二十三万五千九百有奇船八千六百七十

  军器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论功进封英国公自辅召还陈季扩乱复命辅讨诛之辅三擒伪王

  经营交趾十年及还京交趾复乱宣德初议弃交趾自此仍为安南国土沐晟定远人永乐四

  年以西平侯为左副将军征安南晟军自云南临安府𫎇自县经野蒲斩木通道攻夺猛烈棚华关

  隘至洮江北岸与多邦城对垒时大将军张辅率大军营于城北之沙滩与晟合势下交趾东西都

  遂平安南论功进封黔国公黄福昌邑人永乐四年征安南福以工部尚书转饷安南平敕

  以尚书兼掌布按二司事二十六年召还京福居交趾十八年交人扶老携幼送之皆号泣不忍别

  后因监军中官马骐贪残交人苦之二年闲叛者四五起而黎利最剧冯贵侯保陈洽先后战死何

  忠遇害交趾布按上言尚书黄福旧在交趾民心思之乞令复至以慰民望遂召福于南京赴阙议

  之仍掌布按二司事及柳升败死官军大溃福为贼所得皆下马罗拜曰我父母也公向不北归我

  曹不至此言已皆泣福斥之谕以顺逆贼众不忍加害其渠长馈糇粮乘以肩舆赠金币出境至龙

  州悉以所赠归之官

 ︹人物︺︹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兵守

  临洮声振匈奴翁仲死遂铸铜为其像置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至有见之者犹以为生︹汉︺李

  进交州人中平闲代贾琮为交州刺史请依中州例贡士其后阮琴以茂才仕至司隶校尉人才

  得与中州同选盖自进始︹唐︺姜公辅爱州人第进士𥙷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翰

  林学士每进见敷奏详亮徳宗器之未泚乱帝在奉天公辅曰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窃为陛下

  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既而朱泚兵果至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贬泉州别驾

