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07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七十九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八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七十九卷目录

 佛菩萨部汇考三

  文殊师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神异典第七十九卷

佛菩萨部汇考三[编辑]

文殊师利菩萨[编辑]

按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祗 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 三万二千。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 而为说经。时有天子,名曰寂顺律音,在于会坐,即从 座起,更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文殊师利今为 所在?一切诸会四部之众,天龙鬼神释梵四王,皆共” 渴仰,欲睹正士咨讲妙辞听受经义。佛言:“东方去此 万佛国土,世界名宝氏,佛说宝英如来无所著、等正 觉,今现在演说道教。文殊在彼闻诸菩萨大士之伦 宣示不及。”天子白佛:“唯愿大圣加哀垂威,令文殊师 利自屈到斯。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所说经法,开发结 阂靡不㸌然,逾过声闻、缘觉之上。文殊师利设说大 法,一切众魔皆为降伏,诸邪迷惑无得人便,诸外异 道莫不归命,其贡高者不怀自大,未发意者皆发道 心立不退转,所当受者无不稽颡,所当执御靡不揽 持,如来至真皆亦劝赞,因此圣教乃令正法长得久 存,自舍如来未有他尊,智慧辨才颁宣典诰如文殊 者也。”于是世尊见寂顺律音天子之所启白,为一切 故则发大哀,演两眉间毫相之光,其明普照照诸三 千大千佛土,通达周彻一万佛土,大光照耀宝氏世 界。时彼佛土诸菩萨众,前问其佛:“是何感应光显此 瑞?”宝英如来告诸菩萨:“西方去此过万佛刹,有世界 名忍,其佛号曰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讲法, 演眉”间光,照万佛土普耀此刹。菩萨问曰:“唯然世尊! 何故放光?”佛言:无央数亿百千菩萨会彼佛土,释梵 持世及四部众,皆共倾望文殊师利,欲得奉觐谘讲 经法。悉俱白佛,奋斯光明,遥请文殊师利。宝英如来, 告文殊曰:“汝往彼土,能仁如来,延企相待众会无数, 迟想相见,稽首思闻,欲听禀受。”文殊白佛:“吾亦寻知 此光瑞应。”于时文殊与万菩萨,礼宝应佛,右绕三匝, 犹如壮士屈伸臂顷,于宝氏刹忽然不现,立于忍土, 在虚空中不现其身。佥雨天华遍大众会,华至于膝。 时诸会者怪未曾有,皆共白佛言:“此何光瑞而雨天 华?”佛告诸族姓子:“此文殊师利与万菩萨,应命俱来, 在于虚空,雨于众华,以供”养佛。众会佥曰:“愿见文殊 及诸菩萨,若能亲觐如是正士,甚为欣庆,难值难遇。” 说是未竟,文殊师利与万菩萨便即现身,稽首佛足, 右绕七匝,各以威力神足变化,作大莲花自处其上。 寂顺律音天子白佛:“愿发圣教,令文殊师利敷演道 化众会踦。”“欲闻训诲。”佛告天子:“自恣汝心,便可稽 问。”寂顺律音则白文殊:“宝英佛土有何奇特超异之 德,至使仁者游居乐彼。”文殊告曰:“不兴贪欲亦不灭 之,不起瞋恚亦无所尽,不建愚痴亦无所除,不造尘 劳亦无所怀。所以者何?无所生法亦无所尽。”又问:“其 佛说法何所兴焉?何所灭除?”答曰:“其本净者,以无起 灭,不以生尽。所以者何?彼土众生了真谛义以为元 首,不以缘合为第一也。”又问:“何谓真谛元首?何谓缘 合以为第一?”答曰:“于义无起亦无所怀,无有相处亦 不无相,亦非一相,亦不离相亦不显相。彼无视者亦 不无视,亦不谛视,亦不有尽,无能尽者,已无所尽不 可尽者,是曰真谛义。义者,天子!谓无心矣。无本心者, 不教他人,不于此际、不度彼岸、不在中流,是真谛义。 义者天子!谓无文字乃为圣谛。所以者何?如佛言曰: ‘一切音声皆为虚伪’。”天子又问:“如来所说将无欺乎?” 文殊答曰:“如来所说无诚无欺。所以者何?如来于二 心无所住,而于有为,无为之法无有言辞,由是之故 无诚无欺。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如来之化设有所说, 为实为虚?”答曰:“不诚不欺。所以者何?如来之化不有 四大,亦无诚实。”文殊答曰:“如是,天子!一切诸法皆亦 如化,自然之行如来所解,无所成就亦如所住。以是 之故,所宣讲法不诚不欺归于无二。”又问:“何谓如来 说真谛义?”文殊答曰:“真谛义者,不可称说。所以者何? 其义趣者,无言无说,亦不可得说是真谛义。”时五百 比丘漏尽意解,无数千人远离尘垢,于诸法法眼净, 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寂顺律音,问文殊 师利:“其真谛义甚为难解。”文殊答曰:“如是,天子!其懈 怠者于真谛义甚为难解。”又问:“何谓比丘精进?”答曰: “无所断灭亦无所除,而不修行亦不取证,是谓比丘 奉行正义。所以者何?其自念言断灭,如是,除去若此修行取证,则为怀想,颠倒放逸众行俱合,又计斯者 非正精进。”又问:“何谓正精进乎?”答曰:“其等无本及与 法界等,于五道亦复如是,如等无本及与法界,于六 十二邪见亦如,凡夫之法,学法不学,声闻之法,缘一 觉法,佛法亦如,如等佛法生死之法,其泥洹法,爱欲 尘劳诤讼颠倒,亦复如是。比丘若兹精进行者,乃进 正精进。”又问:“何谓所行平等如等佛法,乃于爱欲尘 劳之义,亦等诤讼颠倒之事?”文殊答曰:“用空、无相、无 愿等故。所以者何?空者不别,无有若干。犹如天子!坏 瓦器内空,及与宝器之内空者,俱同等空,无有若干, 不可言二。如是天子!爱欲之空及与诤讼颠倒之空, 上至道空,彼则俱空无有若干,不可名二也。”天子又 问:“何谓菩萨修行圣谛?”文殊答曰:“假使菩萨不行真 谛,何因当为声闻说法?所以者何?菩萨行谛多所察 护,声闻无护。菩萨行谛广大难限,声闻偏局;菩萨行 谛将护众生,而于本际无所造证。菩萨行谛善权方 便,不舍”生死泥洹之门。菩萨行谛普观一切诸佛之 法。犹如,天“子!有一士夫窃舍大师驰逸奔走独身无 侣心怀恐惧,度于旷路不敢复还。声闻如是意怀惶 懅,怖畏生死不护生众,不能堪任游度一切终始之 患,独自行谛不护佛法,离权方便无有慧侣。不亦然 乎?犹如,天子,谓彼大师多获盈利,赍无量宝,璝琦异 珍,赐众贾人超越旷检。菩萨如是,亦如大师,积行无 量道宝无限,修于大慈无极之哀,真谛圣慧饶益一 切,无数辩智以为傲富,游一佛国复游一国,六度无 极摄行四恩以济危厄,矜救众生还入生死,善权方 便修行圣谛,度诸未度解诸未解,周旋三界独步无 侣,开化未闻使人大乘,犹如天子垢秽弊衣,以思夷 华,黄白须曼而用熏之,香气不久寻便歇尽。声闻、缘 觉行谛薄鲜,亦复如是,便中灭度,不修所愿,不至于 佛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度脱之香,亦复不能降伏罣 碍尘劳之欲。犹如天子细软妙衣其价百千,以天殊 特珍宝诸华,百千万岁熏此好衣,其衣常香,香气普 流,巍巍芬馥,未曾有歇,诸天世人皆所爱乐。菩萨如 是,从无数劫行谛法香,不具所愿不中灭度,而常演 出佛无上道,戒定慧解度知见馨,降伏罣碍尘劳之 欲,游于天上及至人间,天龙鬼神诸阿须伦、君子庶 民莫不奉敬,而欲见者恒弘济度。寂顺律音”天子复 问文殊:“其宝英如来至真佛土声闻之众为如何乎?” 文殊答曰:“不御笃信,不从他教,不行于法,不毁法界, 亦不八等离于八邪,不须陀洹,皆度一切恐惧恶趣。 非斯陀舍来化众生;非阿那含,于一切法无所往来; 非阿罗汉,而皆受于三千世界供养之利。不离于欲, 亦不以欲而见恼患;不离瞋恚,不以怒恨而见焦然; 不于众生而怀害心,亦无所忧;不离于痴;不以愚𫘤 而为危难,灭除杳冥及一切法;不离尘劳殷勤精进; 化去一切众生爱欲,逮得高节,无所从生而游现生, 于诸想念开化众生,不计吾我及与人寿,悉无所受 亦无所舍;净毕一切人民所施众祐之德,无意无念 以修意止,奉四意断不起不灭,行四神足;身意寂然; 遵于五根,晓了一切众生本原,行于五力降伏尘劳, 念于觉意,解平等慧,靖修道教,弃损邪径,证于道训, 不得无为,游趣寂寞而行本际”,观于所观佥入法界, 灭于无明,尽于愚痴,兴于圣慧无土真正,而除于三 解脱之品,则以肉眼皆见众生,一切佛土,诸佛世尊 所化人民,则以天眼睹于五趣,生死往来、周旋人民, 蜎“飞蠕动、蚑行喘息,形物之类之所归生,则以慧眼 察知一切众生之俦心行所念;则以法眼睹见三世 三界群萌,一切人民所可行者”,则以佛眼皆用明观 一切诸法,法藏秘典圣曜所照,则以天耳遥闻诸佛 所宣经法;以无念慧念知过去无央数劫之所更历, 而以神足游于无量诸佛国土,靡不周“遍,尽于诸漏 不至无馀,修解脱也。而现其形无有色身,有所讲说 不演文字,有所思惟无心想著,示于颜貌姿艳端正, 以相庄校众好若干,而以功德自严其体,威神殊绝 无能当者,名称普流功勋阐布,通于三世无所蔽阂; 以咨嗟慧而为馨香自熏其身,则于世法而无所著, 不为尘劳而见染污,恶口麤辞不能毁之,则以神通 而自娱乐,博闻无厌,班宣辩才为师子吼,以智慧光 靡所不照,圣明之达而为雷震,灭除闭塞幽隐之愚, 所说无尽,通解总持佛所观察,声闻缘觉所不知处, 常见诸佛觉意如海,三昧之定犹须弥山,忍辱柔和 等之如地,勇猛之力降魔官属,弃诸外道,安乐自在, 如天帝释,喻若梵天,心得由己无有俦匹,求比难比 而无等伦,亦如虚空不可为喻,靡所不周无所不入。 