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本庵续集/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本庵续集
卷四
作者:金锺厚
1799年
卷五

杂著

[编辑]

秀野问答林配垕伯厚来留旬日。相问答。

[编辑]

客问太极图说解。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方五行之气行也。质未具焉。何得先言质。主人曰气之行也。通乎质具之前后。其先言质后言气者。盖以质为主而言气。以包其前后也。若先言气则气之行于后者不著矣。

客问张子曰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行。阴浊胜则物欲用。以德性与物欲。摠谓之天何也。主人曰此由于阴阳之胜。而阴阳皆禀于天故耳。曰阴阳皆有善有恶。古人以其善者属之阳。以其恶者属之阴。善者固天也。恶者何得谓之天。曰阴阳之始禀于天也。固皆是善者。而及其有胜。肰后一善一恶。各以其类。其曰莫非天也者。据其始禀而言也。

客问尊德性。是兼存养省察力行。抑单言存养耶。主人曰兼存养力行而省察当属之道问学也。曰以博文约礼言之。约礼当属德性耶问学耶。曰当属之尊德性。曰论语约礼注曰其动必以礼。似是不及静时工夫。只可当尊德性之下一半耶。曰圣门之言静时工夫。始见于子思中庸。而孔子之训。皆只说动时工夫。肰其中自包得静时工夫。乃其理势之自肰也。肰则约礼虽主言动时工夫。亦外不得静时工夫。此可为尊德性全体。而不可曰只当得下一半也。曰然。

主人问以丧服注受国于曾祖之文推之。则世子废疾不立。而其子受国于祖者。及其父之死。丧之当斩。而父既未尝为君。则其祭也不得祔庙矣。丧以父而祭不以祢。礼不相称何如。客曰是礼之大疑。若以祖为祢。而上祀五庙。则当为祭六世。且碍于论语注卫辄祢祖之说。然以其未为君之父为祢。亦未安。未知如何则可也。曰此若有可通者。世子之子为君者。服世子以父。盖以世子虽未为君。自是正统传来故也。其不得祔庙者。以虽是正统。未尝为君故也。以未为君之故而不祔庙。以正统之故而服以父。可以并行不悖也。既服以父。父即祢也。安得不为祢而祭之。特是祢也。以未为君之故。不得合祔于祖以上耳。祖以上为君。故列为宗庙。祢未为君。故别为外庙。而其祖祢相承之实。直截自如。则其名自从之矣。如此者。乃不幸而有变也。宗庙所祀。虽止四庙。其实自祢至于五世。无所缺矣。礼意或当如此耶。然则卫辄之父。虽得罪出奔。其正统传来则与废疾者无异。辄安得不服以父而祭以祢乎。旧常疑论语此注或违经礼。而致为潜冶诸公所借口矣。今以此断之则自无疑。而潜冶乃以旁支承重之礼。比拟于正统相承者。则是所谓我欲同而彼自异者也。大不干事矣。未知此见何如。曰如是勘断。恐似合理。

客问理之所以然所当然。何别焉。主人曰就所当然上面。更进一层。而为所以然也。曰或有以冲漠无眹。万象森然已具。分所以然所当然者。其说何如。曰此通是所以然也。不及夫所当然也。然此所以然。亦只于所当然上面看去。

客问太极图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是以质而语生之序也。此系真精妙合成男成女之前。则只当以气而语行之序曰木火土金水。何为据言质之生也。主人曰固是气行先而质生后。然气行之时。质亦略生。特未全成耳。其文之先言生水火木金土。后言妙合成男女者。语势不得不然。而岂可截然为许多时节耶。五行之气既行则质亦俱生而妙合。男女亦相随续而生。至于男女成时。五行之质亦成矣。此当活看也。曰然。

病解示金季润

[编辑]

长对青松。蝉声满耳。诵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书于其间。而以朱先生语宋文正公文集更递之。傍有同心人。讲道论襟。如微雨沁入草芽。相与滋润。有此人人所不能有之乐。安得无人人所不病之病哉。天下之理。乘除而已。以此思之。不觉气之洒然也。遂口呼书之。命之曰病解。

[编辑]

龙门集序

[编辑]

海东自箕子没后之千有馀年。至我朝静庵先生而道学始备。继以贤儒蔚兴。益阐以大。而皆本之静庵。况身及静庵之门。亲承旨诀。讲而明之。尊而行之。卓然有所成立者哉。而龙门赵先生其人也。己卯之祸。先生亦既收司被逮矣。终以年最少免。而静庵在时已称先生为求道最笃。先生之早成也如此。而后来遐举深藏。沉潜纯熟。及当仁明二圣盛际。起应征召。暂莅南邑而归。年益高而德益卲。同时交游。若花潭听松退溪诸先生。所以称许之者甚盛。呜呼。若先生。可不谓得静庵之传也哉。先生穷居以老。是必富有论著。以发明圣学之蕴者。而文集为兵火失。惜也。今其后孙时简。掇拾馀存者诗四卷。附以文数首及系谱状志。而谋锓梓之。问序于锺厚。锺厚窃读之。其漫兴零辞。有以见其存心用功之所在也。可不敬欤。然今去先生已数百年。而荐绅学士诵慕先生不衰。而若我肃庙既许立祠而赐之祭。从而英庙赠以华秩。是先生道德之实。愈远而愈章也。何待文集哉。惟后生小子。披玩讽诵于纸墨之间。亦足以激昂增气。而因以想像当时风声教化之盛。为如何哉。而今不可复见矣。是则文集亦有助也。是为序。

蒙窝遗稿序

[编辑]

承文院正字宋君相殷。来示余其祖蒙窝遗稿几卷而属为序。余读其书。则惟拳拳乎穷理正心修身正家之方。而终无一言为藻饰。至其论人物同得五常之理。而引朱子说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与夫谓明德合心性。心为载理之气者。足以抗难于一时老师宿儒而有馀。嗟乎。岂易得哉。公平生慕李陶庵先生最甚。而贫病不能身造。则以书质问。先生亟称许之。及先生没则公为位哭。加麻如礼。盖公虽未尝及先生之门。而先生之视公。公之视先生。犹师生也。相殷又示以黄君胤锡所为公行状一通。其资禀行义抱负之实。有过人者。噫。公之有学有德如此。宜乎李先生之不见其面而心相与也。斯稿之所赖以传者。将于是乎在。何待余言。

[编辑]

春风堂记

[编辑]