  顺宗立拜吉州刺史︹明︺琴彭交趾人永乐中以乂安知府署茶笼州事有善政宣德闲黎利

  反围其城彭拒守七月粮尽卒疲诸将无援者城陷死之赠交趾左布政使陈汝石

  人初为陈氏小校大军南征率先归附积功至都指挥佥事永乐闲四忙土官车绵子等叛汝石从

  方政讨之深入贼阵与千户未多蒲皆死多蒲亦交趾人同时有陶季容陈汀皆以忠节著

  伯耆安南旧臣祖父皆执政大臣死国事伯耆幼侍国王官五品洪武末御冦东海黎季犛篡

  弑伯耆家属遭害弃军遁伏山谷永乐初诣阙号泣请师讨逆复立陈氏后帝乃感动命所司周以

  衣食会老挝送陈天平至而黎氏使亦至出天平示之皆错愕下拜伯耆责使者以大义惶恐不能

  荅及安南平改设郡县授伯耆为交趾按察司右参议

 ︹土产︺金香𬬻花瓶 银盆 沈香 速香以上俱入贡

   太原谅山乂安等府出靖安云屯海中出海贾云中秋有月是岁多珠珊瑚有赤黒二

   种在海直而软见日曲而坚汉初赵佗献赤珊瑚名火树玳瑁状类龟而壳稍长具足有六后

   两足无爪丹砂晋葛洪欲炼丹求为勾漏令杜甫诗云交趾丹砂重是也安息香

   苦栋大而直叶类羊桃而长中心有脂作香苏合油树生膏可为乐胡椒蔓生似山

   薯春花秋实羚羊角高石山出一角而中实极坚能碎金刚石犀 象寰宇记象

   孕则五年一生被伤则群党相扶将去死则向南跪拜鸣三匝以木覆之雄死则雌泥土著身不饮

   食辄流涕焉汉灵帝时九真献为奇兽元时安南尝贡兕白鹿晋元康初白鹿见交

   趾武安县宋元嘉末交趾献白鹿猩猩南中志猩猩人面豕身似猿常数革为群人以酒并

   糟设路侧连结草屐猩猩见之即知张者祖考姓名呼曰奴欲张我亟舍去复自谓试共尝酒逮醉

   取屐著之为人所擒狒狒晋郭璞云出交州山中状如人面长臂黑身被发迅走食人见人则

   猓𤡮寰宇记爱州有猓𤡮土人号曰歌然似猕猴而大面目与人无异皮毛软毳细滑堪

   作褥此兽有仁义行则大者前小者后如得果实则小者先送与大者然后自食夷人古堂𧳇獠药

   箭射之中一必获其二未伤者拔死者之箭自刺而死𫎇贵状如猱而小紫黒色能捕鼠

   白雉周成王时越裳氏来献汉光武时日南九真贡翡翠羽可为首饰蚺蛇

   而长其胆性极冷能疗诸疾居风母交州记居风母以猿见人若惭屈头打死得风便还

   果下牛寰宇记九德出果下牛高三尺𩧫牛异物志日南多𩧫牛日行数百里

   搪牛寰宇记形如牛而大头白身黒角长二丈堪为酒器出怀驩县潮鸡寰宇记舆地志

   云爱州移风县有潮鸡鸣长且清如吹角潮至则鸣一名林鸡其冠四开如芙蓉大蜈蚣

   皮可鞔鼓肉白如瓠为脯味佳红飞鼠茸毛肉翼每雌雄伏花蕉间得其一则其一不去南

   中妇人采之为媚药石磬安镬山石可为磬晋豫章太守范𡩋采用之又寰宇记爱州军安县

   磬石出浮邱溪火齐寰宇记爱州军安县流金涧多金沙出大齐状如云母重叠如黄金

