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第09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九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九十二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九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九十二卷目录

 旱灾部汇考八

  明二孝宗弘治十五则 武宗正德十五则

     世宗嘉靖三十八则 穆宗隆庆三则

  神宗万历三十七则 熹宗天启六则 愍帝

  崇祯十一则

庶征典第九十二卷

旱灾部汇考八

[编辑]

明二

[编辑]

孝宗弘治元年旱

[编辑]

按《陕西通志》,“弘治元年,略阳夏大旱,至冬人相食。” 按《浙江通志》,弘治元年,金华大旱。

按《湖广通志》:“弘治元年,武昌、汉阳、辰州、常德、黄陂、德 安旱。荆州慈利、华容、安乡大旱,人相食。”

弘治二年,旱。

按《湖广通志》:“弘治二年夏,沔阳大旱。”

按《四川总志》:“弘治二年,绵竹大旱。”

弘治四年,旱。

按《浙江通志》:“弘治四年,武义大旱。”

按《湖广通志》:“弘治四年五月,祁阳旱。”

弘治五年,旱。

按《明外史李东阳传》:“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 《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 善。”

按《山东通志》:“弘治五年春正月,东昌府等处旱,大饥。 弘治六年,旱。”

按《大政纪》,“弘治六年三月,亢旱,求直言。”

按《明外史张悦传》:“弘治六年夏,大旱,求言陈遵旧章, 恤小民,崇俭素,裁冗食,禁滥罚数事。又上修德”、“图治 二疏,并嘉纳。”

弘治七年,旱。

按《浙江通志》:“弘治七年,会稽、馀姚十月不雨,至次年 三月。”

弘治八年,旱。

按《大政纪》,“弘治八年七月,西北诸省大旱。”

按《山西通志》:“弘治八年春,潞州宁乡大旱。”

按《潞安府志》:“弘治八年,春夏大旱,知州马暾斋祷清 狱,断刑茹素。庖人以干腊进,挥去之,曰:‘欺人能自欺 乎’?”乃出就外,是夕雨。

弘治十年旱。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年,临晋旱。”

弘治十一年,旱。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一年,台州、衢州大旱。”

按《江西通志》:“弘治十一年,袁州临江旱。”

按《广东通志》:“弘治十一年,兴宁大旱。”

按《广西通志》:“弘治十一年夏六月至八月无雨,大旱, 饥。”

弘治十二年,旱。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二年,夏秋冬三时不雨,井塍溪 塘皆涸,是岁诏悉蠲田租。”

弘治十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三年,馀姚三月不雨至五月。 按《云南通志》,弘治十三年,蒙自县旱,明年复大旱。 弘治十四年旱。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四年,大旱,无禾。”

弘治十五年,旱。

按《广东通志》:“弘治十五年,旱。”

弘治十六年,旱。

按《大政纪》:“弘治十六年五月,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 大夏引言兵政弊端,未能悉革,求退。上不允,令开具 弊端。大夏陈十事:一曰京军苦于出钱供应,二曰营 军困于私役做工,三曰江南军以漕运破家,四曰江 北军因京操失业,五曰漕运本难,而滥食者妄费不 稽,六曰养马固苦,而私用者法禁不顾,七曰镇守太 监贪婪特甚,八曰守备内臣占军数多,九曰陞赏多 涉势要,十曰禁卫苞苴公行。”上览奏嘉纳,命所司一 一行之。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六年,杭州大旱,斗米银三钱; 弘治十七年,旱。”

按《明外史李东阳传》:“弘治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 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 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 盗贼纵横,青州尢甚。南来人言,淮扬诸府,流亡载道, 掘胔而食。江南浙东方数千里,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 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 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言及于斯,可为痛哭。 按《山东通志》:弘治十七年,武定州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九月。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七年春,榆次、太谷、蒲州不雨。自 春至秋不雨,田禾枯死。秋田不种,赤地遍境,米价腾 涌,民食不足,有剥树皮以充饥者,宁乡亦饥。”

武宗正德元年旱

[编辑]

按《浙江通志》:“正德元年夏,馀姚、上虞大旱。”

按《江西通志》:“正德元年夏,瑞州旱。”

按《湖广通志》:“正德元年,黄州大旱。”

正德二年,旱。

按《陕西通志》:“正德二年大旱,民皆流移。”

按《湖广通志》:“正德二年夏,衡阳旱。”

