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卷134
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一百三十四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綂志卷一百三十四
青州府〈在山东省治东三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东至莱州府潍县界九十五里西至济南府淄川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沂州府沂水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武定府利津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海五百里西南至兖州府治四百二十里东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武定府治二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里〉
分野天文虚危分野元枵之次
建置沿革古爽鸠氏之墟禹置青州周为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齐郡汉元年复为齐国元封元年国除为郡五年复置青州后汉建武十三年复置齐国三国魏及晋初因之永嘉末陷于石氏〈太宁元年属石赵永和中石氏败为叚龛所据升平元年属慕容燕太和五年属苻秦太元九年苻氏败刺史苻朗以州降晋改置幽州隆安二年为慕容徳都号曰南燕〉义熙五年刘裕平燕复置青州齐郡〈自晋永嘉以前郡国多治临淄永嘉后治广固义熙后始治东阳城〉宋魏因之后周置总管府隋开皇十四年府废大业三年州废改曰北海郡唐武徳四年复曰青州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元年复曰北海郡至徳元载置青密节度使乾元元年复曰青州三年改淄青平卢节度使属河南道五代因之宋曰青州北海郡淳化五年置镇海军节度至道三年置京东路熙宁七年分为京东东路金改曰山东东路置南青州节度后改曰益都府升为总管府元曰益都路属中书省明洪武初仍曰青州府置山东行中书省九年改布政使司移治济南以青州为属府
本朝因之领县十一〈旧兼领卫一今裁〉
益都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昌乐县界五十五里西至济南府新城县界一百里南至临朐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寿光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昌乐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博山县界一百五里东北至寿光县界四十五里西北至临淄县界三十五里汉置广县属齐郡后汉三国魏因之晋改属东莞郡永嘉后废义熙五年于县界筑东阳城为青州治所宋魏因之北齐始置县曰益都青州及齐郡皆治此隋为北海郡治唐为青州治宋因之金为益都府治元为益都路治明为青州府治 本朝因之〉
博山县〈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临朐县界九十里西至泰安府莱芜县界三十里南至莱芜县界十五里北至淄川县界十二里东南至沂州府蒙阴县界七十里西南至莱芜县界二十里东北至益都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淄川县界三十里本淄川县之颜神镇地汉为莱芜县地北魏以后为贝邱县地元初尝置行淄川县于此至元二年县废以镇隶益都明嘉靖十七年设通判驻此 本朝雍正十二年始以益州之孝妇怀徳二郷三十四社及淄川之大峪等二十一庄莱芜之乐疃等七庄置县属青州府〉
临淄县〈在府西北五十五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四十里东至益都县界三十里西至济南府长山县界三十五里南至益都县界十五里北至乐安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益都县界五十里西南至益都县界三十里东北至寿光县界三十里西北至博兴县界二十五里本古营邱地周封太公望为齐国献公自薄姑徙都此曰临淄汉置临淄县为齐郡治后汉并为青州治三国魏及晋初因之宋魏为齐郡治北齐移齐郡治益都县废临淄入焉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北海郡唐属青州宋因之金属益都府元至正三年省入益都县十五年复置属益都路明属青州府本朝因之〉
博兴县〈在府西北一百一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乐安县界四十里西至高苑县界二十里南至临淄县界五十里北至武定府蒲台县界四十里东南至临淄县界七十里西南至济南府新城县界十五里东北至乐安县界四十里西北至蒲台县界二十里本汉博昌乐安二县地属千乘郡后汉属乐安国三国魏因之晋省乐安入博昌宋移博昌县于寿光县界而于故县地侨置乐陵郡领乐陵阳信等县属冀州后魏属青州隋开皇初郡罢十六年移治故乐安县界仍改曰博昌属北海郡唐武徳二年属乘州八年州废属青州总章二年还治故博昌县界后唐改曰博兴宋因之金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博兴州属益都路明初州废仍为博兴县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高苑县〈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三十五里东至博兴县界二十里西至济南府邹平县界三十里南至济南府新城县界五里北至武定府蒲台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博兴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新城县界八里东北至武定府蒲台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邹平县界三十里本战国齐千乘狄邑地汉高帝分齐置千乘郡治千乘领狄被阳高苑等县后汉永平三年置千乘国永元七年改曰乐安国移治狄县领千乘高苑而被阳县废永初二年改狄县为临济晋仍曰乐安国移治高苑领临济而千乘县亦废晋末地入于魏因移置乐安郡后魏郡废宋复于故狄城侨置长乐县及渤海郡后魏因之北齐郡废移县治被阳城隋开皇十八年改曰会城大业三年又改曰高苑属齐郡唐武徳元年属邹州八年州废属淄州宋景徳三年改县为宣化军熙宁三年废军为县仍属淄州金因之元至元二年改属益都路明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乐安县〈在府北少西九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三里东至寿光县界三十里西至博兴县界十里南至临淄县界二十三里北至武定府利津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