   漆寰宇记吴录云居风有蚁絮藤人视土中知有蚁因垦发以木枝插其上则蚁出缘如生漆坚

   鸡舌香酿花而成者都梁香似藿沈香藤 简子藤

   实皆亦色可食人子藤子如人状烧之集象千岁子子在根下石栗生石罅中

   花开三年方结实九层皮脱至九层方见肉熟而食之味类栗莎树米可

   度树不花而实实从木皮中出如缀珠然黄时即食时久化为飞蚁左思吴都赋松梓古度平

   仲君迁刘逵注古度树也不华而实子皆从皮中出大如安石榴正赤初时可煮食广州有之晋顾

   微广州记熙安县有古度树俗人无子于祠炙其乳则生男以金帛报之木棉树实如酒杯

   诃罗勒 穰木树皮中有屑如米可作饼食由梧竹长三四丈围三尺可

   作梁如何九百年一实形如枣长五尺象牙簟抽牙丝织者辟珠

  如指常附胎于椰子槟榔诸果上谓之圣铁他纶木寰宇记堪为衣裳及褥蚁子

  盐醢交州汉洞酋长多收蚁卵盐为酱非官客亲族不得食周礼醢人馈食之豆有蚳蚁子疑

  庵罗果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或谓种出西域实似北梨四五月间熟即多食无害

  波罗蜜大如冬瓜皮有软刺五六月熟味最香甜核可煮食能饱人奉化府嘉林州出者尤

  乌木坚致可为器苏木一名邦










                         前纂修官金光杰恭 纂

                         前提调官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 官陆以润恭 校

大清一统志

俄罗斯在喀尔喀楚库河以北东南至格尔必齐河北岸自大兴安岭之阴以东至海与黑龙江

  所辖北境接界西接西洋西南至土尔扈特旧国及凖噶尔界北至海去中国二万馀里其贡道由

  恰克都经喀尔喀地进张家口以达于 京师

︹建置沿革︺地在极北古难详考秦汉之间服属匈奴

  史记匈奴传冒顿单于北服浑庾屈射丁灵鬲昆薪犁之国注正义曰薪犁以上五国在匈奴北

  按魏略曰匈奴北有浑窳国有屈射国有丁令国有隔昆国有新黎国盖北海之南自有丁令非乌

  孙之西丁令也乌孙长老言北丁令有马胫国汉有坚昆丁令汉书匈奴传郅支单

  于北击乌揭降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 按坚昆在乌孙北乌揭之西丁令又在其北史记所

  谓丁𤫊也即今俄罗斯地唐时有𭶑戛斯骨利干等国唐书𭶑戛斯古

   坚昆国也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结骨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