正德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正德三年,湖州、绍兴、处州、金华、台州大 旱。”

按《湖广通志》:“正德三年,汉阳、德安、武昌、襄阳、黄州大 旱。”

正德四年,旱。

按《江西通志》:“正德四年,袁州临江旱,民饥。”

按《湖广通志》:“正德四年五月,武昌大旱,衡州、巴陵、临 湘旱,武昌、汉阳、黄州、荆州旱,兴国旱,宝庆大旱, 正德五年旱。”

按《大政纪》:正德五年六月,京师旱霾,大学士李东阳 疏弭灾四事,不报。东阳因旱霾上疏曰:“近时威令大 行,中外悚惧。但霜雪之后必有阳春,雷电之后必有 甘雨,此天道所当法也。臣谨条上:一曰宽逃军拐马 之罪,二曰宽佥书职员之罪,三曰宽查盘粮草之罪, 四曰禁官校罗织之罪。”疏上,不报。

按《畿辅通志》:“正德五年夏五月,衡水大旱。”

按《四川总志》:“正德五年,威州旱。”

正德六年,旱。

按《湖广通志》:“正德六年,兴国大旱。”

正德七年,旱。

按《山西通志》:“正德七年,长子大旱。”

正德八年,旱。

按《江西通志》:“正德八年,南昌府大旱。”

按《福建通志》:“正德八年,旱。”

正德九年,旱。

按《湖广通志》:“正德九年,枣阳旱。”

正德十年,旱。

按《大政纪》,“正德十年五月,风霾大旱。”

正德十一年,旱。

按《大政纪》,“正德十一年五月,大旱。”

按《山东通志》:“正德十一年秋七月,德平不雨。”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一年,靖州大旱。”

正德十二年,旱。

按《广西通志》:“正德十二年,郁林、兴业大旱。”

正德十三年,旱。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三年秋,辰州大旱。”

正德十五年,旱。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五年,馀杭旱,饥。”

正德十六年,旱。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六年,杭州八月不雨至十二月。”

世宗嘉靖元年旱

[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元年久旱,即位日大雨霑足,顷 复开霁,观者皆庆,为中兴之兆。”

嘉靖二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二年五月,大旱。目:去冬不雪。入春风 霾连日,迨夏益甚,四方灾变,奏报尤频。帝忧之,敕大 小群臣同心匡辅,毋事虚文。时京师复有雷震城竿 之异,御史秦武上言:“陛下践祚之初,尽釐先朝变乱 之章,复祖宗画一之法矣。近日以来,渐肆更张,或以 养子而嗣阉竖之封,或以内臣而夺司寇之职。吏部 之铨除,阻挠既多;法司之律令,更易殆尽。敕自中出 而政府不得赞其辞;法以私行而六曹不得摅其志。 待臣之礼久衰,纳谏之心愈怠。经筵则屡日告罢,祠 祷则不时修举。修身齐家之德罔闻,狎刑䁥宠之行 已著。上违祖训,下拂人情多矣。此天之所以屡示灾 变也。”帝怒其狂率,切责之。南京给事中彭汝实亦上 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感人以诚不以迹。三王以还,莫 之能违也。迩者黄风黑雾,春旱冬雷,天变于上者屡 矣。地震泉竭,扬沙雨土,地变于下者屡矣。群小渐张, 盗贼公行,草妖木异,非时失节,人物之变亦屡矣。昔 人有言:‘怒予之天,犹可为也;忘予之天,不可为也’。皇 上省灾之诚,或足以”仰答天心矣。而行政之可适,用 人之可间,有不能无。燕闲虚费于女宠,腹心委托于 貂珰,二廖诸张乃得缓死,李隆、苏缙犹得无恙;镇抚 以报复而窘辱主事罗洪载,内竖携私盐而执解巡 检程景贵、崔文,狐媚盖群枉之赤帜;将轮狼贪,为戚 里之谿壑。凡若此者,皆不锐意修革,而望天意之回, 人心“之感,亦已难矣。”亦不报。初,太监李昙者,往来淮、

扬,闻舟携私盐鬻卖,巡检程景贵率逻卒搜得之。昙
考证
怒,诬诉于东厂太监芮景贤,奏差官校逮系景贵赴

京。而蒋轮者,兴国太后之弟也,欲以其子荣奉安陆 庙祀,故汝实奏及之。九月,南畿大饥。是岁,北畿、山东、 河南、湖广、江西俱旱,有灾,而应天、苏、松、淮、扬、徽、池等 一十四郡及徐、滁等州为甚,千里尽赤,殍殣载道,奸 盗因之蜂起。