天子欲知宝英如来所生国土声闻之众,其功德勋 复超于此,如吾所叹不可计量。”文殊师利说是语时, 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妻、五 千天子未得道证,发心白佛:“世尊!我等愿生于彼宝 英佛土,得为声闻。”文殊答曰:“诸族姓子!不可以怀声 闻之心生彼佛土。汝等当发大道之心,乃至彼土”,应时受教,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佛悉记说当生彼土。寂 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何谓声闻律?何谓菩萨律?”答 曰:“受教。畏三界难厌患恼者,声闻之律。护于无量生 死周旋,劝安一切人民,蚑行、喘息、蠕动之类,开导三 界决其疑纲众想之著,是菩萨律;恶厌积德以用懈 废不能自进,是声闻律;兴功为德不厌诸行以盖众 生因而得济,是菩萨律;灭除一切尘劳之欲、己身所 恶,是声闻律;攻伐一切众生尘劳恩爱之著,是菩萨 律;不睹诸天心行所念所志不同,是声闻律;自见三 千大千之佛国土根心所归,是菩萨律;但能察己心 之所行,是声闻律;普见十方诸佛处所众生心念,是 菩萨律;唯照己身志性所趣,是声闻律;光于一切人 民之行,蜎飞蠕动心念思惟三界之居各有本末,是 菩萨律;难以将护一切众魔,是声闻律;降化一切三 千大千世界诸魔官属,坏众魔行能受正法,是菩萨 律;如毁破碎瓦石之器,不可还合;小志之德,灭度如 是,不进正真”,是声闻律;“犹若金器,虽为破败,终不遗 弃,即可还合,以为宝器;大士现灭,深慧法身,永存不 朽,不增不减,续现三界,是菩萨律;若大火烧,山林树 木莫不燔燎,禽兽驰窜;小志若兹,畏三界难,藏隐泥 洹”,是声闻律;“乐于生死,独步三界,意无怯懦,欣心娱 乐道法之乐,劝化众生;亦如苑囿游观之园,华实茂 盛多所悦豫,是菩萨律;不能断除罣碍槃结之难而 有处所,是声闻律;磨灭一切弊盖之患永无止处,是 菩萨律。取要言之而有限节自系缚身,以有限德而 见成就,戒、定慧解度知见事,不能具足无极大道”,是 声闻律。“所接元邈志如虚空,功勋无量,戒、定、慧解度 知见品,不可称载,是菩萨律。”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 曰:“善哉善哉!快说解此诸菩萨律。文殊听吾引喻重 解,令是义归广普究竟。”犹如二人,一人叹誉牛迹之 水,一人起立咨嗟:“大海积水之功。于意云何?其人叹 誉牛迹之水,能久如乎?”答曰:“牛迹之水甚为少少,不 足称誉。”佛言:“文殊!声闻之律所见威神亦复若兹,如 牛迹水不足称誉。”彼人起立嗟叹:“大海能如何乎?”答 曰:“甚多甚多!天中之天!其大海者无有边际,不可齐 限,深广难计。”佛言:“菩萨之律当作是观,犹如江海不 可訾量。”佛说是时,二万二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异口同音皆叹曰:“我等世尊!当学于斯菩萨之律,开 导发起无央数人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文 殊为学何律?为修声闻缘觉之律,若菩萨律?”文殊答 曰:“于天子意所志云何?其大海者为受何水?舍置何 水?”答曰:“其大海者无水不受。”报曰:“如是菩萨之律,犹 如大海不逆污涂,十方诸律靡不归之,声闻缘觉一 切众生,开化行律而普游之。”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所 言律者为何谓乎?”答曰:“所言律者,开导教化恩爱尘 劳,故曰为律;晓了贪欲,故曰为律。”天子又问:“何谓开 导恩爱尘劳?何谓晓了于贪欲者?”答曰:“众念思想计 有吾我,处于诸见,不弃颠倒,不舍不明愚痴之本,行 于二事兴发尘劳,分别此者,是谓晓了贪欲也。彼若 修行无贪思想,净导随顺,不计吾我,不住诸见,捐舍 颠倒,弃除无明愚痴之冥,不为二行尘劳不兴亦无 诤乱,无诤乱已究竟永安,是谓开化尘劳之律。譬如, 天子!其有术师,明识能知毒虺种类,便以咒术除去 毒害,学者若斯,设能分别尘劳本末无有根源,则能 消灭尘劳恩爱。”天子又问:“何谓开化尘劳本末之律?” 答曰:“于众想念本末所行,无有想念则不兴诤,已不 兴诤则无所著,已无所著则无所倚,已无所倚则无 所住,已无所住则无恼热,已无恼热究竟被教而蒙 度脱,此谓为律。设使天子!以贤圣慧元妙之智,晓了 尘劳恩爱之本,虚妄空无无所是在,无有常主亦无 所属,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有处所亦无方面,无内 无外,亦不两间亦不积聚,无色无像无有形貌;是为 晓了尘劳恩爱之本。”天子又问:“尘劳云何而蒙度脱? 为实为虚?”答曰:“犹如有人卧梦中,毒蛇螫之,其人苦 痛不能堪任,寻时便服除毒之药,其毒即灭痛恼休 息。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人审为毒蛇所螫,为虚事 乎?”答曰:“为虚不可言实。”又问:“设使虚者,何故被毒而 蒙药除?”答曰:“如虚妄梦,梦虚不实而被于毒,毒除亦 然,亦无所除。”文殊答曰:“众圣解空开化一切,尘劳恩 爱亦复如是。如天子问:何谓开化尘劳恩爱为实为 虚?欲了此义,如我之身计无有身,恩爱尘劳实无恩 爱,亦复若斯。设使我身是实身者,恩爱尘劳亦当常 存。所以尘劳无尘劳者,用我己身无有身故,由是之 故,无有能得开化尘劳。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为寂 寞而无生故;诸法淡泊不可受持故;诸法静默,无归 趣故;诸法皆尽,无积聚故;诸法无尽,无所生故诸法 不生,无所成故诸法无成,用无造故诸法无作,无所 为故诸法无为,用无我故诸法无我,用无生故;诸法 无主,如虚空故;诸法无来,无所著故;诸法无去,从无 住故;诸法无住,无所受故;诸法无受,无所著故。是故 天子!究竟蒙化成为法律亦无所化。”天子又问:“一切诸法以何为门之元首也?”答曰:“无顺之念以为门首, 周旋生死顺义之念为泥洹矣!不行精进为罣阂门, 精进之行为道品门,狐疑之行为阴盖门,勤修解脱 无罣阂门,思想诸著为尘劳门,无所想念无有虚妄 无恩爱门,诸乱多念众妄想门,寂然之行为淡泊门, 六十二见为㤭慢门,修于空无无自大门,随恶亲友 为恶罪门,从善亲友为善法门,众邪见事为恼患门, 正见之义为安隐门,悭贪之事为贫匮门,布施之义 为大富门;毁犯戒者便当归趣诸恶道门;奉修禁戒 当归一切生善处门;喜诤讼者违失法门;若忍辱者 得归殊特超异之门;为懈怠者心垢秽门;遵行精进 为无垢门;放逸之事为乱意门;一心之事为定意门; 恶智之行痴冥之惑如牛羊门;修智慧者三十七品 为道法本师子之门;而悉具足,慈心行者无所害门; 悲哀行者志和雅门;性以和柔无谀谄门;而行喜悦 乐法乐门;修行护者无所适莫无增减门;行四意止, 不失宿德诸所福门;四意断者顺平等门;四神足者 心身轻门;五根行者笃信之义为元首门;五力行者 不为尘劳及诸爱欲所玷污门;七觉意者悉已晓了 平等慧门;入道行者弃捐一切众邪异径迷惑之门。 复次,天子!计于菩萨为诸佛法元首之门;将护诸法, 法自在门故;善权方便晓了处处,无处之门故;智度 无极通知一切众生心念所合,随顺度彼岸门故;六 度无极摄于六欲令无所处,为大乘门故;观求于空, 三界如化,终始如梦,智慧明门故;一切诸法皆为本 无,法无生忍,明达自然无所不了,其慧不依他人明 故也。”天子又问:“文殊师利!何谓法界之门乎?”答曰:“其 法界者则曰普门。”又问:“其法界为何所界?”答曰:“一切 众生之所界者名曰法界。”又问:“其法界者岂有分际?” 文殊答曰:“虚空之界宁有分际乎?”报曰:“不也。”文殊答 曰:“犹如虚空无有分际,法界如是亦无分际。”天子又 问曰:“岂可分别于法界乎?”答曰:“其法界者不可分别。” 天子又问:“仁者何因解明诸法,乃能晓了如斯辨才?” 文殊告曰:“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呼响者而有音出, 以何解法?”天子报曰:“其呼响者不解诸法,以缘合成 乃响出矣。”答曰:“如是,天子!菩萨皆因众缘故而有所 说。”天子又问:“仁者为住何所而有所说?”答曰:“如来化 住有所讲说,吾之所住所演若斯。”问曰:“如来之化,法 无所住而有所说,吾之所宣亦复如是。设使文殊!于 一切法,无所住立而有所说,仁何所住成于无上正 真之道为最正觉乎?”答曰:“吾住五逆,乃成无上正真 之道。”又问文殊:“其五逆者为住何所?”答曰:“其五逆者, 无有根本亦无所住。”又问:“如来说言:‘其作逆者,无间 可避,不离地狱’。”答曰:“如是,天子!如佛所说,其作逆者 当堕地狱。若菩萨住于此五逆,疾逮无上正真之道。 何谓为五?假使菩萨殷勤至心发大道意,去小乘心, 而不堕落声闻缘觉之地,是第一逆。发心广施一切 所有,无所爱惜,不与悭贪而共合会,是第二逆。而发 慈心,一切众生吾当度之,不中懈废,是第三逆。见一 切法无所从生,寻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不复中兴 六十二疑,邪见俱合,是第四逆。所当知见、所当断除、 所当班宣、所当成觉,发意之须悉知见觉,靡所不达 而无所住,成一切智不著三界,是为五逆。”文殊师利 谓其天子:“菩萨已住于是五逆,尔乃疾成无上正真 之道,为最正觉。”天子又问:“所说何谓逆不成逆?顺不 成顺?”答曰:“如紫磨金及如意珠,虽堕不净,为俱合乎?” 答曰:“不合。所以者何?其物真故不与伪合。”文殊告曰: “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宴合; 亦如莲华不为泥尘之所霑污,譬如虚空无能污者。 欲行学法发菩萨心,住于诸逆而不动摇,开化诸逆 则名曰顺。其心本净不与秽合。所以者何?设使合者 不可而别,水及泥土尚不俱合,况乎心本清净无形 与形合乎!”