江水过骊州而行三十里。有川南来。入于江曰沂川。川之上。有枕小丘而堂者。南阳洪子直居之。命之曰春风。盖取曾点莫春浴沂之语云。子直问记于余。余惟曾氏之于沂也。当春之时。长者肩而少者携。相与濯清波之沦涟。洒然以风之。啸咏而返。是必有得之于心而不可尽之于言者。夫子惟知其然。故特与之然。又不言其所以与之之意。则顾余何得而言之。亦在子直之既浴以风而自得之耳。抑余思之。曾氏之在孔门。称为狂者。孟子亦尝言之。而庄周称其歌于季武子之丧。想其气象卓荦。如泛驾之马不可羁也。而孔子方且循循下学。惟庸言庸行之为事。彼乃甘心屈首。与儿子同受命。相从而不去何也。噫。此其所以能浴沂以风而有得于心者欤。子直少清真。不累于世俗。虽尝浮沈禄仕。而及今归卧乡里。萧然若忘世。独慕乎曾氏之风。其志可谓高远矣。然曾氏之可慕。不在于风浴。而在于从孔子者。又不可不知也。是为记。

爱吾庐记

[编辑]

陶靖节诗曰吾亦爱吾庐。谓吾庐是爱也。而洪君德保榜其居室曰爱吾庐。则以爱吾名庐也。吾闻之。仁者爱人。未闻爱吾也。虽然爱吾则爱人在其中矣。何者。夫吾之生也。有耳目百体而德性存焉。爱吾耳则聪。爱吾目则明。吾百体得爱则顺。而吾德性得爱则正。聪明顺正。而处乎人则人莫不受其爱矣。故爱人固不出于爱吾也。故君子惟务尽爱吾之道而已。此德保之意也欤。虽然若但知爱吾之可以爱人。而不知人即一大吾也。奚可哉。

寒居斋记

[编辑]

清风金子汝任甫自京城来寓于白云山下。时壬辰孟冬也。取韩退之记燕喜亭语。名室以寒居斋而曰。志其入时也。命其从祖兄子锺厚记之。锺厚对曰夫四时。春夏热而秋冬寒。热之时。天地䜣合煦妪。雨露以濡之。风日以燠之。人与万物同其乐。其居之不亦易乎。及其寒则气萧索憀栗。散而为霰雪。合而为冰沍。万物摧仆。不能自持。于斯时也。乃独挺然特立而不渝。斯为难耳。然阳不胜阴久矣。一人之身。而热时少而寒时多。以至家国天下皆然。然则寒岂止于天时哉。若吾叔父。幼长于膏梁纨绮。及壮而食贫。可谓寒矣。去城都之殷盛而寄身草野。又寒也。吾门故多显仕。今不放逐则退休耳。置散耳。其寒益甚。过此以往。又不知其几多寒也。须是激励志气。而进之以明理克己之学。使吾心常如栗玉如精金则无寒之不可居矣。愿叔父勉之。孔子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是为记。

江华黄秋浦影堂记

[编辑]

秋浦黄文敏公有遗像数本。其一在江华府东长岭里。公之后孙勉基家去公秋浦旧居四十里也。留守郑公宲为即其家建堂奉焉。后十四年丁酉。清风金锺厚过而拜。退则勉基属为作影堂记。呜呼。惟我国家之祸。莫憯于壬辰倭寇。而公自小官从皇朝诏使于倭营。比还则又往。又以通信使使倭。及倭再逞。则又为全罗道观察使以御之。至废王癸丑。国有狱。钩织一时士类。而公被逮谪瓮津县以卒。盖公冒狡夷之毒锋。出入生死。至于三四。而终始持一节不渝。卉服殊类。咸知敬服。虽素不悦于公者。莫不为之嗟异。及其死于谪。则又莫不哀悼之。然此岂足以观公哉。公始入台。劾时相李山海之奸而见忤。当柳成龙为相时。争与雠夷和而又见忤。既辄被黜。而其独饱险艰。亦以此卒之忤贼臣尔瞻以及祸。夫士大夫仓卒临危难之际。慷慨直前不避死。或有勉而为之者。惟其在平居无事之日。独持正直。将身以与众小人挤拽噬龁。至置之死地而不悔。非笃于自信者。不能也。于是观公则几矣。盖公少受学于牛溪先生之门称为高弟。斯其所以取此欤。公讳慎字思叔。其先昌原人。妙岁登科。冠多士。德行才识。为当世重。官至户曹判书。秩一品。后赠右议政。有嗣子一皓。当丙子难后。尹义州。善视州人之归义皇明者。为北虏莅杀。朝廷为赠官左赞成谥忠烈。忠烈之季子琎。守节不仕而笃于学。不幸早世。仍父子以忠孝著名。嗟乎夫。非公之垂训也哉。

重峰先生旌门后记

[编辑]

呜呼。此重峰先生旌门也。先生既殉壬辰之难。受赠吏曹判书旌其门。后赠谥文烈。加赠领议政。始立门。时尤庵宋文正公实书其颜。至是以官名改故。改其门。则先生之六代孙重国。属今吏曹判书金锺秀改书之。而移揭尤庵笔于后。以存旧。抑是门也。旧在沃川郡之道谷遗墟。而有后孙居守。后孙今徙于先生墓下。墓下之去遗墟间一岭耳。亦先生杖屦之所游憩而表忠祠在焉。以祀先生。遂于此立门。而重国又使锺厚记其始末如此。若先生之道德大节。卓卓乎将与天地日月俱存者。不在乎门。况从而记之乎。告后之人有过此而式焉者。尚知其非徒为忠臣之门已也夫。系之以铭曰。

学道常睢。死事邹鲁。今而见之。于我东土。

题跋

[编辑]

书边生迪源行录后

[编辑]

昔者朱夫子采辑小学之遗法以为书。后之人无不读者。然求其行之能由乎小学者则鲜矣。余读边翁君习所为其第三子廸源行录。盖其才志之懿。行业之美。固皆超出伦类。而至其所以为孝者凡若干条。又莫不有符于小学焉。其曰平居恐恐然惟不克承顺安乐其父母是忧。使人见其色闻其言而为之感动者。小学所谓乐其心不违其志者也。又所谓有愉色婉容者也。其曰自童子时手足不敢轻。言语不敢易。以至剪爪有匣。匣有铭者。又小学所谓一举足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者也。父母饮食之。虽不嗜必尝。父母之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祗敬之勿敢近者。固小学之所训。而又皆其日用之所常行者也。若其身织席。使妻织布。孜孜以为亲养之具。而至于将死而诀。死而梦之。又出眷眷在是焉。则盖亦江革王延之流。而其精诚之感。至死不化者。亦可异焉。噫。是真可谓读小学者也。廸源字惠叔。死时年二十一。翁名宗洙。原州人。其上世有忠孝边氏之称。翁与其先君。又克世其孝。其亦有所自矣。翁手是录。泣而示余。求有以记之。翁与余为三世交。往来晤语无常。而曾无一言及此子之贤。其谨严如此。此可以信其录之无溢也。嗟乎。廸源既没。其妻李。辞其父而留守舅姑。是其小学之教。遗于其家者。将弥久而不坠。然则其身虽亡。亦不亡也。是可以慰翁心也否。