   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后郅支单于破坚昆于时东距单于庭七千里南车师五千

   里郅支留都之后世得其地者讹为结骨稍号纥骨亦曰纥讫斯云直曰纥西北三千里南依贪漫

   山地夏沮洳冬积雪人皆长大赤发晳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男少女多俗

   趫伉气多寒虽大河亦半冰稼有禾粟大小麦青稞穄马至壮大其君曰阿𤍠遂姓阿热氏驻牙青

   山至回鹘牙所槖驼四十日行回鹘牙北六百里得仙娥河河东北曰雪山地多水泉青山之东有

   水曰剑河偶艇以度水悉东北流经其国合而北入于海坚昆本强国也地与𦊅厥等东至骨利干

   南吐蕃西南葛逻禄贞观二十二年入朝帝以其地为坚昆府隶燕然都䕶乾元中为回纥所破后

   语讹为黠戛斯盖回纥谓之若曰黄赤面云又云骨利干处瀚海北多百合产良马其地北距海去

   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巳明盖近日入处也太宗时入朝以其地为

  元阙州其大酋献马帝取其异者号十骥龙朔中以元阙州更为余吾州隶瀚海都督府 按唐时

  坚昆在西骨利干在东皆今俄罗斯南境今其人多赤发晳面绿瞳盖坚昆之裔也元时有

  俄罗斯及奇尔济苏哈卜㙮噶谦州益兰州等处

  元史竒尔济苏南去大都万有馀里其境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谦河经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

  曰鄂浦东北有水曰玉舒皆巨浸也会于谦而注于莽噶拉木河北入于海俗与诸国异土产名马

  白黒海青阿克新者因水为名附庸于奇尔济苏去大都二万五千馀里即唐史所载骨利干国也

  乌苏亦因水为名在奇尔济苏东谦河之北哈卜塔噶犹言布囊也盖口小腹巨地形类此因以为

  名在乌苏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其境上惟有二山口可出入山水林樾险阻为甚谦州亦以河为

  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奇尔济苏东南谦河西南唐麓岭之北益兰者蛇之称也初州境山中居人见