按《宋高曾传》:“释牛云往五台华严寺出家,礼净觉为 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谑浪归之。年 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 恒有文殊现形,我今跣足而去,傥见文殊,惟求聪明, 学诵经法耳’。时冒寒雪,情无退屈,至东台顶,见一老 人,然火而坐。云问曰:‘如此雪寒,从何而来’?老人曰:‘吾 从山下来’。”云曰:“从何道上?何无屦迹?”曰:“吾雪前来。”老 人却问云曰:“有何心愿,犯雪徒跣而至,岂不苦也?”云 曰:“吾虽为僧,自恨昏钝,不能诵念经法,此来欲求见 文殊,只乞聪明果报。”老人曰:“奇哉!”又曰:“此处不见文 殊,更欲何之?”云曰:“欲上北台去。”老人曰:“吾意亦然。”曰: “请师先行。”云乃游遍台顶告别,老人自西而去,薄暮 方到北台。又见老人然火而坐,颇为惊怪。问曰:“适于 东台相别,为何先至?”老人曰:“师不知要路,所以来迟。” 云虽承此语,心乃犹豫。只此老人,莫应文殊也。云乃 鸣足礼拜,老人曰:“吾俗人也,不应作礼,唯贪设礼,情 属不移。”良久,老人云:“休礼,候吾入定,观汝前身作何 行业而昏钝也。”老人闭目,倏尔开颜,语云曰:“汝前生为牛来,因载《藏经》,今得为僧,而暗钝耳。汝于龙堂边 取一䦆来与汝,斸却心头淤肉,即明快也。”云遂得䦆, 度与老人曰:“汝但闭目,候吾教开即开。”因闭目次有 似当心施䦆,身无痛苦,心乃豁然,似暗室立于明灯, 巨夜悬于圆月也。云开目,乃见老人现文殊像,语云 曰:“汝自后诵念经法,历耳无忘。又于华严寺涧东院 大有因缘,无得退转。”云乃行悲行泣,接足而礼,未举 头顷,不见菩萨矣。