讷斋野录跋

[编辑]

右讷斋野录一卷。金翁讳斗雄所著也。翁家岭南。其先多从诸贤者游。然而后世宗族皆党邪以反攻贤者。翁独能涉重溟往拜尤庵先生于累中。常以谓圣人之道。在吾东国。栗谷实得其传。而传之尤庵。又于诸先生之进退诎伸。究极而备论之。要以力拒邪诐而反之正。至今读其书。凛肰可畏也。翁又善言礼。能剖判大义。辄率口诵退溪,沙溪二先生礼说。不错句字。其深于学如此。而犹且手弓矢。自混于超距驰骤之中。及至己巳。闻坤仪有变。北望痛哭。折弓不复应举以终。嗟乎。其大节在是夫。虽然士固有感愤一时之气义而能自立树者矣。若翁之独能超脱于伦类。卓肰守正不挠。岂不尤难也哉。信乎学之不可以已也。翁之孙有从学于祭酒金公者。金公为余言。且示是录。使余识之。余不敢辞云。

丹陵集跋

[编辑]

余弟定夫刻李胤之丹陵遗集而为之跋矣。定夫谓余曰。兄亦一言否。余曰尔有言。吾复何言。独吾之所感于胤之者则有之。记昔余与尹子穆。游丹阳山水而归。胤之时不余识也。而乃和余诗韵。其后余识胤之。亦不数相见。见则辄两忘所趍泯如也。胤之又尝画莲花遗余。余性不喜画。特以得此于胤之为喜。夫胤之之于余如此。今余见胤之之遗集将行。而不言可乎。非谓吾言能轻重胤之也。虽然若胤之。岂古所谓隐不违亲。贞不绝俗者非耶。遂书此俾系于跋下。

[编辑]

乐赞

[编辑]

心乎湛湛。无一毫意欲之私。立身于无过不及。处事则各得其宜。泯然若无知。悠然而自在。此其乐即孔子饭疏饮水枕肱而在其中。颜子箪瓢居陋巷而不改者也。孟子之不愧不怍。言其浅者。而若邵子谓之攻心。又谓之不奈何。则其不及真也远矣。虽然乐之于人。亦有小大久速。一分有一分之乐。一时有一时之乐。扩而续之。可以门卲阶孟而窥孔颜之堂室。彼多嗜好累习气。待外以为乐者。不知自明者视之。奚啻桎梏而缧绁。

祭文

[编辑]

祭外王母贞敬夫人赵氏文

[编辑]

呜呼。若我王母之遐举。固一世人人愿欲之而不可得。躬大耋之寿而傍戯尚书儿。矫矫四孙。或上之玉堂。或升于周庠。或冠而或角。丰屋华几。肥软轻煖。惟意之适。生人之荣。斯无所不足。独无奈我辈小子之心。虽千秋万岁。备奉康乐。尚无以慰一朝之诀。矧乎默循其平生故。少圆而多缺。呜呼。惟天之命我王母。何降福之丰而贻疾之奇。既内迷其心膈而外而形骸之癃痿。方韶华之未艾。夫子荣骞。上奉慈颜而其乐祁祁。窃独与枕笫而为友。泯乎漠乎。若无所与知。沧桑悲欢数十年。以迄于玆。幼者壮。壮者育。仕宦科举。昌炽而爀辉。以至岁时之嘉。诸房咸聚。承颜伺旨。更迭三五。多方为乐。幸哉一顾。薄言色敷。有笑有晤。而卒不能发舒情志。宣畅神气。以博其欢趣。而中自闷瞀。其于平日慈仁之心性。伟茂之禀度。尽孝于父母而移为妇。严临下而乐施于穷窭。凡若此者。后生小子。顾于何窥知而观慕。及玆临化。不增危兆。凶痰忽奰。间不崇晓。吾母奔救。已莫教诏。吾母之妹。时有女夭。若我从氏与我小子兄弟。方执敛于彼。颠倒后先。哭已殷地。呜呼。富贵寿禄之如彼。而生不知其乐。子女诸孙之诜诜而没不得咸侍。此世之人所不能知。而为我辈小子之痛。益贯彻于心髓。呜呼。小子自幼而长。追逐弟兄。留连食息。以均被乎拊养。虽沉淹昏垫之中。犹喜其数来。而疏则恋而又让。惟小子每窃忧愍悼伤。自恨生不及康宁时。而亦怀仰尊戴。若覆焘之在上。呜呼已矣。逝将永辞于临穴。曷云及之。惟有远慕长恨。藏之于中而不可弭忘。

祭外祖参判洪公改葬文

[编辑]

伏惟我外王父睡隐先生洪公之灵柩。以厥就窆之二十一岁己巳四月丁酉。出奉于丙舍。将以越七日甲辰。移厝于旧穴之右。前二日壬寅。外孙清风金锺厚。谨以酒果之奠。荐于柩前。而跪陈以辞曰。昔公捐馆。我生九年。犹能髣髴。炯眸廉颧。端方峻直。僴僴自治。抚抱娱弄。亦想见之。痛不终年。以永洒扫。我生何晩。公归何早。闻诸我母。曰公之孝。𫗴疏刻礼。敬爱俱恔。手里小学。至老白首。将亲律己。一是为度。人亦有言。莫如公刚。忠上嫉邪。矢舌金肠。司喉一言。凶徒气夺。心有君国。目无刀镬。外则君臣。内则父子。人之为人。惟此而已。公具有之。百行是立。略记公颜。详闻公德。以亲以贤。我慕冞剧。自公逝后。百怪交途。磨方毁棱。拖泥含糊。何以作公。愧彼顽贪。风雨鸡鸣。实获我心。噫公之躬。独饱艰屯。惟其荣乐。贻厥后人。绳绳孙子。赫赫卿士。何以得公。一笑之喜。有菀幽阡。亦既拱木。新祔有孽。幷谋改作。乃见旌和。二十年后。怀文挈酒。颠倒来赴。谓将拜睹。如喜如悲。迨其既至。漠而閴而。号呼涕沱。竟复何有。僾僾筵几。亦数夜昼。复土之后。其长万岁。人情到此。宁不陨刿。我母之酒。我文侑只。虽薄虽拙。至心之寄。洋洋有在。倘悲我意。