寿光县界二十七里西南至临淄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海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博兴县界二十里汉置广饶钜定二县属齐郡后汉俱省三国魏因之晋复置广饶县属齐国宋魏俱属齐郡北齐废隋开皇初移置千乘县于此属北海郡唐武徳二年于县置乘州八年州废县属青州宋因之金改曰乐安属益都府元属益都路明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寿光县〈在府东北七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莱州府潍县界四十里西至益都县界三十里南至昌乐县界三十里北至海一百里东南至昌乐县界三十里西南至益都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潍县界六十里西北至乐安县界五十里本古斟灌氏地春秋为纪国地汉置寿光县属北海郡后汉属乐安国三国魏及晋因之宋省寿光改置博昌县于此仍属乐安郡后魏因之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复故名曰寿光仍属北海郡唐武徳二年属乘州八年州废还属青州宋因之金属益都府元属益都路明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昌乐县〈在州东七十里东西距三十五里南北距七十二里东至莱州府潍县界二十里西至益都县界十五里南至临朐县界六十里北至寿光县界十二里东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西南至临朐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潍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寿光县界七里本古营邱地汉置营陵县为北海郡治后汉置北海国治剧县以营陵为属三国魏因之晋初改属东莞郡元康十年改属高密郡宋因之后魏属平昌郡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改曰营邱属北海郡大业八年废唐武徳初于县权置杞州二年州废复为营邱县属潍州八年省入北海宋干徳三年改置安仁县寻又改曰昌乐属潍州金因之元至元三年省入北海明初复置昌乐县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临朐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东至安邱县界七十五里西至益都县界七十五里南至沂州府沂水县界一百五里北至益都县界二十里东南至安邱县界九十三里西南至博山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昌乐县界七十里西北至益都县界二十五里本战国时齐之朐邑汉置临朐县属齐郡三国魏因之晋属东莞郡宋省后魏改置昌国县属齐郡隋开皇六年改曰逢山大业二年复曰临朐属北海郡唐属青州宋因之金属益都府元至元三年并入益都十五年复置属益都路明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安邱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西至临朐县界七十里南至诸城县界四十里北至莱州府潍县界十五里东南至高密县治五十里西南至沂州府莒州界七十五里东北至莱州府昌邑县界五十里西北至昌乐县界三十里汉置安邱县属北海郡三国魏因之晋初属东莞郡恵帝改置平昌郡宋魏因之北齐郡县俱废入昌安隋开皇十六年改置牟山县大业初改曰安邱省昌安入之属高密郡唐武徳六年移治昌安故城仍曰安邱属密州乾元二年改曰辅唐五代梁开平二年复曰安邱后唐同光初复曰辅唐晋天福七年改曰胶西宋开宝四年复曰安邱仍属密州金元皆因之明初改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莱州府胶州界四十里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邱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日照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本春秋时鲁诸邑及齐琅邪邑地秦置琅邪郡汉初置东武县为郡治并领琅邪诸县后汉改置琅邪国于开阳以东武等三县为属三国魏因之晋初省琅邪县以东武诸县属城阳郡太康十年属东莞郡宋以东武县分属平昌郡后魏永安二年置东武郡兼置胶州北齐改置高密郡仍置胶州省诸县入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密州十八年改东武县曰诸城大业初州废为高密郡唐武徳五年复曰密州天宝元年复曰高密郡乾元元年复曰密州属河南道宋曰密州高密郡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属京东东路金曰密州属山东东路明洪武元年始废密州以县属青州府 本朝因之 按青州府属旧有安东卫一本从沂州府日照县分置日照旧隶青州后为沂属而安东未经改归 本朝乾隆七年裁卫以所辖村庄归入诸城日照二县但计其道里究与日照为近应将安东废卫列入沂州附识于此〉
形势东北据海西南距岱〈书禹贡传〉海岱间一都会〈汉书地理志〉青州沃壤古曰东秦四塞之固负海之饶〈晋书慕容徳载记〉东道之雄号称富衍〈宋史地理志〉
风俗其民麤而好勇〈管子〉宽缓阔达好议论〈史记〉务农桑崇尚学业〈隋书地理志〉
城池青州府城〈周十三里有奇门四濠广三丈五尺夲土城明洪武三年甃砖天顺正徳间相继増修〉博山县城〈周三里门四即颜神镇故城也 本朝雍正十二年重建〉临淄县城〈周四里门四濠广二丈元末筑明成化中知县蒋凤甃砖〉博兴县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二尺元末筑明嘉靖三十四年修〉高苑县城〈周五里门四濠广三丈明景泰四年筑万历四年甃砖〉乐安县城〈周五里门四濠广二丈明成化中增筑万历二十三年甃砖〉寿光县城〈周三里有奇门五濠广一丈六尺明正徳六年增筑崇祯十三年甃砖 本朝康熙三十四年修〉昌乐县城〈周四里门四濠广一丈明初筑土城成化二年重筑万历二十四年甃以石〉临朐县城〈周三里门二濠广一丈六尺元至正末筑明崇祯十三年易以砖〉安邱县城〈周三里有奇门三濠广一丈七尺明崇祯十三年甃砖 本朝康熙六十年修〉诸城县城〈周九里门五濠广一丈九尺明洪武四年重修〉