按《永陵编年史》:“嘉靖二年九月,南畿十四郡及北畿、 山东、河南、湖广、江西俱旱灾,赤地千里,殍殣遍道盗 起。户部孙交请留苏松折兑银粳白米,两浙盐价,浒 墅关钞课,应天缺官薪皂赎锾兼赈之。又请发太仓 银二十万,折漕米九十万往赈,从之。”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年,湖广大旱,殍流无算。”

按《广西通志》,嘉靖二年癸未,夏旱,命祈祷,雷雨而雹。 按《云南通志》,嘉靖二年秋,腾冲旱。

嘉靖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年,会稽、上虞、嵊县大旱。”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年,元江元谋大旱。”

嘉靖五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五年,衢州、温州、台州、诸暨、新昌、缙 云、松阳大旱。”

按《江西通志》:“嘉靖五年正月,九江府赤气见。是年十 三府大旱。”

按《福建通志》:“嘉靖五年夏,大旱,知府汪文盛奏蠲租 赋。永春五月不雨,七月十七日,忽有物如西瓜,从天 而下,流转于地,有声如雷,不甚烈,民骇不识,须臾火 发声震,众皆昏眩仆地,有震死者,既而雨下如注。 嘉靖六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六年,处州大旱。”

嘉靖七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七年五月,北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 大旱。帝以灾异频仍,敕群臣同加修省,直言得失。又 谕辅臣曰:“卿等亦各尽言,仰体朕怀,俯省己过。”于是 言者颇众,不见采纳。大学士杨一清上言:“诸臣条奏, 固多节财省费、与民休息之意,亦有拾陈言者祇充 故事,立奇论者有碍措置。间有恤民数事,又且报罢。” 是皇上应天以实,而群臣之应诏以文也。臣窃谓今 日之务,在省事,不在多事;在守法,不在变法;在安静, 不在纷更;在宽厚,不在烦苛。昔人有告其君曰:“为国 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天象屡变,小 人讹言,山川崩竭,水旱蝗虫,不足惧也。贤士藏匿,四 民迁业,上下相循,廉耻道消,毁誉失”真,直言不闻,深 可畏也。以为不足惧者,非真不足惧矣。知其可惧而 修德弭之,则转祸为福。深可畏者,则以其变无形而 祸甚烈,势若缓而伏最深。今日之弊,实恐堕此。臣举 其急且要者,曰举贤才以充任使,曰收人心以固邦 本,曰求直言以防壅蔽而已。释幽拔滞而登之要途, 任贤位能,勿拘常格,“则贤才可致。蠲夏税,踏秋伤,停 征常赋,省额外之征,则民难纾。弘量霁威,取善而包 荒未善,则直言日闻,天休滋至,庶几在此。”帝嘉纳之, 降旨曰:“览奏具见忠爱。举贤才,固邦本,二者诚为急 务,吏户二部即查照议处以闻。科道官以言为职,今 后一切利弊,务据实直言,不得浮谬,朕当釆纳施行。” 按《陕西通志》。嘉靖七年五月,“陕西大旱,人相食,饿死 无数。”

按《湖广通志》:“嘉靖七年,沔阳、汉阳、保康大旱,襄阳大 旱,饥人相食。御史张绿绘饥民十图以献,请内帑数 万缗赈济。”

按《四川总志》:“嘉靖七年夏秋,全蜀大旱。”

嘉靖八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八年二月不雨。帝雩祷不应,因制《自 咎说》示群臣,使咸加警惕。”

按《浙江通志》:“嘉靖八年,处州旱。”

嘉靖十一年旱。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一年,平阳州县大旱,民多流亡。”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一年,庆阳大旱,天黄三日。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一年,荆州旱,自正月不雨至于 五月。

嘉靖十二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十二年春二月,不雨,上祈祷不 应,因制《自咎说》示群臣,使知儆惕。”

按《盛京通志》:“嘉靖十二年,河西大旱。”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二年,吉州翼城、猗氏旱。”

嘉靖十三年,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三年,武昌大旱。”

嘉靖十四年,旱。

按《江南通志》:“嘉靖十四年,睢河竭。”

按《江西通志》,“嘉靖十四年,临江府大旱,次年又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四年,蕲水大旱。