祭亡妹洪氏妇期祭前日文

[编辑]

维壬申三月二十五日。即吾妹期祭之前四日也。我母氏具其平日所嗜之食。及几筵之未撤也而奠之。顾以疚疾缠结。莫能力临。命锺厚将而陈于几前。厚因附以数行之文而侑之曰。噫我之忍。见此春暮。天时易还。人情难久。在昨祸初。刃剨霆褫。分处此身。匪狂则死。哭亦有节。丧亦有制。日删月杀。不忘者几。信知其悲。莫如死者。然既死矣。无知尚可。生人之大。父母弟昆。惟王天下。谓逊斯欢。当未有悲。固罔觉乐。前年之后。圣言不易。夭寿后先。则无如何。若我于汝。古有是耶。何疾何痛。匪兵匪革。宴安之居。目此凶毒。奚论孔怀。高堂是瞻。朝朝夕夕。夫岂所堪。练祥虽毕。筵几虽撤。虽复茀禄。与百娱悦。惟此伏冤。匪磨可灭。苟以此论。何瘳于活。今玆之膳。母氏备亲。屈芰是尚。盖非祭云。奉教而奠。我私是寄。尚汝来饱。以慰母氏。

祭舅母鱼夫人文

[编辑]

昔在贞敬夫人鱼氏之弃帘帏也。其女公之子清风金锺厚。方守父忧。不获以一言为诀。忍痛含恨。耿耿于玆。越明年乙亥十月二十一日辛酉。则为夫人大祥前三日。而锺厚才除衰麻。乃具菲薄之羞。敬荐于筵几而告之文曰。呜呼。惟噩之冬。夫人吊我。时我小子。持二斩衰。而上奉母氏。夫人左右手以哭且诏之曰。而昆仲多疾。母氏老矣。而无念重贻其戚耶。既又为之委曲调护之万方。恤恤乎惟恐其不能全保以生也。乃小子自为苟偸视息。奄毕隙驷之期。而反以哭夫人。使夫人虗忧乎当日之或死。而不及见今日之不死。人事之不可知。有如是耶。噫其痛矣。盖窃惟念夫人有绝人之孝。自父母而舅姑。于其养存哀死。皆足以通乎神明。以是推之于吾母氏。又以是推之于其所生。而犹己生之也。且夫人以闺阁之潜。处锺鼎之焕。而孤怀迈往。常在于钜儒逸士之风。故独深有取于吾先子。而如小子又处以母子师友之间。此其所以祸患之际。伤念之情。特出于常伦也如此。呜呼。即是而夫人之德之盛。亦可以窥其一隅也夫。呜呼。天道无全。自昔已然。然若夫人之以明白仁粹之心。真诚易直之行。而备膺乎富贵福禄。为世称愿。则斯可谓得其全者。而乃又中途而阏。万事乖裂。使吾外氏之宗而阙东房之荐。吾舅氏而亡绳纠之佐。吾从氏昆弟。翘英琢珍。斐然交辉。而不克卒奉慈训。成就名德。极夫人之乐志。以至于吾母氏之穷也而无相养。吾从母之独也而丧其庇。若我小子幷失夫喣濡之被心期之托。则夫人一身之所系。有在于富贵福禄之外者。其重如此。岂天道之信。未有能全者然耶。呜呼。观物轩中花朝月夕。夫人与吾母氏若从母。连襟而坐。从母一女而无男。吾母氏男女皆二人。夫人四男而无女。谓诸甥女为女。环列而侍。笑语饮食相乐也。夫人每于其评绩纴商酒桨之馀。独悠然引诸子甥。扬扢乎古今治乱性命出处之说。迭唱互答。两忘所趍。真天伦之美事。浮世之胜致也。夫何直五六岁以来。吾从母之女。若吾妹之长者。若夫人之三郞。相继而死。仍之以今日两家之祸。哀乐之嬗。居然若是。今小子曳缟素之衣。披虗帷而进一觯。二三兄弟相持而哭。不复睹盎胖之容。聆淑亮之韵。而但见图书凝尘。卉木颓霜而已。从今以往。小子之迹。亦何由复染于玆轩也耶。呜呼哀哉。

祭蟾村闵先生遇洙

[编辑]

维崇祯纪元后三丙子十一月甲午朔初八日辛丑。后学清风金锺厚。谨以醴果之奠。昭告于近故司宪府大司宪闵先生之灵曰。己巳维秋。余始拜公。公仪如山。义积仁充。蔼然祥和。达于四体。不矜而严。不弛而泰。发其德音。有典有则。乃信古人。心醉于觌。公惟自虗。款我以诚。有扣斯应。罗列倒倾。曷以勖之。曰广与厚。永言佩之。既感且惧。惟我先人。没世自鞱。靡公之贤。孰知其高。扶衰控臆。一言而可。眄睐成章。其笔如化。发挥幽潜。千载炳明。逝者忘死。存不虗生。丧制甫终。走候于门。有时者衰。不息者存。尚冀神劳。为时硕果。孰谓而今。凶闻遽堕。追念盛德。蠡测之眇。胚胎诗礼。肺肠忠孝。凝之以道。笃厚宽平。日用言行。本原性情。是谨是察。其究光大。朝野之间。俨然模楷。义惟乔木。时则潜渊。骊水清幽。曰终吾身。弓旌自来。愈挹愈进。晩纡天札。礼绝敬尽。岂敢长往。病不我假。方拜于诏。奄观其化。惟馀腔血。尺纸于泻。虽则未彻。公尽在我。死生之际。君子所重。嘻公此事。庶几得正。我命之穷。失此归依。埴伥伥。道遐且微。悠悠此恸。终古难朽。人事拘牵。奔赴则后。在瞻旌輀。悲惭幷集。温言睟容。若复承挹。岁月云暮。风雪交山。维以是时。葬我哲人。薄醴荐诚。涕泪其淫。公乎怜之。启祐我心。呜呼哀哉。

祭郑玄翁文

[编辑]