按《佛祖通》载,“时禅者无著,入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至金刚窟前,炷香作礼。瞑坐少顷,闻有叱牛者。著遽 开眸,见山翁野貌瓌异,牵牛临溪而饮。著起揖山翁 曰:‘尔来何为’?曰:‘愿见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见,汝 饭未’?著曰:‘未也’。翁牵牛归,著蹑迹随之。俄入一寺,翁 呼均提,有童子应声出迎,翁纵牛,引著升堂,堂宇皆” 金璧所成。翁踞床指绣墩命著坐。童子俄进玻璃盏, 贮物如酥酪,揖与对饮。著纳其味,顿觉心神卓朗。翁 曰:“近自何来?”著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 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众曰:“或三百,或五 百。”著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 居。”曰:“众几何?”翁曰:“前三三,后三三。”遂谈绪,及莫著欲 留,翁不许,著恋恋不即去。翁投袂起,叱童子引著出 之,著不得留。行未远,问童子:适何寺?童子曰:“般若寺 也。”著凄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见。即稽首童 子足下,愿丐一言为别。童子隐身而歌曰:“面上无瞋 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心里无瞋是珍宝,无染无 垢是真常。”著因驻锡五台,往往频与文殊会,语云: “按《佛祖统纪》,元祐二年七月,张商英游五台,中夜于 秘魔岩见文殊大士,身在金色光中。”

按《佛祖纲目》,太尉吕惠卿尝注《华严法界观》,暇日游 五台,忽云雾四合,暴风雷雨,声震林壑。卿震骇,移时 稍霁,见一衣蒲童子,被发而来,手执梵䇲,问曰:“官人 何求至此?”曰:“愿见大士。”曰:“欲见何为?”曰:“尝览华严大 教,旨深意广,欲望大士发启妙解,庶几笺释流行,使 大众心即得开悟。”曰:“诸佛妙意,简易明白,先德注意 可解。如《十地》一品,释文不过数纸。今时枝蔓,注近百 卷,而圣意逾远,真所谓破碎大道也。”曰:“‘童子貌若此, 而敢呵前辈乎’?童子笑曰:‘官人谬矣。此间一草一木, 无非文殊境界,在汝日用,触事不迷,此真文殊耳。卿 下拜才起,童子现大士形,跨狮子,隐隐云中而散’。” 按《学佛考训》,唐宣宗太子慕道,尝自霍至衡,西望峰 顶,见文殊出现,因以其山为太室,号“玉镜峰”,至今常 现瑞光,晶彩如玉。

按《三藏法数》,文殊三名:一、文殊师利,梵语文殊师利, 华言妙德,谓具不可思议种种微妙功德,故名妙德; 二、满殊尸利,梵语满殊尸利,华言妙首,谓具不可思 议微妙功德,在诸菩萨之上,故云妙首;三、曼殊室利, 梵语曼殊室利,华言妙吉祥,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 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

按《指月录》: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 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 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 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 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 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 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 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 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 所宜,是为死义。”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 之理,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 文殊大士尝谓善住意天子云:‘汝今若能违背诸佛, 毁谤法僧,吾即将同汝如是梵行’。”天子云:“大士今何 故复如是语?”大士云:“天子,如汝意者,以何为佛?”天子 云:“如如法界,我言是佛。”大士云:“天子!于汝意云何?如 如法界,可染著乎?”天子云:“弗也。”大士云:“以是义故,我 如是说,汝今若能背毁佛法僧,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善住天子而白文殊:“可共俱往如来之所,咨受未闻, 亦同此时。如法问难。”文殊曰:“尔莫分别取著如来。”天 子云:“如来今在何所令我莫著。”文殊云:“秪在目前。”天 子云:“若如是者,我何不见?”文殊云:“尔若一切不见,是 名真见如来。”天子云:“若见在前,云何戒我莫取著如 来?”文殊云:“尔今见前何有?天子云:有虚空界。文殊云: ‘如来者虚空界’。”是故虚空界者即是如来。此中无有 一物可分别者。

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于 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 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 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 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编辑]