嘉靖十五年,旱。

按《福建通志》:“嘉靖十五年,旱。”

按《广东通志》:“嘉靖十五年,广州、肇庆、南雄、韶州大旱嘉靖十六年,旱。”

按《福建通志》:“嘉靖十六年,旱,饥。”

嘉靖十七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十七年夏四月,南北畿、山东、陕西、福 建、湖广大旱,户部上言,“各处饥民流聚京师,宜令大 兴、宛平二县分地查核,录名呈部,人给太仓羡米三 斗,责令还籍。”给事中曾烻等上言,“诸路俱有旱灾,而 顺天、永平为甚。饥民闻有大役,匍匐就工,乃今饿死 城隅,日数千人,通会河侧,尸骸枕藉。乞急发内帑救 恤,及行各处多方赈贷。”从之。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七年,汉阳大旱。”

嘉靖十八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十八年,杭州二月不雨,至六月,井 泉皆竭。”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八年七月,襄阳谷城大旱。 嘉靖十九年旱。”

按《明外史杨爵传》:“爵擢御史,岁频旱,帝日夕建斋醮, 修电坛,屡兴工作,经年不视朝,而太仆卿杨最复谏 死。嘉靖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侍 郎温仁和、张邦奇、孙承恩、张潮,詹事陆深等作颂称 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疏极谏曰:‘今 天下大势,如人衰病已极,内而腹心,外而百骸,莫不’” 受患。即欲拯之无措手,地方且奔竞成俗,赇赂公行。 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称贺。谗谄面谀,流为欺罔。 士风人心,于此颓坏,而国之所恃以为国者,扫地尽 矣。以危为安,以菑为利,诤臣拂士日益远,而快情恣 意之事,无敢龃龉于其间。此天下大忧也。去年自夏 入秋,恒旸不雨。畿辅千里,已无秋禾。既而一冬无雪, 元日微雪即止。民失所望,忧旱之心,远近相同。此正 撤乐减膳忧惧不宁之时。而辅臣言等方以为符瑞 而称颂之,欺天罔人,不已甚乎!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九年,德安冬不雨,至于明年四 月。”

按《贵州通志》:“嘉靖十九年,石阡旱。”

嘉靖二十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二十年,畿内旱蝗,议发帑金赈 之。”

按《贵州通志》:“嘉靖二十年,石阡旱。”

嘉靖二十一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二十一年,处州旱。”

嘉靖二十二年,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二年,郴夏旱。”

按《广东通志》:“嘉靖二十二年秋,兴宁大旱,八月不雨, 至于明年五月。”

嘉靖二十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二十三年,嘉兴、绍兴、衢州大旱。” 按《江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十三府旱,大饥。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五月至于九月不雨,汉 阳、沣州、沔阳、石门、黄冈、黄梅大旱,安陆旱。”

嘉靖二十四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二十四年,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大 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四年,武昌大旱,地震。”

按《福建通志》:“嘉靖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相继大旱,民 饥死载路。”

嘉靖二十六年,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六年,辰州大旱。”

嘉靖二十九年,旱。

按《浙江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处州大旱。”

嘉靖三十年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年,辰州旱。”

嘉靖三十一年,旱。

按《江西通志》:“嘉靖三十一年,南昌旱,民饥。”

嘉靖三十二年,旱。

按《陕西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大旱,民移褒城。”

嘉靖三十三年,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三年,平江、黄陂、蕲水大旱。 嘉靖三十五年,旱。”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五年,顺宁正月至五月不雨, 景东二月至六月不雨。”

嘉靖三十六年,旱。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六年,平遥大旱。”

嘉靖三十七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大雩乃雨。时久旱,禾 欲立槁,帝命斋祀高元,忽雷电交至,澍雨霑足,群臣 表贺。”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平陆旱,自夏至秋不雨, 次年夏又不雨。”

嘉靖三十八年,旱。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八年,云南县大旱,减其租税。 嘉靖三十九年旱按《山东通志》,嘉靖三十九年三月三日晡时,有赤气 自西北来,昼暝如夜。秋,大旱,民转徙。

按《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九年秋,大旱。”

嘉靖四十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年二月,京师不雨,帝祷雷坛得 雨,群臣表贺。”

嘉靖四十一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一年夏四月,不雨,帝谕辅臣祈 雨。”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平陆旱,春夏无麦,流移 载道。”

按《河南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偃师夏大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一年,江陵旱。”