  一巨蛇长数十步从穴中出饮河水腥闻数里因以名州朔漠图自和安北行三千里名昂吉尔海

   子自此又行五百馀里至欠欠州奇尔济苏地又行千里大泽云 俄罗斯旧作阿罗思奇尔济苏

   旧作吉利吉思哈卜塔噶旧作撼合纳鄂普旧作阿浦玉舒旧作玉湏莽喝拉木旧作昂可刺河阿

   克新旧作昂可新乌苏旧作乌斯昂吉尔旧作阿只里奇尔济苏旧作乞里吉思今俱改正

   其地也明时阻于朔漠未通中国

  本朝顺治十二年其国察汉汗始遣使贡方物十三

   年复入贡以来使不谙朝仪却其贡十四年复遣

   使进贡表文不合体制廷臣请逐之

上以外邦从化宜加含容以示怀柔贡物查收来使量与

   宴赏不报书而遣之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

   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不谙中华文义及奏

   䟽礼仪两次抒诚致多缺失今特敬谨奉贡仰祈

   矜宥

上准其纳贡先是顺治初其众曰罗刹窃据黑龙江雅克

   萨之地筑城居之侵扰索伦达虎尔等索伦达虎尔二部居

   额尔古纳河及净溪里江之地与罗刹接境及是谕察汉汗以严禁罗

   刹毋⿰扌⿳丆⺝⿱冖友-- 扰边陲而罗刹潜侵净里溪等处迁延不去

   二十一年驻兵额苏里罗刹有过黒龙江者降其

   兵目三十馀人赦不诛遣降番米海罗等往谕之

   罗刹据雅克萨尼布楚二城如故二十四年

命都统公彭春督师进讨头目额里克舍等窘迫乞降及

   我兵还复来城雅克萨地二十五年

命黒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统兵围之其国察汉汗遣使上

   疏谢罪言下国边民构衅自当严治乞撤雅克萨

   之围且请分定边界

诏许之二十八年遣内大臣索额图等与其使臣费要多

   罗等会议于尼布潮之地定格尔必齐河以北大

   兴安山一带为界其前所侵之尼布楚雅克萨诸

   处俱归版图于格尔必齐河旁立碑为志自后朝

   贡贸易每岁或间岁一至未尝稍违节度三十二年俄罗

   斯送回逃人二名理藩院行文奖之是年察汉汗遣使入贡   圣祖阅其章奏谕大学士曰俄

  罗斯贡献想古所无其国距京师甚远从此陆路可直达彼处自嘉峪关行十一二日至哈密自哈

  密行十二三日至土鲁番过土鲁番即俄罗斯之境闻其国辽阔有二万馀里三十九年俄罗斯遣

  使者赍奏至   圣祖曰俄罗斯地方遥远僻处西北海隅然甚诚敬噶尔丹窘迫求救于彼曾

  拒而不答曩者遣人分画疆界即献尼布楚地以东为界尼布楚等处原系布拉忒吴郎海诸部落

  地彼皆林居以捕貂为业人称之为土中人后俄罗斯强盛并吞之能遂献还即此允当轸念也

  其国王所居之城曰莫斯科洼近西北大海去

 京师甚远康熙五十一年兵部职方司郎中图理琛使土尔扈特国假道俄罗斯归而悉其山

  川风俗为异域录以献其略曰岁在壬申七月十六日至苏布克图为俄罗斯分界处又二日至楚

  库柏兴近色楞格河南岸河东岸民皆楼居无城垣四面皆山俄罗斯与𫎇古人杂处五十二年正

  月十四日俄罗斯官温多里卧番邦非翅以察罕命来迎楚库柏兴东北行二百馀里越三日至北

  海尔湖南岸之博索尔伊斯科其间小柏兴六七处间有田畴柏海尔湖在乌的柏兴西北三百馀

  里湖内有地曰鄂辽汉洲布拉特𫎇古五十馀户居之二十二日至柏海尔湖北岸之果落乌斯那

  越三日至厄尔库城无垣墙有市井民楼居皆俄罗斯族少𫎇古人迹矣二月二十二日迎候官以

  河未泮陆行多泥陷五月初四日乘舟下昂噶拉河顺流十九日水程三千里至伊聂谢柏兴居民

  千户俗多畜鹿以供乘载名曰俄伦去北海一月程距伊聂谢柏兴五日乃舍舟而陆过麻科佛斯

  科岭越宿至麻科斯科西傍揭的河初五日登舟顺河流昼夜行水程二千五百里十二日至那里

  木柏兴即揭的河入鄂布河处滨河地平坦多林木二十四日至苏尔呼忒柏兴越二日行六百里

  至萨玛尔斯科由额尔齐斯河溯流而上越六日至狄木演斯科越十一日至托波尔城俄罗斯遣

  官迎候托波尔城内天主堂二十馀驻兵二千额尔齐斯河绕城之西由河西南溯流入托波尔河

  九宿至图敏由图敏西北溯土拉河舟行五百馀里至鸦班沁复舍舟而陆地势渐下越九宿至费

  耶尔和土尔斯科城在鸦班沁西北四百馀里止二宿过佛落克岭沿途皆山薮越三宿至改郭罗

  多在索里喀木斯科西北四百馀里有别尔马羁人杂处其地盖又一部落自此西北行至莫斯科

  洼二千二百馀里自改郭罗多越四日至索罗博达有西费耶斯科国又一日至黑林诺付越六日

  至喀山在黒林诺付西南五百馀里又三日至西木必尔斯科在喀山三百馀里又西南五百馀里

  至萨拉托付为俄罗斯土尔扈特接壤处时五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俄罗斯遣官驰告土尔扈特

