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神道牧师传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李神道牧师传略
1929年
刊于《闽南基督教大议会年录》1929年第10期。原文无标点。

李君神道,字元纶,海澄之镇海卫人也。自幼业儒,随父兄信主,性情温厚,操行廉洁。十七岁蒙荐入回澜大学肄业,孜孜矻矻,研经究道,颇有心得。毕业后,历任桥内、龙岭、西洋圩等处传道,所至有声,男女信徒多愿安承教,久而不忘其德,而先生亦不惮烦,常乘机探访旧友。十年前予曾同行至桥内,即其四十年前施教之地,诸故人一见倾心,企慕情殷,从可知其爱之感人也深。但先生工作之地多在马龙两堂会。廿七岁时,在西洋圩教学兼传道,勤劳卓著,成绩颇佳,旋应大会考试进名。马坪堂会欲聘之为牧师,奈以财政不足,漳泉大会未准所禀,嗣经大会酌议,倂合马坪、龙文时,为一堂会,先生则作牧是堂,谦以自持,授立时痛哭流涕,以为不胜其任也,以后竞竞自勉,勤劳备至,于马龙十二支会,方六十里之间,仆仆风尘,巡家布道,祈祷,施行圣礼,尽其牧师职分,劝慰督责,提撕规正,以导迷羊,怙恶不悛者,恒为之祷告。其事主以诚,守己以虔,待人以宽,虽支会窎远,会友涣散,先生不以为苦,竭忠尽智,服劳不倦,教会渐有起色,历十馀年,始再分为两堂会,即马坪、龙文时也。先生仍任马坪堂会,始终四十馀年,虽有多苦,仍坚持到底,对于教育,则设小学校,三十馀年未尝停办,会中人才由其栽培者大不乏人。其对于布道,则方六十里之村镇,莫不有其足迹,且每月有联合之布道会,非有大故,而先生未尝不赴焉,身为模范,诸同人大有观感,均愿踊跃合作,迄乎先生衰老,联合布道亦随之停顿,可见先生以身作则,其功诚不可没焉。对于慈善事,则设善积会,储蓄资财,以恤鳏寡穷苦之辈,先生发起此会,人皆乐于捐助,不几年则有基金千馀元,惜后董其事者,不得理财之法,是以廿年来未能多蓄,以行慈善,殊负先生之本心也。对于捐缘,教会冷淡,先生则勉其家人,竭力负担,维持多年,绝不丧志,虽会友不谅其苦衷,而其求益教会之心,未尝一日去诸怀也。先生苦心维持,不愿其会犹羊无牧,尽心顾养,至尽程仍以会务为己任,至死而后已。溯廿六年前,先生愿欲其长次二子皆任传道,惜其次子克昌因事不果,旋设帐于佛昙,被人暗杀,死于非命,仍能忍受以服帝旨。毕生为主勤劳,晚年虽不能奔走四方,而其关心教会则有加无已,如新建港尾圩支堂,修筑马坪教堂,皆出其苦心擘画。年老身染伯牛之疾,仍无怨言愠色,事事顺服主旨,其谦卑忍耐,实可为后人之矜式。在世虽有多难,而历试弥坚,其教子有义方,诸子均能成立,或为传道,或为教员,又能克振家声,未始非先生苦中之一慰也。享年七十有一岁,尚有子女四,内外孙十馀辈,先生眼见子孙蕃衍,其可安然而逝矣。其身虽没,而灵见接于天,正如经云:“今而后,宗主而死者福矣。圣神曰然,息其勤劳,功亦随之。”先生之德,其可谓不朽也已。


这部作品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或者以法人、非法人单位名义但非作者个人名义发表,1996年1月1日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法人、非法人单位作品发表起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