学校青州府学〈在府治东本元太虚宫故址明洪武五年徙建 本朝康熙五十八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益都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十年移建 本朝康熙十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博山县学〈在县治南旧有学宋元设山长主之 本朝雍正十二年因旧址建入学额数八名〉临淄县学〈在县治前旧在县治东南明嘉靖中移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博兴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建本朝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高苑县学〈在县治东宋至和三年建本朝康熙二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乐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崇宁元年建后毁元至元十三年重建 本朝雍正八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寿光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十年重建入学额数二十名〉昌乐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三年徙建入学额数十五名〉临朐县学〈在县治西南宋绍圣间徙建 本朝顺治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安邱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重建 本朝康熙七年五十八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诸城县学〈在县东南金贞元中建明洪武初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 按 本朝乾隆七年裁安东卫以入学额数之半分入诸城及沂州府日照县〉松林书院〈在府治西南即矮松园宋王曽读书处年远荒废 本朝乾隆十五年重修又临淄县稷门书院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建高苑县长乐书院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建乐安县乘州书院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建昌乐县设有义学一所 按府城西南旧有范公书院为宋范仲淹读书处临朐县旧有朐山书院在县治南明嘉靖间知县禇宝建安邱县旧有公冶书院在县西南八十里明成化八年建诸城县旧有沧浪书院东武书院俱明建附识于此〉
户口〈原额人丁二十四万二千零六十七又滋生人丁五万二千八百二十八〉
田赋〈田地十万二千八百七十二顷八十七亩一分有奇额徴地丁银四十五万一千六百五十三两七钱有奇米九百零一石四斗九升有奇〉
山川箕山〈在益都县东五十里亦名𡸷山又名香山左思齐都赋箕岭镇其左隋书地理志都昌县有箕山于钦齐乘齐城山势俱带西南东郊平原百馀里有香山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尧水迳其东即𡸷山也山西南十里有龙女泉〉大龙山〈在益都县西二十里其东有小龙山二山对峙蜿蜒若龙〉九回山〈在益都县西四十里即古为山北阳水出焉汉书地理志广县有为山浊水所出郦道元水经注为山世谓之冶岭山齐乘九回山俗名九扈山即古为山也〉金山
〈在益州县西八十里金岭镇取此以名又北十里即临淄之铁山也〉云门山〈在益都县南五里齐乘云门山在府城南五里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可容百馀人远望如悬镜东南曰劈山西则驼山三山聨翠障城如画府志云门山一名云峯山阴有石井名龙潭水旱不加盈涸有亭曰耸翠其左为凤凰岭其南为云台山〉劈山〈在益都县南十里水经注石井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之劈头山齐乘山峰分裂如劈故名山东通志劈山在云门山东南亦谓之劈裂峯其南有八仙台〉驼山〈在益都县南八里以形似名山阴有龙湫祷雨辄应又县西南十里为方山在驼山之阳〉青山〈在益都县东南十里产石深青细润又有黄山在县东南十五里石色黄质故名〉神头山〈在益都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有颜文姜庙故名相近有鹰山虎山〉尧山〈在益都县西北八里水经注从征记曰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克因巡狩登此后人遂以名山齐乘山去今府城十里〉博山〈在博山县东南五十里鲁山西又南十里有南博山〉黒山〈在博山县东十六里山石皆黑冶器取资于此〉原山〈在博山县西二十五里汉书地理志筑芜县有原山甾水所出〉瓮口山〈在博山县南十八里南连青石关形如瓮口〉岳阳山〈在博山县东南三十里齐乘颜神镇东南二十五里岳阳山即原山也淄出其阴汶出其阳跨淄川益都两县界 按此山与原山相去五十馀里齐乘混而为一误也〉社山〈在临淄县西刘向说苑齐宣王猎于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水经注时水迳愚公山东又屈而迳社山北有愚公谷山即社山之通阜韩非子齐桓公遂鹿而入山谷之中见一老父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社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按社一作杜〉商山〈在临淄县西即古铁山跨益都临淄及济南府新城三县界崔琰述征赋云渉淄水过桓都登铁山望齐岱足也详见济南府〉牛山〈在临淄县南十里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后汉书杨赐传虹贯牛山左思齐都赋牛岭镇其南水经注天齐水出南郊山下即牛山也魏书地形志广川县有牛山府志又有南郊山在县东南十里盖连麓而异名耳〉峱山〈在临淄县南十五里诗齐风遭我乎峱之间兮汉书地理志作嶩亦作巙〉莬头山〈在临淄县东南十五里汉书地理志东安平县有莬头山女水所出水经注女水出东安平县之蛇头山萧徳言括地志一名鼎足山晋〉
〈书慕容徳载记北登社首东望鼎足是也一名牛首冈〉稷山〈在临淄县西南十三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时稷下学士复盛虞喜志林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也齐乘山旧有后稷祠故名又齐宣王尝立孔子庙于此亦名孔父山〉奎山〈在博兴县东南县志一名笔架山在县东南迎秀门外累土所为又有灵山唐书地理志博昌县有灵山〉节女山〈在昌乐县东接莱州府潍县界隋书地理志营邱县有女节山乐史太平寰宇记在北海县西三十五里相传北海县有节女当齐湣王时伐楚有苏浑死焉节女终身不嫁呼父魂葬此山因名〉孤山〈在昌乐县东二十里接莱州府潍县界府志有跪河出焉一名凤山〉二姑山〈在昌乐县南二十五里府志相传有二仙姑成道于此又南十五里为随姑山相传有人随仙姑至此故名下有龙泉〉丛角山〈在昌乐县南二十五里隋书地理志营邱县有丛角山寰宇记山有三峯岌如丛角故名金史地理志昌乐有聚角山其北为桃花山旧多桃花〉乔山〈在昌乐县南三十里府志峯峻独秀上有仙路春夏草木不生西坂有石眼秋出红泉〉柳山〈在昌乐县南六十里〉方山〈在昌乐县东南二十里晏谟齐记剧城东南有方山远望正方