  国五十三年六月至土尔扈特国返斾渡河七月下旬至喀山十一月初七至托波尔十二月二十

  二日乃启行越七宿至㙮喇斯科越十四宿至托木斯科为俄罗斯准噶尔等国接壤处自托木斯

  科至伊聂谢一千六百馀里又十日至伊里木城四面皆山自伊里木城往厄尔库城东南行千有

  馀里馀如来程所历不复书 今按图理琛所录俄罗斯地处极北去北海一月程而荷兰贡使称

  与俄罗斯接壤是其国近北海而又接西海然地虽荒远亦不应如该国使臣所言三四年而后归

  伏读   高宗纯皇帝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定为俄罗斯故为纡绕其程观于土尔扈特

  之来祇八月而己至益可见矣相传其国本微弱地亦狭初居近海之计

  后假兵力于西费耶斯科国渐强盛其国至依番瓦什里

  鱼赤始得西费耶斯科之助以兵八千及饷收诸部族遂雄长西北称汗者历二十

  三代三百五十馀年吞并喀山托波儿诸处亦一

  百六十馀年今其地广袤几二万馀里分八道

  曰莫斯科洼斯科国王所都一道自托波儿河东至尼布楚与中国分界处曰西旱尔斯科其六道

  曰喀山斯科佛罗尼使斯科计由斯科司马连斯科三皮提里普尔斯科郭罗多阿木哈斯科每一

  斯科如中国有会其馀小斯科无数设官管辖每斯科设一人统辖曰噶噶林各处有城

  堡名曰柏兴犹中国州县大者兵民数百或千馀小者一二百设头目一人有楼房屋舍架大木为

  之城垣亦皆列木栅但绝少多虚名耳南界土尔扈特哈萨克诸国

  及内附之喀尔喀西北尚有十馀国大者曰西费

  耶斯科图里耶斯科近为所侵掠皆微弱云康熙

  间其国遣人来

 京师就学特设俄罗斯馆派满洲助教一人汉助教

  一人教习之雍正五年定俄罗斯来学喇嘛六人

 学生四人每十年更换一次是年遣郡王额驸䇿

 凌等与俄罗斯使臣萨瓦议定边界以恰克图为

 通市所自额尔古讷河岸至阿鲁哈当苏阿鲁奇都勒齐克达奇林等处俱为我斥堠以相

  对之楚库河为界自此往西沿布尔古特山等处以博木沙毕鼐岭为界立石为志不许越境滋事

   及容留逃盗人等人以恰克图为常互市所遣官照料乾隆二十二年

  王师追讨凖噶尔部叛贼阿睦尔撒纳由哈萨克窜

   入俄罗斯境未即缚送

特命典属严词索取适逆犯身毙俄罗斯遂传送其尸修

   词恭谨三十年以恰克图贸易俄罗斯不遵禁约

   停止互市俄罗斯有私将货物由洋船贩至广东

   售卖者皆严行禁绝五十六年俄罗斯恳求开市

上鉴其恭顺允之先是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以俄罗斯征调不息挈全部来归五

   十六年有由俄罗斯逃出喇嘛萨迈林伪造俄罗斯书信欲袭取土尔扈特以为摇惑之计土尔扈

   特亲王车凌乌什巴将萨迈林及书信一并呈送及审出萨迈林供词书信系属假造杜尔伯特土

   尔扈特等皆安静寻据俄罗斯萨纳特衙门覆称前信系属伪造并非边界头目手记我国事

   天朝素称恭顺不敢稍存异志恳奏   大皇帝俯念悃忱信其无他敢乞施恩复准开市等语

      上以所恳措词恭顺准其通市嘉庆九年蕴端多尔济奏请

   裁撤巴彦阿达罕卡伦驻防兵丁

上以俄罗斯恭顺此项驻防兵丁著照所请裁撤前因俄罗斯所

   属喀木呢罕等进巴彦阿达尔罕卡伦抢掳车臣汗部落游牧地方牲兽由该部落派兵二百名驻

   防是年蕴端多尔济等奏请裁撤即于此兵丁内派兵二十名驻札库伦之南汗山巡察牲兽树木

   得   旨近年俄罗斯感恩向化甚属恭顺此项驻防兵丁亦属无用著照蕴端多尔济等所请

   十年俄罗斯商船二只来广恳请贸易奉

谕旨俄罗斯向例在恰克图地方通市嗣后遇有该国商

  船来广贸易当严行駮回以严定制十六年俄罗

  斯固毕尔纳托尔恳请遣人探望喇嘛及学生部

  议不准十八年俄罗斯与罕巴尔因交易起衅向

  哈萨克索讨安集延经卡伦官员传谕彼此即将

  财物儥还安静归部其事

天朝极为恭顺焉

︹风俗︺地寒而湿多雨雪少晴和居止有庐舍水陆用

 舟车其夷官披发戴三角帽短衣革靴出必佩剑

  官妇戴红顶三角帽系五色长桶裙披织锦短衣

 无袖俗以去髭须为姣好发卷者为美观卑贱见

  尊长以免冠立叩为恭敬服毡罽喜饮酒不知茶

  屑麦为饼不饭食知种而不知耘不知牛耕居河

  滨者喜浴善泅有钱文大小银铜式不一以十六

  寸为一尺十二两为一斤千步为一里无节气书

  知有四季而不知朔望人材勇健性矜夸贪得平

  居和睦喜诙谐少争斗好词讼刑罚颇严尚浮屠

  自国王至庶民有四季大斋数十日

 ︹山川︺帕付林斯科山在国境东佛落克岭西北高出诸山之上土人云冬夏积雪人

  不能至 按自喀尔喀诸部驻牧之色楞格河下流地名楚库柏兴入俄罗斯界自此而北水皆北

  流沿路皆大山深谷山多林薮夏多蛇虻水多鱼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原任内阁侍读图理琛奉