按《观音慈林集》《悲华经》:“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 主四天下。时宝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千子,长名不 眴,次名尼摩。有大臣,名曰宝海,即宝藏如来之父。宝 海大臣劝王及千子并诸眷属无量人天发菩提心, 今各于十方界成等正觉。其宝海大臣者,即今释迦” 如来也。时王与千子供养如来,从佛出家修道,佛与 王改字为无量清净,复与授记,于西方安乐世界作 佛,号曰无量寿。时太子不眴白佛言:“世尊!我之所有 一切善根,尽回向无上菩提。愿我行菩提道时,若有 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 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天 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 觉。世尊!我今复为众生故发上胜愿:愿今转轮圣王 于安乐世界成佛,号无量寿,于无量劫作佛事已,入 般涅槃乃至法住持,我于其中修菩萨道,能作佛事。 其正法于初夜灭,我即于后夜成等正觉。”时宝藏佛 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 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 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 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已,能作大佛事。”次无量 寿佛成等正觉,号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第二太 子,亦于宝藏佛前发大誓愿愿次观音成佛,国土庄 严一如观音无异。时佛即授记作佛,号善住珍宝山 王如来。复告曰:“善男子!由汝愿取大世界故,因是字 汝为得大势至。”时王千子皆于佛前发愿行菩萨道, 佛悉为之授记作佛。

按《冥祥记》:“刘度,平原聊城人也。乡里千馀家并奉大 法,造立形像,供养僧尼。值虏主木末时,此县常有逋 逃宋,欲尽灭一城,众皆匈惧,分必殄尽。度乃洁诚率 众归命观世音。顷之,末见物从空下绕其屋柱,惊视, 乃《观世音经》末,大欢喜,因省刑戮,于是此城即得免 害。”

沙门释法智,为白衣时,尝独行至大泽中,忽遇猛火, 四方俱起,走路已绝,便至心礼诵《观世音》。俄而火过, 一泽之草,无有遗茎者,惟法智所容,身处不烧。始乃 敬奉大法,后为姚兴将,从征索虏,军退失马,落在围 里,乃隐沟边丛棘中,得蔽头,复念观世音,心甚勤至。 隔沟人遥唤后军,指令杀之,而军过搜觅,辄无见者, 遂得免。后迳出家。

按《墨庄漫录》:“予在四明时,舶局日,同官司户王璪粹 昭郡檄往昌国县宝陀山观音洞祷雨。归为予言:宝 陀山去昌国两潮山不甚高峻,山下居民百许家,以 鱼盐为业,亦有耕稼。有一寺僧五六十人。佛殿上有 频伽鸟二枚,营巢梁栋间,大如鸭颊,毛羽绀翠,其声 清越如击玉,每岁生子,必引去,不知所之。山有洞,其 深罔测,莫得而入。洞中水声如考,数百面鼓鼙,语不 相闻。其上复有洞穴,日光所射,可见数十步外,菩萨 每现像于其中。”粹昭既致州郡之命,因密祷愿有所 睹。须臾见栏楯数尺,皆碧玉也,有刻镂之文,如世间 宫殿所造者。已而复现纹如珊瑚者亦数尺,去人不 远,极昭然也。久之,于深远处见菩萨像,但见下身如 腰,而上即晦矣。白衣璎珞,了了可数,但不见其首。寺 僧云:“顷有见其面者,乃作红赤色。今于山上作塑像, 正作此色,乃当时所现者。”三韩外国诸山在杳冥间, 海舶至此,必有祈祷。僧云:“祷于洞者,所视之相多不 同,有见净瓶者,缨络者,善财者,桥梁者,亦有无所睹 者。洞前大石下有白”玉晶莹,谓之“菩萨石。”粹昭平生 倔强,至是颇信向云。

按《宋高僧传》:“释善无畏,中印度人也。时中印度大旱, 请畏求雨。俄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军持,注水于地。 时众欣感,得未曾有。”

按《三藏法数》三十二应,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 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幼闻熏, 闻修金刚三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一化切众生也。

按《法华持验》,唐马郎妇者,出陕右。先是此地俗习骑 射,不知有三宝名。元和十二年,忽有美艳女子挈篮 鬻鱼,人竞欲娶之。女曰:“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则吾 归之。”黎明诵彻者二十馀辈,复授以《金刚般若》。旦通 犹十人,乃更授《法华经》全。期以三日通彻,独马氏 子能乃具礼迎焉。入门,女称疾求止别房,须臾便死, 体即烂坏,遂瘗之。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视, 惟黄金锁子骨存焉。谓众曰:“此观音大士悯汝辈障 重,故垂方便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

按《观音持验》,唐释慧日泛海舶达天竺,参访知识,咨 捷径法要。至犍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师乃七 日叩头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 身,坐宝莲花,垂手摩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惟念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胜过诸行。”言已忽灭。师回 长安,因普劝念佛焉。

宋绍兴戊辰三月,史越王浩初为馀姚尉,偕鄱阳程休甫诣潮音洞,参礼观音大士,心求灵应。初寂无所 睹,晡时再至,一僧指曰:“岩顶有”可以下瞰,《扳援而 上》。顾瞻之际,忽现瑞相,金光照耀,眉宇了然。

宋都官员外郎吕宏妻吴氏,夫妇各斋戒清修,晓悟 佛理。吴虔事观音,有灵感。每于净室列置瓶缶数十, 以水注满,手持杨枝诵咒,辄见观音放光,入瓶缶中, 病苦者饮水多愈。所咒水积岁不坏,大寒不冻,世号 “观音县君。”

宋倭使入贡,船泊补陀洋,见《观音》灵异,欲载入本国。 临行,风浪大作,满洋开铁莲花,船不能前,倭惧而还 之,故名莲华港。又中官王贵等奉旨赍送华幡、宝香 诣山,心窃自疑云:“汪洋巨浸中,菩萨安在?皆人自妄 信耳。”方解维,满海生铁莲华,风涛汹涌,舟不能行。从 人望山,号呼叩头。风浪稍平,辄有白牛隔山浮至,尽 “食其华,舟始可移。已而牛返水际,化一白石,至今存 焉。故莲华洋亦名石牛港。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 定江南,部帅哈唎歹来谒潮音洞下窅无所见,乃张 弓引矢,射洞而去。及登舟,满洋复生铁莲花,遂大惊 怖,率众罗拜悔谢。俄见白衣大士并童子像,示现云 端。”自明洪武初,徙海上居民,而灵异见少矣。然汤和 舟至沈家门,犹见浮一金钵盂焉。永乐二十一年十 月十九日,潮音洞现白衣大士,龙王龙女等随之。“辰 巳时现开长眼,面带烦恼。午时现紫色身,面壁。酉时, 善财岩外现白衣金冠菩萨,坐红日中。正统二年二 月十九夜,现宝珠,放大光明。”诸如此类,神应非一。元 大德五年,集贤学士张蓬山奉旨釐祝,诣潮音洞,见 观音大士,相仿佛在洞壁间。次至善财洞,童子倏现 顶上瑞云中。复睹大士,宝冠缨络,手执杨枝,护法神 卫翼其前。张率众作礼,良久渐没。