维崇祯纪元后三己卯四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清风金锺厚。谨具菲薄之羞。告诀于故文丈浣岩郑公之灵曰。幼余拜公。外氏之馆。执业请问。公应无倦。如手提之。刮眯开聋。匪惟句读。实拓我胸。龌龊知耻。脱略知快。熏清跂高。谓俗可唾。我趋竭息。公引如绠。鸣泉之榭。泛月之艇。觞豆错列。琴箫清迥。我时仰公。矫然云鹤。倚醉放笔。风雨骤落。歌呼笑谑。淋漓顿挫。而窥其中。皭乎难滓。风流之豪。谨饬之雅。兼而用之。无不可者。我祖守西。公喜其往。及我先子。浅斟长咏。小子是承。其乐难忘。聚散几更。余毒于罹。公来涕吒。既酹以词。余顽复生。公则陨甚。抚迹悲嗟。非独公念。天与公材。不与其禄。无食可资。有子皆椓。居蹙于丧。靡南靡北。有能义散。使公为屋。屋实邻我。喜以步就。嗟公神精。一疾如褫。每语而退。伥俍徊徨。亦不几时。大期以倾。呜呼斯世。遂无斯翁。翁生寔微。而昌其文。发之石湖。溯于洲渊。规趍知步。羞为藻冶。一时鸿匠。孰轶我驾。及其为诗。天机流泆。道长唱叹。槎老击节。亦云其盛。公不自喜。瑰章宝篇。等弃唾涕。夸名闘能。曾不以意。惟其一心。空水洁玉。匪资之学。生也寡欲。声色俱泯。情不留境。以儒澡身。以老颐性。恭不以谄。泰不以矜。由由其偕。趍背则劈。昔岁寅卯。祸憯邦国。迹是委巷。则何所与。廼公高举。尽室湖澨。优游耕钓。与时偕行。去非违辱。来岂觊荣。惟是吾心。得其攸安。玆惟大节。公于是贤。呜呼公乎。不可复睹。惟有象公。盈束之槀。余与子顺。效力惟是。选其在精。不在多耳。惟简有灵。庶笑不詈。后死之责。如此而已。曩奉公言。尔居之好。林树交荫。又敞轩牖。待我气苏。旧游可为。春物方舒。公独何之。薄醴芜辞。来陈柩前。殊异昔时。举觞授笺。呜呼旧游。竟绝不续。岂无后生。谁如公乐。泪有不尽。将临于穸。呜呼哀哉。

祭李道叔鲁传

[编辑]

德水李君道叔甫。以庚寅秋季。皋复于汉城之旅第。其友清风金锺厚。于谷山客中。闻赴而哭之。于其岁除之月。因锺厚之族长为道叔外舅而往视其墓也。为赍一盏酒。付钱买鸡而炙之。奠于道叔灵筵而告之文曰。子年十八。过而求我。我则语子。子教我可。子强不已。前陈中庸。傍及洛闽。破竹决江。余听唯唯。子不其咍。顾余覸子。若有徘徊。众骛难驻。实蹈易怯。迟迟余思。盍早自立。比一二见。察子有异。不敢以叩。而心独喜。以子之学。所患惟志。志苟能尔。顾年则妙。厥有祖贤。胚胎冲好。外朴中虗。有受之资。日月于长。其进孰知。始望教我。庶不归空。奈道之蹇。又吾命穷。旅次荒寒。乃哭子赴。初我西役。子送于路。归则病作。口不我措。及我来归。子已阴土。岂不欲奔。背则帖玆。呻楚之音。杂以为辞。子之谓舅。于我族父。凭其姓矣。托为我布。岁寒之期。于斯已而。

祭从子妇洪氏文

[编辑]

维岁甲午九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夫伯父。略具月半之奠。告于从子妇烈女洪氏之灵曰。呜呼。君之死也。自乐之。人谓之贤。从而悲之。不可也。然君何为不生而乐。佐夫为贤。以无可悲。而使以其死为乐且贤。而欲以塞悲也。且谓其乐且贤而不悲者。由吾弟子。吾弟子则不乐死无称贤而惟有悲。死又无遗子女。止有君而君死。生二十五年之迹扫焉。悲于是甚。是则君死之不悲。乃所以益吾弟子之悲也。抑吾弟子亦吾家宝也。而不成名以殁。今赖君而将使百岁之下。称曰某有妻如此。则是妻与夫光也。然则君之死。不惟不可悲。亦可为不悲吾弟子者耶。虽然悲不悲。何与死者。惟生者之悲则不以死者之悲而加损矣。呜呼悲夫。嗟乎。君之入吾门日浅。而吾与之际也疏。何足以知君。君死而闻吾母氏之教。见君兄之录。则吾为之收泪敛衽。而继之以怅恨。盖传所谓幽闲贞静者。君固有其德矣。而一言一动之必有度。喜小学女训。而上慕乎圣贤之至理。尤眷眷致意于丈夫妇人之立名节处。是岂止于辅成吾弟子之美。而吾老卧使吾弟子与妻。讲说经传于前而听之。则其乐何如。而今幷失之。乃独为此文。以与君听。不亦惜哉。呜呼。吾弟子报葬不择地。故谋得地改葬。君之舅以是出行。而君以其间死。君其有待于斯也欤。今地得而迁吾弟子。君与之祔。君果永得其乐而信乎贤。其真不可为之悲耶。惟吾弟子。将幷与其初妻与君合葬。合葬之法。夫中而左右二妻俗然也。而吾窃有惕于先儒之斥亵也。故据朱子定论。西上如庙次。非吾之必拘于礼。为葬君之不可不以礼也。君其安是。而谓吾之知君也否。呜呼哀哉。

祭从子若渊迁葬文

[编辑]

维甲午岁十月甲午。即吾从子之柩出三宿而改葬之日也。伯父为陈一盏一肉于灵座之前而告之曰。呜呼。汝之入于棺也。吾忍见之。以棺入地也。吾忍见之。棺入而出。出而复入。而吾又忍见之。是何吾之忍之甚也。其出也无见面目焉。无闻声音焉。则入又何失。然人死而棺在则谓之犹生。今棺出若复生。而旋复入。则是亦若由生而之死矣。且汝之二妻。或先之或后之。同时同归。而世无复汝之一迹在者。吾其真可忍耶。呜呼。吾问汝。汝归侍吾祖考与考于下。嬉游欢怡。如幼时否。汝见汝前妻而道五岁契阔之意否。见汝后妻。为问吾家中事。而恨其不留养汝父母否。抑贤其成就若彼卓卓。而不能恨否。吾又问汝。汝为人拙而吾又简。吾未尝有一言假汝。汝则不敢叙衷曲。汝之心。得无抑郁于斯乎。若吾之知汝盖久。而及其死则日日以甚。然吾为文祭汝。而吾谓是亦告语汝者。不宜盛为称美。又为汝作铭今埋之。而吾素吝于辞。皆不能尽吾之所知。汝尚知吾此意。而无复憾否。今言此者。痛之甚而终不能不一泄耳。汝又知之否。汝先吾归。能知吾之归。与汝相见。在何时否。吾姑与汝语此。待归之日而闻汝对。其将果闻耶。不果闻耶。呜呼哀哉。

祭再从弟锺春

[编辑]