水经注东丹水渏水并出方山太平寰宇记方山在昌乐县东南二十五里齐乘方山在丹山东北府志东丹河出山西污河出山东〉黄山〈在吕乐县东南二十五里接莱州府潍县界又有西黄山在县南二十里〉纪山〈在昌乐县西南五十里畏临朐县界即古丹山西丹河发源于此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注徐广曰丸一作凡萧徳言括地志丸山即丹山在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水经注丹山世谓之凡山府志纪山在临朐县东北五十里又东北去昌乐县五十里〉擂鼓山〈在昌乐县西南五十里纪山之东白狼河发源于此水经注白狼山河西出丹山隋书地理志都昌县有白狼山齐乘白狼源西出丹山即隋志之白狼山也相近又有摩旗山〉朐山〈在临朐县东南二里水经注所谓覆釡山也应劭曰临朐县以临朐山为名县志山在弥水东岸高原自东来首忽昻起入弥水状如螭龙饮河石皆黒色〉庙山〈在临朐县东六十里接安邱县界有朱虚故址又有孤山在县东四十里方山在县东三十里〉石门山〈在临朐县西十八里县志势如锦幛环列独西面稍平山中亭午不见日影向夕乃返照荧然故石门返照为县胜境〉逢山〈在临朐县西二十五里殷诸侯逢伯陵之国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有逢伯陵因之杜预注逢伯陵殷诸侯姜姓汉书郊祀志神爵元年祠逢山石社石鼓于临朐地理志临朐县有逢山祠水经注逢山即石膏山也上有石鼓鸣则年凶郭绿生述征记曰逢山在广固南三十里有祠并石鼔魏书地形志逢山在西安县齐乘逢山四靣斗绝惟一径可登且有泉石膏山即逢山之西麓也 按是山跨二县境在临朐者名逢山在益都者名石膏山寔一山耳〉黄山〈在临朐县南四十里〉沂山〈在临朐县南九十里与沂州府沂水县接界亦曰东泰山周礼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汉书地理志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注东小泰山也隋开皇十五年诏祠名山大川以沂山为东镇元和郡县志沂山在沂水县北一百二十四里唐沈亚之沂水杂记沂山有谷九十九所河分八流大曰沂汶太平寰宇记沂山东北四里有五坛是宋武帝伐燕立坛以祭五帝处齐乘沂山在临朐县南一百里即公玉带请汉武帝所封之泰山也然汉志谓卑小不称其声者盖沂山远望之本高縁坡麓曼衍八九十里以渐而升逮至其巅遂失其峻极耳其岭曰百丈崖有泉自山巅而下洒若飞雨沂水出西麓沭水汶水出东麓按郑康成注沂山为沂水所出今沂水实出沂水县雕崖山其流北去此山尚五十馀里盖本二山也自隋唐以来始混以此为沂山耳〉大弁山〈在临朐县东南与安邱县接界亦曰汴山长亘数里上下正方如翠屏水经注沭水出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沂水杂记又名太平山顶平可八九十里齐乘今又讹作大屏山当从水经作大弁者是其原名也〉大岘山〈在临朐县东南一百五里宋书武帝纪慕容超闻王师将至其大将公孙五楼说超宜断据大岘魏书刁雍传雍谓叔孙建曰大岘以南处处狭隘不得方轨又魏书地形志盘阳县有大岘山水经注岘水北出大岘山元和郡县志大岘山在沂水县北九十里崖坂峭曲石径幽危太平寰宇记山西接小泰山高三里周四十二里齐乘大岘山即穆陵关也为齐南天险〉海浮山〈在临朐县西南二十里下临熏冶泉又西为三一山三峯西合而东分可十馀里北麓有锺乳洞石虎洞〉嵩山〈在临朐县西南四十里接沂州府沂水蒙阴二县界有略水洞出银矿又出铅铁铜锡丹砂之类山下河水间出砂金其西南连接者曰黒山亦有矿〉八岐山〈在临朐县西南五十里下如九叠屏风上则八峯骈秀魏书地形志西安有八士山疑即此〉仰天山〈在临朐县西南七十里上有罗汉水帘观音诸洞又有黒龙渊祷雨辄应〉委粟山〈在临朐县东北三里水经注巨洋水东北迳委粟山东孤阜秀正形若委粟齐乘委粟山今名粟山县志亦名稷山上有后稷祠〉龙山〈在临朐县东北十里蜿蜒如龙形山下有泽相传龙潜于此祷雨辄应府志至正十七年龙见于临朐龙山大石立起即此〉灵山〈在临朐县东北二十里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欲祀灵山晏子止之即此〉义山〈在临朐县东北五十〉
〈里亦名尧山尧河出此汉书地理志剧县有义山蕤水所出伏琛齐记亦名尧山水名尧水地名尧沟〉龙门山〈在临朐县西北五十里与龙山对时〉盖公山〈在安邱县东四十里枕潍浯之交县志汉初盖公尝栖隐于此故名今其上有盖公冡祠〉砺阜山〈在安邱县东五十里接莱州府高密县界水经注濉水西有雁阜太平寰宇记高密县西北有砺阜山盖雁砺字相近而讹也齐乘谓高密郡碑产山有砺阜误〉柴阜山〈在安邱县西四十里水经注汶水迳柴阜山北俗呼为赤阜齐乘柴阜在安邱西五十里其东有慈阜〉雨罗山〈在安邱县西六十里崭岩秀出云气罗布天必雨故名〉三山〈在安邱县南十五里亦曰三山埠〉神山〈在安邱县南五十里雹泉神祠北〉书院山〈在安邱县东南八十里有两山对峙一蟠曲南向者曰书院一孤峭北向者曰灯台二山皆多竹木〉牟山〈在安邱县西南十五里水经注安邱城对牟山元和郡县志山在县西南十三里隋牟山县取名于此齐乘安邱南二十里有牟娄山本牟夷国密之诸城有娄郷隋因置牟山县今讹作朦胧山〉刘山〈在安邱县西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故垒刘裕平燕停车于此故名县志山高百十丈峯峦九出上有桃源洞〉峯山〈在安邱县西南五十里上有仙姑洞〉峿山〈在安邱县西南六十里一名巨平山水经注汶水出朱墟县东南峿山山在小㤗山东县志峿山四面险绝上宽平可数百亩有故城遗址中有池其东北悬崖耸出土人呼仙女望又有㙋山在峿山之东〉太平山〈在安邱县西南八十里与临朐县之大弁山相连实一山也上有长城岭其左右连络者曰金鞍山望海山凤凰山擂鼓山〉峡山〈在安邱县东北四十里以两山夹峙而名潍水流经西麓又岞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为汶潍合流处〉望高山〈在安邱县西北二十里〉藏马山〈在诸城县东一百里山峯炎峻中俯平川有一小山如马形故名西五里有天台山对峙又东为塔山〉常山〈在诸城县南二十里水经注扶淇水出东武西南常山太平寰宇记山在诸城县以祈雨常应故名祠前迤西十馀步有二泉并出苏轼祷雨于此名曰雩泉因构亭其上作雩泉记〉转头山〈在诸城县南四十里乂桃林山在县南六十里〉烽火山〈在诸城县东南二十里隋书地理志诸城有烽火山县志自岱历沂磅礴而来盘结于此为县镇山山阴有琵琶阜延亘十里〉五弩山〈在诸城县东南三十里水经胶水出黔陬县胶山注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魏书地形志东武郡梁乡有五弩山太平寰宇记胶山一名五弩山胶水所出在密州东南九十里 