明王应吉,素虔奉《观世音》。万历壬寅,奉使东行,便道 还里,患痰火疾,水浆不能咽者七日。梦乘肩舆循大 河浒,忽前人失足,王颠堕水中,鳞甲之类,种种见前。 因念此类,我尝啖之,今为难矣。恍惚若有人挟王起 岸上,则赤日当空,观音大士倚岩而坐,王以手扪衣 不湿,因叩谢。大士谓曰:“汝家世奉我,故来相救,但杀 业颇多,致有是病,若戒杀即愈。”王曰:“承慈力普度,此 夙心也,敢不遵命?”倏然而觉,身汗如雨。自后遂盟心 戒杀,自作《纪灵戒杀衷》言志其事。

明吴郡徐明甫赴馆于楚,遂徙家焉。好学笃行,教子 读书。素供《观音大士》一轴,礼敬甚虔。子名矿,十馀岁 忽遘危疾,夫妻于大士前晨夕叩祷。至七日夜,梦菩 萨告曰:“无忧,汝子明旦可起也。”忽闻有声震卓上,惊 而寤,起视所供大士,几前果碟诸器俱坠地,检之无 一损者。子口中喃喃微声唤曰:“菩萨救我!菩萨救我!” 问之不应,天明询其故,子曰:“昨夜半,正愦绝间,见大 士至卧榻间,呼男曰:‘吾救汝’。”乃以水一瓯,命饮之,冰 凉彻骨,遂举体得汗而爽耳。不数日,病果愈。后子成 万历丙辰进士。

按《汝州志》:大悲菩萨,相传为楚庄王第三女也,讳曰 妙善。天性贞洁,孝事父母,常指香山曰:“彼可居也。”后 庄王病笃,百治不效,公主侍药甚谨,有神医曰:“必得 亲人手眼,方可以瘳。”公主遂割手眼送父为食,病即 获痊。公主亦就此坐化。医曰:“此大悲菩萨也。”言讫不 见。盖仙人来验公主之孝耳。庄王即封为大悲菩萨, 且命建寺香山,塑像千手千眼。或曰“庄王命塑全手 全眼”,阉宦误听,传为“千手千眼。”俗传如此,不知何据。 汉、唐、宋、元皆奉敕修,至明被红巾贼焚毁无遗。宣德 敕修重兴。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编辑]