维乙未七月丙午朔二十六日辛未。再从兄锺厚。赴哭万辉弟之柩。奠炙鸡盏酒于灵座而告之曰。呜呼。汝以吾族昆弟而死。吾岂不悲。而进之为从祖昆弟。以从祖昆弟而死。吾之悲有甚。而又从吾学。从吾学者亦有矣。而寝连趾食属案。口授耳提而手挞之。彼此两竭肺肠气血。四年若一者无如汝。而汝死吾将何悲之可堪。汝生十六年矣。而父母虽生之。比有知识可告语之日则不与。虽有所后父母。其往来侍侧可一二数。是则以父母之生汝与子汝。而其追想汝进退周旋诵读之迹。若睹若闻而旋若惊者。不吾如也。况乎壬辰之春。吾送叔父谪行于江上而归。则日督汝来。弃百事泣而授书。及汝聘室。吾又与其言议。而今斩焉寡人之孤稚。凡此又岂族昆弟从祖昆弟若他从学者之所有者乎。汝为人冲夷慈敏。善承奉服养长者。而曾不得以自效于其父母。亦以从我之故。汝当以为遗恨也。若吾之志则教汝长汝。克至于无父母贻罹而后归之。以汝质鲁。故所期惟为之不已。人以二十岁而成。我以三十岁。人以三十四十岁而成。我以四十五十岁。则岂有不成理。乃不知汝远不及二十而死。甚矣吾之暗也。岂不为枉了许多年月。自苦而苦汝哉。呜呼。吾叔父万死生还。寿及周甲。而无一子女。子汝而汝又死。岂天之于叔父。能与之生而不能与之子耶。此固行路之所掩涕。而吾家故单鲜。吾弟之子墓草始宿。而汝从之。汝棺沫未干而汝庶从从之。不祚于天。汝又奈何。呜呼。汝疾作于吾家。死于京第。以柩归于是。吾既不得终视汝病而与汝诀。又不得抚汝体凭汝敛。而缠绊忧患。才及汝葬而来哭。何生之甚昵而死之甚旷也。何悲之富而泄悲之蔑也。噫嘻重可悲已矣。呜呼哀哉。

祭权亨叔文

[编辑]

维岁次乙未九月丙午朔十七日壬戌。清风金锺厚。谨具盏酒束修。幷所为文。哭而付之奴。送属于骊江金兄之子为山水轩权先生之甥者。奉奠于先生之灵筵而读之曰。华阳之嫡。维寒水翁。翁则有孙。乃儒之鸿。家传则是。又天与丰。博厚和易。绳尺在中。典刑魁硕。日用孝忠。如拾斯得。理气荟丛。不声以色。其养有充。蔚为表仪。众正攸颙。兰幽锦暗。迟迟旌弓。除书朝下。夕而具封。暴我父师。发白血红。须之即行。海涛万重。谈笑风樯。诵咏棘墉。岁周乃返。江清岳崇。维德维年。仰之愈隆。而不憗遗。呜呼彼穹。緖业茫茫。落莫吾宗。朝居野处。实普斯恫。若我之私。不与人同。石墅林樾。鹤寺磬钟。猥余追随。金子与公。有如蝘蜓。附彼双龙。以左以右。不我陋蒙。无所不有。浸渍磨砻。妄自拟吕。蹑朱张踪。聚斯有散。南北西东。山川回复。莫限我衷。有恃隐然。为华为嵩。公遽遽尔。蜕此浊霿。而独相望。骊岸沙峰。道修日短。我跛且蒙。失扶一腋。欲进何从。自闻公疾。拟候以躬。顾母年高。去远心忡。将发而止。有缄坠风。虽则告病。辞罄纤洪。旋我为书。副之诗筒。笔才落手。踵以报凶。不忍掷虗。遣陈殡宫。呜呼音问。惟此为终。义为情废。我无羽翀。生失诀别。丧莫役供。平生之好。于是扫空。首麻眼泪。而胸冲冲。所慰泉下。几何其逢。赖公有灵。终启我侗。归共商量。未究之功。盏酒倩奠。侑词一通。所不可传。惟其憧憧。何远不彻。神实明聪。呜呼哀哉。

祭徐生有守

[编辑]

清风金锺厚。闻弟女之婿徐哀子殁于原州。葬于杨根。而不克赴。因弟之行也。付之园栗盏酒而哭而送之。使往奠读于灵前曰。昔渼阴丈书以谂余。盍尔弟女。室我孙徐。余复曰诺。是吾友子。来吾授女。凛然见异。玉颜镜眸。色羞如妇。发言伊初。太极之奥。谓我饭先。叩传讯经。辞义洞畅。唯唯余听。退与群处。意气豪横。笑痴戯孩。无人于旁。倏焉尽屏。湛而窅而。寂不见闻。中何所思。白黑寸尺。莫我眩移。余诃其外。而赏其内。馀事惊人。下笔滂沛。自婚六年。年未古冠。丹穴九苞。孰际其翰。窃谓是女。何福而遘。反之祸憯。余方有悟。清不浊存。自昔而然。矧今之世。宁久若人。哀哉其孝。失母如婴。发情自尽。竟死不胜。凡为人子。所同恻酸。儿女之怜。则何足云。其在我弟。酷斯之偏。哭子妇从。岁周又玆。委曲肠腔。刚者难持。施及于我。亦悲多方。婚主之议。书与寻行。谓累以我。乃使我哭。馀景翳如。亡一扶策。抱玆疚噎。而莫临展。侍耋负癃。无迩不远。尚期有日。去抚抔土。姑凭弟往。寄诀短语。呜呼哀哉。

哀辞

[编辑]

任直中敬周哀辞

[编辑]

昔者余为读书之室曰乐与。属友人任君直中记之。余顾不知文。以示知者。曰幽澹简洁。恨不识其人也。余复之曰如其文。时直中已能自树立。为文章人。而余与之交也日浅。其所自以为知直中者盖如此而已。既而瞷直中。切于伤时。审于度势。慨然有济人活国之志。余自以疏拙蹇缩。思佐其下风而不可能焉。然后余略有以知直中。而文固不可以尽其人也。然所为重乎其人者。为其能进学修业。增长识慧。时出之以充其志也。而直中乃以前年死。呜呼其惜矣。夫读其文者。既不能以尽其志。得其志者又不及见其志之极。则谁复有知其人者哉。直中名敬周。西河人。死时年二十八。今且葬。其仲仲思氏泣而曰。吾不忍为吾弟求诔也。有知吾弟之人也者。可以言。吾虽驽下。顾不可以不知辞。遂系之词曰。