  使土尔扈特道经其国归而著其山川风土今依其所经次第列诸大水于下山虽多而有名者绝

  少故不尽录佛落克岭在费耶尔和土尔斯科地高十馀里有二水岭东流出者曰土

  拉河岭西流出者曰托波儿河山之阴有水曰喀穆河下流俱会于厄尔齐斯河色楞格

  河源出喀尔喀境内东北流至楚库柏兴入俄罗斯界受东南来之楚库河又东北流二百馀里

  至乌的柏兴受东南来之乌的河又西北三百馀里入白哈皃湖河广曰五十丈水清溜急十月中

  始冻两旁皆山沿岸多丛柳桦榆樱薁中多鱼昂噶喇河自白哈儿湖西北流出又西北

  流一百五十馀里至厄尔库城受西南来之厄尔库河又西北流二千九百馀里受东北来之伊里

  穆河又数百里会伊聂谢河流入北海此河长三千馀里受十馀小水又大于色楞格两岸及河中

  皆高峯峭壁水深溜急舟行甚险五六月尚有冰旧志昂噶喇河两岸皆山自伊里穆河流入之处

  以至伊聂谢河中间河流俄罗斯人又呼为通古斯科河又有十馀小河皆注入之昂噶喇河内有

  伯克五处破落克八处西费喇九处其国谓水中高峯及临水悬崖曰伯克有灭提别西伯克巴达

  尔满斯克伯克多达儿斯克伯克减费斯克伯克费达穆克伯克谓夹岸峭壁中有大石河水𨺗下

  悬流曰破落克有博合灭儿尔纳破落克牙皮乃破落克巴墩破落克多尔规破落克沙满斯克破

  落克阿普林斯克破落克木尔苏克破落克四铁烈洛什破落克谓水浅多在急流之处曰西费喇

  有洛什西费喇鄂标穆索斯奈西费喇柏格西费喇郭洛活瓦西费喇郭费殷斯克西费喇噶什那

  西费喇鄂费夏那西费喇鄂尔吉那西费喇郭萨牙西费喇 按元史奇尔济苏有谦河西北流注

  于莽噶拉木河莽噶拉木即昂噶喇谦河当即伊聂谢也莽噶拉木己见前伊聂谢河

  自厄尔库城西北由昂噶喇河水行三千馀里至伊聂谢柏兴得伊聂谢河其水大于昂噶喇不知

  发源之处北流经伊聂谢柏兴会东来之昂噶喇河转东北流入于北海自此而北地益寒益近北

  揭的河伊聂榭柏兴之西北二百五十馀里地名麻科斯科有岭名佛落克水从岭下

  流出西北流二千五百馀里至那里穆柏兴入于鄂布河旧志揭的河土人名为解梯多湾曲水色

  赤治河有小柏兴四五处顺流约二千里河面渐阔水色渐白鄂布河自麻科斯科西北由

  揭的河水行二千五百馀里至那里穆柏兴得鄂布河其水西北流至托穆斯科受东南来之托穆

  河至那里穆柏兴又受东南来之揭的河又西北流二千馀里至萨马尔斯科之地转西南流与厄

  尔齐斯河合复西北流入北海此河又大于伊聂谢水浊溜缓洲渚甚多自此而北地渐平坦山亦

  不甚大矣厄尔齐斯河自那里穆柏兴西北由鄂布河水行二十馀里至萨马尔斯科

  得厄尔齐斯河其水自阿尔泰山发源北流入俄罗斯境又西北流至托波儿之地受托波土拉二

  河转东北流与鄂布河合流入北海此河大如色楞格水浊溜急其发源之阿尔泰山属中国西北

  塞外边界即古金山也计其源流与色楞格相等不知几千里旧志厄尔齐斯河在苏尔呼忒柏兴

  西南六百馀里托波儿河源岀费雅尔土尔斯科地之佛落克岭西东南流与土拉河会

  又东北流入于厄尔齐斯河其入厄尔齐斯河处之东地名托波儿在萨马尔斯科西南一千馀里

  彼所称八道中之一道也居民二千馀戸驻兵二个头目十数人有庐舍市井谓之西毕尔斯科设

  噶林一人统之凡诸柏兴皆其所辖云旧志狄穆演斯科西南六百馀里为托波儿地厄尔齐斯河

  来自东南绕过托波儿向东北流托波皃河来自西南至此地而合土拉河源出佛落克岭

  东东南流入托波儿河汇于厄尔齐斯河其发源处地名费耶尔和土尔斯科在托波皃西北二千

  馀里自此西北与国城相近彼谓之内地喀穆河在佛落克岭之北从一山中流出西南流

  千馀里至黒林诺付之地有佛落克岭北流出之费牙忒喀河西南流入此河又流至喀山城东南

  入佛儿格河此河上流至地名黒林诺付俱属西毕尔斯科道至喀山乃别为一道自此而北至国

  王所居莫斯科洼城仅二千馀里地势趋下人烟稠密旧志喀穆河大似色楞格河水色赤溜急自

  东北向西南流至喀山相对之地入佛儿格河佛儿格河发源西北山中东南流至喀山