按胶水本出胶州之铁橛山与五弩山正相接盖即一山齐乘以高密之卤山为五弩山误〉鄣日山〈在诸城县东南三十里亦名奕山水经注密水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山状鄣日是有此名隋书地理志琅邪有鄣日山府志苏轼谓山形类峨嵋但小耳又相近有竹山牛台山与鄣日山鼎峙〉徐山〈在诸城县东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琅邪有徐山太平寰宇记秦时徐福将童男女集会于此因名〉卢山〈在诸城县东南三十里本名故山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横县有故山久台水所出水经注久台水出琅邪横县故山山在东武县故城东南世谓之卢山宋苏轼超然台记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县志山阳有卢敖洞俗名休粮洞其巅有巨石为饮酒台洞左掖为圣灯岩〉石门山〈在诸城县东南六十里柳林河出此〉回头山〈在诸城县东南七十五里山极高峻盘池河出此其南为大小青门山〉云母山〈在诸城县东南九千里魏书地形志扶淇县有云母山县志山皆巨石相传中有云母其西二里为赦山〉纪邱山〈在诸城东南一百五十里与琅邪山并峙俗名争高山魏书地形志梁乡县有纪邱山〉琅邪山〈在诸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汉置琅邪郡以此取名为八祠之一管子齐桓公将东游南至琅邪孟子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注齐东南境上邑战国时苏秦说齐宣王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史记始皇二十八年南登琅邪留三月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山下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徳三十七年从会稽还吴北至琅邪之罘汉元封五年东巡北至琅邪观海太始三年复幸琅邪水经注琅邪山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馀里傍滨巨海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高五里台上有神渊括地志山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县志其山三面皆海惟西南通陆〉石屋山〈在诸城县西南三十二里山下有桃花洞〉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注涓水出马耳山山高百丈南巅二峯秀削如马耳形苏轼诗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
〈有双尖又云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又有松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折泉水出松山齐乘松山今名分流山在马耳山西又有松垛在县西南八十里乃故松山地也〉昆山〈在诸城县西南六十里汉昆山县以此名山北有梳洗河〉五莲山〈在诸城县西南八十五里县志〉
〈有巨峯五如青莲矗起旧名五垛山东路有 十八盘三垛峯西路由风门入与九仙山相近〉九仙山〈在诸城县西南九十里潮河出此山势高耸摩空尝有仙人居之西北有潭水与东海相道久雨将晴井中声如雷旱则以石击井必雨其他为峭峯十有一盘石十有八苏轼诗九仙今已压京东又谓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宕金史完颜长可传有土贼据九仙山即此也〉白龙山〈在诸城县东北四十里两隅各有龙池〉巴山〈在诸城县东北五十里齐乘潍水东北至巴山合密水〉荆山〈在诸城县西北四十里亦名荆台山山巅有凤望石水经注荆水出平昌县南荆山魏书地形志姑幕县有荆台山〉锡山〈在诸城县西北四千里故姑幕城东南二里其东麓为公冶山〉马驹岭〈在昌乐县南六十里绵延而南达于诸城〉破车岘〈在临朐县东水经注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名为破车岘元和郡县志破车岘在临朐县东南三十五里高七十丈周回二十里道径险恶因名齐乘丹山下带长坂曰破车岘〉长峪〈在府城西南亦名马陉亦名弇中峪亦名莱芜谷左传成公二年晋师从齐师入于邱舆撃马陉又襄公二十五年间邱婴与申鲜虞乘而出行及弇中水经注淄水迳莱芜谷又北迳马陵俗名长峪道府志自临淄西南至古莱芜有长峪界两山间逾二百里中通淄河〉斋堂岛〈在诸城县东南琅邪山东南海中去岸五里相传始皇登山从臣斋戒于此故名岛中地千馀亩多土少石甚肥饶产紫竹黄精海枣元时海运粮船悉泊于此〉沐官岛〈在诸城县南信阳场东南里许海中相传秦时从官斋沐于此故名广半里袤一里馀沮洳难行且多石硗确不可耕又有陈家岛在夏河寨东南十五里宋乾道中李宝败金兵于此〉白石坑〈在昌乐县东南七十里其石可为器用〉海〈乐安夀光诸城三县皆滨海在乐安夀光北界者名渤海自莱州府潍县西经寿光县东北一百十里又西经乐安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接武定府利津县界在诸城县东南者名东海自沂州府日照县又东北经诸城县东南百三十里接莱州府胶州界小清河海口在乐安县东北一百三十里又北为新河海口又北为枉河海口接利津县诸城县大海在信阳场南一里其南十五里为宋家海口又折而东北有南龙湾海口〉淄水〈源出博山县西二十五里原山之阴东北流迳长峪道历益都县境又东北迳临淄县东十里又北迳乐安县南二十里折东北流迳县东十里又东北迳寿光县东北界合清水泊入海书禹贡青州潍淄其道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浸苖时汉书地理志莱兼郡原山甾水所出水经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又东北过临淄县东又东过利县东又东北入于海注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东北流迳莱芜谷屈而西北流迳其县故城南又西北转迳城西又东北流与圣水合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自山东北流迳牛山西又东迳临淄县故城南东得天齐水口又东迳四濠冢北又东北迳荡阴里西又北迳临淄城东又自利县东北流迳东安平城北又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南又东北马车渎水注之又北时渑水注之淄水〉
〈入马车渎乱流东北迳琅槐故城南又东北迳马井城北又东北至皮邱流入海元和郡县志淄水出淄川县理东南原山去县六十里俗传禹理水功毕上石黒数里之中波流若漆故谓之淄水齐乘淄多伏流潦则薄崖旱则濡轨而已俗谓之九干十八漏〉时水〈一名耏水亦名如水俗名乌河源出临淄县西南平地西北流迳济南府新城县界又西北至博兴县南合小清河东入海周礼职方氏幽州其浸菑时左传襄公三年晋将合诸侯使士匄告于齐盟于耏外水经注时水出齐城外西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也亦谓之源水因水色黒俗又目为黒水西北迳黄山东又北历愚山水有石梁亦谓石梁水又有𣶩水注之时水又西北迳西安县故城南又西至石洋堰分为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泲时水又北迳西安城西又北京水系水注之又东北流渑水注之自下通谓之为渑也时水又屈而东北迳博昌城北又东北迳齐利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巨淀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北东北入淄水齐乘时水之源南近淄水详其地形水脉盖伏淄所发水经谓时