炳朗其文。操洁正兮。不知子者。文士命兮。谓知子者。媺有操兮。惟厥敏识。与夙抱兮。卷而葆之。往而藏兮。升皇之上。修泉之下。与古人而。长商量兮。

洪生哲明哀辞

[编辑]

洪君哲明字保卿。南阳人。忠正公花浦先生之孙也。岁己巳冬。余始与之相见于道峰山中。道峰郊东山也。林峦水石。穹秀清激。中有书院。以祠静庵,尤庵二先生。春秋暇日。经生学子。巾袂必相属。余尝笈书往。保卿已与诸生先到。疏眉目。性姿岂弟可嘉也。保卿亦闻余至而待之也久。故一言如旧相识。院法月一会讲时。当讲朱子近思录。保卿一读能通其大义。发为难问。往往颖脱。保卿方年十六。余窃叹之。以为使知所用心而充大焉则不可量也。既归余耿耿不能忘。保卿时亦往来余。然自后余困于忧病。久无道峰游。而保卿亦方事场屋。余不能复叩其业。越四年壬申春保卿死。嗟乎。余不及见其志之所定而有进焉也。然余固知保卿而不死者。必能不负余之望矣。岂不惜哉。保卿幼端静。不以声气加人。为诗文。敏而有华。病革家人以参汤进。保卿遽却之曰何益。对父母曰命也。愿勿为悲。顾妻指其腹曰生而男也。先祀庶无坠矣。挥出而逝。至是齿犹不及弱冠。其处死生不乱如此。岂非有得于所讲者然耶。余吊于其大人县监公。公以余有道峰之故。命之言。余其忍辞。辞曰。

道山秀朗兮。维水泓渟。有濯明宫兮。灌祝先生。揖游齐遫兮。暇以徜徉。盍厉以兴兮。其乐孔丰。我昔于玆兮。与子相逢。韶颜盈盈兮。克静厥中。联簋騈屦兮。何求何营。评子邹传兮。听我周程。常推颖锐兮。身强于傍。聚散何伤兮。心靡不通。将我观子兮。身强志充。其远其大兮。烂其商量。呜呼已矣兮。不谓斯戕。来者方长兮。坠于茫茫。死生有数兮。子了于胸。我思旧游兮。水逝云空。肆作短章兮。情不可终。

李功甫亮天哀辞

[编辑]

故弘文馆校理李君功甫讳亮天。于余为戚属而齿又相近。然君早有文章隽名。而余愚无所知识。无从而相亲也。岁在己巳之秋。余与君同赴试于大庭。君顾独就余以语。余听其论周礼仪礼。类皆入微造赜。不遗锱铢。即此而可知其于他书亦然也。又可知其于古今人物事情之辨。皆能如是也。余乃大惊服。以为几失君以文士也。既唱名而君褎然为首。余喜君之将行其学于世。而亦恨其不可与之谈经讲义于寂寞之中也。及君居台阁则欲诛乱逆于既骨。事有不合而去。常愤懑不自得。其入玉堂。被人僇辱至甚。而君顾逌然以长者处之。然自是君亦无复当世之志矣。上尝激怒于言者。待以不测。君时为修撰。则上章极言之。即夜行遣于海外数千里。虫蛇瘴疠之所萃会。余虽为君悯之。然余犹望君经历险艰之多。而益老其志节也。比君归而余即居忧。君虽过余。亦不能畅洽。余未没丧而君遽亡。时则乙亥季秋也。呜呼。君与余离合之始终。止于此而已耶。君貌静而气清。性操贞介。不与事物相推移。至于忧患世道。一出于至诚。不自知其身之微而莫之支也。此其所以为知者慕。而亦其所以为不知者怒也欤。嗟夫。君得年才四十。无子嗣。有大夫人在堂。人皆以此悲君。然余独悲君之志业不显白于时。而余之知君晩而又不能终也。是为辞。辞曰。

人之为文兮。槩逐华而遗实。人之有言兮。或风响之是掇。嗟吾子之独自苦兮。只眼为烛兮寸心如血。何志之洁而才之秀兮。而姿之不能媚。夫既上不获于君父兮。中不容于时议。下又不白其衷情兮。于吾党之士。吾与子之义敦兮。何相知之乃暮。知既暮而愈深兮。又睽多而合少。虽然不能乎一时兮。吾将俟夫岁晏。岁则既晏兮。子之心人人而可见。余亦得以其间兮。庶永终乎厥好。蹇芳华之中折兮。又何不吊乎彼昊。贤者不能寿而禄兮。子固众人之所悲。若余之介然不能释于中者兮。而独不在乎斯。顾斯世无可语玆兮。焉得起九原而听之。

内弟洪子善乐最哀辞

[编辑]

我舅氏累世隆赫。又身致上卿。而二子已登于朝。门户之盛翕翕也。有季子乐最子善。杜门其中。不与人事。独好观古人学行文章而慕为之。人有接其貌听其言者。如入深山空谷。而访穷饿之士也。乃其所存则本其孝弟仁义。而务自得于内。无夸色无闲气。一似有道者。然有奇疾。竟以岁丁丑十一月壬辰死。得年二十三。无子嗣。呜呼悲夫。夫岂有异于众若是。而能与众人久存者邪。使子善顽鄙奊诟而致期颐之寿。则吾不能为子善愿之。子善无自悲可也。惟其骨肉之情。不忍其无传。其仲司书君为录其志行大略。求诸士友为诔。亦及于余。余见其录。不出于余所知者。独其云今年始著文数篇。巧中法度而气力浩大。是则吾未及见也。噫其惜哉。遂为之辞曰。

暗然其章兮。皭乎不滓。赋质于天兮。何有纨绮。棼棼烂烂兮。莫婴我志。志独有在兮。于古之人。古人既没兮。有行有文。欧韩之文兮。行则夷叔。诵言朝暮兮。千载合席。命之不长兮。其生实然。既独而禀兮。奚同而存。去此取彼兮。则非汝可。以此慰汝兮。是谓知汝。仲氏之文兮。寿汝无极。吾复何言兮。泣涕而复。

徐生有恒哀辞

[编辑]