  城东南受噶穆河又流三百馀里至西穆必尔新科之地转西南流又五百馀里入土尔扈特国界

  南流汇于滕吉思湖此河大如鄂布河水浊溜缓在俄罗斯名佛儿格在土尔扈特国名厄济尔他

  水皆北流入海惟此自北而南不入海其所经之喀山亦八道中之一道也在黒林诺付西南五百

  馀里地平坦多田亩产稻稷麦环大水为城有八门周八里居民五千馀户设总管统辖其南三百

  馀里地名西穆必尔斯科又西南五百馀里曰萨拉托付自北而南即土尔扈特旧所游牧之地也

  白哈儿湖在楚库柏兴北五百馀里亦曰北海去喀尔喀北界千馀里有巨泽南北长二

  百里东西广千馀里四面皆山色楞格河自西南流入昂噶喇河自西北流出其从东北流入者又

  有一河亦名昂噶喇中有洲曰鄂辽汉在湖内之东北偏南北五十馀里东西二百里上有山冈多

  野兽水多鱼𫎇古五十馀户游牧于此十二月下句冰始坚可行三月尽冰始解 按唐书地理志

  骨利干都播二部落北有小海冰坚时马行八日可渡海北多大山其民状貌甚伟风俗类骨利干

  昼长而夕短所谓小海即此水也又按史记匈奴传匈奴留郭吉迁之北海上汉书苏武传匈奴徙

  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单于弟于靬

  王弋𧲣海上给衣食赐马畜王死后人众徙去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匈奴使李陵至海上为武

  置酒设乐武终不降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

  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前言北海海上后言某泽以塞外遇水泽通称海也白哈儿湖地在匈奴

  北与丁零正相近史记匈奴传冒顿北服丁灵汉书李陵传匈奴立卫律为丁灵王师古注丁灵匈

  奴之别种又苏武传注丁零即上所谓丁灵耳然则俄罗斯南境即丁灵故地而白哈儿湖即苏武

  牧羝之北海上欤

 ︹土产︺麦有大麦小麦荞麦油麦松 杉 桦已上三种各处有之唐书骨利

  干产良马首似槖驼筋骼壮大日中驰数百里今俄罗斯产马皆高大逾常即其类也

  羊 豕 鹿唐书有鞠国居拔野古东北有木无草地多苔苦无羊马人豢鹿若牛马

  惟食苔俗以驾车又以鹿皮为衣元史撼合纳在乌斯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贫民无恒产者皆以

  桦皮作庐帐以白鹿负其行装取鹿乳采松实及㔉山丹芍药等根为食今俄罗斯之东境伊聂谢

  柏兴之地有一种贫民名曰喀穆尼汉亦曰通古斯俱畜鹿以供乘驭负载鹿色灰白形如驴有角

  名曰俄伦即其类也白狐伊聂谢之北地名土儿汁斯科产此兽麻门槖洼

  鼠也产于极东北近海处牙特库之地身大如象重万觔行地中见风即死每于河滨土内得之骨

  理柔顺洁白类象牙彼人以其骨制为椀碟梳箆之类肉性极寒食之可除烦𤍠云此地最寒距北

  海大洋止一月程昼长夜短夜亦不甚暗虽日落夜深犹可博奕不数刻东方巳曙 按唐书载骨

  利干之北昼长夜短近日入处即此地也各处有之又有黑貂皮甚贵亦产极东北牙特库之

  银鼠 青鼠 四帖黑烈帖鱼形类鲟无鳞脊上并两肋有三

  骨连生大不过三尺味颇佳冰未冻时从北海由鄂布河溯流而来甚多人取食之又有名鄂莫里

  者长止尺馀白露后五日内由白哈儿湖逆流而来取之不尽其诸河内皆产鲈鲙鲤鲫鱓𫚔等及

  哈打拉鱼他库鱼石斑鱼穆舒呼鱼松阿打鱼勾深鱼牙鲁鱼










       前纂修官 金光杰恭 纂
       前提调官 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 官 陶际尧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