水自西安城南石洋堰分为二支津西北合黄山之徳会水黄阜之南五里泉至梁邹入济旱则涸竭此干时也今不通矣益都众水惟此通舟未尝浅涸焉博兴县志时水发源处地名矮槐树旧置邮亭于此〉巨洋水〈亦名弥河源出临朐县南沂山西麓北流迳临朐县东又北历益都县又东北流迳寿光县东又东北会黒冢泊入于海水经注巨洋水出未虚县小泰山北即国语所谓具水矣袁宏谓之巨昧王韶之以为巨或曰朐弥皆一水也其水北流迳朱虚县故城西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注之又迳临朐县故城东又东北迳委粟山东又东北洋水注之又东北得邳泉口又北会建徳水又东北会康浪水又东北迳剧县故城西又东北迳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又东北迳益县故城东又东北积而为潭枝津出焉谓之百尺沟西北流注于巨淀巨洋水自湖东北流迳寿光县故城西又东北流尧水注之又东北迳望海台西东北流又东北注于海齐乘巨洋水今谓之洱河汉志石膏山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即此水也但因北洋而误其源因支津别出而误云入巨淀耳曽肇南洋桥记乃以洋为南阳非也洋为齐之大川故以巨名道元所谓群书盛称孟坚不应舍大而志小〉潍水〈自沂州府莒州东流入诸城县界迳县北五里折而北迳莱州府高密县界人北迳安邱县东又北流入莱州府昌邑县界水经潍水东北过东武县城西又北过平昌县东又北过高密县西又北过淳于县东又东北迳都昌县东注潍水又西折泉水注之又东北迳诸城县故城西又东北涓水注之又东迳东武县西北流合扶淇之水又北右合卢水又北迳石泉县故城西又北迳昌平县故城东荆水注之又北浯水注之又自故堰北迳高密县故城西又北迳昌安县故城东又北左会汶水北迳平城亭西又东北迳密乡亭西又东北迳下密县故城西元和郡县志潍水故堰在诸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蓄以为塘方二十馀里溉水田万顷太平寰宇记安邱县潍水南自高密县界流入去县二十里〉北阳水〈源出益都县西南九回山东北流迳城北又东北迳寿光县西四十里又北入清水泊即古浊水也亦谓之绳水水经注吕忱曰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东北流迳广固城西东北流迳尧山东又东北流迳东阳城北东北流合长沙水又北迳藏氏台西又北迳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齐乘北阳水出府城西南九回山东北迳五龙口又北迳广固废城行乎绝涧之底水激而岸峻古谚所谓瘦马不渡绳指此非临淄县之淄水也〉南阳水〈亦名长沙水源出益都县西南石膏山东北流至城西折而东绕城北又东流入巨洋水水经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东北流迳广县故城西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又东迳东阳城东南又北屈迳汉城阳景王刘章庙东东注于巨洋后人堨断今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故有南阳水北阳水之论二水浑流世谓之为长沙水亦或通名之为绳水齐乘南阳水出府城西南石膏山流贯益都南北两城间西迳表海亭东迳城阳王庙基古人自庙东堨断使北注浊水今复东流十五里合建徳水入巨洋又云曽肇南洋桥记因汉志石膏山之洋水而以洋为阳误矣石膏山与逢山连麓长沙水出具西石沟水出其东洋水自出临朐沂山以音同致疑也 按绳渑两水异𣲖殊名在益都县境者为绳水即南阳北阳二水也在临淄县境者为渑水乃系水分流也字画相似易致混淆附考于此〉渑水〈自临淄县西北古齐城外西北流迳乐安县西南又西北至博兴县东南入时水左传注渑水出齐国临淄县北入时水水经注渑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溱水也西北流迳营城北又西迳乐安南博昌县故城南西历贝邱又西北入时水齐乘即今临淄西门申池水北流者势极屈曲俗称九里十八湾过梧台北小泥河入焉又北至博兴李监桥入时水〉汶水〈源出临胊县南沂山瀑布泉东流迳县东南六十里又东入安邱县界迳县城北三里又东北入潍水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东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潍注伏琛晏谟并言水出朱虚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也汶水自县东北迳峿城北又东北迳管宁东又东北迳柴阜山北又东北迳汉青州刺史孙嵩墓西又东迳安邱县故城北其两川交会之处则在淳于城东北也齐乘沂山绝顶穆妃陵侧有瀑布泉悬百丈崖而下即汶水也东流循凤凰岭折而北经大岘山阴岘水入焉又北迳符峪口有水出峪中西米入焉疑即伏琛所谓汶源也又北经龟山阴乃折而东经柴阜又东北迳安邱城西又东北入于潍又曰齐有三汶入济之汶见禹贡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此则入潍之汶也旧志汶有二源一出临朐县沂山即瀑布泉东北流入县界一出县西南峿山北流七八里与沂山水合乱流迳县北三里又东入潍〉丹水〈有二源一出昌乐县南方山为东丹河一出临朐县东北丹山为西丹河俱东北流迳昌乐县西北至昌乐故城西合流又东北迳寿光县东入潍县界竹书纪年尧放丹朱于丹水水经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山导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水也西丹自穴山北流迳剧县故城东东丹水注之出方山山有三水一水即东丹水也北迳县合西丹水而乱流又东北出迳渏薄涧北渏水入之谓之鱼合口又东北迳望台东东北注海〉浯水〈亦名清河自沂州府莒州流入诸城县界东北流至安邱县东南四十里景芝镇东入潍水水经注浯水东北迳姑幕县故城东又东北迳平昌县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荆水浯水又东北流而注于潍水也安邱县志有淇水源出县西南六十里𡸷山之麓东北流入于浯水又县西南三十里景芝社有小浯河源出杨阜东北流入潍〉尧水〈即古水也源出临胊县东北尧山北流迳昌乐县西二十里又北迳寿光县东又东北流入丹水水经注尧水出剧县南山即故义山也水即水矣地理志曰剧县有义山水所出也北迳𡸷山东俗亦名之为青水又东北迳东西寿光二城间又东北注巨洋〉康浪水〈在益都县东水经注康浪水发剧县西南𡸷山北流注于巨洋齐乘康浪水即今香山南猪王河三齐略曰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十五里康衢侧即甯戚叩角而歌之地〉石井水〈在益都县西水经注石井水出南山顶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𫌀石高深一匹有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涛北流入阳水齐乘石井水亦谓之石子涧即今之瀑水涧也时有通塞〉建徳水〈在益都县东南水经注建徳水西发逢山阜东流入巨洋水齐乘建徳水出府南七里涧俗名七里河水东犹有建徳村合南阳水入巨洋〉𣶩水〈在临淄县西西北流入时水水经注𣶩水出时水东去临淄城十八里所谓𣶩中也俗以为宿留水西北入于时水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𣶩故世以此而变水名也齐乘𣶩水俗谓之泥河北迳临淄城北系水入焉 