徐生有恒死。其父参奉君寄语于余曰。是子将从子问学。未及焉而病殁。子盍为一言以慰死者之心耶。余闻之叹曰。嗟乎。此余之穷也夫。此余之穷也夫。余尝一再见徐生。气色清澹。类少欲者。而仪貌休休。又闻其志学甚。然未得一日与语。乃今于其死后而闻其有志于从余。余不悲哉。既而参奉君录生事行若干以来曰。请以是知吾子。余读且半。涕出不能禁。又叹曰若人将与余游。而死而不果。余真穷矣哉。观其录。为学真笃。言识多有过人者。将死之夕。屡省其父母颜色而慰且勉之。自妻若弟妹以至诸父兄。人人为之言。而各有攸当。言讫趣其妻入。又屈指而哂曰吾年二十二。又语傍人曰我绝则取食馀之粥糜置之侧。于是正身瞑目而卧。复开眼视父曰。请善还人书籍。乃逝。嗟乎。是何其从容纤悉也。自古虽成德大人。必称其处终之正者有以也。余以徐生弱年而死。而能若是。岂不贤哉。噫。徐生不知余之愚陋。而欲从之游。则所望于余者大。今余祗得以言语哀徐生。是岂徐生之志哉。悲夫。徐生无子嗣。有一女。词曰。

昆山有玉兮。吐璞瑳然。将琢将磨兮。就器之全。求攻之工兮。行将尔即。指朝以计兮。毁折于夕。玉不自悲兮。悲在彼工。嗟哉彼工兮。忘其陋庸。而怨命穷兮。不遇斯珍。斯珍实天之所悭兮。不以畀庸工之人。

边翁宗洙哀辞

[编辑]

吾兄弟童子时。学于浣岩郑润卿翁。吾从祖叔父兄弟。学于简庵边翁。盖吾祖考参判公曁弟忠靖公。知其最贤于闾巷士。而使之教子孙。郑翁则风流萧散。若边翁狷介有守。其为人不同。而同其洁也。边翁馆忠靖公家累数十年。人客关节旁午。而翁始终泊然无一累。竟能成就公二子学业。其兄则大显。继忠靖公为相。余亦时从边翁学举子文。余故以郑翁视边翁。观今世闾巷之士其最著名者。惟工词章功令而已。求其能超脱辈流。澡身励志。如二翁者则无有焉。郑翁以己卯岁亡。余悼念之久。见边翁如见郑翁。然边翁晩岁流寓于湖西之礼山。余每恨不数相见。见则相与道旧故为悲。今去郑翁亡十三年。而边翁又亡。嗟夫。余既为文哭郑翁。而视其葬又为之铭。边翁之丧则在数百里之外。余病且有老母在。不克奔赴。而翁之嗣子使人言曰葬有月日。盍与诔。此固余志也。而可辞乎。翁讳宗洙。原州人。仕由庶官至沙斤道察访。享年七十五。有子孙略干。翁既落于南。而南士之行过余者。往往诵慕翁不已。词曰。

槁木以为貌兮。介石以为心。处熏热而自凉兮。窅乎如闺中之靓深。寄馀景于湖曲兮。众又悦夫观我。教人为相。有馀术兮。僻陋兴其秀雅。礼山缭幽兮。礼水弥弥。翁老能来兮。岁月以跂。方春阳之载敷兮。胡讣书之忽至。昔余顶之翁抚兮。余之发今焉种种。固人生之常然兮。伤无人乎里巷。郑老既弃我兮。翁又蜕夫溷污。将余谁从兮。彷昔日之仪模。缄短词以永送兮。望云树而呜呼。

哀安生

[编辑]

安氏子廓死。其大人安翁介李生光锡。致行录一通于余。求有述焉曰。觊以解吾悲。余许诺而继有弟子之疾。故久未副。既而弟子疾益臻竟死。余哀其良而夭也。既为文祭之。又草成圹志。又录其实。将以丐作者言。示久远。余于是念安氏子益悲。因吾之悲而悲人。说人悲则若道吾悲者。于是乃出其录而叙之曰。廓字广心。大人名载廸。廓生五岁。语尚不可了。忽奔告其父以母病。殆请药。其色惧其辞晣。父入视内则如常。问之。曰乍觉气喘。及夕而疾病遂不起。母既亡。则不嬉笑。不与同辈群。同辈强之戯则诉诸父。少荦荦有气。及从兪大斋先生学。则折节为雅谨。抱奇疾而讲习编写之功不已。死时年二十九。有一子幼。噫。是亦良士也。宜其父之悲甚。不可以解也。呜呼。吾不知是子之与吾弟子孰才。然吾弟子得年二十五。既不及安氏子四岁。而又不如安氏子之有子。又安氏子有弟壮。能代其兄以养亲。而吾弟子才有三岁弟在。若是者可以解安翁之悲而足矣。夫以安翁之悲其子。而乃以吾弟子为解。又谁有解吾弟子之悲者。安氏子尝一再访余。于其死。余往哭之。归及四月而哭吾弟子。吾又岂知吾弟子之可悲。有甚于安氏子也。噫。

墓碣铭

[编辑]

佥知中枢府事安公墓碣铭幷序

[编辑]

故佥知中枢府事安公。年十九为成均馆进士。自是往来肄业馆中。或久或速。至入仕乃去。凡在馆中二十有二年。肃宗时诸生有为尹拯上书者。公却不署名曰是右邢恕也。后与同志疏直宋文正公冤。时士论始歧。而公所识多匪人。至是皆愕交攻。而善类乃服。今上时王世子代理国政。诸生议上书请以时进见大朝。莫为首者。众属公。公时年七十有八。即慨然应诺。人劝公报知家人不听。书入上闻之。引见使读其书而听。击节叹嗟。及退。下榻立送之。命赐诗传一帙。明年壬午拜齐陵参奉。上又引见抚谕。又明年推优老恩擢授中枢。又明年正月十日卒。寿八十一。葬于所居果川县东安山堂癸坐之原。公之胤子载廸将树碣墓前。征文于清风金锺厚。锺厚乐道公之事而不能辞。按状公讳衡字彦平。自号苍庵。安氏顺兴人。以高丽神虎卫上护军子美为始祖。至赞成文贞公轴。文学名世。号为谨斋。入我朝判门下事文简公宗源。开国功臣兴宁府院君良度公景恭。判中枢事靖肃公纯。左参赞文肃公崇善。仍五世𬊤联奕赫。四传以有县监世宽。当己卯士祸时。与诸生抗章辨理。道执大司宪柳云马大哭。是公五世祖也。祖讳悟。考讳尧佐。并有李陶庵先生著铭。妣青松沈氏县令㭎之女。公仪容颀然。语纚纚如见其心。居家笃于人伦。至老好读书。及受赐诗传则读之不辍曰君赐也。公娶阴城朴氏。同知中枢震龟女。从赠淑夫人。先公卒。葬在同县道井里。有男二人。长载廸次载复。载廸二男廓,㢞。二女长适李百裕。次未行。载复早没无子。子㢞。铭曰。

国家立学养士四百年于玆。使为士而居于学者。皆如公之有始有卒。则何忧儒风之日卑。公之怀负不遇。固众所嗟。而余独为之絫欷而不已者在斯。安得起公而视今人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