嘉靖四十二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二年夏六月,不雨,帝祷雷坛得 之,群臣表贺。”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二年秋,孝感大旱。”

嘉靖四十三年,旱。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三年三月不雨,四月大雩。帝以 久旱,大雩于郊庙社稷及各坛殿,久之得雨,群臣表 贺。十一月旱,风霾。大计京师,鄢懋卿削籍。时旱暵经 时,风霾示异,从言官之请,大计两京群工,四品以上 自劾,听去留。于是懋卿秽迹著矣,犹得幸脱。南京御 史林润上言:“懋卿自蔑宪典,罔法行私,所过郡县,掊 克无遗。一运司取十万两,黩货无厌,为罪一也。商民 王鏊、吴章被讼,公行苞苴千有馀两,大丧名节,为罪 二也。恫喝淮扬巡抚刘景韶,筵金巨万,始得驩颜往 谒皇陵,携领俳优爨役,糜费无极,反道悖礼,为罪三 也。輘轹有司,暴虐百姓,棰死场官姚佩、厨夫蔡经,而 平民毙杖下者二十二人,残忍酷毒,为罪四也。北直、 山东饥莩枕藉。扬州水灾,剥削流窜,而势必取盈,无 名派扰,去岁盐盗几聚为乱,动摇国本,斲丧元气,为 罪五也。乞将懋卿速赐罢黜,庶民怨消而士论快耳。” 章下吏部覆奏,从之。南北商民欢舞于道。

按《续文献通考》:四十三年,因旱乃于正月二十七日 致斋祷雨。先是传谕徐阶等曰:“今日风沙又作,必严 祈祷。今旱固未必如前岁,而黄霾土雨,灾疫或过之, 拟所举行勿怠。”遂有是祷。已而又传谕云:“恰才我树 幡竿微雷,安水缸雨零未移时,大霾赤黄,异于前日, 祈祐可缓乎?朝天宫等处,宜分遣官陪告行礼。”遂以 五府、六部正官轮至。四月七日,吏部尚书严讷奏云: “河间等县闻已得雨。”初十日,大学士徐阶、成国公朱 希忠等率群臣上表称贺,云雨应期。上喜批答:“天慈 垂鉴,大泽应祈,朕心感仰。”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三年,永和旱。”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十三年,楚雄旱。”

嘉靖四十四年,旱。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四年,太平旱。”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四年,归州大旱。”

嘉靖四十五年,旱。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五年,秋冬大旱,晚禾无收。”

穆宗隆庆元年旱

[编辑]

按《云南通志》:“隆庆元年,云南县旱。”

隆庆二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隆庆二年六月,浙江、福建、四川、陕西、 淮安、凤阳等处大旱。”

按《山西通志》,“隆庆二年,临汾、太平、岳阳、蒲县、朔城大 旱。”

按《浙江通志》,隆庆二年,金华五月至八月不雨。 按《江西通志》,隆庆二年,南昌抚州旱,民饥。

隆庆六年,旱。

按《陕西通志》:“隆庆六年,延安大旱,饥,人相食。”

神宗万历元年旱

[编辑]

按《山东通志》:“万历元年大旱,七月始雨。”

按《浙江通志》:“万历元年,处州旱。”

按《湖广通志》:“万历元年,咸宁广济大旱。”

万历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年,衢州、处州、金华、海盐大旱。” 按《广西通志》,“万历三年,怀集县大旱,民饥。”

万历四年,旱。

按《云南通志》:“万历四年,广西府春夏不雨。”

万历五年,旱。

按《云南通志》:“万历五年,临安春夏不雨,斗米三钱,民 多殍”

万历六年,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六年,候官怀安秋大旱。”

万历七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七年六月,岳阳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七年正月不雨,大旱。量田大旱。 万历九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九年,台州旱,蝗万历十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年,闻喜大旱。”

按《陕西通志》,“万历十年,西安临庆皆大旱,人相食。” 按《湖广通志》,“万历十年,德安大旱。”

万历十一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一年,广陵河竭。壶流河竭,自辰 至未始流。”

万历十二年,旱。

按《广西通志》:“万历十二年秋,梧州大旱,蠲免苍梧灾 米。”

万历十三年,旱。

按《陕西通志》:“万历十三年夏,广灵旱,诏免租十之七。 平阳州县大旱。”

万历十四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四年,大旱荒,死者相枕,道官赈 济。”