按孟子作画刘熙曰音获齐西南近邑因𣶩得名〉系水〈在临淄县西水经注系水出齐城西南世谓寒泉也东北流直申门西为申池傍城北流迳阳门西又北迳临淄城西门北又西流迳梧宫南又西迳葵邱北又西左迤为潭又西迳高阳侨郡南又西北流注于时齐乘系水出临淄城西申门即申池水也门侧小阜曰包山俗又名包河并城北流分为二俱入时一支迳梧台前西入者曰系水一支远至博兴东南李监桥入者曰渑水〉女水〈在临淄县东南十五里源出鼎足山东北流至乐安县界入北阳水汉书地理志东安平县莬头山女水所出东北至临淄入巨淀水经注女水出东安平县之蛇头山或云齐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水也水甚有神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东北流迳东安平县故城南伏流一十五里然后更流注北阳水又迳安平城东东北迳垄邱东东北入巨淀崔鸿十六国春秋南燕录慕容徳建平六年女水忽暴竭慕容超太上四年女水又竭斯三川榖洛之异非独是水有神也〉卢水〈在诸城县东旧志久台水北流入潍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横县故山久台所出水经注卢水即久台水也出东武县东南卢山西北流迳昌县故城西东北流迳东武县故城东又北入潍府志卢水有二源东源出卢山之阴西北流西源出烽火山阴东北流二水分流五里至县东南十五里曹陈村合而为一俗名合河又经合河头村东北流又折而西北入潍水〉密水〈在诸城县东三十里水经注密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其水东北流东源出五弩山西北流同泻一壑俗谓之百尺水古人堨以溉田数十顷北流迳高密县西下注潍水又有诸葛河源出县东北三十里蒲沟东北流而入潍〉扶淇水〈在诸城县西水经注扶淇之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旧志河源即常山之雩泉也府志常山雩泉水甚微细不足为河源西北流三里入朱盘河朱盘河出马耳山东八里寨山之阴东北流十里有两河自东南来注之东北流七里有注辅河自东南来合流而北从此下流始名扶淇河又北流五里入潍两河出常山东注辅河一名柳林河按扶淇亦作邞淇宋苏轼诗随师东渡游潍邞王十朋注潍邞密州二水名又轼诗有郤淇自古〉
〈北流水之句郤淇别无依据当是集夲讹邞为郤谨附识于此〉涓水〈在诸城县西水经注涓水出马耳山阴北迳娄乡城东又北注于潍水齐乘涓水合扶淇水入潍今名字齐河府志涓水源出龙秋山北经石梁空始至马耳山县志又有白敛河出马耳山西南铁鼓山阴东北流迳牛心塜东绕五里迳许盖北入涓水 按白敛河即白练河有东西二源俱在沂州府日照县境〉析泉水〈在诸城县西南七十里自分流山西发源流至沂州府莒州境入潍水 按后汉书地理志折泉水北至箕入潍水经注折泉水出析泉县南松山东北流迳析泉县东又东北流入于潍府志有小水河源出分流山阴北流三十里入白敛河〉荆水〈在诸城县西北四十里源出荆山北流入浯水水经注荆水出平昌县南荆山阜东北流迳平昌县故城东又东北流注于濉水府志水经平昌故城台下合雹泉入于浯同流至高密县北入潍其西为长行沟水北流于荆又有山泉河朱龙河石龙河俱入荆〉黄河故道〈在高苑县北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二年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水经河水东迳漯沃津又东迳千乘城北又东北过利县城北又东分为二水枝津东迳甲下城南东南历马常坈注济又东北过甲下邑又东北入于海县志河径千乘自东汉历魏晋至隋唐犹然自梁晋夹河之战河又北徙或谓今之大清河即东汉以后大河经流处也〉漯河故道〈在高苑县北久湮汉书地理志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水经漯水迳建信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千乘县二城间又东北为马常坈注伏琛曰千乘城齐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隔会水即漯水之别名也坈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乱河支流而入于海地理风俗记曰漯水〉
〈东北至千乘入海河盛则通津委海 水耗则微涓绝流书浮于济漯亦是水也〉济河故道〈自济南府新城县流入迳高苑县北又东迳博兴县北又东北迳乐安县北又东北入于海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又北东入于海水经注济水济自临济县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又东北东迳高昌县故城西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又迳薄姑城北又东北迳狼牙固西东北至甲下邑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又东北河水支津注之又东北入海元和郡县志高苑县济水北去县七十步博昌县济水北去县百步又东北流入海其水口谓之海浦在博昌县东北二百八里乐安县志济渎入海之道自唐以来数变初经高苑县北又东北至博昌入海其后改从蒲台东北与河合而入海宋南渡后刘豫导泺东行入济水故道为小清河仍经高苑北至乐安县入海及金皇统中县令高通改由县南长沙沟至博兴合时水又东北至乐安由马车渎入海而小清河之上流遂塞〉小清河〈自济南府新城县流入府境迳高苑县南五里又东迳博兴县南会时水又东迳乐安县北十八里又东北由马车渎入海即古济水故道本迳高苑博兴之北金皇统中改由县南自博兴以东皆时水经流也府志小清河河身狭小不能容受邻县诸山之水而河岸复低尤易冲决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开支脉沟分其势乾隆六年以年久淤塞复发 帑疏濬马 按五代史杂传王师范据青州恃博昌之水不备于北当时盖巨浸也久而淤废成化中尝疏濬之东方盐货得抵张秋今小清河之上流皆为平陆止孝妇等河来汇旱则涸而断流潦则溢而为灾一干一溢迄无宁岁其在高苑博兴地者南岸为新城地南决则新城受害北决则高博受害然南岸地高水虽入而易退北岸地卑水一决而遂聚此讲求水道者所当深究也〉孝妇河〈原出博山县颜神镇孝妇祠下西北流入济南府境又自新城县西流至高苑县西南界入小清河即古泷水也水经注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太平寰宇记古名孝水一名笼水府志出颜神镇南三十里西北流镇西又北经鹰山西虎山东入淄川县界〉虞河〈在昌乐县东南源出方山东北流入莱州府潍县界一名污河亦曰子河齐乘有西虞河因东虞得名源出黄山北流经潍州西又北入海县志污河亦曰黒水出方山东麓东北流经黄山有宝泉流合焉下流至潍县合白狼河〉跪河〈在乐昌县东南二十馀里源出孤山北流入夀光县界下达莱州府潍县入海〉白狼河〈在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原出擂鼓山东北流入潍县界水