按《阿育王传》:佛欲般涅槃,告摩诃迦叶言:“于我灭后, 当撰法眼,使千年在世,利益众生。”迦叶答言:“请受尊 教。”佛入世俗心,而作念言:“释提桓因应来我所。”释提 桓因知佛心念,即至佛所。佛语释提桓因:“我去世后, 汝当护持我之遗法。”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唯然受 教。佛亦入世俗心,而作心念:‘四天王应至我所’。”时四 天王知佛心念,即来佛所。佛告四天王:“我涅槃后,当 拥护善法。”四天王:“唯然,世尊!当受圣教。”佛敕摩诃迦 叶、释提桓因,四天王等,巳便至拘尸那城娑罗林中 双树间宿。涅槃时至,告阿难言:“汝于娑罗林中北首 敷置,我于今日中夜当入涅槃。”而说偈言:“诸有皆洄 澓,生老如波浪,渡死之大海,舍身如弃筏,至无畏涅 槃,免魔竭大怖;三有海渊广,解脱师能渡。”说此偈已, 即入涅槃。如是乃至起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灰 炭塔,乃至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以香华音乐末香涂 香供养舍利,而作是言:“佛付嘱我等法而般涅槃,从 今已去当护持佛法。”帝释告提头赖吒:“汝当拥护东 方佛法。”复告毗楼勒:“汝当拥护南方佛法。”告毗楼博: “又汝当拥护西方佛法。”告毗沙门天王:“汝当拥护北 方佛法。所以者何?未来当有三邪见王,毁灭佛法,佛 之所记,汝当护持。”佛灭度后,数千亿万阿罗汉等悉 入涅槃,诸天空中出大声音,而作是言:“诸佛弟子皆从佛去,法灯欲灭大暗将至,若不聚集三藏经书,若 诸罗”汉入涅槃已,佛法即灭。释提桓因将四天王及 诸天众,往尊者摩诃迦叶所,头面作礼,而白迦叶言: “尊者!如来之法付嘱尊者,尊者今当聚集法眼,令诸 天人千载之后利益众生。”迦叶即时于虚空中打大 揵椎,三千世界皆闻其声,五百罗汉即来集于拘尸 那城。迦叶语阿那律言:“诸罗汉中谁有不来?”答言:“唯 有尊者㤭梵波提,在尸利沙宫,而未来至。”迦叶问言: “今此众中,谁为下座?”弗那答言:“我是下座。”尊者语言: “汝能从僧如法教不?”弗那答言:“我能从顺。”尊者言:“善 哉!善哉!汝能为下座庄严众僧,今可往彼尸利沙宫。” 语㤭梵波提言:“迦叶等比丘,僧唤汝此间,今有僧事, 唤于大德。”弗那即往至尸利沙宫,白㤭梵波提言:“迦 叶等比丘僧,今有僧事暂唤。”尊者答言:“长老”弗那应 言:“如来等比丘僧,何以乃言迦叶等比丘僧,佛不入 涅槃耶?将非外道坏佛法也?将非恶比丘破和合僧 也?”弗那言:“如尊者语,如来已入涅槃,法桥已坏法,须 弥山已崩,声闻由乾陀山已坏。”尊者㤭梵波提言:“世 尊若在阎浮提者,我可往彼,今已灭度,阎浮提内空 旷不乐,我何故去?我今乃欲入于涅槃,遥以我心,顶 礼迦叶及众僧足。”作是语已,即入涅槃。于是弗那还 阎浮提,到众僧前,向上座言:“㤭梵波提,不肯来下,礼 上座足,并诸众僧,即入涅槃。到此命已,而作言曰:‘十 力大象没,象子亦随没。诸阿罗汉等,多有随佛’”而涅 槃者。摩诃迦叶作是制言:“未集法藏,不听比丘入于 涅槃。”乃集五百诸阿罗汉,皆共和合欲集法藏。又语 阿难:“长老!汝是佛弟子,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从 佛,有清净行知见具足,最后法中利安众僧,佛所赞 叹。”尊者迦叶告诸比丘:“佛般涅槃,众人云集,此处妨 闹,我等宜向闲静之处,撰集经”法。于是乃与五百罗 汉,向王舍城。尊者阿难,将弟子婆阇弗哆,游行婆利 阇聚落。时彼聚落四部之众,闻佛涅槃,皆生悲苦,闷 绝懊恼。阿难见已,生哀愍心,昇师子座,为说法要,解 喻其意。时有弟子婆阇弗哆,观其和上:尊者阿难犹 是学人,未得罗汉,即向阿难而说偈言:“安静树下坐, 寂灭证涅槃,瞿昙应入定莫修放逸行不久得寂灭 涅槃清净法”婆阇弗哆说如此偈,觉悟阿难。阿难闻 已,竟夜经行,坐禅念定,于后夜初,右胁亚地,头未到 枕,豁尔意解,得阿罗汉,即向王舍城。尊者摩诃迦叶 亦将五百罗汉到王舍城。阿阇世王韦提希子闻迦 叶将五百罗汉在王舍城庄严城池,修治道路,出城 往迎。王先获得无根信故,见世尊时自投象下,今见 尊者摩诃迦叶亦投象下。尊者以神通力接令无患, 即语王言:“如来神足捷疾不似声闻,声闻极用功夫 方得神足。自今已往若见我等,莫投象下如见佛时。” 王言:“唯然受教。”时阿阇世王五体投地,顶礼尊足合 掌而言:“如来涅槃我不得见,尊者涅槃,必使我见。”答 言:“许可”王已,即告王言:“我今欲集如来法眼,唯愿大 王为我檀越。”王言:“愿诸比丘终身受我房舍卧具、病 瘦医药、衣服饮食。”尊者迦叶即便印可,往至竹林,作 是念言:“此中多饶房舍,多诸比丘,或能妨闹毕钵罗 窟,房舍卧具不多不少,当于彼中撰集法眼。”于是迦 叶即共五百罗汉,至毕钵罗窟,敷卧具坐,而作是言: “未来比丘少忆念力,我等于日前集《法句偈》,于其食 后当集法眼。”时诸比丘,五百罗汉等悉皆已集,而作 是言:“我等先集何法?”尊者迦叶答言:“先集修多罗。”诸 比丘言:“今此众中,谁可使集修多罗者?”迦叶言:“阿难 多闻第一,请修多罗藏,阿难尽持,我等今共问于阿 难而”修集之。即告阿难言:“阿难法眼者是佛所出,诸 多闻者去世已尽。守法藏者唯汝一人,今当集法,汝 可说之。”阿难言:“如尊者语。”即上座前,观察众心,而说 偈言:“比丘所行道,离佛不庄严,如似虚空中,众星之 无月,众僧中无佛,丑陋亦如是。”说是偈已,礼上座足, 即昇高座,心自念言:“有修多罗从佛闻者,有修多罗 从声闻闻者。”尊者迦叶即便问言:“佛于何处最初说 修多罗?”阿难答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鹿野 苑中古仙住处,为五比丘三转法轮,此《苦圣谛》如是 广说。”尊者㤭陈如便作是念:“昔本佛为我说如是法, 今阿难说与本无异。”即从座起,在地而坐,说是偈言: “咄哉诸有苦,回动如水月,不坚如芭蕉、譬如幻影响。 如来大雄猛功德尽三界,犹为无常风漂流而不住。” 五百罗汉闻是偈已,皆从座起在地而坐。尊者摩诃 迦叶告诸比丘:“阿难所说,为是实不?”皆答言:“如是。”阿 难!如是乃至广说《修多罗藏》。尊者迦叶心复念言:“今 当使谁说于毗尼?”又念:尊者优波离:“佛说持律最为 第一,一切毗尼皆从佛受。当问优波离:撰集毗尼。”摩 诃迦叶即语优波离:“汝读毗尼,今欲撰集,汝可说之。” 优波离答言:“尔。”迦叶问言:“佛于何处说最初戒?”答言: “在毗舍离国。因须达迦兰陀子制于初戒,如是第二 第三,乃至广集毗尼藏。”尊者迦叶作是念:“我今当自 诵摩得勒伽藏。”即告诸比丘:“摩得勒伽藏者,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圣道分,四 难行道、四易行道、无诤三昧、愿智三昧、增一定法、百 八烦恼、世论记、结使记、业记、定慧等记。诸长老!此名 摩得勒伽藏。”集法藏讫,尊者迦叶而说偈言:“以此尊 法轮,济诸群生类,十力尊所说,皆当勤奉行。此法是 明灯,坏破诸黑暗,无明之障翳,摄心莫放逸。”尊者阿 难作是念言:“佛临涅槃时作是语:‘若放舍细微戒,僧 得安乐。我今当向僧说是语’。”尊者阿难向上座头合 掌说言:“我亲从佛闻作是言:‘若舍细微戒,僧得安乐 住’。”尊者迦叶告阿难言:“何者是细微戒?汝问佛不?”答 言:“不问。”迦叶语言:“汝不问此事,犯突吉罗罪。”阿难答 言:“我本不以无惭愧故而不问也,我以忧恼故不问 耳。”又复告言:“汝更有过,佛临涅槃时,从汝索水,而汝 不与,汝亦是犯突吉罗罪。”阿难答言:“我实不以无惭 愧故而不取水,直以尔时有五百乘车,新入水过,使 水扰浊,是以不取。”又复告言:“汝亦曾以足蹑如来金 色衣上,亦是汝罪。”阿难答言:“我实不以无惭愧心,更 无比丘共捉此衣。”迦叶言:“若无人共捉,何不仰掷空 中?若掷空中,诸天自当取之。汝更有过,如来为汝说 言:‘若比丘善修四如意足者,则能住寿一劫半劫;如 意足中,我最善修’。如是三说,汝时默然,而不请佛久 住于世,此亦是汝犯突吉罗罪。”阿难答言:“我非无惭 愧,尔时恶魔蔽我心都不觉知。又复”告言:“汝更有过, 汝以如来阴马之藏示诸女人,亦是汝罪。”阿难答言: “我不无惭愧故示诸女人,所以示者,欲使女人厌患 女身,求男子身。”又复告言:“汝更有过,汝昔殷勤劝请 如来,度诸女人令使出家,亦是汝过。”