按《河南通志》:“万历十四年,卫辉大旱。”

按《陕西通志》:“万历十四年,陕西大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十四年,旱,大无禾。”

万历十五年,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十五年,旱,大无禾。”

万历十六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万历十六年,苏松等处大旱。”

按《江西通志》:“万历十六年,九江府旱。”

按《湖广通志》:“万历十六年,沔阳、汉阳、黄州郡县皆大 旱。”

按《云南通志》:“万历十六年,楚雄旱。”

万历十七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十七年,苏松又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七年,安邑大旱。”

按《江西通志》:“万历十七年春,抚州、建昌、袁州、临江、瑞 州,五月不雨,大饥。”

按《湖广通志》:“万历十七年,黄州郡县复大旱。”

按《兴化县志》:“万历十七年、十八年,大旱,下河茭葑之 田,尽成赤地,有黑鼠无数豗。”请帮助识别此字。葑中食其根,经野烧, 并为灰土。不耕而垦者,十得其一二。见旧志扬州兴化 漕堤决。

万历十八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十八年,台州大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十八年正月不雨至秋八月。 按《云南通志》。万历十八年,澂江旱。

万历十九年,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十九年夏,大旱。”

按《云南通志》:“万历十九年,澂江旱,民饥。”

万历二十一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二十一年,乐清旱,饥。”

按《贵州通志》:“万历二十一年,永宁旱。”

万历二十二年,旱。

按《广西通志》:“万历二十二年,怀集县秋旱。”

万历二十三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二十三年,临晋大旱。”

按《广西通志》:“万历二十三年秋,旱。”

万历二十四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万历二十四年闰八月,浙江巡抚刘 元霖奏,杭、嘉、湖三府自五月以来,旱魃为虐,禾苗失 种,秋成无望。”

按《山西通志》:“万历二十四年夏,临汾大旱。”

按《广东通志》:“万历二十四年,雷州大旱,赤地千里。 万历二十六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二十六年,绍兴、衢州、金华、台州大 旱。”

万历二十七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二十七年春,临汾、襄陵、太平、汾西、 沁州大旱。”

万历二十八年,旱。

按《云南通志》:“万历二十八年秋,寻甸旱,民饥。”

万历二十九年,旱。

按《续文献通考》:“万历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礼部奏, 二月至今,畿辅内外半年不雨,土脉焦枯,河井干涸, 二麦尽槁。巡抚何尔健奏,阜平县丈水洞矿夫张世 诚饥,将自己六岁小儿杀死煮食,请自五月初六日 为始,仍各青衣角带,于本衙办事。宿歇致斋,益加干 惕。诸司照例停刑,禁屠五日。遣官恭诣天地、社稷、山 川、风云雷雨等坛、黑龙潭庙。祝文祭品,行各该衙门 撰述备办,仍行顺天府官督率所属于应祀神庙,竭 诚祈祷。”奉旨:“今岁旱暵异常,雨泽未澍。朕在宫中密 祷,夙夜惶惶。依拟著百官再加修省,务祈感格。”祭告 南郊遣徐文璧,北郊侯陈良弼,山川尚书李戴,社稷 尚书陈渠,风云雷雨等坛侍郎冯琦,黑龙潭庙真人 张国祥。各竭虔行礼。仍行顺天府官率属祈祷 按《湖广通志》。万历二十九年。京房大旱按《云南通志》。万历二十九年。省城夏秋不雨。民大饥。 澂江自二月至六月不雨。

按《贵州通志》:“万历二十九年夏四月,不雨。”

万历三十三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十三年,嘉兴大旱,台州旱蝗。 万历三十四年,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十四年,嘉兴大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三十四年,兴化府大旱,斗米二百 钱,诏免田租十之一。”

万历三十五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三十五年夏,临汾、夏县、平陆等旱。” 万历三十七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三十七年夏四月,省鼓楼瓦兽吐 烟。是月初十日,鼓楼瓦兽吐烟。占主旱。四月至次年 五月不雨。省郡及平阳属汾辽沁大饥,发内帑银五 万,临清、通州仓米四万,遣使赈济。省城二年火凡四 见。

按《河南通志》:“万历三十七年,怀庆大旱。”

按《陕西通志》:“万历三十七年,延安旱。”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十七年,台州连旱,井泉皆竭。” 按《湖广通志》,万历三十七年,沔阳大旱。

万历三十八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三十八年夏省属平阳属汾辽沁 旱灾,俱议赈济。”