经注营陵城北有白狼水西出丹山又曰白狼水上承营陵县之下流东北迳平寿城东西入别画湖又东北入海齐乘白狼河有二源一出丹山一出北海县南小王庄平地泉涌如轮二源合此始大唐书地理志长安中北海令窦琰于故营邱城东北穿渠引白狼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号窦公渠〉龙泉河〈在临朐县南一里源出县西寺泊社平地东流迳县南入弥河明嘉靖中知县褚宝导之绕城为池又有黄龙沟出县西田村西南五里平地亦东迳县南入弥河〉大河〈在临朐县南六十里自沂水县东流迳嵩山西麓又东北流入弥河又有小河在县南二十里源出县西南中庄社平地东流入弥河居民倚以陶埴〉灵河〈在安邱县西南牟山西十里一名凌子河源出县西南峰山北流迳白云山又北迳牟山西又北流入汶水又有金沟河在牟山西麓源出南营东北迳故城北又北入于汶红河在县西六十里源出临朐县朱音社东流入汶又有五里河源出平地自县南折东北至县东北十馀里入汶〉潮河〈在诸城县南八十里源出九仙山天井湾东南流迳两城集亦曰两城河又东南入沂州府日照县界〉铁沟河〈在诸城县东南十里源出烽火山西北流入潍宋苏轼有赠乔太博铁沟行即此〉棘津河〈在诸城县东南二十里上源从信阳乡纪里河分流西北出名棘津河河南有太公钓鱼台又西五里入柳林河相传为太公钓处〉吉利河〈在诸城县东南六十里一名纪里河有二源东源出五弩山西南麓西源出千秋岭俱南流十馀里合流迳石河头村北西南流合胜水河又西南至宋家口入海〉胜水河〈在诸城县东南七十里源出回头山曰盘池河亦曰白马河东南流至三里庄名胜水河又东南入吉利河〉横河〈在诸城县东南一百里源出县东南石老公山地名盘石罗东南流折而西又南流至窑头口入海〉岔河〈在诸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塔山西狼窝沟北流迳曹村社合韩信沟同流入于滩〉柳林河〈在诸城县西北为上已袚除之所〉商沟河〈在诸城县西北三十里有二源东源出程哥庄北岭东南流二十五里入潍西源出荆山东南流三十五里入潍又有算河源在县西五十里宋家庄龙湾河源出县西四十五里马蹄泉营河源出岳哥庄西俱入商沟河〉天齐渊〈在临淄县东南八里史记封禅书天齐渊水在临淄南郊山下水经注天齐水出南郊山下谓之天齐渊五泉并出南北三百步广十步水在齐八祠中齐之为名起于此矣其水北流注于淄水齐乘天齐渊在淄水之东女水之西平地出泉广可半亩土人名曰龙池〉青沙泊〈在博兴县南与小清河相接为高苑新城二县蓄水之地庄民俱傍泊以居南有桑公堤十八里又旧设石闸一座 本朝乾隆五年改为滚水坝〉麻大泊〈在博兴县西南七里接高苑新城二县界时水所潴之泽也一名鱼龙湾又名锦秋浦蒲苇丛生芙蕖如锦周五十馀里 按水经注有济水所汇之平州今不可考计其道里与此泊相近〉马家泊〈在高苑县西南五里小清河北驾鸭湾水所汇也旧引为支脉沟经县南二里又东经博兴至乐安县界仍入小清河明嘉靖中其沟淤塞每经夏雨则泊水汛涨为患〉清水泊〈在乐安县东北四十里接寿光县界淄水女水北阳水俱汇于此即古钜定湖也水经注谓之巨淀湖在钜定县东南齐乘钜定即今乐安东北清水泊也亦即古之青邱一名青邱泺〉黒冢泊〈在寿光县东北五十里地名黒冢社齐乘巨洋水又东北由黒冢泊入海郭縁生述征记谓之乌常泛齐人名湖为泛冢即秦皇望海台也晋书慕容徳置盐官于乌常泽即此今涸〉支脉沟〈在乐安县北六十里泄马家泊之水入于海今迹微存居民皆佃作供租非甚潦则无水〉
〈本朝康熙以来屡加修濬〉马车渎〈在乐安县东北五十里今名高家港汉书地理志钜定县有马车渎首受钜定东北至琅槐入海又时水东北至钜定入马车渎水经注巨淀北为马车渎北合淄水又北时渑之水注之〉马局湾〈在高苑县治东南县志相传齐桓公牧马于此冬夏积水不涸〉龙湾〈在安邱县北㳊水侧围广数里隆冬不冰〉圣水池〈在益都县东十里圣水祠下有泉二清莹见底岁旱祷雨常应〉芹泉〈在益都县西南五十里中多芹莱故名元史王英卒宪司请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冦粟饿死芹泉芹泉谷名英所居也又有坟泉在县东南十里〉珍珠泉〈在博山县东亦名范公泉以宋范仲淹读书其侧也相近又有白云泉泉流渍涌突起如云故名〉温泉〈在临淄县南十里牛山西北淄水东岸又一在安邱县西南七十里其水四时常温北流入汶〉釜泉〈在临朐县南一百里泉脉盛而常温〉熏冶泉〈在临朐县西南二十五里海浮山下水经注水出西谿谿上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水色澄明而清冷特异东北流入巨洋谓之熏冶泉〉雹泉〈在安邱县南四十里自石罅中涌出汇为池东流入浯水〉沸泉〈在安邱县西南四十里泉出如沸北流入灵河〉古泉〈在诸城县东南门外古城内县志泉出东南沟崖之阴泉流用瓦筒相接水从筒中西北流居人云古城枕冈地高土坚凿井至数丈不得泉故古人制此以资居民其筒长近尺围尺有半上镂细花盖秦汉以前物也〉五色井〈在临朐县西南二十五里井旁土皆五色〉
钦定大清一綂志卷一百三十四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前221年 (提及)
- 前110年 (提及)
- 384年 (提及)
- 398年 (提及)
- 594年 (提及)
- 607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756年 (提及)
- 994年 (提及)
- 997年 (提及)
- 1074年 (提及)
- 1538年 (提及)
- 1734年 (提及)
- 596年 (提及)
- 1343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669年 (提及)
- 95年 (提及)
- 598年 (提及)
- 618年 (提及)
- 1006年 (提及)
- 1070年 (提及)
- 586年 (提及)
- 612年 (提及)
- 606年 (提及)
- 623年 (提及)
- 759年 (提及)
- 908年 (提及)
- 289年 (提及)
- 622年 (提及)
- 1742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555年 (提及)
- 1453年 (提及)
- 1640年 (提及)
- 1695年 (提及)
- 1466年 (提及)
- 1721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372年 (提及)
- 1719年 (提及)
- 1377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686年 (提及)
- 1056年 (提及)
- 1682年 (提及)
- 1102年 (提及)
- 1276年 (提及)
- 1730年 (提及)
- 1273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1750年 (提及)
- 1694年 (提及)
- 1757年 (提及)
- 1762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前61年 (提及)
- 595年 (提及)
- 1357年 (提及)
- 前106年 (提及)
- 前94年 (提及)
- 405年 (提及)
- 408年 (提及)
- 69年 (提及)
- 1718年 (提及)
- 1741年 (提及)
- 1740年 (提及)
- PD-old