阿难答言:“我实 不以无惭愧故强劝如来。所以劝者,我闻过去诸佛 皆有四部众,是故劝”诸尊者迦叶使阿难作六突吉 罗忏悔讫,告诸比丘言:“我等不应舍细微戒。何以故? 诸比丘当言:‘七灭诤是细微戒’。”“复有比丘,当言:‘众学 法是细微戒’。”“复有比丘,当言:‘四波罗提提舍尼法是 细微戒’。”“复有比丘,当言:‘波夜提是细微戒’。”若舍此细 微戒,诸比丘当言:“舍二不定法、十三事乃至四事,一 切皆”舍。诸外道若闻当言:“瞿昙沙门所有之法如似 于烟,随佛在时修持诸戒。佛涅槃后,诸比丘等欲持 者持,欲舍者舍。”尊者迦叶告诸比丘言:“佛作是语:‘我 所制者皆悉制之,我所不制者慎莫制之,如我所制 不增不减。诸比丘等当奉禁戒,使善法增长,不善法 者当令永灭。以是义故,佛所制戒皆应护’”持,若如是 者法得久住。尊者迦叶集修多罗及阿毗昙,毗尼已 讫,入愿智三昧,观所集法藏无阙少不。思惟已讫知 无阙少,五百罗汉亦入愿智如是观察,迦叶自念:“如 来是我大善知识,当报佛恩。报佛恩者,所谓佛所欲 作,我已作讫。以法饶益同梵行者,为诸众生作大利 益,示未来众生作大悲想”,欲使大法流布不绝。为无 惭愧者作摈羯磨,为惭愧者作安乐行。如是报恩,皆 悉已竟,重作思惟:我极年迈,身为老坏,臭烂之身,甚 可厌患,涅槃时到。尊者迦叶以法付嘱阿难,而作是 言:“长老阿难!佛以法藏付嘱于我,我今欲入涅槃,以 法付汝,汝善守护。”阿难合掌答尊者言:“唯然受教。”时 王舍城有一长者,生一男儿,合衣而出,衣名商那,即 名此儿为商那和修,以渐长大将入大海。迦叶语阿 难言:“商那和修,发意入海,得宝来还,欲作般遮于瑟。 若作会已,汝度令出家,以法付嘱。”迦叶付嘱阿难佛 法已,作是思惟:“我今应当至于大悲,难行苦行,婆伽 婆善知识,无量净善功德之所熏修,真妙舍利”,所在 之处,皆自往至,礼拜供养,便飞至四塔所。极上恭敬 礼拜已,复更往八大舍利塔所,礼拜供养。如大雁王, 飞至大海莎竭罗宫,敬礼佛牙。敬礼佛牙已,向于天 上,如金翅鸟屈伸臂顷,至忉利天。时释提桓因与诸 天众,礼拜供养尊者迦叶已,释提桓因观察摩诃迦 叶,而作是言:“尊者!今来欲供养舍利,而入涅槃,故来 至此。”迦叶答言:“我今欲来,敬礼如来牙,礼如来发,如 来天冠、如来钵,今者是我最后供养。”时释提桓因及 诸天等,闻最后语,低头悲惨,忧愁苦恼。释提桓因自 取佛牙,恭敬授与尊者迦叶,举著额上,以牛头栴檀 曼陀罗华,供养佛牙。供养已,语诸天众:“慎莫放逸!”作 是语已,从彼天没,还王舍城。时尊者阿难受付嘱已, 恒常随逐,未曾舍离,畏入涅槃,或不睹见,是故随逐。 尊者迦叶语阿难言:“汝独入王舍城乞食,我亦欲独 入王舍城乞食。”尊者阿难,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以三种善事:一以真善色根;二以多闻总持、真善说 法,能令听者无有厌足;三以阿难之名真善利益。尊 者摩诃迦叶亦著衣持钵,入城乞食,作是念:“阿阇世 王本与我有要,若涅槃时必当语我,我今当往。”即到 阿阇世王门中,语守门人言:“为我白王,摩诃迦叶今 在门外,欲见于王。”守门人言:“王今眠睡。”尊者复言:“可 觉语之。”守门人言:“王甚难恶,不敢觉之,候自觉时,我 当白语。”尊者复言:“今若觉者,好为我语。摩诃迦叶欲 入涅槃,故来相语。”于是尊者迦叶至鸡脚山三岳中坐草敷上跏趺而坐,作是念言:“我今此身著佛所,与 粪埽衣,自持己钵,乃至弥勒兴世之时,令不朽坏,使 弥勒弟子皆见我身而生厌恶。”尊者迦叶作是念言: “若阿阇世王不见我身,沸血当从面出,命不存济。”尊 者迦叶已舍命行,唯留少寿。即时大地六种震动,尊 者迦叶将欲入定,作是念言:“若阿难、阿阇世王来时, 山当为开,令其得入。若还去时,山复还合。”释提桓因 将数万诸天,以天曼陀罗华、天末香,供养尊者摩诃 迦叶舍利,礼拜供养巳,山即自合,覆尊者身。释提桓 因见尊者迦叶放舍身命,心中恼热,如来涅槃,苦恼 少息。今日尊者迦叶入于涅槃,将复重苦。毕钵罗窟 神闻尊者涅槃,作如是言:“今日此窟,即便空旷,摩竭 国界悉皆空寂,里巷穷酸,苦厄羸劣,贫贱者彼恒悲 愍,为作利益。今彼诸苦厄之众生于覆护,从今已去, 遂当贫穷,乏于善法。今日法岳崩坏,法船已没,法树 巳摧,法海枯竭。今日诸魔,得大欢喜,一切”天人哀摧 悲泣,赞已即还天上。尊者阿难乞食已讫,深自思惟 诸行无常。时阿阇世王梦天梁折坏,觉已心生惊怖, 守门者来白王言:“向者摩诃迦叶,故来白王,欲入涅 槃。”王闻是语闷绝躄地,以水洒面,小得醒悟。于是王 即诣竹园,礼阿难足白言:“尊者迦叶今日欲入涅槃。” 阿难答言:“已入涅槃。”王复问言:“示我尊者身处,我欲 供养。”于是阿难将王向鸡足山。王既至巳,山自开张。 王与阿难即见尊者,天曼陀罗华、天末香、牛头栴檀, 覆其身上。阿阇世王,即举两手,举身投地,从地起已, 索栴檀薪。阿难问言:“欲作何等?”答言:“欲阇维尊者。”阿 难言:“尊者摩诃迦叶以定住身,待于弥勒,不可得烧。 弥勒出时”,当将徒众九十六亿,至此山上见于迦叶。 尔时众中皆作是念:“声闻身小,彼佛亦然”,皆生轻想。 摩诃迦叶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变身为大。即时弥勒 从迦叶取释迦文佛僧迦梨。当摩诃迦叶现神变时, 九十六亿沙门见其身小道德充备神通如是,深自 惭愧,㤭慢心息,皆成罗汉。阿阇世王设供养已,即便 还去,阿难亦去,二人去后,山自还合。

按《景德传灯录》:一祖摩诃迦叶者,摩竭陀国人也,姓 婆罗门,父饮泽,母香志,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使其 柔伏。《付法传》云:“尝于久远劫中,毗婆尸佛入涅槃后, 四众起塔,塔中像面上金色,有少缺坏。时有贫女将 金珠往金师所,请饰佛面。既而因共发愿:‘愿我二人 为无姻夫妻’。”由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 天,天寿尽,生中天摩竭陀国婆罗门家,名曰迦叶波, 此云饮光胜尊,盖以金色为号也。由是志求出家,冀 度诸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尝于众 中称叹第一。复言:“吾以清净法眼将付于汝,汝可流 布,无令断绝。”《涅槃经》云:尔时世尊欲涅槃时,迦叶不 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 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宾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 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连河侧入般涅槃,乃 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 号泣,佛于金棺出现双足。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 茶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 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 于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阇崛山宾钵罗窟。时阿 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由是得入。迦 叶乃告阿难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 汝善守护,听吾偈言:‘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 一法中,有法有非法’?”说偈已,乃持僧伽梨衣,入鸡足 山,候“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岁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