按《云南通志》:“万历三十八年夏,省城大旱。”

万历三十九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三十九年夏,平阳三十四州县旱, 蠲免秋夏税。”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十九年,台州正月至五月不雨, 六月始插苗。”

万历四十一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四十一年秋,蒲州、临晋、猗氏、荥河、 万泉、安邑、平陆、蒲县大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四十一年秋,大旱。”

万历四十二年,旱。

按《湖广通志》:“万历四十二年,黄州大旱。”

按《福建通志》:“万历四十二年,罗源县大旱。”

万历四十三年,旱。

按《山东通志》:“万历四十三年,大旱,饥,人相食。”

按《山西通志》:“万历四十三年春,广昌旱,自春至夏不 雨。”

按《浙江通志》:“万历四十三年,衢州旱灾。”

按《福建通志》:“万历四十三年夏,旱。”

按《云南通志》:“万历四十三年夏,省城大旱。”

万历四十四年,旱。

按《山西通志》:“万历四十四年夏六月,文水、蒲州、安邑、 闻喜、稷山、猗氏、万泉旱,春夏不雨。”

万历四十五年,旱。

按《江南通志》:“万历四十五年,吕梁洪水干”

按《湖广通志》:“万历四十五年,黄安大旱。”

万历四十六年,旱。

按《湖广通志》:“万历四十六年,黄安大旱。”

按《广西通志》,“万历四十六年夏六月,茶城县诸溪不 雨而涨。伸家廖洞传有龙斗,日夜不休,山水若决,率 皆泥淖。”

按《广西通志》:“万历四十六年,全省大旱,民饥,南宁尤 甚,死者白骨叠丘。”

熹宗天启元年旱

[编辑]

按《云南通志》:“天启元年,省自城正月不雨至六月,米 价腾踊,新兴十八寨,弥勒大旱。”

天启二年,旱。

按《湖广通志》:“天启二年七月,郧阳旱。”

天启三年,旱。

按《江西通志》:“天启三年,吉安府旱,饥。”

天启四年,旱。

按《山西通志》,“天启四年,静乐大旱,自春至夏不雨。” 按《广西通志》,天启四年甲子,阳朔县旱,饥民变。 天启五年旱。

按《山西通志》:“天启五年夏六月,文水不雨。”

按《浙江通志》:“天启五年,绍兴大旱。”

天启六年,旱。

按《陕西通志》:“天启六年,富平旱。”

愍帝崇祯元年旱

[编辑]

按《畿辅通志》:“崇祯元年,保定府大旱。”

按《山西通志》,崇祯元年秋,太平、隰州、永和、蒲州旱。 按《湖广通志》,崇祯元年,郧阳旱。

按《广西通志》:“崇祯元年,怀集秋,旱。”

崇祯二年,旱。

按《陕西通志》:“崇祯二年,米脂大旱。”

崇祯五年,旱。

按《浙江通志》:“崇祯五年,遂昌大旱,自七月不雨至次年二月。”

崇祯六年,旱。

按《山西通志》:“崇祯六年秋,太平、蒲县、安邑、隰州、汾西、 蒲州大旱。”

按《陕西通志》:“崇祯六年,西安旱,饥,饿莩遍涂米脂。大 旱,斗米千钱,人相食。”

崇祯八年,旱。

按《山西通志》:“崇祯八年,稷山垣曲旱。”

崇祯九年,旱。

按《山西通志》:“崇祯九年夏,安邑大旱。”

按《吴县志》:“崇祯九年夏,大旱。”

按《浙江通志》:“崇祯九年,金华、新昌、嵊县大旱。”

崇祯十一年,旱。

按《吴县志》:“崇祯十一年秋,旱。”

崇祯十二年,旱。

按《潞安府志》:“崇祯十二年冬,无雪。”

按《湖广通志》:“崇祯十二年,钟祥旱。”

崇祯十三年,旱。

按《山东通志》:“崇祯十三年,连岁大旱,天下大饥,人相 食,盗贼破城邑。”

按《浙江通志》:“崇祯十三年,嘉兴、绍兴旱,蝗,诸暨夏旱。 崇祯十五年旱。”

按《浙江通志》:“崇祯十五年,宁波旱。”

崇祯十六年,旱。

按《浙江通志》:“崇祯十六年,宁波旱,饥。”

按:《云南通志》:“崇祯十六年夏,武定大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